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误差限度范围
1.3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
![1.3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6fc7c808f18583d04864590c.png)
三、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分析结果的允许范围1、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测定值与“真实值”越接近,说明准确度越高。
用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实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00⨯=真实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数值并不能正确表达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例:某硅酸盐样品中二氧化硅的真实含量为37.34%,测得结果是37.30%。
某铁矿中Fe 2O 3的真实含量为60.39%,测得结果是60.35%。
绝对误差:δ1=37.30%-37.34%=-0.04%δ2=60.35%-60.39%=-0.04%相对误差:%11.0%10034.3704.0-=⨯-%07.0%10039.6004.0-=⨯-由此可知:误差有正有负,正值表示分析结果比真实含量偏高。
负值表示分析结果比真实含量偏低。
绝对误差相同,但相对误差不同,因此相对误差能更确切地说说明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误差的计算都必须预先知道真实值的大小,可是在一般情况下,真实数值是不知道的,因此,在日常的分析工作中常用偏差来代替误差。
2、精度度与偏差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接近的程度叫精密度。
用偏差来表示:偏差是将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所得的数值。
A .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个别测定值与几次分析结果平均值的差值称为绝对偏差。
绝对偏差xx d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平均所占的百分率相对偏差=%100xd ⨯B .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对多次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常用平均偏来表示。
d d d d n21+++=相对平均偏差=%100xd ⨯C .标准偏差和变动系数当测定所得数据的分散程度较大时,计算其平均偏差还不能看出精密度的好坏。
用标准偏差和变动系数来衡量精密度是更有意义的。
标准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的偏差平方值的总和除以测定次数减1后的开方值,也称为均方根偏差。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c29cbc9a48d7c1c709a145f1.png)
1、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1.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 ;1.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3 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1.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1.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1.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 〔n=3〕1.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 ,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1.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土1.5%1.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10.1杂质含量V 0.5% , 峰面积RSDV 10%1.10.2杂质含量V 0.5% — 2% , 峰面积RSDV 5%1.10.3杂质含量V 2% , 峰面积RSDV 2%1.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1.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1.15高氯酸滴定」1.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1.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 ;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1.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1.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1.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 ,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1.18枯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 1.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 1.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1.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存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常见药品分析方法相对偏差限度
![常见药品分析方法相对偏差限度](https://img.taocdn.com/s3/m/c6686126866fb84ae45c8d4a.png)
常见药品分析方法相对偏差限度实验操作(涉及很多细节的操作)对于每一位从事分析工作的同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药检所作为向社会出具客观公正数据的法律授权单位就显得更为重要。
药品检验工作中常采取双份或多份平行检测的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通过计算精密度来判断结果。
下面我把一些方法的精密度要求汇总一下供同行参考:1、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2、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3、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4、滴定液标定和复标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分别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5%;5、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6、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7、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8、提取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9、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10、中药材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烘干终点;西药测定水分,以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0.3mg为烘干终点。
一、准确度1、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已知真实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相对误差愈小,表示准确度愈高二、精密度(RSD)用来衡量分析结果好坏的程度,就是在同一实验中,每次测定结果和它们的平均值符合的程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绝对偏差=测得值—平均值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平均值×100% 6均差=将各次绝对偏差平均得平均偏差平均相对偏差=均差/平均值×100%平均相对偏差就是用来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的要求:(标准液≦0.2% 原料药品≦0.3 % 一般制剂≦0.5% ,比色分析为1-2%)。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2cc3f754ee06eff9aef8076d.png)
