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贤院士《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ADS)嬗变核废料和加速器驱动钍反应堆(ADTR) 》

合集下载

核废物处置战略和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研究通用课件

核废物处置战略和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研究通用课件
探讨法国布格-圣弗洛朗坦地下实验室在放 射性废物处置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场地选 择、岩层稳定性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和技术。
ADS在核废物处置中的实践案例
瑞士苏黎世ADS系统
介绍瑞士苏黎世ADS系统在核废物嬗变中的应用,包括加速器设计、次临界反应 堆控制和废物处理流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
核废物处置战略 和加速器驱动次 临界嬗变系统ads 研究通用课件
目录
•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
核废物处置战略概述
核废物类型和来源
放射性废物
来源于核电站、核武器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 具有放射性的废料。
中低放射性废物
核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水平较低的废物。
燃料废物
核电站等核设施燃烧核燃料后产生的废物。
03
灵活性:通过调整粒子加速器的参数,可以针对不同
种类的核废物进行优化处理。
ADS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能源回收:在核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额外能源, 有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ADS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技术难度:ADS技术涉及复杂的粒子加速和核 物理过程,技术实现难度较大。
安全问题:由于涉及核反应,ADS系统的安全性问 题必须得到严格保障,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
结合我国核废物处置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我国在核废物处置技术研发、政策 制定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THANKS
加强监管和法规
03
国际社会普遍加强对核废物管理和处置的监管,制定
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核废物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 统(ADS)介绍
ADS系统原理和构成
原理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是一种利用高能粒子 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束来引发核反应的系统。它利用粒子加 速器将粒子加速到极高速度,然后将这些高能粒子瞄准一 个次临界靶,以引发核嬗变反应。

核废物处置战略和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研究通用课件

核废物处置战略和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嬗变系统ADS研究通用课件

2023
PART 02
ADS系统介绍
REPORTING
ADS系统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离子束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将高放射性核废物通过核反应转化为低放射性或无放射性物质。
特点
高效、安全、环保,能够处理大量核废物,降低核废物的放射性和毒性。
ADS系统在核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
将高放射性核废料通过ADS系统转化为低放射性或无放射性 物质,降低核废料的危害。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对核废物处置和ADS系统的了解和 认识,提高公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2023
PART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REPORTING
国际典型核废物处置项目案例
法国格勒诺布尔核废物处置项目
该项目采用深地下处置库的方式,将核废物安全、永久地储存,并 利用天然屏障确保核废物的安全隔离。
美国尤卡山核废物处置项目
延长废物储存时间
通过嬗变过程,将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转化为短寿命或稳定的核素 ,减少对后代的影响,延长废物储存时间。
优化核能利用
通过合理利用核能资源,提高核能的利用率,降低核废物的
政策支持
01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ADS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持,推动
技术的进步。
安全防护技术
ADS系统需要在高放射性环境下运行,因此需要采取特殊 的安全防护措施。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ADS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商业化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ADS系统有望在未来实现商业化 应用,为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AD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实现资 源共享和技术互补。

广西梧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考试(评估卷)完整试卷

广西梧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考试(评估卷)完整试卷

广西梧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考试(评估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据腾讯新闻网报道,日本拟将核污水倒入大海释放存储空间,由于核废水中含有以目前技术手段无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质“氚”,这将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业等相关人士产生影响。

氚的半衰期约为12.5年,若排放核污水中含有质量为1吨的氚,经过25年后,该核污水中氚的含量大约还有( )A.B.C.D.第(2)题世界上首个第四代核能技术的钍基熔盐堆在我国甘肃并网发电,该反应堆以放射性较低的Th为核燃料。

已知的半衰期为24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的电子来自于钍原子的核外电子B.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都能改变的半衰期C.4个经过48天后一定还剩余1个D.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可变成第(3)题“梦天号”实验舱携带世界首套可相互比对的冷原子钟组发射升空,对提升我国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所示为某原子钟工作的四能级体系,原子吸收频率为的光子从基态能级I跃迁至激发态能级Ⅱ,然后自发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跃迁到钟跃迁的上能级2,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跃迁到钟跃迁的下能级1,实现受激辐射,发出钟激光,最后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回到基态。

该原子钟产生的钟激光的频率为()A.B.C.D.第(4)题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其表面因不断与空气摩擦而带电。

