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通过前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可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找出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并完成相关表格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
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景观图,认识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学会在地形图上判读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学生能够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对应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估要点
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
找出世界最高点和最深点分别在哪里。
学说出对应的地形类型
视频导入,明确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回顾旧知,在景观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准确识别五种陆地地形类型。
出示亚洲地形图,提问:
4.阅读“亚洲地形图”,根据学法指导,尝试描述亚洲的地形特征。
再出示非洲地形图,达到知识迁移运用的目的
过渡:陆地地形我们已经大致了解,那海底地形呢?
活动5.阅读课本P55,说出序号对应的海底地形,并描述特征。
利用景观图和海底地形分布图,分别对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座出解释,加深印象。
①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
②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洋中脊、洋盆、海沟;
(2)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能够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海底地形示意图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对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和五种基本的海底地形进行判读,并尝试描述地形分布特征,提高读图分析归纳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题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2 世界的地形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
(二)认识陆地地形结合第一章的内容进行复习,将知识进行串联。
(三)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分布出示世界地形图1.认识山地: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山地的分布较为醒目。
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称为山脉。
出示世界著名的山地景观图。
2.认识高原: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世界上高原的分布较广。
出示世界著名的高原景观图。
3.认识平原: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
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列举我国著名的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5.请在图中找到世界主要盆地。
塔里木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四)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五)归纳整理,交流纠正:欧洲:以平原、山脉为主;非洲:以高原为主南美洲: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一)认识海底地形类型出示海底地形示意图(二)了解海底地形的特征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补充认识:(1)我国是拥有大陆架最多的国家2.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坡度,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世界上最陡的大陆坡是斯里兰卡岸外大陆坡,其坡度达35°—45°。
3.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4.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一)读图辨认,互动交流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二)互动交流1.认识大陆架的位置2.从图中找出大陆架的位置,从模型图中认识其特征。
3.读一读,图中指认。
4.读一读,观看视频,了解洋中脊的底山脉。
大西洋中脊亦称中大西洋海岭,是沿大西洋南北轴线延伸的海底山脊。
它位于洋盆中部,在一系列延伸到大陆岸边的平坦的深海平原之间。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世界地形分布图、地形图阅读方法等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其特点,呈现各地形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形区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组汇报,总结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5分钟)练习题:请学生阅读地形图,判断各地形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请学生思考世界各地形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攀登高峰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世界地形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仍较表面,对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联系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4.强化实践操作: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实地考察、户外教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形特点,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地形与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关系。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世界地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图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判断题:通过判断不同地形的图片,加深对地形类型的认识。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基本类型,并能够识别这些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河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强调教学反思和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自我。同时,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本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地形地貌。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我国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并简要说明各地形区的特点。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地形的短文,介绍不同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地形地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场景,创设了有趣、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氛围中学习地形知识。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世界主要地形的分类、特点及分布,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形图识别地形的能力,学会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地形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地形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讨论分析、总结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各种地形的特征,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形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能运用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观察能力;2.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地图等相关教学材料;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呈现各种地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各种地形的特征,学会运用地形图识别地形。
4.巩固(10分钟)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
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3.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例子:小组A选择了山地)学生A1:我们选择了山地,它的特点是地面高度较高,地势陡峭。
学生A2:对,山地通常有很多山峰和峡谷,非常壮观。
学生A3:而且山地的交通不便,因为山地地势陡峭,道路建设困难。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共8篇)
世界地形教学设计(共8篇)篇:世界的地形设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深线、等高线等基本概念;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又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等高线表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
[教学难点]1、培养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能力;2、判断各种地形。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陆地上,在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比如大良最高山是顺峰山,比我们学展示世界地表景观图,增强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地形概念。
高低的感性认识。
再利用身边常校要高。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总称为地形。
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地形概念。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用什么来衡量?5.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引出海拔、相对高度,并用阅读课文,理解区分海拔、相也叫绝对高度。
人的身高来类比启发学生区分两对高度的定义,熟练巩固。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概念。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一、陆地地形五种基本类型:多媒体出示五种陆地地形图,对通过读图对比、思考、判断,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比分析各地形的异同,五种启发学生理解辨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理解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各类地形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地形概念。
b.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形识别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形识别能力。
c.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6.地理科普文章阅读:推荐一篇关于世界地形的科普文章,让学生课后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通过学习世界地形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全球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世界的地形教案
世界的地形
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要充分借助地图展现海陆差异,通过图片展示世界主要地形区和海底地形景观,采用分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
1.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了解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海底地形的分布,了解不同海底地形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难点:不同海底地形的分布及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教学模块
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
