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
端午节儿歌童谣五月五简谱
![端午节儿歌童谣五月五简谱](https://img.taocdn.com/s3/m/3b2ed2f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a.png)
端午节儿歌童谣五月五简谱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在这一天庆祝端午节,这一天也是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纪念日。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和传统,其中儿歌童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端午节这一天,孩子们会跳起五彩绸带舞,并唱着各种鲜活的儿歌童谣,共同欢度这个节日。
五月五的儿歌童谣可以说是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主题曲。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些脍炙人口的端午节儿歌童谣。
《荡秋千》是端午节必唱的一首儿歌童谣。
这首儿歌童谣具有非常高的游戏性,孩子们可以在室外或者房间里荡秋千,让这首歌曲更具有节日气氛。
下面是《荡秋千》的简谱:简谱:1,2,3,4,5,6,7,11,2,3,4,5,6,7,1往左荡,往右荡,上下颠簸叮铛响左右低,上下高,快乐到明天早《五色线》也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端午节儿歌童谣。
它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还有易于唱的歌词,让孩子们能够快速掌握。
下面是《五色线》的简谱:简谱:1,1,1,2,3,3,3,3,2,2,1,1,2,3,3,2,2,1,1五色线,五色线,红色的是我心肝,黄色的是我小鸟,绿色的是翠花枝蓝色的是我天空,紫色的是我帽子绳,五色线,五色线,喜庆端午节真热闹《穿小鞋》是一首传统的端午节儿歌童谣,它的歌词充满了古风韵味,充满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怀念。
下面是《穿小鞋》的简谱:简谱:1,1,2,3,4,4,5,5,4,3,2,2,3,4,4,5,5,4,3,2,2穿小鞋,吃粽子,扇子招,招醒了全家子,蒲笠扣,扣日头,庆端阳,儿女欢。
总之,在端午节这一天,唱儿歌童谣和跳五彩绸带舞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些儿歌童话和舞蹈不仅能够带给孩子们快乐和温馨,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一起,唱响端午节的欢乐声!。
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
![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https://img.taocdn.com/s3/m/393a84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6.png)
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摘要:一、端午节简介二、端午节儿歌童谣概述三、十首端午节儿歌童谣详述1.赛龙舟2.挂艾叶3.佩香囊4.吃粽子5.点雄黄酒6.五彩丝线7.钟馗驱鬼8.白娘子传奇9.屈原投江10.纪念伍子胥四、端午节儿歌童谣的意义与价值正文: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对屈原、伍子胥等忠臣烈士的纪念。
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和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吃粽子等。
同时,也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童谣流传下来。
以下为您介绍十首与端午节相关的儿歌童谣。
1.赛龙舟:这是一首描述端午节赛龙舟盛况的儿歌。
歌词中唱到:“五月五,闹龙舟,欢欢喜喜过端午。
咚咚锵,咚咚锵,大家一起划船忙。
”2.挂艾叶:这首歌谣描述了家家户户挂艾叶的景象:“挂艾叶,辟邪气,蚊虫不来叮咬你。
端午节,门插艾,健康平安人人爱。
”3.佩香囊:香囊是端午节常见的饰品,这首歌谣赞美了佩香囊的习俗:“香囊香,香囊甜,里面装着香料和药材。
端午节,佩香囊,健康快乐伴成长。
”4.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这首歌谣描述了人们对粽子的喜爱:“粽子香,粽子甜,红枣馅、豆沙馅,家家户户包粽子,端午节庆团圆。
”5.点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饮品,有消毒驱虫的功效。
这首歌谣传唱了点雄黄酒的场景:“雄黄酒,消毒驱虫,点额心,保平安。
端午节,喝雄黄,百病不侵身体健。
”6.五彩丝线:这首歌谣描述了端午节系五彩丝线的习俗:“五彩丝线,吉祥如意,系在手腕,健康平安。
端午节,系五彩,祝福长辈长寿康。
”7.钟馗驱鬼:这是一首描述端午节驱鬼辟邪活动的歌谣:“钟馗舞,鬼魅怕,家家户户贴钟馗。
端午节,驱鬼邪,祈求平安祥和家。
”8.白娘子传奇:这是一部描述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的歌谣,与端午节传说有关:“白娘子,端午节,西湖边上遇许仙。
一段情,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传家宝。
”9.屈原投江:这是一首描述屈原投江殉国的歌谣:“屈原忠,以身殉国,端午节,泪满襟。
龙舟竞,传颂英名,世世代代敬忠良。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和歌谣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和歌谣](https://img.taocdn.com/s3/m/2a3178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5.png)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和歌谣端午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时节日的传统是在每年五月初五日,即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爱国者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和歌谣是我们传承和纪念这个节日的重要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故事和歌谣吧。
一、屈原和粽子的故事众所周知,屈原是端午节的主角之一。
据《史记》等记载,屈原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楚国著名的诗人。
