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结课论文
社会学毕业论文
社会学毕业论文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学毕业论文篇1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高使各行竞争进一步加剧。
这样的客观环境是无法逆转的,同时也给广大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自身过硬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出色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摆在高职学校和高职学生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1、步入职场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每年毕业季都有大量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找工作,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如何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用人单位的offer,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无数次面试中维持好心态。
社会适应能力应该是任何职场教给新人的第一课,如何在这堂课上拿到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我们思考。
[1]很明显,在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高职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或许是最接近实际的一门学科。
体育教学讲求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平衡,这里的心理其实讲的就是心理素质中的适应能力。
无论是何种具体类别的体育科目和课程设置,都会涉及到团队协作这个方面,比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队员的体能技能是球队化学反应的一个方面,团队协作往往更是团队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如果每个队员各自为政,脱离球队,这个队伍是没有一点战斗力的。
习惯了散漫自由的校园生活,假如把这种方式放在职场,这个团队也会是一盘散沙,毫无生气,也最终被市场所淘汰!2、学生自身人格塑造的需要社会适应能力这个概念其实非常宽泛,简单来讲其实包含这几个方面: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
社会学论文范例
社会学论文范例社会学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田野调查等领域,社会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深化社会学专业改革的必经途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学论文范例篇1浅析虐待老人问题的社会根源“由于生理性衰老这一自然规律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和群体在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上的重新调整等原因”[1],老年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在物质资源占有和政治权利保障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
这不仅限制了老年群体对于自身需求和愿望的满足,而且其利益诉求也容易受到忽视和侵害,甚至当利益受到侵害时,老年人往往出于畏惧、“家丑不可外扬”等心理,不能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中国现实社会情境为研究基点分析了社会转型期虐待老人问题的特质表现和治理困境,并且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反思,从“个体化”理论和风险社会视角深入挖掘这一问题的社会性根源,并以此为前提从减轻个体不安全感与促进社会整合角度规划治理路径,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帮助遭受虐待行为的老年群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失控:社会结构双重变迁下虐待老人问题的独特形态发达国家虐待老人事件的产生是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作用下,由老年人数量激增所引致的一种必然现象。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除了人口结构老化这一普遍性原因外,该问题的“井喷”还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进程密切相关,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
与改革开放前的欠发达的社会相比,在社会转型速度呈加速状态的现代社会中,中国虐待老人问题无论是“在发生机制和问题性质,还是在数量规模、表现形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2],致使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失控”已经成为其特殊标识。
基于我国当前“社会转型化”和“人口老龄化”两种同步性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笔者总结了我国虐待老人问题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形态。
(一)老年群体具有受虐待的高危性,呈现地域和城乡的“阶梯式”分布形态由于生理机能下降、智力衰退以及在经济和照料服务上的较强依赖性等因素所造成的相对劣势,老年人在遭受虐待方面具有明显的普遍性。
社会学结课论文
社会学结课论文论点:如果你是以为社会学家,对于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
而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理论性的分析,也就产生了社会学理论。
不同的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以说明社会存在形式,社会的结构,社会变迁的原因,方向及规律,进而为人们全面认识社会提供了某种参考框架。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宏观的或围观的社回血理论、社会学史、社会思想等。
其表现形态是各种抽象的理论阐述。
以下简单描述了社会学三印象比较大的理论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复杂化,造成分化,然后互相短期冲突,接受,适应的过程,导致了社会整个大系统越来越复杂也就越来越完善。
代表人物为孔德,涂尔干,帕森斯、默顿。
冲突论认为的社会进步就是利益集团互相博弈的过程,其中心就是围绕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代表人物为马克思。
互动论认为社会的所有存在都是人与人之间互动所形成的所谓袖里乾坤,也就是共同拥有的符号,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人与人不断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复杂的符号系统。
代笔人物为米德,韦伯。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社会学理论里流派则是以韦伯和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
因为它关注的是个体的行动方式或者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流派,这种理论流派侧重的是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食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这种通过对个体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整体的方法受一定的心理学影响,是一种围观的社会学视角。
我个人认为,社会简单来讲是由人类构成的,正是由于人类之间的相互活动从而产生了社会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等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对于人类的的研究,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站在一定的心理学角度上来分析社会也未尝不可,只是可能在解释个体无法控制的力量对其行为的塑造,忽视了社会结构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以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些跟我们普通民众比较贴近的一些社会现象的。
社会学结业论文——关于社会角色的研究
社会学结业论文姓名:学院:班级:学号:关于社会角色的研究内容摘要:“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社会学,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关键字: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角色扮演角色失调正文:一、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它是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人们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理论来源“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社会学,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这一。
社会角色理论来源于:(一)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这个要领其中以G.H.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使用此概念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存在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便于明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二)角色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
有人甚至认为角色理论是经由林顿创立的人类学而进入到社会学中来的。
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还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林顿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受和遵循这些规范。
因而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三)完形主义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
