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产养殖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指路灯,乡村水产养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本文介绍了水产养殖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促进产业互补和改善乡村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产养殖发展要点。
水产养殖的科学发展,需从创新水产养殖模式、促进渔业文化发展、重视资源养护服务、最大限度利用乡村资源、强化基层服务建设五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产养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促进产业互补因地理条件限制,北方干旱地区很多农村地区只能单一的搞农产品种植或者家畜家禽养殖。
而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则可以有机的结合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一方面可以利用家畜的粪便,用于农作物的肥料和水产品的饲料,从而提高效益;第二方面,及时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不仅仅可以减少渗漏从而对地下水的污染,还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对鱼类的生长有极大的好处,同时,淤泥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防止土壤硬化,改善土壤状况,促进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另外,综合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和水稻,既可以减少虫害,又可以少用农药,最后的产出都是健康绿色产品,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2、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促进生态健康、绿色发展也是水产养殖的优势。
家畜的粪便可以用于农作物的肥料或水产品的饲料而不再随地排放,污染环境;农作物的秸秆可用于家畜的饲料,无需再焚烧处理,污染空气。
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互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污染问题,改善生活环境。
3、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水产养殖产业相对于种植业等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稍微要高,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就必然要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水产养殖产业在发展中,能够与乡村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农民水平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中,利用“互联网+”的应用,不仅能够优化新型养殖技术应用,促进养殖产业水平提升,还能够更好的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水产品的多元化销售,增加养殖户收入,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5350万t,连续21a位居世界第一。
水产品出口量为333.88万t,出口额为138.28亿美元,连续10a位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以占农业人口2%的渔民为全国民众提供了1/3的动物蛋白质。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方面,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两个70%,是目前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水产养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开始引领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是顺应世界“低碳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具体体现;是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稳定增收,水产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满足人民对鱼类蛋白的需求,渔业产量的增加也主要依赖于捕捞产量的增加,海洋捕捞业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大部分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下降,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捕捞的经济效益也日益降低,而海水养殖业则发展迅猛。
1985年,中国政府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鼓励发展养殖业。
自1988年起,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渔业生产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缓解了对天然水产资源的压力。
1997年中国政府又适时地确立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将大力发展养殖及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渔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江苏水产生态养殖新模式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
一.暂养池的准备 二.水的准备,调节盐度 三.放大水 四.饲料投喂 五.增氧机管理
一.暂养池的准备
1. 暂养池:有水泥池、土池,土池培育池可 直接在成虾塘中开挖建成,一般根据塑料 薄膜的宽度来确定培育池的宽度,一般宽 幅5-6米,池深1~1.2M,长度有放养量来确定 ,一般每㎡ 最多2000尾苗。培育池需要有缓 坡比较好,一般坡比1:2.5~3最好,培育池 应建在背风向阳,水质良好,土质保水性 好的池边,旁边护坡最好高出池底50公分 左右。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现状
1.抽取地下水降低养殖海水盐度以加速 虾子的生长; 2.滥用抗生素来繁殖虾苗和防治疾病; 3.高密度养殖以求取高利润。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
1.利用天然和半天然的池塘,由潮汐引入海水的粗放 养殖 (低位池);
2.在河口或半咸水高于海平面地区,大量建筑养殖池, 放养高密度使用抽水机和水车等;(高位池)
养殖中出现的新技术
-水再循环 -塑胶池底 -水质处理剂和微生物制剂的研发使用 -健康无特定病毒虾苗的研发(SPF) -抗特定病毒虾苗的研发(SPR)
养虾概谈
1. 水 2. 种 3. 饵 4. 密 5. 防 6. 混 7. 轮 8. 管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近年来,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养殖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养殖环境和水质的恶化、疾病的严重流行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对虾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并进行养殖技术创新变得至关重要。
一、健康养殖模式研究:1. 养殖环境改良:对虾养殖需要重视水质的调控,采取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和过滤装置,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同时,充分考虑养殖场的地势和周边环境,避免周边污染物对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2. 饲料营养优化:通过科学配方,合理搭配饲料成分,确保对虾摄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
采用现代化饲养管理技术,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与疾病发生。
3. 健康管理策略:建立健全的养虾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监测和疫病防控等。
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用相应的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4.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监测水质、疾病发生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技术创新:1. 智能监测与控制: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对虾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通过自动调控设备,实现水质和水温等关键指标的精准控制,提高养殖环境稳定性。
2. 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对虾养殖与其他生物种养殖相结合,形成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例如,可以与贝类、藻类等生物共同养殖,利用它们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达到共生共利的良好态势。