某次飞行中,飞机0.5s内带电荷量增加约17μC,此过程中形成的电流约为( )A.34 mA B.34 μA C.8.5 mA D.8.5 μA第(5)题如图甲所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恰好与x轴重合,A点的坐标为。

一质子从坐标原点运动到A点,电势能增加了50eV,x轴上各点电势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都沿x轴正方向B.质子沿x轴从O点到A点加速度越来越大C.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5V/mD.质子在A点的电势能为75eV第(6)题健身球是一种内部充气的健身辅助器材。

新一代干净的核能_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

新一代干净的核能_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

新一代干净的核能———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3赵志祥 丁大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3 1996年10月7日收到初稿,1996年11月18日修回摘 要 介绍了新一代干净的核能———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的原理和国际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如何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加速器,次临界堆,干净核能Abstract We present the principle and progress of accelerator driven sub 2critical reactors as the new generation of clean nuclear energy systems.Some suggestions on further work are given.K ey w ords accelerator ,sub 2critical reactor ,clean nuclear energy1 从常规能源、核能到新一代的核能111 从伦敦杀人雾事件说起1952年12月5日,伦敦忽然下起了大“雾”,灰色的大“雾”持续了四五天,市民们感到窒闷,几天中竟有~4000人在“雾”中死亡,大“雾”过后又有~8000人病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伦敦杀人雾事件.类似的杀人雾事件历史上还发生过多起.现在已经知道,施放杀人雾的罪魁祸首就是以燃煤为能源的大工业.燃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除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外,还会造成酸雨,带来温室效应.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如不采取措施,今后150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今天的4—8倍,气温将升高十几度,那对人类也许是一个灾难.人类在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同时也放出了一个难以驾驭的魔鬼.常规能源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还够人类用多久?70年代初,国外学者预测,按已知储量和1970年的消耗率,地球上的煤资源将在2300年内耗竭,石油的耗竭年限约30年,天然气约40年.这一估计也许过于悲观了,但石化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依靠常规能源,在不久的将来能源危机将不可避免.112 核能真的可怕吗?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发现了核的裂变现象.4年后,费米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热中子裂变反应堆.1952年,在前苏联奥勃宁斯克建成了5MW 试验核电站,从此,人类进入了核能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营的核电站达到426座,总装机容量为340GW ,占总发电量的23116%,世界主要国家的核电份额分别为:法国75129%,比利时55177%,瑞典51113%,瑞士36184%,韩国35148%,西班牙34197%,日本30170%,德国29133%,英国25179%,美国21198%,俄罗斯11139%.我国核电的比例还比较小,仅为1149%.7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核电站的建设速度开始放慢,近年来甚至呈停滞状态(见图1).核能遇到了什么问题呢?究其原因,除由于70年代初石油危机的缓解外,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放射性泄漏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们谈核色变,染上了恐核症,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核的浪潮.这其实是一桩冤案!这两个事故均非“核”事故!美国1990年作过的抽样调查表明,三里岛核电站周围的居民没有受到事故的影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震惊了全世界,但事故中死亡的人数不过31人,而世界上因空气污染死于肺癌的人数远多于此,美国1930年死于肺癌的人数为2800人,1973年猛增至72000人.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比,核电确实更加安全,更加干净.图1 世界核电建设情况(1951-1991)113 常规核电不是最理想的核能尽管与常规能源相比核电更安全、干净,但人们对它的挑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核电系统有它本身不易解决的问题:首先,作为燃料的铀2235天然丰度仅为0172%,而天然丰度为99128%的铀238因热中子几乎不能引起其裂变而不能利用.因此,常规核电站的资源利用率很差.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即考虑乏燃料中裂变材料的回收利用),铀资源的利用率只能达到1.5%,若计及各种损耗,则一般只能利用1%左右.此外,它产生大量的半衰期为百万年以上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置这些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其深埋于地下,但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地震、火山喷发、人员侵入等因素,这些放射性废物可能渗入生物圈,危害人类.