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裂缝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关键词: 质量事故实例案例一:(勘察不准确)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

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

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

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

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案例二(工作人员勾结,桩未达持力层)某市一商品房开发商拟建10 栋商品房,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桩尖深入沙夹卵石层500以上,按地勘报告桩长应在9~10米以上。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PPT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PPT
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 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 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 0.1~0.5mm;裂缝深度一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 为10~15根。
混凝 土受 冻或 养护 温度 过低 事故 案例 图片
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 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 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 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 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 到设计要求。
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 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 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 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事故 处理 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 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 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
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 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四、 混凝 土施 工缝 处理 不当 事故 案例
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 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 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 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 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 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 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
第三讲: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工程质量事故典型案例

我们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

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学习。

砼麻面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

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蜂窝现象: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形成有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露石子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砼的振捣分层捣固。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框架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框架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框架结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引言由于房屋倒塌事故在建筑工程中时有发生,不仅带来人员的伤亡,给工程本身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尽管建设部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但房屋倒塌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而且事故的性质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从局部倒塌发展成整体倒塌;施工中倒塌演变成使用中倒塌;从农房、乡镇倒塌扩展到城市房屋倒塌;倒塌的面积不断扩大,伤亡人员大幅度增加。

由于现今房屋多为现浇框架结构,在此通过一个实例以揭示现浇框架倒塌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2.案例分析广西藤县某信用综合楼为7层现浇框架结构工程,建筑面积2400m 。

1995年8月开工,1996年5月完成主题结构,1996年6月28日7时发现底层一根中柱出现裂缝,位置在设计高层0.2~0.5m,15时左右该柱钢筋已外露,并向柱边弯曲。

虽然采取了用杉圆木、槽钢等临时支撑加固。

但是没能阻止房屋的倒塌,当天21时整楼分两次倒塌,所幸人员及时撤离而无伤亡。

事后经过分析和调查,该综合楼倒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布置不合理,见图1。

这是框架破坏首先出现在③~⑩两轴线相交的柱的重要原因。

(2)设计计算错误。

主要有:没有考虑风荷载,有些荷载值取得偏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取值偏小;柱截面尺寸过小,如底层柱高8m,柱截面仅为350mm~600mm;框架配筋不足,例如③轴线上的3根柱,实际配筋比计算值少24.1%~54.9%,③轴线的框架梁配筋少52%~67%。

(3)钢筋大部分为不合格品。

倒塌后取样检查钢筋实际直径比钢印直径小,差值较大,力学性能试验有64%不合格。

钢筋既无出厂合格证,又无送检试验报告。

(4)混凝土质量低劣。

水泥无合格证,混凝土不做配合比试验,施工现场不留试块,无法控制混凝土质量。

从倒塌现场看,混凝土内石多砂少,砂细且含泥量高,个别处还发现混凝土内有大片石260mmx250mm,混凝土中有的碎石与水泥没粘结。

混凝土与钢筋无粘结力。

为检查混凝土的实际强度,钻芯取样时,承台混凝土取不出芯样,在柱、梁取芯17个,龄期超过45d,实际强度6.1~10.2N/mm(设计为C20),底层为6.6N/mm2。

建造师考级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解析

建造师考级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解析

建造师考级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解析工程质量事故是在建设工程过程中,由于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甚至发生事故的情况。

作为建造师,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解析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进行工程质量事故的解析。

1. 案例一:建筑结构承重墙开裂在某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出现了墙体开裂的问题。

经初步调查,发现其原因是设计和施工中的失误。

设计上,没有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施工中也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这导致了墙体的变形和开裂,威胁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工程项目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都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检验。

2. 案例二:桥梁坍塌事故某城市的一座桥梁在通车不久后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多个问题。

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桥梁的抗震和承载能力,而施工中也出现了材料使用不合格、工序操作不规范等情况。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桥梁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外力因素的作用,保证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进行材料的严格把控,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验。

3. 案例三:地基沉降引发建筑裂缝某住宅小区的多栋楼房在入住不久后出现了裂缝,严重影响了住户的正常生活。

经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对地基进行足够的勘察,也没有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导致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建筑物的变形。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建筑工程前期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地基工程设计,确保地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基处理和建筑结构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解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工程质量事故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严重影响。

