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雀鱼的基因的问题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二)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二)上次对孔雀鱼的染色体和基因已经做过说明,那么,这些染色体和基因又是如何对孔雀鱼的遗传方面产生的影响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孔雀鱼的遗传基因走向。
上次说过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一个DNA当中又存在着上万个遗传因子,这个遗传因子又名基因。
在基因里面记载了生命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复制给一个新的生命体,使其具有与上一代具有同样体征、相貌、体质等特质。
即使是疾病也一样会复制到下一代的身体中。
这种复制就是遗传。
这次集中对孔雀鱼的性染色体进行讲解。
性染色体不只是决定性别孔雀鱼具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剩下的一对就是性染色体。
孔雀鱼的性染色体又碰巧与人类相同,分为两种,一种为X染色体,一种Y染色体。
雌性孔雀鱼只具有X染色体,就是XX,而雄性孔雀鱼的染色体为XY。
这个大家应该已经比较熟悉。
性染色体除了决定性别以为,对遗传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黄金孔雀鱼,白子(RRE)孔雀鱼等基因一般都存在于孔雀鱼的常染色体上。
而遗传孔雀鱼的色彩,模样等外貌特征的基因多数都存在于孔雀鱼的性染色体上。
然而,性染色体的遗传又分为限行遗传和伴随性遗传。
孔雀鱼大家都知道,从观赏角度讲,公鱼是比母鱼漂亮的多。
大多数的公鱼都是花枝招展,而母鱼显得格外低调。
这是因为孔雀鱼的模样、花纹、颜色等身体表面的表现都来自于孔雀鱼的性染色体有关。
那么,从孔雀鱼的公鱼都是丰富多彩的,而母鱼却是多数相貌平平这一点可以说明公鱼在外表上的遗传基因要强于母鱼。
那么,母鱼充当载体就没有遗传基因吗?也不是,只不过公鱼与母鱼的搭配期间,由于品种的不同,遗传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基因互换等情况。
例如,孔雀鱼中公鱼的体表花纹、模样很多都是遗传自公鱼。
这就说明,这种遗传基因隐藏于公鱼的Y染色体内,而母鱼的X染色体不具备遗传因素,或者具备遗传因素但是不是主要的遗传部分,再或者母鱼的遗传因子属于隐性遗传等等。
例如:孔雀鱼的蛇王、白金、日本蓝等。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一)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一)孔雀鱼自从来到中国一直备受国人宠爱。
很多人饲养热带鱼正是从孔雀鱼开始的,由于孔雀鱼具有活泼可爱的外部特征,让您一看就感到爱不释手。
那么,大家都知道,饲养孔雀鱼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刚开始接触热带鱼的人,没有什么经验,饲养孔雀鱼是因为孔雀鱼“好养”。
而另一种是对热带鱼有很深的热爱,并且对孔雀鱼是情有独钟。
这种人基本的理念就是要“养好”孔雀鱼。
那么,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好”孔雀鱼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将自己的房子的一室变成了专门的鱼房。
随着时间的推移,饲养的种类越来越多,用来饲养孔雀鱼的鱼缸也随之增加。
这种人着迷孔雀鱼的地方就不再局限于“好养”“容易繁殖”,而是孔雀鱼的遗传基因。
可以利用基因和遗传方面的知识自己创造出新的品种,或者最大限度发挥一个品种的长处,令孔雀鱼更加美丽,几乎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那么,其实饲养动物都一样,无论是饲养信鸽的,饲养赛马的,饲养孔雀鱼的,饲养金鱼的,这些玩家到头来所玩的,所着迷的就已经不是饲养的动物本身,用玩家自己的话就是“玩基因”。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玩家所玩的都是以基因、遗传作为手段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品种。
那么想达到这种程度就需要了解大量的关于遗传学的知识。
那么,我就分几批,给大家介绍一下孔雀鱼的基因、染色体方面的内容。
在研究遗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几个概念: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变异的主要物质。
支配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转录、表达,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
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和信息性。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七)--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七)--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随着养家的培养,全红孔雀现在除了野生、黄化、白子RRE,还出现了各种形态上的品种。
例如缎带、大C、燕尾等。
但是,在饲养全红孔雀鱼的同时,多数养家也都遇到了同样的难点—如何维系全红孔雀鱼。
很多养家在饲养全红孔雀鱼后都会发现,颜色会越来越淡,甚至于有的鱼会从红色变成粉色。
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全红孔雀鱼的维系方法。
以前的文章也给大家介绍了笔者所提出的“提纯与复壮”的理论。
但是,全红孔雀鱼由于子鱼的基因要同时来自于亲鱼的雌雄双方,所以,利用其它品系的孔雀鱼进行杂交做出方式会使整个过程过于繁琐,周期过长。
而且做出的孔雀鱼还会出现红色部位不完全等特征,导致大量的经历浪费。
所以,这里在维系全红孔雀鱼的时候,笔者建议使用同品系的孔雀鱼。
例如野生全红和黄化全红。
这也正是很多饲养全红孔雀鱼的养家都会饲养野生和黄化全红孔雀鱼的理由所在。
为了维系RRE全红孔雀鱼白子的基因,就必须与黄化全红进行“提纯与复壮”。
当利用全红白子RRE孔雀鱼与黄化全红孔雀鱼进行交配所做出的F1里面几乎都是野生色孔雀鱼。
这是由于白子孔雀鱼的遗传基因相对于黄化全红孔雀鱼的基因呈劣势,所以,根据孟德尔法则里面所说的“独立原则”,所有子代里面所出的全红都会回归野生色。
第二步,利用F1的野生色孔雀鱼之间进行交配就可以得到全红白子RRE孔雀鱼。
但是数量相对很少,这是由于在F1相互进行交配的时候,根据孟德尔法则的减数原则,F1所携带的各种基因之间进行重组,会出现四种孔雀鱼。
一种是野生色全红孔雀鱼,一种是黄化全红,第三种是全红白子RRE,而第四种就是黄化全红白子RRE孔雀鱼。
