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合集下载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藏的特点,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了几种氮气泡沫体系起泡剂的起泡性能,优选出HZ-1是最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氮气泡沫起泡剂:该起泡剂的的耐盐性较好,在高矿化度下任可保持较高的起泡体积与较长的半析水期,最佳浓度为0.8%,最优气液比为2:1。

驱油实验表明,现场应用选择注入量为0.6PV时效果最优。

标签:氮气泡沫体系;注入性能;驱油实验引言氮气泡沫是近些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三次采油新技术。

氮气泡沫具有很高的视粘度,具有“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可以有选择地封堵高渗层,大量注入的氮气还可以保持地层压力,减缓底水锥进,降低油井含水率。

HST 油田是大型块状火山岩裂缝型油藏,储层具有裂缝性与孔隙性双重特征,非均质性强,受到储层裂缝发育与边底水影响。

该油田2005年注水开发,注水波及情况不均。

注水突破后形成无效注水通道循环,而常规堵水措施由于受高温高井深的影响,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发这类油藏成为世界级技术难题。

作者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藏的非均质性,研究了浓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一种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氮气泡沫体系,优化注入参数,评价体系驱油能力,为现场应用提供依据[1-4]。

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起泡剂五种:PCS、HZ-1、ABS、PZ-2、DF-1。

HST油田地层采出水、去离子水、稳定剂:分子量为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北京恒聚)。

1.2 实验仪器Waring Blender搅拌器;电磁搅拌器;电子天平;秒表;恒温干燥箱。

1.3 实验方法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氮气泡沫的性能,筛选出合适的体系。

将起泡剂用地层水配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100mL,设定搅拌器转速6000r/min,搅拌2min 后读取泡沫体积,随后记录泡沫液中析出50mL液体所需的时间。

改变起泡剂的浓度可以考察浓度对起泡性能的影响;改变溶剂的矿化度可以评价起泡剂的耐盐性;改变实验温度可以评价温度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使用填充砂管实验研究起泡剂浓度、注入量与气液比对注入性能的影响。

吉林油田氮气泡沫驱适应性评价——不同渗透率级别油藏注入方式优选

吉林油田氮气泡沫驱适应性评价——不同渗透率级别油藏注入方式优选

2019年10月还是以交付点上限压力下烃露点指标为控制值,均不能保证在所有工况下(管输条件及交付点压力范围内)烃露点全满足控制指标要求。

以交付点下限压力为烃露点指标为控制值,通过模拟得到烃控后(即在压力3.5MPa 下烃露点-5℃)的天然气相同如图2所示。

根据表2可知该相图对应天然气临界点C 对应压力6.2MPa ,对应温度-64.6℃;临界冷凝压力点D 对应压力为7.96MPa ,对应温度为-37.4℃;临界冷凝温度点E 对应压力为2.85MPa ,对应温度为-4.7℃。

根据相同可知,在临界冷凝压力点D 和临界冷凝温度点E 之间存在反凝析现象,在反凝析区间,随着压力的降低,烃露点逐渐上升,在临界冷凝温度点E 处,烃露点达到最大值-4.7℃。

对照图2可知,在输气管线前段(管线输送压力高于临界冷凝压力7.96MPa 之前),管输压力高于临界冷凝压力,管输温度高于临界冷凝温度,天然气处于密相区,不会析出液烃;在输气管线后段(管线输送压力低于临界冷凝压力7.96MPa ),以及交付点处(交付点压力范围3.4~4.2MPa ),天然气均处于反凝析区,随着压力的降低,烃露点逐渐升高。

因此,要使天然气在管输条件和交付点压力范围内烃露点全满足指标要求,应按照最低压力(即3.4MPa )烃露点低于-5℃作为控制值进行工艺设计。

通过对该气田烃露点指标控制值的确定,可以看出,若管输压力、交付点压力范围全部在烃控后天然气相图的反凝析区,则应取最低压力的烃露点值作为控制值;若管输压力、交付点压力范围跨越烃控后天然气相图的临界冷凝温度对应的压力值,则应取临界冷凝温度对应的压力值下的烃露点值作为控制值。

图2气田烃控后天然气相图4结语该气田天然气处理指标,水露点取最高外输压力下水露点为控制值,烃露点取烃控后天然气相图中反凝析区间最低压力下烃露点为控制值。

参考文献:[1]GB 17820-2018,天然气[S].[2]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S].[3]龙怀祖,郭峰.天然气管道露点控制问题探讨[J].石油规划设计,2004,15(5):1-4,12.作者简介:张婷婷(1985-),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集输及油气处理工程的工艺设计工作。