混凝土开裂质量事故案例

混凝土开裂质量事故案例

混凝土开裂质量事故案例英文回答:Concrete cracking is a common quality issu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can occu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improper mix design, inadequate curing,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and structural overload. These cracks can significantly compromise the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leading to safety hazards and costly repairs.One example of a concrete cracking quality accident is the collapse of the Hyatt Regency walkway in Kansas City in 1981. The walkway, which was suspended from the ceiling using steel rods, failed due to a design flaw. The original design called for a single set of steel rods to support both the second and fourth-floor walkway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it was decided to change the design to a double set of rods for aesthetic reasons. This change created a critical flaw, as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the steel rod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a result, the walkway collapsed during a crowded event, causing multiple fatalities and injuries.Another example is the cracking of the Sutong Bridge in China. This cable-stayed bridge, one of the longest in the world, experienced cracking in its concrete deck shortly after its completion. The cracking was attributed to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cluding poor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inadequate quality control. The concrete mix used for the deck was not properly designed, leading to a higher water-cement ratio and reduced strength. Additionall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did not ensure proper curing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ncrete, allow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These cracks compromised the integrity of the bridge and required extensive repairs to ensure its safety and functionality.中文回答:混凝土开裂是建筑项目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不合格的梁造成事故的案例

不合格的梁造成事故的案例

不合格的梁造成事故的案例1、梁开裂事故某工程为混合结构,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梁跨度9m,为矩形截面,高800mm,宽400mm,混凝土为C18。

配筋情况为:梁跨中受力钢筋425,支座受力钢筋218,浇筑后14d拆模,发现梁上由0.1-0.35mm宽的裂缝。

事故原因分析:规定中大于8m的梁,拆模时的强度要达到100%才可以,而现实才达到80%,于是因强度不足导致开裂。

处理措施:检验发现裂缝没有明显开裂,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所以可以采用环氧胶泥涂抹表面,封闭裂缝。

2、大梁裂缝事故某车间12m钢筋混凝土屋面大梁,平卧生产,起吊后发现50%吊环附近混凝土局部压碎,吊环偏斜,混凝土裂缝。

事故原因分析:1)上翼缘裂缝:吊环安装时箍筋被碰撞发生位移,未恢复原状,因此,平卧起吊是仅有两个钢箍其作用。

2)大梁腹板裂缝:腹板侧向刚度本来很小,翼缘开裂后,上部梁的侧向刚度大为减少,所以引起腹板开裂3)吊环偏斜:两台吊车的吊环受力不均匀,受力较大的吊环,残余变形也大,因此吊环发生偏斜。

处理措施:对翼缘处的倾斜裂缝,凿去斜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并凿成直槎,然后用C40细石混凝土重新浇筑养护。

3、腹梁裂缝事故某煅工车间跨度10m,屋盖梁采用双坡T形截面薄腹梁,共4榀,其形状,尺寸与配筋见图3-42,梁内无弯起钢筋,混凝土设计强度C18,实际试块强度为12-15N/mm2,在检查时发现梁支座附近有斜裂缝出现,并不断增加和扩大。

事故原因分析:原设计无弯起钢筋,箍筋断面及数量均不足实测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处理措施:由于薄腹梁的承载能力不足,必须加固,加固方案在原有的薄腹梁上加钢筋混凝土,加固后的断面见图3-43,增设箍筋来承担斜截面强度,并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工程案例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工程案例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工程案例咱先讲一个我知道的居民楼的事儿。

这栋居民楼刚盖好没几年,外表看着还挺新呢。

有一天啊,住在顶楼的老张发现自家天花板墙角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细细的裂缝,就像小虫子悄悄爬过留下的痕迹一样。

一开始老张也没太在意,以为就是墙面有点小问题。

可是没过多久啊,这裂缝就像有魔法似的,变得越来越宽,还越长越长。

这可把老张给吓坏了,赶紧找了物业。

物业找来了施工队检查,一查才发现,原来是当初在盖楼的时候,混凝土浇灌环节出了岔子。

工人在浇灌的时候没有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水加得有点多了。

这就好比你和面的时候水加多了,面就变得稀稀拉拉的,没有足够的强度。

结果等混凝土凝固之后呢,就很容易产生裂缝。

而且啊,顶楼受到阳光照射比较多,热胀冷缩的影响也比楼下的楼层大,这裂缝就更快地发展起来了。

还有一个商场的案例也特别典型。

这个商场可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大建筑了,造型还特别酷炫,有很多那种向外突出的玻璃幕墙结构。

