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教案内容:一、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 教学内容:讨论合作的意义,进行合作游戏,分享合作经验。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游戏活动,分享经验。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理解了合作的意义,是否能在游戏中主动合作,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合作经验。
二、第二单元:家庭中的我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学会在家庭中与人相处。
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讨论在家庭中的相处之道。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享经验。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是否能在家庭中与人和谐相处,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
三、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学会在学校中与人相处。
2. 教学内容:介绍学校的环境,讨论在学校中的相处之道。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分享经验。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学校的环境,是否能在学校中与人和谐相处,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学校经验。
四、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环境,学会在社区中与人相处。
2. 教学内容:介绍社区的环境,讨论在社区中的相处之道。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分享经验。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社区的环境,是否能在社区中与人和谐相处,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社区经验。
五、第五单元:我们的国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学会为国家做贡献。
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的基本情况,讨论为国家做贡献的方式。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实践活动。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是否能够为国家做贡献,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国家经验。
六、第六单元:遵守规则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1、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1)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2)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3)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4)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5)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1)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2)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3)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理解和遵守简单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 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区别-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如何做一个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好公民教学内容1. 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情景故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道德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法治是社会通过法律来维护公平和正义的方式。
- 强调道德和法治的共同点和区别,让学生明白道德是内心的约束,而法治是外部强制力的约束。
2.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介绍一些简单明了的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
- 通过案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如不偷盗、不打架、不说谎等。
3. 如何做一个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好公民- 强调良好的行为惯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培养好惯。
-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和法律,如帮助他人、守护环境等。
教学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呈现情景故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制作道德和法律守则的海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 组织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遵守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口头回答,检查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道德和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工具- 情景故事和案例- 海报制作材料- 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培养公民责任感。
-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情景故事、讨论、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和重视。
同时,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全方位培养。
部编人教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一、概述一年级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逐渐从游戏型学习模式过渡到结构性的知识学习。
《道德与法治》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关键科目之一,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刻。
教材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道德修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强化了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启蒙。
因此部编人教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单元《快乐成长与基本礼仪》是本册教材的基础单元,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适应学校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礼仪知识。
本单元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展开,包括校园内外的行为规范、个人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初步的社会责任感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起对道德和法治的基本认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在于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礼仪知识的内化与实际应用,难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在教学设计上,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
特色内容包括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道理,体验学习的乐趣。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法治教育的渗透也将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强化学生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法律规定的初步了解。
此外还将注重对诚信、公平等基本法治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家庭责任感的启蒙教育等内容贯穿始终。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启发式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注重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 介绍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性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单元一备课文件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单元一备课文件
目标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道德法治概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道德法治
2. 道德法治的重要性
3. 法律的基本概念
4. 法律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介绍道德法治
-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道德法治,以及它的重要性。
步骤三:讨论法律的基本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 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步骤四:介绍法律的途径和方法
- 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法律书籍、网站和资源,鼓励他们主动了解和法律知识。
步骤五:小结
-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道德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意义。
教学资源
-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道德问题
- 法律书籍、网站和资源推荐清单
评估方式
- 分发简答题或讨论题,让学生回答与道德法治相关的问题,检验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道德法治的短文,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的观点。
注意事项
-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套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3.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 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3. 学习尊重他人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4. 方法指导:学习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第二章:《遵守规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3. 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遵守规则。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2. 分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3. 学习在不同场合遵守规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遵守规则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4. 方法指导:学习在不同场合遵守规则的具体做法。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在日常生活中的规则以及如何遵守。
