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 妙趣横生
10首趣味古诗,边读边玩,妙趣横生!

有趣人写有趣诗,有趣诗来有趣浓,有趣浓显有趣心,有趣心装有趣人![ 雪 诗 ]明·陆诗伯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 和张打油的《雪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 数名诗 ]明·吴承恩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 诗中嵌进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加了趣味。
[ 半云庵 ]烧火和尚半山半庵号半云,半留平地半崎嵌。
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青天半壁阴。
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
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
‖ 这是同头诗,每一句头一个用字完全相同。
[ 咏“尹”字 ]唐·苏颋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 这是拆字诗。
拆得很巧妙,启发人思考。
[ 戏 题 ]宋·黄庭坚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偪侧,泾渭清浊混。
‖ 这是联边诗,诗句多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
前四句是说在路边休息谈笑恢复疲劳;后四句是说野外杂草丛生,室内灰尘堆积,僮仆在旁侍候,人品清浊相混。
[ 奉和鲁望寒日古人名一绝 ]唐·皮日休北顾欢游悲沈宋,南徐陵寑叹齐梁。
水边韶景无穷柳,寒被江淹一半黄。
‖ 这是一首姓名诗,里面依次嵌入南朝诗人顾欢,唐初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南朝诗人徐陵,东汉文人边韶,南朝文学家江淹,共六个古人名。
[ 嘲世三句半 ] 清·陶铸禹狮子大开口,胡言不怕羞。
一等大滑头,吹牛。
到处乱唱喏,逢迎太肉麻。
轻轻两手叉,拍马。
遇事善营谋,削尖和尚头。
运动称老手,钻狗。
‖ “三句半”又叫“十七字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
[ 十二属诗 ]南北朝·沈炯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古诗教学 妙趣横生[论文]
![古诗教学 妙趣横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262351be23482fb5da4c0f.png)
古诗教学妙趣横生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
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但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古诗《雪梅》教学中的“趣”

古诗《雪梅》教学中的“趣”作者:臧琴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09期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何让学生轻松感受古诗的意境深远之美、内容丰富之美、文字凝练之美?丰盈课堂内涵,让古诗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是必由之路。
笔者结合四上《雪梅》一诗谈谈自己的古诗文教学实践。
一、知人论诗:设疑猜志趣诗歌大多为诗人一时兴起而情发,因此,很多诗歌的产生都与当时的情境或人生的志趣有关。
人们常说“知人论诗”,意思是说知道诗人的背景经历、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在常态教学中,“知诗人”会成为古诗课堂中的一个常规环节。
如何将这一常规环节教出趣味来呢?卢钺的《雪梅》一诗千古流传,可是史料对于卢钺其人并无太多记载。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里籍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
”接着,话风一转:“诗作留名,诗人却为何如此默默无闻?”这时,学生心目中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吊足学生的胃口。
在学生带着疑惑等着教师解释时,适时在屏幕上出示钱锺书先生《宋诗纪事补正》中对卢钺的一段记述:“卢钺,字威仲,永福人也,疑梅坡其号也。
”虽是“疑”,但梅坡之号确实值得玩味。
话题一抛,学生讨论得兴致盎然:卢钺可能爱梅,喜种梅、赏梅、写梅……由此,诗人的志趣跃然于心。
此处,诗人志趣的讨论看似“旁逸斜出”,实则别有用心。
课始猜测的环节能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为下面“钟情于谁”的讨论环节埋下伏笔。
二、雪梅争锋:还原感情趣这里的情趣,是指在鲜活生动的形象描写中透露出独特个性、情感的审美趣味。
这既指向于诗人,也指向于由作品而传递给读者的一份特殊的感受。
《雪梅》一诗以“梅雪争春”开篇,一下子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极具戏剧风格的情境中,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凛冬未尽,春天将至。
瑞雪纷飞,红梅早已在枝头绽放,飘送清香。
静谧的画面,却掩不住雪、梅二位的纷争。
“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谁愿意来扮演梅,谁又来扮演雪呢?”教师以一问将学生带入“梅雪争春”的情境中去。
《妙趣横生》教案

《妙趣横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妙趣横生》概述1. 了解《妙趣横生》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概括《妙趣横生》的主题和风格。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 探讨次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第三章:情节梳理1. 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 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修辞手法鉴赏1. 识别和分析文中的常用修辞手法。
2. 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第五章:思想内涵解读1. 阐述《妙趣横生》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2.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梳理、修辞手法鉴赏。
难点: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和现实意义的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讨论、分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作品。
3. 组织课外活动,如文学沙龙、作品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素养。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型:新授课、练习课、讨论课。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妙趣横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第一步:引发兴趣