有段时间,商场的管理人员发现商场内部的一些柱子上出现了裂缝。

这柱子可是支撑整个商场的关键啊,就像人的脊梁骨一样重要。

调查之后发现,是因为商场在装修的时候,为了美观,在柱子周围进行了大量的拆除和改造工作。

施工的时候震动太大了,再加上那些工人为了图方便,没有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施工,破坏了柱子原有的结构受力平衡。

就好比你本来好好地站着,突然有人在你腿边乱挖乱撞,你能站得稳才怪呢。

这一折腾,柱子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了,裂缝就出现了。

再讲讲一个高架桥的事儿吧。

这个高架桥可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啊。

建成没几年,就发现桥体侧面出现了不少裂缝。

这可不得了,要是桥塌了,那交通可就彻底瘫痪了。

后来经过仔细研究才明白,是因为在设计高架桥的时候,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没有完全摸透。

这个地方的地下土壤有些特殊,有一些软土层。

而高架桥的基础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软土层可能带来的沉降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基慢慢下沉,可是桥体上部结构却不会跟着同步下沉啊,就像两个人本来手拉手,结果一个突然往下掉,那这中间肯定就会被拉开,裂缝就这么产生了。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 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 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 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 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 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 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 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 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
二、 混凝

初期 收缩 事故 案例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 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 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 图2.16所示。裂缝宽0.05~0.15mm,有时 上下贯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 板下裂纹
事故 原因 分析

处理 措施
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13°C, 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 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 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11m/s,相对湿 度39%。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 件下进行的。由于异常干燥加上强风影响,故 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 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 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 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 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 蒸发速度可达通常条件的8~10倍。
事故 原因 分析
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
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 甚至不足C10,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 强度;
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 并将部分预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丶板丶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丶板丶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详细描述
在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配合比不当或浇筑不密实,导 致部分区域混凝土强度不足。这种不均匀的强度分布会降低 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结构开裂和坍塌的风险。
案例三: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
总结词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影响结构耐久性。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安装不规范或混凝土浇筑时未充分振捣,导致柱钢筋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不足。这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使柱子容易受到腐蚀和损伤,缩短结构的使用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总结词
提升施工技术和方法
详细描述
施工工艺水平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解决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需 要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具体而言,应采用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 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应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现 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 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对未来建筑工程的启示
• 加强施工队伍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 术水平,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应完善质量管 理体系,加强工程监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 强化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 响。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所采购的建筑材料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标准。
寿命。Βιβλιοθήκη 05事故原因分析材料问题
钢筋质量不达标
使用不合格的钢筋材料,导致结 构承载力下降。
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使用劣质原 材料,影响结构强度。
施工工艺问题
钢筋安装不当
钢筋位置、间距、数量不符合设计要 求,影响结构受力。

钢柱裂缝(构造不合理)事故

钢柱裂缝(构造不合理)事故

钢柱裂缝事故
1.事故概况
某钢厂均热炉车间内设特重级钳式吊车两台(20/30t)。

厂房建成使用10年左右,发现运锭一侧一列柱子的39根柱中,有26根(占67%)柱在吊车肢柱头部位出现严重裂缝,见下图。

多数裂缝开始于加劲肋下端,然后向上、向左右开展,有的裂缝已延伸到柱的翼缘,甚至使有的翼缘全宽度裂透,有的裂缝延伸至顶板,并使顶板开裂下陷。

2.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仔细的调查,这批柱的裂缝和损坏又普遍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吊车肢柱头部分设计构造处理不当,作为柱头主要传力部件的加劲肋,设计得太短了,仅有肩粱高的2/5,见下图,加上吊车肢柱头腹板较薄(16mm),加劲肋下端又无封头板加强,使加劲肋下端腹板平面外刚度很低;其次是吊车梁轨道偏心约30mm,吊车行走时,随轮压偏心力变化,使加劲肋下端频繁摆动,见下图虚线所示。

