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 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 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 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 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一时 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 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 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 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 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 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 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 画风的代表.


承汉之后





支谦、僧会天竺、安息、康居的沙门如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先 后来到魏都洛阳,从事译经; 等前往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弘法。支谦深得孙权礼遇,拜为博士; 并为康僧会建立寺塔。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羯磨》一卷。此 外康僧铠还译出《郁伽长者所问经》和《无量寿经》等4部。 吴国译经,始于武昌,盛于建业。支谦专以译经为务,所译典籍广涉 大小科经律,共88部,118卷,现存51部,69卷;康僧会译出《六度 集经》9卷等。当时译经,大小乘并举。小乘经典强调禅法,注重守 神养心(“守意”);大乘偏重般若。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和对教义 的宣传、研究,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此外,这个时期的寺塔建筑、佛像雕塑也各具规模,但今存极少。 昙柯迦罗、昙谛精于律学,译出摩诃僧祗部的戒本《僧祗戒心》一卷。 主张僧众应遵佛制,禀受归戒,为汉地佛教有戒律、受戒之始。



唐太宗在清除割据、平息骚乱时,曾得僧 兵之助;在即位后,下诏在全国“交兵之 处”建立寺刹,并在大慈恩寺设译经院, 延请国内外名僧进行译经、宣化事业,培 养出了大批高僧、学者。 高宗继位后,在帝都和各州设官寺,祈愿 国家安泰; 武则天更令各州设大云寺。终唐之世,佛 教僧人备受礼遇,赏赐有加。



隋文帝下诏在五岳胜地修建寺院各一座,并恢 复了在北周禁佛时期所破坏的寺佛像。在首都 大兴城(汉长安城东南)建立了执行佛教政策 的国家寺院——大兴善寺。仁寿(601~604) 年间在全国建立了111座舍利塔,并广置译场, 罗致中外译师、名僧进行翻译、疏解佛教经典。 炀帝继文帝的保护佛教政策即在扬州建立了著 名的慧日道场等,作为传播佛教的据点,并继 续发展前代的译经事业,佛教十分兴盛。仁寿 年间,全国有重要寺院3792所,度僧23万人, 写经46藏328616卷,修理旧经3853部,营造大 小石像尊修复旧像1508940尊。
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孝文 帝迁都洛阳后,为纪念母后开始营造龙门 石窟。北魏末,流通佛经共计415部,1919 卷,有寺院约3万余座,僧尼约200余万人。 北齐僧官管辖下的僧尼有400余万人,寺庙 4万余座。 在此时期,有大批外国僧人到中国弘法,中 国也有一批信徒去北印度巡礼 游学,携回 大批佛经。


综上所述,汉代的佛教已经是汉代人所理解的佛教, 它已大不同于印度的佛教,而是汉代黄老方术化了 的佛教。这种佛教是初期的中国化的佛教,可以说 当时的中国人尚缺乏对佛教的应有认识,完全是站 在中国固有思想(主要是黄老方术思想)的立场,来 看待和理解佛教的产物,还没有能真正了解佛教思 想的精神实质,这也是佛教初传时期一种不可避免 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由于印度佛教能与中 国的黄老方术思想结合起来,实现了佛教的方术化, 也才能使佛教得力于黄老方术而能在中国得到广泛 流传的,所以汉代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应占有着一 个重要地位。
三、佛教流行的危害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 利用佛教麻痹人民,以巩固他们的统治。 在当时的年代,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大修寺 塔。寺院侵夺百姓的命根子——土地、房产; 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 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 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 所有上面所说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北朝时,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寺遍布 各地,僧尼多到惊人的地步。如北魏时, 寺院有三万所,僧尼有二百多万
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 佛教。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 四次舍身入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他建 立了大批寺辽,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 斋会。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余人, 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大寺700余所, 僧尼信众常有万人。
传入中国


wenku.baidu.com
西汉武帝时汉代经过多年黄老之术的修生 养息后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汉王朝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十分 强大,其势力影响到边远地区,影响到西 域诸国(主要指现今新疆天山南北路和现今 中亚的阿姆河流域)。 汉武帝时期十分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陆 续开通了路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阿育王时代佛教兴盛,影响已及中亚。汉建元 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张骞出 使西域期间,曾在大夏见到从鳊贩运去的蜀布、邛 竹杖,说明当时中印之间已有民间往来,可能佛教 也随之传入汉地而释老志又载,张骞出使西域归国 后,谓大夏之邻有身毒国,尝闻浮屠之教;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大月氏侵入印度,建立贵霜王朝, 而其王迦腻色迦大弘佛法,被后世佛教推为护法明 王之一。西汉末年,信奉佛教的西域国之一大月氏 派遣使臣伊存到达西汉首都长安,当时博士弟子秦 景宪专门听他口授佛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 从此,佛教就逐渐在中原流传开来

东汉末年牟子作理惑论,一方面揭示佛教 之真正面目,将其自方士、神仙家中析出; 一方面调和儒、释、道三家,阐论佛教思 想非但不与儒、道相互抵触,且有相辅相 成之效。