理论上相对比例应该为9:3:3:1的比例。
请参考下图利用以上内容,您可以去对自己的全红孔雀鱼进行重做和改良。
目前,对全红孔雀鱼的颜色进行进一步提升,市面上又出来了称之为“血红”的孔雀鱼。
它也是全红孔雀鱼的一种,相对颜色会比较红,而且鲜艳。
孔雀鱼交配及说明
回交:子代F1与亲本交配,主要是加强基因,也可以理解为更快速的完成基因组合,还是白子为例,假如母鱼为aa,公鱼为AA,配后产生的子代F1的基因为Aa型(全部),这个时候挑选F1公鱼(Aa)与亲代母鱼(aa)交配,就会得到aa型(白子)的基因鱼了,可以看到,用回交法也可以在F2的时候得到白子,从几率方面说,用自交法得到白子的几率是25%,用回交法得到的白子是50%,但实际情况时孔雀鱼有精子储藏功能,实际得到的几率可能还要低于自交的方法,但在其它物种的基因组合上的应用是可行的,只是孔雀鱼的储精特性导致了这个办法实用性大大降低了,而且因为孔雀的寿命很短,所以回交的实际应用就更少见了,很多文献提到用回交方法,这个只能碰运气了,如果不是很特殊的情况,这个方法基本不会用在孔雀鱼的维系方案中。
杂交:基因不相同的个体进行交配,这里的问题就复杂了,杂交有远系杂交,也有近系杂交,孔雀+玛丽就属于远系杂交(据说墨兰就是这么弄出来的),而孔雀+孔雀就属于近系杂交,在近系杂交又有不同品系中的杂交与品系间的杂交,可理解为不同品系的杂交(全称应该是近系异品系杂交,例如兰草+蛇王)和同品系杂交(全称应该是近系同品系杂交,例如蛇王+蛇王),这样说来,杂交最远端是远系杂交,最近端就是自交了,所以就可以理解为只要不是自交的都可以理解为杂交,但为了区分几种有特点的基因组合方式,再把如回交,反交再剥离出去,等等吧,除了自交,还有一些有特点的被命名的基因组合方式,其它都可以理解是杂交,这里就不详细说了,^_^,也说不明白,吼吼吼。
正交,反交:说道这个就要说道伴性伴性基因了,在测定Y基因表现型的时候就要用到了,假如有整胎的Y基因鱼(公母都有)和整胎的非Y基因鱼(公母都有),Y基因如果表现为一特定的表现,比如大背,当用Y基因公鱼+非Y基因母鱼交配的时候定义为正交,拿Y基因母鱼+非Y基因公鱼就是反交,当测定的结果是只有正交情况下才能产生大背,而反交不能产生大背,则可确认Y基因是携带在Y上的伴性基因。所以将来再碰到所谓的Y基因的鱼,只要用正交,反交法就可以很简单的判断出是不是真的携带在Y基因上的伴性基因了。
天空蓝孔雀鱼的基因原理
天空蓝孔雀鱼的基因原理
天空蓝孔雀鱼的基因原理可以解释为以下几点:
1. 基因突变:天空蓝孔雀鱼的外观颜色是由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
在普通的孔雀鱼中,体色主要由黑色素和黄色素决定,而天空蓝孔雀鱼中,黑色素的产生被抑制,导致其体色呈现蓝色。
2. 基因交叉:天空蓝孔雀鱼的基因突变是通过基因交叉传递给后代的。
当一只天空蓝孔雀鱼与普通的孔雀鱼交配时,其后代可能具有携带突变基因的可能性。
然后再通过基因交叉,将突变基因传递给一部分后代。
3. 基因表达:天空蓝孔雀鱼的体色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的生成受到抑制,而蓝色素的生成则相对增加。
这种基因表达的差异导致了天空蓝孔雀鱼与普通孔雀鱼在体色上的区别。
总体来说,天空蓝孔雀鱼的基因原理可以归结为基因突变、基因交叉和基因表达等环节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天空蓝孔雀鱼的体色特征。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六)--白子(RRE)孔雀鱼的做出方法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六)--白子(RRE)孔雀鱼的做出方法目前在中国的孔雀鱼市场,高级、高品质、高价格的孔雀鱼几乎都是白子(RRE)孔雀鱼占主流。
礼服系白子孔雀鱼,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蓝礼服白子孔雀鱼,几乎家喻户晓。
尤其是今年,在蓝礼服白子的基础上又出来好多品种,如缎带、燕尾、大C、蝶翼等等。
除了蓝礼服白子孔雀鱼以外,还有各种著名的品系,例如:黄礼服白子、红蕾丝白子、蓝蕾丝白子、全红白子、蓝草尾白子,这些都是今年相对人气比较高的系列。
还有很多其他系列的白子,金属蕾丝白子、金属蓝草白子,比较稀少的黑金蕾丝白子等等、所有品种的孔雀鱼都可以培养出白子,而且风格各异,都能够体现出一种高贵的“美”。
笔者就曾经看到过鱼友自作的墨兰孔雀鱼的白子(RRE),虽然跟蓝礼服白子有明显不同,但是,从品相上、从颜色上、从形态上都符合各种审美的判断。
非常漂亮。
各种孔雀鱼都有白子,但是,白子(RRE)孔雀鱼又存在弊端。
例如,白子(RRE)孔雀鱼与白子(RRE)孔雀鱼所出的子鱼一定是白子(RRE),但是,白子(RRE)孔雀鱼由于基因方面的问题,容易出现畸形、产卵、或者先天条件不足导致体质较弱等问题发生,所以,为了维系白子孔雀鱼的品系,对白子孔雀鱼进行“回血”是必不可少的。
就是对利用白子孔雀鱼与同品系的普通孔雀鱼进行交配,然后重新做出白子(RRE)孔雀鱼的方法。
利用普通孔雀鱼和白子孔雀鱼进行交配的话,得到的孔雀鱼(F1)就全是普通色系的孔雀鱼。
例如,用蓝礼服孔雀鱼与蓝礼服白子孔雀鱼进行交配,得到的F1就全部都是蓝礼服孔雀鱼。
不会出现一条白子孔雀鱼,全部是野生色,其他品系也一样。
这个是由于野生色孔雀鱼的遗传基因要强于白子(RRE)孔雀鱼的遗传基因所导致。
这个理论来自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其中的显性法则。
如下图所示,如果亲鱼中有一条是野生色,一条是白子(RRE),那么,野生色的遗传基因要强于白子的遗传基因,处于“优先”地位,所以,这两种基因在一起重组的时候,野生色的遗传基因就表现为“显性”,同时,白子的基因并不是不复存在了,而是相对于野生色呈现为“隐性”,所以,得到的F1子代里面全会是野生色的孔雀鱼。
浅说《公开孔雀鱼的公式》
在我初读《公開孔雀魚的公式》一文(见附1)时,感觉有很多地方没法儿完全理解。
后经过查阅其它资料及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对该文有了一点基本的了解。
现就本人的这点粗浅认识,现现丑,望能起到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由于本人也是业余爱好者,受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制约,难免有说不明白和说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先从孔雀鱼的遗传基因说起。
据网上资料,孔雀鱼的染色体共有48条,雄雌鱼表示如下: 雄: 2N=48=46+XY雌:2N=48=46+XX其中46条为体染色体,XY(或XX)为性染色体。
一,有一类基因是通过46条中的体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这一类遗传包括:白子、真红眼、黄化.。
.。
等等,就是原文中称作“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E”这一类型的基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带有这个基因表现的小鱼,一下生就带有这个特征表现,例如,黄化种的小鱼下生时就已经是黄色的了。