在他活跃的时期,楚国疆土范围广阔,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但是,他的言行却引起了一些当时的贵族阶层的不满,最终被秦国囚禁和驱逐,最终在洞庭湖里投河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英名,就把五月初五日改为“端阳节”,并排练各种肢体舞蹈、角力、投壶、跳踢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他的生辰。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粽子”了。
因为屈原对国家的忠诚,人们怀念他,就用粽叶裹着糯米和各种食材,象征着他的身体。
而且在包粽子的时候,还要用五彩的丝线来系扣,以显示礼仪之美。
这样,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农民美食。
二、龙舟比赛的故事端午节最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了。
据《春秋鼎公世家》的记载,赛龙舟起源于战国时期。
当时,楚国的屈大父率众抵御强敌,为了鼓舞士气,屈大父就命令他的士兵在河上划船,同时还布下了五色彩带,以表示对抗强敌。
结果,他的船队战胜了敌方的船队,人们由此将其归于“龙力”与“虎智”的作用下而得胜的象征所在。
并且,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壮士,就把赛龙舟活动作为端午节的一个传统活动之一,从战争的运用转化为体育的传统活动和娱乐比赛。
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国家体育项目之一,成为了端午节期间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商品。
三、节日歌谣的传唱端午节的歌谣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文化传统。
其中最受欢迎的歌谣就是“五色线”和《端午》。
这两首歌曲都有很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民间传统艺术的珍品。
在过去,人们参加端午节活动和游行时,总会唱起这些歌曲。
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
![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https://img.taocdn.com/s3/m/2b1d80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3.png)
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原创版)目录1.端午节的简介2.儿歌童谣在端午节中的重要性3.端午节的十首儿歌童谣介绍3.1《端午节》3.2《五月五,是端阳》3.3《赛龙舟》3.4《吃粽子》3.5《挂艾叶》3.6《佩香囊》3.7《点雄黄酒》3.8《五彩丝线》3.9《龙舟竞赛》3.10《端午节的祝福》正文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流传千年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香囊等,以各种形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儿歌童谣在端午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的特点传承着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十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童谣。
首先是《端午节》:“五月五,端午节,龙舟竞赛水上闹。
粽子香,艾叶绿,佩香囊,点雄黄酒,家家户户庆佳节。
”这首儿歌简洁明了地概括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其次是《五月五,是端阳》:“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吃粽子,赛龙舟,小孩儿脸上笑。
”这首儿歌以欢快的节奏表达了端午节的喜庆氛围。
再来是《赛龙舟》:“赛龙舟,赛龙舟,水中龙舟争上游。
加油声,鼓声喧,争先恐后竞速舟。
”这首儿歌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接下来是《吃粽子》:“五月五,吃粽子,甜粽子,咸粽子。
红枣馅,豆沙馅,家家户户庆佳节。
”这首儿歌表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挂艾叶》则是这样描述的:“五月五,挂艾叶,门上挂,家里安。
驱蚊虫,保健康,家家户户庆佳节。
”这首儿歌介绍了端午节挂艾叶的习俗。
《佩香囊》:“佩香囊,佩香囊,香囊里面放香料。
驱蚊虫,保健康,小孩儿身上挂香囊。
”这首儿歌描绘了端午节佩香囊的情景。
《点雄黄酒》:“点雄黄酒,点雄黄酒,五月五,家家有。
驱蚊虫,保健康,庆佳节。
”这首儿歌介绍了端午节点雄黄酒的习俗。
《五彩丝线》:“五彩丝线,五彩丝线,手腕上,脚踝边。
五彩丝线象征吉祥,家家户户庆佳节。
”这首儿歌描述了端午节佩戴五彩丝线的景象。
《龙舟竞赛》:“龙舟竞赛,龙舟竞赛,水中龙舟争上游。
端午节日儿歌
![端午节日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e0dcc7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端午节日儿歌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龙神、驱邪避疫的活动。
随着时代变迁,端午节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其中儿歌是这一节日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关于端午节的儿歌及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庆祝活动。
一、《艾叶儿》“艾香传十里,情谊传万里;五色线一条,平安放心间。
”《艾叶儿》是端午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儿歌之一,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人们会将艾草烘干后,制成细长的艾叶束,用五彩丝线打结系在门口,还会将艾叶挂在床头、窗户上,以避邪驱瘟。
《艾叶儿》就是以这种风俗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祝福和庆祝。
二、《五根线》“五根线,五彩线,缠尽赛长城,缠住恶龙不放行。
”《五根线》这首儿歌是关于为端午节缠绕五彩五线的活动所写的,传说这些五彩五线可以将魔、妖和疾病等邪恶力量封印在外面,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安心。
三、《赛龙舟》“龙船儿准备,划桨人已齐,浆声喊声响,比赛会取胜。
”《赛龙舟》这首儿歌是关于端午节的赛龙舟竞赛活动所写的,这一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屈原,一个忠诚的官员,因被贪官陷害而投江自尽,众人为了寻得屈原的尸骨,便划起龙舟在江水中搜寻,于是赛龙舟的活动便从此流传下来,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庆祝活动。
四、《粽夹儿》“粽叶子中藏一肉,妈妈自己包;小手搓圆馅团,用竹叶包粽子。
”《粽夹儿》这首儿歌描绘的是我们在端午节时所吃的传统食品——粽子。
