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以实证的方式分析经济模型和数据,以期为经济理论的验证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在经济学领域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二、计量经济学基础1. 理论基础:回顾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假设和模型,以及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

2.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变量、参数、模型、数据等,帮助读者建立对计量经济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三、计量经济模型1. 线性回归模型: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包括最小二乘估计法、截距项、解释变量的选择和回归结果的解释等。

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假设和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3. 非线性回归模型:介绍非线性回归模型,如对数线性模型、二项式模型和估计方法等。

4. 时间序列模型: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原理、假设和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平稳性、季节性和趋势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四、计量经济学常用方法1. 模型诊断: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模型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等。

2. 假设检验: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参数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比较等。

3. 预测方法: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等。

4. 因果推断: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自然实验和计量分析的注意事项等。

五、计量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研究1. 劳动经济学:介绍计量经济学在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劳动力市场分析、教育回报率和人力资本投资等。

2. 金融经济学:介绍计量经济学在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资本市场分析、投资组合选择和风险管理等。

计量的基本概念、内容、分类和特点复习讲义

计量的基本概念、内容、分类和特点复习讲义

⼀、内容提要:计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重点、难点:计量的定义、校准和检定的概念、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和基本⽅法。

⼤纲要求1. 掌握计量的定义2.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3.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4.掌握SI基本单位5.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法⼀、计量的基本概念、内容、分类和特点(⼀)计量的内容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与定量确定的⼀种属性。

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为了经济⽽有效地满⾜社会对测量的需要,应从法制、技术和管理等⽅⾯开展计量管理⼯作。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六个⽅⾯:(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法;(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计量的分类计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根据其作⽤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性和公益性三个⽅⾯。

(1)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它通常采⽤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2)⼯程计量,⼜称⼯业计量,是指各种⼯程、⼯业、企业中的实⽤计量。

随着产品技术含量提⾼和复杂性的增⼤,为保证经济贸易全球化所必需的⼀致性和互换性,它⼰成为⽣产过程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3)法制计量是指由政府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政的需要进⾏强制管理的⼀种社会公⽤事业,其⽬的主要是保证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环境监测、资源控制、社会管理等有关的测量⼯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例题:通常采⽤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的计量是()。

计量操作应知应会考试重点复习题

计量操作应知应会考试重点复习题

计量操作应知应会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SY—05型密度计,读数为与密度计相切的那一点。

2、SY-1型密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试样的成一水平面。

3、按照本公司规定,9月的盘点时间是日早上6时。

4、计量原始数据填入《盘点计量计算单》,然后计算罐存油的。

《盘点计量计算单》经计量员、所有参加盘点人员签名后,由各站或站长核实,同时传真至管理处、调控中心、安全数质量处。

5、首次下载时,基本上各站下载DBB切换阀后一直到库区接收下载油罐罐根阀的管线都是空管或存水,因此首次下载时,还需要计算该管段的量,再换算成油品的量。

加上所有下载罐的检罐量,才是真正的下载交接量。

6、油品质量事故的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

7、和两种设备的组态数据,未经安全数质量处的同意,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随意修改。

8、油品交接计量使用的量油尺检定周期最长不超过个月。

9、误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来源:、、和。

10、误差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11、密度测量时,试验温度与计量温度的差应控制在℃以内,以减少计算误差。

12、在使用GB/T1885-98《石油计量表》查标准密度和体积系数时, 可以确定查表的密度,而温度值则用,只要用较接近的温度值查表就可以了。

13、油品损耗,按作业环节可分、、。

按损耗类型可分漏损、蒸发和混油。

而这三类型中,的损耗量最大,又不被人们所注意,所以更应警惕。

14、写出下列符号的名称:(1)VCF—— ( ) (2)F—— ( ) (3)V—— ( )t(4)V—— ( )(5)tρ—— ( ) (6)20ρ—— ( ) 2015、量油尺由、、、、、等部件构成。

16、试验温度是液体试样的温度。

17、计量员经集团公司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发给计量员证,有效期为,到期后由发证机构组织核验。

核验合格的计量员留用,不合格者,属通槽(航)点的,;属非通槽(航)点的,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计量员资格。

