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救援应对措施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 前言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国家制定了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应急准备水平、有效组织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失。
2. 应急流程2.1 预警阶段2.1.1 预警级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
2.1.2 预警信息发布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类型、级别、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信息。
2.2 应急响应阶段2.2.1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2.2.2 风险评估根据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级别,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进行评估。
2.2.3 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院前医疗救护、消防救援、民政救助等一线救援力量,快速响应救援需求。
2.3 救援阶段2.3.1 现场处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在保障救援人员和受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救援现场进行救援行动。
2.3.2 医疗救护组织医院和院前急救医疗力量进行伤病员救治,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失。
2.3.3 公众健康管理加强对受灾人员和救援人员的防疫、防病措施,尽可能地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2.4 事后整理阶段2.4.1 反馈评估对救援行动进行评估,总结救援经验、改进救援准备工作,反馈评估结果,为未来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2.4.2 重建复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恢复重建和社会安置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综合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全面落实灾后救助政策,帮助受灾人员重新安置,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
3. 应急保障措施3.1 储备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库,储备救援所需的常用物资、医疗器械和药品等,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救援需求。
3.2 人员组织组织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援队、消防救援队、搜索救援队等,建立常备督导队伍和专家组,提高应急救援力量组织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7篇)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一、背景____年,某国遭遇了一场大规模地震,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此次地震对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构成了严峻挑战,亟需通过实施有效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来强化救援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
二、目标1. 旨在提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组织效率与实战救援能力;2. 确保救援人员熟悉并掌握应急救援的完整流程与具体操作;3. 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能力;4. 深化医疗救援队伍内部以及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三、组织结构1. 指挥部:全面负责演练的总体规划、协调指挥与决策制定;2. 救援队伍:由医生、护士、救护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实施具体的救援行动;3. 协作部门:包括应急管理部门、消防部门、警察部门等,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调。
四、演练内容与步骤1. 准备阶段制定详尽的演练计划与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具体内容与实施流程;组建演练队伍,明确各成员的任务与职责分工;准备演练所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相关材料;制定并落实演练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与紧急情况应对方案。
2. 演练阶段应急响应演练:模拟真实场景,组织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并出发,进行救援现场的勘察、评估与伤员分级分类处理;协调与配合演练:通过与协作部门的密切合作,提升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与资源共享效率;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重点开展伤员救治与危重病人转运的实战演练,强化急救技能与转运装备使用能力;演练总结与评估:演练结束后,全面总结评估演练过程,识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后续跟进阶段根据总结评估结果,持续优化应急救援流程与方案;加强救援队伍的持续培训与能力提升,以应对更为复杂的突发事件;与协作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化沟通与协作,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巩固并提升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响应水平。
五、演练要点与注意事项1. 确保演练的安全性与真实性,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演练方案;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演练的实效性;3. 强化演练人员的培训与准备工作,确保救援流程与操作的熟练度;4. 做好应急资源的储备与调度工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 加强演练过程的记录与总结工作,为未来的应急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社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救援能力,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高效处置;(4)科学应对,依法规范;(5)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二、组织体系2.1 领导机构成立社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2 专业技术组成立专业技术组,负责医疗卫生救援的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
2.3 医疗救援队伍组建社区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包括医护人员、志愿者等,负责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疗救治等工作。
2.4 信息联络组成立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救援信息。
三、事件分级3.1 事件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事件分为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一级):涉及社区内多个居民小区,造成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2)重大(二级):涉及社区内一个或多个居民小区,造成一定范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3)较大(三级):涉及社区内一个居民小区,造成较小范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4)一般(四级):涉及社区内个别家庭,造成轻微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3.2 应急响应措施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应急响应4.1 紧急启动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4.2 现场救援(1)伤员救治:迅速开展伤员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2)伤员转运:及时将伤员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3)现场消毒: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工作原则包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重大(Ⅰ级)、较大(Ⅱ级)和一般(Ⅲ级)三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进行分类。
重大事件包括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需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我市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事件包括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事件包括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受伤,其中,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在我院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职能科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到医院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及时高效地将伤员转送到医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疗救援队要根据伤员情况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转送方式,确保伤员安全和救治效果。
同时,医院也要做好接诊准备,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工作。
3.后续救治伤员到达医院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没有结束。
医院要根据伤员情况,及时制定救治方案,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同时,医院也要做好伤员家属的安抚和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援和救治情况,增强公众的信心和支持。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03
应急准备
应急队伍准备
建立应急专家库
整合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 各方面专家资源,形成分类别
、专业化的应急专家库。
组建应急医疗队
按照不同专业领域,组建由临 床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
等组成的应急医疗队。
加强应急培训
对应急队伍进行定期的应急培 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
能力和水平。
应急物资准备
01
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应始终以保护公众健康和 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受灾群众 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协调联动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应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 协调联动,统筹医疗卫生救援资源,实现资源共 享,提高救援效率。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 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明确各级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在应急 救援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指导全国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专项预案
根据国家应急预案,结合地方实际情 况和需要,组织制定不同类型突发公 共事件的专项医疗卫生救援预案,明 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 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方式。
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开 展应急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的技术水平。
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先进的应急技术,提高应急响 应的速度和效率。
建立数据库
建立应急数据库,存储各类突发公 共事件的相关信息,为应对类似事 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04
应急响应与处置
响应分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属地管理
