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断面解剖及影像
四肢影像解剖
188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四肢以骨、关节和骨骼肌为主。
肢体的近侧份以单一的长骨为轴心(肱骨、股骨),中分以并列的两个长骨(尺桡骨、胫腓骨)为支架,远侧份的肢端骨架结构复杂。
肢体各部分相连处的关节较大,关节结构复杂。
四肢肌的肌腱常越过关节,在其周围有许多滑膜囊和腱鞘等结构。
肩关节和髋关节均呈球窝状,关节窝周缘有关节唇。
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行,而髋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关节囊被强大的韧带或肌腱袖加强,周围包裹有骨骼肌(图9-1-1)。
肘关节和膝关节均由三骨、三关节构成,其内、外侧均有带状的侧副韧带加强(图9-1-2),膝关节前方尚有髌韧带,膝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图9-1-3)。
腕关节和踝关节均由多骨构成,关节内、外侧同样有侧副韧带加强。
肢端部位的关节相对较小,数目繁多。
前面冠状切面图9-1-1 肩关节189前面冠状切面图9-1-2 肘关节上面图9-1-3 膝关节第二节四肢X线解剖X线成像能清晰显示四肢骨的解剖结构,X线平片上骨皮质呈白色高密度影,骨松质可见骨小梁致密网格影,骨髓为稍淡影。
骨骼肌呈软组织密度,为灰色中等密度影,彼此难以分辨。
X线成像亦能清晰显示关节的构成骨情况,但关节软骨、关节腔及囊内结构对X线吸收较少,表现为关节构成骨端间条带状透亮影,此为X线意义上的关节间隙。
一、上肢骨及关节X线解剖(一)上肢骨1.锁骨锁骨为内前外后弯曲的“S”形扁条状骨,中1/3处皮质厚达2~3mm,骨小梁明显,肩峰端皮质薄到0.5mm。
锁骨外1/3下缘可见喙突粗隆。
2.肩胛骨三角形薄扁骨,覆盖于第2~7肋后方。
其内侧缘与锁骨、肋骨和肺部阴影重叠。
脊柱缘皮质为一条连续的直线,其外侧相当于冈下窝中心区域,骨小梁稀疏,阴影较淡。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常投影于肺野外缘。
外侧缘呈致密粗条状影,终止于肩胛颈下方。
肩胛骨颈连于外侧略宽的关节盂。
关节盂向内倾斜呈扁椭圆形。
在肩胛颈内上钩状骨性突起或卵圆形环状致密影,为喙突。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习题附答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一、头部1、侧脑室三角区是由侧脑室___、___和后脚汇合而成。
2、位于大脑镰上、下缘内的静脉管道为___、___。
3、胼胝体可分为、__、__、__和__、。
4、脑由前向后做连续切片,首先切到的基底核部分为___;脑室部分为___。
5、眶耳线为___与___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
选择1、鞍上池不包含以下哪项( )A、视交叉B、视束C、垂体柄D、颈内动脉E、大脑大静脉2、最常见的颅内生理性钙化是()A、侧脑室脉络丛钙化B、基底节钙化C、松果体钙化D、大脑镰钙化E、小脑幕钙化3、水平位由岛叶皮质深入至内囊依次经过结构为()A、苍白球、最外囊、外囊、壳B、最外囊、壳、屏状核、苍白球C、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壳、苍白球D、壳、苍白球、屏状核、外囊E、屏状核、苍白球、壳、苍白球4、侧脑室前脚()A、前壁、顶壁为胼胝体纤维B、伸入顶叶和额叶内C、内侧壁为透明隔,下壁为尾状核D、两侧侧脑室前脚的形状、大小、位置完全一样。
E、顶壁、前壁为尾状核头、体的腹侧部。
5、在脑部横断面可见一“高脚杯”形结构,其“杯”内容物为()A、第四脑室B、小脑蚓C、四叠体池D、脑桥E、小脑半球二、颈、胸部填空1、甲状腺侧叶位于第_____气管软骨环的前外侧面,峡部位于第_____气管软骨环的前方。
2、上纵隔由前往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食管层五层。
3、纵隔区从气管的前方至气管和食管的左侧,依次有____、_____、和_____。
4、肺根内诸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_____、 _____、_____和下肺静脉。
5、胸膜分为_____、和_____,两者在_____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的_____。
选择1、下列那项不是位于后纵隔()A、食管B、隔神经C、胸主动脉D、胸导管E、奇静脉2、关于主动脉肺动脉窗说法正确的是()A、为放射学概念B、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后方分别为主动脉升部、降部和食管C、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淋巴结等D、正常情况下CT难以显示该区淋巴结E、以上均对3、胸骨角平面不可见的结构有()A、气管B、主动脉弓起止端C、奇静脉弓D、气管杈E、主动脉肺动脉窗4、识别胸部横断结构肺动脉杈的特征表现为()A、倒“三角”形B、“三叶草”形C、“军刀鞘”样D、“S”形E、“高脚杯”状5、紧邻颈静脉切迹后方主要有什么结构?()A、左锁骨下静脉B、左侧颈内静脉C、左侧颈外静脉D、左侧头臂静脉E、左侧静脉脉三、腹部填空1、肝的脏面有一“H”形的沟,右纵沟前部容纳_____,后部容纳_____。
四肢断层影像解剖
.髌骨下部层面
1.髌骨 2.股骨外侧髁 3.髁间窝 4.股骨内侧髁
膝内侧部矢状断层
1.股骨内侧髁 2.胫骨内侧髁
膝正中矢状断层
1.髌骨 2.股骨下端 3.胫骨上端
膝外侧部矢状断层
1.髌骨 2.股骨下端 3.胫骨上端 4.腓骨头
膝前部冠状断层
1.股骨内侧髁 2.股骨外侧髁3.内侧半月板 4.翼状襞 5.胫骨上端
四肢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刘丰春 青岛大学医学院
