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及主要症状患者李某,女性,45岁,平时身体健康,无明显过敏史。
近期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伴有食欲减退、发热等不适感。
患者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
二、检查结果及诊断患者入院后,通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胆囊腔内超声检查等,得出以下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2. 肝功能:ALT、AST、GGT等指标正常。
3. 胆囊腔内超声: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出现明显积液,提示胆囊炎。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胆囊炎。
三、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和肌层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因包括胆囊结石梗阻、胆囊感染、胆道蛔虫感染等。
本例患者可能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起的急性胆囊炎。
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与胆汁淤积密切相关。
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时,胆汁在胆囊内滞留,形成积液,并易受细菌感染,导致炎症的产生。
四、临床治疗路径本病例的临床治疗路径如下:1. 对症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解热及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的进展。
2. 胆囊引流:对于胆囊腔内明显积液的患者,可以选择胆囊引流,以减轻胆囊内压力,促使炎症消退。
3. 胆囊切除: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患者或胆囊囊壁或胆道系统存在结石的患者,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五、预后及随访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按医嘱进行术后护理及进食调理,一般恢复顺利。
为了预防疾病复发,患者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避免高脂、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多由胆囊结石梗阻引起。
合理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患者预后的关键。
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规范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达到优化资源利用的目的。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中,临床路径的应用将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 行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间断性右上腹或伴肩背部疼痛不适等2、体征:右上腹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莫非氏征阳性等;3、辅助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必要时肝胆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2、无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证3、术前检查齐全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02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许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便常规;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心电图;7、胸部X片;8、肝胆胰脾彩超;9、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FP、CA199、CEA等);(七)术前一般不需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2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全麻2、术中用药:麻醉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3、输血:必要时4、病理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1、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胆胰腺脾彩超(必要时)2、术后用药;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爱爱医资源-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2011版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中医病因1.情志不遂情志抑郁或暴怒(暴怒是感到不满时一种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做出一些发泄的行为,而严重者更会失去理智。
...)伤肝,肝胆气滞,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痛。
如《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是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根据发生的频率和心理作用会发展成暴食症。
岁末年初,宴...),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引起胁痛。
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胆郁滞,湿热内蕴。
肝胆主疏泄,郁滞不通,则右胁下疼痛。
由气及血,气血不畅,瘀结胆囊,故右胁下压痛。
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湿热久羁,耗伤肝阴,可见口干( 口干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主观的口干又大都伴有客观的口腔干燥,有些人把咽干、唇干等...)咽燥,心中烦热。
总之,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而涉及肝与脾胃。
病理慢性胆囊炎的早期病理检查往往未显示有炎细胞浸润,轻度炎症反应的证据为圆形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沉着,早期慢性胆囊炎胆汁检查常常未发现有细菌感染,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
胆囊内含粘液、沉积物、胆沙、砾沙或结石,后期肌层被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增厚、僵硬、瘢痕化和萎缩,有时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所梗阻。
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证候:右胁腹部胀痛或刺痛,痛引肩背,痛处固定不移,食欲不振,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
健康人口腔一般感觉是清爽舒适的,只是夜间醒来或晨起后片刻...),胁下或有积块,面色黝黑,右上腹轻度压痛。
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或沉涩。
证候分析: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3.出凝血功能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5.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常规及隐血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3.血气分析4.心肌标志物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6.定血型7.血培养,胆汁培养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急性重症胆囊炎(III级):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多巴胺≥5微克/千克或任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障碍(如意识丧失等);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300);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2.0mg/d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健康教育-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胆囊切除术健康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胆囊切除术健康临床路径目录一、胆囊结石疾病介绍二、胆囊结石发作后如何处理三、什么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科室团队介绍五、入院须知六、住院第一天七、住院第二天(术前一天)八、住院第三天(手术当天)九、住院第四天(术后第一天)十、住院第五、六天(术后第二、三天)十一、住院第七天(出院)一、胆囊结石疾病介绍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
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
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 & *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问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_ICt二、胆囊结石发作时处理相信很多胆结石患者都经历过发作时的疼痛,胆结石一旦发作会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疼痛发作时怎么办成了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那么胆结石疼痛发作时怎么办呢?90%以上的疼痛为突然发作,常发生在饱餐、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
平卧时结石容易坠入胆囊管,所以部分病人在夜间突然发病。
每次发作可持续10分钟至数小时,如此发作往往需经数日才能缓解。
疼痛缓解或消失青蛙结石退入胆囊,此时症状随之消失。