它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
(四)拟剧论。
这一理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
大二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二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社会学作为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社会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论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社会学问题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个大二社会学论文的范文模板,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组织论文结构和内容。
研究背景和目的社会学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介绍,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
首先,介绍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观点,说明不同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看法和解释。
然后,总结并分析过去的研究成果,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而数据来源可以是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方法的步骤和具体操作,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结果和分析在结果和分析部分,需要系统地呈现研究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结果可以通过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进行展示。
分析部分则是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要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证证据,同时还可以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的建议。
结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回答研究问题或假设。
结论需要简洁明了,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和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同时,也需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在写论文时,需要参考和引用相关文献。
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所有被引用的文献,格式可以采用APA、MLA等常用的文献引用格式。
结语以上是大二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题目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写好一篇社会学论文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准确的叙述和分析能力。
希望本模板能给大二社会学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写出更优秀的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下中国社会中的职业选择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职业选择与社会阶层的密切关系,高阶层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职业地位高、稳定、收入高的职业,而低阶层群体则会更理性地考虑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
简介: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位置相似的人群的聚集体。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职业成为了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重要象征。
因此,职业选择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一、职业选择对社会阶层的影响职业选择是一个人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发展,也涉及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研究表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职业选择上会有不同的取向。
高阶层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职业地位高、稳定、收入高的职业。
由于社会阶层的相对固化性,高阶层群体在职业选择方面更容易得到成功和满足。
研究还发现,高阶层群体在职业选择上更注重职业的尊重度、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的文化氛围等因素,而对于薪水和福利等方面往往不会考虑得太多。
低阶层群体则更理性地考虑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
企业家、白领等职业成为其关注的焦点,除了薪水和福利等经济因素外,还会考虑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因素。
而一些临时工、从事低技能工作的人,则可能会受到限制和困扰,因为他们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上受到了阶层的束缚。
二、职业选择在社会阶层中的作用职业选择在社会阶层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职业是阶层地位的重要标志,人们在职业选择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社会环境等。
社会阶层对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阶层地位的不同也常常决定了一个人所能选择的职业机会。
职业选择对社会阶层的影响是相互的。
高阶层群体的职业选择更倾向于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
社会学课程学习总结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培养社会观察与分析能力
社会学课程学习总结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培养社会观察与分析能力社会学课程学习总结——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培养社会观察与分析能力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并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观察与分析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社会学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谈谈对于研究社会现象和培养社会观察与分析能力的一些思考。
首先,社会学课程帮助我理解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如社会阶层、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等。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了解到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素。
我意识到社会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与各种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开始重新审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对社会现象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其次,社会学课程培养了我的社会观察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和感知真实社会的运行和现象。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的问题和规律。
例如,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我注意到一个小区里的社会交往现象十分有趣:人们在社交中更多地选择和自己职业、经济地位相近的人交往。
这个现象引发了我对社会阶层和社会交往模式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社会观察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此外,社会学课程培养了我的社会分析能力。
社会分析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学应用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们掌握了这些社会研究方法的应用技巧和分析能力。
例如,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相关因素,我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
这种社会分析能力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社会学课程学习使我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培养了社会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社会学论文范文
社会学论文范文一直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在学界备受重视,学者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学论文范文篇1浅谈社会转型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路径一、党的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也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但是进入新时期,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员内部思想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政治信仰迷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各种西方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向我国传入。