3. 疾病防控技术:开展对虾疾病的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研究,发展新型疫苗和疾病防控策略。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具有抗病特性的新品种。
此外,开发高效、环保的消毒技术,有效控制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疾病传播。
4. 智能养殖设备创新:加强养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开发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处理设备、养殖网箱、饲料喂食器等。
水产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水产养殖是指人为种植、饲养水生生物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随着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水产养殖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1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水域均有大量水产养殖基地,种植和养殖的品种也趋于多样化。
从海水养殖到淡水养殖,从鱼类到贝类、虾类等水生生物,水产养殖形式日益丰富。
1.2 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养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养殖环境的优化、饲料配方的改良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支持,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提升了农民的收益水平。
1.3 水产养殖产业带动就业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养殖基地的建设、养殖设备的购买、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展望2.1 环保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探索环保养殖模式,如循环式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减少水体污染和养殖废物的排放,并提高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实现养殖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2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水产养殖产业。
如智能养殖设备的使用,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将加速水产养殖品种的优化与改良。
2.3 养殖与渔业资源保护的平衡未来水产养殖发展将与渔业资源保护形成更好的平衡。
加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合理规划渔业保护区,推动养殖业与渔业共同发展,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2.4 面向高端市场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将加大对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加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形式,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
水产养殖新模式探讨论文(学会交流)
集约生态高效环保水产养殖新模式概念与原理初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臵”。
渔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它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动物蛋白,保障人们的食品与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目前我国已走出渔业“以养殖为主”的发展道路,水产养殖业将是我国渔业为社会提供动物蛋白的主要途径。
但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还未走出传统养殖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池塘占地面积大、耗水多,单位效益与产量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
因此,急需建立新的、科学的模式使水产养殖业有一个跨越式提升。
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由单纯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建立集约、生态、高效、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生产新模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今后渔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 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淡水池塘综合养殖高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均已成熟,北方地区的高产池塘鱼年产量可达15T/hm2左右。
在现有养殖模式下继续提高产量,不但增加养殖成本,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水体和底泥产生富营养化还会对养殖及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究其原因,就是在传统模式运行方式下,养殖残饵、鱼的粪便及排泄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水质恶化阻碍养殖容量的进一步增加。
2 新模式的概念及应达到的目标2.1原理概念及基本模式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能量通道畅通与能量流的流动,能量在系统中的任何环节中停滞与阻塞,所造成能量的积累则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有害物质。
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中投饵与鱼粪排出在池塘底部的积累,是造成能量阻塞的关键环节,疏通这个环节是解决提高养殖容量的难题也是重要的关键问题。
浅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摘要:最近几年,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高品质生产产品的需求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水产养殖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在实际养殖管理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导致了部分生产产品遭受到严重的病害,水域环境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产业的安全。
从当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养殖户一直沿用人工养殖方式,难以实现全面的水产养殖管理,极容易造成水域环境恶化,各类病害暴发流行严重影响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具体应用前言:目前,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态势,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水产品养殖环境和质量的关注度更高。
因此,水产养殖中加强了对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主要在人工方式引导下对池塘或是养殖区域投放饲料,在抗生素和高蛋白物质作用下,不仅养殖资金成本较大,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此外,传统养殖方式的效益并不乐观,养殖户的收入无法保证,所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也逐渐被全新的生态养殖技术所取代。
基于此,本研究将详细探究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问题,希望能够对行业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1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提条件1.1合理掌控养殖环境水体生态养殖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当中,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后续的保障工作,充分的发挥养殖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带动水产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会比较高,在保证具有良好的水质基础之上,才可以更好的应用生态养殖技术。
养殖户需要定期对水产养殖的水质进行监测,定期对实质的结构进行记录和检测,确保达到水产品养殖的标准。
