两种不同的端午节来历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哪些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哪些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的一个节日,它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一、屈原投江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最有名的莫过于屈原投江。
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在他的劝谏下楚国还是偏安于自己的境地,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后来,他因为背叛了国王,被流放到了乡下的荒野。
屈原对于国家的疾苦非常痛心,他感到不忍见到国家的颓势,终于选择了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自杀。
当地的百姓听说这个消息,于是就在江边撒下米粒和五色丝线,以避开江中的鱼鳖来藏住他的身体。
二、蛇妖退散据传说,古代某国有一条恶蛇沿着河流靠近一个小村庄,它会吃掉和毒死村庄里的人们。
为了保护自己,村民们遂开始了一项庆祝五月初五的活动。
他们吃粽子,挂艾草,在户外跳舞等等。
最后,这条蛇吓了一跳,蛇妖退散,村民们终于可以平安了。
三、祭龙舟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由来传说,那就是关于祭龙舟。
古时候的江南是非常多水的地区,由于水域中经常会出现水怪或是蛟龙,所以许多江民相信五月初五是这些“水怪”们的出没之日。
于是,他们便打算每年在这个时间祭拜蛟龙。
最开始,江民们只是用一些新鲜的食品和鲜花来祭拜蛟龙,但是渐渐的发现也不见效果。
后来,他们便开始用龙舟去划水,希望能够赶走蛟龙,并且,在龙舟上面载上棕叶或者芦苇,就可以抵挡蛟龙的进攻。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有很多种,但是这些故事里面都有一个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关系。
无论是屈原的离世,还是祭拜蛟龙,人们在庆祝的同时也会把一些自然界的秩序加上祭拜和抵御。
在一些传说中,人们除了制作粽子来感谢五谷丰登外,还会用艾草来抵挡疾病,用龙舟来驱赶水怪,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们意识到,尊重自然,共同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个体现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象征。
端午节故事传说的名称
端午节故事传说的名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它由许多故事和传说组成,这些故事和传说代表着中华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精髓。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的名称。
一、屈原投江“屈原投江”是端午节的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屈原是周朝时期最知名的爱国诗人,他为国家忧心忡忡、望眼欲穿,但是最终因为被诬陷而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说,当时,百姓为了缅怀他,纷纷把米、肉等食物扔进江中,希望鱼虾不会啃食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以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战国筛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吴起的将军,他在战争中才智过人,巧妙地利用一只筛子,避开了暴君秦王的诈骗,换来了战争胜利。
为了纪念吴起,人们在端午节时将竹筛子翻转成倒置状态,称为“战国筛”。
三、五郎登高五郎登高是一位汉朝时期的青年英雄,他有着高尚的精神,一生忠于国家和人民,没有畏惧困难和惧怕死亡。
据说端午节那一天,他登上山顶,向上八方呼喊着“脱兔栽松,长生不死”,以表达他的志向和信仰。
后来,这个令人感动、激励人心的故事也成为端午节的中一项经典的传说。
四、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据说,这个传统活动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在历史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起来。
古代人们相信,在端午节这一天,江河中的恶魔会钻入水中惊扰居民,于是有人就想出了在江中赛龙舟的方式来消除魔障。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不仅可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还可以显示出农民的勇气与力量。
五、草衣之谜草衣之谜是端午节的神话传说之一。
据传说,一个穷苦的老人捡到了露天的草衣,把它带回家给女儿穿。
女儿穿上草衣后,却神奇地消失,后来又神奇地回来。
老人非常好奇,于是他在女儿离开时偷看了一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女儿变成了一条小龙飞走了。
老人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撼,他派人摸清了此事后,便把这个故事向别人传递,而这个故事就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经典的传说。
六、菖蒲香“菖蒲香”是端午节中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品。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100字左右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有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1、屈原投江传说据说,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名叫屈原。
屈原非常爱国,但遭到了当时的政治强权的排斥和诽谤。
最终,他在五月初五这天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
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啃食,百姓们纷纷划船捞起他的遗体,这也形成了后来的龙舟竞渡活动。
2、拜龙节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凶猛的龙,它经常出没在人们的田野、河流和山林之间。
当时的百姓认为,龙是蛟的一种,有着不幸之灾。
于是,大家开始举行“拜龙节”,祈求龙神能庇佑人们平安幸福。