这其中难免有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垃圾,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到党内,使我国党内的部分党员出现信仰危机,部分党员开始怀疑共产主义的目标,对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悲观的情绪。
一些党员开始逐渐倾向于西方的价值观念、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形式下,党员内部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许多党员开始把利益看做是唯一的目标。
(二) 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行动指南。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的灯塔。
自我们党成立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的理想信念。
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
这些信念和理想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党内一些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只讲利益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中心浮气躁、精神萎靡不振,这些都是理想信念滑坡的表现。
(三) 宗旨意识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当前,党内一些党员只把为人民服务说在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
突出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贪图享乐蔓延。
社会学结课论文——快闪行动
社会学概论结课论文从社会实例看“快闪行动”的社会价值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广播电视学年级: 2013级姓名:马康欢学号: 201302025292014年6月15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从社会实例看“快闪行动”的社会价值【摘要】:“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
【1】“快闪行动”自兴起以来,形式多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现代传播的一种新形式。
“快闪行动”注重对活动的前期策划,它对活动现场的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内容主要体现为:搞怪娱乐、广告宣传、公益活动等。
“快闪行动”通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无预兆的突发事件,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从而起到缓解社会压力、丰富群众生活、宣扬社会新思想、提高大众某种社会意识的作用。
“快闪行动”的起源和发展快闪暴走族源于2003年5月的美国纽约的曼哈顿。
人们仅仅知道它最初的组织者名叫比尔(Bill),他自诩是一名“社会工作者”。
比尔为组织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叫“Mob Project(快闪计划)”小组。
“快闪计划”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参加者应当了解一些人已接受了邀请。
没有网站会对活动提供专门的信息,更不会在任何当地报纸上发布任何广告,他们只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进行邀请,同为虚拟世界的朋友,几乎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会相互熟知。
比尔在第一封致网友的信中就说到,“因为是我的主意所以我写的这封信,但这并不能表明我就是活动的组织者。
在我个人看来,在发动电子邮件之前就策划好活动的人就可以担当活动的组织者。
活动应当由那些了解活动内容的人来组织”。
【2】比尔组织的活动,是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活动”的起源是为了嬉戏娱乐,他们通过网络秘密的邀请网友参与,共同策划活动,参与者并不一定认识,他们只是依靠在虚拟世界中商议好的一些特定的暗语,从而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突发性的娱乐活动。
社会学专业论文范文
社会学专业论文范文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理论。
本论文将讨论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讨论。
主体部分主题介绍我们选择的主题是社会流动性,它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上升或下降的能力。
社会流动性对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性社会流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感。
一个具有较高社会流动性的社会,个人的成就和奋斗将更加被重视,而不是受到社会背景或种族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社会流动性还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社会流动性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个人的能力和潜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社会流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教育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个人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其次,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也会影响社会流动性。
拥有较好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的个人,更容易获得资源和机会,从而提高社会流动性。
此外,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对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
社会流动性的未来发展目前,社会流动性在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挑战。
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性逐渐下降,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为了提高社会流动性,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革教育体制、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以及加强社会福利制度等。
结论社会流动性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主题,它对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可以为改善社会流动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Social Mo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Opportunity. Journal of Sociology, 25(2), 78-93.。
社会学专业论文(5篇)
社会学专业论文(5篇)社会学专业论文(5篇)社会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动,高校生社会实践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全面进展阶段,其价值取向必需满意同学本身与社会的现实需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和新变化,高校生社会实践必需与时俱进,进行方式方法、形式途径的深化探究和创新。
二、支教“留守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1.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当前,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高校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高校生志愿者深化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
在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现状中,在留守幼儿的父母“必需外出打工”的前提下,中国全部的老师教育专业高校生如能利用假期,特殊是寒暑期社会实践,把对留守幼儿支教作为一种常态,将建立以老师教育专业高校生志愿者为主导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全新模式。
这样的现实状况,为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淌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供应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高校生为主要师资力气,通过系统培训,深化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气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高校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2.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究近年来,围绕“贴近同学、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原则,以高校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南京晓庄学院始终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1年1月,在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夫工子女学前教育”讨论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利用寒假面对家庭四周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21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试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南京晓庄学院老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高校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21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选修课社会学结课论文