粽子是一款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的食品,它以糯米、肉类和其他佐料和香料为主要原料,将精选的食材包裹在艾叶或竹叶中蒸煮而成。
这首儿歌表达了对节日美食的渴望和向往。
五、《喜过端午节》“端午节到了,好心情喜欢闹;粽子香喷喷,让我们觉得温馨好。
”《喜过端午节》这首儿歌简单明了,直接表达了人们在端午节庆祝活动中的喜悦和兴奋,它的优美旋律和欢快曲调将人们的情绪引领到最高点,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端午节幼儿儿歌
![端午节幼儿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5792d16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端午节幼儿儿歌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总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首有关端午节的幼儿儿歌,让我们一起来欢快地唱起来吧!《粽子粽子真香香》粽子粽子真香香,端午节来吃一场。
绿色的叶子把它包住,甜的枣子放在中间。
端午节到处都有粽子,五彩斑斓真好看。
一口咬下满嘴香,真是美味又好吃。
《龙舟龙舟划呀呀》龙舟龙舟划呀呀,端午节大家一起划。
船头有个龙头领,船尾有个舵手带。
小朋友手里拿彩绳,扔向天空甩得高。
五色彩绸飘起来,给我们带来好运来。
《踩高跷》端午节有一种游戏,就是踩高跷过河流。
老师教我们学走钢丝,一步、两步,不摔倒。
小朋友踩上高高的跷,笑声响彻云霄。
蹦蹦跳跳好开心,大家一起欢乐的笑。
《杜鹃花开》端午节的时候,树上开满鲜花。
杜鹃花红艳艳,轻轻摇晃在树下。
小朋友手里拿彩绸,树下跳起欢快舞。
鲜花开得美丽,带给我们无限乐趣。
《五彩线》端午节的五彩线,发出远处的笑声。
线绕杆子转圈圈,小朋友们玩得热火朝天。
五彩线红、黄、蓝、绿,五彩斑斓非常美。
积极参与好运来,端午节快乐天天。
端午节幼儿儿歌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歌曲,更好地了解和体味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围绕着龙舟、粽子、高跷等传统元素,一起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端午节吧!。
端午节由来、童谣、习俗、活动作文
![端午节由来、童谣、习俗、活动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95d85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6.png)
端午节由来、童谣、习俗、活动作文
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啊,跟一位大诗人有关,他叫屈原。
屈原一心为国家,却被坏人陷害,流放到了江边。
最后,楚国被敌人打败,屈原心碎了,就选择了跳江。
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每年这个时候吃粽子、赛龙舟,希望鱼儿们别咬他。
端午节的童谣。
“五月五,粽子香,家家户户插艾忙。
龙舟下水咚咚响,一起庆祝端午忙。
” 这童谣一读就让人感觉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像不像咱们小时候跟着大人一起包粽子的场景?那香味,那笑声,都在这童谣里了。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嘛,习俗可不少。
吃粽子是必须的,那咸甜口味,想想都流口水。
还有啊,得挂艾草、菖蒲,驱蚊又辟邪。
赛龙舟那就更热闹了,锣鼓喧天,水花四溅,大家都抢着看。
端午节的活动。
端午节这天,活动特别多。
赛龙舟是最吸引人的,那速度,那激情,简直了!还有包粽子比赛,看谁的粽子包得又快又好。
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别提多开心了。
这端午节,不就是为了让咱们高兴嘛!。
端午节敲大鼓儿歌
![端午节敲大鼓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63b22d5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d.png)
端午节敲大鼓儿歌端午节敲大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春秋时期,有诸侯国楚国大夫屈原,因为不满足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投江自尽。
当时百姓为了悼念他,纷纷投入江中米饭,防止鱼虾啃食他的身体。
后来,人们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端午节,而敲大鼓,就是为了驱逐瘟疫,祈求平安和健康长寿。
端午节敲大鼓的儿歌,一直流传至今,是端午节期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吧:一、敲鼓调敲起我鼓儿,敲起我鼓儿,敲得那江儿沟儿;敲击篆儿陀儿,敲击篆儿陀儿,敲出那紫气东来。
在敲鼓调中,我们可以听到儿歌中明快的节奏和有力的鼓点,随着儿歌的唱响,伴随着鼓声的落下,让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氛围。
二、曲阜伯俊乐曲阜伯俊乐,曲阜伯俊乐,张冠举,郑闵生;王昌龄,郑谷;敲出那曲阜伯俊乐。
曲阜伯俊乐是中华传统音乐之一,这首敲鼓儿歌中反复提到曲阜伯俊乐,就是要表达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三、挑红旗儿挑起我红旗儿,高高地挥起;拉起我军鼓儿,响亮地敲起;敲击篆儿陀儿,敲击篆儿陀儿,敲出那曲阜伯俊乐。
五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传承的重要节日。
在挑红旗儿的这段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端午节期间人们的欢庆和庆祝,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敲大鼓是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敲大鼓的过程中,传递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福祉的祈求,也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敲大鼓更是一种向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的致敬。
端午节敲大鼓儿歌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讲述了我们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和福祉的憧憬和唯美的理念,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让我们在今后的端午节中,共同感受端午的氛围,感受鼓声的敲击,感受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同时也表达我们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对于文化传承的关注。
关于端午节的童谣一年级