3、投铅钩传说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叫做吴钩的文人,他非常喜欢钓鱼。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拿着自己铸造的铅钩到江河岸边来钓鱼。
一个鱼儿咬上了铅钩,带着铅钩向江中游去。
吴钩赶紧跑过去,想将铅钩取回来,却不慎跌入江中。
吴钩从此也成为了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
4、踏青节传说端午节也被称为“踏青节”,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山野郊外,采摘艾草、菖蒲等鲜花草药,随地而坐,赏花品茶,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
这也来源于传说,古时候,端午节时,人们会踏青上山,观花赋诗,让身心放松,享受自然之美。
5、绑五色线传说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绑五色线。
据说,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用五彩缤纷的线绑在自己的手腕上,能够起到辟邪、消灾避邪的作用。
这也源自古代的传说,五色线代表着五个方位和五个元素,绑上五色线可以请神保佑,消灾避邪。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品尝美味的粽子,更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秘传说的魅力。
端午节有哪些来历简介
端午节有哪些来历简介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有哪些来历简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来历简介1、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
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
”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
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4、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吴越族。
端午节五彩绳佩戴宜忌1、在端午节那天的早上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大人起床后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
有些地方是五彩绳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戴上。
2、系五彩绳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而且戴好之后小孩子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五彩绳。
3、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焚烧。
有些地方是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时,摘下抛到河里,让它随雨水冲走。
4、据说戴五彩绳的孩子就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而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门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一、屈原的故事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省一带),与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
屈原是楚怀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内外交困和阴谋诡计,楚国逐渐衰弱,屈原对此深感忧虑和无奈。
据传说,怀王被自己的宠臣谗言所蒙蔽,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边。
屈原触景生情,毅然投江以自尽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和思念之情。
当地的渔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划船拯救,但已无济于事。
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受到污染,渔民们把艾叶、粽子投入江中,以阻挡恶魔和水中的鱼虾对屈原的侮辱。
除此之外,渔民们还敲鼓打舞,试图把恶魔们吸引到别处。
传统的龙舟竞渡就是由此而来,象征着人们拯救屈原的行动。
二、屈原灵魂的传说据传说,屈原的灵魂未能安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飘荡在大江边。
为了让他的灵魂不再受到干扰和伤害,人们开始制作粽子,并且划龙舟,以纪念屈原的牺牲。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用鲜竹叶包裹的美食,有着各种不同的馅料,如红豆沙、大枣和咸肉等。
人们相信,食用粽子可以驱走邪恶并保护身体健康。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粽子可以作为鱼虾的饵料,使它们吃饱后不再伤害屈原的灵魂。
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夸父追日。
夸父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化身神,他以想追赶太阳而著名。
在夸父追逐的过程中,他飞奔了九天九地,在高山之巅才放弃了追逐,并最终丧命。
人们为了纪念夸父,也在端午节时举行特殊的风筝比赛,竞相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以追逐自由。
三、现代的端午节庆祝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依然受到重视和庆祝。
各地举办着龙舟竞渡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观众。
这是一项精彩而激烈的体育运动,也成为了推广体育、展示民族文化的一个平台。
此外,许多地方还会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风筝、庙会等。
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汉服,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如粽子、菖蒲酒、艾叶粥等。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有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以下将会介绍其中的几个。
一、屈原投江据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为忠心于君王而被宫廷干部陷害,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跳入了汨罗江自尽。