其实,“小悦悦”事件不是哪一个人,哪一群人的耻辱,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耻辱。
路人的冷漠并非不治之症,曾几何时,我们的国民以热情好客乐善好施闻名于世,为什么如今变得心冷如铁?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冷漠,因为谁都知道,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需要救助的对象,他们是丧失的信任,他们不敢相信好人有好报,不敢相信在他们救助了死伤者之后,会得到来自于被救助者和那些本该成为公平象征的人的公平的回报,甚至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做出不计后果救死扶伤的事情。
毕竟,在“救死扶伤”很可能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时代,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冒险的,而一旦发生了恩将仇报的故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承受的,每个人都有家庭,有需要赡养或供养的对象,如今的社会,救人就好比一场豪赌,赢了只是平安无事,而输了则可能倾家荡产,谁也不敢也不愿将自己和亲人置于这么一个赌局之上。
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去参加一场不知道结局的赌博,即使是我本人,在没有面临当时的情况时,也不敢说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其实,即使在当时有人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比如那位最终将小悦悦送到医院的拾荒者陈婆婆),他(她)也不能确定自己将要受到的对待,如果不是有录像,谁又能肯定救助之后又会发生些什么?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我们,没有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不再相信他人,不相信良知,不相信整个社会还有公正,不相信我们依然是人类。
“彭宇”案在“小悦悦事件”之后又被屡屡提及,也给那些冷漠者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我并不想指责那些冷漠的路人,虽然我痛恨他们。
没有人是天生的冷漠者,是什么让他们——或者说,是我们——变得冷漠?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对人性、对公平最起码的信任?为什么我们不再敢相信这世界上还有美好,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这社会充满丑恶,那些本该成为道德楷模本该成为公正维护者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冷漠,确实自古有之。
但是为何唯有今世,冷漠者可以不受谴责,唯有今世,他们可以拥有充分的理由去冷漠?是谁,给了他们借口,是谁,让大家可以心安理得的冷漠,是谁,依然在造就越来越多的冷漠者?不要寻找借口,冷漠者是可耻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辩解,而那些正在批量制造冷漠者并用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更加可耻。
大一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一社会学论文范文模板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对于大家解析社会现象、了解社会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大一社会学课程的学习者,写一篇社会学论文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一社会学论文写作提供一份模板,帮助你明确结构、规划内容、提升论文质量。
选题背景与意义介绍选题背景和选择该选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者理论角度进行选题阐述。
要书写简洁明了,突出选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内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学术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当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观点。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相关主题进行组织,指出各家学者的观点和方法,总结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研究目的与问题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最好能够从文献综述中找到自己研究的空白领域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
要确保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准确性和明确性,不模棱两可。
研究方法介绍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例如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等。
要合理选择研究方法,确保研究方法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并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数据分析与结果根据研究方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相应结论。
可以使用统计图表、表格等方式呈现数据,用文字进行解读。
分析的过程要系统、严谨,并注意结果的客观性。
讨论与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研究发现与现有学术观点的一致性或差异性。
评估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最后,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研究问题,强调本文的贡献。
参考文献列出本文中所引用的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格式进行排列。
要注意引用格式的统一和准确性。
结束语本文提供了一份大一社会学论文的范文模板,供大家参考。
写好一篇论文需要耐心和努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和逻辑的连贯性。
社会学概论论文完整版
社会学概论论文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社会学概论》课程结课考核论文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老师:题目: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近年来各界人士争先关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感到忧心。
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
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局的加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
如何协调大学扩招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家也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局,近年也初具成效。
不仅解决社会部分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还为一些不怎么发展的城市输送了一批优质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缓解除了国家政策的调节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社会、用人单位也因重视这一问题并制定一些相关政策进行人才储备战略——帮助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在就业是也应该注意综合素质的加强,提高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学生素质原因建议国家相关政策:⑴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⑵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⑶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⑷ 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5)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就业促进法》和修改以及完善《劳动法》。
社会学课程总结模板
社会学课程总结模板社会学课程是一门涉及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学课程,我对社会的运作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就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对我个人的价值和应用以及展望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
一、社会学课程学习内容社会学课程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社会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行为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了社会学家的经典著作,如马克思、韦伯和杜尔凯姆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对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社会学课程还让我学习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证研究等。
这些方法对于社会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案例研究,我对这些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社会学课程对我个人的价值和应用社会学课程对我个人的价值和应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学课程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变化。
这种拓宽视野的能力是我在职场和生活中都能够受益的。
其次,社会学课程培养了我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社会学研究不仅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更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更加全面和客观。
另外,社会学课程还让我更加了解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