古诗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古诗可能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在进行古诗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比如播放一些与古诗有关的动画片,或是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将古诗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生动讲解古诗内容
在引发学生兴趣之后,我们需要对古诗的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古诗的语言和内容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古诗时,教师可以采用朗诵的方式,将古诗内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增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物件或是动作表演的方式来讲解古诗内容,比如通过展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实物,如花、草、树木等,或是通过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来模仿古诗中的情景和意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增强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步:趣味性的活动
在生动讲解古诗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在班级或是校内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绘画等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引发兴趣、生动讲解和趣味性活动三个步骤的操作,可以让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衡南县茶市镇中心学校:曹中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
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
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
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1、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感受古诗声韵格律美味。
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
由于中国古诗十分讲究音律,“平上去入”四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
所以把音律引入诵读,在体会诗意后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更好的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如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位老师在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读到“家”的时候,老师提醒学生们:“你们想想,诗人离家有多远,你的声音就可以延长多久。
创新古诗词教学形式,让课堂意趣盎然

创新古诗词教学形式,让课堂意趣盎然古诗词是中华灿烂⽂化的结晶,凝聚着许多⽂⼈墨客的⽆限智慧。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法单⼀,导致古诗词应有的情趣与韵味缺失。
那么,怎样才能让古诗词教学韵味⼗⾜,给学⽣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从⼩爱上古诗⽂学习呢?⼀、在趣读中⼊诗境趣读,就是指把本来平淡⽆奇的语⾔变得⽣动有趣。
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这种意象⼤都契合了诗⼈当时⼀刹那的情思,对于学⽣⼊诗境,感受诗词的韵味有着明显的推促作⽤。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词的意境,采取别具⼀格的⽅法将学⽣引⼊具体的情境中,化枯燥为有趣,从⽽提升学⽣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清明》这⾸诗的时候,在学⽣阅读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古⼈曾改编的内容展⽰给学⽣看:“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化诗为词的改编,不仅可以让学⽣感受到学习的有趣,还可以让学⽣从中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
受古诗趣读的启发,在《饮湖上初晴后⾬》⼀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励学⽣⽤⾃⼰喜欢的形式趣读。
于是,有学⽣这样读:“⽔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有学⽣这样读:“⽔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这样的朗读让学⽣感到新鲜有趣,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更浓了。
⽔⽂学作为⾼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主要培养学⽣掌握有关⽔循环基本原理和⽔量平衡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较全⾯地认识作为⾃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在⾃然环境中的作⽤,各种⽔⽂现象的特点与变化规律.⾸先,深⼊认识和掌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法与技能,为学习区域⾃然地理打下必要基础;其次,⽔是宝贵的⾃然资源之⼀,通过教学使学⽣能掌握开发利⽤和保护⽔资源的⼀般知识;第三,⽔⽂学是中学地理教学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开设⽔⽂学也是为中学地理教育服务.然⽽现有的⾼校⽔⽂学教学⼤都存在⼀些问题.任务教学法,从字⾯意思上理解,就是学习者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语⾔任务⽽达到学习语⾔知识的⼀种教学⽅式。
让古诗教学妙趣横生

、
趣昧补 白, 丰富古诗
古诗短小精 悍 , 内蕴深厚 , 古人写诗
追求 “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境 界 , 北 宋 文 学
家 司马光 曾经说 : “ 古人为诗 , 贵在于意在
言外 , 使 人思而得 之。 ” “ 言外” 就是在诗 中
留有 一 定 的 空 白 。在 小学 古诗 教 学 中 , 教
又 是 艳 阳 高 照 ,老 俩 口三 杯 两 盏 淡 酒 下
诗” “ 送别诗 ” 等类型。 在古诗教学 中, 教 师
可运 用 举 一 反 三 的迁 移 策 略 , 安排 一 定 数
安排学 生做贾 岛 , 自己扮演路人 , 故事 的 情境设在贾岛 回家的路上 , 当学生扮演贾 岛颇感 失落的情 景时, 笔者询 问道 : “ 这一 路上你看到的最令你难忘 的景物是什么? 这样的景是否与人物 的品质有关? 为什么
二种是角色扮演法 , 由学 生 分 别 扮 演 贾 岛 和童 子 , 在 一 问 一答 的情 境 中再 现 诗 人 的 追寻 、 失 落 与焦 急 。第 三 种 形 式 也 是 角 色 扮演法 , 但 扮 演 的 主角 发 生 了变 化 。笔 者
的效率。那 么 , 怎样才能使古诗学习变得
更 有 趣 味性 呢 ?