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以阻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还有些人在江边涂上了雄黄酒以避邪瘟。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立夏之时,便开始举行端午节。
二、粽子起源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祭龙神和祖先的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因为怕恶神作祟而纪念老祖先,搭建竿子、吊挂彩旗、燃放炮竹、互赠礼品,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兴旺发达。
为了让祖先的灵魂有好的安息,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将粘成三角形的糯米团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沿江河祭祀龙神,放入江河中。
同时,还会吃新鲜的新姜、艾草等,用以驱邪镇瘟。
三、屈原之魂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始于人们拜祭屈原之魂。
因为厌倦官场生活的屈原从政失败后沉入江中,江水为隐居山林的人护送遗体,人们为表达哀思,便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舟车给屈原献上祭品。
这些祭品包括糯米粽子、鸟蛋、新鲜蔬菜等,用来供奉祭祖祈祷平安,希望屈原之魂得以安息。
以上三种说法都成为了端午节的经典传说,而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也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例如,赛龙舟、吃粽子、风筝、贴雄黄、龙舞等,都成为了中国的端午节独特风景线。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一部分,渐渐地将人们对于传统的感情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繁华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
各种庆祝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不但令祭祖、守岁、拜年等传统文化形态常新,还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活化,以更好地代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和良好传统,同时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是夏季的第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的第五天,也是农历上半年的中期,因此称为"端午"。
端午节在中国乃至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都有庆祝,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习惯。
下面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
一、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屈原投江:这是最为广泛传扬的端午节起源传说。
据说,在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屈原,因不满楚国内外的腐败和亡国危局,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悲痛。
屈原的死让楚国人民感到非常悲痛,于是人们纷纷驾船下江搜寻屈原的遗体,同时也为了避免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便在江中撒下了米团,以驱赶鱼虾,这就是后来的粽子的起源。
2.龙舟竞渡:这是端午节的另一种起源传说。
据说,在古代,人们相信江河里有许多的水神、河神和龙神,这些神明对人间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端午节时,人们会在江河湖泊中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目的是为了祈求水神、河神和龙神的保佑,希望获得平安、健康和丰收。
这种活动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江南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并且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3.驱瘟避疫:这是端午节的另一种传说说法。
古代人们相信五月初五是阴气最重的日子,也是瘟疫肆虐的时候。
为了避免瘟疫的侵扰,人们在端午节时采取了各种驱瘟避疫的措施,如挂艾草、插艾叶、喝雄黄酒等,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这些习俗在端午节中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重要风俗。
4.传统节令: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令之一,其起源可能并无具体传说,而是源自古代中国的农事文化和民间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夏季,是农田生长最繁盛的时候,也是蛰虫和害虫肆虐的季节。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祈求丰收、驱邪和保平安,如放鞭炮、烧香、踏青、舞狮、燃龙舟等,这些习俗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的起源源远流长,有着不同的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投江和粽子起源的传说,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
一、屈原投江的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山鼻祖之一,也是“楚辞”文化的代表人物。
据说屈原颇得楚国大夫和民众的爱戴,但却遭到了当时的统治者贪官污吏的排挤迫害。
他为了不忘民间疾苦,为楚国谋求兴旺发达,不幸被流放到了昭陵,终日沉湎于忧国忧民之中,直到他的家乡被外敌攻破,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绝望地选择了自杀,投身到了泰山之中的汨罗江,以身殉国。
在那个年代,很多渔夫会为了吓走江里的惊鳟鱼,打击出击击鼓,滴水成音。