泡沫驱油技术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

泡沫驱油技术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

油技术相 比能够进一步改善流度 比,增大高渗层流 动 阻力 ,发挥低渗层作用 ,泡沫剂作为优 良的活性 剂 ,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提高洗油效率 。
1 泡沫剂 的筛选评价
泡 沫 剂性 能 一般 从 溶 液 的起泡 能 力 、泡 沫 的稳 定性 、泡沫大小分布 、携液量等方面进行研究 ,其 中 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是溶液的起 泡能力 (即发泡体 积)和泡沫 的稳定性(即消泡半衰期 )被称为泡沫综 合 指 数 。泡沫 综合 指数 越大 ,表示 泡沫 性 能越好 ;反 之泡沫综合指数越小 ,泡沫性能越差[3'引。
K ey w ords:foam flooding;foam ing volum e;half-life per iod;interfacial tension;oil recovery
双 河油 田Ⅳ 1—3层 系含 油 面积 8.82km ,地质 储 量 1127.45 x 104t, 油 层 温 度 79.6℃ , 地 层 水 为 NaHCO 型 ,总矿 化 度 7530mg·L- ,平 均渗 透 率 0.63 m ,变 异 系 数 0.72~0.86,突 进 系数 5.23一 l2.59,级差 3~285,大部分 在 100以上 ,属砂砾 岩 正韵 律 油藏 ,是河 南 油 田 Ⅱ类 储量 聚合 物驱 工 业 化 应用最大的单元 。2013年 10月该区块结束 聚合物 驱转后续水驱 阶段 。研究表明,仍有近一半 以上的 原油未被采 出【¨,急需攻关聚合 物驱后油藏进一步 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实现化学驱储量的有序接替 。
rate of 8.5% after polymer flooding.Excellent foaming agent is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r facial tension。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 mg ・L一 mL mN ・m 1 mN ・m 一
力 因 子 看 ,在 低 注 入 速 度 下 , 随 注 入 速 度 的 增 加 ,
泡 沫产 生 的阻 力 因子 增 大 ( 表 4 。在 现 场 应 用 见 )
时 ,为 扩大 油层 纵 向波及体 积 ,应在 低 于地层 破裂
较 低表 面能 的状态 ,低 表 面张力 可使 泡沫 系统 能量 降低 ,有 利 于泡 沫 的稳 定 。
表 1 泡 沫 驱 替 液 的组 成 和 性 质
( ) 注入 速度确 定 。从不 同注 入速 度产生 的 阻 3
名称 度 浓 / 积 孳 张 / 张 / 浓 / 度 体 / 期 半… 力 力
介 质对 于储罐 罐壁 及焊缝 的影 响 ,以及 含水 和含砂
间非线 性有 限元模 型 ,采 用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接 触单 元的 方法 ,替代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弹性 杆 单元 的方 法 ,模 拟罐底 和地 基材 料 的接 触 力。 以一 台新 建 1 ×1 m。 5 0 储罐 为 分 析 对 象 ,分析储 罐 内储存 不 同温度 原 油在冬 季越 冬 时 ,壁板 、开孔边 缘和 大脚 焊缝 应力 分布
及 系 数 。
泡 沫剂 是一种 表 面活性 剂 ,能 降低油 水界 面 张
力 ,提 高驱 油效 率 ;在 含 油 饱 和 度 高 的油 层 部 位 ,
2 2
油 气 田地 面 工 程 第 2 卷 第 7 9 期 (0 0 7 21. )
d i1 . 9 9 j is . 0 6 6 9 . 0 0 0 . 1 o : 0 3 6 / .sn 1 0 — 8 6 2 1 . 7 0 2
注入 水窜 流严 重 。依靠 化学 深 、浅调 剖改 善注水 井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通常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遇到稠油。

稠油的开采困难度较大,因为其粘度大,流动性差,传统的采油方法难以有效开采。

为了解决稠油开采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氮气泡沫驱技术。

氮气泡沫驱技术利用氮气泡沫的高能力渗入稠油层,减小油层中的黏滞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稠油开采。

为了研究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效果,进行了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本文将对该实验进行详细介绍,探讨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原理、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以及对其在实际开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原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是一种通过注入氮气泡沫改善稠油流动性的方法。

氮气泡沫具有低密度、高压缩性和可压缩性好等特点,能够形成一定的渗流压力,促进原油流动,减小黏滞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热采是指利用地热或其他能源,通过注入高温介质使原油粘度降低,从而提高原油流动性的开采方法。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则是在热采的基础上,通过注入氮气泡沫,进一步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二、实验方案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原油为一种典型的稠油,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差。

氮气泡沫由氮气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生成。

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为一反应釜,装有原油样品和氮气泡沫生成装置。

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渗流模型,用于观察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渗流情况。

3. 实验步骤(1)在实验开始前,先将原油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流动性达到最佳状态。

(2)利用氮气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产生氮气泡沫,并将氮气泡沫注入反应釜中。

(3)观察原油在不同温度和氮气泡沫注入量条件下的流动性变化,记录流速、渗透压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1. 在注入氮气泡沫后,原油的流速明显增加,且渗透压明显减小。

2. 在一定的氮气泡沫注入量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的流速呈现上升趋势。

3. 随着氮气泡沫注入量的增加,原油的流速随之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减小。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油藏压力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其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和收益。

为了保持或提高油藏压力,常采用注水或注气等方法来调驱。

其中,注气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调驱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领域。

现有的注气技术主要包括天然气、CO2、N2等气体的注入,其中氮气作为一种较为经济且易得的气体,越来越受到注目。

氮气泡沫是一种新型的氮气调驱技术,其与传统的氮气调驱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转移效率、更好的油水分离效果、更高的油水比油驱替效率、更高的注入速度等优点。

