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64页)

合集下载

发展战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97页)

发展战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97页)
▪ 4.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至2600年,最早的 遗址发现于浙江。
▪ 5.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年至2300年,最早 的遗址发现于山东。
▪ 三、原始观念文化
▪ (一)原始宗教
▪ 原始先民的观念文化主要可以从原始宗教崇 拜的对象和原始艺术上看出来。通过先民遗 留下来的崇拜物和艺术品可以看出原始先民 的观念文化。在原始先民宗教崇拜的对象方 面,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 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 2.生殖—祖先崇拜。先民对自身的繁衍 非常关注,由此产生帜热的生殖崇拜。 而且,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的崇拜。女 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 因此,人们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 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性在社会 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 崇拜。
▪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 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随着男 子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 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在父系氏 族社会里,人们按照父亲的血统确定亲属 关系。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 和铁器时代早期。
▪ (二)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 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致就生活在父系氏族时期。尧舜禅让是这 一时期制度文化的典范。
▪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
▪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 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 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山顶洞人的文 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 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 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 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 环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仁爱、 礼仪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 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国。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哲学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顺、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 治国应以德为主,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
03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
书法艺术
9字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 情感和意境。
9字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 ,更是艺术品,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气质和修养。
9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 种书体,各具特色。
9字
书法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 于书写碑文、匾额、对联等 ,在现代则更多地被欣赏和 收藏。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
中国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工笔 、写意、没骨等多种画法,每种技法 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注重笔墨和气韵,强调意境和 神韵。
中国绘画在古代是士人表达情感和志 向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 的重要载体。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底蕴、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注 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 远古时期,如夏商周时期 ,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6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64页)

八、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 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忧患意识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游牧民
族从汉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辽朝,《史记》《汉书》被译成契丹文字,广 泛流传。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唐宋诗词 受到辽人的喜爱。贾岛的诗成为儿童学习的启 蒙读物。
三藏法师传
七、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 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 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
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局部)
右 局 部︽




图 左︾ 局 部
两宋:文化强势时期
1、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 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 代。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 器工艺的重要改革;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 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践踏的支 离破碎。科举制度的中断使元代文人仕 进堵塞。他们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使元 代杂剧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法家先驱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的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 战国末期,韩国在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西秦的武力威胁下,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韩非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其建议未被采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其著作收辑在《韩非子》。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近代前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 化转变的几个典型人物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魏源
主要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著作
《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实的专著,开阔人们的 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 势。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 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 始于此。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士的崛起
• 激烈的兼并战争——文化重组的机会
•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一统的观 念形态。——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 提条件。
六、隋唐:文化隆盛的时代
• 文化背景 • “有容乃大”的 文化气魄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 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坚守并蓄而好探求的。
——《世界简史》威尔斯 •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明清:沉暮与开新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地点:山西阳高许家窑。 化石:人类化石有顶骨11块和枕骨、颌骨
和牙齿等,大约属于十多个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个体。其体质特征是骨壁较厚,顶骨 曲度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
许家窑人
(3)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有18000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装饰品用的小石珠、穿孔砾石、兽类牙齿、
海蚶壳等。还发现有骨针,长82毫米,最大直 径3.3毫米。有些石珠、鱼骨等装饰品用赤铁矿 粉染成红色,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爱美观念。 有的尸骨周围还撒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这时 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
克罗马农人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 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
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 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属于大 约50岁左右1个老年个体。
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其上有 打穿了的孔洞
克 罗 马 农 人
东夷集团(海岱 民族)
活动区域大致在今 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 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 江北类型分布区。
盘古
苗蛮集团(江 汉民族)
主要活动于湖北、 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 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义(PPT 96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义(PPT 9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一)儒家思想的学
派特征:德治
仁:内在思想核心 礼:外在行为规范 中庸:辨证思维方法 知、行、学、思:认
识论
孔子思想体系图


(组织 关系)


(人际 关系)
仁仁 爱爱
(( 核核 心心 ))


(人际 关系)