18、计量法的宗旨和目的是加强,保障和,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参考重点: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第一章课后题1.4.6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6.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考重点: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联系以及区别2.总体随机项与样本随机项的区别与联系3.为什么需要进行拟合优度检验4.如何缩小置信区间P46由上式可以看出1.增大样本容量;样本容量变大,可使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减小;同时,在同样置信水平下,n越大,t分布表中的临界值越小;2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因为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和残差平方和呈正比,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残差平方和应越小;5.以一元线性回归为例,写出β的假设检验1.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H 0:=0, H1:2以原假设H0构造t统计量,3由样本计算其值4给定显着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2n-2 5比较,判断若 |t|> t /2n-2,则拒绝H0 ,接受H1;若 |t| t /2n-2,则拒绝H 1 ,接受H 0 ;上届重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随机误差项产生的原因、最小二乘法、参数经济意义、决定系数、第二章PPT 里的表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人均GDP 的回归、t 检验△平方代表意义;△平方的认识、能够读懂Eviews 输出的估计结果第二章课后题1.3.9.101.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程中必须包含随机干扰项经典模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答: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的是具有因果关系的随机变量间的具体联系方式;由于是随机变量,意味着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解释变量的影响外,还有其他无法在模型中独立列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理论模型中就必须使用一个称为随机干扰项的变量宋代表所有这些无法在模型中独立表示出来的影响因素,以保证模型在理论上的科学性;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哪些违背基本假设的模型是否不可以估计答: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有两大类:一类是关于随机干扰项的,包括零均值,同方差,不序列相关,满足正态分布等假设;另一类是关于解释变量的,主要有:解释变量是非随机的,若是随机变量,则与随机干扰项不相关;实际上,这些假设都是针对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在违背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就不再是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因此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己无多大意义;但模型本身还是可以估计的,尤其是可以通过最大似然法等其他原理进行估计;假设1. 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假设2. 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不序列相关性:E i =0 i=1,2, …,nVar i =2 i=1,2, …,nCov i, j =0 i≠j i,j= 1,2, …,n假设3. 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X 之间不相关:CovX i , i =0 i=1,2, …,n假设4. 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i ~N0, 2 i=1,2, …,n假设5. 随着样本容量的无限增加,解释变量X 的样本方差趋于一有限常数;即假设6. 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9、10题为计算题,见课本P52,答案见P17第三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上届重点:F 检验、t 检验 调整的样本决定系数、“多元”里为什么要对△平方系数进行调整第三章课后题1.2.7.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哪些基本假设起了作用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仍然是针对随机干扰项与针对解释变量两大类的假设;针对随机干扰项的假设有:零均值,同方差,无序列相关且服从正态分布;针对解释量的假设有;解释变量应具有非随机性,如果后随机的,则不能与随机干扰项相关;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完全线性相关关系;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无偏性中,利用了解释变量非随机或与随机干扰项不相关的假定;在有效性的证明中,利用了随机干扰项同方差且无序列相关的假定;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检验和F检验有何不同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是否有等价作用见课本P70答: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检验常被用作检验回归方程中各个参数的显着性,而F检验则被用作检验整个回归关系的显着性;各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具有等价作用,因为二者都是对共同的假设——解释变量的参数等于零一一进行检验;7、9、10题为计算题,见课本P91,答案见P53第四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重点掌握:参考重点:1.以多元线性回归为例说明异方差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可能为论述题2.检验、修正异方差性的方法3.以多元线性回归为例说明序列相关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预测,矩阵表达式推到4.检验、修正序列相关的方法5.什么是DW检验法前提条件6.以多元线性回归为例说明多重共线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7.检验、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方法8.随机解释变量问题的三种分类分别造成的后果是什么9.工具变量法的前提假设1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2与随机干扰项不相关3与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不相关,以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上届重点:异方差、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等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产生原因、后果、识别方式方法、、广义差分法第四章课后题1、2题为计算题,见课本P134,答案见P84第五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专门问题上届重点:虚拟变量的含义与设定、滞后变量的含义、为何加入滞后和虚拟变量第五章课后题1.3.4.101.回归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的引入方式它们各适合用于什么情况答: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主要是为了寻找某些定性因素对解释变量的影响;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是最主要的引入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3.