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求,具备使用规范语言文字叙述事件、描述场景、清晰表述观点思路的能力,为新闻作品、文案、影视脚本等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写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与阅读鉴赏类,如《中国文学导读》、《外国文学导读》、《哲学导读》等课程同时开设,阅读品鉴为写作提供养分,写作训练深化阅读理解。
1.2设计思路
《基础写作》课程是新闻学本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作为院系必修课程,在完成叙述、描写、说明、评论等基础内容教学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开展方向性写作训练,如应用文写作、软文推广写作、新闻短评写作等。通过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写作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细节观察、语言组织和运用、准确表达观点等基本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并能适应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重视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素养。
新闻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前期的基础性写作训练为后期新闻专业写作奠定基础。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制定了四条课程目标。这四条目标分别涉及事物观察、信息搜集与整合、成文立章、态度情感等写作的基本要素,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新闻工作最常用的写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依照新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流向的媒体、宣传、广告、公关及相关行业的岗位之文稿写作特点,本课程划分了叙述描写、说明推介、议论评述三大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
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以服务技能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其教学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概念、写作程序(观察—素材与思路整合—成文)、评判标准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基本以拟制情境中进行,也可用现场观摩创作方式进行。在学校情境中,建议结合相关专业实践平台,实施项目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尤其要注意突出每一项写作任务完整程序的训练和写作热情的激发。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48,其中实训课时数32,共计3学分。
2.课程目标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描写、说明、评论等写作训练
●能细微观察事物特点,敏锐发现新异之处;(观察能力)
●能对各类素材(事实数据等)进行清晰有效地分析、甄别和遴选,并依不同主旨要求对
素材进行组合编排。(信息分析与整合能力)
●能使用规范语言文字叙述事件过程、描述场景细节、说明事物特征、表述观点思路,写
出内容充实、说理清晰、具有一定文采的文章。(成文能力)
●能关照真实内心、关注世事百态,能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观点和价值取向,对写作保持
积极探索的热情。(热情激发)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式二(项目制教学)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和选用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和选择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
(3)教材在内容上应简洁实用,还应把写作中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融入教材,顺应岗位需要。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多以片段故事、场景模拟、范文案例等形式呈现,作业以片段式、场景化写作为主并辅以诵读展示,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中注重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坚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制教学,设计不同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案例教学,“教”与“学”互动:依据工作任务选择案例——教师讲解、分解任务要求——学生写作训练——教师评阅(学生互评)、教师指导,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叙述描写、说明推介、议论评述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现三大工作任务的要求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传媒、宣传、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更贴近专业文稿写作发展趋势要求。
4.3课程资源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与各专业实践平台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院系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等资源,加强教学与实践平台结合,拓展学生的实践渠道,在此过程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4)创建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
创建课程微信公众号,使之成为素材汇集、案例讲解、学生作品分享、经验交流的平台,公众号管理与运行本身也属本课程教学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融合为一体,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4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作品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3)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体现职业教育的高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