(家庭 关系)
用中庸拒绝极端
内圈:均衡
成功的六种态度
霸道
自卑
积极
自省
外圈:极端
愚勇 勇气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② 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 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心时代”。
•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 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 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 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ppt课件
15
百家文化的影响
从思想的原创意义出发, 该期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 极其重要的思想的诞生和发展 时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 本的特色和命题——天人合 一,二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 民本思想。中华文化的发展脉 络和总体特征都与这两个文化 主题密切相关。
同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等地域性差异决定了 文化流派的风格和特点,逐渐形成了春秋战国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大 致有齐鲁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这些地域文化特点显现在不同地区人们的 生活习惯中。
12
《周易》
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实际应是西周前期 巫史在大量筮辞基础上,经集体整理、编排创 制的占筮之书,属早期宗教神学著作,商晚期 甲骨、青铜器和陶器上记爻刻划符号是其前 身,由卦象符号和文字两部分组成,运用阴阳 观念对诸符号经过系统排列组合,用以预测和 解释世界万象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变化,其中所 蕴涵的观物取象、阴阳交感、相互联系和对立
17
士的崛起
士人群体的品格
在变革和动荡的社会中,士人发奋读 书,踏入社会上层,取得了相对独立的人 格,并成为当时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他们知识丰富,思想敏锐,且敢作敢为, 具有完备的思维、雄辩的才能,采取办私 学、游列国等方式扩大影响,为春秋战国 时代增添了活力,使该段历史充满了创造 和变革的力量。
远古岩画·自然崇拜 (左图)
生殖崇拜
青海热贡“於菟”舞蹈表演·图腾崇拜 10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
河南安阳 “殷墟”发现 距今4 000余年前的甲骨文
夏商周是我国著名的青铜文化时期,也被看作是
中国文明时代的肇始。此期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就是文 字的产生。史学界认为真正的汉文字出现在商代,以 今天发现用于占卜风雨天气、出行吉凶、祭祀征伐、生 育疾病、狩猎收成等的殷人甲骨文为标志,甲骨文单 字4 500个左右,且可成词组句,意思表达完整准确, 结构上已有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 六种类型,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夏商周还是贯 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形成期。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PPT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PPT