滞后变量模型有哪几种类型分布滞后模型使用OLS方法存在哪些问题答:滞后变量模型有分布滞后模型和自回归模型两大类,前者只有解释变量及其滞后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不包含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而后者则以当期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若干期滞后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分布滞后模型有无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和有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自回归模型又以Coyck模型、自适应预期模型和局部调整模型最为多见;分布滞后模型使用OLS法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无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由于样本观测值的有限性,使得无法直接对其进行估计;2对于有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使用OLS方法会遇到:没有先验准则确定滞后期长度,对最大滞后期的确定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如果滞后期较长,由于样本容量有限,当滞后变量数目增加时,必然使得自由度减少,将缺乏足够的自由度进行估计和检验;同名变量滞后值之间可能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即模型可能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4.产生模型设定偏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模型设定偏误的后果以及检验方法有哪些答:产生模型设定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模型制定者不熟悉相应的理论知识;对经济问题本身认识不够或不熟悉前人的相关工作:模型制定者手头没有相关变量的数据;解释变量无法测量或数据本身存在测量误差;模型设定偏误的后果有:1如果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会造成OLS估计量在小样本下有偏,在大样本下非一致;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估计也是有偏的;2如果包含了无关的解释变量,尽管OLS估计量具有无偏性与一致性,但不具有最小方差性;3如果选择了错误的函数形式,则后果是全方位的,不但会造成估计的参数具有完全不同的经济意义,而且估计结果也不同;对模型设定偏误的检验方法有:检验是否含有无关变量,可以使用t检验与F 检验完成:检验是否有相关变量的遗漏或函数形式设定偏误,可以使用残差图示法,Ramsey提出的RESET检验来完成;10.简述约化建模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异同点答:Hendry的约化建模理论的核心是“从一般到简单”的建模思想,即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各种因素在内的“一般”模型,然后再通过观测数据,利用各种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化简,最后得到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传统建模理论的主导思想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模思想,它首先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然后从各种可能的备选变量中选择适当的变量进入模型,最后得到一个与数据拟合较好的较为复杂的模型;从二者的主要联系上看,它们都以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为目标,以已有的经济理论为建模依据,以对数据的拟合程度作为模型优劣的重要的判定标准之一,也都有若干检验标推;从二者的主要区别上看,传统的建模理论往往更依赖于某种单一的经济理论,旧“从一般到简单”的建模理论则更注重将各种不同经济理论纳入到最初的“一般”模型中,甚至更多地是从直觉和经验来建立“一般”的模型;尽管两者都有若干种检验标准,但约化建模理论从实践上有更大量的诊断性检验来看每一步建模的可行性,或寻找改善模型的路径:与传统建模实践中存在的过渡“数据开采”问题相比,由于约化建模理论的初估模型是一个包括所有可能变量的“一般”模型,因此也就避免了过度的“数据开采”问题;另外,由于初始模型的“一般”性,所有研究者在建模的初期往往有着相同的“起点”,因此,在相同的约化程序下,最后得到的最终模型也应该是相同的;而传统建模实践中对同一经济问题往往有各种不同经济理论来解释,如果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经济理论建模,得到的最终模型也会不同;当然,由于约化建模理论有更多的检验,使得建模过程更复杂,相比之下,传统建模方法则更加“灵活”;第六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上届重点: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先定变量、结构式模型、简化式模型、参数关系体系、模型识别第六章课后题1.2.3.1.为什么要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适用于什么样的经济现象答:经济现象是极为复杂的,其中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单一方程所能描述的那种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这时,就必须用联立的计量经济学方程才能描述清楚;所以与单方程适用于单一经济现象的研究相比,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适用于描述复杂的经济现象,即经济系统;2.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状况可以分为几类其含义各是什么答: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状况可以分为可识别和不可识别,可识别又分为恰好识别和过度识别;如果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不具有确定的统计形式,则称该方程为不可识别,或者根据参数关系体系,在已知简化式参数估计值时,如果不能得到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的确定的结构参数估计值,称该方程为不可识别;如果一个模型中的所有随机方程都是可以识别的,则认为该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系统是可以识别的;反过来,如果一个模型系统中存在一个不可识别的随机方程,则认为该联立方程汁量经济学模型系统是不可以识别的;如果某一个随机方程具有唯一一组参数估计量,称其为恰好识别;如果某一个随机方程具有多组参数估计量,称其为过度识别;3.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单方程估计有哪些主要方法其适用条件和统计性质各是什么答:单方程估计的主要方法有:狭义的工具变量法IV,间接最小二乘法I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狭义的工具变量法IV和间接最小二乘法ILS只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的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既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又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用工具变量法估计的参数,一般情况下,在小样本下是有偏的,但在大样本下是渐近无偏的;如果选取的工具变量与方程随机干扰项完全不相关,那么其参数估计量是无偏估计量;对于间接最小二乘法,对简化式模型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量具有线性性、无偏性、有效性;通过多数关系体系计算得到结构方程的结构参数估计量在小样本下是有偏的,在大样本下是渐近无偏的;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得到结构方程的结构参数估计量在小样本下是有偏的,在大样本下是渐近无偏的;补充资料计算题一给出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1.判断模型估计的结果如何,拟合效果如何2.说明每一个参数所代表的经济意义3.判断有没有违背四个基本假设计算题二给出数值,计算:1.t检验,F检验的自由度2.在给定显着性水平下参数是否显着3.估计值是有偏、无偏、有效计算题三加入虚拟变量D1,D2,D3问:虚拟变量的经济含义。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