肩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平肩关节上部横断层
1.肩胛骨 2.关节盂 3.肱骨头 4.三角肌 5.冈下肌 6.肩胛下肌
平肩关节下部横断层
平肩关节下部横断层
1.肩胛骨 2.肱骨 3.小圆肌 4.肩胛下肌 5.三角肌 6.胸大肌
肩关节冠状断层
1.三角肌 2.肱骨头 3.锁骨肩峰端 4.喙突
膝中部冠状断层
1.股骨内侧髁 2.股骨外侧髁3.内侧半月板 4.外侧半月板5.胫骨上端
膝后部冠状断层
1.股骨内侧髁 2.股骨外侧髁3.内侧半月板 4.外侧半月板 5.胫骨内侧髁 6.胫骨外侧髁 7.腓骨头
踝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踝关节横断层
1.外踝 2.距骨体 3.内踝
足关节冠状断层
1.胫骨 2.腓骨 3.距骨 4.跟骨
肘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平肱尺关节横断层
1. 肱骨外上髁 2. 肱骨内上髁 3. 尺骨鹰嘴
平桡尺近侧关节横断层
1.桡骨头 2.尺骨上端
肘部冠状断层
1.肱尺关节 2.肱桡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平桡尺远侧关节横断层 1.桡骨下端 2.桡尺远侧关节 3.尺骨小头
平近侧列腕骨豌豆骨横断层
基于三维立体结构的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 重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基金资助项目(JY150116)作者简介: 卓飞,男,1981-05生,博士,副教授,E mail:zhuofei@cqmu.edu.cn收稿日期: 2020-12-28基于三维立体结构的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卓 飞,盛华均,龚 霞△,徐 进,余维华,朱淑娟,刘源稢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重庆400016; △通讯作者)摘要: 由于大量的影像图片融入现今的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中,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基础不扎实等原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效果较差。
从2015年始,通过重新规划教学思路、重构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手段,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希望通过分享这些经验,为国内其他医学院校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 R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21)02-0126-03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1.02.17 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以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研究人体三维断面的正常形态结构,是临床影像诊断、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1]。
随着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和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因而当前的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人体断面标本的学习。
同时大量的影像图片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得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进一步增大。
学生对断层解剖学的学习目的不清晰、学习方法不科学以及学习基础不扎实,从而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阻力。
从这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这也是对授课教师的一个挑战。
从2015年开始,我们对影像医学专业学生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系统解剖之盆部、四肢
二、臂中份
3、肱肌 6、肱深动、静脉 7、桡神经 11、尺神经 12、尺侧上副动、静脉 13、贵要静脉 16、肱动、静脉 18、正中神经 19、肌皮神经
三、肘部上份
四、肘部下份
第二节 下肢的断面解剖
膝关节冠状切面
膝关节矢状切面
(八)
7、旋股外侧动、静脉 8、股深动、静脉 9、股动、静脉 11、大隐静脉 15、尿道海绵体 16、睾丸 19、坐骨神经 22、球海绵体
第三节 盆部的冠状断面
以腋中线平面为标准,层厚2cm
女性盆部冠状切面 一、
1、横结肠 2、空肠 4、乙状结肠 8、髂外动脉 12、盲肠 29、膀胱 30、31、股静、动脉 34、回肠
7、股动脉与股深动脉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闭孔神经 14、前列腺与尿道 17、精索 19、大隐静脉 26、坐骨神经 29、32、阴部管 31、直肠
(六)
7、股神经 8、24、股深动脉 9、股动、静脉 17、前列腺静脉丛 18、尿道 23、旋股外侧动、静脉 29、坐骨神经 32、坐骨结节 34、阴部管 37、直肠 38、前列腺