养殖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水质会受到多种方面的影响,养殖户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未来五年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规划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优质食品需求的提升,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探讨未来五年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规划,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益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益。
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养殖模式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未来五年,我们将严格落实环保政策,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养殖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养殖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三、培育优质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未来五年,我们将注重培育优质品牌,拓展水产养殖与渔业产品的市场空间。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将水产养殖与渔业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食品和医疗用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行业素质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强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竞争力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强水产养殖与渔业行业的国际合作,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高效水产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
高效水产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持续消耗,生态养殖模式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的关注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索一种高效水产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生态养殖模式,旨在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一、生态养殖模式的概念和原理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构建有机循环系统的养殖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合理的饲料投喂、废物处理和环境调控,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使养殖物种能够自然繁衍生息,并提供健康的产品。
二、生态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1.循环利用资源:该模式中,废物被充分利用,如通过水下植物净化水质,废弃物被用作有机肥料,从而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生态环境改善: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生态养殖模式能够为水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改善水质和饲料资源供给,提高养殖物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减少疾病发生:生态养殖模式中,养殖场模拟了天然水域的生态系统,养殖物种生活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中,疾病传播的风险大大降低。
4.降低养殖投入成本:由于养殖系统中有机循环系统的建立,生态养殖模式能够减少饲料和其他投入物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
三、生态养殖模式的应用1.海洋养殖:海洋是水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但传统的海洋养殖方式容易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生态养殖模式能够在海洋中建立有机循环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提高海洋养殖物种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淡水养殖:淡水养殖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方式,生态养殖模式能够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湿地养殖:湿地是许多水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将养殖场设置在湿地附近,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善水质,提供更适宜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养殖模式的未来展望生态养殖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提出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养殖方案,同时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水产养殖行业正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需求的增长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水产品作为优质、营养丰富的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人们对低脂、高蛋白的健康饮食的追求也推动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水产品消费量每年增长约3%,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例如,水产养殖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
同时,新的养殖模式如循环水养殖、网箱养殖等也逐渐得到推广。
这些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行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水体污染、海洋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水产养殖企业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加强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打造优质产品品牌,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和特色养殖技术的宣传,将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同时,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之一。
五、国际市场的拓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水产养殖行业正面临更多的国际市场机遇。
国内一些水产品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出口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国际市场对中国水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
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及示范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水养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
对虾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经济水产品,其养殖技术的改进和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对虾养殖的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示范。
1.生态养殖模式的介绍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养殖品质、提高养殖稳定性为目标的养殖模式。
它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构建适合对虾生长的生态系统,并合理利用养殖环境中的资源进行养殖,从而提高对虾的产量和质量。
2.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2.1 生态养殖系统的构建对虾生态养殖系统的构建是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中的核心内容。
在构建生态养殖系统时,需要根据对虾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介质、环境控制设备和水质处理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湖泊、塘坝等自然水域来养殖对虾,同时引入适宜的植物和动物,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供对虾所需的食物和庇护所。