计量基础知识复习概述计量是一门研究物理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表示方法的学科。

在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工程、生物等,计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复习计量基础知识,加深对计量学的理解和应用。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特性。

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基本物理量是不能通过其他物理量表示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导出物理量是通过基本物理量通过数学关系推导得到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单位是用来描述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可以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包括7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

导出单位是通过基本单位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单位。

二、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在进行物理量测量时,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误差。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出现的偏离真值的固定偏差。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措施减小。

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中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增加测量次数等方式减小。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的度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它包括了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中重复测量的结果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求出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来衡量。

测量精度越高,标准偏差越小。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与系统误差有关。

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值比较来评估。

四、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在进行测量时,选择合适的仪器是至关重要的。

仪器的选择应考虑测量范围、测量灵敏度、测量不确定度等因素。

在使用仪器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注意使用环境的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及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篇: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率论基础1.随机事件的概念P22.古典概行例题P5例1.1P2例1.2利用第一章的知识说明抽签的合理性如何利用第一章的知识估计一个池塘有多少鱼还有一个关于晚上紧急集合穿错鞋的题目,记不太清楚了3.期望与方差的概念,切比雪夫不等式,看例题1.4-例题1.8,不要求求出数4.变异系数的概念P175.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具有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的有限和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的概念P24、P25第二章、矩阵代数1.矩阵的定义,加(page29)、减(page29)、乘(page30)、转置(page30)、逆(page31)知道怎么回事2.最小二乘法P39-P41(定义最小二乘解)3.第三节没有听,求听课学霸补充第三章、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参数的统计推断1.数据的分析方法(算数平均、加权算数平均、几何平均、移动平均)(1)几种分析方法的定义(2)几中分析方法的不同(3)每种分析方法的具体作用(4)移动平均法中k的选择(5)指数平滑法的意义,α的选择,P552.t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3.矩估计法定义4.几大似然估计法P65,例题3.7例题3.85.贝叶斯估计和极大极小估计(应该是只看一下概念就可以了)6.假设检验(1)基本思想P75(2)双边假设检验(3)单边假设检验(4)参数检验P807.方差分析的思想、作用和模型第四章、一元线性回归(计算题)回归方程的求法,显著性检验,经济解释(各参数的解释),不显著的解释第六章、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1.虚拟变量的作用及模型2.应用虚拟变量改变回归直线的截距、斜率3.对稳定性的检验第二篇:2007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2007年计量经济学课程要点归纳1.十大经典假设的证明(关于两变量模型的性质检验)2.BLUE估计量的证明3.自相关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一定要记住)4.异方差检验方法(至少三种)5.孙老师讲过的附录要留意6.异方差与自相关的补救措施7.违反十大经典假设情况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如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问题,虚拟变量的估计)注:以上重点均是提供参考,不做考试说明计量考察的重点是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估算,结果评价与补救思路的考察,没有大量的数学计算,请同学们放心!建议大家根据参考要点确定进度,并根据孙老师上课的重点决定自己的复习范围!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王琳第三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复习资料详解

计量复习资料详解

第一章一、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⑴、计量运动的萌芽: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形成了3大学派:①艾奥瓦的经济派。

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蒂。

受杜能、廖什、克里斯塔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逊、东坎和仇佐里,以经典著作《统计地理学》为代表作,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代表人物是司徒瓦特(J.Q. Stewart)。

该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⑵、计量运动的飞速发展:加里森(W. L. Garrison) 及其领导的华盛顿小组首次把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一本《计量地理学》教材,率先在华盛顿大学举办了地理计量方法研讨班,培养了大批现代地理学名家。

美国区域科学协会组织了大量的学术活动,编辑出版了《区域科学年鉴》,成为美国计量运动的源地之一。

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积极组织瑞典和美国的地理学家交流学术思想,大大促进了计量运动向全世界的扩散。

⑶、计量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学派、组织和学术刊物:英国以乔莱(R.J. Chorley)、哈格特(P. Haggett)和哈威(D. Harvey)等为代表的剑桥学派;1964年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设立的地理计量学方法委员会;1967年英国地理学会设立的地理教学采用模型和计量技术委员会;1968年日本成立的计量地理学研究委员会,1973年又改称理论、计量地理学委员会;1963年英国出版的《地理学计量资料杂志》和1969年美国出版的《地理分析——国际理论地理学》杂志。

二、地理计量化的表现:⑴、古代地理学和近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限于定量地描述、记载和解释。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1、费里希(R.Frish)是经济计量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2、经济计量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的区别的关键之点是“经济变量关系的随机性特征”。

3、经济计量学识以数理经济学和树立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交叉科学。

它以客观经济系统中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用数学模型方法描述具体的经济变量关系,为经济计量分析工作提供专门的指导理论和分析方法。

4、时序数据即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

5、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

6、对于一个独立的经济模型来说,变量可以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外生变量被认为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

7、对于模型中的一个方程来说,等号左边的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等号右边被称为解释变量。

在模型中一个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可以是其它方程的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一定是模型的内生变量,而解释变量既包括外生变量,也包括一部分内生变量。

8、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

有时模型的设计者还使用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在计量经济学中将这样的变量程为滞后变量。

滞后变量显然在求解模型之前是已知量,因此通常将外生变量与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

9、控制变量与政策变量。

由于控制论的思想不断渗入经济计量学,使某些经济计量模型具有政策控制的特点,因此在经济计量模型中又出现了控制变量、政策变量等名词。

政策变量或控制变量一般在模型中表现为外生变量,但有时也表现为内生变量。

10、经济参数分为:外生参数和内生参数。

外生参数一般是指依据经济法规人为确定的参数,如折旧率、税率、利息率等。

内生参数是依据样本观测值,运用统计方法估计得到的参数。

如何选择估计参数的方法和改进估计参数的方法,这是理论经济计量学的基本任务。

11、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系统应当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以理论分析作先导;第二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

计量时间单元复习资料

计量时间单元复习资料

计量时间单元复习资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时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量时间的单位也越来越复杂,如何掌握这些计量时间单元成为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计量时间单元,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基础知识复习首先,我们需要复习计量时间的基础知识,如秒、分、小时、天、周、月、季度、年、世纪等。

这些知识是计量时间的基础,也是我们掌握计量时间单元的前提。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换算关系,如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天等于24小时,一周等于7天等等。

二、进阶知识掌握接下来,我们需要掌握进阶的计量时间单元知识。

这包括毫秒、微秒、纳秒等更小的单位,以及世纪、千年等更大的单位。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领域。

比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毫秒、微秒、纳秒等小单位被广泛使用,而在历史学研究中,世纪、千年等大单位也经常被用到。

三、实践操作训练计量时间单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实践操作技能。

为了更好地掌握它们,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比如,在计算机编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借助时间单位来计时、延迟等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程序,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提醒、定时等方式来实践计量时间单元的应用。

四、定期复习强化最后,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复习和强化。

由于计量时间单元涉及范围较广,容易遗忘,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回顾和复习,以保持对计量时间单元的掌握。