其他原因还有:加劲肋端是截面突变处,又是焊接点火或灭火处,应力集中严重,成为裂缝源;再加上吊车自重大(达3100kN),运行又特别繁重,产生裂缝后不断发展,导致柱头严重损坏。

3.事故处理简介
将所有破柱“柱头”(下图中“A”部分)全部割除更换,更换时把顶板和垫板加厚,加劲肋加长。

经过处理后使用7年左右,经多次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国内外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裂缝的案例

国内外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裂缝的案例

国内外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裂缝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裂缝的案例:
1. 藏南高原公路(西藏,中国):由于高寒地区气候恶劣,该公路的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发生了裂缝。

高原地区的极端温差和地震活动导致了道路的变形和沉降,进而导致水泥层出现裂缝。

2. E6高速公路(挪威):这条连接北挪威和南挪威的高速公
路是由水泥稳定碎石层铺设而成的。

然而,由于地面的变形和冻融循环,道路上出现了许多裂缝。

这些裂缝导致了路面的不平整和损坏。

3. 加尔各答到孟买高速公路(印度):这条高速公路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路线,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频繁的降雨,道路上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了裂缝。

这些裂缝导致了路面的不稳定,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4. I-85公路(美国,乔治亚州):这条高速公路在2017年发
生了一次严重的桥梁坍塌事故。

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裂缝导致的。

这些裂缝引起了桥梁的不稳定和结构破坏,最终导致了整个桥梁的坍塌。

这些案例表明,在道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碎石层出现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气候和使用情况等因素,以避免裂缝的发生。

另外,道路养护
和维修也是至关重要的,及时修补和加固裂缝,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事故。

下面我们
就来看几个混凝土事故的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混凝土龙门吊倒塌。

在某工地,一台用于搅拌混凝土的龙门吊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倒塌,造成了严重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龙门吊的基础混凝土浇筑不符合要求,导致了龙门吊的稳定性不足,最终发生了倒塌事故。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二,混凝土梁体开裂。

在一栋新建的高层建筑中,发现了混凝土梁体出现了裂缝。

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查,发现是混凝土梁体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了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最终出现了裂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浇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案例三,混凝土坍塌事故。

在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了混凝土坍塌事故。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事故不容忽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共同致力于建设安全、质量可靠的工程。

建筑工程裂缝分析及事故案例

建筑工程裂缝分析及事故案例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分析与处理【摘要】房屋建筑通常都会出现裂缝等一系列工程质量问题,这是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技术上的不成熟,材料本身的缺陷、温度的变化、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影响。

它不仅会影响建筑的功能和美观,还会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提高工程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结合实际剖析了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砌体裂缝为例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处理措施、事故案例1.砌体结构1.1 裂缝的类型及成因1.1.1 受力裂缝:受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没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强度,墙体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墙体自身可承受的极限而开裂。

受力裂缝破坏基本上分为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破坏:①受拉破坏时裂缝成竖向平行分布。

②受拉破坏时可分为沿齿缝开裂和沿墙面垂直开裂。

当砖块的强度等级较高而砂浆的强度较低时,砖体的抗拉强度大于该切向的粘结强度,砌体沿着与砂浆的交接面处处形成齿状裂缝,墙体开裂破坏。

反之,砖体的抗拉强度小于交接面处的粘结强度,易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墙体的垂直裂缝,墙体开裂。

③受弯裂缝破坏与受拉相似。

④砌体局部受压是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如基础顶面的墙、柱的支撑处,梁或屋架端部的支撑处。

1.1.2 非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又分为温度裂缝及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等。

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对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变化是砌体的两倍。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

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斜裂缝常见于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门窗洞的上下角上,对称产生,呈八字形,向下一层的斜裂缝比顶层裂缝小。

这主要是由于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屋面板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盖的接触面受剪。

而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了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便开裂。

公路施工工程事故案例(3篇)

公路施工工程事故案例(3篇)

第1篇一、事故背景2011年7月14日早上8时50分许,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轰然垮塌,一辆正在桥上行驶的旅游大巴车瞬间坠入桥下。

事故造成包括游客在内的多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

这起事故震惊了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事故经过经调查,事故发生前,公馆大桥已建成投入使用,但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大桥主体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然而,在事故发生时,大桥仅建成投入使用5年。