因此,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油气开采领域的一种主要调驱技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油气开采领域中的适应性及其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1. 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并进行比较分析。

2.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效果,并与传统氮气调驱技术进行比较。

3. 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空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原理分析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比较氮气泡沫调驱技术与传统氮气调驱技术的原理和区别,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优势和局限。

2.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分析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调驱效果,包括注入速度、压力变化情况、油水分离效果、增油率等指标。

并通过对比传统氮气调驱技术,分析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3.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空间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潜力研究,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空间;并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

四、研究意义和成果预期1. 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动油气开采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2. 本研究将为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3. 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制定、企业技术升级和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蒸汽氮气泡沫调驱实验研究

蒸汽氮气泡沫调驱实验研究

蒸汽氮气泡沫调驱实验研究周根荣【摘要】针对蒸汽驱驱油过程中存在的蒸汽超覆、汽窜等问题,进行了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对平面调剖效果影响的室内实验研究.不同渗透率对平面调剖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注蒸汽同时注入N2泡沫体系,可以增大低渗透岩心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不同含油饱和度对平面调剖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蒸汽伴注N2泡沫对次生水体和平面高渗透层具有良好的封堵能力.%Aiming at inhibition of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steam override and steam channeling in the process of steamflo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profile control effects exerted by 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injection of steam and N2-foam could improve the swept volume in low permeability cores which led to enhanced oil recovery. Different oil saturation experiment led to a result that the system of steam and N2 - foam could inhibit secondary water body and plug high permeability zones.【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2(012)006【总页数】4页(P1393-1396)【关键词】稠油;蒸汽驱;泡沫;驱油【作者】周根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三区,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目前国内开采稠油的方法主要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

高温氮气泡沫调驱发泡剂性能评价实验研究

高温氮气泡沫调驱发泡剂性能评价实验研究
2 ℃ 、5 、0 、5  ̄ 2 0C, 温 3h以上使其 达 5 4 ℃ 8 ℃ 10C、5  ̄ 恒
到热 平衡 , 匀 注入 10m 均 5 L氮 气 , 量 最 大发 泡体 测 积和半衰期 。实验结 果如 图 2和图 3所示 。
9o 0
发泡剂表 面 张 力测 定 实 验 过 程 如下 : 1 取 五 () 种发泡 剂 用 地 层 水 配 制 成 质 量 浓 度 为 1 g m 、 k/ 2
第l 0卷
第 2期21 00年 1 科学技




Vo.1 No 2 J n 2 0 1 0 . a . 01
@ 2 1 S i T c . g g 00 c . e h En n .
l7 — 1 l ( 0 O 200 6 1 8 5 2 l ) —4 O
S in e T c n lg n n ie r g ce c e h oo y a d E gn e i n
率为 2 2 r , 面 上 和 纵 向上 非 均 质 性 较严 重 , . 5 tn 平 z
技 术 , 蒸汽 窜流 , 大 蒸 汽波 及 体 积 , 而提 高 抑制 扩 从
蒸 汽驱 采油 效 率 。本 文 在 国 内外发 泡 剂 ( 沫 剂 ) 泡
性能评价研究[ 叩 1 的基础上, 为了筛选出适合蒸汽.
1 2 实验 用品 .
综 合 含 水 6 。 % 。进 入 蒸 汽 吞 吐 后 期 开 采 阶 65
段 , 采 出程 度 高 、 存在 自然递 减 率 逐 年加 大 、 层压 地
力下降幅度大、 汽窜干扰严重等问题 , 吞吐开发效果
变差 , 利用 率低 。依 据 稠 油 油藏 地 质 条件 及 蒸 汽 热 吞吐开 采状 况 , 井楼 油 田三 区楼 资 2 在 7井 区 Ⅲ6层 选择 了 4个蒸 汽 驱试 验 井组 , 了防 止蒸 汽 过 早沿 为 高渗层 窜流及粘 性指进 , 拟采用 蒸 汽. 气 泡沫 调驱 氮