但由于这类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小鱼必须同时从父母那里都继承了这个基因,才会出现这种体色,如果只继承了父母一方的这个基因,则不会有这个体色的表现。
而只会隐含这个基因,故称“隐性基因",还以黄化(表示为gg)为例:1,若父母鱼都是黄化体表现,则:雄亲鱼:g g雌亲鱼:g g----------F1仔鱼:gg gg 结果小鱼都是黄化体2,若雄亲鱼是黄化体表现,雌鱼是普通体的(反之亦然),则:雄亲鱼:g g雌亲鱼:G G (G表示和g在同一个位置上的普通体染色体)----------F1仔鱼:gG gG 结果小鱼全都是带有黄化基因,但体色表现是普通体的鱼)3,若雄亲鱼同2,而雌亲鱼是带有黄化基因,但体色表现是普通体的鱼(即gG),则:雄亲鱼:g g雌亲鱼:g G----------F1仔鱼:gg gG 结果小鱼里面有一半有黄化的表现,另一半带基因但无表现4,若雄亲鱼是带黄化基因但无表现的(gG),雌亲鱼同2的情况,则:雄亲鱼:g G雌亲鱼:G G----------F1仔鱼:gG,GG GG,gG 结果小鱼有一半带黄化基因,但体色表现全是普通体。
孔雀鱼大c基因公式
孔雀鱼大c基因公式
孔雀鱼也称为彩虹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
它们的身上有着绚丽多彩的斑点,非常美丽。
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孔雀鱼身上这么漂亮的颜色与大C基因是密不可分的。
大C基因是孔雀鱼体内一种能够控制色素沉着和分散的基因,它对孔雀鱼的身体颜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彩虹鱼都有大C 基因,它能够在体内产生相应的转录因子,从而影响到皮肤色素的表达。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发现大C基因其实是由一个位于第三条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编码所形成的。
大C基因在彩虹鱼的身体颜色表达上非常重要。
它能够影响鱼体内的黑色素的生成,控制斑点的大小、颜色和分布。
具体来讲,如果孔雀鱼体内的大C基因呈现两对等位基因Cc,那么它们的体表颜色就会很漂亮,有着明亮的颜色,斑点比较大而且分布均匀。
而如果它呈现两对等位基因cc,那么其身体颜色就会比较暗淡,斑点比较小且数量较少。
由此可见,大C基因对于孔雀鱼的身体颜色非常重要。
因此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孔雀鱼拥有更加漂亮的颜色,那么就需要更加注重大C 基因的选择和表达。
同时,科学家也在积极研究大C基因的作用,希望能够对孔雀鱼的身体颜色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孔雀鱼品种――孔雀鱼的礼服系基因维持方法
孔雀鱼品种――孔雀鱼的礼服系基因维持方法【礼服】所谓的礼服,即是指腰身一段染有青蓝至深黑的光泽,不过这段腰身的颜色会受到带白金,半蓝化,粉红等基因影响色泽。
此外,它也是少数能使公母鱼都表现的基因【伴性基因】。
而礼服基因通常是作成素色尾,不过在东南亚地区,则有礼服马赛克的作出。
在维持上面,以往是利用礼服公鱼和蓝草尾母鱼杂交的方式来作。
而目前依据优势水族杨明湘先生多年饲育经验的结果,他鼓励我们利用礼服公鱼和粉红礼服母鱼来作维持,使用粉红母鱼可以让黄尾礼服的腰身加黑,改善现今白金系黄尾礼服腰身颜色过浅的缺陷(如利用草尾至少需三代以上,通常需作到五代,而且极易有尾色不均的情形产生)。
【各种礼服】市面上的礼服常见的为 1.德系黄尾礼服2.红尾礼服3.黑尾礼服4.蓝尾礼服5.霓虹礼服6.马赛克礼服。
一般而言,都是不同的体染色基因所致,我们可以把性染色基因当成是房子的基本架构,而体色染基因当成油漆。
因此上述的各式礼服都是一个样,蓝至黑的腰身配上素色的尾鳍,然而因为体染色体的影响,而由蓝、黑、红的不同。
【就像同样的房子漆上不同的油漆。
】下右图:各式各样的礼服如德系红尾礼服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尾基因【油漆】而成;日系红尾礼服-图7则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化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因此表现不太一样,而图8-日系红尾礼服则是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尾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
因此和图7有着不同的风格。
用基因来说,只挑公鱼,舍弃母鱼是为了保留第一代礼服公鱼上的Y基因,并不断用原系礼服母鱼的X基因,将异种蓝草尾的X基因淡化,所有孔雀鱼的异种维持法都遵循此理论。
再者,如德系黄尾礼服和马特利黄尾礼服其差别只在于马特利黄尾礼尾比德系黄尾礼服多了一组隐性的体染色体基因,马特利基因【油漆】。
你可以想象是黄尾礼服型的房子多涂了一层白色油漆的结果。
孔雀鱼基因遗传系统的维持方法
孔雀鱼基因遗传系统的维持方法一.孔雀鱼系统维持方法:系统维持有2个目的:1.爱好家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系统灭绝和为了追求自己的“孔雀鱼的美”。
2.将孔雀鱼的魅力与文化流传给后世的爱好家。
现在台湾小卖店店头里,可以看到许多日系孔雀鱼的F1,或从渔场量产的孔雀鱼中选出的个体,但是非常少看到能符合“系统维持”条件的个体。
台湾从日本及欧洲等地,进口为数繁多的孔雀鱼已经数年,笔者认为台湾的孔雀鱼爱好家,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完成“系统维持”的孔雀鱼摆在小卖店的店头,与国外进口的孔雀鱼一较长短的时刻了。
做系统维持时,首先必须理解维持品种的“基本表现形”与“遗传基因型”。
二.系统维持时必须注意的事项:1.理解该品种的基本形。
2.理解该品种的遗传基因型。
3.要作出理想(目的)的表现形,必须在生后1个月内分公母。
4.确保处女母鱼作为交配之用。
目前台湾孔雀鱼爱好家对各鱼龄的体格标准似乎有误解,除了东南亚孔雀鱼之外,在台湾尚未从国外引进孔雀鱼前,似乎都是以消耗观赏型的量产孔雀鱼为主。
这些渔场的孔雀鱼从需要目的与经济面来看,在饲养的过程几乎很少筛选公母。
渔场冬天的水温降到20℃左右时,对孔雀鱼的成长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在饲养日本国产孔雀鱼时,日本的繁殖者几乎1个月内就分公母,至2个半月到3个月后才开始交配,所以造成台湾渔场4个月的孔雀鱼个体,还比不上日本国产孔雀鱼2个月—2个半月的尺寸的原因之一。
笔者记得刚开始出口孔雀鱼到台湾时,实际上只有2个半月—3个月的个体,还被认为是5个月—6个月的鱼,因此常常接到抱怨,虽然成长快速的个体不见得就是优良个体,但是要提升台湾版“国产孔雀鱼”的形质时,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分公母,以控制“性荷尔蒙”。