![关于端午节的童谣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55bca8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关于端午节的童谣一年级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下面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童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听好了,
我要给你们唱一首关于端午节的歌。
五月五的午后,阳光明媚好,
端午节的气息弥漫在空中飘。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他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他爱国心切,忧国忧民,
为了救国,最终跳入了汨罗江。
端午节有个传统食物,叫粽子,
它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
有咸的、甜的、肉的、素的,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大人们会教我们怎么包粽子。
先选好竹叶,再选好糯米,
把馅料包进去,用细绳系紧。
端午节还有龙舟赛,
大家一起划船,比赛谁划得快。
龙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
它的船头像龙,船尾像鱼。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它有趣又有味,
我喜欢吃粽子,它好吃又好看。
我喜欢看龙舟比赛,它激动人心,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它是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
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爱国的重要,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
端午节的童谣唱完了,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
希望你们在端午节里,
玩得开心,吃得美味。
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_端午节
![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_端午节](https://img.taocdn.com/s3/m/8625b7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4.png)
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端午节来历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儿歌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端午习俗、童谣等20xx-05-15 16:25 | #2楼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一、端午的由来: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关于端午节儿歌童谣的歌
![关于端午节儿歌童谣的歌](https://img.taocdn.com/s3/m/45dadb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d.png)
关于端午节儿歌童谣的歌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为这一天常常会吃粽子,人们也称其为“粽节”。
不仅如此,端午节还有许多经典的民俗文化,比如赛龙舟、挂艾草等。
而在端午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儿歌童谣,这些歌曲是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端午节儿歌童谣。
一、《端午节》“五月初五,端阳送清凉,喜洋洋,地头人家端午节。
”这是一首经典的端午节歌曲,《端午节》是儿童学唱的歌之一。
歌曲的旋律清新明快,歌词简单易学,是一首很具有欢快气氛的歌曲。
二、《五月五日〈蒲公英〉》这是一首改编自长江流域民谣的歌曲,被誉为是一首“草木之歌”,也是一首端午节的歌曲。
歌词描述了蒲公英在端午节时的美丽和盛放,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旋律优美轻快,风格适合儿童唱。
三、《五月好风》这是一首以“风”为主题的端午节歌曲,歌曲的前奏有朗朗的琴声,节奏清新明快,旋律欢快轻松,是一首非常适合儿童学唱的歌曲。
歌词描述了送风带来的清凉和草木的生机,很好地表达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四、《五月五日过端午》这是一首经典的端午节歌曲,歌曲的节奏流畅、音乐感强,非常适合儿童唱。
歌词描绘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例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传统。
五、《端午节来啦》这是一首快板歌曲,节奏明快快乐,体现了端午节愉悦生动的气氛。
歌曲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需要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同时也能让孩子们通过唱歌和游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
以上这些歌曲均是传统的端午节儿歌童谣,一方面它们能够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总之,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让孩子学唱一首端午节歌曲是非常好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可以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所以,在这五月端午的时候,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感受这些经典的端午节儿歌童谣吧。
端午节儿歌童谣五月五
![端午节儿歌童谣五月五](https://img.taocdn.com/s3/m/930261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2.png)
端午节儿歌童谣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作为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端午节从古至今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民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吃粽子”、“怀孕不生病”、“挂艾草”等。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节目——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是孩子们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化的基础,是每个孩子从小就接触到的文化形式之一。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儿歌童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月五,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与粽子、竞渡、医治疾病等传统习俗相关的儿歌童谣。