第三章:《热爱祖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爱祖国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讲解热爱祖国的含义。
2. 分析不热爱祖国的后果。
3. 学习热爱祖国的具体做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祖国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热爱祖国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热爱祖国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不热爱祖国的后果。
4. 方法指导:学习热爱祖国的具体做法。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第四章:《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课程目标-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惯课程内容1. 道德和法治的介绍(10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区别。
2.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定(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3. 道德与法治的例子(20分钟)- 以小故事和案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律因素。
4. 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和法治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主动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
-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案例分析:通过小故事和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分析道德和法律因素。
- 思考引导: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反思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小故事和案例材料- PPT或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行为,发现并记录可能涉及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情况。
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备课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教学材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8课时设计者:一、单元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方面的第1条“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编写的。
(二)教材分析《我的好习惯》是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起始单元。
包含《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四课内容,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前两课侧重从外在的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
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第一课《我们爱整洁》,教材以“整理”为抓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本课所显现的是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
第二课《我们有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侧重帮助学生实现内在和外在精神的结合。
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的内在精神更为重要,使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精神与内在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第三课《我不拖拉》,通过系列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拖拉的害处,体验做事不拖拉的快乐,学习抓紧时间、掌握时间,克服小学生常犯的拖拉毛病。
第四课《不做“小马虎”》,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找出自身马虎的事例及现象,分析马虎的原因,获得不马虎的具体方法,逐步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
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有一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整洁,什么是有精神,做事拖拉、马虎,对他们来说,集体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他们的行为多数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活动、评价反馈等途径,从小养成整洁、卫生、精神、惜时、细心的好习惯,激励所有的孩子努力学习。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家庭中的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学会尊重家人,关心家人的需要,主动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课时: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分别为第1课时《我是家庭成员》、第2课时《家庭中的规则》、第3课时《关心家人》、第4课时《家庭责任》。
2.2 教学内容安排:- 第1课时《我是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课时《家庭中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规则,学会遵守家庭规则,维护家庭秩序。
- 第3课时《关心家人》:教育学生关心家人的需要,学会为家人着想,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 第4课时《家庭责任》: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习惯,学会为家庭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讲解家庭关系、家庭规则和家庭责任等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3.2 情景模拟法:通过设置家庭情景,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的角色,体验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家庭中的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问题,提高学生的家庭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情景模拟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4.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庭关系、家庭规则和家庭责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家庭情景剧视频- 典型家庭案例资料- 学生作业六、备课建议- 提前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1. 单元目标- 了解什么是道德和法律- 掌握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法律知识-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遵守法律意识2. 教学内容2.1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总称- 道德规范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2.2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2.3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具体化- 道德要求更高于法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规范- 遵守道德可以预防违法行为3. 教学重点- 区分道德和法律的概念- 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遵守法律意识4. 教学方法- 观察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思考和讨论- 分组演绎道德冲突情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观看道德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5. 教学评估-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几个与道德冲突相关的案例,总结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遵守法律的小短文,表达对道德与法律的理解6. 教学资源- 道德故事视频- 道德冲突案例- 课堂讨论指导材料7. 参考书目- 《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 《法律知识读本》- 《道德与法律教育指南》8. 备课提醒-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法律术语-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法律意识以上为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准备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准备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们在一起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体验合作和共享的乐趣。
第二课时:我是小公民1. 课程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民生活中的场景。
第三课时:遵守规则1. 课程导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 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遵守规则的好处。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体验遵守规则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合作等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 辅助材料:案例、故事、图片、视频等。
3. 设施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理、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理、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的基本国情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
2.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中国的面积和人口: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
- 中国的行政区划: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课时:中国的地理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中国的气候: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 中国的河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第三课时:中国的历史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夏商周、秦始皇统一六国、汉唐盛世等。
- 中国近现代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
第四课时:中国的文化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课程目标-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课程内容1. 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区别- 道德是指人们在行为和价值观念上的规范,而法治是指社会通过法律来管理和维护秩序的方式。
- 道德和法治都是社会规范的体现,但其依据和执行方式不同。
2. 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道德准则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可以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 研究和遵守道德准则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3.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权益。
