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见意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语文学习中常用的100种意象

语文学习中常用的100种意象

语文学习中常用的100种意象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它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是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诗词意象赏析

古诗词意象赏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谁会凭栏意 ——(柳永)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
——一上高楼万里愁
2.登高,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 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 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 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 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 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 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最有代表 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 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 相思之情。
4、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 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 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 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的惊喜,实 则感慨万千。
日暮的意象 (夕阳)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2.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 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 一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 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 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二、月的时间意象。
三、月的愁绪意象 。
四、月的情爱意象。
五、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意象。
一、月的边塞意象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 的,月还是文化的。边塞 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 月”与“关”的塑造。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包括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包括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包括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包括:
1.明月:常常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表达深沉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2.长江:常常象征着时间流逝和历史的深远。

3.长亭: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之地,因为古代的驿道边常常建有亭子,供行人
休息或送别。

4.杜鹃:常常象征着悲苦、哀伤和思乡之情。

5.草木:常用来比喻人的命运和性格,如“红豆”代表爱情,“菊花”代表
隐逸和淡泊名利。

6.柳树: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留恋之情,因为“柳”与“留”谐音。

7.蝉:常常象征着高洁和清雅。

8.鸿雁:常常用来表达书信和思乡之情。

9.梅花: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也与傲骨和独立的人格相联系。

10.山水:常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情操,也可以表达壮志豪情。

这些意象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古典文学中通用的100种意象

古典文学中通用的100种意象

古典文学中常用的100 种意象古典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含蓄凝练、隽永优美。

“柳”与“留”谐音,表惜别思念之情、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眉黛春山”“秋水剪瞳”则形容女子貌美⋯⋯知道这些意象的含义吗?①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②钓鳌: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③青鸟:传书的信使;④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⑤烂柯:比喻离家年久;⑥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⑦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⑧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起来往下看吧~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充满着独特的审美意象。

这些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象,感受其中的奇妙之处。

一、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的融合中国古代文学中,自然景观常常成为作者借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意象。

在诗歌中,山水、花鸟、雨雪等自然景物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的内心世界与月亮、庭院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富有禅意的画卷。

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融合的审美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审美追求。

二、喜怒哀乐与人生情感的抒发喜怒哀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象恰恰在这些情感的抒发上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在喜的表达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繁花似锦、笑逐颜开的画面;而在怒的表达中,则有烈火熊熊、雷霆万钧的形象。

哀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通过凄风苦雨、寒山落叶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对人世冷漠和命运无常的痛惜之情。

至于乐,虽然不如喜欢怒和哀那样常见,但在一些喜庆场合以及田园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历史与时空的交融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历史和时空相结合,形成深远的审美意象。

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描写和演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和敬仰之情。

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以平实的笔触为后世流传了大量的历史故事。

而时间和空间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运用,文学作品可以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中展现出宏大的想象力。

古代神话中的长生不老、飞天遁地等人物和场景,正是靠着创作者的想象,将历史与时空的界限打破,实现了跨越时代和空间的审美体验。

四、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心理,也探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爱情题材中,爱人、父母、兄弟、朋友等关系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含义。

古诗词常用七类意象解析(第一季)

古诗词常用七类意象解析(第一季)
3.南浦——水边送别之地
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2)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浩瀚海洋中,意象是诗人用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这些意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月亮,这一常见的意象,常常被诗人赋予思乡、相思之情。

当游子远在他乡,抬头望见那一轮高悬的明月,心中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却将望月思乡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众多诗词中,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常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相呼应。

满月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而缺月则暗示着分离和遗憾。

杨柳,也是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它象征着离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诗经》中,杨柳的依依之态就与离别的不舍紧密相连。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将杨柳与凄清的离别场景融合在一起,烘托出无尽的忧愁。

由于“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之意,希望友人或亲人不要离去。

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

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借梅花凋零后仍留香气,表达了自己虽历经磨难但志向不改的决心。

梅花的傲雪凌霜,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追求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的象征。

菊花,通常代表着隐逸、高洁和超脱。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自己隐居田园,悠然自得的生活,菊花在这里象征着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黄花(菊花)又被赋予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味。

鸿雁,因其南来北往的迁徙习性,常被用来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传递书信的使者。

张若虚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以鸿雁无法传递音信,抒发了深深的相思之苦。

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借鸿雁期盼远方亲人的来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

杜鹃,又名子规,其啼叫声凄厉哀怨,常常象征着哀怨、凄凉和思乡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中考《语文》学习常见100种意象

中考《语文》学习常见100种意象

中考《语文》学习常见100种意象
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它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
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是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
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步出夏门行》曹操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步出夏门行》曹操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大全中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动物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动物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动物意象及其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动物意象丰富多彩,几乎每种动物都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大量的描写和表现。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动物形象本身和其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动物意象。

一、动物形象及其文学表现1.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龙在古代文学中被赋予了神秘、神圣的意义。