如何在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安全地管理这些长寿命放射性废物,使其不危害我们的后代子孙,这是一大难题.再有,常规核动力堆达到超临界状态时虽然不会发生象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但可能烧熔堆壳,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泄漏.为了避免这类超临界事故发生,不得不设计复杂的工程安全设施和控制系统,这增加了核电的成本.最后,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可产生钚2239、镎2237和镅2241,243,这些同位素可用于军事目的,有核扩散危险.常规核能本身存在的上述问题确实限制了核能的发展,它还不是最理想的能源.原则上聚变能的应用将能彻底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但它的实际应用还是很遥远的事.目前国际上对聚变能源的研究已投入数百亿美元,但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因此在今后几十年内,人类还要发展裂变能的应用.本文介绍的新一代干净的核能系统———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简称为驱动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常规核电的上述问题.驱动堆将20世纪最重要的两大核科学装置加速器和反应堆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新的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的核能系统.2 驱动堆的原理和结构211 从高能粒子探测器得到的启发在粒子物理实验中,采用“量能器”测量高能粒子的能量.它由逐层相同的重物质与电离辐射探测器构成.用这种量能器测量高能电子或γ射线时,在重物质中产生电磁簇射,把各层探测器中所得能量相加,即为初始粒子的能量.在测量强子时,情况则有所不同.当重物质采用非裂变物质(如钨、铅等)时,探测器所记录的能量之和小于入射强子能量;当重物质改用铀、钍等裂变材料时,探测器所记录的能量之和大于入射强子能量,有时甚至可大30%—50%!其原因在于,强子在和非裂变物质的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中子带走一部分无法记录的能量;若使用裂变物质,则由于裂变而产生附加能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卡・鲁比亚(C.Rubbia )由此得到启发,如果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中能粒子注入到一个次临界反应堆装置中,只要装置设计得合适,使“附加的能量”放大到有实用价值,则可以构成一个新型的核能系统.鲁比亚图2 驱动式核电站示意图形象地称此装置为“能量放大器”.212 驱动堆如何工作次临界装置的k eff <1,它本身不能像常规的反应堆那样以自持的形式运行,在无外源中子的情况下它很快会“熄火”.只有当外源中子注入时,它才能在k eff <1的情况下维持运行.外源中子靠粒子加速器产生的中能质子轰击重靶通过散裂反应提供,两者结合成为驱动堆.我们现在看一看驱动堆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加速器的流强为20mA ,每个质子可产生30个中子.那么由驱动器和中子产生靶提供的外中子源将有3.6×1018中子/s.假设次临界装置的k eff =0.98,那么这部分外中子将放大1/(1-k eff )倍,即放大50倍,在次临界装置内形成~1015中子/cm ・s 的稳定中子通量.若以铀2238或钍2232作为燃料,在次临界装置中会发生下面的过程:铀2238+中子→铀2239(β-衰变)→镎2239(β-衰变)→钚2239钍2232+中子→钍2233(β-衰变)→镤2233(β-衰变)→铀2233即将热中子几乎不能引起裂变的铀2238或钍2232转变为裂变截面较大的钚2239或铀2233.然后通过钚2239或铀2233的裂变输出能量.与常规核电站不同的是,次临界装置不必满足k eff =1的苛刻条件,对堆芯参数变化不灵敏,因而可以在堆芯装添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利用装置内的强中子场将其嬗变,即将长寿命放射性废物转变为短寿命的.确实如鲁比亚设想的那样,这样的驱动堆具有能量放大的功能.计算表明,对于以钍为燃料的快中子驱动堆,能量放大倍数可达到150.这意味着,一个功率为10MW 的加速器可以驱动功率为1500MW 的驱动堆式核电站!图2给出了鲁比亚设计的驱动堆式核电站示意图.在这个设计中,整个中子产生靶和次临界装置被埋在地下.回旋加速器提供的1215mA ,1G eV 的质子从次临界装置顶部注入.次临界装置的包壳内充满了液态的铅,液铅既是中子产生靶,又是慢化剂和冷却剂.燃料组件采用二氧化钍固体栅元结构;这样构成的一个单元可以输出675MW 的电功率.213 驱动堆的优点与常规核电站比较,驱动堆具有下面的优点:(1)由于可以通过燃料的自增殖烧铀2238或钍2232,从而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几十倍.且可以一次投料,长期运行;(2)对于快中子驱动堆,由于快中子俘获截面远低于热中子,通过俘获中子生成的长寿命放射性超铀核素的水平大大低于常规的核电站.即使是热中子驱动堆,由于钍2232要吸收6个以上的中子才有可能通过β衰变生成超铀产生放射性核素,由于驱动堆本身具有嬗变能力,其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超铀核素的水平也低于常规的核电站.这样就降低了放射性废物深埋储存的长期风险,简化了后处理化工流程;(3)由于其k eff <1,它不会发生超临界事故.驱动堆这一固有的安全性质减少了对工程安全设施和操作人员人为干预的依赖;(4)不会产生武器级的核材料,有防核扩散能力;图3 不同能源发电成本比较 (5)比较便宜.据估计,其发电成本为每度电118美分,这远低于煤电等常规能源的成本,亦低于常规的核能.由图3可以看出,由于可以烧铀2238或钍2232,不必使用昂贵的浓缩铀235,其燃料成本大为降低.正因如此,对驱动堆的研究近几年在国际上形成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3 驱动堆研究国际进展将加速器引入核能体系这一思想早在50—6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限于当时的加速器技术水平,这一思想难于实现.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加速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常规核能本身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的研究逐渐形成国际研究热点,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今年6月在瑞典召开的第二次加速器驱动的嬗变技术及其应用国际会议,有来自24个国家的207名代表参加.会议参加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非常宽,涉及了核物理、加速器、堆工、核化学、材料等领域,还有一部分代表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大型工业集团.