6、乙状结肠 7、股神经 9、左髂外动、静脉 10、左髂内动、静脉 11、卵巢 13、14、回肠 15、右髂内动、静脉 16、右髂外动、静脉 17、盲肠 22、闭孔神经 23、腰骶干
(四)
6、股神经 7、乙状结肠 9、左髂外动、静脉 10、输尿管 11、卵巢 13、回肠 15、右髂外动、静脉 16、闭孔神经 17、盲肠 21、腰骶干 28、右髂内动脉
(十三)
7、股深动脉 8、股动、静脉 13、大阴唇 14、女尿道 15、阴蒂 19、坐骨神经 26、肛门 27、阴道 28、小转子
7、股深动脉 8、股动、静脉 13、大阴唇 14、女尿道 15、阴蒂 16、大隐静脉 19、坐骨神经 26、肛门 27、阴道 28、小转子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脊柱区课件
一、脊柱颈段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颈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1. 经寰枕关节的横断层面(CT)
头长肌和 头前直肌
茎突 齿突 枕骨髁 椎动脉 头上斜肌
头后小、大直肌
颈内动、静脉 寰1椎侧块上关节凹 头外侧直肌 二腹肌 最长肌
夹肌 头半棘肌
颈髓
2.经环枢关节的横断层面(CT)
头、颈长肌
颈内动、静脉 齿突
硬脊膜囊 头最长肌 斜方肌 寰椎后弓
肩胛提肌 夹肌 斜方肌
5.经颈椎椎间盘的横断层面(CT)
颈长肌 前斜角肌 横突前结节 脊神经节 上关节突
最长肌 多裂肌 颈半棘肌
夹肌 斜方肌
第4、5颈椎椎间盘
椎体钩
肩胛提肌 黄韧带 头半棘肌 颈髓
(二)颈段矢状面解剖及影像
1.经颈段正中的矢状层面(MRI FSE T2WI)
寰枢正中关节 寰枢关节横韧带
2.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3.椎间静脉
4. 椎体静脉 5.脊髓静脉
椎间静脉
椎外后静脉丛
椎体静脉
椎外前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间静脉 椎内前静脉丛
脊髓后正中静脉
脊髓前正中静脉 椎体静脉
四、椎旁软组织
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主要位于脊柱的两侧和后方,由浅入深依 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等软组织。
椎间孔
椎间孔
椎间孔
பைடு நூலகம்颈段
胸段
腰段
第四节 脊柱区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一、CT断层表现
1.脊椎及附件骨
椎体骨密质
✓骨皮质: 位于椎体及附件 椎体骨松质 的边缘部,CT表现为致密、附件骨骨松质
上肢下肢解剖图例ppt课件
上肢肌肉主要负责抓握、操作和移动等动 作,下肢肌肉主要负责支撑体重和行走等 动作。
肌肉分布
肌肉形态
上肢肌肉分布在上肢周围,下肢肌肉分布 在下肢周围。
上肢肌肉形态多样,下肢肌肉形态相对单 一。
神经比较
神经分布
上肢神经主要来自颈神经和胸神经,下肢神 经主要来自腰神经和骶神经。
神经类型
上肢神经类型包括臂丛、桡神经等,下肢神 经类型包括坐骨神经、胫神经等。
血管形态
上肢血管形态多样,下肢血管形态相对单一。
04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依据
通过观察解剖图例,医生可以更 直观地了解人体上肢和下肢的骨 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疾病鉴别
通过对比正常解剖图例与异常病例 的差异,有助于医生鉴别病变的性 质和部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血管与神经
上肢血管与神经分布较下肢更为 复杂,与手部精细动作密切相关。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
针对上肢下肢解剖图例的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如 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具体分布和功能。
教育普及
通过普及解剖学知识,提高公众对人体结构的认 识和了解。
ABCD
临床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和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上肢神经主要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下肢神 经主要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连接方式
上肢神经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下肢神经连接 方式相对复杂。
血管比较
血管数量
上肢血管数量较多,下肢血管数量较少。
血管功能
上肢血管主要负责供血和供氧等作用,下肢血管主要负责供血和供氧等作用。
血管分布
上肢血管分布在上肢周围,下肢血管分布在下肢周围。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是阐述尸体或器官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对应的影像 图的一门科学。
特点是在保持器官和结构于原位 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各方位上断面 标本和断层影像中结构的形态、位置、 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二、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及磁共振成像等医学断层影像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为 其提供形态学基础理论支撑的人体断面解剖学显得尤为 重要,人体断面解剖学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 近30年,国内外学者研究并绘制了大量相关的专业图谱。 国外学者松井孝嘉等(1977)•、Cahill(1984)及 Lyons(1989)等编绘了人体各部位、各方位的断面解剖 学图谱;Ledley(1977)、Chiu(1980)和 Wegener(1983)出版了人体各部位的CT断层图谱;川 原群大(1984)、Cahill(1995)及Walter(1998)等出版 了断面解剖与CT、MRI影像对照图谱。