龙常常出现在神话传说和古代传奇故事中,被塑造成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灵之物。

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形容龙的词汇有“飞龙”、“腾空”、“腾云驾雾”等,这些词汇都表现了龙的非凡之力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例如《山海经》中对于龙的记载,描述了龙的形态和所具有的神奇能力。

同时,龙也成为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帝王权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如《诗经》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即表达了强大的国家力量和民族气魄。

2.鸟:在古代文学中,鸟被描绘成多种多样的形象,如凤凰、孔雀、百灵等。

这些鸟的形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动物形态,更是具有超凡境界和神话色彩的象征。

例如,凤凰被视为吉祥、善良、高贵的象征,其出现往往意味着吉祥如意和福祉。

在《诗经》和《楚辞》等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凤凰的形象,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同时,鸟还常常被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情绪,如庐山谢安放逐之时,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万壑如虹,白雾千里,总抱琵琶觅”一诗,通过对鸟的表现达到了抒发离愁别绪的目的。

3.虎:虎在古代文学中被塑造成强大、威猛的形象,常常是君子忠臣、武士侠客的象征。

虎被赋予了神勇、忠诚、威严等多种形象,成为了武侠小说、戏曲剧本等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吴用等英雄人物,都被比作虎,以彰显其英勇豪杰的形象。

同时,虎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着邪恶和凶恶,如《西游记》中的老虎精、虎妖等,都是用虎来塑造邪恶的形象。

二、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1.宇宙观念:古代文学中的动物意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它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是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

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着芭蕉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一、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1.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2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分类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分类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分类解析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词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古人常常借鸿雁抒情。

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

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

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1. 引言古典文学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作品常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以表达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古典文学中经典作品所使用的意象与象征,并对其进行解读。

2. 意象的定义和作用意象是指通过具象形式来描绘抽象概念或感官经验。

在古典文学中,意象起着丰富形象、塑造人物、渲染氛围以及传递主题等多重功能。

2.1 形式上的意象形式上的意象指作者使用生动具体、色彩鲜明、触目惊心等字眼来描绘景物或人物特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小说或诗歌中所呈现的景色和人物形貌。

2.2 象征性的意象豪放遗世、“面孔似铜”等描述方式虽然比较直观,但其中蕴含了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

这些贡献者们就如同艺术家们一样,他们不仅能揭示神秘的内在世界,还能够会通过稀奇古怪、生动幽默或当代一些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方式迈向对真理理解的巍回。

3. 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1 自然界意象古典文学中经常使用自然界意象,如水、山、花等来表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红楼梦》中的草坪和枯井形象代表着贾宝玉心灵深处的寂寞和无助;《离骚》中描述旷野荒涼、空灵幽深的景色,则直触读者父辈因种江大工程而离家背井离乡之痛。

3.2 动物与植物意象动物与植物意象常被用来暗喻人物性格或社会现实。

《西游记》中猴子孙悟空活泼机智,具有变化多端的特点,被比作猴子;《红楼梦》中琥珀与园林中各式各样的植物相映成趣,与人物命运相互交织。

3.3 色彩和光影意象色彩和光影常被用来表现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以及衬托故事氛围。

例如,《红楼梦》中的紫色象征着尊贵和神秘,白色则暗示着纯洁或阴沉。

3.4 文化符号意象古典文学中还常使用一些具有特殊文化符号意义的形象,如《红楼梦》中大观园、宝玉盘膝而坐等场景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4. 意象与象征解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意象与象征往往需要读者进行解读,并据此揣摩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解读涉及到对作者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物意象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
地方任人支配。

2.画罗织衣:形容女子心灵手巧,善于织布。

3.临鸾:对着梳妆镜,形容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

4.秦娥:古代善歌者,常用来比喻美女。

5.霓裳:以霓虹制作的衣裳,古人认为仙人穿这样的衣裳,故而常
以此比喻仙人;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原名《婆罗门》。

传说唐玄宗游月宫,闻仙乐,默记其音,归而作此曲。

6.红绡:唐裴铏《传奇》集中《昆仑奴》载,大历年中,崔生与勋
臣家歌舞妓女红绡相爱,昆仑奴摩勒背负崔生与红绡出逃,促成二人结合。

7.青娥、蛾眉、姝丽:美貌女子,或可代指舞女。

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见意象
——流水
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从原始的畜牧业到现代农业,水一直扮演者重要角色,中国的先民从来都对水寄予着最崇高的敬意,这种特殊的感情也反映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

就意象而言,水常常以流水的形式表现出来,许多复杂的情绪,在其中得到了聚焦式的体现。

一、流水意象与中国古人的情感倾向
流水作为客观实体,以其连续性,向下性常常与不可复归的机会,时光,功业联系在一起,使人在怀古伤今,感怀自身中生发出对机缘,爱情,功名,抱负等追求不如人意的感慨。

《诗经〃大雅〃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用流水的一去不回的譬喻君臣不勤于政事,将失怙于天。

《论语〃子罕》中孔子观于川有感而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将时间之消逝比作东去之流水。

汉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陆机《叹逝赋》“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变;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