各主要工业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表1列出了目前国外几个重要研究计划的简要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的驱动堆研究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今后驱动堆研究将从概念设计阶段转入概念设计的实验验证阶段.表1 国外重要研究计划简表计划名称/国别ATW/美国OMEG A/日本EA/欧洲次临界装置的堆型和能谱熔盐堆热中子固体组件快中子熔盐堆快中子固体组件快中子中子通量(中子/s・cm2)10165×1015能量增益15132175 k eff0.890.920.98加速器类型和指标直线加速器0.8G eV,100mA直线加速器1.5G eV,39mA直线加速器1.5G eV,25mA回旋加速器1G eV,12.5mA中子产生靶液态铅-铋靶固态钨靶液态氯盐靶液态铅靶嬗变能力3等效半衰期:MA小于0.01年FP小于15年 每年烧掉250kg MA等效半衰期: “脏”钚为10年研究状况物理概念经济分析工程概念物理概念经济分析 3 指回收乏燃料中的铀、钚同位素后仍残留在高放废液中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其中MA为少锕系核素,FP为裂变产物. 1995年春,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支持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简称RCN PS)研究组,开展了RCN PS的物理概念可行性研究和次临界装置的分析计算,这个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反映在1996年初在北京召开的“RCN PS研讨会”上.这个课题组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快中子能量放大器(FEA)与热中子能量放大器(TEA)相比具有功率输出大、长寿命超铀放射性废物的积累水平低、裂变产物毒性的影响小等优点,这些优点在铀→钚系统中十分明显.对于钍→铀系统,TEA和FEA都是可以工作的,而对于铀→钚系统, FEA则是合理的选择.总的来说,我国的RCN PS研究处于物理概念可行性研究阶段,起步还不晚.与美国、日本、欧洲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在于经费和研究力量的投入都不够,因而基础性的工作较少.4 驱动堆的前景展望411 驱动堆研究的动力驱动堆研究涉及20世纪两大核科学装置:加速器和反应堆.这一新的核能系统具有产生能量、嬗变核废料和系统本身放射性较为洁净以至可以大大简化核废料的最终处置的性能,同时加速器驱动的散裂中子源本身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即使不考虑核扩散问题,驱动堆也有着足够的正面推动力.驱动堆的研究为核能、核技术乃至整个核科学领域提供了一次机遇.驱动堆的研究在90年代初以来进展很快,由于驱动堆的发展可以大量借用现有核工业体系的成熟技术,它很有可能在聚变堆进入商业应用之前成为新一代的核能装置.412 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成体系的核工业国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缺口只能靠核能来补充,这一点已是国内能源专家的共识.目前我国核电的比例还很小,对于驱动堆这一新兴的有前途的先进的能源系统,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我们有可能在核电的起步阶段就作出长远的规划,融常规核能和驱动堆为一体,规划出更为合理的核电及燃料循环系统.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应该以作为能源用的驱动堆为研究目标,这一研究目标对加速器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1G eV ,10—20mA 的质子加速器).对于强流加速器基础技术应该及早安排,作必要的技术储备.在概念设计阶段的早期,一些工程有关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同步进行,如材料研究、反应性的控制等.总而言之,对于驱动堆这一新型的先进核能系统的研究,我们应该采取行动.高温超导磁悬浮与飞轮储能3汪京荣 吴晓祖 周 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 710016)3 1995年12月4日收到初稿,1996年9月9日修回摘 要 旋转飞轮的动能储存可以有多种的用途,飞轮储能装置的效率取决于轴承摩擦损耗的降低.高温超导磁悬浮具有自稳定性,有可能用以制造飞轮储能用的无摩擦非接触被动磁性轴承.文章分析了超导磁悬浮的起因和特性,评介了目前高温超导Y BaCuO 材料的水平,分析了用作飞轮储能的磁性轴承的设计考虑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介绍了国外的研究动态.关键词 高温超导,飞轮储能,磁悬浮轴承1 飞轮储能与超导磁轴承继1986年发现超导转变温度T c 为40K 的超导体之后不久,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可以工作在液氮温区的超导体系列,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其中最有希望得到实用的体系包括Y Ba 2Cu 3O 7(T c =92K ),Bi 2Sr 2Ca 2Cu 3O 10(T c=110K )和T12Ba 2Ca 2Cu 3O 10(T c =125K )等体系.这种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巨大潜力,促使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大量人力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展开应用开发的激烈竞争.在这些努力下,世界上与超导有关的行业,包括公司、厂商、大学、实验室等,正在致力于开发各种应用所需的许多装置,如超导储能系统(SM ES )、发电机、输电电缆、故障电流限制器和大电流引线等.这些强电领域的应用,主要利用的是高温超导体的大电流承载能力,以其临界电流密度J c 为表征,这是强电应用的关键参数,同时需要将导体制成线(带)材,并绕成线。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考试(提分卷)完整试卷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考试(提分卷)完整试卷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考试(提分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从状态A 到状态B 的变化,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AB 的反向延长线过原点。