在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们的行为和需求,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最后,社会学课程对于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学作为一门辅助学科,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我可以将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状况做出贡献。
三、展望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对于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和发展,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展望和计划:首先,我希望能够深入学习社会学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法。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我希望能够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出深入的贡献,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
社会学论文期末总结
社会学论文期末总结引言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研究,社会学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本学期的社会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社会学理论和概念,并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社会学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对当代社会的理解,并提出一些建议用于未来的社会发展。
一、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本学期的社会学课程中,我学到了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是当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社会差距体现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动荡和不公正等。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都对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分配产生影响。
在当今社会,贫困、种族和性别不平等是主要的问题。
尽管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不平等,但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解决社会不平等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在社会学课程中,我们也学到了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社会变迁可能是慢慢发展的,也可能是突然发生的。
社会变迁可以是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社会发展是社会的持续改进和进步的过程。
社会发展涉及到社会福利、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等方面。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正在经历着许多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加强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些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是积极的,如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有些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是困扰着当代社会的,如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和社会断裂等。
三、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在社会学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环境问题是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概论结课论文
社会学概论结课论文越轨与社会变迁班级:12级电编5班姓名:***学号:***********日期:2014年12月越轨与社会变迁摘要中国人做事非常讲究一个“度”字,中国人常年收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越轨这个词似乎并不是什么好的意思。
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
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
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
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社会学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一学期的社会学基础课程结束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样的以及我们在社会中是怎样的存在。
首先,对于什么是社会这个问题,课程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对社会的定义是: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人的参与,因此人口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关于人口这一要素在课上讲了很多,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变动、人口概况和人口问题等。
或许是因为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亲身去敬老院去考察老人们的生活,因此对与人口老龄化这一人口问题特别关注。
人口老龄化问题属于人口结构不合理,也是中国现实存在的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加快的趋势,不仅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更是在老人待遇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老无所依。
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减轻影响,但是老人老而无所依对老人自身带来的影响很难改变。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养老体系,创造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
毕竟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而文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
之后的课程我们也学习到社会的其他基本要素:文化和自然环境。
对于文化和环境,我认为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的中华儿女来说,保护我们的优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应该是义不容辞的。
其次,在对于社会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主要讲了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以及社会控制。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呈现高低有序的不同的等级;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从一个社会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社会流动和社会封层相辅相承:有社会分层才能有社会流动,有社会流动才能有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而对于社会控制是和社会越轨一起学习的,是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对与我们在社会上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热点话题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在中国有超过2.25亿人怀着美好的梦想从农村涌向城市。
在这庞大的外地劳工群体中约2千万是随迁子女,这些孩子常常难以得到全面的呵护。
他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帮扶,他们的教育需要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爱心.社会关注前言:这学期选修了赵恒海老师讲授的《社会学》这门课程,经过十周的学习,很有感触。
将近结课的时候,就在课上所学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在这里浅谈一下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热点问题。
正文: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由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其大多数为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
因此农民工对“孩子应该上学读书”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读书,但是因农务繁忙和对子女上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绩单上成绩分数多少,而不重视其子女上学的过程,致使其子女上学压力大,学习成绩较差。
在城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由未获准的民办学校在承担,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之间是有冲突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其自身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的成本,所以不愿意接收流动儿童,很多中小学校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以各种借口加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有300所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取得政府批准的只有60所左右,其余的学校都属于“非法”。
这些学校运营的基本特点是投入低,每学期300到600元的低收费,老师每月700元的低薪水,最终导致了低教育质量。