听到屈原投江,家乡的百姓非常悲痛,他们带着粽子,划着小舟,在江中搜寻屈原的遗体,在找到了屈原的遗体之后,他们端起粽子沉潜于水中,为屈原奠定。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五月初五都要放龙舟、吃粽子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二、粽子起源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个叫做乌江的河流,沿岸住着许多的百姓,经常有恶龙出没,祸害百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惜没人敢出头说话。
后来,一个叫做卜商的爱国人士,从老百姓中间挑选出一些人共同作战。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采取了很多巧妙且独特的战术和武器,最后成功将恶龙打败,并送回给玉皇大帝。
为了纪念这场伟大胜利,人们就用箬叶包着糯米,然后加上五福临门的豆子、花生、蛋黄、肉等食材煮成粽子,以此纪念卜商和他们共同的胜利。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两个传说故事,人们为了纪念这些英雄、爱国人士和他们的事迹,举行了形式丰富、内容丰富的宋山祭、放龙舟、吃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厚底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人们还能继续保持这个传统,一起庆祝这个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端午节的传说屈原粽子和龙舟的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屈原粽子和龙舟的故事端午节的传说:屈原、粽子和龙舟的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在这一天,人们庆祝屈原的生日,并且纪念他的遗志和贡献。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有两个重要的传说:屈原的故事和粽子、龙舟的传说。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个传说。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和伟大的文学家。
他为了救国,经常向君主建议对抗强敌。
然而,君主却不听他的劝告,使楚国一蹶不振。
失望之下,屈原投江自尽,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
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据说这也是他的生日。
为了安抚屈原的灵魂,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盛大地举行舞龙舟、赛龙舟的活动,并投放粽子入江,以驱散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性食物。
传说,当知道屈原投江自尽后,群众都非常伤心。
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将竹叶包裹成三角形的粽子,然后投入江中,以充当鱼虾的替代品。
慢慢地,这种纪念形式演变为传统的端午节粽子食品。
粽子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用竹叶细绳系好,蒸煮而成。
现在,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的粽子,如咸肉粽、枸杞粽和豆沙粽,它们已经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舟是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龙舟起源于古代中国,它是中国传统的赛龙舟竞赛的用具。
据传龙舟比赛是为了在江河水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
人们坐在龙舟上努力地划桨,希望找到并保护屈原的身体。
这项传统发展成为一项盛大的竞赛,吸引数以千计的观众前来观看。
现在,龙舟赛已成为端午节期间的一种重要活动,鼓舞着人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的传说,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人们会在门口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除邪气,保佑家宅平安。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进行夏至习俗,如吃冷面、煮鸡蛋和饮食习俗。
这些习俗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带来一年中的欢乐和团聚。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怀念屈原,纪念他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的贡献。
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和举办各种活动,人们传承了这个古老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端午节的其它传说故事简短概括
端午节的其它传说故事简短概括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它源于纪念古时候的伟大诗人屈原,也有其他的传说和故事。
在这里,我将为您介绍几个这样的端午节传说故事。
1. 狄仁杰出征救援相传,唐朝宰相狄仁杰最后一次出征是在端午节。
为了抢救被贪官毒害的万民,狄仁杰带领士兵和百姓一起冲向黄河,摆脱了恶劣的东风。
这次胜利被视为端午节的一个神话。
2. 大块头哪吒关于哪吒,它是一个神话人物,被称为“大块头”。
相传,哪吒出生时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运动能力,因此可以在水中迅速游动、腾空跳跃。
一次,他前去救援受难的渔民,结果在水中遭到海龙的攻击,而他也因此被打败。
后来,哪吒得到了真父太上老君的帮助,借助“九转还魂丹”复活,并于端午节跟海龙一战,取得了胜利。
3. 韩非子和屈原在许多端午节民间传说故事中,韩非子是一位重要人物。
它被认为是端午节的神话背景之一。
相传,在一次韩非子到河边游玩的时候,他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他自称是屈原。
老人告诉韩非子,他几乎成功了,只是因为一些恶劣的官员而裹足不前。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屈原人物的伟大和崇高。
随后,在端午节中,人们都会吃粽子来纪念这位千古传奇人物。
4. 一切为了家园在端午节的另一则故事中,发生了一段无上的牺牲。
相传,南朝宋时年,南海地区经常遭到侵袭,在此处举行防守活动,头号将士屈铸鉴于此决定自杀,把他的身体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挂在五座山上壮嗟楼上,以慰冤魂。
这次祭孔活动着实震惊了人们,也让屈铸成为了端午节的又一个传奇。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丰富的风俗和文化活动,还有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