气体在状态A 的压强,从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在状态B 的压强为B .气体在状态B 的体积为C .从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750JD .从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气体的内能增加第(2)题我国第四代反应堆钍基熔盐堆能源系统(TMSR )研究已获重要突破。

该反应堆以钍为核燃料,钍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若干次β衰变转化成铀。

铀的一种典型裂变产物是钡和氪,同时释放巨大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钍核()有142个中子B .针核()经过4次衰变后转化成铀()C .钍核()衰变后核子的比结合能减小D .钍核()的半衰期与钍核的数量有关第(3)题行星与其主恒星相距太近,面对主恒星的一面温度可达2000℃,背对主恒星的一面温度低至-200℃。

已知该行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7倍,该行星的密度与地球密度近似相等,则( )A .该行星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B .该行星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C .该行星表面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D .该行星的近地卫星与地球的近地卫星周期之比约为第(4)题厚度不计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两种密度不同且不相溶的透明液体1和2,液体稳定后界面清晰,液体1的密度小于液体2的密度,红光在液体1中的速度与蓝光在液体2中的速度相等,现将一根筷子竖直插入到玻璃杯左侧,由于光的折射,从侧面观察会发现筷子折断的现象,以下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5)题如图所示,木块A 放在木块B 的左端上方,用水平恒力F 将A 拉到B 的右端,第一次将B 固定在地面上,F 做功W 1,生热Q 1;第二次让B 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自由滑动,F 做功W 2,生热Q 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W1<W2,Q1=Q2B.W1=W2,Q1=Q2C.W1<W2,Q1<Q2D.W1=W2,Q1<Q2第(6)题静电除尘机原理如图所示,废气先经过一个机械过滤装置再进入静电除尘区,带负电的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

关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研发促进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研发促进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研发促进我国核能可持续发
展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学部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卷),期】2009(024)006
【摘要】@@ 1 分离.嬗变是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rn目前,我国的核电事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发改委2005年发布的核电发展规划,202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 000万千瓦,另有1 800万千瓦在建,核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将提高到4%左右.根据对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形势和前景的分析,中国工程院在<205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咨询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我国核电占一次能源总量的比重要求提高至12.5%(占电力装机容量的20%).
【总页数】4页(P642-644,641)
【作者】中国科学院学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10086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与核能可持续发展 [J], 赵志祥;夏海鸿
2.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可预见的更安全的核能源 [J], 宋文杰
3.工业用铅冷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初步概念设计 [J], 黄锦华;阳彦鑫
4.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与核能可持续发展 [J], 赵志祥;夏海鸿
5.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及其散裂靶的研究现状 [J], 徐雅晨;亢方亮;盛选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林省白城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提分卷)完整试卷