让 古诗教 学妙趣 横 生
口 江 苏省 南 通 市 海 安 县 大公 镇 中心 小 学 储 美 玲
【 关键词 】 古诗教 学 趣味
补白
二、 趣 味 朗诵 , 读 中品 味
就感 , 拓 宽 了学 习视野 , 感受 到了学 习古 诗 的乐趣 。
四、 趣昧练 习, 变 换 形 式
【 中图分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5 ) 0 1 A 一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教学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抽象、枯燥,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可以使用三步激趣法,先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最后进行创意游戏和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发展创造力。
下面是详细的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步:音乐、舞蹈引发兴趣1. 导入:播放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古风音乐的韵律和美。
2. 音乐朗诵:老师精选一首简短的古诗,将其转化为朗诵版曲调,让学生跟唱。
3. 舞蹈编排:老师和学生一起编排一支简单的舞蹈,配合古风音乐和古诗的旋律,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第二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1. 情境创设:选择一首富有情景描写的古诗,如《登鹳雀楼》。
在教室里搭建一个模型,让学生感受登高观景的情境。
2. 角色扮演: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登楼者、远方的风景、身边的朋友等。
通过表演和对话,展示古诗描述的场景。
3. 创意表演: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情景和角色,并进行表演。
可以鼓励学生改编古诗,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使之更加有趣。
第三步:创意游戏和手工制作1. 创意游戏:以古诗为题材,设计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游戏,如拼字游戏、找谜语等。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奖励或竞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 手工制作:让学生用手工制作与古诗相关的物品或艺术品,如手绘古诗插图、制作古风头饰等。
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校园内,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3. 互动评比: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之一,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古诗的内容比较沉闷,但如果使用一些激趣的方法,就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三步激趣法”,帮助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们学习古诗。
第一步:讲故事把古诗当作一个故事来讲,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首先,老师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的场景和背景,然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身临其境。
例如,当教孩子们《静夜思》时,老师可以描述一个夜晚,月亮高挂天空,寂静无声,窗外传来犬吠声。
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问题鼓励孩子们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通过讨论,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古诗的含义,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第二步:创意绘画孩子们天生是好奇的,他们对颜色和图案都十分感兴趣。
为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古诗的内容。
例如,当教孩子们《登鹳雀楼》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画出鹳雀楼的图像,并用画笔勾勒出楼上楼下的人群,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第三步:小小演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例如,当教孩子们《春晓》时,可以分角色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小动物,比如老鼠、蚂蚁、兔子等等,让他们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跳跃着、奔跑着、欢呼着呈现出古诗中的场景。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理解古诗,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这三步激趣法的引导,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记忆技巧和语言表现能力都有了提高。
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献的世界,并在学习中充满乐趣。
多种方法诵古诗 妙趣横生促高效

多种方法诵古诗妙趣横生促高效作者:高晓林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开展,众多小语专家认为经典的古诗文越来越重要。
因此,各地各校都在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
我结合教学实际,从多种方法入手,变换形式,全员参与,自然成趣;组织活动,相互PK,激情诱趣,有效促进诵读的开展。
【关键词】古诗诵读变换形式自然成趣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开展,众多小语专家认为经典的古诗文越来越重要。
因此,古诗文的经典背诵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学校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经典诵读活动。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周一节课读背古诗文,学生会产生阅读疲劳,积极性大打折扣。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把古诗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入课堂呢?于是,我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研究,希望与同行共勉。