以上仅仅是其中的几个故事呈现,它们都以其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中国民间人物的八面神话形象,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质。
端午节的3个传说
端午节的3个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取节。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尤以三个传说最为常传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个传说吧。
传说一:屈原投江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诗人,他因忧国忧民而悲愤成疾,在屡次上书无果的情况下,最终感到万念俱灰,于五月五日投身汨罗江而死。
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吞食,当地百姓纷纷划龙舟告急,同时还在江面上撒下粽子,表示哀悼和纪念。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传说二:粽子起源粽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端午节传统美食之一。
传说中,端午节是众神赛龙的日子,这时许多蛟龙和毒虫四处出没,严重危及人类生命。
智慧的农民饲养蚕,并将蚕茧剥离出来制成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将其挂在门前或树上,防止蛟龙和毒虫的伤害。
后来,人们将粽子作为一种祭品和食品,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节目之一。
传说三: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
传说中,古代居民舟中有龙,即龙舟,可以增加船的速度和安全。
这一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形式与内容也不断变化。
如今,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许多地方还设有专门的龙舟赛事。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三个传说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们蕴含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团结的强调。
这几个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但它们一直以来的传承和变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的丰富,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弘扬。
让我们一起共同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让端午节成为中华文化的永恒符号。
端午节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龙舟节、重阳节等。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背后有许多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传说一:屈原逝世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诗人和爱国者,他在为楚国的兴起和人民的疾苦而担忧,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即用米粽和龙舟来祭祀他。
此后,这一风俗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现在的端午节。
传说二:龙的节日
另一种传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相传,古代有五个瘟神轮流降临人间,危害百姓。
后来,五位仙人化成五位勇士,分别骑着五条巨龙来到了人间,他们击败了瘟神,并将他们逐出了人间。
为了纪念五位勇士,人们制定了端午节,用粽叶包着糯米,象征着五条巨龙,以此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民间故事:白蛇传
在中国传统故事《白蛇传》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情节。
故事中,白娘子为了救夫婿许仙,在端午节前后使用了雄黄酒,从而发现了许仙暗中妖怪的身份。
这个故事中,端午节成为了一个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节日,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团结、和谐和尊重。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端午节有着各种不同的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挂艾叶、吃粽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祭祀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源于中国上古时期,起源于汉族。
其实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是孕育着多种文化和传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1、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被认为是端午节的始祖。
根据史书记载,在楚国春秋时期,屈原因被流放而心灰意冷,最终选择跳入汨罗江自尽。
但是,百姓们非常怀念他,于是就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践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以此纪念屈原。
2、爱国救国传说另外一个著名的端午节传说是爱国救国。
相传在战国时期,我国被楚国所侵略,烽火连天,中原大地一片战火。
于是,时任吴国大将军的伍子胥便提出在端午节趁着楚国军队未预料到的时候发起反攻,成功消灭楚军,使吴国在战争中逆转局面。
因此,端午节也成了爱国主义的符号,代表着我们赞扬那些愿意为国家付出、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人物。
3、驱除瘟疫传说在民间,端午节有一个驱瘟的传统活动,也是我们熟知的“草人”。
相传在古代,一种可怕的瘟疫席卷整个国家,百姓们十分恐慌。
有一位智慧的医生黄巢开出了一个神奇的药方,用五花草和五色线制成的草人,在端午节前挂在家门口,能使瘟疫不敢进入房屋。
因为这个有效的草人,百姓们就将其作为驱瘟的神器,以此在端午节中祈求健康与平安。
4、龙舟竞渡传说除了上述传统活动,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习俗就是龙舟竞渡。
相传在古代,一位渔夫在端午节时发现了怪兽“黄河沟”,固定在一条小河道上,导致其附近的百姓生产,交通都受到威胁。