事故发生当天,由于连日降雨,导致桥面出现裂缝。

施工单位在接到裂缝报告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裂缝持续扩大。

最终,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发生局部坍塌,导致车辆坠入桥下。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大桥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导致设计参数与实际情况不符。

2.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

3. 监理不到位: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有效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4. 运维管理不善: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后,运维单位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桥面裂缝等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四、事故教训1. 严把设计关: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确保设计参数合理。

2. 严把施工关: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严把监理关: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4. 严把运维关:运维单位要加强对公路桥梁的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5. 加强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五、总结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垮塌事故是一起严重的公路施工安全事故。

这起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教训,加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2篇一、事故背景2011年7月14日早上8时50分许,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轰然垮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之墙体、施工缝、骨架、装饰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之墙体、施工缝、骨架、装饰事故

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楼盖发生 比砖墙墙体大得多的变形
错层处墙体欲约束楼盖的相对变形,因而在墙体 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使砌体开裂的缘故。
事故 原因
施工 时因 放线 不当 引起 事故 案例
重庆市某临街建筑底层为商店,2层以上为 宿舍,系6层砖混结构,横墙承重。设计要求 底层墙厚为37cm,2至6层为24cm.底层与标准 层局部平面,剖面见图2—2。考虑到构件的统 一和建筑外观,设计的横墙轴线有的是墙中心 线,有的偏左偏右。
的圈梁在抵抗不均匀沉降和水平地震力是
的作用(该房屋结构布置好、砌体砌筑质 量高也是重要原素)。

砌体 结构 因
抗压 承载 力
不足 事故 案例
北京某校教学楼为二层渣混结构,370mm厚砖墙 (MU7.5,M1)钢筋混凝土楼板,木屋架,如图 3.7(a)。屋架两端用螺栓固定在支承墙顶端的钢 筋混凝土圈梁上,圈梁外每隔1m有一个外伸1.2m 的挑檐梁(均见图3.8)。该楼建成后不久即发现 在二层1m宽的窗间墙内侧有通长水平裂缝,约 1mm宽,如图3.7(b)所示。发现裂缝后随即凿开 抹灰层,在裂缝后贴石膏,两个月后,石膏又开

砌体 结构 因高 厚比
过大 引起 的
缺陷 和 事故
北京某厂仓库,木屋架,密铺望板,平剖面尺寸 如图3.11。纵墙为240mm厚砖墙,130mm× 240mm渣垛,山墙砖垛尺寸同前。墙体皆用MU10、 M2.5砂浆砌筑。室内空旷无横墙,室内地坪至屋 架下弦高度为4.50m。该仓库建成后发现两端山墙 中部外鼓20~25mm,不符合墙面垂直度偏差限值
为了实测墙体发生不均匀沉降后砖带中钢筋的应 力状态,在房屋南外纵墙中部各层设有观测匣, 在匣中穿过的钢筋上贴有 电阻应变片。同时, 观测房屋的实际沉降。

砖混结构事故分析实例

砖混结构事故分析实例

第10章
砖混结构裂缝分析实例
返回总目录
本章内容砖混结构裂缝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典型砖混结构裂缝调查六例•砖混结构裂缝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荷载计算:结构恒载N G =140.5kN ,使用荷载N Q =80.37kN 图10.3 砖柱包心砌法
原设计可满足要求。

但施工过程中采用包心砌法。

如图10.3所示。

且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按实际情况计算,按MU7.5,M0.4查得f =0.79N/mm 2,考虑到柱芯起不到作用,承重面积减为0.49×0.49-0.24×0.24=0.1825m 2
这样,砖柱实际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相差太远,发生倒塌是必然的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违反施工技术规范的
包心砌法,质量不能保证,其总承载力
会大大降低,因此包心砌法引起的事故
屡见不鲜,必须引起重视。