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些充满节日气氛的唱响在小孩们的口中的歌谣。
粽子歌儿歌童谣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粽子歌,这首歌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如何包粽子。
歌曲中歌颂了粽子的美味和包粽子的技巧,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妈妈来,妈妈来,包粽子,包粽子。
先蒸峰里面,再用手把粽叶子揉。
放米馅、腊肉,覆盖上去,把叶子往下折,用粽绳紧紧绑好,水里煮二三小时,粽子香喷喷,端午节,端午节,一年一度的美味啊。
”端午节的璀璨之光,除了粽子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竞渡。
打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楚国,而龙舟比赛的目的是纪念死去的“屈原大人”,也就是端午节的主角之一,同时此项活动还能增强人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那么关于龙舟儿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龙舟歌“草原上,柳条河,健儿们扛着龙船走,一齐嗓子高,一齐将船推。
船头上边站,站着操掌手,吆喝着命令,一齐划桨走。
桨精灵,身手敏,我看他们划不亏。
草原上,柳条河,健儿们扛着龙船走,一齐嗓子高,一齐将船推。
”在端午节当天,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习俗便是“喝雄黄酒”,传统认为雄黄酒具有驱瘟解毒的作用,对人们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与此同时,挂艾草也是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挂艾草有驱邪避祟之意。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这两个传统文化的歌谣,来一起相互欣赏吧。
端午节最简单的儿歌
![端午节最简单的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521cfc4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1.png)
端午节最简单的儿歌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每种活动都有其代表着一定的含义。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最为欢快的就是唱儿歌了。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最简单的儿歌。
一、龙舟歌龙舟歌是端午节用来祈求丰收和平安的一首小儿歌。
这首儿歌简单易唱,适合小朋友学习。
歌词:龙舟划,划啊划,欢天喜地过端午。
船头高,船尾低,领草帽,请来龙王。
龙王气势万千,指引我们渡过山川。
注:这首儿歌是以赛龙舟为主题的,可以给孩子们添上劲头,增强其参与感。
二、粽子儿歌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美食之一,而且有不同种类的粽子。
下面就是一首歌词简单、易于流行的粽子儿歌。
歌词:爷爷奶奶包粽子,儿子女儿学包粽。
我也要学包粽子,放进肚子真好吃。
注:这首儿歌是以家庭活动为主题的,可以增强亲子交流和情感。
它也可以简单地介绍孩子们做粽子的过程,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三、五粮液儿歌五粮液是端午节用于祭祀和饮用的一种酒。
这首五粮液儿歌简单、易记,适合小孩玩耍。
歌词:五粮液,五粮液,端午节,品五粮液。
爷爷奶奶,家里水,孩儿们品尝,养生药。
注:这首儿歌欢快、轻松,可以增加家庭气氛,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乐趣。
四、菖蒲香菖蒲是端午节中一个重要的物品,与除邪避灾有关。
这首歌词简单、耳熟能详,可快速掌握并演唱。
歌词:菖蒲香,菖蒲香,闲置花园点清香。
清香味道别样好,盼大家平安运。
注:这首儿歌与客栈等场景相似,可以引领孩子们进入端午节的气氛。
五、挂艾草儿歌挂艾草是端午节传统的一项活动,以求驱邪、保平安。
这首儿歌简单明了,适合孩童学唱。
歌词:挂艾草,挂艾草,快乐过节祈祷好。
艾草名声品种多,端午到了挂艾草。
注:这首儿歌是以挂艾草为主题的,传达了一种民间信仰,可以让孩子了解我国的传统风俗文化。
总结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对其举行的活动与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让孩子们学唱端午节儿歌,可以增加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参与度,让节日的气氛与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景联系起来。
大班端午节儿歌或童谣
![大班端午节儿歌或童谣](https://img.taocdn.com/s3/m/5627de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6.png)
大班端午节儿歌或童谣大班端午节儿歌或童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因此也被称为“五月节”。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等。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这个传统节日,大班老师可以教唱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或童谣,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歌声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
一、《粽子歌》粽子里有糯米香,外面裹着嫩香肠。
用荷叶裹成三角形,煮熟了就是端午粽。
这首儿歌是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食品——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食物,既可以蒸也可以煮,口感和香味都非常好。
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制作粽子,然后和家人一起欢度佳节。
二、《赛龙舟》五月初五,是端午。
孩子们都要赛龙舟。
摇摇橹,划划船。
速度快,龙头带风。
同舟共进一片心,让龙舟飞快前。