-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其执行方式和依据不同。
- 道德是自觉遵守的准则,而法律是强制性的规定。
教学策略- 利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
- 运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来演绎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协调。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道德问题,例如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财物,如何维护公共秩序等。
评估方法-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合作交流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学生的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他注意事项- 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理论性的讲解。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取合适的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
-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作用。
以上为《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笔记第一单元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一备课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道德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内容1. 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 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内在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2. 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法治是指社会公正和秩序的维护依靠法律的约束和保障。
- 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对道德的法律化体现。
- 道德规范是法治的内在支撑,法律是对道德规范的明确和强制。
四、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视频观看:选择相关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视频进行观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道德和法治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测试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报告,评估他们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短文,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 视频资源: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视频。
3. 案例材料:用于分组活动的案例材料。
七、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第三课时: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第四课时:集体讨论和评估- 第五课时:小组活动和评估- 第六课时:个人写作和评估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集体讨论、视频观看和分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首单元备课内容1. 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我们在一起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到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3. 单元内容本单元共4课:第1课《我们的学校》第2课《我们的老师》第3课《我们的同学》第4课《我们的班集体》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到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5.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悟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6. 教学步骤第1课《我们的学校》1. 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学校的环境,引导学生感受到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2. 新课导入:介绍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共同维护学校的环境和秩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关爱学校,共同维护学校的环境和秩序。
第2课《我们的老师》1. 导入:让学生分享对老师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老师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2. 新课导入:介绍老师的职业特点和职责,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付出。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教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与老师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老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目标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道德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 什么是法治- 法治的定义和核心价值-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准则与法律规定的关联- 道德与法治的互相促进4. 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规范- 研究和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探讨和制定班级的道德规范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
2. 观察和互动: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引导他们分析行为背后的道德和法治因素。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4. 资源利用:利用教材、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道德和法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表达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3. 基础知识教授:介绍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原则。
4.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讨论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并进行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
5. 游戏与实践: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6. 概念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念总结,并进行简单的知识点回顾。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
2. 游戏和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应用能力。
3. 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检测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内容-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各类教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参考资料以上为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备课材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准备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准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学内容- 道德的定义和特点- 法治的定义和特点-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研究和践行法律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身边发生的一些道德问题,引起学生对道德的思考。
2.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道德和法治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道德和法治知识,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总结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并强调研究和践行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课本《道德与法治》- 案例材料- 角色扮演道具- 游戏道具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游戏互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能力。
- 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关系的理解和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准备第一单元的简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
材料
课程目标
-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 掌握诚实、公平、友善等基本道德价值观
- 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
概念讲解
-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包括诚实、公平、友善等。
- 法治:是指社会中通过法律来管理和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原则。
道德故事
- 通过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从中研究和领
悟诚实、公平、友善等道德价值观。
法律知识
- 简单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等,让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
-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和总结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影响。
评价与反馈
-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讨论结果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概念的理解程度。
-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资源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
- 互联网教育资源:道德故事、教育视频等。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元
一年级《道德法治》下册备课资料第一单
元
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和道德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
-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 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原则
- 研究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教学内容
1. 了解法律和道德
-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2. 法律和道德原则