浅薄层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适应性研究

浅薄层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适应性研究

中、 高 周期 开 采 阶段 , 日产 油水 平低 、 地层 压 力下 降
幅度 大 , 蒸 汽沿 高渗 透 层 窜 流 严 重 , 单 纯 注蒸 汽 热
采效 果差 。
2 物理模拟实验
2 . 1 发泡 剂筛 选
结 合 研究 区开 发 实 际 , 运 用 物理 模 拟 实验 和数 值 模 拟方法 , 探 讨 了氮 气 泡沫 调 驱技 术 在 浅薄 层 稠油 油
1 区 域 概 况
河南油 田某 区块位于泌 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新 庄 复 杂断 裂 带北偏 东 , 主要 产层 为核 三段 2 , 3 , 5 和6 油组 , 与新 近 系 呈角 度 不整 合 接触 。储层 岩 性 以灰
白色 砾 状 砂 岩 、 砾岩 、 粉砂岩为主 , 物性好 , 平 均孔
用率较高 , 单位 质量发泡剂产油量比冷泡沫( 蒸汽不伴随 ) 高2 4 . 4 %; 多层合注合采 时各层启 动压 差受泡沫 注入 方式
和渗透率级差 的双 重影响, 冷泡 沫注入 时各 级启动压差随渗透率级差呈线性增长 , 热泡沫注入 时则呈对数式增长 ; 此外, 不 同渗透 率层对采 出程度 贡献度差异 较大 , 泡 沫对 中、 低 渗透 层动用率相近 。在实验基础上 , 利用 数值模 拟
得到 的氮 气泡沫调驱 最优方案 为 : 采用氮 气泡沫段塞 式注入 , 在蒸 汽注入速度 为4 . 5 t / ( d ・ n 1 ) , 发泡 剂质量分 数为 0 . 5 % 的条 件 下 , 泡沫段塞最佳注入量为 O . O 1 倍 孔 隙体 积 , 最 佳 地 面 气 汽 比为 2 0 : 1 , 最佳 采 注 比为 1 . 3 : 1 , 最佳 泡 沫 段
第2 ( ) 苍
第 1 期

自生C02泡沫驱油室内研究

自生C02泡沫驱油室内研究

自生C02泡沫驱油室内研究作者:巫光胜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2期巫光胜(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摘要: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筛选出可适用于中低温的稠油油藏的自生CO2泡沫驱油体系。

在油藏温度下,筛选出自生CO2泡沫驱油体系,研究温度对自生CO2泡沫体系的泡沫性质的影响,同时对自生CO2泡沫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粘度稳定性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黄原胶做稳泡剂时,能保持粘度的长期稳定稳定性;自生CO2泡沫体系比单一聚合物能提高的采收率6.2-8.4个百分点。

关键词:自生CO2泡沫;起泡性;粘度稳定性;界面张力中图分类号: TE35文献识别码: B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4-0086-03油田注水开发,仅仅只能采出原油地质储量的40%,其余原油仍滞留在油层中,因此进行有效的三次采油技术研究,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很有必要的。

自生CO2泡沫复合驱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自生CO2泡沫它具有膨胀降粘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流度比等作用;同时自生CO2泡沫复合驱适用于常规原油和普通稠油油藏,且施工工艺简单,成功率高,施工成本较低[2]。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三次采油高采收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自生CO2泡沫的驱油机理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中,自生CO2泡沫驱以其独特的渗流特性和驱油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生CO2泡沫驱既能显著提高波及效率,又可提高驱油效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提高采收率10%~25%。

其主要驱油机理如下[3]:(1)CO2是一种超临界流体,CO2分子是直线型的,它的结构被认为是:O=C=O它属于非极性分子,CO2有既可溶于极性较强的溶剂,也可溶于原油和凝析油的优点。

室内研究表明,CO2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31.26℃)和压力高于临界压力(7.2 MPa)状态下,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其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3]。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摘要】氮气泡沫驱是普通稠油开采后期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接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氮气泡沫驱取得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发泡性能好,泡沫阻力大的发泡剂.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对几种初选的发泡剂进行了优选,选出了性能最优的发泡剂;并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对氮气泡沫驱油层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非均质模型泡沫驱效率均低于均质模型,但在残余油状态下,非均质模型泡沫驱增油效果要明显高于均质模型.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残余油状态下,泡沫驱油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对于非均质严重的储层,矿场泡沫驱油增产效果更好.【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3)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氮气泡沫驱;发泡剂;油层适应性【作者】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氮气泡沫驱是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将发泡剂溶液(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在线混合,产生离散的泡沫,利用泡沫液具有高视粘度和选择性优先封堵高含水大孔道的特性进行驱油,克服热力采油中遇到的重力超覆、汽窜和指进等问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三次采油增产措施[1-4]。

氮气泡沫驱对提高中质稠油油田的采收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泡沫的产生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已有大量的研究[5-10]。

在泡沫驱采油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具有发泡量大、稳定时间长和增加阻力明显等特征。

在一定的经济成本下,选择合适的发泡剂质量分数。

在实际的油藏中,地层大多是非均质的,采用水驱、蒸汽驱等常规方法常出现驱替前沿不均,波及效率不高,采收率低等缺点。

稠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分析——【油气田开发技术新进展】

稠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分析——【油气田开发技术新进展】

稠油氮气泡沫调驱效果分析1. 稠油基本概况(1)稠油及分类标准①稠油:在油层条件下,粘度(不脱气)大于50mPa•s的原油或脱气粘度大于100mPa•s 的原油。

常称的重油(Heavy Oil),沥青砂(Tar Sand,Bitumen)都属于稠油范围。

②分类2. 稠油热采开发方式原油粘度(mPa•s):50~100:水驱。

100~500:水驱、非混相、泡沫。

500~10000: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

10000~100000:SAGD。

3. 国内稠油生产发展趋势(1)资源动用:扩大特稠油/超稠油储量的动用程度(2)提高稠油采收率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方式,且呈现热力复合(化学驱、气体、溶剂等)驱替方式。