起初,曾怀疑北侧地基不好,主体结构下沉,但经观察,主体结构并无明显沉降。

后来挖开北部门斗基础,发现埋深仅
200mm,基础下面土的颗粒间有冰渣。

仔细观察北门斗地面,有隆起现象,离北纵墙愈远处地面隆起愈高。

相反,挖开南部门斗基础,虽埋深相同,但基础下面土未遭冻结,地面也无隆起现象。

接着在北纵墙附近日照阴影范围内的天然地面挖坑,发现地面下450mm深度以内的粉土层均已冻结;相反,在南墙根类似地面挖坑,却无冻结现象。

第十二章 框架结构裂缝分析实例

第十二章  框架结构裂缝分析实例
12
• 某新建学校一次性建设了近20000㎡的六层或七层框 架结构学生宿舍楼,其结构平面如图12.7所示。基于 建筑功能上的特殊要求,宿舍楼的前后均被设置了宽 度为1.2m的封闭式晾晒衣服的廊道,中间为宽度 1.8m的过道。因此结构平面内共出现了6道长的纵向 大梁,其中3道为纵向框架梁,3道为纵向承重梁,均 拥有足够的刚度。 •
• 建筑场地属于海相沉积的漫滩阶地,地质剖面为:① 杂填土,厚500mm;②中细砂,Fk取160kPa,Es取 6.1MPa,层厚10m,但层内夹有软弱透镜体;⑧淤 泥质土, Fk取85kPa,层厚7~8m;④粉土层, Fk 取200kPa,Es取9.3MPa,构造稳定、深厚、未揭穿。 • 2)设计要点 • (1)以500mm厚,带600×1000梁加强的筏板承重, 以中细砂为持力层,筏底埋深为-2.5m; • (2)以淤泥质土为下卧层,计算沉降量为26.39cm, 这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设计地耐力Pa取120kPa, 显然其值并不高。 • 3)施工情况 施工管理正常,资料保管齐全,原材料测试质量合格。
• 4)柱上裂缝 • ①柱上水平裂缝一律出现在框架节点以下,也就 是柱的最大弯矩位置。 • ②柱上水平裂缝出现的时机在板、墙和梁上裂缝 接近发育充分之后。 • ⑨柱上水平裂缝出现的顺序是先出现在楼梯间两 侧的柱上,然后逐渐向两端各柱顺序发展。 • 3.机理分析 • 1)墙上倾斜裂缝的生成机理
16
• 2)楼面板上的通长贯穿裂缝生成机理 • 楼面板上这些裂缝既然贯穿了板的全断面,说明板内 还承受了一个强大的轴向拉应力,这个拉应力来自何 方?这就是强劲的纵向梁系热涨变形与板的干缩变形 同时作用引起的。 • 3)横向框架梁两侧枣核型裂缝生成机理 • 由于6根纵向梁在横向框架梁与柱侧交叉以后,形成 了刚度极大的平面格架,加强了框架柱节点的刚度, 对横向框架梁的胀缩变形起了强劲的约束作用,而且 相对说来,横向框架梁的刚度小,抵抗力弱,这就是 横向框架梁冷缩后枣核形裂缝特别发育的原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合同约定的事件。

这些事故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案例一:某地地铁隧道塌陷事故某地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陷,导致施工现场工人被困。

经过紧急救援,事故造成多名工人死亡,巨额经济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地质调查不详:在隧道施工前,对地质情况的调查不够详尽,没有发现地质结构中的不稳定层,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应对。

2.施工方案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根据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隧道稳定。

3.现场管理混乱:事故发生时,现场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对突发状况缺乏应对措施。

案例二:某高楼坍塌事故某地在建高楼发生坍塌,造成多名工人被困,所幸无人员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设计缺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未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操作,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导致建筑质量不符合要求。

3.监管不到位:建设部门在对工程进行监管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监督,导致施工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案例三:某大桥钢梁断裂事故某大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钢梁断裂事故,导致交通中断,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材料不合格:大桥所使用的钢材存在质量问题,未经严格检测,未能及时发现不合格情况。

2.施工工艺不当:在桥梁建设过程中,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未能保证钢梁的焊接质量和稳定性。

3.养护管理不善: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养护部门对桥梁的检查和维护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原因是( D
A. 地质报告推荐的基础设计方案欠慎重。

B. 上部结构的抗变形能力特差。

C. 施工进度没有得到控制。

D. 以上都是。

2. 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长度一般在多少之间( D
A. 500~1000mm
B. 1000~2000mm
C. 500~3000mm
D. 500~5000mm
3. 现浇大面积厂房钢筋混凝土屋面梁系裂缝事故的裂缝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D )
A. 不属于荷载应力引起的裂缝。