1、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1.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 ;1.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3 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1.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1.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 ;常量法不得过0.5% ;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1.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 (n=3)1.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1.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1.5%1.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10.1杂质含量V 0.5%,峰面积RSD v 10%1.10.2杂质含量V 0.5% —2%,峰面积RSD V 5%1.10.3杂质含量V 2%,峰面积RSD V 2%1.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 1.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1.15高氯酸滴定]1.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1.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 ;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1.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 1.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1.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1.18干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1.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1.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1.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资料分析误差限度范围
![资料分析误差限度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84b98f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1.png)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出处:中国药品标准检验操作规范。
● 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 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 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 标定和复标各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 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 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药审中心: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化验室试剂配置误差范围
![化验室试剂配置误差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6930a03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化验室试剂配置误差范围
误差不得大于5%。
标准溶液指的就是已知确定浓度的溶液,在滴定分析时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99.9%.所以,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操作来评估误差是否合理。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1.直接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经溶解后,定量转移于一定体积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根据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即可计算出该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2.标定法
用来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大多数是不能满足基准物质条件的,需要采用标定法(又称间接法).这种方法是:先大致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所配溶液的浓度值应在所需浓度值的±5%范围以内),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90851f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7.png)
临床化学分析方法选择与评价本文将就临床生化检测中的试剂选择,试验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使大家对试验方法的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评价的重要性。
一、对试剂及试剂盒的选择(一)对试剂的要求为了保证一定质量,对生化试剂的要求,首先实验室使用的检验试剂应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的批准,拿到批准文号;第二,产品的名称,应参照 SFDA 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确定产品的名称;三,规格型号,应规定可进行测试的次数,也可用包装规格表示。
(二)对试剂盒的要求对试剂盒的要求都有哪些?第一,检测原理,即方法学原理,简单扼要说明测定原理及名称;第二,试剂组份,要明确说明试剂中组份,组成成份的数量、比例及浓度,应采用国际标准或法定单位;第三,所用校准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 SFDA )的标准和要求;第四,试剂的稳定性,应该标明试剂盒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同时还要注意开瓶后试剂的贮存条件与有效期。
有特殊要求时应该明确说明;第五,检测程序,包括校准和质控的程序;第六,参考区间及其参考人群的说明,实验室给临床发报告时候,必须要给出参考区间,结果的参考区间切忌不要直接使用国外人群的参考值,不能代表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
第七,诊断性试剂的性能评估,它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治疾病非常重要。
评估包括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或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准确性、溯源性、方法对比结果等;第八,注意事项,应该注明是体外诊断用,以及化学品危害的说明等。
二、实验方法和标准品的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级,即:决定性方法(一级参考方法)、参考方法(二级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厂家选定方法和终用户实验室常规方法)。
(一)标准品的分级标准品可以分为一级标准品(一级参考物质)、二级标准品(二级参考物质)和校准品,前两级是国家认可的,它有标准物质证书。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639784e700abb68a982fbeb.png)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一、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1.5%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0.1 杂质含量<0.5%,峰面积RSD<10%10.2 杂质含量<0.5%―2%,峰面积RSD<5%10.3 杂质含量<2%,峰面积RSD<2%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15高氯酸滴定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 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 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18.干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定量分析的误差