三.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1.同胎交配:一般而言,同胎交配到F2—F4时会有体型变小,表现形衰退的问题。
对策1:选择交配用的种亲时,最好选尾筒(从腹鳍到尾鳍根部)较粗的个体。
对策2:不取F3,将F2的个体与别的系统交配。
孔雀鱼基因方面的一篇比较详尽的文章
孔雀鱼基因方面的一篇比较详尽的文章基因讨论第一篇:基因的种类-性染色体与限、伴性基因因为我不是相关科系的,所以我所举的例子、所用的名词、说明的观念也许不是很恰当,甚至不正确。
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请大家当成一个可以讨论参考的文章,不要将它当成专业的学术知识。
目前有关孔雀鱼的基因研究,都是建立在下面几个前提下,我想这个前提也不会有错,不然很多理论与所发生的现象都没有办法说明。
1.孔雀鱼的性染色体与人类相同是[XY]型2.体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十多条以上上面两个前提中提到了性染色体与体染色体,接下来说明一下,基因(Genes)上的染色体主要可以归类于两种,一种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基因代号是[Y]及[X],也就是性染色体。
而非性染色体的就称他做体染色体。
先说明一下性染色体[XY]:复习一下,国中有学过,男女性别的决定是在[XY]染色体上的,所以当公母结合之后,细胞产生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即是二倍体转变成一倍体的过程),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染色体,经过再结合之后产生新的性染色体:他*的性染色体(XX)->(X+X) 爸爸的性染色体(XY)->(X+Y) 儿子(XY):由爸爸提供Y基因,妈妈提供X基因女儿(XX):由爸爸提供X基因,妈妈提供X基因上列可以看到,儿子遗传了由父亲给的Y基因,而X基因必由母鱼给定。
而女儿因为没有Y基因,所以XX基因各由父母亲给定。
只有公鱼才会有Y基因,也就是说Y基因是决定性别的因素。
接下来说明一下性染色体在孔雀鱼上的作用情形。
日本蓝基因是带在公鱼身上的基因,因此把公鱼的性染色体符号标成[XY(J)],其中[Y(J)]代表带有日本蓝(JAPAN BLUE)表现的Y染色体。
日本蓝母鱼[XX]x[XY(J)]日本蓝公鱼仔鱼公[XY(J)]仔鱼母[XX]可以看到,仅仅有公鱼遗传到了[Y(J)]的形式,也就是说日本蓝只会表现在公鱼身上。
这是必然的结果。
因为Y基因只会遗传给公鱼。
因此我们就叫这种只会在公鱼身上表现的基因,称做限性基因。
孔雀鱼部分基因解析
孔雀鱼部分基因解析没有太详细的总结,今后会系统的整理好一份供大家研究一、孔雀鱼的某一个特点,如红眼、黑眼、黄化体、正常灰体色、礼服的蓝黑色尾柄、马赛克尾部特有的图案、蛇纹身体特有的图案、扇圆尾形、双剑尾型、茅尾型,以及盐度耐受行等,分别称为一个个的“性状”,每个性状由一个或多个遗传基因控制,每个基因都成对存在于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相同位点上,称为等位基因。
鱼只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它的基因型,而外部性状及可通过理化手段检测的性状共同构成了它的表现型。
在遗传学图解中常常把控制某一特定性状的等位基因用双写字母写出,来表示针对这一性状的基因型。
在遗传学研究中还有一些常用的符号及其含义是:“P”表示亲本;“F1”表示杂交一代;“F2”表示杂交二代;“X”表示杂交。
“☇”表示母本;“☈”表示父本。
二、下面是品系间相容的讨论原著:Jim Alderson在进行杂交时,我们会希望找一个确定可以提供欲求表现型的品系.然而约有80%-90%的杂交结果会产生表现型界于种公与种母之间的子代,因此在选择哪些品系进行杂交时,最好是找对可以相辅相成的品种.在这去几十年的经验里,我已整理出哪几种品系相互交配可以得到不错的结果,如今这些组合已成为我育种计划中重要的骨干.以下为一些确定能产生不错结果的组合,这些组合已经过多次的实验证明,的确能达到目的.单色红色系+红尾礼服:以金色身体的单色红色系雄鱼跟灰色身体的红尾礼服交配可以强化红尾礼服系统,在第一代即能产生100%的红尾礼服.接着我会淘汰F1所有的母鱼,然后将雄鱼与原灰色身体的红尾礼服(gray bodied HB red)来母鱼交配.产生的子代较差的为体色较浅的礼服雄鱼,在此只需保留体色最深的母鱼.(如果你想作出好的灰红色系,可以保留一些F1母鱼,将之与原单色红色系雄鱼交配,子代25%为灰红色系)单色红色系与白子(albino):可以用金色身体单色红雄鱼与白子母鱼交配,以强化白子系统.F1为100%灰红,接着选出表现型佳的灰红雄鱼与原系统白子母鱼交配.理论上可以得到30%的白子后代,但在我的经验里比例大约在25-30%之间.这些白子个体可以自交3-4代,不会有不孕或交尾力不强的现像.紫色系与绿色系:这样的组合双向都会得到一些极佳的蓝色个体.紫色为显性,理论上会加深绿色的表现.基于这点,选出体色最亮的蓝色雄鱼个体与紫色系母鱼交配以作出较大型且较好的绿色系.如果要强化紫色系,可以用紫色雄鱼跟绿乙母鱼交配.在杂交第一代中选择母鱼的方法如下,先在晚上把灯关掉,用手电筒照射鱼体,绿色系母鱼身体基部会发绿光,紫色母鱼则为紫光.黄色蛇纹与AOC礼服:利用蛇纹雄鱼与AOC礼服母鱼交配,可以强化AOC礼服尾部的色斑.在我的系统中礼服基因在X上且为显性,这表示小代将会是100%礼服.选出最佳的雄鱼与原AOC礼服母虫交配.我会在AOC礼服系统自交5-6代后就作一次这样的杂交.象牙白礼服(HB pastel)与象牙白(pastel)品系:以金色系象牙白(golden pastel)雄鱼与象牙白礼服(HB pastel)母鱼交配,可以强化象牙白系统的体形和色泽.得到的F1子代,其灰色象牙白礼服(gray bodied HB pastel)个体将会消失.选出最佳的雄鱼与原来的金色系象牙白母鱼交配,子代会有50%的金色系象牙白个体出现,由此得到的个体会比原象牙白系统更大且便有活力.蓝绿双色与黄色蛇纹:挑出最大的蓝绿双色雄鱼(不必担心其花纹样式),与蛇纹母鱼交配.取其子代的雄鱼跟双色的母鱼交配,我以这样的方法得到许多不错的蓝绿双色系统.三、孔雀鱼品系分类整理★纹路系☆☆☆草尾☆☆☆(GRASS)尾巴上有细点,每一点之间没有连接粉红/蓝/七彩/红/日本蓝/银河蓝/白子蓝/银河黄/日本白草尾/金属蓝/日本蓝红草...及相关的缎带(Ribbon)、燕尾(Swallow)及白子(Albino)品系。
先跟后代的案例
先跟后代的案例
先跟后代的案例是指在繁殖过程中,亲代动物先于后代动物繁殖,而后者则继承了前者的基因。
以下是一些关于先跟后代的案例:
1. 孔雀鱼: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类,它们通常在繁殖季节进行交配。
雄性孔雀鱼在繁殖季节会展示出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尾鳍,以吸引雌性孔雀鱼。
雌性孔雀鱼在选择雄性孔雀鱼后,会产下卵子,并由雄性孔雀鱼负责孵化。
在这个过程中,雌性孔雀鱼的基因会传递给后代,而雄性孔雀鱼的基因则不会。
2. 狮子:狮子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通常在群体中有一个统治者雄狮。