11、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
部分容积效应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 密度横向走行而又相互重叠的物质时,所测得的CT值是他 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真实CT值, 如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CT值偏高;反之, 在低密度组织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偏低。
周围间隙现象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与层面垂直两个相 邻且密度不同的物体,其物体边缘部的CT值不能准确测得,结 果在CT图像上也不能清晰地分辨出两者的交界。如在低密 度组织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则其影像通常变大,失真;反 之,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影像通常变小, 交界处影像不清。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9
断层解剖学应需要而生,在应用 中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客观要 求,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植根于基础, 服务于临床。不断从疾病诊治中寻找 课题,又反过来促进临床诊治水平的 提高。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代医学的 发展轨迹,将解剖学、影像学、信息 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结合起来,开展多 学科联合攻关,断层解剖学就一定会 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1
发展方向
•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A断层标本 B 同一个体的相应层面MRI图像
脑冠状断面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2
发展方向
•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蝶鞍区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3
发展方向
•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脑功能断层:听觉的fMRI研究(上图)针刺断丘层影墟像穴解剖的进展fM课件RI研究 (右)
从而消除CT图像解读时的猜测。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8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fMRI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9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PET
PET/CT图像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0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 换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断层影像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 断层、从描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 体、从厚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 从断面向三维和四维、从单纯形态 相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向迅速发展。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30
四肢断面解剖及影像ppt课件
第六章 四肢
编者
第一节 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第二节 下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第一节 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概述 二、上肢的应用解剖 三、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概 述
(一)境界和分部 (二)上肢体表标志
(一)境界和分部