![定量分析的误差](https://img.taocdn.com/s3/m/9dd2bd2ecfc789eb172dc8d3.png)
三、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xi x n
一般要求3~4次
四、消除系统误差
(一)、对照试验
常用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试样(人工合成试样),按同样方法
进行分析以资对照,也可以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由不同 单位的化验人员分析同一试样来互相对照,标准试样组成应 尽量与试样组成相近。
系统误差可以分为(根据产生的原因):
(一)方法误差
是由于分析方法不够完善
所引起的;
即使仔细操作也不能克服;
如:选用指示剂不恰当,
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不一 致。
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
解,共沉淀现象等。
在滴定中溶解矿物时间
不够,干扰离子的影响 等。
(二)仪器和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来源于仪器本身
对于9以上的大数,
如9.00,9.83等其相对误差与10.00,10.08等的相对误差
相近约为1,
所以通常将他们看成是四位有效数字。
1.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A. B. C. D. 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 标准偏差大; 仔细校正所有的砝码和容量仪器; 高精密度;
定时需读数两次,考虑极值误差为0.02 ml)
若试样称取2.2346 g ,只需称准至2.235 g,即可。 对于低含量的测定<1 %,由于允许的相对误差较大,所以
各步骤的准确度,就不需要象重量法和滴定法那样高,
如相对误差为20 ‰,试样称取0.5 g, 那么称量误差=0.5×20/1000=0.01 g,至多准确至
规律性,这是这一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掌握误差的规律性,有利于既快速又准确地完成测定任务。
高效液相色谱的误差范围
![高效液相色谱的误差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33a119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b.png)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误差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是液相色谱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表示样品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
在方法学验证过程中,通常会考察样品保留时间与标准品保留时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样品保留时间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
通常,误差范围设定在1%以内,即保留时间相差不超过1%。
2. 分离度:分离度(分离因子)是衡量色谱柱分离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两个相邻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才能认为达到了有效的分离。
3. 峰面积和峰高:对于定量分析,峰面积和峰高的测量误差应在一定范围内。
通常,误差范围设定在5%以内。
4. 基线噪音:基线噪音是评价仪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基线噪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在信噪比为10:1的情况下,基线噪音不应超过1%。
5. 检测器灵敏度:检测器的灵敏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通常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如荧光检测器、紫外检测器等。
不同检测器的灵敏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荧光检测器的灵敏度可达10^-11g。
钢铁化学分析允许误差参考表
![钢铁化学分析允许误差参考表](https://img.taocdn.com/s3/m/a4e80a2ca0116c175f0e48d6.png)
0.06
>4.00~8.00
0.08
>6.00~10.00
0.07
>8.00~15.00
0.10
>15.00~30.00பைடு நூலகம்
0.15
>30.00~40.00
0.20
<0.0250
0.0015
<0.0250
0.0025
>0.025~0.050
0.005
>0.025~0.050
0.005
0.07
>4.00~6.00
0.08
>6.00~9.00
0.12
>9.00~12.00
0.15
<0.010
0.0015
>0.010
0.002
>0.010~0.0250
0.0025
>0.025~0.050
0.004
>0.0250~0.050
0.005
>0.050~0.100
0.006
>0.050~0.100
0.010
>0.100~0.200
0.010
>0.100~0.200
0.015
稀土
镁
>0.100~0.250
0.017
>0.100~0.250
0.015
>0.250~0.5000
0.023
碳
>0.250~0.500
0.020
硅
>0.500~1.000
0.035
>0.500~1.000
0.025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bca241e1336c1eb91b375d70.png)
<1.0
±0.20
1.0~4.0
±0.30
>4.0
±0.40
石灰石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果对比允许误差范围
表7
测定项目
含量(%)
允许误差范围(%)
SiO2
0.5~2.0
±0.20
>2.0~7.0
±0.25
>7.0
±0.40
Al2O3
<0.5
±0.15
≥0.5
±0.20
Fe2O3
<0.5
±0.15
≥0.5
±0.20%
±0.35%
±0.35%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AL2O3
±0.20%
±0.20%
±0.30%
±0.30%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Fe2O3
±0.15%
±0.15%
±0.20%
±0.20%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CaO
±0.25%
±0.25%
±0.40%
±0.40%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MgO(基准法)
±0.15%
±0.15%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岗位
抽查项目
同一试验室
不同试验室
误差类别
国家规定
公司规定
国家规定
公司规定
X-荧光分析
CaO
±0.30%
±0.25%
/
/
绝对误差
MgO
±0.15%
±0.15%
0.25
0.25
绝对误差
熟料控制
F-CaO
<2%
±0.10%
±0.10%
绝对误差
>2%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f96db52e45c3b3566ec8b14.png)
CaO
±0.55
MgO
<1.0
±0.20
1.0~2.0
±0.25
>2.0
±0.40
K2O
<0.1
±0.04
0.1~0.5
±0.12
>0.5
±0.20
Na2O
<0.1
±0.07
≥0.1
±0.09
±0.25
±0.45
±0.40
>2.0%
±0.30
±0.30
±0.30
±0.45
±0.40
K2O
±0.20
±0.15
±0.15
±0.20
±0.20
Na2O
±0.20
±0.15
±0.15
±0.20
±0.15
SO3
±0.20
±0.20
煤中全硫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对比结果允许误差范围
表6
测定项目
含量(%)
允许误差范围(%)
绝对误差
20-40%
±0.5%
±0.5%
±1.0%
±1.0%
绝对误差
>40%
±0.8%
±0.8%
±1.5%
±1.5%
绝对误差
表4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续)
熟料控制
Af
<30%
±0.3%
±0.3%
/
/
绝对误差
>30%
±0. 5%
±0.5%
/
/
绝对误差
物检
标准稠度用水量
±3.0%
±3.0%
±5.0%
±5.0%
相对误差
物检
凝结时间
初凝±15分钟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bc1aa590b1c59eef9c7b422.png)
6、总结有效数字运用的弊病,归纳如下:6.1 实验数据的初始计录,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实验仪器的精度不一致。
例如: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其性能只能保留小数点后第四位,即精确到万分位,往往不假思索地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五位即十万分位。
又如,滴定管上读取的体积是18毫升时,应记录成18.00毫升,不要记录成18毫升或18.0毫升,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6.2在结果的表示中,出现一些不妥当的表示。