热力采油和蒸汽吞吐是稠油开采的主要途径。

稠油油藏历经注蒸汽开采后的特征:(1)剩余油的流动性越来越差——稠油流体的非均相特征;(2)储层强非均质出现汽窜(负效应)——热连通逐渐加强汽窜造成热效率低,油气比低;(3)油层热效率越来越低——油层回采水率越来越低,后续注热效率低,加热范围小。

薄油层的加热效率较低,直井开采效率低。

4. 稠油注蒸汽窜流状况: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均有汽窜现象。

解决蒸汽吞吐汽窜方法:组合吞吐、调剖、改变受干扰井的工作制度或关井。

当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后,一旦出现汽窜,只能依靠调流和调驱方式。

汽窜程度、井底结构及稠油开发阶段的差异都将影响注蒸汽井调剖方法的选择。

稠油油藏提采技术:(1)热力采油改善开发效果方法;(2)热力复合驱替技术;(3)复杂结构井型热力采油技术。

一、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调驱机理与适应性:泡沫驱机理(1)泡沫体系调剖→提高波及效率(2)表活剂洗油→提高洗油效率。

泡沫发泡方式:(1)地面起泡方式(相对较1好):直接将配制好的泡沫基液(水+起泡剂)经水泥车泵注注入泡沫发生器,同时将制氮机组来氮气经增压后注入泡沫发生器,基液与氮气在泡沫发生器中混合并形成均匀泡沫液,然后经管柱到井底。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的效果。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后,详细描述了实验设备和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氮气泡沫可以有效驱出稠油。

文章还探讨了氮气泡沫驱油效果和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动机理。

分析了氮气泡沫驱油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总结显示,氮气泡沫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驱油工艺。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文章指出还需进一步探讨氮气泡沫驱油的效果和机理。

研究的启示在于氮气泡沫驱油技术在稠油热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实验研究、驱动机理、影响因素、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结果分析、驱油效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实验结果总结、进一步研究展望、实验研究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稠油是其中一种油品,具有粘度高、密度大等特点,常常难以开采。

为了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各种采油技术。

稠油热采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热介质降低油藏粘度,从而促进油藏内原油的流动。

在实际应用中,稠油热采存在能耗高、采油效率不高等问题。

氮气泡沫驱是一种新型的增驱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氮气泡沫提高油藏内的有效驱替物,从而改善原油的采收效果。

氮气泡沫具有低密度、高渗透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改善稠油采收效率。

关于氮气泡沫驱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效果和机理。

本研究旨在通过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探讨氮气泡沫驱在稠油热采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为稠油采收技术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的开展,探讨氮气泡沫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效果,并深入研究其驱动机理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验证氮气泡沫技术在稠油热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生产中技术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高温蒸汽氮气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_孙焕泉

高温蒸汽氮气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_孙焕泉

2011年11 月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Vol. 33 No. 6Nov. 2011文章编号:1000 – 7393( 2011 ) 06 – 0083 – 05高温蒸汽氮气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孙焕泉1 王 敬2 刘慧卿2 杨耀忠1 彭国红2 赖书敏1(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1;2.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泡沫封堵特性和高温蒸汽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开展了发泡剂浓度、温度、气液比、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对3种发泡剂生成泡沫封堵能力影响规律、发泡剂浓度和蒸汽氮气混注比对蒸汽泡沫复合体系封堵特性影响以及不同发泡剂单管和双管驱油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阻力因子随发泡剂浓度、气液比、渗透率增加而增大,后期增加速度较缓,最佳质量分数和气液比为0.5%和1∶1;阻力因子随含油饱和度增加而减小,含油饱和度大于0.2时,泡沫基本失去封堵能力;1#、2#发泡剂生成泡沫的阻力因子随温度增加而降低,3#随温度增加而升高;蒸汽氮气泡沫混注时,最佳质量分数和蒸汽氮气混注比为0.6%和3∶2;注2#和3#发泡剂的蒸汽氮气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20.82%和17.05%;2#发泡剂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为13%和24.6%,3#发泡剂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为9.05%和21.9%,2#发泡剂性能优于3#发泡剂。

关键词:蒸汽驱;蒸汽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封堵特性;室内实验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Laboratory experiments of high-temperature steam and nitrogen foam compound floodingSUN Huanquan 1, WANG Jing 2, LIU Huiqing 2, YANG Yaozhong 1, PENG Guohong 2, LAI Shumin 1(1. Shengli Oil Field Company , SINOPEC , Dongying 25700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Petroleum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plugging property of foams and oil recovery enhance effect of high-temperature steam and nitrogen flooding, the effects of foaming agents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gas-liquid ratio, permeability and oil saturation on the plugging ability of 3 foaming agents, the effects of foaming age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tio of steam and nitrogen on the plugging poverty of steam - nitrogen foam compound flooding system and the flooding tests of various foaming agents in single pipe and dual-pipe were all studied by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am resistance facto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gas-liquid ratio and permeability and the trend slowed down in the later period of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was 0.5% and the optimum gas-liquid ratio was 1:1.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istance factor reduced with the oil saturation increasing and the foam lost its plugging ability when the oil saturation was greater than 0.2. The resistance factors of 1# and 2# foaming agents dropped with temperature added, but that of 3# increased. The suitable mass fraction was 0.6% and the ratio of steam to nitrogen was 3:2 for steam and nitrogen foam flooding. The oil recovery of 2# and 3# foaming agents increased by 20.82% and 17.05% resp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steam and nitrogen foam flooding, the increased sweep efficienc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2# were 13% and 24.6% while those of 3# were only 9.05% and 21.9%;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agent 2# is superior to that of 3#.Key words: Steam flooding; steam and foam compound 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plugging property; lab experiment驱和蒸汽吞吐技术是目前开发稠油的主要手段,但注蒸汽开发中后期,由于蒸汽与油水间的密度差异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藏模拟关键技术”(编号:2008ZX05011)部分研究内容。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是一种通过注入热能到油藏中来降低油粘度,以提高开采效率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油井的开采效率常常受到油层渗透率低和沉降速度慢等因素的限制。