渔夫便建议用打棍儿的方式把怪兽赶走,但效果微乎其微。
之后,他想到了让自己的船尔贡加上美味的饮料,让怪兽吃下,两者结合,渐渐地把怪兽诱骗到流水的深处,成为水怪,不再威胁那些村庄和生命。
百姓就在每年的端午节中模仿渔夫,以划龙舟的方式来纪念这段往事,并希望能够荡涤人心中的邪气,带来吉祥。
到这里,我们就了解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这些传说体现了端午节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民俗习惯,它们不仅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心灵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起源两种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两种说法端午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和屈原有关,另一种说法则是和龙舟竞赛有关。
第一种说法,和屈原有关。
屈原又称屈原公,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据史书记载,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自杀投汨罗江,这引发了汨罗江上游人民划龙舟救人并投食五色粽的活动,以纪念他的去世。
这也是中国端午节的起源之一。
五色粽分别用红、黄、绿、白、黑五色的色料煮成,寓意五行五方神仙。
龙舟竞赛和吃五色粽都成为了中国传统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另一种说法,和龙舟竞赛有关。
据传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祛病防疫。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出游,吃东西,舞龙舞狮,打球、踢羊毛球,以及参加龙舟竞赛等各种活动。
其中,最流行的就是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不但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凝聚力,同时还能展现中国古代的文化。
无论哪种说法,都表明了端午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节日。
不仅古老而神秘,而且也有着多种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庆祝活动。
端午节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保护这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食用粽子是至关重要的。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的传统中国食品,通常包裹在竹叶或莲叶中。
粽子的味道丰富多样,可以是甜的或咸的,里面填充着不同的配料,如豆沙、肉糜、笋子、蛋黄等。
除了食用粽子外,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也会挂艾草和菖蒲,在屋子里焚香排毒,希望能祛除瘟疫和恶鬼。
总结起来,端午节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无论是和屈原有关还是和龙舟竞赛有关,它都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强大的亲情、友情以及尊重传统价值观的强烈信仰。
而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中体验到一种信仰和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它在今天的世界中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五月节”、“重五节”。
它的起源和由来很多,其中最常传承的是“屈原赛龙舟”与“避恶瘟”的两个传说。
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下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一、屈原赛龙舟的传说屈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
他以“离骚”等诗作闻名,但在当时的朝政中备受排挤,遂离开楚国,游历于各地。
后来,屈原听闻了忠臣“木兰花”的不幸遭遇后,十分痛心,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写下了著名的《天问》《离骚》等诗作。
然而不久,楚国的国力日渐衰落,邻近的秦国企图入侵,楚国无力抵抗。
屈原得知消息后,病痛交加,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身于汨罗江中。
民众在得知此消息后,纷纷划龙舟到江中去打捞屈原的尸骨,并在此后的日子里,每年都会纪念屈原,以示对他的怀念。
二、避恶瘟的传说端午节的另一种流传说法来自于民间传说,因为在农历五月是恶疫高发期,谓之“五毒”,人们在这个时候容易感染五毒毒气,产生疾病,于是便有了避恶疫的风俗,这也是由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而来。
早在古时,中国人在五月初五会挂艾草、菖蒲和男孩,为祛除邪灵。
据传闻,在战国时期,刘伯温曾在军中发现士兵体内长有虫蛇,最终需要吃菖蒲来驱除。
因此,防疫菖草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一部分。
三、龙舟文化端午节庆祝活动的焦点之一是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始源于中国古代,大约在2200年前的春秋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死亡而举行的。
龙舟非常重要,它象征着一支仪式性的艺术队伍。
龙舟上的人们通过艰苦的训练和竞赛实现团队合作,并采用各种手段来传达其社交价值观。
在竞赛中,围绕龙舟形成的各种象征性行动和组织形式成为了龙舟运动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龙舟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端午节的传说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无论是屈原赛龙舟还是避恶瘟,都传递着爱国、仁义、勇气等思想。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端午节,又称为“重五”、“端五”、“五月节”、“龙舟节”等,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赛龙舟。
而端午节的起源和内涵也有很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1.屈原投江“屈原投江”是端午节最广为流传的故事。
屈原,又称屈原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曾担任楚国宰相,但却遭受了诬陷和排挤。