一、变换形式,全员参与,自然成趣1.空间轮换采用空间轮换这种背诵法打破了举手点名背诵的一般做法,是一个不落、人人参与展示的方法。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猜不透教师接下来会采用什么方式。
学生不知道教师下一张牌出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所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而且必须下功夫背熟。
尽管如此,在背诵过程中也总会有人出错,引来大家的笑声。
课堂上有笑声,情趣也就蕴含其中了。
2.节奏吟诵在小学,古诗诵读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如“床前/明月/光”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好雨/知/时节”;七言有“二二三”节奏,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也有“二二一二”节奏,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后面的三个字往往构成一个较大的间歇,俗称三字尾。
在诵读时,前面的字音虽然断了,但气息要缓缓地连接后面的“三字尾”,读出古诗在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另一种按音乐节奏拍打式的诵读,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速度上还能自由控制,如可以由缓慢到渐快到快,富于变化。
于是,同一首诗我会用音乐击掌式和古诗诵读式交替进行,学生个个都很兴奋,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妙趣横生诗意盎然——语文实践活动课之趣味古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的诗海之旅,领略古诗的无穷魅力。 板书课题“趣味古诗大冲浪” (二)检测储备,渐入情境 让我们进入本次活动第一关:诗句猜
猜看 1、看图 想 诗 :请生 看 图 吟 出 古 诗 ,并 想 :
怎样猜到这些古诗的? 考察学生观察、分析 以及对古诗的积累。
2、出示 单 个 景物 :完 整 的 一 幅 画 可 以 想到一首诗,那么单独的景物呢? 你又想到 些什么呢?
所以,我选择了探究古诗的趣味学法 作为本节活动课教学的内容;在活动的目 标确定上:本节课着眼于丰富,拓展学生学 习古诗的渠道,增强古诗学习的趣味性。在 活动形式上:孩子们通过探究,尝试画、吟、 唱、演的方法来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 的图画美,节奏美,意境美。使语文与美术, 音乐,表演等多种学科巧妙地揉合在一起,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处理信息的 能力。
下面是我这节课《趣味古诗大冲浪》的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课内欣赏,知道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丰富,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的渠道,增 强古诗学习的趣味性,古诗的图画美,节奏 美,意境美学生充分感受。 3、激发 学 生 学习 古 诗 的兴 趣 ,通 过 动 手操作,趣味饰演,动情吟诵,使语文与美 术,音乐,表演等多种学科巧妙地揉合在一 起,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处理信 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查阅古诗,摘录精彩,富有美感的古 诗,彩笔,画纸等,准备课内交流。 三、活动过程 同学活动: 1、 听说课前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为 了考查你们的古诗储备量,来一次点诗擂台 赛。 (生生互动开展竞赛,以达积累的目的) 2、飞花令:对决跟山有关的诗句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看来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咱们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人层出不穷,诗作浩 如烟海。我们从小就在诗的熏陶中长大。古 诗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陶冶了我们 的情操。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一次全新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不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之美呢?下面介绍三步激趣法。
第一步:寓教于乐,启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在古诗教学中,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吸收知识,而是通过感性的体验来启迪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诗词朗诵,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使学生的目光和心灵都被吸引。
例如,让学生听一首韵律优美的小诗《七步诗》,再配合简单的舞蹈教学,让学生跟着节奏跳舞,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感性的体验,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注重细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古诗往往涵义深刻,理解难度较高,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细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夜晚的静谧和安宁,让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字词和用法,从而理解整个诗歌的意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多种细节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学生提供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古诗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第三步:创新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学也是激趣教学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开展古诗歌说唱比赛、制作古诗栏目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登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去爬山,带他们去感受登高的意境和景色。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在山上摄影、写字等活动,让学生将感受写在纸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诗歌的情感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总之,要让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不仅需要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学习,同时也需要注重细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教案妙趣横生的诗词世界