2.2 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控在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下,合理的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是保证养殖效益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科学配制饲料,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投喂频次,确保对虾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
此外,对虾生态养殖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疾病及其传播途径的监测,采取科学的疫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疾病对养殖产能的影响。
2.3 养殖环境监测和水质控制养殖环境和水质是对虾生长的重要因素。
生态养殖模式中,及时监测和控制养殖环境和水质变化对于促进对虾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关键指标如温度、溶解氧、PH值等数据,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和采取相应措施,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3.海水养殖对虾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了推广海水养殖对虾生态养殖模式,需要开展示范项目的实施。
示范项目旨在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案,以引导更多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1 选址和规模示范项目的选址要满足适宜对虾养殖的条件,如水质适宜、水体流动性好等。
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前沿研究
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前沿研究水产养殖是指利用各类水域资源进行经济性动物、植物的培养、繁殖及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
随着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前沿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方向和前沿研究成果。
一、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方向1. 养殖环境的改善水质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创新的养殖技术包括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利用先进的气体交换装置和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清洁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2. 饲料研发及营养调控饲料是水产养殖中成本最高、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创新的饲料研发可包括基于营养需求的配方饲料、利用植物蛋白代替传统饲料中的鱼粉、利用活性酶和益生菌改良饲料,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利用率。
3. 家族化养殖管理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常常面临着疫病传播、养殖体系闭环困难等问题。
因此,通过培育具有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杂交种,并结合疫苗技术、疫病监测技术等手段,实现科学规范的家族化养殖管理成为重要创新方向。
二、水产养殖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1. 水下无人机在养殖监测中的应用水下无人机技术的出现,使得养殖者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和监测养殖环境和养殖种群。
通过搭载高清摄像设备、水质检测仪和生物识别技术,水下无人机可迅速获取大量的养殖信息,提高养殖效益。
2. 基因编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具有精确性高、效率高等优点,对水产养殖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例如,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鱼类性别比例、提高鱼肉品质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光合菌园技术的发展光合菌园技术是利用光合微生物来修复养殖废水和提供饵料的创新技术。
通过运用光合菌园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并生产出具有高蛋白质含量的浮游生物饵料,为养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三、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养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养殖系统将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向。
通过搭载传感器、自动喂食装置、智能监控系统等设备,实现对水质、温度、饲料等因素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提高养殖效率。
水产养殖业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开发及推广项目
水产养殖业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开发及推广项目第1章引言 (4)1.1 绿色生态养殖背景及意义 (4)1.1.1 绿色生态养殖概念 (4)1.1.2 绿色生态养殖意义 (4)1.2 国内外绿色生态养殖现状分析 (4)1.2.1 国内绿色生态养殖现状 (4)1.2.2 国外绿色生态养殖现状 (5)第2章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原理 (5)2.1 生态学原理 (5)2.2 环境科学原理 (5)2.3 水产养殖学原理 (6)第3章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设计 (6)3.1 养殖模式设计原则 (6)3.1.1 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持养殖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6)3.1.2 循环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养殖效益。
(6)3.1.3 生态平衡原则: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维持养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平衡。
(6)3.1.4 环保节能原则: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的养殖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6)3.1.5 科学管理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7)3.2 常见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7)3.2.1 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以淡水鱼类为主,搭配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形成立体养殖结构。
(7)3.2.2 海水池塘养殖模式:以海水鱼类、虾类、贝类为主,利用海洋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7)3.2.3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养殖水体的高效利用,降低污染排放。
(7)3.2.4 水产养殖与种植结合模式:将水产养殖与水稻、蔬菜等种植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生。
(7)3.2.5 休闲观光养殖模式:结合旅游景点,开展特色养殖,提供休闲观光、体验互动等功能。
(7)3.3 创新养殖模式摸索 (7)3.3.1 集约化养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在保证养殖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生态修复,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7)3.3.2 智能化养殖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养殖环境自动监测、精准调控。
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水产养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常常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水体污染、用水量过大、养殖投入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平衡环境,有效提高了养殖水质,减少了污染的产生,降低了养殖成本,保护了水体生态环境,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态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模仿自然生态环境的养殖模式,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促进养殖场的生态平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建立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引入一定数量的天然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来维持水域生态平衡,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和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饵料的使用,提高养殖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是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增加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性。