最终,在秦国入侵楚国之际,屈原背负着愤怒和无奈投身于浩荡的汨罗江中,以身殉国。
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人们在端午节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以此纪念屈原烈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2.吴起救身“吴起救身”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
这个传说的主人公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吴起,他在任职南阳之时被罢官,回到故乡后陷入了困境。
在端午节这天,吴起听说了屈原投江的消息,便决定跳进江中,寻找屈原的遗体,并将它捞起来送葬。
不料,他潜入江中后,屈原却跑了,于是吴起干脆踩起艾草来寻找屈原的尸体。
这个传说让我们惊叹吴起的勇气和智慧,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不幸要学会勇敢和淡然。
3.叶公好龙“叶公好龙”是一个关于龙的传说,很多人都会在端午节时听到这个名字。
传说叶公一向喜欢龙,一次他甚至点燃火草来吸引龙来降雨。
结果,龙真的来了,但却把叶公当成了“祭品”,将他抓起来飞走了。
从此,人们便把“好龙”称为一种痴迷、狂热的表现。
由此也可看出,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也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
4.巧夺屠龙“巧夺屠龙”也是一个与龙有关的传说。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巨龙专门吃人,村里的姑娘们都非常害怕。
一次,村姑郎决定和巨龙进行一场决斗,以消灭这个威胁。
他细心设计,巧妙斗智,终于在端午节这天,在大量人的祝福和加油声中,成功地把巨龙杀死。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可以战胜各种威胁,也让端午节的氛围更加神秘和博大。
端午节起源与含义
端午节起源与含义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五月五”等,是我国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此节。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国各地都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龙舟竞渡、踩高跷、吃粽子等。
而端午节的起源与含义也是非常有意义和深厚的文化传承。
一、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和来源有多种说法,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官方解释。
但在历史上,人们认为端午节有两种起源和来源:1. 纪念屈原屈原,又称“居南”,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
传说在公元前278年,他因为厌恶朝廷腐败和外敌侵略,投入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就在他的自尽那天每年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贴艾叶、挂菖蒲、赛跑等各种活动,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庆祝方式。
2. 驱邪避瘟古代人们认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是阳气最盛之时,也是邪灵瘟疫最为猖獗之时。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采摘并悬挂艾蒿,以其辟蚊除虫、预防瘟疫的功效,同时还会熬制艾叶汤、吃五色饭、喝雄黄酒等,来祈求身体健康和家庭平安。
二、端午节的含义端午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1. 重视节气和自然端午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节气和自然的敬畏和推崇,更是一种有别于农历新年和中秋节等的庆祝活动,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2. 弘扬爱国精神屈原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精神和思想一直为人们所铭记和传承。
在端午节当天的庆祝活动中,人们通过龙舟比赛、吃粽子、贴艾叶等形式,来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并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3. 传承文化遗产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记录着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和价值观念。
人们通过庆祝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遗产,更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端午节的起源和含义是一个十分广泛而深奥的话题,它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而且为我国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了独特和庞大的力量。
端午节的来由故事
端午节的来由故事端午节是汉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它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庆祝的,标志着立夏之后的第一个节气。
端午节的来由故事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屈原投汨罗江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是荆山的贵族。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楚国的贵族、学者,为人诚实而孤单。
在另一方面,秦国不断地扩展领土,楚国却不敌其力量,屈原的忧虑不已。
在他的劝告下,国王开始与秦国进行和平谈判。
另一方面,屈原的敌人伪造信件,宣布他的建议是“降顺”,而国王无法分辨真伪,于是他被流放成为孤家寡人。
屈原流浪于汨罗江畔长达十五年,他把自己的思想和爱国情感都倾注到诗歌中。
当他知晓楚国被秦国完全攻陷时,他感到失神,遂在五月初五的清晨投身到汨罗江中,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爱。
在屈原去世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和惋惜。
每次端午节,百姓们都会在江边划龙舟,以纪念出了名的忠诚国士和他那被流放的孤独人生。
二、龙舟竞渡的来由在另一种传说中,端午节的来源是与龙舟竞赛有关。
它的发源地也是在江南地区。