如何提高稠油热采的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氮气泡沫驱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中,具有体积缩小、黏度降低、渗透能力增加等优点。

在稠油热采中,氮气泡沫驱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本文通过室内物模实验,研究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效果。

实验使用了油藏岩心模型,模拟了真实油藏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流动特性。

实验过程中,首先制备了稠油样品,并在高温下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油的黏度。

然后,通过注入氮气和表面活性剂,形成氮气泡沫。

将氮气泡沫注入岩心模型中,并监测泡沫的渗透能力和油水分离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氮气泡沫驱能够显著提高稠油热采的效果。

氮气泡沫能够降低油的黏度,使其更容易在油层中流动。

氮气泡沫的体积缩小特性能够增加油层的渗透能力,使得更多的油能够被开采出来。

氮气泡沫还可以在岩石孔隙中形成稳定的泡沫结构,阻止水和油的混合,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效果。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在室内物模实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仅从实验角度对氮气泡沫驱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尚需进一步实验和理论分析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低渗油田N2驱气窜特征及泡沫防窜实验研究

低渗油田N2驱气窜特征及泡沫防窜实验研究

2024年1月第39卷第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24Vol.39No.1收稿日期:2023 06 28基金项目:海油发展科研项目“海上稠油油田注气开发可行性实验研究”(HFKJ-GJ2020-04)第一作者:刘浩洋(1993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

E mail:525980269@qq.com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4.01.004中图分类号:TE357文章编号:1673 064X(2024)01 0034 06文献标识码:A低渗油田N2驱气窜特征及泡沫防窜实验研究刘浩洋1,赵军1,吴彬彬1,左清泉1,陈平1,胡雪1,郑继龙2(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2;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公司,天津300459)摘要:针对B油田氮气驱气窜问题,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长岩心N2驱替过程的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由于B油田具有高温高盐低渗的特点,采用瓦林搅拌法筛选出合适的泡沫防窜体系,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体系的防窜效果和注入时机。

实验结果表明,以采出程度和累积气油比作为指标可将气驱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无气采油阶段、油气同产阶段、气窜阶段。

适合目标油田的泡沫防窜体系是:0.6%ZHDQ 5起泡剂+0.1%WP 1稳泡剂溶液。

该体系封堵率可达到90%,推荐在累积气油比达到20cm3/cm3注入泡沫防窜体系,可在前期气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7%。

关键词:N2驱;气窜特征;泡沫防窜;封堵率;驱油效率ExperimentalStudyonGasChannelingCharacteristicsandFoamChannelingPreventioninN2DisplacementofLowPermeabilityOilfieldsLIUHaoyang1,ZHAOJun1,WUBinbin1,ZUOQingquan1,CHENPing1,HUXue1,ZHENGJilong2(1.EngineeringTechnologyBranch,CNOOCEnergyTechnology&ServicesLimited,Tianjin300452,China;2.CleanEnergyBranch,CNOOCEnergyTechnology&ServicesLimited,Tianjin300459,China)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ofgaschannelinginnitrogenfloodingofBoilfield,the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andgaschannelinglawofN2floodingareanalyzedthroughlaboratoryphysicalsimulationexperimentsoflongcores.AsBoilfieldhasthecharacteristicsofhightemperature,highsaltandlowpermeability,thesuitablefoamchannelingpreventionsystemwasoptimizedbyWaringblenderstir ringmethod,andthechannelingpreventioneffectandinjectiontimingofthesystemwerestudiedthroughphysicalsimulationexperi ments.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gasfloodingprocess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bytakingrecoverydegreeandcumu lativegas oilratioasindicators:oilproductionwithoutgasstage,oil gasproductionstageandgaschannelingstage.Thecompositionofthefoamchannelingpreventionsystemsuitableforthetargetoilfieldisthesolutionof0.6%ZHDQ 5foamingagent+0.1%WP 1foamstabilizer.Thepluggingratioofthesystemcanreach90%.Itisrecommendedtoinjectthefoamchannelingpreventionsystemwhenthecumulativegas oilratioreaches20cm3/cm3,whichcanimprovetheoilrecoveryby17%onthebasisofpreviousgasflooding.Keywords:N2flooding;gaschannelingcharacteristics;foamanti channeling;pluggingratio;oildisplacementefficiency[Citation]刘浩洋,赵军,吴彬彬,等.低渗油田N2驱气窜特征及泡沫防窜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9(1):34 39.LIUHaoyang,ZHAOJun,WUBinbin,etal.Experimentalstudyongaschannelingcharacteristicsandfoamchannelingpreven tioninN2displacementoflowpermeabilityoilfields[J].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4,39(1):34 39.刘浩洋等:低渗油田N2驱气窜特征及泡沫防窜实验研究引 言油田注氮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被各个油田广泛应用[1 5]。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唐纪云【摘要】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大部分采取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弱凝胶调剖堵水施工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呈递减趋势.为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室内对比了3种起泡剂的表面张力和半衰期,研究了交替段塞的大小、气液比及段塞组合对泡沫体系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泡沫调驱后,采收率提高9%.在海外河油田的2口注水井进行了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i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st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iaohe Oilfield, most of the reservoirs have been at the stage of high water cut. With the increase of number of weak gel profile control water plugging, the development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To improve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the oilfield,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 nitrogen foam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 Through indoor experiment,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half value period of the three types of foaming agents ar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slug size, gas-liquid ratio, and slug combinations on the plugging of foam systems is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recovery is enhanced by 9% after implementing foam profile control. Pilot test is conducted in two water injection wells in Haiwaihe Oilfield. Oil production increases remarkably and water decreases considerably.【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09(031)005【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注水开发;氮气泡沫调驱;稠油油藏;辽河油田【作者】唐纪云【作者单位】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7辽河油田70%属于稠油油藏,注水开发的稠油油藏比例也较大。