汉代属佛教初传时期,人们对印度佛教尚缺乏应有的认识,而汉代黄老方术 思想盛行,因此人们也就用黄老神仙方术的神仙思想来理解佛教,把佛教当 作为黄老道术的一种,所以当时人们把佛教叫做“佛道”,把佛看做是与中 国的神仙一般。因此一般佛教史学者把汉代的佛教称之为佛教方术化时期, 这是有道理的。 其汉代佛教思想的具体特点是: (1)佛即之神 其佛教传人中国时,释迦牟尼佛早已被神化,具有无边的法力。而神化了 的释迦牟尼佛正与中国两汉时代黄老方术把老子神化相一致。因此当时人们 也就很自然地用中国的神仙来看待佛教中的佛,佛与神也就合二而一了。 (2)佛教的涅檠寂静即是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 佛教讲的涅槃寂静,汉代人则把它理解为老子所说的清静无为,因此“无 为”两字成了“涅檠”的古译语。袁宏《后汉纪》中亦说:“沙门者,汉言 息也。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佛教用贪爱与贪欲来解释人生苦难的 原因,因此主张要消除爱欲,而这一思想正与老子所主张寡欲、无欲、去奢 等思想相一致。
但是,到了会昌五年(845),由于社会、 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发生了大规模的禁 佛事件。武宗下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 坏佛寺,佛像,淘汰沙门,勒令僧尼还俗。 据《唐会要》记载,当时拆毁的寺院有 4600余所,招提、兰若等佛教建筑4万余所, 没收寺产,并强迫僧尼还俗达260500人。 佛教受到极大的打击。


隋唐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宗派 的建立 在我国,根据不同佛经而作不同解释的十 三宗也迅速在此时期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 他们是:毗昙宗、成实宗、三论宗、涅盘 宗、律宗、地论宗、净土宗、禅宗、摄论 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这 些宗派创立后,随着隋唐中国对外交通的 开拓,不久即传播海外。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也 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留传下 来的金铜佛像数量很多,此外,闻 名于世的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两大 石窟,都是这时由国家主持开凿的, 所以规模巨大。空前绝后,显示了 非同凡响的宏伟气势。大同作为当 时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佛教 艺术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被称为 “平城模式”的艺术风格,对当时 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起着指导 性的作用。 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像,包括塑 像和画像,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 西方传来的佛像图样,而是融合了 中国的民族风格,开始走上了独立 的发展道路。
魏晋南北朝的繁荣

东汉时代处于佛教初传阶段,信徒多以现世的、功利的道教信 仰形式来接受佛教,视佛陀为具有禳灾招福、不老长寿等灵力 之神只,视大力传道之西域沙门为巫祝、神仙修行者等。而我 国固有之儒家、道教等,难免对此一外来宗教产生极大之排斥 作用,故佛教也并未能够立刻的遍地生花。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是无尽的战乱,“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是当时真实的反映。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 剥削,陷入极端的痛苦之中。 佛教的教义所宣扬的思想,为无助的人民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 成为人民摆脱现实世界苦难的精神支撑,再加上当时的现实环 境,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





唐时中国名僧辈出,对佛学义理上的阐发无论在深 度和广度上都超过前代,因此为建立具有民族特点 的很多宗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且佛教信仰深入民间,创造了通俗的俗讲、变文 等等文艺形式。 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方面,建树很大,丰 富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在唐时有大批外国僧侣、学者来我国从事传教和译 经事业,中国也有不少僧人不辞艰辛支印度游学。 中国佛教宗派开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尼, 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文化和商业的 关系。



(3)大乘般若空观即是老子的虚无说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人们以此来解释佛教真如性空说, 把大乘空宗一切皆空的思想说成就是老子的一切皆本无的思想
(4)用中国传统的鬼神说来解释佛教的三世因果报应说 中国传统思想中也讲到祸福报应的事。“世论行善者福至,为恶 者祸来”(《论衡·福虚》),但只承认祸福报应降及本身,并不讲来 生受报事。而佛教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因果报应,这就讲到了 过去和来世受报的事,那么这里就有一个连续三世因果报应的承担者。 这个承担者是什么呢? 汉代人则用中国传统的鬼神观念,所谓精灵不 灭来解释佛教的三世轮回报应之说。这样宣扬灵魂不灭说,就成为中 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近 元 的宋 隋 荣魏 传 佛 代 明 发朝 唐 晋 入 教 的 清 展三 的 南 中 的 变的 教继 北国产 通传 承 生 合 朝 承 一 的 后 繁







佛教的产生


佛教(Buddhism):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传说在2500多年前, 佛祖释迦牟尼当初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 乔答摩·悉达多。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 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有一次他在菩提树下静 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 的时候,终于获得大彻大悟,修炼成佛陀。 佛教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 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 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 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 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 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隋唐的继承



佛教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无论在思想上 和经济上都为隋唐时期创立具有中国特色 的佛教宗派创造了条件。 昙花一现的隋帝国瓦解后随之而来的是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上顶峰而成为了当 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李唐王朝 唐朝帝王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 尊崇道教,但实际上是采取道佛并行的政 策。

东汉明帝时,派人到大月氏求佛经,请来两名僧人, 并用白马驮回一些佛经,在首都洛阳兴建了中国第 一所佛教寺院——白马寺。东汉后期,西域的一些 名僧相继来到中国,在洛阳翻译佛经,梵僧即于此 译出四十二章经。是为我国佛、法、僧之始。


东汉明帝时,四十二章经首先为迦叶摩腾、竺 法兰二人译出。迦叶、法兰二人另译有十地断 结、佛本生、佛本行、法海藏等经。 系质帝时安世高入洛阳,译有安般守意、阴持 入、大小十二门、修行道地、人本欲生、阿毗 昙王法、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阴喻、 转法轮、九十八结等经。灵帝时支娄迦谶至洛 阳,受支亮之襄助,译有般若道行品、首楞严、 般舟三昧经,及兜沙、宝积经等大乘系之般若、 方广、华严等诸部经,至此大乘佛教始渐受重 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