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国王为了路过一条危险的江河,向当地一位水神龙王跪拜,乞求保护。
水神同意了国王的请求,并诺言他将控制当地所有的水体。
但水神对于贡品的标准是非常高的,每年都要求一条美味的男子,作为贡品。
国王曾想把自己献祭,但他的爱民心态告诉他,这种行为太残忍。
因此,代表国人的陆续出现。
其中一个最勇敢的青年生,在临死之前,于五月初五做出了一件事情:他穿上了彩色灯笼乘船下水,试图挽回他们最后一刻的自由,同时引开龙王和他的水妖。
更多的人找到了一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英勇、同情心、愿意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做出牺牲的英雄青年,便在那一天,大量的方案之一被想出:龙舟赛。
龙舟赛比赛,也成为端午节庆典的一部分。
龙舟是一种长形船,有许多人装在其中,有一个人敲鼓,所有人都努力地快速地摇橹。
比赛的规则通常是:第一个到达对岸的人赢得比赛。
端午节的起源演变传说
端午节的起源演变传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赛和纪念诗人屈原,现已成为中国和一些东亚国家庆祝的文化节日。
在中国,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
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一、屈原投江传说端午节的传说最早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被楚王所不满,被贬至河南。
在河南期间,屈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但由于无法忍受楚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叛变,他决定投江自尽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楚国的爱国精神。
当地人在河面上划龙舟,试图找到他的遗体并救他脱离灾难。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在河中投入了一堆米和菖蒲叶,在河上划着龙舟,拍击鼓声以驱走鱼虾,同时还用楝树叶、艾草等叶子将船艇的头和尾装饰一新,希望能够将屈原的遗体找到并捞起。
二、儿童玩具传说另一个端午节的传说认为,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儿童玩具- 赛龙舟。
把龙船拉到水里来,把木牌放到一边,吹龙船,赛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
在龙舟比赛时,男女老少都会来观看,非常热闹和欢乐。
另外,在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做“挂五”。
小孩子在五月初五这天上街“挂五”,即系上五色丝绳,盘上五色头绸,挂上五色花环,而大人则要给他们一些零花钱奖励,以赞美他们的美貌和灿烂的笑容。
三、恶鬼避邪传说传说在端午节这一天,蘸香滴水在门口、窗边、纸人等处,这是为了驱避恶鬼和疾病。
最初的端午节是因为一位著名的民间医生李时中发明了“艾蒿汤”,可以驱避瘟疫和毒虫,这种药酒还可以祛除《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臭秽之气”,如香腥等。
因此,李时中成为了端午节的象征之一。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有着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传承的独特地位。
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化传统、节日习俗还是家族礼仪,端午节都有着深入人心的影响,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让我们一起在端午节时光里,重温历史传说、传承文化神韵,体验别样的国风情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的端午节来历传说
课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
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现在国家已将端午调整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样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因为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有利于人民群众开展各种与节日主题内容相符的活动,如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端午节的赛龙舟、尝粽子,中秋节人相聚、赏明月、品月饼等。
希望大家也能牢记传统节日,勿忘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得到发扬!
作文素材:家乡的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
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
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
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
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
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
午之说了。
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
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
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
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
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
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则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发展的势头,否则,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
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
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
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
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
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