四、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表层的陆地和海底地形,知道了无论陆地,还是海洋,其高低起伏都很大,形态多样;认识了陆地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知道了海底地形的名称和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地球表层的形态特征。
六、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2世界的地形 教案(表格式)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平面。
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 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
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学生:完成练习读图进行计算:高度(米)1400 A1200 1000800 B600 400 2000 -200①A、B 、C 、D 、E 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A:1220米 B:620米 C:220米 D:300米 E:50米 ②A、B 两点和D 、E 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A 、B 相对高度:1220-620=600(米) D 、E 相对高度:300-50=250(米)拓展:教师展示题目:已知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的高度为592.5m, 华润大厦的高度为392.5m,求两座大厦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592.5-392.5=200米【设计意图】帮助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 运算。
(3)陆地五种地形教师讲解: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教师:展示图片带领学生认识地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学生:认真观看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分析不同的地形海拔高低和 地面起伏的特点。
师生一起总结:20008002001400E2600 3200(米)DC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小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外围陡,内部和缓 山地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较大,沟谷较深地面崎岖不平丘陵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 、B 、C 、D 、E 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 地形类型?【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展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加轻松掌握五种地 形类型。
后用表格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师:展示世界地形图,带领陆地地形的分布特点,识别世界著名的 地形区。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世界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球的地理划分。
b.熟悉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c.能够绘制地球的地形图,并能够解读地形图的信息。
d.能够分析地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学会运用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进行地形研究。
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督促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a.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关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b.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地球的好奇心。
c.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球的地理划分。
2.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地形图的绘制和解读。
4.地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展示一张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的特征,并引发对地形背后的原因的思考。
2.探究(40分钟):a.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地形研究。
b.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选定的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观察和记录相关现象。
c.实验研究:设计一系列与地形有关的实验或模型,如水流实验、风蚀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地形的形成原因。
d.数据分析:回到课堂后,小组讨论和分析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总结地形的形成原因,并归纳不同地形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
3.知识整理(20分钟):a.教师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的使用、符号的表示等。
b.学生根据地形研究的结果和实地考察的地图资料,绘制地球的地形图,并进行标注和解读。
4.拓展和应用(20分钟):a.分析地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如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山地适合发展水电等。
b.学生小组展示自己对地形影响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总结(10分钟):a.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地形的研究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世界的地形”是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地形知识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基础,它与气候、河流、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紧密相关。
通过对地形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引入地形的概念,让学生对地形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讲述了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重要概念,为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提供量化标准。
随后详细介绍了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包括它们的特征、海拔高度范围等内容。
之后重点阐述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与判读方法,这是教材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从平面图形获取立体地形信息的能力。
教材还配有丰富的图表、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形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
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山、平原等地形名词,但对其准确的概念、特征和区分方法缺乏系统认识。
(二)认知能力此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引导才能掌握。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力,但观察的准确性和深度有待提高。
(三)学习特点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能力相对较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并能描述其特征。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与判读方法,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认识世界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形类型,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特点及分布。
2.难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吗?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的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
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
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
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二、设计思想
【依据课标】
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
【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
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养学生读懂地图、填充地图、分析地图的三大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图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能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
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能力目标: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1、利用地图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能利用地形图掌握世界两大山脉带的组成和分布规律。
六、教学难点:1、培养能利用地图复习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利用地形剖面图和图表比较来判断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七、学习过程:
七、教学小结及反思
一堂课的结束总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思考。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许多的得与失,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的地方。
(一)教师之“得”:
1.《世界地形图》的成功实践运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灵活运用地图进行教与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2)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扩大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师”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设问有力。
有效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本课教学中有两组提问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落实教学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视频与各种资料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带给学生更多直接的感官刺激,增加了情感体验,促进了教学目的的视线,是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4.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得比较到位。
教师很好地扮演了一位“主持人”的角色,把课堂的主要空间留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学生在民主、平等、生动的学习探究过程中迸发了很多思维的火花,形成了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师自然的教态、幽默的肢体语言、生动的面部表情,优美而不失逻辑性的煽动性语言,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教师之“失”:
课堂容量不够,在教学中对课堂节奏与各教学环节的轻重详略把握得的不尽完美,时间的分配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完全可以将霞浦地形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相结合。
(三)学生之“得”:
1.通过对《世界地形图》的阅读与分析,学生了解了地图进行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自主学习能力上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2.学生通过家乡景观图的欣赏,结合所学的地理学习方法,从中悟到地形与生产生活活动的关系。
这是对执教者教学成果的最大肯定和极大安慰。
3.从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质量上看,我感到学生具备很大的潜能。
他们的头脑是一座蕴藏丰厚的宝藏,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责任。
更让我我感受到身为教师的最大责任也许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他们学会如何思考观察生活实际、学会如何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的问题……,这才将是他们受用终身的财富。
(四)学生之“失”:
部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勇气与自信心还不够,失去了一个积极锻炼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