1. 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水养殖系统是生态养殖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
它通过筛选、降解和沉降等方式,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过滤、降解,净化水质,同时通过再循环利用水体,减少用水量,降低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
循环水养殖系统加入循环过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质,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避免传统养殖方式中养殖环境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的负面影响。
2. 水产与稻田联合养殖水产与稻田联合养殖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这种养殖方式利用水稻田的排水系统,将水产养殖物养在灌溉的水田中,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稻田水资源,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底栖生物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资源,为水产提供饵料,增加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水产与稻田联合养殖还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和养殖投入物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水域中栽培和饲养各种水生生物,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养殖模式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生物的疾病传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养殖模式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的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生态养殖模式,并阐述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生态养殖模式的定义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养殖过程与生态系统平衡相融合的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模式重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并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生态养殖模式的具体实践1.生态养殖基地的选择:生态养殖基地应选址在水质清洁、水流较稳定的地区,并避免与重要生态保护区相邻,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2.物种选择:生态养殖模式应优先选择对水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物种,如虾类、贝类等,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3.养殖环境的模拟: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环境,如搭建适宜的养殖池塘或网箱,提供合适的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以促进水生生物的健康与生长。
4.养殖废物的处理:生态养殖模式注重废物处理的环保性,通过合理利用废物,如利用虾蟹残体制作有机肥料,或利用浮游植物吸收水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减少废物对水环境的污染。
三、生态养殖模式带来的优势1.保护水生态系统:生态养殖模式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最佳化的养殖管理手段,减少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干扰,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生态养殖模式下,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更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减少经济损失:生态养殖模式下,由于环境条件得到优化,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较好,疾病发生率较低,因此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前景生态养殖模式在解决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水产养殖与畜牧养殖的比较研究与发展前景展望
水产养殖与畜牧养殖的比较研究与发展前景展望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是两个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它们在食品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有着共通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进行比较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 比较研究1. 养殖环境水产养殖主要依靠水体环境进行养殖,如湖泊、河流、海洋等。
而畜牧养殖则需要土地和牧场来提供养殖环境。
水产养殖的主要特点是对水体质量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高,这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 喂养方式水产养殖主要依赖于自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作为饵料,也可以通过添加饵料来补充养分。
畜牧养殖则通常通过人工喂养来提供饲料。
这两种养殖方式均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3. 疾病控制水产养殖对于某些水生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传播更为敏感,因为它们在水中易于传播。
畜牧养殖也面临疾病传播的问题,但相对而言它们更容易被隔离,并采取预防措施来控制病害的蔓延。
4. 生态环境影响水产养殖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过度的养殖密度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以及底栖生物的破坏。
畜牧养殖也对土地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如土地资源的开发、牧场的排放物处理等。
但与水产养殖相比,畜牧养殖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 发展前景展望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都面临着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环境负荷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业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发展,如远程监控、智能饲喂、自动温度控制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品种改良与优质养殖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都需要进行品种改良,并通过遗传选择和育种技术提高养殖物种的生长速度、耐病性和经济价值。
同时,发展优质养殖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 转型发展与可持续养殖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也需要进行转型发展。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减少使用化学物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等措施,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与趋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渔业资源的减少,全球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贝类和其他水产品的需求,水产养殖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一、追求高效盈利:集约化养殖模式随着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养殖业者也在寻求更高效盈利的方法。
集约化养殖模式成为了一个趋势,它通过优化养殖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智能设备的运用,提高养殖效益和产量。