赛龙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这首儿歌引导孩子们了解龙舟比赛的基本规则和童趣,让他们在音乐的律动中体验龙舟竞渡的乐趣。
三、《挂艾草》正月挂对联,端午挂艾草。
说是驱邪避恶,不让瘟疫到家。
这首儿歌主要讲述了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风俗——挂艾草。
端午节时,人们会挂上一些被称为“五毒”的香草或艾草,寓意着驱赶瘟疫、健康平安。
老师可以利用这首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个传统风俗的深层意义。
四、《佩香囊》五月五日端阳节,佩香囊,清香未歇。
盛满芳香香袋内,瘟疫远去,幸福到家。
佩香囊是一种端午节的习俗,人们会在香囊里放入一些芳香物质,代表着祈愿平安健康。
这首儿歌生动地描述了佩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各种芳香物质的功效,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端午节儿歌和童谣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愉快的音乐体验,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全面素质。
大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学习程度,适当选择一些简单有趣、节奏鲜明的端午节歌曲,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愉悦的学习和游戏的环境。
端午节的习俗和儿歌大全
![端午节的习俗和儿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631034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f.png)
端午节的习俗和儿歌大全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1.五月五,是端阳,门*(艾叶),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船)下水喜洋洋。
2.浣*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⒒鹘诶足巽伲?伊髌虢??淙弧?/p>
蛟龙得雨?鬣动,??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沮。
【端午节的习俗和儿歌大全】相关文章:
1.端午习俗儿歌
2.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3.端午节的儿歌
4.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5.端午节的各地习俗和来历?
6.我国端午节的习俗和资料
7.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8.端午节的习俗_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俗语或儿歌
![关于端午节的俗语或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815fd92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2.png)
关于端午节的俗语或儿歌
“五月五,端阳节,荷花韵,艾叶香。
”这是端午节的第一句儒雅的描述,瞬间勾起人们对于端午节的美好情感和意象。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仪式繁琐、庆祝方式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吴越越王钱镠铸造的“龙舟”。
本文将介绍关于端午节的多种俗语和儿歌:
1. “五月五,包粽子,不包儿,不成男子。
”这是广为人知的端午节儿歌之一,意味着做人要有担当和责任感。
2. “五一雏,六月小,七月桃,“二八”韭,五月端阳节,端阳兜龙舟。
”这首儿歌生动地描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赛龙舟的生动场景。
3. “不吃咸的、吃甜的,不吃饼的、吃粽子。
”这些俗语流传至今,意味着人们应该在端午节期间尝试新鲜的美食,展现出生活情趣和文化趣味。
4. “忆苦思甜,思想家顽,爱魂牵肠,难忘的粽子终究是儿时的记忆。
”这首诗意的俗语描述了端午节期间人们强烈的归属感和乡情,强调家族的传统意义和文化基础。
5. “爬山顶,插艾叶,驱疫灾,庆安康。
”这是端午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节目,意味着人们需要在端午节期间向神明祈求安全、健康和繁荣。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价值意义的节日,各种各样的俗语和儿歌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爱国、团结、拼搏和勇气,这些是我们不仅在端午节,也在平日生活中所应该坚守和追求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
端午节由来和风俗及传说故事二年级
![端午节由来和风俗及传说故事二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6e8ad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2.png)
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和传说故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其
他民族的节日之一,始于春秋时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这个节日包括丰富的由来、风俗和传说故事,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深受人们喜爱。
一、端午节的由来
据传,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起源于楚国的屈原,
他是楚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
据说,战国时期,楚国被灭,屈原无法忍受国家的覆灭,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举世闻名。
为了纪念他,后人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二、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时,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粽子是端午节
时最有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包裹在粽叶里面,有糯米和各种馅料,口感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赛龙舟是端午节时的另一项重要活动,龙舟比赛激烈有趣,是人们展现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机会。
三、传说故事
在端午节的传说中,还有关于屈原的传说,人们相信穿彩