各级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原 则,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利用本行政区域内的医 疗卫生资源,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
(3)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开展。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高效有序。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业务水平。
(3)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组织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2、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等工作。
4、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物资保障、社会秩序维护等工作。
5、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6、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如有新的替代预案发布,本应急预案将废止,废止时间以新预案 发布的时间为准。
与其他应急预案的衔接与协调
衔接原则
本应急预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如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 预案)保持衔接,确保在应对复杂突发事件时能够形成合力。
协调机制
建立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机制,包括信息共享、资源调配、联合演练等方面,以提高整 体应急响应能力。
预警监测
通过监测系统和情报网络,对 可能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
件进行预警。
信息报告
接到预警或事件报告后,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 门报告。
初步研判
根据报告的信息,进行初步研 判,判断是否启动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研判结果,按照应急响应 等级划分,启动相应等级的应
急响应。
应急响应现场处置
医疗救治
组织医疗队伍,对伤病员进行 现场救治和转运。
卫生防疫
对现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 等卫生防疫工作,保障公众健 康安全。
现场协调
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医 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 协调。
疾病预防控制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 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 情扩散。
信息报告与发布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 众报告和发布现场处置情况和 工作进展。
解释更新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 应急预案的修订,解释 内容也会相应更新,以 保持与应急预案的一致 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的实施时间
生效时间
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 及时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
更新周期
为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本应急预案将定期进行评估 和修订,更新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消除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现信息、资源、人员的快速整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运转效率。
三、组织管理成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下设办公室、卫生救援组、疾病预防控制组、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1、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卫生救援组:负责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救援力量,开展现场救援和转运工作。
3、疾病预防控制组: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分析,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4、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医疗机构开展患者救治工作,确保救治质量。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分发和管理工作,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6、宣传报道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回应社会关切。
四、预防措施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防,本预案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
血站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及流程
血站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及流程1.当血站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In the event of an emergency at the blood statio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rescue emergency plan should be activated immediately.2.确保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包括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Ensure that relevant personnel are informed in a timely manner, including members of the emergency rescue team and department heads.3.确认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范围,对医疗卫生救援资源进行快速调配。
Identify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 emergency, and quickly allocate medical and health rescue resources.4.首先确保人员的安全,逐步疏散受到威胁的区域。
First and foremost, ensure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and gradually evacuate the threatened areas.5.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移,保障生命安全。
Provide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transfer for the injured to ensure their safety.6.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调救援行动。
Activate the medical and health rescue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to coordinate rescue operations.7.协调相关医疗资源,提供人员、药品和设备支援。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6、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6、患者的确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
三、失窃的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报告
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及控感办,并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方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要求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意外事故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
(三)、收治暴露人员
当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扩散的医疗废物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收治于相关业务科室,接受科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在我院范围内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四、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医疗废物未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处理而发生的流失、泄漏、扩散和人体伤害。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5篇)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5篇)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精选15篇)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保险健康安全运行,努力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风险,维护稳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工作原则(一)客观性。
在进行社会保险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时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全貌和事件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得主观臆断和猜测。
(二)真实性。
要实事求是地进行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如出现涉及社会保险风险的`情况不得瞒报、欺报,也不得夸大事实或虚报事实。
(三)及时性。
如突发重大事项,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处理措施并上报。
(四)准确性。
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应先简要说明情况,随后补报详细情况,准确说明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事态发展的程度及当前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建议采取的应对方案。
(五)保密性。
要严格按照《保密守则》的要求,在处臵风险、报送风险信息时特别注意各类信息情况的保密,未经组织批准不得向外界透露风险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组织机构(一)成立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成立社会保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第四条职责由社会保险风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社会保险风险的处臵工作,切实维护稳定。
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充分认识维护社会保险稳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对辖区社会保险风险的监测预警,及时报告突发风险情况,维护辖区稳定。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接收、整理、上报有关信息资料,向领导小组汇报风险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2、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召集相关会议;3、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突发事件信息;4、对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五条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领导小组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辖内当期社会保险形势,研究风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制定下一步促进辖区社会保险工作的措施。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事故和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中的应对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2. 重大灾害事故:如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
3. 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如大型活动医疗保障、远程医疗救援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1)职责:负责全院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
(2)组成:由院长任指挥长,分管副院长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办公室(1)职责:负责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落实指挥部决策。