B. 不属于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C. 不是早期出现的表面干缩裂缝。

D. 不属于温度变形裂缝。

4. 外廊式门诊楼裂缝图2.1中1、2号裂缝属于哪类裂缝( A
A. 倒八字形裂缝
B. 内墙垂直裂缝
C. 外墙垂直裂缝
D. 正八字形裂缝
5. 某高层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的裂缝特征是( D
A. 裂缝多出现在地下室的东西两面外墙上,西墙比东墙裂缝更多,地下室南北外墙及内墙上的裂缝仅是个别现象。

B. 裂缝多呈垂直状分布在地下室顶板梁支座下或萁两侧,有规律性,裂缝长度接近地下室的层高。

C. 裂缝均从墙内侧面向外侧面开展,即先内后外,内宽外窄,部分裂缝已内外贯穿,多数裂缝仅从内侧可见。

D. 以上都是。

6. 某制冷厂房结构裂缝事故裂缝开裂机理正确的是( A
A. 冷冻间顶层职工宿舍钢筋混凝土底板(即冷冻间顶板)的裂缝属于冷缩裂缝。

B. 综合楼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的的裂缝属于热胀裂缝。

C. 冷冻间顶层宿合顶板和内墙面两肩部位出现的水平裂缝属于热胀裂缝。

D. 墙顶上出现的水平裂缝则属于冷缩裂缝。

7. 外廊式办公楼裂缝事故中与1号裂缝同时出现的是几号裂缝(A
A. 2
B. 5
C. 3
D. 7
8. 深基坑施工止水桩失效引起的民宅裂缝事故的结论错误的是( D
A. 4、6、8、9号民居是受到一定影响的建筑物。

B. 5、7号民居是受到轻度影响的建筑物。

C. 影响程度最严重的12号民居,应该进行一些结构补强工作,以保证安全。

D. 以上都是错误的。

9. 深基坑施工止水桩失效引起的民宅裂缝事故中民居结构裂损情况可以分为哪几类。

( D )
A. 影响直接、裂损严重的有12、9、6、4、8号民居。

B. 影响不直接、裂损不严重的,或者是裂缝系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有5、7号民居。

C. 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存在结构裂缝,但显然与地基变形无关的,这类情况占多数。

D. 以上都是。

10. 外廊式办公楼裂缝事故中1号垂直裂缝宽达到多少( D
A. 5mm
B. 6mm
C. 8mm
D. 10mm
11. 深基坑施工止水桩失效引起的民宅裂缝事故的结论是( A)
A. 泰吉大厦深基坑施工确实导致了区域性的水土流失,但由于护坡桩和止水桩的作用,流失现象并不严重。

只有在基坑西北角的12号民居附近,由于特殊原因,水土流失量较大,影响较严重,反应时间也较长。

B. 建筑物出现裂缝的严重程度,与地基受影响的程度有关,与建筑物自身具有抵抗力强弱无关,对于正常设计和正常施工的建筑物,一般具有抵抗地基轻度变形的能力,所以不致出
现裂缝。

C. 影响程度最严重的13号民居,应该进行一些结构补强工作,以保证安全。

D. 5、10号民居是受到轻度影响的建筑物。

二,多选题,本题型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的结论是( ABCD
A. 建筑物总长度超常规,单元之间不设沉降缝的做法,使单元之间地基处于复杂受力状态。

B. 以B3单元为代表的复杂结构平面形成了薄弱环节,纵向空间刚度极差,抗变形(不均匀沉降)能力极差,最易产生裂缝。

C. 个别承台存在超负荷现象,超负荷现象出现在边角部位时(伸缩缝附近),问题就更严重。

D. B3单元的少数承台由于人为不定因素影响,使桩的入土深度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要求。

2. 下列属于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的安全总体性评估内容的是( BC
A. 裂缝的危害性。

B. 裂缝的控制。

C. 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评估。

D. 裂缝的修补。

A. 两端八字缝出现之后,垂直裂缝并未“消失”。

B. 顶层内、外纵墙两肩普遍出现正八字形裂缝。

C. 一般内纵墙比外纵墙严重,西端比东端严重。

D. 横墙(包括山墙)两肩不同程度出现八字形裂缝。

2. 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的地基出现沉降不均的原因是( ABCD
A. B3单元的多数内柱承台,承载能力不够。