吉林省白城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提分卷)完整试卷

吉林省白城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提分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若梦天实验舱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倍。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A.漂浮在实验舱中的宇航员不受地球引力B.实验舱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约为C.实验舱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D.地球的密度约为第(2)题在核能利用的研究发展史中,钍元素作为核燃料应用有很多独特优点,用它来发电既安全又绿色,是铀和钚最理想的替代品,衰变方程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的是衰变B.发生的是衰变C.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D.温度升高的半衰期会变长第(3)题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原子是可分的B.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C.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第(4)题如图所示,在阴极射线管两端加上高电压,管中将产生电子流,方向由左向右,形成阴极射线。

如果在该阴极射线管的正上方放置一根通有自左向右方向电流的通电直导线,导线与阴极射线管平行,则阴极射线偏转形成的轨迹图为( )A.B.C.D.第(5)题2023年,某造船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型、世界最大核动力集装箱船,它采用了第四代钍基堆型熔盐反应堆。

其涉及的核反应包含(钍)衰变为(镤),下列关于此衰变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方程为B.钍核含有90个质子和140个中子C.衰变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的核外电子D.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核的平均结合能第(6)题中国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利用FAST灵敏度高、可监测脉冲星数目多、测量精度更高的优势,发现了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四极相关信号的证据。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嬗变少锕系核素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嬗变少锕系核素
关键词 加速器 次临界系统 少锕系核素 嬗变
1 加速器驱动嬗变技术( ADTT) 发展概况
核电站在运行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废物 , 其中长寿命放射性废物主要有两类 : 即
少锕系核素 (MA) 和长寿命裂变产物 (LLFP) 。热 功率 1. 0GW 的压水堆 ( PWR) 中 MA 和 LLFP 的年 产生量如表 1 所示 。
3 MA 嬗变行为分析
为探讨 MA 在加速器驱动快中子次临界装置中的嬗变行为 , 我们对其嬗变进行了估算 。 MA 嬗变链如图 1 所示[4 , 5 ] , 为计算方便 , 忽略超铀核素的α 衰变对 MA 的贡献 , 并对 242Am 和244Am 的同素异能体进行了简化处理 。
图 1 MA 嬗变链
徐晓勤 :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嬗变少锕系核素
0 2. 394 ×10 4
0 2. 39 ×10 4
——— 0
表 3 MA 嬗变产物成份的变化
3. 94 ×10 23 1. 139 ×10 4 0. 364 ×10 4 1. 503 ×10 4
0. 225 37. 2
7. 88 ×10 23 0. 519 ×10 4 0. 395 ×10 4 0. 914 ×10 4

半衰期/ a
年产生量/ kg
237 Np
2. 14 ×10 6
10. 06
241 Am
432. 6
11. 52
243 Am
738. 0
2. 36
99 Tc
2. 1 ×10 5
18. 9
129 I
1. 57 ×10 7
3. 92
135 Cs
2. 3 ×10 6
30. 35
注 : ①热功率 1. 0GW , 燃耗 33000MW ·d/ t , 负荷 因子 70 %(冷却 10 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S与快堆各得其所
从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来看, 快堆侧重于核燃料的增殖,ADS侧重于核废 料的嬗变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快堆应该是解 决核燃料增殖的主力堆型。
国际上的观点
Comparison of ADS and Fast Reactors (350 page study )by Nuclear Energy Agency (NEA) an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方守贤、王乃彦、何多慧、何祚庥、张焕乔、杨国桢、陈和生、 欧阳予、魏宝文、潘自强、阮可强、陈佳洱、沈文庆、胡仁 宇、葛墨林 赵志祥、夏海鸿、顾忠茂、叶国安、傅世年、徐 銤
一、分离-嬗变是实现核能可持续 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核废料最少化
核废料问题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 一个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次通过”和“分离-ADS嬗变”的经 济性分析
处理能力为7万吨的美国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其工 程预算为437亿美元,不包括乏燃料运输费用和 地质处置场的运行费用。 如果采用“分离-ADS嬗变”战略,按照美国 ADS路线图研究的结论,包括了研发、示范、部 署八个装置在寿期内处置8万7千吨乏燃料的全部 费用约2800亿美元(见表)。而电力销售(4.3 美分/度电)的收入为约3000亿美元,即处置费 用全部可以自己解决。
0 10 50 2790
小结
第一,“分离-ADS嬗变”战略同时解决了乏燃料 中铀和钚的回收,产生的很好的资源效益和实 际的巨大的附加的经济效益应该加以考虑; 第二,“分离-ADS嬗变”战略仍然需要地质储 存,但是将减少废料的放射性毒性水平至少两 个数量级,减少废料的容量至少5倍,这将大 幅度减少废料运输和地质储存的费用,这个因 素也应该加以考虑。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ADS)与核能可持续发展 方守贤 10/01/14
内容
一、分离-嬗变是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不 缺少的环节 二、ADS是最有前景的嬗变技术 三、ADS嬗变与其它嬗变技术的比较 四、ADS发展必须解决的技术关键 五、ADS与能源-ADTR