上肢以锁骨上缘外1/3段和肩峰至第7 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以三角 肌前、后缘上份与腋前、后襞下缘中 点的连线与胸部、脊柱区分界。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的腱性部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 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形成肩袖。
3. 腋区
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与胸上部之间。上肢外展,此区 呈向上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其深面四棱锥形的腔隙称 腋窝,是颈、胸部与上肢间血管神经等的通路。
(1)腋窝的构成: 1尖 1底 4壁
(2)腋窝的内容: 腋动脉 腋静脉 臂丛及其分支
肩部 臂部 肘部 前臂部 手部
肩部 臂部 肘部
前臂部
手部
(二)上肢的标志性结构
1.肩峰acromion 2.喙突coracoid process 3.肱骨内、外上髁 processes of
radius and ulna 4.鹰嘴olecranon 5.桡、尺骨茎突 processes of
radius and ulna
(二)肘部的应用解剖
1. 肘关节 2. 肘后区 3. 肘窝
1. 肘关节 构成: 肱骨下端 桡骨上端 尺骨上端
辅助结构: 韧带: 桡侧副韧带 尺侧副韧带 桡骨环状韧带
2. 肘后区 肘后区是指通过肱骨内、外上髁冠状面以后的部分。
(1)肘后三角 (2)肘外侧三角
3. 肘窝 为肘前区尖端朝向远侧的凹陷。
(完整word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
5.矢状断面: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
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
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
6.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Reid基线(下眶耳线):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8.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9.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
10.穹窿: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
11.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
12,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13.最外囊: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14.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15.旧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16. 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
17.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8.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个部分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19.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肘部的应用解剖
1. 肘关节 2. 肘后区 3. 肘窝
1. 肘关节 构成: 肱骨下端 桡骨上端 尺骨上端
辅助结构: 韧带: 桡侧副韧带 尺侧副韧带 桡骨环状韧带
2. 肘后区 肘后区是指通过肱骨内、外上髁冠状面以后的部分。
(1)肘后三角 (2)肘外侧三角
3. 肘窝 为肘前区尖端朝向远侧的凹陷。
经肩关节上份的横断层面:
6
10
53
11
1
2
9 84 7
6
5
1
3
2
9 7
4 8
10 11
1肱骨头 2肩胛骨 3喙突 4肩胛冈 5肩胛下肌腱 6肱二头肌长头腱 7冈 上肌 8冈下肌 9三角肌 10胸大肌 11臂丛
经肩关节下份的横断层面:
4
1 3
14 13
25 67
8
12
11
9
10
1 14 12
2 3
8块腕骨形成一掌面凹陷的腕 骨沟,各骨相邻的关节面构成腕 骨间关节。
2. 腕关节
构成:关节窝: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关节盘形成 关节头:由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形成
腕关节周围韧带: 关节的前、后及两侧均有韧带加固,其中 掌侧韧带较坚韧。
3. 腕管
构成: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14
8
6
12
10 11
2
3
1
4
3
4
5
13
6
14
7
8 9
10 12
11
1肩峰 2斜方肌 3冈上肌 4肩胛冈 5肩胛切迹 6肩胛下肌 7关节盂 8小圆肌 9 大圆肌 10背阔肌 11肱三头肌 12三角肌 13肱骨头 14肱骨大结节 15冈上肌腱
(二)肘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1. 肘部的横断层面 2. 肘部的矢状层面 3. 肘部的冠状层面
6
13 11
10
4 5
7
9 8
1肱二头肌长头腱 2头静脉 3小结节 4胸大肌 5胸小肌 6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 肌 7腋动、静脉和臂丛 8前锯肌 9肩胛下肌 10冈下肌 11关节盂 12三角 肌 13肱骨头 14大结节
2. 肩部的冠状层面解剖及影像 经肩关节前份的冠状层面 经肩关节中份的冠状层面 经肩关节后份的冠状层面