- 分析一些常见的法律和道德原则,如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等。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 探讨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及违反规范可能导致
的后果。
- 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区别。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法律和
道德的应用。
-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讨论其中的法
律和道德问题。
教学评估
-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法律和道德定义和区别的理解。
-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对法律和道德应用的
理解。
-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 《小学道德法治教材》下册
- 网络资源:法律和道德的定义与区别。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1. 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一起”。
该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和分工。
- 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2. 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 结合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 通过对法治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尊重法律,养成守法的习惯。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 教学难点:结合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法律和道德的知识。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4.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法律意识、道德行为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是关于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备课材料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备课第一单元《我们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清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和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只要针对学生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设计。
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做事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本单元四课分别对应整洁、精神、守时惜时和认真细心,相互之间并列关系。
具体图示如下: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不同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因而,可以考虑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入学教育活动中。
一方面将学校的入学教育课程化,使之成为学校生活开始的必要环节,系列化为有明确教育目标引导活动。
另一方面,使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校本化和班本化,与学校和班级学生具体问题结合进行,使之对学生的生活发挥更针对性的引导作用。
1、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服、刷牙、洗脸……)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1、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2、怎样才能长久保持这样的美好环境?(指定学生上台表演、操作)3、小结全课学习内容。
三、反馈检测1、游戏。
比赛穿衣、系鞋带。
请四位同学脱掉外衣,解开鞋带,看谁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带。
2、思考题。
说一说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样?板书设计:我们爱整洁打扫教室卫生:开窗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在学校保护校园环境:不乱丢不践踏……2、我们有精神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2.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重难点: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乐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醒学生有精神,面貌好,才健康。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近期照片。
2.教师准备:(1)教师精神的照片及故事。
(2)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教学过程:活动一:绘本故事《谁精神?》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绘本故事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篇很有趣的绘本故事——《谁精神?》(教师指导学生看懂绘本中的每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绘本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请说一说。
(学生如果真正看懂了绘本,就一定会说出很精彩的体会。
)师:漂亮、声音响亮、姿势好,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吗?(学生一旦理解了绘本故事,他们的发言很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师:对,这些是有精神的表现,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
只有由内而外的“有精神”才是真正的精神。
点评:最智慧的教育是被教育者不知道你在教育他。
一上课就看绘本故事是让一年级小学生很开心的事。
绘本和游戏一样会让孩子自动卷入,而且还不觉得疲劳。
当他们看完绘本之后,故事中的深奥之处就自然明白了。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进入到了教学的最难点部分。
编者编写绘本的意图是对正文教材的补充和丰富,但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按常理出牌,把绘本当正文教,教得又是这么自然,这么合理,很难得。
上述教学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因为这一部分教学完之后,学生对内在精神都理解了,难道还要再进行外在精神的教学吗?所以第一个环节就可以省去了,事半而功倍!活动二:有精神才好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8 页上的第一幅图,说一说,坐姿不端正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师:请大家再看教材第8 页的第二幅图,想一想,走路垂头丧气、弓腰、驼背的人会给你什么感觉。
师:如果我们走路时垂头丧气、弓腰、驼背,别人会怎么看我们呢?点评: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利用了教材中的对比图,还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共情,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三:我们天天有精神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精神不仅是一个人美好形象的外在表现,而且,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利。
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天天都有精神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作为范例,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列举出能够做到“天天有精神”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怎样才能按照这些方法做呢?师:我们列一张表格吧。
每天都按照表格上的要求做的就奖励自己一颗星,坚持一周的老师奖励一颗星,坚持一个月的老师奖励这位同学做一天的值日班长。
3、我不拖拉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21教育网2、教育学生学会有计划、抓紧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学校和家里,都要作到学习时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娱乐时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学会抓紧时间的常识和技能。
4、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时间安排:活动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1、播放课件,出示一个没有着色的闹钟图形。
先请学生认一认。
2、电脑演示在这个时钟的不同时段,一位小朋友一天的学习生活,并配上解说。
3、学生交流讨论:你觉得这位小朋友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教师总结。
活动(二)-----小小故事会1、播放课件,盼盼睡在床上,渐入梦境,他被邀请到拖拉国参加运动会,盼盼向前冲,回头看见有人在系鞋带。
2、小组讨论交流:他们是怎样参加运动会的?3、故事会:同座互听互编,也可小组坐在一起编故事;小组推荐或学生自荐上台讲故事。
4、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三)-----七嘴八舌话拖拉1、播放课件,出示一同学未吃多少,其他同学已吃好;一同学边做作业边玩玩具。
2、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后果?3、同桌或小组交流,你做事拖拉吗?结果怎样,如果不拖拉,会有什么好处?4、教师总结。
活动(四)----小小讨论会1、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出示“医生在抢救病人”“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农民在农田里劳作”的图片,设想他们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2、拓展延伸:联想一下除图片以外的各行各业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3、学生自由组合,任选其中一种职业或角色,用上道具,说一句“时间就是?”4、不做“小马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做事时马虎的害处。
过程方法: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做一个做事、学习不马虎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知道做事粗心、马虎、无耐心是不良习惯,掌握克服不良习惯的本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提纲1. 马虎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麻烦?2. 怎样避免马虎发生?(1)做题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2)做事情时要仔细。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马虎的故事》请同学们谈体会。
导入:不做“小马虎”。
二.学习新课1.看43页图,从“小画家”的画中,你能找出多少错误?指名学生回答。
2.找一找,你身边有“小馬虎”吗?(1)忘带书(2)试卷忘写名字(3)考试时丢题、丢分……同桌交流,班级汇报。
3. 马虎的东东:根据字条,妈妈能找到东东吗?为什么?“妈妈,今天放学,我到同学家玩,你回来后别忘了去接我,去之前先给他家打电话。
东东”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4.说一说:马虎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三、教学反馈1.讨论:怎么样避免马虎的发生呢?(1)4人一组讨论(2)汇报讨论结果(3)师生共同总结:1.做题时,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2.做事情时要仔细。
2.细心口诀:火眼金睛要常练,注意集中不能忘题目会读找关键,相关知识要回顾眼睛看过心里念,相似之间找规律四、总结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跟“小马虎”告别!做事一定要认真,马马虎虎可不行。
板书设计:不做“小马虎”做事一定要认真,马马虎虎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