雄狮负责保护领地和与入侵者进行斗争,而雌狮则负责捕猎和繁殖后代。
雌狮在选择雄狮进行交配时,通常会选择最强壮的雄狮,以确保后代的基因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雌狮的基因会传递给后代,而雄狮的基因则不会。
3. 人类:人类也是先跟后代的生物之一。
在繁殖过程中,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最终形成后代。
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基因都会传递给后代,但男性的基因通常只占后代基因的50%。
总之,先跟后代的案例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这种繁殖方式有助于保证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三)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三)
理解孔雀鱼的性别走向
在养鱼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有的鱼友说“我们家的孔雀鱼怎么下的都是母(公)鱼啊?”。
在自己的水族箱内出现严重的雌雄不平衡的情况。
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因为孔雀鱼的性别按理论讲应该是平衡的,就是产子一次,里面的公鱼和母鱼的数量和比例应该基本一致。
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孔雀鱼的染色体开始讲解。
以前我们已经讲过孔雀鱼的性染色体,性染色体虽然存在遗传基因,但是最根本的功能还是决定孔雀鱼的性别。
母鱼所持有的性染色体是“XX”,而公鱼的性染色体为“XY”。
在繁殖的时候,雄鱼的精子进入雌鱼体内完成孔雀鱼的受精过程。
那么,根据孟德尔的根据遗传的独立法则,这就是染色体一次重组的过程。
重组之后,子代的孔雀鱼的性别就固定了。
那么,雌性孔雀鱼所携带的是“XX”染色体,而雄性孔雀鱼所携带的是“XY”染色体,染色体在分裂之后再进行重新组合,由于组合的对象是固定的(只有两种),所以,得到的子代的性别也是固定的,只有雌性和雄性,不可能出现第三种。
利用文字说明可能不是很直观,请参考下图。
但是,最近对于性别的决定也出来了一些其他的看法,例如,有人说在遗传当中,常染色体当中的某些基因由于某种原因也会对性染色体存在影响。
并且也有关于这方面的部分文献,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阅读其内容,加以研究。
以上,关于孔雀鱼的性别走向的简单分析,请大家参考。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四)--提纯与复壮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四)--提纯与复壮提纯与复壮一提到孔雀鱼的遗传、基因,好多鱼友就会打退堂鼓。
太麻烦了,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的代码。
其实,作为非专业人士根本没有必要记住那么多的代码,只要记住一些简单的遗传规律就可以。
在此,笔者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提纯与复壮”。
到目前为止在养鱼界还没有人使用这个词语。
但是,相信饲养过信鸽的朋友对这个词并不陌生。
因为,信鸽的血统是非常重要的,有几个非常出名的信鸽品系,几乎全世界所有鸽友都在培养这几种品系的信鸽。
取得成绩的也几乎就这几个品系的信鸽。
这一点跟跑马里面的赛马也一样。
从上述内容可以明白,血统的纯正在孔雀鱼的饲养上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品种纯正的孔雀鱼的遗传基因稳定,所生子代的模样基本与亲鱼一致,否则,小鱼的模样无法预见,会给养鱼人,尤其是在做鱼的时候添加很多麻烦。
那么,什么叫提纯呢?提纯就是利用同种、同亲,或者同品系的个体之间进行育种的方法。
例如,作出白子孔雀鱼的时候就是这种方法。
利用普通孔雀鱼与白子孔雀鱼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代F1都是普通颜色的孔雀鱼,并不会出现白子孔雀鱼。
但是这个F1当中都是具有白子基因的孔雀鱼。
这时,为了得到白子孔雀鱼时就是用子代F1进行近亲繁殖。
F2里面就会出现一部分白子孔雀鱼。
这种方法就是一种提纯,也就是将带有白子基因的普通色孔雀鱼进行交配,利用孟德尔的独立法则将白子基因与白子基因相结合,就可以得到上述孔雀鱼的白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孔雀鱼的品种的纯度,简称“提纯”。
但是,经过提纯的品种由于是近亲或者种亲进行交配而得到的产物,由于血统过近,有些个体会将亲鱼双方的缺点也一样遗传过来,而成为具有先天缺陷的个体,这个就是伴随提纯行为的缺点。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个体都这样,只是其中有一部分个体会出现以上问题,具体表现就是体质弱、容易得病、容易产生畸形、个体变小等等。
所以,在提纯以后选种的时候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
其次,什么叫复壮。
复壮,顾名思义,恢复健壮的意思。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二)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二)上次对孔雀鱼的染色体和基因已经做过说明,那么,这些染色体和基因又是如何对孔雀鱼的遗传方面产生的影响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孔雀鱼的遗传基因走向。
上次说过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一个DNA当中又存在着上万个遗传因子,这个遗传因子又名基因。
在基因里面记载了生命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复制给一个新的生命体,使其具有与上一代具有同样体征、相貌、体质等特质。
即使是疾病也一样会复制到下一代的身体中。
这种复制就是遗传。
这次集中对孔雀鱼的性染色体进行讲解。
性染色体不只是决定性别孔雀鱼具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剩下的一对就是性染色体。
孔雀鱼的性染色体又碰巧与人类相同,分为两种,一种为X染色体,一种Y染色体。
雌性孔雀鱼只具有X染色体,就是XX,而雄性孔雀鱼的染色体为XY。
这个大家应该已经比较熟悉。
性染色体除了决定性别以为,对遗传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黄金孔雀鱼,白子(RRE)孔雀鱼等基因一般都存在于孔雀鱼的常染色体上。
而遗传孔雀鱼的色彩,模样等外貌特征的基因多数都存在于孔雀鱼的性染色体上。
然而,性染色体的遗传又分为限行遗传和伴随性遗传。
孔雀鱼大家都知道,从观赏角度讲,公鱼是比母鱼漂亮的多。
