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一是税收管理员履行职责不到位,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管理方法简单,岗位设置不细、职责分工不明,造成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和重管事、轻管户、户籍不明、底数不清、管理乏力等现象;二是税源管理存在只注重“管”不重视“理”现象,忽视了户籍和税基管理,只侧重主管业户和重点税源,忽视了未达起征点户、零散户和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尤其在税源相对充足的前提下,一些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和难以控管的零散税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和问题造成了近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而税收征管质量则呈下降的趋势。
(三)税收管理机制的陈旧,是税源控管乏力的突出问题
现行税收征管流程存在着制约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未能有效的对征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征管模式在运行中会出现偏差,因而增加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管理员的自由栽量权和自主管户的权限范围还是过大。虽然基层税务机关实现了征、管、查三分离,但实质上是“二分离”或“三分离”并存,征和管在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很难分清楚。目前大多数税务机关实际操作中仍然是综合管事,实行的是“一窗式”、“一站式”管理。税收专业化管理技术含量不高,分工协作深度不够,对税收管理环节的制约仍然靠阶层式审批来实现,没有真正实现征管系统的过程控制。因为税源管理对现行的税收征管系统有依赖性,这样自然就影响到税源的控管。
(四)行业管理划分不彻底,是税源控管乏力的阶段性问题
税收管理机构尚未完全理顺,机构间职责范围难以划分清楚。尤其是实行行业管理以来,税源管理层次重叠,职能交叉,多头重复管理。经常造成同一税源多个部门管理,这样的结果要么相互牵扯,要么形成征管“盲区”,造成税源的大量流失。
(五)税源信息传递不畅,是税源控管乏力的机制性问题
现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界限过于明显,信息相对封闭,传递不畅,造成信息的衰减和失真,使得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减弱,衔接不畅。而税收征管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而计算机的应用是以信息的准确、全面为基础的。税务部门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保险、统计等部门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涉税信息采集难以全面、准确和及时,体现不了税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税源管理缺失可靠信息支撑,难以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源控管的难度。
(六)税源管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是税源控管乏力的制度性问题
税源考核指标过于陈旧落后且缺乏针对性,有的则考核指标制定过高,超越了税收工作的实际;有的考核内容却毫无意义,起不到以考促管的作用,致使考核形同虚设;有的考核方法老套,标准不一,考核的结果跟实际的税源管理的效果相差甚远,致使奖罚显失公平,挫伤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税源管理水平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二、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强化税源控管的几点措施。
为应对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措施加强税源的控管:
(一)强化税源普查,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摸清税源底数,建立足够详细的税源台账是实现税源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税收征管改革中征管机构收缩和并陇的前提。要通过税源普查将纳税人经营信息、纳税信息以及业主自身的信息(业主所在方位、街道、经营行业、税收管理码、电话或手机号码、其他应特别注明的特殊信息)进行电子筛选和整合,把业户的户籍管理和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存储管理结合起来,实施税源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即将纳税人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性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税源规模,建立分类税源管理资料,科学界定税源管理的方法,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二)理顺征管机构,科学配置税源管理人员
为适应经济税源结构的特点以及税源发展和转移的趋势,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坚持机构、征管和人员围绕税源的变化而变化,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必须随税源的变化和流向走,以解决征管力量配置倒挂、税源多的地方有事无人干、税源少的地方有人无事干和有税无人收、无税乱收税的问题。对经济欠发达、税源少的地方要压缩征管机构,精简人员;对经济增长快、税源多的地方,要重新划分征管机构,充实人员,均衡征管力量,以适
应税源变化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与税源管理的最优配置。
(三)树立科学税源管理理念优化税源管理方式
根据目前税收征管信息数据相对集中和管理员职责进一步明确的特点,要对税源管理进行全面的整合,是提高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要让税收管理员明确税源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在设置科学化、专业化税源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现行税源管理的层次,重新调整职能分工,减少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管理内耗,精减管理审批环节,归并一些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管理部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层面上。同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和有利于税源监控的原则,完善对管理责任区制度、巡查巡管制度、管理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的建设,以增强对户籍管理和动态税源的监控能力。
(四)构建税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补与共享
一要对所有纳税人的税务初始登记资料、纳税资料进行规范化设计和重新登录,对过去登录的业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和补充,以满足税源管理业务流程的需要。加快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统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二要加强与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的沟通,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使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与人工信息收集处理的优势进行互补,使税源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准确。三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决策、参与税负评定、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选案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实时传输、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标准统一、人为因素少的优势,不断增强税源监控的力度。
(五)建立税负核定互信机制实现联合定税
自分税制以来,国、地税共管户的税收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混乱、业户经营信息异同、信息传递滞后、税负核定标准不一等问题。要杜绝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共管户实现国、地税联合定税。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服务于税源监管,积极推行计算机参数定税,业户代表民主评税,以统一税负标准。同时,积极推行网上报税、刷卡缴税和银税联网划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水平。
(六)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实行行业化动态管理
一要定期开展行业税源调研。要根据各行业税源的特点开展调研活动,分清行业税源的性质、组成和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与比较发现行业税收政策变化给税源的影响以及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掌握整个行业中的税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明确行业税源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二要实行税源分类直观管理。根据各地经济运行结构和税源特点,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要在强化税源预测工作的同时,运用数学模型和税源示意图预测税源发展走向和税源结构变动趋势。把握行业税源变化发展规律,在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对税源的管理做到动静有序,监管有力。要强化管理人员对行业税源管理的责任,明确行业税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统筹兼顾地做好各类纳税人的税源变动和税负变化等相关指标的采集和调查工作,牢牢抓住税源管理的重点;要通过开展行业性纳税评估,摸清行业税收特点,定期分析税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起到评一块、纠一块的作用;要实行税源的定性检查,把税收行业性检查和税源管理性检查相结合,整体反映税源管理水平,真正起到对税源的控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