线可辟邪,把白蒜带在身上可以驱邪。
此外,还有许多和屈原相关的寓言、神话等,流传至今。
总结起来,端午节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节日,承载着深厚的
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俗风情,通过这些由来、风俗和传说故事,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意义,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
愿端午节这个美好的节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传承千秋。
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歌词
![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歌词](https://img.taocdn.com/s3/m/7edfac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b.png)
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歌词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例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在这些活动中,还有一种很有趣的表达的方式,那就是顺口溜儿歌。
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的歌词。
一、龙舟龙舟腾空飞,劈水破波翻滚回。
力拔山,气盖世,赤旗升起勇夺冠,龙船英,不辱名,刀枪不入魔高强。
这首顺口溜歌曲是关于赛龙舟的,传统的龙舟是由木头制成的,在绿水中迎波飞驰,节奏感强烈,唱起来很有节拍感。
二、艾叶五月五,过端午,开窗上下挂艾叶。
九九归一,完美圆,硬糯粽子口感甜。
蒸熟后,风味佳,敬在前,品在后。
这首顺口溜歌曲描述了端午节的另一种传统习俗——挂艾叶,吃粽子。
粽子是由糯米制成的,有很多种口味,例如咸粽子、甜粽子等等。
挂艾叶也是一种习俗,人们相信艾叶可以辟邪驱瘟、净化空气。
三、龙舟飘雨龙舟飘雨珠,起风送爽舒心悦。
晴天大力赛,雨天披风走。
众人一起努力,有冠军的悸动。
赛后大家一起吃,品尝美食团结。
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赛龙舟中的一个场景——龙舟飘雨。
赛龙舟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体中进行,因此,天气状况往往会对离岸的选手造成影响。
但是,即使是下雨天,选手们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他们能够在硬朗的对手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顽强地奋斗到底。
四、赛龙舟赛龙舟拼力气,劈波纵横破浪起。
手摇横桨,勇猛澎湃,力争前三赢国荣。
五色丝线扎龙头,舞动艳阳红旗扬。
八个黄色铁船擂鼓,人人奋力扬神威。
这首歌曲是关于赛龙舟的一首经典民歌,泼辣有力。
歌词中描写了龙舟的全过程,从搭龙舟到发令枪的一刻,还有龙舟上八位选手的互相配合,以及精彩的决赛。
赛龙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体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一大热门。
这首顺口溜儿歌曲旋律悠扬,深深地表达了赛龙舟的过程及竞技精神。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曲很多,其旋律优美、口感味美、让人容易接受。
这些歌曲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展现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关于端午节歌谣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歌谣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ce9c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c.png)
关于端午节歌谣的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有许多形式,例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等。
其中,歌谣也是独特的一部分。
传统上,端午节的歌谣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还有些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
这些歌谣是由先民们口传心授,并被传承至今。
这些歌谣一般是由地方的老人或一些乐手传唱的,表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其中,比较著名的歌谣便是《五音歌》,它是四川盆地一带地的一首传统的端午歌曲。
《五音歌》源于汉代的《九奏歌》,它是一首祭祀天神的楚国歌曲。
这首歌的旋律有五个音符,象征着五个五音(宫、商、角、徵、羽),所以它被称为《五音歌》。
这首歌曲形式简洁,歌词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五音歌》被传颂至今,已经成为了川渝地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另外,还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谣叫做《游龙歌》,这首歌由民间艺人陈阿姨传承并传唱至今。
这首歌在端午节时流行于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
歌词表达了人们对龙舟竞赛的喜爱和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珍惜。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端午节相关的歌谣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歌谣依然是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深深的历史底蕴。
歌谣体现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热爱和祝
福,也传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珍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这一文化节日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端午节的儿歌歌词
![端午节的儿歌歌词](https://img.taocdn.com/s3/m/365e6d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3.png)
端午节的儿歌歌词端午节的儿歌歌词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