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李淑红1 吴玉杰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萨北开发区油层是非均质性油层,不同油层渗透性级差大,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都很突出,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特别是经过长期注水和聚合物驱油,主力厚油层有大孔道形成,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

为探索控制高渗透层段水窜,提高厚油层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萨北开发区的一个水驱井组和一个聚合物驱后水驱井组开展注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

通过注氮气泡沫调驱试验,验证萨北开发区油层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适应性,掌握不同井组的驱替规律,对水驱和聚合物驱后水驱井组采用氮气泡沫调驱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泡沫封堵和提高采收率机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就是将发泡剂、稳泡剂和各种添加剂组成的泡沫体系在地面用清水或含油污水稀释后,通过地面设备注入井下,注入同时在井口加注氮气,使泡沫剂与氮气在井口和井筒中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泡沫流进入地层实施封堵和驱油。

2.泡沫封堵机理 (1)贾敏效应泡沫是一种气泡的聚集物,是不溶或微溶气体分散于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

当单个气泡在变径的毛细管中流动时,遇到孔喉半径小于气泡的半径时,如欲通过孔喉需克服遇阻使气泡变形后所带来的附加阻力,这就是贾敏效应。

当气泡前后压差小于使气泡通过孔喉时的最小压差时,气泡通不过孔喉,将会造成气泡对孔道的堵塞。

对于一个气泡来说,其阻力不大,但当压力逐渐降低,气泡不断的增大和增多时,产生叠加效应,引起的阻力是十分可观的。

注泡沫控制水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2)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带根据贾敏效应的原理,孔喉半径越小,其产生的附加阻力越大,所以泡沫会优先进入孔径较大的高渗透带。

泡沫进入高渗透带后,在继续向前运移的过程中,气泡所受的地层压力下降,气泡变大;而且由于气泡间存在气体扩散效应,会发生气泡的合并现象,气泡也变大。

气泡的直径变大,高渗透层的孔径就相对减小,产生的附加阻力就增大,直至大到阻碍气泡流动,就产生了对高渗透带的堵塞。

泡沫剂室内优选及其在调剖工艺中的应用

泡沫剂室内优选及其在调剖工艺中的应用
和 出水层 , 随着 注入 量 的增 加 , 高 渗 、 在 高含 水 地层 内形成 大量 稳定微 气泡 , 增加 了高渗 、 高含水层 的渗
V7等 层边 水 都 已侵 入,水 淹 储 量 已达 到 3 4万 t 2 ,
水 淹 储 量 采 出程 度 1 . ,其 中未 动 用 储 量 约 占 57 %
与意 义重 大
面 张力 、 泡体 积 、 衰期 和 阻力 因 子 , 发 半 以确 定 发 泡 ( ) F 一 发 泡剂 溶 液 的表 面 张力 随 质量 浓 度 1T P 1
增 加不 断 减小 , 当质 量 浓 度 为 0 %左 右 时 , 面 张 . 5 表
力 达 到 最 小 值 :38 N m:发 泡 体 积 达 到 最 大 值 : 4. / m 4 . L; 69 m 发泡剂 溶液 半衰期 达 到最大值 :2 n 当质 9 mi。
lt nu dr h mprtr( %1 f irsro s odt mie h et o cn ao fom n gn.ts u doth t h n ui ne et ea e 0 leevis a e r n eb s cn et t no r igae tI if n u a w e o t e u 5 o o ro t e t ri f o t
1 4
E CHNOL OGY SUPER Sl N PET VI ON l ROL M EU