前言
长寿命放射性废料处置的重性
根据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40 GWe (运行)和18 GWe(在建)的发展目标, 预计我国乏燃料累积存量到2020年将达到 6000~10 000t。如果2030年的核电装机容 量达到80~100 GWe。则届时乏燃料累积 存量将达到20 000~25 000 t,其中所含 钚为160~200t,次锕系核素为16 - 20t, 长寿命裂变产物为24 - 30 t。这些长寿命 放射性废料必须有一个安全、经济、现实 的处置方案。
乏燃料中96∼97% 为可利用的U和 Pu,仅有 3∼4%为高放废料(裂变产物及次锕系核素)。 将乏燃料中大量有用的资源与少量的废料一起直 接处置,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将大大增 加废料处置的体积和放射毒性。对人类环境安全 的长期威胁极大 处置费用高。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地质处置库建设 是耗资巨大的工程,美国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的 处理能力为7万吨,其工程预算高达437亿美 元,还不包括乏燃料运输费用和地质处置场的运 行费用。
院士咨询
08年就ADS的下一步发展,数理学部组织了四次院士 咨询会,对加速器驱动核能系统(ADS)发展前景进 行了分析评估,对我国未来ADS发展路线提出了积极 的建议,得出结论: 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来看,快堆侧 重于核燃料的增殖。ADS侧重于核废料的嬗变是比较 合理的选择。 咨询专家:
ADS发展与快堆发展是互补的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快堆在技术上更加成熟, 国际 上已有建造和运行的经验, 钠冷快堆有300堆年的成功 运行历史,LEB冷快堆有80堆年的历史。我国目前处 于钠冷实验堆建设阶段,预计在2035年左右可以投入 商用。而ADS系统我国目前处于基础研究的阶段, ADS在国际上10年之内可望建成实验堆。 加速器驱动的快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因此,快堆 技术发展是ADS开发的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 并对 ADS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ADS研究将涉及新型冷却 剂的开发等问题, 可以推动快堆本身技术的发展。
ADS is better at burning waste than fast reactors
和核废料管理及处置计划的关系
分离-嬗变战略并不能消除地质储存的必要 性,但使得地质储存在技术上更加容易、更 加安全、更加经济;分离-ADS嬗变可以减少 场址的放射性毒性水平至少两个数量级,对 高放废料减容至少5倍,由于从废料中去掉了 大部分裂变材料而明显减少了临界风险,带 有燃料处理厂的ADS单元可以减少高放废料 HLW运输的数量。
ADS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1.由于ADS系统有外源中子,其中子余额数目(定义为 一次裂变产生的中子数目减去消耗的中子数目)明显 地多于临界堆,因此其核燃料的增殖能力和核废料 的嬗变能力明显强于其他所有已知的临界堆。 2.由于ADS系统的能谱很硬,中子平均能量达到 500keV,几乎所有长寿命的锕系核素在ADS系统 中都成为可裂变的资源,因此ADS系统中锕系核素 的中子经济性明显好于其他所有已知的临界堆。 3.其嬗变能力在已知的系统中是最强的,ADS的嬗变 支持比可达到12左右。
从能源需求的压力和大规模发展核电带来资源的压力 来看,快堆越早投入商用并加快商业推广的速度越有 利。如果快堆在2035年左右投入商用,应该主要发 挥其增殖的能力以加快其推广的速度。 如果希望快堆兼顾增殖和嬗变能力,则一是增加了在 工艺上的难度,带来了特殊的安全问题,延缓其商用 的时间;二是LLFP的嬗变是以消耗本可用于增殖的 中子为代价的,兼顾嬗变将会牺牲快堆的增殖能力, 增加快堆的倍增时间,从而减缓快堆的商业推广的速 度。