大多数的公鱼都是花枝招展,而母鱼显得格外低调。
这是因为孔雀鱼的模样、花纹、颜色等身体表面的表现都来自于孔雀鱼的性染色体有关。
那么,从孔雀鱼的公鱼都是丰富多彩的,而母鱼却是多数相貌平平这一点可以说明公鱼在外表上的遗传基因要强于母鱼。
那么,母鱼充当载体就没有遗传基因吗?也不是,只不过公鱼与母鱼的搭配期间,由于品种的不同,遗传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基因互换等情况。
例如,孔雀鱼中公鱼的体表花纹、模样很多都是遗传自公鱼。
这就说明,这种遗传基因隐藏于公鱼的Y染色体内,而母鱼的X染色体不具备遗传因素,或者具备遗传因素但是不是主要的遗传部分,再或者母鱼的遗传因子属于隐性遗传等等。
例如:孔雀鱼的蛇王、白金、日本蓝等。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九)--燕尾孔雀鱼的遗传与做出
简单理解孔雀鱼的遗传与基因(九)--燕尾孔雀鱼的遗传与做出孔雀鱼的美来自于活泼的性格、美丽的身躯和绚丽的色彩。
在各个品系的孔雀鱼当中,最为“高贵”、“高端”,并且几乎所有饲养孔雀鱼的鱼友们都向往饲养的无疑是燕尾孔雀鱼。
很多鱼友都不惜重金购入,但是饲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燕尾孔雀鱼的系统维系、品种基因的稳定难度非常大,如有不慎甚至会“断子绝孙”,这些问题都来源于燕尾孔雀鱼的遗传基因方面—隐性遗传。
以前笔者曾经发出过文章对缎带和燕尾孔雀鱼进行过介绍。
由于缎带孔雀鱼和燕尾孔雀鱼的外观存在相似,所以,有很多鱼友认为它们的遗传方式也一样,导致走了不少弯路,结果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例如,有的鱼友干脆将燕尾孔雀鱼与缎带孔雀鱼放在同一个水族箱内,但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燕尾孔雀鱼。
如果幸运的话,偶尔会出现燕尾,但是又不知其缘由,无法持续做出。
当我们去查找资料的时候,书中又会写出大量的字母和定义,例如,“Kal”、“Sup”的基因符号,同时还有“抑制性遗传”等不容易理解的内容。
让人感到熟读百遍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
其实,燕尾孔雀鱼的基因简单说就是导致鱼鳍出现延长的“Kal”遗传基因与劣性基因的“Sup”相结合时才会出现。
属于一种隐形遗传范畴。
如果用燕尾孔雀鱼的雌鱼与普通尾的雄性孔雀鱼交配后,所得到的子代F1里面是不会出现燕尾的。
但是,利用同窝的子代F1之间进行交配的话,在子代F2当中就会出现20%的燕尾孔雀鱼。
这种属于隔代遗传,是典型的“隐性遗传”的表现。
所以,最为便捷、最为直接的做出方法就是利用燕尾孔雀鱼的雌性与燕基孔雀鱼的雄性相交配,得到的孔雀鱼只有两种,一种是燕尾,一种是燕基,基本比例应该是1:3左右。
同时,同窝的燕基之间进行交配又可以进一步得到子代的燕尾孔雀鱼。
但是,一直这么近亲繁殖的情况下,小鱼的先天条件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容易得病、容易畸形等。
所以,在做出的同时建议加入新鲜的“血液”以达到“复壮”的效果。
孔雀鱼不繁殖7种原因,亲鱼性别对子代有重要影响
孔雀鱼不繁殖7种原因,亲鱼性别对子代有重要影响亲鱼性别对子代有重要影响孔雀鱼前期文章中讨论了孔雀鱼的体色,这次我们则探讨孔雀鱼品系遗传中,亲鱼的性别对子代的影响与重要性。
孔雀鱼的基本品系有礼服、马赛克、草尾、蛇王、白金、古老品系、剑尾、金属、日本蓝、单色。
在这些基本品系中以身体的特色为诉求重点的有:礼服、蛇王、白金、古老品系、金属、日本蓝、单色,而这些品系的遗传重心几乎在公鱼身上。
而马赛克、草尾、剑尾等品系的遗传,公母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相等的。
综合上述的分析所得的结论是,以身体特徵的遗传,几乎都以公鱼为论定;母鱼则影响了尾鳍的纹路、形状及颜色,甚至於整尾孔雀鱼的颜色。
这样的叙述可能较模糊,举例说明:蓝化种即所谓的墨篮尾,其基因型表示法为rr。
今*若以金属蛇王公鱼和墨蓝尾的母鱼交配,所得子代会有蓝色系的金属蛇王,这就是母鱼改变了整尾孔雀鱼色系的例子。
或许有人会问:若以墨蓝尾的母鱼和红色系的单色公鱼交配,所得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我也尚未操作,因此还没有答案,但有一点小诀窍提供各位参考。
诚如我们所知,目前墨蓝尾的来源几乎是由马赛克、草尾而来,甚至於是金属,所以您若以强光照射母鱼的尾鳍,将发现母鱼黑色的尾鳍上有些似针孔般的小细点,像此类的母鱼干万不要跟单色系的公鱼交配,否则配出来的子代在尾鳍上将会有纹路。
至於色系则并非同样的规则都适合不同的模式,凡规则皆有例外。
今若以金属蛇王的公鱼配上蓝马赛克的母鱼,所得的子代会有蓝色金属蕾丝蛇王,及纹路接近马赛克的金属蛇王。
这就是母鱼改变了整尾孔雀鱼的色系及尾部的纹路。
您若有心经营孔雀鱼改良路线,则母鱼的影响力不容忽略。
当您渐渐熟悉孔雀鱼的遗传方式时,将发现具变异性且有观赏价值的公鱼,实在太珍贵了,无怪乎国外对雄性孔雀鱼如此青睐了。
(图片来源:pConline摄影部落)孔雀鱼不生小鱼孔雀鱼不繁殖7种原因孔雀鱼不生小鱼,孔雀鱼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鱼,深受许多人的喜爱与追捧,了解孔雀鱼的朋友都知道,孔雀鱼是繁殖大王,不过很多朋友也会遇到孔雀鱼不生小鱼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孔雀鱼不生小鱼解决方法,喜欢孔雀鱼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
孔雀鱼体色与基因
基本品种A-I---(带限性遗传基因的品种)---能影响身体色泽的表现蛇王(蕾丝蛇王) [XYC][XLYC] (C:COBRA)(LACE)古老品系 [XY(OF)] (OF:OLD FASHION)维也纳绿宝石 [XY(VE)] (VE:VIENNA EMERALD)白金(黄白金、红白金=珊瑚)[XYP][XY(CO)](PLATINUM)(C0:CORAL)金属(全金属) [XYM] (M:METAL)日本蓝 [XYJ] (J:JAPAN BLUE)*基本品种A-Ⅱ---(带限性遗传基因的品种)---能影响身体色泽的表现美社莎异数体 [XLYPYC]美社莎正常体 [XYPC]珊瑚美社莎正常体 [XY(CO)C]银河异数体 [XCYPYC]银河正常体 [XCYPC]白金日本蓝异数体 [XYPYJ]圣塔玛莉亚蛇王正常体 [XY(SM)C] (SM:SANTA MARIA)金属蛇王正常体 [XYMC]*基本品种B-Ⅰ---(带显性基因的品种)----特别对尾鳍的表现有影响马赛克草尾德系黄尾礼服(黄白尾)素色尾*伴性遗传基因C-I礼服[XT](T:TUXDEO)素色尾[XS](S:SOLID)蕾丝[XL]*体染色体隐性D-I----(体色以外的遗传基因)马特利=[mm](m:material)*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E-I---(体色遗体基因)白子 [aa] (a:albino)真红眼 [rr] (r:real red eye)黄化种 [gg] (g:golden)蓝化种 [bb] (b:blue)粉红 [pp] (p:pink)虎斑 [tt] (t:tiger)白化种 [ggbb]虎斑白化种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bbtt]虎斑粉红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pptt]白子粉红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aapp]白子超白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aabb]白子超白三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aabbgg]真红眼白子超白双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bbrr]真红眼白子超白三重隐性同质接合体 [bbggrr]公开孔雀鱼的公式 (二)孔雀鱼的品种及衍生种是根据上述6种遗传基因的组合所做出,如果再加上长鳍型,则可以做出上千种基因组合的孔雀鱼。
孔雀鱼养殖基本知识20题
/thread-50139-1-1.html孔雀鱼养殖基本知识20题一、孔雀鱼的品系目前市面上孔雀鱼的种类分类很多,以一般较为普遍的数种为例:1、礼服(Tuxedo)其表现型只要身体后半呈色即称礼服。
早期是由黑色为基础,由德国人开发出各式蓝、绿的礼服体系。
后来新加坡朝红色礼服体系发展。
黄花红礼服在台湾俗称红苹果,而新加坡3/4黑礼服又称黑金钢。
基因型为Xt Yt。
2、马寒赛克(Mosaic)其表现形为尾鳍底部有一块黑色斑,因为此型是礼服孔雀里面由隐性基因引进再剥离出来的。
马赛克体系的尾鳍花纹为大色块分布,有闪电的感觉为较成功的马赛克体系。
其基因型为Xm Ym。
3、草尾(Grass)其表现型为尾鳍上要有一点一点的色点布满,而身体则是自由色块分布。
由于此名是由日本翻译过来,故原来英文名为Glass,有琉璃尾之意,但由日文外来语翻却误码会成草业(Grass)之意,故中文叫草尾。
其基因型为Xg Yg。
4、蛇纹(Cobra)此为美国所提出的体系,表现型为身体体色类似蛇样,一条条的横纹,给人似蛇皮的感觉,而其体侧表现出有金属光泽。
若搭配具有黑斑的黄色尾巴(如Grass),一般称为蛇王。
基因型为Yc。
5 德系豹纹(Deutshland leopard)表现型为其尾巴基部有平行横纹,类似=或≡之类的流水纹。
不过目前市面是比较少见。
基因型为Xl Yl。
6德系黄尾礼服(Deutschland yellow tail tuxedo)表现型为尾鳍颜色是淡黄到像白色,体色是深绿或黑色,搭配大大的背鳍,是一款完成度极高的鱼。
可算是孔雀鱼的高级货,已经很完美了。
二十年前其培养出的德系黄尾礼服体质非常弱,当初几乎灭绝,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经和一般孔雀易于饲养。
基因型为Xs Yt Xt Ys XtsYts。
7、金属(Metal)表现型为身体前半段呈现青色的金属光泽,不过这种光泽在换水后或受到惊吓之余会消失,所以一般饲养者难以了解其特别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雀鱼的基因的问题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不正確。
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目前有關孔雀魚的基因研究,都是建立在下面幾個前提下,我想這個前提也不會有錯,不然很多理論與所次發生的現象都沒有辦法說明。
1.孔雀魚的性染色體與人類相同是[XY]型2.體染色體上的基因有十多條以上上面兩個前提中提到了性染色體與體染色體,接下來說明一下,基因(Genes)上的染色體主要可以歸類於兩種,一種是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基因代號是[Y]及[X],也就是性染色體。
而非性染色體的就稱他做體染色體。
先說明一下性染色體[XY]:複習一下,國中有學過,男女性別的決定是在[XY]染色體上的,所以當公母結合之後,細胞產生減數分裂(減數分裂即是二倍體轉變成一倍體的過程),由父母雙方各提供一個染色體,經過再結合之後產生新的性染色體:媽媽的性染色體(XX)->(X+X) 爸爸的性染色體(XY)->(X+Y)兒子(XY):由爸爸提供Y基因,媽媽提供X基因女兒(XX):由爸爸提供X基因,媽媽提供X基因上列可以看到,兒子遺傳了由父親給的Y基因,而X基因必由母魚給定。
而女兒因為沒有Y 基因,所以XX基因各由父母親給定。
只有公魚才會有Y基因,也就是說Y基因是決定性別的因素。
接下來說明一下性染色體在孔雀魚上的作用情形。
日本藍基因是帶在公魚身上的基因,因此把公魚的性染色體符號標成[XY(J)],其中[Y(J)]代表帶有日本藍(JAPAN BLUE)表現的Y染色體。
日本藍母魚[XX]x[XY(J)]日本藍公魚仔魚公[XY(J)]仔魚母[XX]可以看到,僅僅有公魚遺傳到了[Y(J)]的形式,也就是說日本藍只會表現在公魚身上。
這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Y基因只會遺傳給公魚。
因此我們就叫這種只會在公魚身上表現的基因,稱做限性基因。
這很重要,因為孔雀魚的育種及改良,幾乎都從這幾個觀念為基準點做抉擇。
再看一下草尾的表現形式,草尾基因是帶在母魚身上的,因此將母魚的染色體符號標成[X(GL)X(GL)],其中[X(GL)]代表帶有草尾(GLASS)表現的X染色體。
草尾母魚[X(GL)X(GL)]x[X(GL)Y]草尾公魚仔魚公[X(GL)Y]仔魚母[X(GL)X(GL)]可以看到,公母魚都遺傳到了[X(GL)]的基因,就是說公母都會有草尾的表現,這也正是爲什麼母魚身上也會有草尾斑的原因了。
我們將這種帶在母魚[X]上的基因,稱作伴性基因。
觀察孔雀魚公母魚的表現,你可以發現公魚漂亮的多,因此可以猜測大部分的表現都是限性基因,如:白金、珊瑚、蛇王、日本藍等等。
少數伴性基因也很好判斷,母魚發色濃厚且明顯就可以判斷是伴性基因,如:草尾、禮服、黑尾禮服。
有些表現會因為基因重組,而同時存在於[XY]上,如禮服[X(T)Y(T)],此類魚種的公母魚表現會更加接近,同時表現上會比[X(T)Y]或是[XY(T)]來的更好。
所以要改魚的時候,首先需了解想要保存的表現位在哪條染色體上,否則做起來也是徒勞無功。
關於基因重組,寫起來落落長,孔雀魚的新品種改良,主要也是*這點,所以將會另闢文章討論。
若是你用上述的法則去判斷白子基因,你會被搞的一頭霧水。
白子公母都會有,所以應該是伴性基因。
但白子公魚與普通種母魚,生下來卻又全部沒有白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白子表現,並不是位在性染色體上的,所以上述的法則並不適用。
白子表現是位於體染色體上,他的遺傳方式是依照孟德爾的獨立法則來運作的。
體染色體上的基因與遺傳方式,將留在第二篇做說明討論。
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
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在閱讀第二篇之前,請先了解第一篇的內容。