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趣味性为了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实验创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旨是:以“趣”激情,让“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
下面就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公开课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一、课前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个前奏要求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要“导”得自然、“导”得巧妙。
1.写物的诗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手段,在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古诗的学习中来。
我在教《咏鹅》时,先出了一个关于鹅的谜语,学生听后饶有兴致的思考起来,接着又七嘴八舌的猜,当谜底揭晓后,孩子们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
2.写景的诗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出示与诗相关画面,还可以配上轻音乐让学生被美景所陶醉。
在教《咏柳》时,我把课前在西湖拍摄的柳树、美景播给大家看。
学生们见到熟悉的西湖,特别感兴趣。
画面中随风摇摆的柳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对古诗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3.写情的诗我常常先朗诵一段课前精心设计的独白,煽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感情上先进入角色。
在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特意选在了传统节日要到来的时候。
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么在过传统节日的,在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温馨和幸福中时,我开始朗诵一段描写独在异乡的游子过节时忧伤的独白,让孩子们在对比的同时很快进入到这首思乡诗的学习中来。
二、课中逗趣。
因为古诗时代久远,有些古诗意境深远学生比较难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乏味、呆板的现象,在课堂中要逗起学生的兴趣。
2.用新颖的板书吸引学生。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诗,我在教这首诗时,根据诗句的意思用简笔画画出句中所描绘的景色。
后来,学生看着这新颖的板书,就能说出诗的意思,并能充满感情地吟诵出来。
3.借助历史典故,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教学往往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
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三步激趣法”,引导学生快乐地领略古诗之美。
第一步:情景引入在教学古诗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或观察周围的事物,创设一种情景,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春晓》,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清晨的阳光洒在青山绿水之间,春风拂面,鸟语花香。
再配合适当的道具或图片,比如播放春天的视频,或者摆放一些春天的花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春的气息。
这种情景引入,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第二步:互动解读在创建好氛围后,我们可以进行互动解读。
在引入古诗内容之前,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让他们猜测古诗的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在教学《咏鹅》时,可以让学生猜测这首诗可能在描写什么动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然后,通过学生的猜测引入古诗,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古诗的解读中来。
在解读古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中的意境,或者画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图画形式来展现古诗的意境。
这种互动解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古诗的意义。
第三步:趣味活动最后一步是进行趣味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进行“夜空观察”活动,让学生晚上观察星空,感受静夜的寂静和美丽。
在教学《悯农》时,可以进行“农家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农家的生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这些趣味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丰富古诗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