集约化养殖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养殖容量的增加。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优化,充分利用现有水域资源,提高养殖密度,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此外,利用现代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对水质、溶氧量、水温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调整环境,避免疾病和污染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另一个特点是饲料的科学配制和管理。
通过研究饵料的组成和营养需求,科学配制出符合水产动物生长发育需求的饲料。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监测饲料的消化吸收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二、环保健康:生态养殖模式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态养殖模式逐渐兴起。
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注重对水体和养殖环境的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生态养殖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人工养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建立起一个适宜水产生长和繁殖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养殖区周边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同时,引入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另一个特点是养殖过程的环保措施。
生态养殖模式注重减少使用化学药物和化学投饵剂,而是借助生物防治、生态过滤和生态调控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
另外,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也被充分重视,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三、技术创新: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受益于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的推出,为养殖业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一方面,养殖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生态养殖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养殖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生态养殖技术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养殖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养殖过程。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高,生态养殖技术逐渐被广大养殖户和相关部门所重视并运用。
本文将对生态养殖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探讨。
一、生态养殖技术现状1.环境友好型养殖系统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养殖技术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养殖系统的概念。
这种系统通常包括鱼塘或养殖场的合理规划、废弃物的处理和高效的水处理设备等。
它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化养殖场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科学饲养管理生态养殖技术注重科学饲养管理,旨在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科学饲养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方、适宜的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时间和健康监测等。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3.农药、抗生素的减少传统养殖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然而,这些药物的滥用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生态养殖技术倡导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和抗生素,通过改善环境和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动物的自身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4.多样化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技术逐渐引入了多样化的养殖模式,包括循环养殖、生态梯田养殖和养殖与种植结合等。
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良性互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生态养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1.智能化养殖管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生态养殖技术将实现智能化养殖管理。
通过传感器、监测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等,实时监测养殖环境和动物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态养殖技术是指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养殖模式和环境管理手段,实现养殖水域生态平衡、提高养殖产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就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积极影响。
一、增强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首要作用就是增强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往往会导致养殖水域中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繁殖、富营养化等问题,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而引入生态养殖技术后,可以采用循环水系统、植物净化方法等手段,调节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酸碱度、氮磷比等参数,从而减轻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提高养殖环境的综合效益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养殖环境的综合效益。
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水产养殖废弃物和农田废水,开展循环农业,实现水产养殖和农业的有机结合。
养殖废弃物中的养分可以通过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植物吸收,形成有机肥料,为周边农田供应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农田废水经过植物净化后,可以返灌至养殖水体中,起到补水、循环利用的作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养殖和种植的良性循环,提高养殖环境的综合效益。
三、促进养殖产出的提高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养殖产出的提高。
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改善饲料品质、控制养殖密度等手段,可以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增加养殖产出。
生态养殖技术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态调控手段,减轻养殖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原体的压力,降低养殖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品种的存活率和成活率,进而提高养殖产出。
四、降低养殖环境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环境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全球内的海洋以及内陆中的渔业资源
都面临着枯竭的窘状,水产捕捞的产量也在逐渐的减少,因此,只有发展可持续
的水产养殖,才能够解决当下动物蛋白质短缺的问题。
从联合国粮食以及国际粮
食政策研究所颁发的《2030年渔业展望:渔业及水产养殖前景》一文中,推测到,到达2030年,人们膳食结构中将有60%的水产品,是来源于水产养殖业的。
但是,自从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水产养殖业也面
临着水质污染,养殖设备陈旧,病害频发等等问题,这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
展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本文将先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探究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问题;发展战略