(2)组成: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伍(1)职责:负责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执行。
(2)组成:由临床医生、护士、药剂师、司机等人员组成。
四、救援流程1. 信息报告(1)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事故或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医院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救援准备(1)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救援需求。
(2)调配医疗物资、药品、设备等,确保救援物资充足。
(3)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如交通、通信、后勤保障等。
3. 救援实施(1)根据救援需求,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
(2)对受伤人员实行分类救治,确保救治效果。
(3)对病患进行转运,确保安全。
4. 救援结束(1)对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向相关部门报告救援情况。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2)选拔优秀医务人员担任救援队伍成员。
2.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医疗物资、药品、设备等。
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
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1. 引言自然灾害如地震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灾区组织和提供紧急的医疗卫生救援。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的方案和措施。
2. 灾前准备在地震发生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防止和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和疾病传播。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制定灾害响应计划: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害响应计划,包括医疗设施的准备、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 加强卫生教育:通过广泛的卫生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地震安全知识,提高灾后卫生防护意识。
- 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地震灾区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3. 灾中应急响应当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应急响应措施:- 制定紧急救援计划:依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制定紧急救援计划,包括构建临时医疗设施、聘用和调派医疗人员以及运输救援物资等。
- 创造清洁环境:清理灾区的废墟和污染物,确保救援人员和受伤者在清洁的环境中得到救治。
- 调配救援物资:根据需求,及时调配救援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等。
- 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建立临时医疗站和医疗救援队,为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紧急救治。
- 加强疫情监测:密切监测灾区疫情的发展,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避免疫病的传播。
4. 灾后恢复与重建灾后恢复与重建是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恢复卫生基础设施:修复和重建受损的卫生设施,包括医院、诊所、卫生站等,确保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
- 重建医疗资源:完善医疗资源的储备和配置,提高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能力。
- 提供心理支持:为地震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创伤并恢复正常生活。
- 预防慢性疾病:加强对灾区居民的慢性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品质。
- 建立灾后监测系统:建立灾后监测系统,跟踪疫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战时医疗卫生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我国在战时期间,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8.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9.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在战时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2. 属地管理、明确职责;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4.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5.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6.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7.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五、组织体系1. 成立战时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战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部门:(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战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2)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协调医疗资源,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3)卫生防疫组:负责组织协调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4)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医疗物资、药品、设备等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5)宣传教育组:负责宣传战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六、医疗救治1. 根据战时医疗卫生救援的需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
2. 建立战时医疗卫生救援体系,明确救治原则和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3. 加强伤病员分类救治,确保重伤员得到优先救治。
4. 开展心理干预,关注伤病员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援助。
学校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学校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编制目的为加强学校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保障师生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所涉及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学校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各级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
2. 属地管理、明确职责:学校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救援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学校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依法规范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果。
4.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学校要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预案内容1.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架构学校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后勤处长、保卫处长、教务处长、学生处长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实施。
2. 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学校要组织一支专业的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包括校医院医护人员、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等。
救援队伍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3. 医疗卫生救援措施(1)学校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救援预案,明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和具体措施。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范例(3篇)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演练方案范例一、目的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本院应对各类___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___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新郑市___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认真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全员业务知识,随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2、快速反应,减少损失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要科学救治,不断规范救治措施与操作规程,加强科室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实现救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成立___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
负责指导全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工作。
1、领导小组:组长:___(院长)副组长:___(业务副院长)成员:___(医务科主任)___(护理部主任)___(院感办主任)___(疾控办主任)2、救治组:组长:___副组长:___成员。
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五、___处置1.___分类(1)一般事故:伤员在___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2)重大事故:伤亡___人(其中死亡___人以内)以上,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
(3)特大事故:伤亡___人(其中死亡___人以上)以上,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2.当___来临,立即启动全院性的急救预案由接受过分类训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紧急状态下的调度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和需要,紧急调度和整合 各类医疗资源,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应急物资与装备
储备与更新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储备足够的医疗救援物资和装备, 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优先保障一线需求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优先保障一线医疗救援人员的物资需求,确保 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紧急采购与调用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根据需要紧急采购和调用各类物资和装备 ,确保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应急经费保障
01
预算与拨款
制定应急经费预算,确保有足够的资 金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及时 拨款并监督使用情况。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应急指挥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
日常管理机构
国家级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全国范 围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 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案制定
、组织培训、物资储备等。
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相应的日常 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 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日常
管理工作。
02
多渠道筹措资金