定期复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做练习题、阅读相关书籍、参加专业讲座等。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计量时间单元。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计量时间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工作生活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掌握计量时间单元,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量学复习资料(经济类)

计量学复习资料(经济类)

《计量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取值范围。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外生经济_变量、_外生条件_变量、_外生政策_变量和_滞后被解释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经济行为理论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时间序列_数据、_截面_数据和_虚变量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完整性_、_可比性_、_准确性_、_一致性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对模型进行识别_、_估计方法的选择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经济意义_检验、_统计_检验、_计量经济学_检验和_预测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异方差_检验、_序列相关_检验、解释变量的_多重共线性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结构分析_、_经济预测_、_政策评价_、_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_。

计量知识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计量知识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计量知识复习题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A)起施行。

A.1986年7月1日B.1986年5月1日C.1986年1月1日D.1985年10月1日2.《重庆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于2000年5月25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D)起施行。

A.2001年5月1日B.2001年1月1日C.2000年10月1日D.2000年7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 B ),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A.量值的统一和单位制的准确可靠B.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C.标准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D.单位制的统一和标准的统一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执行( A )。

A.计量检定规程B.量值溯源图C.计量标准D.计量操作规程5.计量检定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C)和出具检定证书。

A.张贴合格证书B.施加铅封C.加标记D.出据说明6.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C)计量认证。

A.县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D.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7.计量基准由(B)负责组织建立。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8.计量基准主要是用于(D)。

A.国际上交流比对B.测试C.面向社会服务D.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9.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由(D)负责组织建立。

A.企事业单位B.省级有关主管部门C.法定计量检定机构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10.计量标准的考核是对其用于开展计量检定,进行量值传递的(B)的计量认证。

计量综合复习100题答案

计量综合复习100题答案

复习题一、填空1.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2.计量的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四个方面。

3.计量按其作用和地位,可分为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

4.测量是指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5.检定是指为评定或证实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完全满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确定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6.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7.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所做的技术规定。

8.计量标准是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用于检定其它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

9.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特殊情况下可自行制定。

10.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应为所测量对象所要求误差的 1/5~1/3 。

11.我国《计量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12.测量仪器的标称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的绝对值称为量程。

13.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测量准确度。

14.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

15.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16.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17.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18.我国《计量法》规定,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19.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凡制造在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的新产品,必须经过定型鉴定。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_2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Me =Mo );(2)( > Me>Mo ); (3)( <Me<Mo ) 13、空间分布的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面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 比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 集中化程度 和 均衡度 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常用计量复习PPT课件

常用计量复习PPT课件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
的氧原子数为2NA D.1 L浓度为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 23 解析 A项中“常温常压下的33.6 L Cl2”不足1.5 mol,故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要小于3NA,故错误;B 项中标准状况下己烷是液态烃,22.4 L不是1 mol, 故含共价键数目不等于19NA(1 mol己烷含共价键数 为19NA),故错误;C项中因为1个CO2分子和1相互关系
二、物质的量浓度与w、S 的相互关系
1.
1 000 w c = M
1 000 S M (100 S )
(ρ的单位为g/cm3)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c = (ρ的单位为g/cm3)
3.标准状况下V L(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气体完 全溶于V L水(密度为1 g/cm3)中,所得溶液密 度为ρ(g/cm3):
V 22.4 M 1 000 V 1 000
c =V
22.4
1 000 V MV 22 400 V
=
考点一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 量比等于14∶1 C.0.5 mol/L的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 占的体积为11.2 L m V N 解析 本题由n= M V m N =c· V 进行计算:B项, N (N ) n(N ) m(N ) n(N ) M (N ) 28 =14∶1;C项, N (H ) n(H ) =1∶1, m(H ) n(H ) M (H ) 2 由n=c · V,V未知,故n无法求知。

计量基础知识和校准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和校准知识

2021年计量校准人员培训复习资料一、思考题1.什么是国家计量基准?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国家计量基准是指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量的单位或者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有关量的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2.什么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它的建立需要履行哪些法定程序?答: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指经过政府计量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视具有公正作用的计量标准。

它的建立需要履行的法定程序是:下一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须向上一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技术考核;其他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属于哪一级政府的,就由哪一级地方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经考核合格符合要求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由建立该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能作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使用。

3.什么是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如何实施管理?答:部门最高计量标准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建立的计量标准,作为统一本部门量值的依据。

部门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须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取得合格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是指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的计量标准,在本单位内部使用,作为统一本单位量值的依据。

建立本单位使用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及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在本单位内开展检定。

4.强制检定的范围是什么?实施和管理强制检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强制检定的范围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平安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计量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