胆结石发作时家庭急救措施:1、当胆结石发作疼痛时,应该立即卧床歇息,尽量让精神和身体上保持在一个不变的状况,可用热毛巾热敷来缓解疼痛。
2、胆结石若是痛的很严重了,就要立即送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止痛剂、抗生素的应用。
3、如果在疼痛发作结束后,按压上腹部感觉不到疼痛时,可以离床慢慢的活动。
而且要保持数周安静的生活,同时在饮食上不要吃油腻的食物。
4、胆囊炎控制住后可进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临床护理路径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临床护理路径一、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病史:反复右上腹疼痛,背心放射痛;. 体征:右上腹压痛.. 辅助检查:超、;. 排除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其他疾病.(三)选择治疗方案地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有症状地胆囊结石;. 大于无症状地胆囊结石;. 病人地全身情况;. 上腹部手术史、严重心肺疾病、过度肥胖等腹腔镜手术禁忌;. 争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四)标准住院日为天.(五)进入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在住院期间需要特殊处理请相关科室会诊,心血管疾病请心内科主治医以上职称会诊,消化内科疾病请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会诊,呼吸系统疾病请呼吸内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会诊处理. b5E2R。
(六)术前准备天(指工作日).. 所必须地检查项目:()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心电图、超及正位胸片;. 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腹部检查.(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天..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内置物:钛夹、可吸收医用生物夹、腹腔引流管..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术后标本送病理,胆结石交患者家属.(九)术后住院恢复天.. 必须复查地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而定;. 术后用药:使用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不超过小时. 除非患者属高危感染人群,如糖尿病、肥胖、高龄、化疗或放疗等可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地病情等. p1Ean。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本文档为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的2011年版本。
该表单旨在帮助医生系统化地评估和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治疗结果。
胆囊炎的临床路径概述定义慢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黏膜和壁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由胆囊结石引起。
目标本临床路径的目标是通过标准化的评估和治疗程序,提供有效的慢性胆囊炎医疗护理,以减轻疼痛、缓解炎症、降低并发症风险,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以下是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联系方式:2. 临床症状评估- 疼痛情况:- 消化问题:- 体重变化:- 其他症状:3. 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 腹部听诊:- 肝脏检查:- 其他检查:4.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其他检查:5. 诊断- 确认慢性胆囊炎:- 鉴别诊断:6.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手术干预:- 营养辅助:- 其他治疗措施:7. 随访计划- 复诊频率:- 监测项目:- 治疗效果评估:8. 预后评估- 预计康复时间:- 并发症风险评估:- 生活质量改善:表单的使用和更新该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应由医生在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用。
医生应按照临床指南和实践经验,填写并更新表单中的相关信息。
本表单为2011年版本,未来根据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可能会有更新和修订。
医生应与最新版本的临床路径表单保持同步,以提供最佳的患者护理。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的概述,具体的治疗和护理决策应由医生基于实际情况和临床判断来确定。
脾胃病科-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脾胃病科-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门诊患者。
一、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胀(TCD编码:BNG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ICD-10编码: K80.1/K81.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胆郁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胀(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2.慢性胆囊炎伴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1.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发热、黄疸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TCD编码:BNG130,ICD-10编码:K80.1/K81.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28天实际治疗时间: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7天)年月日(第8-14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病情评估及量表测评□完善辅助检查□完成门诊初诊病历□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完成门诊复诊病历□不良反应记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完成门诊复诊病历□不良反应记录情及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门诊医嘱□进行疾病宣教□清淡、易消化饮食□中药汤剂□中成药(视病情)□针灸疗法(视病情)□外治疗法(视病情)□必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血脂类+血糖□心电图门诊医嘱□清淡、易消化饮食□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视病情)□针灸疗法(视病情)□外治疗法(视病情)门诊医嘱□清淡、易消化饮食□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视病情)□针灸疗法(视病情)□外治疗法(视病情)□肝胆超声□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标记物筛查□肾功能□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等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签名。
13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中医护理路径一、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编码:BNG01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医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胆绞痛、右胁背部或胃脘部胀痛、隐痛或偶然体检发现,无不适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CT)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2、证候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胆郁滞型、肝胆湿热型、肝胆亏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及结石专科治疗特色。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患者适合并同意接受专科特色治疗:中药为主,配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8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相关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3)腹部超声、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等。
(八)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肝胆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肝胆郁滞型:疏利肝胆活血排石肝胆湿热型:清热利湿利胆排石肝胆亏虚型:调肝利胆扶正排石2、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肝胆科)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部放射,部分病人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暖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疽。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4.鉴别诊断:若病人出现以仁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黄疽,应考虑到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具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疽。