研究与探 讨

量浓 度大 于 05 .%之后 ,发 泡剂 发泡 体积 有所 下 降 ;
半衰 期随 着溶液 浓度 的增加 先增 加后缓 慢减 小 。 () 2 发泡 剂 溶液 的阻力 因子 随着 发 泡 剂质 量 浓
f0 5 )下发 泡 剂溶 液 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ev d 3 M a c 0 8 e ie 9 No e b r 2 0 ;a c p e 6 De e e 0 9 cie r h 2 0 ;r v s d 1 v m e 0 9 c e t d 1 c mb r 2 0 Ab ta t Ni o e o m ip a e n sa l r a i et c n q ef rh a y ol n a n a c h i r c v r .F a a e t s sr c : t g n f a d s lc me t n at n t e h i u o e v i a d c n e h n et eo l e o e y o m g n r i e v i
See to fFo m g nta d A d pt b lt fFo m a i n lc i n o a A e n a a iiy o r to f rN ir g n Fo m s l c m e o to e a Dip a e nt
YU E Yu— qu n ,ZH EN G a Zhi c ,ZHANG i mi — hu Sh — n
t t d h d p a i t f f r ai n,a d i s s o h t o l r c v r i l we n h t r g n o s f r t n t a h t i O s u y t e a a t bl y o o m to i n t h w t a i e o e y s o r i e e o e e u o ma i h n t a n i o h mo e e u o ma i n Ho v r n e o d t n o e i u lol h n r me to e o e y i e e o e e u o ma in i o g n o sfr t . o we e ,u d r c n ii f r sd a i,t e i c e n f r c v r n h t r g n o s f r t s o o lr e h n t a n h mo e e u n .Th r ee o e e u h o o sm e i i , h i h rt ei c e n folr c v r n a g rt a h t o g n o so e i e mo eh t r g n o st e p r u d a s t eh g e h r me t i e o e y a d n o t e b te h fiin y o o m i pa e n . h et rt e e f e c ff a d s lc me t c Ke r s y wo d : Ni o e o m ipa e n ;F a a e t o ma i n a a t b l y t g n f a d s lc me t o m g n ;F r t d p a i t r o i
( .I s t t o c a i ,C iee a e f S ine , ejn 0 0 0 P. C i ; 1 n t ue f Meh n c i s h n s Ac d my o c cs B iig 1 0 8 , R. h n e a 2 i z o i Prd c o a t L a h i il r n ho e o h n L n h i io i g 1 1 0 , R. hn ) .J n h uO l o u t nPln , io e z ed B a c f P t C ia, ig a a nn 2 2 9 P. C i i O f r L a
o tmal ee td fo s v r l n sb s d o o m e f r n e b t t n y a i t s s p i l s lc e r m e e a e a e n f a p ro ma c y s a i a d d n m c e t .Viu l x e i n sa ep ro m e y o c s a p rme t r e f r d e
泡 剂进 行 了优 选 , 出 了性 能 最优 的 发 泡 剂 ; 选 并进 行 了 可视 化 实验 , 氮 气 泡 沫 驱 油 层 适 应 性 进 行 了研 究 , 明 非 均 对 表
质模 型 泡 沫 驱 效 率 均低 于均 质模 型 , 在 残余 油状 态下 , 均 质 模 型 泡 沫 驱 增 油效 果要 明 显 高 于 均 质 模 型 。储 层 非 但 非 均质 性 越 严 重 , 驱 残 余 油状 态下 , 沫 驱 油的 增 产 效 果 越 显 著 。对 于 非 均 质 严 重 的储 层 , 场 泡 沫 驱 油增 产 效 果 水 泡 矿
氮气 泡 沫驱 发泡 剂优 选及 油 层 适应 性 室 内实验
岳 玉 全 , 郑 之初 , 张世 民
(. 国科 学 院 力 学研 究所 , 1中 北京 1 0 8 ; 2 中 国石 油 辽 河 油 田分公 司锦 州 采 油 厂 , 宁 凌 海 11 0 ) 00 0 . 辽 2 29
更好 。
关 键 词 : 氮 气 泡 沫驱 ; 发 泡荆 ; 油层 适 应 性 中图 分 类 号 : TE 2 37 文 献 标 识码 :A d i 0 3 9 /. s . 0 6 9 X. 0 0 0 . 1 o : . 6 6j i n 1 0 —3 6 2 1 . 1 0 9 1 s
第 2 3卷 第 l 期

J) ( UR NA I

化 _ 高 等 丁 :




VO1 .23
No. 1
( F PETR (CH EM I ) ) CA L U N 1 VERSI ES TI
Mf .2 ( i r 01)
文 章 编 号 :0 6 3 6 2 1 ) 1 0 0 6 1 0 9 X( 0 0 0 —0 8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氮 气 泡沫 驱 是普 通 稠 油 开采后 期 的 一种 经 济 可行 的接 替技 术 , 以 大 幅 度 提 高剩 余 油采 收 率 。氮 气 可
泡 沫驱 取 得 效 果 的 一 个 重要 前提 是 选择 发 泡性 能 好 , 沫 阻 力 大的 发 泡 剂 。 采 用 静 态和 动 态 实验 对 几种 初 选 的 发 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