经肩关节中份的冠状层面:
2
1
4
13
6
14
7
5
12
3
2
1
4
13 14
12
6
7 8
10 11
5 9
11
1肩峰 2锁骨 3斜方肌 4冈上肌 5肩胛下肌 6关节盂 7关节囊 8大圆肌 9肩胛 下动脉 10旋肱后动脉 11背阔肌 12三角肌 13.肱骨头 14肱骨大结节
经肩关节后份的冠状层面:
1
3
15
4
13
1. 肘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经肘部上份(肱骨内、外上髁)的横断层面 经肘部下份(桡尺近侧关节)的横断层面
经肘部上份(肱骨内、外上髁)的横断层面:
1 20
19
4
2
6
8 5 3
18 16 14
7 10
11 12
15
20
19 18
1 3
24
6
3
5
78
17
16 15
9 10
11 13 12
14
1头静脉 2肱二头肌腱 3肱肌 4肱动、静脉 5正中神经 6肘正中静脉 7旋前圆肌 8 贵要静脉 9桡侧腕屈肌 10尺侧副韧带 11肱骨内上髁 12尺神经和尺侧上动静脉 13 关节软骨 14鹰嘴 15.肱三头肌腱 16肘肌 17肱骨 18桡侧副韧带或关节囊 19桡侧腕 长短伸肌 20肱桡肌
经肩关节前份的冠状层面:
4 16
2
5 67
15
8
11
12
14
17
13
1
2
3
4 5
6
7
8
9
14
10
12
11
13
1斜方肌 2锁骨 3冈上肌 4喙肱韧带 5喙突 6肱骨头 7肩胛下肌腱 8肩胛下肌 9旋肱后动脉 10肩胛下动脉 11腋动、静脉 12喙肱肌 13肱二头肌 14三角肌 15肱二头肌长头腱 16肱骨大结节 17胸大肌
第一节 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第二节 下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第一节 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概述 二、上肢的应用解剖 三、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概 述
(一)境界和分部 (二)上肢体表标志
(一)境界和分部
上肢以锁骨上缘外1/3段和肩峰至第 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以三 角肌前、后缘上份与腋前、后襞下缘 中点的连线与胸部、脊柱区分界。
二、 上肢的应用解剖
(一)肩部的应用解剖 (二)肘部的应用解剖 (三)手部的应用解剖
(一)肩部的应用解剖
1. 肩关节 2. 肩周围肌 3. 腋区
1. 肩关节
关节面构成: 肱骨头 关节盂
辅助结构: 盂唇 韧带: 喙肩韧带 喙肱韧带
2. 肩周围肌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 腱性部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肩 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形成肩袖。
3. 腋区
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与胸上部之间。上肢外展,此区 呈向上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其深面四棱锥形的腔隙称 腋窝,是颈、胸部与上肢间血管神经等的通路。
(1)腋窝的构成: 1尖 1底 4壁
(2)腋窝的内容: 腋动脉 腋静脉 臂丛及其分支
肩部 臂部 肘部 前臂部 手部
肩部 臂部 肘部
前臂部
手部
(二)上肢的标志性结构
1.肩峰acromion 2.喙突coracoid process 3.肱骨内、外上髁 processes of
radius and ulna 4.鹰嘴olecranon 5.桡、尺骨茎突 processes of
radius and ulna
(1)围成: (2)内容:
肱二头肌腱是肘窝的中心 标志,其内侧有肱动、静脉 和正中神经;其外侧有前臂 外侧皮神经、桡神经。
(三)手部的应用解剖
1. 腕骨 2. 腕关节 3. 腕管 4. 手掌骨筋膜鞘 5. 手掌筋膜间隙
1. 腕骨
8块,排成近、远侧两列,近 侧列自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月 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 钩骨。
5. 手掌筋膜间隙 位于手掌骨筋膜鞘的中间鞘深部,被掌中隔分为鱼际
间隙和掌中间隙。
三、上肢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肩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二)肘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三)手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肩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1. 肩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2. 肩部的冠状断面解剖及影像
1. 肩部的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经肩关节上份的横断层面 经肩关节下份的横断层面
内容物: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9条肌腱穿过, 分别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和拇长屈肌腱鞘(桡侧 囊)包绕,二者之间有正中神经通过进入手掌。
4. 手掌骨筋膜鞘
由深筋膜的浅、深层与内、 外侧肌间隔围成,分为外侧、 内侧和中间鞘。
此外,包绕拇收肌者为拇 收肌鞘,该肌与其掌侧筋膜 之间为拇收肌后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