此时应选择行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查,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排除内科性黄疽。
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服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 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 23)(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8月第 1版) 1. 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 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 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 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8月第 1版) 1. 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 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 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K80. 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14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 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 30分钟; 3. 手术超过 3小时加用 1次; 4. 术后 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4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 2. 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肝胆外科临床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路径
小夜
大夜
饮食指导:流质饮食
□是 □否
□是 □否
□是□否
预防下肢DVT:踝泵运动20次/小时,4-6次/天
□是□否
□是 □否
□是 □否
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防止跌倒:初次下床护士陪伴
□是□否
□是 □否
□是 □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患者无焦虑情形
□是□否
□是□否
□是□否
护理指导
预期目标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医护团队,注意安全防范,办齐证件(医保、新农合),给予饮食指导
熟悉病房环境、设施,掌握宣教内容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护士签名:
其他护理记录
护士签名: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护理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第二天 (术前1天) 年 月 日
护 理 记 录
护理处置
执行时间
签名
抗生素皮试青霉素:□阴性□阳性先锋霉素:□阴性□阳性
备皮:口腹部口清理脐孔污垢
检查结果准备:□LT□UST/CTS□EKG□X-Ray
变异:□有 □无
变异原因:
护士签名:
其他护理记录
护士签名: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护理篇)
住院日第四天(术后第1天)年月日
4、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3.出凝血功能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5.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常规及隐血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3.血气分析4.心肌标志物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6.定血型7.血培养,胆汁培养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急性重症胆囊炎(III级):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多巴胺≥5微克/千克或任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障碍(如意识丧失等);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300);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2.0mg/d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胆囊炎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胆囊炎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位胆囊炎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该病例的研究,可以为胆囊炎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患者基本情况本次病例为一名45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腹胀以及恶心等,并伴有胆结石的发作史。
患者于xxx医院就诊,并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后确诊为胆囊炎。
2.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胆囊炎是由于胆囊黏膜的炎症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
通过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明确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进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 胆囊炎的诊断方法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
其中包括血液检查、腹部超声、CT扫描等。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和病情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4.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胆囊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对于轻度的胆囊炎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在手术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
5. 临床路径分析临床路径是指在胆囊炎治疗过程中,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和临床操作流程。
通过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同时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胆囊炎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可以明确胆囊炎的病程特点和治疗过程,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依据。
結論:胆囊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研究和治疗。
通过对胆囊炎患者的病例分析和临床路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最新13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资料
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中医护理路径一、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编码:BNG01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医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胆绞痛、右胁背部或胃脘部胀痛、隐痛或偶然体检发现,无不适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CT)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2、证候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胆郁滞型、肝胆湿热型、肝胆亏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及结石专科治疗特色。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患者适合并同意接受专科特色治疗:中药为主,配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8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相关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3)腹部超声、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等。
(八)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肝胆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肝胆郁滞型:疏利肝胆活血排石肝胆湿热型:清热利湿利胆排石肝胆亏虚型:调肝利胆扶正排石2、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
K80.1/K81.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 ﹑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
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可以自由活动,无明显腹部体征。
3.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中发现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术后出现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5.合并不可逆转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二、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 51.2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