流动儿童只能在居住地读到初中毕业,不能继续读高中和考大学。
种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说明农民工子弟还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二:社会关注国内的一些慈善公益组织从很早就对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设有专项基金。
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最大的慈善公益组织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最近几年也有很多民间公益组织能加入到这个事业中来。
在我国有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很多,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为“中国青基会”,英文译名为“China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缩写为“CYDF”。
中国青基会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是中国以及许可中国青基会募捐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青基会的使命是: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
中国青基会倡导“社会责任、创造进取、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其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是资助农村儿童的专项项目,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
最近几年民间公益组织也发展迅速,如打工子弟爱心会(Compassionfor Migrant Children,简称CMC)是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国际性公益组织,通过为贫困的流动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经济物质以及社会福利支持,致力于给每个打工子弟一个未来和一片希望。
CMC志愿者部门为项目部门的所有的项目提供志愿者支持,每年志愿者招募的数量都在1000名以上。
在校大学生是CMC志愿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些在校大学生负责打工子弟的课后辅导。
讲解课后习题以及普及一些科普知识等。
在项目结束时,志愿者部门对出勤合格的志愿者颁发志愿者证书,项目部门对表现优秀的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
三:打工子弟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问题:(1)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紧缺,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民办(简易)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
众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借读,只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
(2)子弟学校发展缓慢。
无论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还是在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财政压力往往都疏于扶持、管理和监督,使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3)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
2.解决对策:随父母流入城市的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权益容易被忽视。
再过十多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民工子女都将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1)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制度,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按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城市的公共福利,其中也包括利用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权利。
为此,有关政府部门有责任帮助其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单纯把外来人口儿童入学问题看成包袱的思想,树立人口流动观。
一方面要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比较可行。
登记卡在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都要有,家长也有,当人口流动时,登记卡连同流动人口的三证(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减少入学手续上的繁琐,避免政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要按照“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
把他们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内。
(2)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责任,首先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
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最后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经费来源依靠财政拨款。
(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给农民工子女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办学潜力。
第一,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
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当生源数减少时,可将其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
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的教育资源(例如校舍、师资)将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办公助学校,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并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动到民办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任教。
另外,在公办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班级。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
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儿童教育权的平等。
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的较高质量的教育。
这就要求国家应把教育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质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儿童在本地就学。
第三,鼓励社会办学。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举办服务于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
在土地、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对这些学校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营造此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氛围。
而且,要采取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等形式,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4)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教育行政部自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籍、学习质量等的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
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督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
使他们由地下转为地上,由无证转为有证,由无序转为有序。
要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拓宽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利用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结论:农民工子弟的求学环境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和城市的学生相差甚远。
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学校环境、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上都与城市正规学校相差甚远。
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一个挣扎在城市的边缘却没有融入城市生活的群体。
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
关爱农民工子弟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
只有社会各方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为农民工子弟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很多的视线转向他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1] 章红雨. 《城北人》.2009. 花山文艺出版社。
[2] 范亮.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2005. 今日教育。
[3] 黄胜利. 农民工子弟学校需要深度帮扶. 2007.中国经济时报。
[4]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