计量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

• (4)在同一个图中,做出SRF和PRF。
• (5) SRF和PRF相同吗?为什么? • 两者非常接近,但很明显两者并不相同。
第二部分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假 设检验
• 2.1 解释概念 • (1)最小二乘法;(2)OLS估计量;(3)估计量的方 差;(4)估计量的标准误;(5)同方差性;(6)异方 差性;(7)自相关;(8)总平方和(SST);(9)解释平 方和(SSE);(10)残差平方和(SSR);(11)判定系数 ;(12)估计值的标准误;(13)BLUE; • (14)显著性检验;(15)t检验;(16)F检验;(17)单 边检验;(15)双边检验;(19)统计显著。
• (12)t检验:
• 基于t分布的条件假设检验过程。
• (13)单边检验: • 当对立假设是单边假设时,称该检验为单 边检验。例如:虚拟假设为
H 0 : j 0, 那么单边对立假设为H1: j 0或 j 0
• (14)双边检验:当对立假设是双边假设时, 称该检验为双边检验。例如:虚拟假设为
• 1.6 下表列出了若干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对 每一对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正 的?负的?还是无法确定?也就是说,其 斜率是正还是负,或都不是?说明理由。
序号 1
因变量 GDP
自变量 利率
序号 5
因变量 总统声誉
自变量 任职时间
2
个人储蓄
利率
6
学生第一 年GPA分 数 学生经济 计量学成 绩
• 答:就像经济理论中的完全竞争模型一样 ,总体回归函数也是一个理论化的、理想 化的模型,在现实中很难得到。但是这样 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有助于我们把握所研究 问题的本质。
1.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1、计量经济学的建模分析步骤和要点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2) 确定模型的数学模式(3)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二、二、回归分析的含义?回归分析的含义? 回归分析基本概念回归分析基本概念•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变量间的相互关系(1)函数关系)函数关系 (2)相关关系)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回归分析:研究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研究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前一个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因变量,后一个变量成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

三、总体回归函数三、总体回归函数• 在给定解释变量X 的条件下,被解释变量Y 的期望轨迹,称为总体回归线,或总体回归曲线。

其相应的函数则称为总体回归函数回归曲线。

其相应的函数则称为总体回归函数 • 函数一般式:函数一般式: E(Y/X)=f (X )• 总体回归函数表明被解释变量Y 的平均状态随解释变量X 变化的规律。

变化的规律。

• 线性总体回归函数:线性总体回归函数: E(Y/X)=β0+β1x • 总体回归函数引入随机干扰项,总体回归函数引入随机干扰项,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即:即:• Y=β0+β1x +μ 四、样本回归函数四、样本回归函数• 由于总体回归函数未知,通过从抽样,得到总体的样本,再以样本的信息来估计总体回归函数。

体回归函数。

• 以样本的资料反映总体的情况,所形成的散点连线,称为样本回归线,其函数形式则称为样本回归函数则称为样本回归函数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也称样本回归函数也称样本回归函数 e 的含义的含义• e 为随机干扰项μ的估计值,称为残差项。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重点(张晓峒版).docx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重点(张晓峒版).docx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广义计经济学:利用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2.狭义计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在数学上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3.总体回归函数:指在给定Xi下Y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i所形成的函数关系(或者说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

4.样本回归函数:指从总体中抽出的关于Y, x的若干组值形成的样本所建立的回归函数。

6、随机的总体回归函数:含有随机千扰项的总体回归函数(是相对于条件期望形式而言的)。

5.线性回归模型:既指对变量是线性的,也指对参数β为线性的,即解释变量与参数β只以他们的I次方出现。

6.随机干扰项:即随机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是针对总体回归函数而言的。

9、残差项:是一随机变量,是针对样本回归函数而言的。

7.条件期望:即条件均值,指X取特定值Xi时Y的期望值。

8.回归系数:回归模型中βo, β1等未知但却是固定的参数。

9.回归系教的估计量:指用β0^ β1^等表示的用已知样本提供的信息所估计出来总体未知参数的结果。

10.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指根据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11.最大似然法:又称最大或然法,指用生产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12.估计的标准差:度量一个变量变化大小的测量值。

13.总离差平方和:用TSS表示,用以度量被解释变量的总变动。

14.回归平方和:用ESS表示:度量由解释变量变化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化部分。

15.残差平方和:用RSS表示:度量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是由除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的部分。

16.协方差:用Cov(X, Y)表示,度量XY两个变量关联程度的统计量。

17.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R2表示,该值越接近1,模型对样木观测值拟合得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到9章2一元回归模型定义、推倒、性质(方差、假设等)3摘要: 一元回归分析中,关键假定SLR.4(所有影响y的因素都和x不相关)不现实,也就是很难得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进行因果推断。

多元回归模型(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则由于可以控制其它影响y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使得“其它条件不变”的要求容易满足。

多个解释因素的引入,改善了对y的解释和预测,也意味着更为一般的函数形式。

4摘要: 如果你需要推断参数表现如何,你就需要知道其分布。

所以,本章在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进行单个参数、多个参数和多个约束的假设检验问题。

5摘要: 在第4章中,我们讨论了基于分布假设的小样本的精确统计性质,本章将讨论在没有分布假设前提下的大样本的渐近统计性质6摘要: 本章进一步讨论若干多元回归分析问题,对实证分析很有帮助。

7摘要: 本章在回归分析中引入定性变量(特别是二值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此时可以是定性数据,若因变量为二值变量,该线性模型被称为线性概率模型。

8摘要: 本章讨论MLR.5不成立(扰动项的条件方差不再是常数)时,对统计推断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