在第一篇中有提到,位於[Y]上的基因稱做限性基因,位於[X]上的稱做伴性基因,而不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則稱為體染色體基因。
體染色體基因主要依照孟德爾法則─「顯性法則」、「分離法則」、「獨立法則」所組成。
其中分離法則即是指減數分裂,染色體由二倍體轉變成一倍體的過程。
獨立法則是指二對以上的基因在作用時,是會獨自進行分離、不會互相干擾(但基因的表現仍會互相影響到,獨立法則是指染色體減數分裂時是獨立作用的)。
顯性法則是說當兩種表現型互相交配時,所產下的子代,只能表現出的一方就稱為顯性,以該品種的英文名稱之大寫字首表示,不能表現出來的即稱為隱性,以該品種之英文名稱之小寫字首表示,接下來以最常看到的白子說明體染色體的作用方式:白子(albino)屬於隱性體染色體基因,因此要表現出白子,基因型必須要為[aa]。
P 公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母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F1 仔魚由公魚得到[A]並由母魚得到[a],所以仔魚的基因型是[Aa]仔魚長大後自己交配,仔魚公[Aa] ─>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仔魚母[Aa] ─>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F2 因此仔魚二代有四種基因組合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由公魚得到[a],由母魚得到[a],基因型為[aa](出現白子) 做一下說明,P是Parent 指親代,F是Filial指子女,F1、F2指的就是第幾代子女的意思。
我們假設親代公魚是普通種,基因型是[AA],母魚則是白子,基因型是[aa],因此所產下的第一子代並沒有白子[aa],全部都是普通種,基因型是[Aa],而將第二子代自交可以發現第四種基因組合出現了[aa],出現了白子,而四種交配型態中只有一種出現白子,因此可以推測第二子代中的白子約佔1/4。
若是白子配上白子時,產下的子代絕對都是白子,可以由下列方式說明:白子(albino)屬於隱性體染色體基因,因此要表現出白子,基因型必須要為[aa]。
P 公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母魚的基因為[aa]─>經由分離法則變成[a]與[a]F1 仔魚由公魚得到[a]並由母魚得到[a],所以仔魚的基因型是[aa]親代公魚是白子,基因型是[aa],母魚也是白子,基因型是[aa],因此所產下的第一子代百分百都是白子[aa]。
以上就是體染色體基因的組合方式。
常見的體染色體有白子albino 基因符號[a],相對基因[A]黃化golden 基因符號[g],相對基因[G]真紅眼real red eye 基因符號[r],相對基因[R]粉紅pink 基因符號,相對基因虎斑tiger 基因符號[t],相對基因[T] 以上這幾種都可以同白子的方式將隱性基因配出來。
也許有人會想到,像緞帶、燕尾屬於什麼染色體呢?緞帶、燕尾既不在性染色體上,自然是屬於體染色體。
只是他們的規則比較繁複一點,扯了一堆有的沒的。
緞帶ribbon 基因符號[Ri]燕尾swallow 基因符號[Sw] 大家可以參考這幾篇有關燕尾緞帶的文章,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如何定義長公短公長母短母[基因討論]燕尾莫斯科藍moscow blue 基因符號[mo] 莫斯科藍所扯到是不完全顯性基因所表現的差異,這個也蠻麻煩的,所以可能等下兩篇再討論。
現在是晚上一點,手快斷了,剩下留到下一篇打,下一篇說明複合隱性體色基因的組合法與藍化體、黃化、白化體、超白之間的基因關係。
基因討論第三篇:重組、連鎖─超白的做法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所以我所舉的例子、所用的名詞、說明的觀念也許不是很恰當,甚至有可能不正確。
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請大家當成一個可以討論參考的文章,不要將它當成專業的學術知識。
[基因討論]第一篇:基因的種類-性染色體與限、伴性基因[基因討論]第二篇:體染色體與孟德爾法則閱讀第三篇之前,請先了解前兩篇的內容。
寫到第三篇時,發現自己第二篇已經有點抄書的感覺了,以後會反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不然被指責縹竊可就嚴重囉。
但很無奈,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專業的東西,本來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外加枯燥乏味,大家還是耐著性子看完吧。
本篇主要在說明連鎖與重組,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但在做出衍生種時卻非常重要,所以以舉例的方式來說明。
第二篇中提到,常見的體染色體基因有下列幾種:白子albino 基因符號[a],相對基因[A]黃化golden 基因符號[g],相對基因[G]真紅眼real red eye 基因符號[r],相對基因[R]粉紅pink 基因符號,相對基因虎斑tiger 基因符號[t],相對基因[T]再補一個藍化blue 基因符號,相對基因(藍化並不是相對基因,而是不完全顯性基因,留到下一篇討論)要說明超白之前,先要說明黃化體、藍化體、連鎖與重組:黃化體的表現是全身的體色會由原本灰黑的野生色轉變成黃色,因為體表中所帶的黑色素比野生色少,因此體色偏黃,但黑色素又比白子多,因此沒辦法像白子那樣白皙。
在各種魚種都會出現。
黃化體的表現型為[gg],我們稱[gg]為隱性同質結合體,同樣是[g]所組成的結合體。
藍化體blue也是體染色體基因的一種,藍黑色系魚上要表現藍色需要有[Bb]或[bb]的存在。
藍化體的表現是全身的體色會由原本灰黑的野生色轉變為藍黑色,用強光照射可以會更明顯顯現出藍色。
藍化體的表現型是[bb],同樣也是同質結合體。
說明了黃化體與藍化體之後,接下來說明連鎖與重組:第二篇中有提到,體染色體基因主要依照孟德爾法則─「顯性法則」、「分離法則」、「獨立法則」所組成。
而當體染色體基因違反了獨立法則,與其他的基因發生錯誤的組合時,就稱為連鎖。
而錯誤的連鎖再次經由減數分裂回復成原來正確的組合時,就稱為重組。
這就可以了解爲什麼黃化體與藍化體會違反獨立原則,會有[Bg]異質結合體的出現了。
[由相異的兩個染色體所結合,稱異質結合體,只要是顯隱相對,就稱為是異質結合體,例如[Bb]、[Gg]都算是異質結合體]接下來就可以正式說明白化體的做法了,我們採用最為複雜的形式,最後才有利於說明:配子方式完全依照孟德爾分離法則P:公魚[gg]x[bb]母魚F1:子代[ggbb]或P:野生色[BbGg]x[BbGg]野生色F1:普通體:藍化體:黃化體:白化體=9:3:3:1若將白化回打雙重隱性異質結合體普通種P:野生色[BbGg]x[bbgg]白化F1:普通體:藍化體:黃化體:白化體=1:1:1:1有興趣的自己可以把棋盤圖畫出來簡單吧,[ggbb]就是白化,如果只想做白化的人,看到這邊一定很幹,只要一句黃化配藍化就解決的,這傢伙居然廢話了一千多字,真是神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