除了政府预算,还可通过社会捐赠、 企业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确保应急 经费的充足和多样性。
03
规范使用与管理
建立严格的应急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 ,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05 预案实施与评估
预案宣传与培训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宣传册、网络、讲座等,对公众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医疗卫生机构应明确日常管理机 构及其职责,确保在突发事件发 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突发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响应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突发事件。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2、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
3、建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
5、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确保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形成合力。
6、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7、加强对应急队伍的管理,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素质。
8、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卫生监管。
(2)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和标准,对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等实施严格卫生审查和监督。
(3)定期对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卫生条件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卫生救援应对措施1总则1.1 编制目的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 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 制定本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生命威胁、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 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2)属地管理, 明确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由事件发生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领导和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规定,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工作。
(3)依靠科学, 依法规范。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 重视科研和技术。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工作制度。
(4)反应及时, 措施果断。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 采取有力措施, 及时、有效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5)整合资源, 信息共享。
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借助现有医疗救治信息网络, 实现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 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6)平战结合, 常备不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 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定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 开展培训和演练, 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7)加强协作, 公众参与。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H级)、较大(山级)和一般(W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I级)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H级)(1) 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 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 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 跨市( 州)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 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皿级)(1) 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W级)(1) 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 其中, 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 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主责部门, 要在同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3.1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市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领导、组织、协调、部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 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 专家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其中, 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 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
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负责救援和转送伤病员所需医务人员和救护车辆的统一调度;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承担突发公共事件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由现场的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4.1.1 I级响应(1) I 级响应的启动本市境内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按国家方案的规定, 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I级响应。
(2) I 级响应行动市卫生行政部门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指挥和领导下, 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 H级响应(1)H级响应的启动本市境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按省方案的规定, 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H级响应。
(2)H级响应行动市卫生行政部门在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指挥和领导下,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3皿级响应(1) 皿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皿级响应:①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市政府启动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皿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 皿级响应行动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 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 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 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并及时向市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市级应急方案的响应,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省卫生厅报告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处理情况。
接受省卫生厅对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督导, 必要时请求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4.1.4 W级响应(1) W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W级响应:①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县市区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W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W级响应行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 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 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 同时向本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凡属启动县级应急方案的响应,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处理情况。
市卫生局接到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报告后, 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 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或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 并根据现场情况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 要注意现场确认(包括现场的划分、现场的性质), 并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 确保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 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 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 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 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要迅速护送危重伤病员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 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 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 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 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 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 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 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至医疗机构, 并做好以下工作:(1) 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
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 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 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 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 在转运中, 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 并确保治疗能持续进行。
(4) 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 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 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 医疗救治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 要迅速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抢救专班。
(2)必要时, 动员轻病人出院或转院,腾出住院空床。
(3)开设绿色通道, 接诊、接收转运来的伤病员。
4.4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 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