9摘要: 异方差被看成是模型误设的一种,但不是最重要的一种。

更重要的是解释变量和误差u相关(MLR.4不成立),也就是所谓的内生性问题(endogenous explanatory variable)。

本章讨论造成内生性问题的三种情况,以及补救措施。

第一部:理论体系、逻辑、假设,有假设得出的结果对假设违背:1、假设3违背,多重共线性,什么是,怎么检验2、假设4违背,内生性。

,产生原因,怎么解决(第九章第二节,不考)最重要3、假设5,逆方差。

会改变哪些性质,怎么解决(两种方法)6道问答题第2章 一元回归模型2.1 一元回归的定义简单线性回归模型:y =β0+β1x +u . 总体回归函数(PRF):E(y|x)=β0+β1xE(u)=0 意味着u 在总体中的平均值为零 E(u)=E(u|x) 意味着u 与x 不相关(均值独立)E(u|x)=0 意味着u 与x 不相关且在任意x 的切面上u 的均值为零(零条件均值假定)2.2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推导β1̂=∑(x i −x ̅)(y i −y ̅)ni=1∑(x i −x ̅)2n i=1, β0̂=y ̅−β1̂x ̅.样本回归函数(SRF/OLS 回归线):y =β0̂+β1̂x 2.3 残差的性质、拟合优度残差的代数性质(注意残差的定义是y i -y i ̂)性质1:残差之和以及其样本均值为0——∑u i ̂=0n i=1 性质2:回归元和残差的样本协方差为0——∑x i ui ̂=0n i=1 性质3:样本重心总在OLS 回归线上——点(x ̅,y ̅)总在OLS 回归线上拟合优度:(y 的样本变异中被x 解释的部分)SST 总平方和≡∑(y i −y ̅)2ni=1SSE 解释平方和≡∑(y i ̂−y ̅)2n i=1, SSR 残差平方和≡∑u i ̂2n i=1, SST=SSE+SSR.回归R 2(判定系数)R 2≡SSESST =1−SSR/SST .2.4 度量单位和函数形式对 OLS 统计量的影响结论1:当自变量单位保持不变时,因变量被放大或缩小了c 倍,则OLS 的斜率和截距参数也被放大或缩小了c 倍.结论2:当因变量单位保持不变时,自变量被放大或缩小了c 倍,则OLS 的斜率参数被缩小或放大了c 倍,截距参数一般保持不变.2.5 OLS 估计量的期望、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假设 SLR.1(线性于参数) 假设 SLR.2(随机抽样)假设 SLR.3(解释变量的样本有差异) 假设 SLR.4(条件均值为0)定理2.1 (无偏性):在假设SLR.1~SLR.4的条件下E(β0̂)=β0和E(β1̂)=β1. 假设 SLR.5(误差同方差性) Var(u|x)=σ2.定理2.2 OLS 估计量的抽样方差:在假设SLR.1~SLR.5下, Var(β1̂)=σ2SST x =σ2∑(x i −x̅)2ni=1,和Var(β0̂)=σ2n −1∑x i2n i=1SST x.定理2.3 σ2的无偏估计:在假设SLR.1~SLR.5下,σ̂2=∑u ̂i 2n i=1n−2为σ2的无偏估计。

sd(β1̂)=√SST ,(σ2—误差方差、σ—误差标准差、σ̂—回归标准误) se(β1)̂=√SST (叫做标准误,实际就是估计值的标准差)2.6 过原点回归如果截距项为0,则斜率系数估计值:β1̂=∑x i y ini=1∑x i 2n i=1, 当β0不为1的时候,用上面这个公式求斜率估计值的话,那么得出的估计值是有偏的第3章 多元回归模型:估计3.1多元回归模型的定义二元回归模型:y =β0+β1x 1+β2x 2+u .多元回归模型:y =β0+β1x 1+β2x 2+⋯+βk x k +u .3.2 普通最小二乘法、残差性质、拟合优度、与一元回归的比较、过原点回归对k+1个参数分别进行求导可得估计值: ∑(y i −β0−β1x i1−β2x i2−⋯−βk x ik )=0n i , ∑x i1(y i −β0−β1x i1−β2x i2−⋯−βk x ik )=0n i , … ∑x ik (y i −β0−β1x i1−β2x i2−⋯−βk x ik )=0n i .∆y ̂=β̂i ∆x i ,即β̂i表示,在其它因素不变(ceteris paribus)的情况下,x i 对y 的偏效应残差的性质(与一元回归相同):性质1:残差之和以及其样本均值为0——∑u i ̂=0n i=1 性质2:回归元和残差的样本协方差为0——∑x i u i ̂=0n i=1 性质3:样本重心总在OLS 回归线上——点(x ̅,y ̅)总在OLS 回归线上拟合优度(与一元回归相同)SST 总平方和≡∑(y i −y ̅)2=0n i=1, SSE 解释平方和≡∑(y i ̂−y ̅)2=0n i=1, SSR 残差平方和≡∑u i ̂2=0n i=1, SST=SSE+SSR. 回归R 2(判定系数)R 2≡SSE SST=1−SSR/SST .过原点回归如果截距不为0,那么过原点回归中的斜率参数是有偏的;反之,使用带截距的回归,斜率估计量不是有效的。

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估计值的比较假设一元回归方程记为: y ̃=β0̃+β1̃x 1,二元回归方程:y ̂=β̂0+β̂1x 1+β̂2x 2 那么β1̃=β̂1+β̂2δ̃1,其中δ̃1为x2对x1进行一元回归后的斜率系数。