另外,尽管快堆的中子谱较硬,但仍有部分核素通过 中子俘获生成新的长寿命放射性废料MAs。以Am的 嬗变为例,快堆中Am的嬗变量为116 kg/Gwe·a, 产生量为42~83 kg/Gwe·a ADS支持比可以达到12-20左右,即部署一个ADS 就可以嬗变12-20个同样规模的PWR核电站产生的 长寿命放射性废料。ADS装置在工程应用方面面临 的最大问题是驱动加速器的稳定性,但对于嬗变来 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全球核能合作伙伴GNEP
30多年来,美国的核电厂积累的乏燃料已达50 000 t,每年还要新增2000 t,而尤卡山处置库的设计容 量约为70 000 t(其中民用乏燃料的处置容量为63 000 t)。显然,如果乏燃料直接处置,则尤卡山处 置库很快就会装满,不得不再投资400多亿美元新建 一个地质处置库。 美国布什政府于2006年2月提出了“全球核能合作伙 伴”(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 GNEP)倡议。该倡议否定了当年卡特政府的核燃料 “一次通过”的核能政策,恢复包括后处理和快堆在内 的核燃料闭式循环方案。希望通过实施GNEP计划, 使需要地质处置的高放废料体积降低50倍左右,从 而使美国在21世纪只需一座地质处置库就够用。
三.ADS嬗变与其它嬗变技术的比较
ADS和热堆嬗变的比较
热堆的嬗变能力很差,嬗变的中子经济性不 好;ADS系统为热堆核电站所产生的大量的高 放废料的处置提供了解决方案。新一代热堆 电站主要是向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向去发展。
ADS与快堆嬗变的比较
ADS和快堆均具有核燃料增殖和核废料嬗变的 能力,ADS具有更高的中子余额和更硬的中子 能谱,与临界快堆相比, 这对增殖和嬗变更加有 利。 在快堆中嬗变MAs时,燃料中加入MAs后会提 高堆芯的反应性而使堆安全性下降。所以,快 堆中加入MA的量一般不能超过燃料总量的 2.5%。在此条件下快堆的嬗变支持比为 2.5,即一座快堆只能嬗变2.5座同等功率的热 堆产生的MAs。
表. 处置87000吨乏燃料的ADS系统总费用(亿美元) R&D 单元 加速器 嬗变器 分离器 ATW燃料装配 地点支持 回收/运输/处置 集成 小计 0.7 20 1.7 10 5 30 20 20 6 10 1 10 90 示范 建设 110 300 90 20 10 0 0 540 合计 推进 运行 D&D 440 6 590 490 410 410 310 40 0 2100 30 10 2 1 0 860 530 440 330 40
二、ADS是最有前景的嬗变技术之一
ADS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能量放大器原理
1993年,鲁比亚提出洁净核能源的概念,名为能量 放大器。 能量放大器是依靠外源中子激起裂变的链式反应。它 由一个超强的稳定散裂中子源和一个次临界堆组成。 中子的增殖系数: K>1,超临界状态,原子弹爆炸 K=1,临界状态, 核电站 K<1,次临界状态(相应的装置叫做次临界堆)
核电厂燃料循环
后处理
1000MWt轻水堆
FP分离
MA多 次循环 嬗变FP
质子加速器,1GeV/40mA
中子靶 30n/p 次临界堆:嬗变,增殖
K,G
部分电力 运行加速器
原理:
一个1GeV质子轰击重元素“靶”(如铀)时,散裂反应将约释放出 45个中子。1GeV、10mA的的质子束轰击铀靶,每秒产生平均能量为 400MeV的2.8×1018 个中子。在一个中子增殖系数K<1的(如K=0.98) 的次临界堆中,中子数会放大1/(1-K)倍,即1.4×1020 个中子。这 些中子将引起裂变链式反应,即燃烧堆中的核燃料,提供能量做发 电用。 在零级近似下,这一次临界堆可以产生热功率1920MW,如果热 电功率转换比为0.33,可输出的电功率将是643MW。扣除加速器所 耗的电功率后(电→束的转化率为1/3),可以有600兆瓦的上网功 率,相当于二期秦山核电站的发电量。 装置又名为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堆(ADS),它是极有发展前景 的新一代能源 ADS是由本世纪内核科学技术发展中两大工程—加速器及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