例如,某物质的分析结果“0.54±0.023%”,此处应该是“0.54±0.02%”。
6.3 常数的有效位数是根据需要而取,例如π,可取3.14、3.1416、3.14159等,不能在计算式用了π=3.142,而最后得出的答案却有四、五位数的数值。
6.4 药物分析计算题中,条件的数据与答案(或要求的结果)在有效位数上不相适,例如,标准状态下,测得某气体为2.0升,换算成物质的量,习惯地用2.0升除以气体摩尔体积22.4 mol-1,即=0.0893 mol,或更多位数,事实上此处答案应是0.089mol6.5本来是二位或三位数的乘除计算,但用了对数或计算机做工具,出现了更多位数的数据,便不假思索地全收,也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例如:[H+]=2.8×10-4 pH=3.5528,是否就提高了准确度。
6.6 在单位转换时,前后有效数字的位数不一致,例如,测量的质量5.0kg,换成g表示时,应为5.0×103g,不能随便地写成5000g。
通过以上实例,有效数字与药物分析工作是如此密切,每一位数都有实际意义,不能随意取舍。
正确地运用有效数字,是提高可信度、准确性的保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数据时,不能随随便便,要认真对待。
7、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7.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7.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7.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7.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7.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7.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2d4bcc24915f804d2b16c193.png)
1、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1.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1.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1.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1.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1.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1.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1.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1.5%1.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10.1 杂质含量<0.5%,峰面积RSD<10%1.10.2 杂质含量<0.5%―2%,峰面积RSD<5%1.10.3 杂质含量<2%,峰面积RSD<2%1.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 1.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1.15高氯酸滴定1.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1.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1.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1.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1.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1.18干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 1.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 1.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1.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一般rsd的误差允许范围
![一般rsd的误差允许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e93320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6.png)
一般rsd的误差允许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一般相对标准偏差(RSD)的误差允许范围。
RSD 是用来描述样本中数据离散程度的一种统计指标,它反映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然而,由于不同实验设置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差异,RSD的误差也存在一定的幅度。
本文将首先介绍RSD的定义,以便读者理解该指标的内涵和应用背景。
随后,我们将探讨RSD误差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误差允许范围,并且阐述误差的不同来源。
进一步,我们将讨论影响RSD误差的因素,包括实验条件、仪器精度、数据处理等。
在确定误差允许范围方面,本文将探讨如何设定具体的目标,并介绍可以用于确定误差允许范围的方法。
此外,我们将分析误差允许范围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并探讨其调整和更新的方法。
最后,本文将总结主要观点,提出关于误差允许范围的建议和展望,并指出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一般RSD的误差允许范围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研究和工作中,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和分析:2.1 RSD的定义:首先,我们将介绍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的概念和定义,以确保读者对于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2 RSD误差的重要性:接着,我们将探讨RSD误差的重要性,包括其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对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2.3 RSD误差的来源: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RSD误差的来源,包括实验操作、仪器误差、样品变异性等因素,并探讨每个因素对于误差的贡献。
2.4 RSD误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RSD误差的影响因素,包括样品量、分析方法、环境条件等因素,并分析它们对误差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我们将全面了解和认识RSD误差的定义、重要性、来源和影响因素,为之后的误差允许范围的确定提供基础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出处:中国药品标准检验操作规范。
● 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
● 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 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
● 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 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
● 标定和复标各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
● 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
● 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
药审中心: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
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
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
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5.检测限
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
8、系统适应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9.溶液稳定性
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 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