通过以上“三步激趣法”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让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古诗语言难度高、内容抽象,教学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三步激趣法”,以期让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一、挖掘韵律感古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方式,让学生发挥韵律感,加深对古诗的感性认识。
首先,选取生动有趣的古诗,在课堂上进行朗诵。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指令,如歌唱、走动、摇头等,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加深理解和记忆。
此外,还可以寻找各种形式的歌曲,如儿歌、流行歌曲等,并将其词曲合二为一,进行演唱。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其音乐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寻找情感共鸣古诗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共鸣来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情境,让学生从中寻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如生死、爱恨、快乐、悲伤等,并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创作欣赏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欣赏和交流,通过自己的创作和交流促进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古诗创作,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古诗创作的技巧、体验古诗写作的过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欣赏和讨论现代诗歌、诗词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通过以上三步激趣法,可以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种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领略到古诗之美。
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趣味性

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趣味性为了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实验创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旨是:以“趣”激情,让“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
下面就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公开课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一、课前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个前奏要求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要“导”得自然、“导”得巧妙。
1.写物的诗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手段,在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古诗的学习中来。
我在教《咏鹅》时,先出了一个关于鹅的谜语,学生听后饶有兴致的思考起来,接着又七嘴八舌的猜,当谜底揭晓后,孩子们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起来。
2.写景的诗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出示与诗相关画面,还可以配上轻音乐让学生被美景所陶醉。
在教《咏柳》时,我把课前在西湖拍摄的柳树、美景播给大家看。
学生们见到熟悉的西湖,特别感兴趣。
画面中随风摇摆的柳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对古诗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3.写情的诗我常常先朗诵一段课前精心设计的独白,煽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感情上先进入角色。
在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特意选在了传统节日要到来的时候。
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么在过传统节日的,在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温馨和幸福中时,我开始朗诵一段描写独在异乡的游子过节时忧伤的独白,让孩子们在对比的同时很快进入到这首思乡诗的学习中来。
二、课中逗趣。
因为古诗时代久远,有些古诗意境深远学生比较难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乏味、呆板的现象,在课堂中要逗起学生的兴趣。
2.用新颖的板书吸引学生。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诗,我在教这首诗时,根据诗句的意思用简笔画画出句中所描绘的景色。
后来,学生看着这新颖的板书,就能说出诗的意思,并能充满感情地吟诵出来。
3.借助历史典故,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很多小学生对古诗教学缺乏兴趣,甚至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让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呢?今天,我将介绍一种三步激趣法,帮助老师们让古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第一步:观察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古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比如花朵、小鸟、流水等。
通过观察,让学生对古诗中的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想象出古诗中的场景和情境。
可以带学生去校园或者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观察所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古诗中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欣赏在观察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古诗。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的音频或视频,也可以用相关的表情、动作和声音来诠释古诗,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共鸣和感受。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认同感,让他们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步:表演在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表演活动。