3.3 与3.4 OLS 估计值的期望值、方差、标准误假设 MLR.1(线性于参数) 假设 MLR.2(随机抽样)假设 MLR.3(解释变量的不完全共线性) 可以得出β估计值假设 MLR.4(条件均值为0)定理3.1 OLS (无偏性):在假设 MLR.1~MLR.4的条件下, E(β0̂)=β0和E(βj ̂)=βj ,j =1,...,k . 两种特殊情形:回归模型中包含了无关变量:不影响参数估计值的无偏性(因为增加一个无关自变量不违背MLR4)遗漏变量的偏误:1、 若遗漏的自变量与其他自变量完全无关,则不会产生偏误2、 除了上面的情况,会导致参数估计值产生偏误,bias(β1̃)=β2δ̃1 ,若E(β1̃)>β1,则称β1̃有向上的偏误(upward bias),否则称有向下的偏误(downward bias). 假设 MLR.5(同方差,Var(u|x 1,…,x k )=σ2)定理 3.2 OLS 斜率估计量的抽样方差:在假设MLR.1~MLR.5下,Var(βj ̂)=σ2SST j(1−R j 2)=σ2∑(x i,j −x j ̅)2(1−R j 2)n i=1,R j 2为其xj 对它自变量进行回归后的判决系数.R j 2是自变量间的相互回归,R j 2=1意味着Xj 恰好是回归中某些自变量的线性组合误设(指遗漏自变量)模型中的方差: 1、 包含无关变量不影响 2、 遗漏了变量1) 如果β2≠0,β1̃是有偏的,而β1̂是无偏的,但Var(β1̂)>Var(β1̃); 2) 如果β2=0,β1̃和β1̂都是无偏的,但Var(β1̂)>Var(β1̃). 定理3.3 σ2的无偏估计在高斯-马尔可夫假设下,σ̂2=∑u ̂i 2n i=1n−k−1为σ2的无偏估计。

定理3.4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有效性)在高斯-马尔可夫假设下,OLS 估计值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最优的意思是方差最小) se(β1)̂=√SST 1(1−R 1)多重共线性: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高度(但不完全)相关时被称为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影响βĵ方差的三个因素:1) σ2(增加解释变量);2) SST j (扩大样本容量);3) R j 2. 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高度(但不完全)相关时被称为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关于多重共线性的讨论:1)并没有界定清楚(没有违背任何一个假设);2)统计推断中更看重估计值和其样本标准差的比值;3)小样本同样可能导致大方差(micronumerosity);4)如果研究中感兴趣的变量和其余变量相关性不强,则其余变量间的共线性不是什么问题!5) 判断共线性的一个有缺陷的指标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VIF j = 1(1−R j2)>10?第4章 多元回归分析: 推断4.1 误差项、估计值抽样分布假设 MLR.6(正态性):误差项u 和自变量x1…xk 相互独立,且误差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即: u ~N(0,σ2).在CLM 假定下,得到了比高斯-马尔可夫假定下更强的结论,OLS 估计量是最小方差无偏估计量,CLM 的假定形式: y|X~N(β0+β1x 1+β2x 2+⋯+βk x k ,σ2),定理4.1正态抽样分布:在CLM 假定下,β̂i ~N(βi ,Var(β̂i ),因此,β̂i −βi sd(β̂i)~N(0,1),(是前面式子的变形)4.2 检验单个总体变量的假设: t-检验定理4.2 标准化估计量的t 分布(可以将正态分布看成是t 分布的特殊情况) :在MLR.1~MLR.5下,以自变量的样本值为条件,有: β̂i −βise(β̂i)~t n−k−1,t 统计量/t 比率(t ratio)为:t β̂i ≡ β̂i se(β̂i),。

显著性水平:假设正确却认为其错误的概率t 大于/小于临界值则拒绝假设,也称假设对应的x 是显著的(分为两种情况,系数为正或为负)t 检验的前提是确定一个显著性水平,但是不存在“正确的”显著性水平,因此通常需要检验不同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拒绝,因此为了简便,设定p 值:在给定t 统计量的前提下,能拒绝虚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若p 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可拒绝假设,若p 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无法拒绝(t 值是和临界值比较)4.3 置信区间(βi 可能的取值)在CLM 的假定下,在某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c(双侧检验),则该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β̂i −c ∗se(β̂i ),β̂i +c ∗se(β̂i)], 如置信区间为(-1,1),那就不能拒绝β̂i=0的假设4.4 关于检验参数的简单线性组合的假设问题:有工资模型log(工资)=β0+β1大专年数+β2大学年数+β3参加工作的月数+u,问大专的一年是否比得上大学的一年?即检验:H0:β1=β2,其被择假设为:H1:β1<β2.一般的思路,估计检验统计量tβ̂1−β̂2≡β̂1−β̂2se(β̂1−β̂2),其中因为 Var(β̂1−β̂2)= Var(β̂1)+Var(β̂2)−2cov(β̂1−β̂2),所以se(β̂1−β̂2)=√se(β̂1)2+se(β̂2)2−2s12, s12为cov(β̂1−β̂2)的估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