B. 沉降观测不正规,前后共进行过三个阶段的观测。

C. 桩基的沉降涉及桩的承载力问题。

D. 出现沉降的原因只是少数承台下桩的承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A. 6号裂缝与7号裂缝完全对称,建成后即出现,至今无大变化。

B. 3号裂缝出现在两个楼梯间的南墙面窗口的两侧,呈枣核形,呈枣状裂缝部位、走向和大小完全一致。

C. 1号垂直裂缝在办公楼建成后二年出现,从檐口贯通到2层窗台。

D. 4号及5号裂缝建成后即出现,缝宽达5mm。

2. 8层框剪结构教学楼梁柱裂缝事故中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 ABCD
A. 收缩干裂。

B. 超额荷载。

C. 极限振动。

D. 地震因素以及地基沉降。

2. 8层框剪结构教学楼梁柱裂缝事故的裂缝事故结论是( ABCD
A. 结构裂缝原因主要是温度应力引起。

B. 温度应力偏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梁、柱的断面偏大,另一方面却因含钢率相对偏低。

温度应力偏大的第二个因素是计算温差高。

C. 高温条件下施工大断面混凝土,设计没提要求,施工没有措施,监督未予提醒,三方面均有不足。

D. 商业大厦基坑采用重力式大头沉井挡土,未做防水帷幕,不能有效控制降水。

3. 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现状是( ABCD
A. 楼地板面裂缝共132条,平均长度约2.5m,最长板面裂缝长达5m。

B. 地面裂缝共15条,最长的一条是沿散水坡纵略茧通的裂缝,全长55m,其余横向裂开的散水坡裂缝平均长度约1.5m。

C. 梁面(侧立面)裂缝:按推理,梁上裂缝应与板萄裂缝相呼应,因此总条数不应少于2×132即264条,待进一步详细考察核定。

D. 梁支座裂缝:有8处。

2. 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的裂缝情况是( ABD
A. 底层门窗角上一般均可见到八字形裂缝,以端部(靠近抗震裂缝)诸开间发展较严重。

B. 外墙窗口裂缝从1~9层清晰可见,南北外墙裂缝互相对应,倾向一致(向抗震缝)。

内墙裂缝与外墙裂缝有呼应。

C. 在1~3层室内可见到框架柱的柱头上有水平裂缝,及框架梁端的非主拉应力裂缝。

说明框架出现角变形和梁柱扭曲等现象。

D. 以B2和B3座接缝处两侧的几个开间的裂缝最严重,用户投诉最多。

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的裂缝原因、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错误的是(C )
三,判断题,本题型每题题干有2个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正确或错误。

1. 桥梁工程中的结构裂缝中我国20mm 以下跨度的铁路桥或公路桥多是钢筋混凝土T 形梁挢。




2. 剂量室裂缝最后形成了X 形交叉裂缝。




A.裂缝原因是地基沉降引起。

B.从现场见到的裂缝情况看,却已类似于砖混结构地基下沉引起的裂缝,说明
沉降还未到了一定量级。

C.桩基础的可靠度本来就不高,对钻孔灌注桩来说,更没有沉管桩那么可靠,所以桩基承台发生沉降也是正常的。

D.整体结构安全还是有充分保证的。

3. 某制冷厂房结构裂缝事故与砖砌内墙面上(下)倒(正)八字形裂缝同时发现的,还有冷冻
库顶板面四角部位出现的呈45°倾斜的切角裂缝。




1. 深基坑施工止水桩失效引起的民宅裂缝事故中,12号民居建筑物东南角出现地裂,缝宽
12 mm。




3. 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事故拯救措施: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拯救措施应该切实遵
守一是行动要快;二是手脚要轻;三是心要细的准侧。




1. 某制冷厂房结构裂缝事故首次发现裂缝是在2003年3~5月。




2. 某高层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在地基的设计荷载约达60%左右,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地下
室墙体裂缝事故。




3. 某高层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地下室共两层,上层地下室外墙裂缝比底层外墙裂缝要少。

()


2. 8层框剪结构教学楼梁柱裂缝事故裂缝事故原因主要是剪应力引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