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表演,通过朗诵、表情、动作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古诗的魅力。
还可以开展古诗诵读比赛、古诗故事编排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三步激趣法的实施,可以让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欣赏和表演,全方位地感受和理解古诗的内涵,激发对古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古诗的学习积极性。
希望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尝试这种方法,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内容,让古诗之美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年 第3 期( 总第1 9 5 期)
@ @
古 诗 教学 妙趣 横 生
史爱云
东 乡县孝 冈一 小 ,江西 东 乡 3 3 1 8 0 0
生活 中有美 , 古诗教 学 中也有美 。古 诗是我 国传统 文化 是 反复思考 过 的, 就 算是 随手 写来 , 也必 定是有 感而 发 。 ” 又有学 生说 : “ 酿 酒要用粮食 , 江 南是鱼米之 乡 , 酿酒 的原
这个想 法很有见 地, 我 当即表扬 了这个学 生 , 并 补充 : “ 唐 代是 我 国古代经 济 比较 发达 的朝代 。作 者生于 晚唐 , 经 历 了
部分, 是学生近距离接触、 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是
激 发学 生对 祖 国传 统文 化的热 爱的 一个切入 点 , 尤 其是 小学 语 文新 课程 标准推 荐背 诵 的 7 0首古 诗词 , 都 是历代 名篇 , 不 仅 内涵丰 富 , 具有很 高的审美价 值和很 强的艺术感 染力 , 而且 短 小精悍 , 词 句优美 , 韵体和 谐 , 节奏性 强 , 易读 易记 。 小学古诗 的教学 , 对于 小学生认识 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 大 , 吸收 民族文化 智慧 , 提 高文化 品位和 审美情趣 , 培养热 爱祖 国 语言文字的情感,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 富学 生 的精 神世 界有着 举足 轻重 的意义 。
肆 门口的酒旗 呢 ?” 这 个学 生的话 引起一 片笑 声, 这不 正是 引导学 生探 究 的
好机 会 吗?于是 , 我便 启发到 : “ 不错 , 杜牧 的诗 中的确有 很多
作 品涉 及到 ‘ 酒’ , 你们 想想还 有哪 些是你 们熟 悉的 。 ”
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 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 内容丰富, 但只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是个难 点, 在 以往的教 学过程 中, 许 多 教师基 本上是 一个路子 教学 : 老师讲解 , 学 生识记 , 最后 背诵 。 虽然现 在 已经有 很多人 做 了各种 各样 的尝试来试 图改变这 一
贞 观和 开元盛 世时期 。此 时 , 唐朝 国家 强大 , 经济繁 荣 , 使 酿
代 诗酒 最相连 , 真正做 到了诗酒 交融 , 形成 了有 诗必有 酒的独
特 文化 。
课堂 是片沃土 , 当你播下一粒 种子后用 心浇灌 , 它 定能生 长得 郁郁 葱 葱。 教学《 春之 古韵》 中杜牧 的 《 江南 春》 时, 一个学 生突然 提 出: “ 为什么用 ‘ 酒旗 风 ’ 来 表现江 南 的春 天 呢?” 这个 问题 提
酒业 有很 大 的发展 。因此 , 江 南很可 能酒肆 林立 。 ” 又有 一个 学生说 : “ 作者 要表现 的是整 个江 南的春 天 , 不
可 能面面俱 到 , 所 以只 能抓住 江南最 具代表 性 的景物 来写 。 ‘ 水村 山郭 “酒旗 风 ’ 虽 与季 节无关 , 但它 们都 是江 南的地 域
留于形 式 , 这 样 的模 式教学 , 也只 能是强硬 地灌给 学生一些 知
识, 而学 生的 自学 能力得不 到培养 , 更何况 中 国的古诗诗情 画
意充满 了美 感 , 这 种模 式教学 却又让 学生 失去 了那一 双发现 美 的眼睛 。反 思过 去, 我们 说小 学语文 古诗 教学应 该注重 培 养 学生 自主探 究的 能力 , 重视学 生的 自主性 , 重视 以读 为本 , 读 中感悟 , 使学 生终 生受益 。我们 面对 的是 一个个 活生生 的 人, 他们有 思想 , 有感情 , 有 独立的 人格 , 是具有主观 能动性 的 生命 体 , 都蕴藏着 独立 学 习的 巨大 潜 能。古诗 的教 学就要 打 破传 统 的教学模 式 , 教 师要 放开 自己, 放 开学 生 , 让学 生 自主 探 究, 深切 体会 古诗 的意境 美 、 语 言美 、 音 韵美 和形象 美 。同 时, 新课标 也强调 学科之 间的交流 与整合 , 这种 古诗教学模 式
的精粹 , 经过 干百年 的沉淀 , 流传下 来的能够选 入小学 课本里 的古诗 更是 精华 中的精 华 , 可 谓字字 珠玑 。它是 中华文 化 的
一
料丰富, 所以酒肆就多, 作者用‘ 酒旗风 ’ 写出了江南的富庶 。 因此, 这首诗中的‘ 酒旗’ 虽然与春天无关, 却能给我们留下江
南春 天美 丽 、 富庶 的印象 。 ”
我 还借机 让学 生找 了一些 唐诗 中 以酒 为题材 的诗 句 , 这 下一 发不可 收拾 , 学生 思潮涌 动找 到 了很 多 。 例如, “ 劝君 更尽一 杯酒 , 西 出阳关无 故人 金 樽清 酒 斗
十千, 玉盘 珍馐值 万钱 花 间一壶 酒 , 独 酌 无相亲 。 举杯邀 明 月, 对 影成三人 葡萄美 酒夜光杯 , 欲饮 琵琶 马上催 开轩面
特征。 ” 学 生的发 言让我欣 喜不 已。
这时, 又有学 生站起 来说 : “ 作者 写江 南 的春 天提 到 ‘ 酒
旗’ , 可见 诗人是 爱喝 酒 的人 , 不然 他为什 么不 写别 的单 写酒
局面 : 如创 设情 境教 学古诗 , 利用音 乐欣 赏古诗 , 进行 美 的古 诗教 学研 究, 利用 网络进 行 古诗教 学 , 体 现学生 的主 体性 , 培
场 圃, 把 酒话桑 麻 人生得 意须尽 欢 , 莫使 金樽 空对 月” 等。 趁 学生 兴致 正浓 , 我 告诉学 生: “ 唐 朝经济 繁 荣, 国力 强 盛, 酿酒 业空 前发 达 , 因 此唐朝诗 人 又把饮酒 聚会 、 吟诗 作 赋 两项 活动融 为一体 , 文人们 常常 借酒激 发诗 歌创 作热情 。唐
启 发学 生 自求 自得 , 自主探 究 , 让学 生在语文 古诗 教学 中, 能 力 与素 质得 到全面 发展与提 高 。
“ 清 明时节雨 纷纷 , 路 上行 人欲 断魂 。借 问酒 家何 处有 , 牧童遥 指杏 花村 。 ” 学 生很快 吟 出了脍炙 人 口的 《 清 明》 , 又想 到 了“ 烟 笼寒水 月笼沙 , 夜 泊秦淮 近酒 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