昭陵(唐太宗,陕西礼泉县)
和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
昭陵和六骏图(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乾县)。
建筑:京杭大运河
运河开凿始于隋文帝, 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5000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 的工程之一,也成为世界上 最长的运河。
(二)东西、胡汉文化交流
唐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为东 西文化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627年,玄奘西行取经。 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 使,学习唐朝文化。日本国都 奈良,完全模仿长安城建设。
秦朝统治天下的理论基础。
韩非子(战国)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徒多是
下层群众。墨家强调尚贤,节用,兼
爱、非攻,强调尊崇天神(“天之爱 民之厚”)。
墨子(战国)
三、秦汉:思想文化大一统
天下一统,四海一家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统一大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15年后被 汉取代。经过秦汉王朝的统一整合,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主潮流被确定 下来。秦帝国是与地中海的罗马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开拓进取、宏阔包 容的精神成为秦汉文化的主旋律,秦汉长城,阿房宫,气势磅礴的秦始
河流域一带。蚩尤、后羿属于这一集团。
苗蛮(三苗)集团:分布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即 长江流域。伏羲、女娲在这一集团。
中 华 民 族 远 祖 分 布 图
殷商西周:从神到人
甲骨青铜文化和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19世纪末发现于安阳殷墟,刻画在龟甲、牛骨上。 今天能够见到的或已出土的青铜器有约1万件,基本上是20 世纪上半叶出土的,大多数为礼器、乐器和兵器。 到了周朝,金文发达起来,一件青铜器上百十来字的不少。 西周中期的墙盘,上有284字;西周晚期的散氏盘铭有357字;毛 公鼎更是多达497字,是今见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儒家学派
以“仁”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 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
墨家:
强调物质生产劳 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地位,反对生 存需要基本外的 消费,强调“ 消费,强调“兼 爱”。
老庄道家: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 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法家: 法家:
在治国方略上 主张言行峻罚,在 文化政策上主张” 文化政策上主张”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 吏为师”,实行文 化专制主义。
Hale Waihona Puke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宏阔的文化精神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 冲突与融合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明清:沉暮与开新
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早期启蒙思潮 古典文化的大终结 西学东减及其中断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兴起 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 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隋唐: 隋唐:隆盛时代
文化背景 “有容乃大”的 文化气魄 有容乃大”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 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师开放的, 坚守并蓄而好探求的。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威尔斯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 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 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 公,画至于吴道子,极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画至于吴道子,极古今之变, ——苏轼 ——苏轼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精品PPT课件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精品PPT课件
(二)原始艺术:陶塑、 陶绘、原始雕刻、岩 画。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麦 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 幅以上 ,最早的岩画在旧石 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 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黄帝
炎帝
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 “今文”指的是 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 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 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 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 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左氏
春秋、毛诗、周官礼等。
• 古文经大师:卫宏、贾逵、服虔、许慎、
马融等;郑玄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 。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 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
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 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哲学思想尤
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社会变革 ▪ 士的崛起 ▪ 兼并战争 ▪ 文化重组 ▪ 私学兴起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中国人的起源: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 • 原始物质文化:工具(石器)、火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
炎帝
中 华 民 族 远 祖 分 布 图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东夷: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 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蚩 尤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苗蛮: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景教、伊斯 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画中人物已经本土化。
三、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诗歌、书法 、绘画、散文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 吴道子,极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强调尊 崇天神,鼓吹专制统治。
墨子(战国)
四、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一)原始宗教:自然崇 拜、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二)原始艺术:陶塑、 陶绘、原始雕刻、岩画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麦 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 幅以上 ,最早的岩画在旧石 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 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分布区。
司马谈六家之说(阴阳、儒、墨、名 、法、道德)。
刘歆十家之说(儒、墨、道、名、法 、阴阳、农、纵横、杂、小说)。
儒家思想的学派特征
:德治
仁:内在思想核心 礼:外在行为规范 中庸:辨证思维方法 知、行、学、思:认
识论
孔子(春秋)
儒家
孔子开创的学派。 特点是以仁为学说核 心,以中庸辩证为思 想方法,重视血亲人 伦,重视入世建功, 重视实践理性,重视 道德修养。
• 古文经大师:卫宏、贾逵、服虔、许慎、马融等 ;郑玄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 。
五、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 玄学兴起 • 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 • 儒、玄、道、佛
相与激荡
五、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 基础发展出的哲学, 它的宗旨就是贵无, 它的最高主题就是对 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 思考。
铜车马(秦)
度同制
魏国布币
西周钱币
齐国刀币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 究中的两个派别。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 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 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 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左氏春秋、 毛诗、周官礼等。
• 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 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 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 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哲学思想尤 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社会变革 士的崛起 兼并战争 文化重组 私学兴起
• 百家兴起的发展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中国人的起源: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 • 原始物质文化:工具(石器)、火的使用、农业
、畜牧业、陶器。
灰黑陶高领三足罐形鼎 龙山文化
陶折复圆 河姆渡文化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原始社会组织:原始群 、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 原始观念文化:
宏阔的追求 • 长城 • 阿房宫 • 秦始皇陵 • 长安昆明湖 • 《史记》
秦始皇陵兵马俑
思想、文化的统一
• 秦朝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 行同伦、地同域、焚书坑儒
•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学兴起
书同文
小篆体(the small seal)十六字砖 (秦)海内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
车同轨
道家 注重人事;
尊崇“天”“道”; 向往“自然”;
倡导“无为” 主张“出世 ”
老子(春秋)
• 道家思想的学派特征: 核心:“道本体论” 人生主张:“无为” 认识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韩非子(战国)
法家
先驱人物是齐国管 仲和郑国子产,申不害 、慎到相继提出重术、 重势的思想。韩非子则 集法、术、势之大成, 建构起完备的法家理论 ,是秦朝统治天下的理 论基础。
,占卜的目的就是为
了按上帝的意旨办事
。甲骨文中,凡占曰
前的主语多半是王。
•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 》)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 周代的“制礼作乐”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 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二、“有容乃大”的 文化气魄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
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 探求的。
——《世界简史》威尔斯
“有容乃大”的文化气魄
• 兼容并包 在文化政策上,政治比较开明,鼓励文人创作多
样化;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儒、释、道)并 行政策,创造开放的氛围。
• 吸收外来文化 南亚的佛教、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美术;
王弼注《老子》
其他文化成就:
• 科技 • 医学 • 文学 • 书法 • 绘画 • 石窟艺术
兰亭序(局部)
2、书法
欧阳询《化度寺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旭《终年帖》
李邕《李思训碑》
魏晋南北朝建筑麦积山石窟
六、隋唐:隆盛时代
一、文化背景:门阀世族势力急剧没落。科举制度 打破了文化垄断的旧秩序。
伏羲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 殷商神本文化 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
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 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 色。
神本位: 商人观念
王占曰
中的神,地位最高是
帝或上帝。它统率各
种自然力,也主宰人
间事务。甲骨文就是
记录占卜的文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