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故事。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热烈庆祝,也会唱一些传统的儿歌,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经典的歌曲吧。
一、《艾叶儿》艾叶儿,艾叶儿,蒿草根儿长。
五月五日天气晴,我去采艾叶。
要用刀,要用刀,不然妈妈怪。
《艾叶儿》是端午节最经典的歌曲之一,歌曲传唱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艾叶儿》这首歌是为了纪念屈原,祭拜祖先和神明而唱的,所以歌词中有“采艾叶”等习俗。
艾叶象征着清洁和神圣,人们在端午节还喜欢用艾叶制作香袋,用来驱邪避疫。
二、《打铁古渡头》打铁古渡头,放下小船摆渡舟。
岸上叫卖鲜艾叶,岸边划船个个愁。
《打铁古渡头》这首歌,是由一位名叫沈小黎的女诗人创作的。
歌曲主要讲述的是在端午节前夕,人们在打铁古渡口摆渡,为了纪念屈原,祭拜祖先和神明而走上摆渡的船只。
岸上人们兜售着鲜艾叶,地方特色食品粽子也传唱至今。
歌曲旋律欢快,动感十足,一听就让人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闹氛围。
三、《儿童舞蹈》儿童舞蹈,五彩缤纷,荷塘水波舞腰肢。
龙舟摇曳,震耳欲聋,吓得鱼儿惊慌失措。
《儿童舞蹈》这首歌,是端午节活动中少儿群体最喜欢的一首歌曲之一,歌曲旋律轻快明快,歌词富有悠久的文化底蕴。
在歌曲中大家所唱的“五彩缤纷”是指各种各样的龙舟和彩带,而“荷塘水波”是指端午节赛龙舟的舞台。
这首歌曲周围充满了快乐和欢乐的气氛,时常在校园的表演和各个地方的庆祝活动中演唱着。
四、《粽子歌》荷花池边,有间小舫,里公公坐着烤大粽。
蒸着粽子香气浓,四方来客人显功。
《粽子歌》这首歌,是一首色彩鲜艳的歌曲,充满了端午节的气氛。
在歌曲中主要讲述了一个老人制作粽子的故事。
在端午节期间,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主食,这道食品有着很多种口味和品质,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制作粽子的方法和习俗,从而更加深入人心的庆祝这个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
本文是关于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端午节来历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端午节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儿歌
棕子xx,xx厨房。
xxxx,xxxx。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xxxx。
这儿xx,那儿xx,处处都xx。
五月五,是xx。
门插xx,xxxx。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xx。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端午习俗、童谣等20xx-05-15 16:25 | #2楼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一、端午的由来: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全国民俗活动
龙舟竞渡、凤舟、悬艾叶、菖蒲、蒜头、写符念咒、射柳、打马球、采药、沐兰汤、采茶、制凉茶、“驱除”五毒、“倒灾葫芦”、斗草之戏、端午雨、跳钟馗、长命缕、拴五色丝线
三、xx端午节习俗
1、节日前一天挂好桃枝:
每逢端午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桃枝,这已成为当地人过端午节的重要形式。
一般桃枝在五月初四晚上就要挂好。
2、手工布猴挂于门楣:
猴子有看门的作用。
在端午节这一天悬挂于门楣上,寓意避邪驱病,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3、花草泡水洗手洗脸
4、五彩绳: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5、端午吃粽子:
最开始吃粽子是在寒食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之所以端午节要吃粽子只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定的一个说法而已。
6、端午插xx:
在客家地区,将艾叶、菖蒲、桃叶等草药捆-绑成一束悬挂或插在家中大门是过端午节较普遍的一种习俗。
传说,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
四、端午节故事
端午节插菖蒲xx的传说
话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甚多。
老百姓对黄巢有很多误解,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难。
、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有一天,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批批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的
军队就要攻进邓州了。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这根独苗。
”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
正是五月初五端阳节,黄巢的军队果然攻下了邓州城,只见城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因而全城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
五、端午节谚语
1、清明插柳,端午插xx。
(北方)
2、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xx)
3、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
4、端午不戴xx,死去变妖怪。
(xx)
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xx)
7、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xx)
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9、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10、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xx)
六、端午节xx
1、“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xx,那儿xx,处处都xx。
”
2、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3、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4、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