引言
目前,水产品的数量在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在逐年减少。
水产养殖的发展已
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产养殖业面临
着新兴时代下许多威胁与挑战,环境的日益恶化,设施老旧化与落后性,水产病
灾频繁发生等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来自于这些问题的阻碍。
在如此背景下,我们要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实
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发展现状
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都较为先进,发展状况较
为稳定。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的保护严苛,体系制度较为完善,并能落实到实处。
养殖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惩罚机制都有严格要求,并且部分国家
的相关法律条文也对此作出严格要求。
在养殖业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障的同时,
精细化的管理技术也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应用,应用技术也较为成熟,例如养殖评
估体系的建立和工业化管理技术的融入。
相比国外,我国对生态水产养殖模式越
来越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对水产
养殖业加以重视,并开展相关活动。
政府的重视使水产生态养殖业发展前景良好,随着传统水产养殖业的水域环境的恶化和硬件设备的陈旧,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受
到冲击,传统水产养殖业发展和其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矛盾更加突出,我国的养殖
模式中,天然水域和人工水域均可发展水产养殖业,生态养殖业是基于多种资源
养护和增值的生态管理学,对我国的的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有着可持续发展意义。
2 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水产养殖业普遍面临着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导致水产养殖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加重。
在工业化、城镇化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产
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资源消耗的状况,其中粗放型的养殖使得生态
出现失衡,进而引起环境恶化等情况,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产品质量提升难度。
2.2 集约化程度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
从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水产养殖基本呈现小农经济体系,以家庭联产
责任制为主体,各个各户自己经营发展,水产养殖皆呈零散式,集约养殖的现象
极少,这就使得统一管理变得极为困难,也不符合健康的生态养殖标准,增加了
健康生态养殖的困难程度。
当下来看,我国依旧处于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养殖模式,但是,从事水产养殖的劳动力却极少,压制着水产养殖的发展。
2.3 养殖技术的相对落后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淡水养殖的国家,且它有几千年的农业历史,
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欧盟成员国,这
些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相对发达,大量的工业管理技术应用于水
产养殖。
3 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和新养殖模式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生态养殖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面对水资源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这时水产养殖业需开展生态养殖,并制定
完善的规划,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所谓的生态养殖其实指的是恰当运
用土地资源,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垃圾给环境构成的影响。
应该围绕
市场需求,明确生态养殖建设的目的,结合水域生物承载力,以及形成各种水产
养殖区域的发展趋势,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
对于大型养殖而言,应该形成能够
循环的生态养殖方式,经过“种-养-种”的养殖方式来降低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其
中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渔业是非常生态的养殖模式,能够实现循环运用,有助于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需要把养殖业与其他行业实现有效整合,建立循环
式的养殖体系,提高集约化养殖程度,进而有助于保障经济和生态效益。
3.2 确立生态养殖的发展目标,促进水产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想要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提供高质量的水产品,满足社会以及人民的需求,
水产养殖就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设定生态养殖模式,时刻关注并了解当
下的市场需求,明确水域内可承载的生物品种数量,同时,了解当下的信息科技,实现水产养殖的自动化和机械化。
对于不同的水产养殖区域,要符合各自水域的
实际情况,确立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制定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规划。
3.3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水产养殖业跨越发展
首先是大力发展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其次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这些传统的
技术与引进技术的结合,能使品种的培育成功和广泛应用,从而促进养殖业多样
化发展,也能使养殖产业发展踏上新台阶。
21世纪之后的水产养殖产业,要以提高养殖产量这一主题,集中力量对生产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开展攻坚战,在水
产育种、合理的对病害进行防治与安全使用渔药、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与设施更新、水产饲料与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养护与合理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改善。
这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和渔业的多功能发展。
3.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产养殖生产能力
对全国水产养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全面了解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制定了相
应的养殖发展规划,为水产养殖业按原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启动滩涂标准化
养殖升级改造,稳定池塘养殖总产量,提高水产养殖名优养殖比例,提高水产品
质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允许海水养殖,提高食品安全和安全水平。
3.5 建立健全水产生态养殖的管理系统
首先,要将生态系统的养殖理论作为水产养殖的发展理论基础,合理调整两
证的发放管理体系,将两证发放的部门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例如,可以由水产养
殖的研究部门去申请养殖水域的容量评估,而政府部门根据容量的评估结果,在
养殖的许可证上标明和限制该水域的养殖种类,水产品水量,养殖密度,以及养
殖的方式方法,以此来避免过度养殖,肆意增加养殖密度的行为出现,来促进水
产的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我国水产养殖业需积极推动生态养殖,开展新的养殖模式,保障养殖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养殖人员需形成生态养殖意识,并做好防灾防病的工作,保
障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的
投入,健全养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启升,丁晓明,刘世禄,王清印,聂品,何建国,麦康森,徐皓,林洪,金显仕,张国范,杨宁生.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任务[J].中国
渔业经济,2014,32(01):6-14.
[2]汪光良.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2017(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