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②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 对语段中标明②④的周朴园的两次问话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她肯定是来找她的女儿四凤的。

B. 她也许是无意找来的,但必须早点打发她离开。

C. 她此来必有目的,一定是来敲诈我的。

D. 我得先把她镇住,取得主动权。

2. 选出对标明③⑤的两句话的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
A. 她认为三十年来受的苦是命中注定的,同时也说明了她对不公平的世道的愤怒和不满。

B. 这表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和性格的软弱无能,只能以责怪自己来解释自己所受的苦。

C. 这是她从根本上对不公平世道的坚决斗争。

D. 说明她不能理解三十年来受的苦到底是谁造成的,只好认为是命运安排的。

3.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处处表现出不忘旧情,而一旦认出,态度陡变。

对这种陡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周朴园对鲁侍萍从来就没有一点真情,他保留旧家具之类的表现,全是一种伪装。

侍萍到来后,他的本质才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B.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一段旧情,因此他对侍萍有一点怀念,对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伤天害理的事,也有过内疚。

但这种怀念和内疚都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

侍萍一出现,他意识到将危及自己的名誉地位,态度便突然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自私、虚伪、凶狠,也表现了他性格复杂的一面。

C.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他态度的陡变,是这个资本家自私、虚伪、狠毒的本性的彻底暴露。

D. 周朴园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侍萍,他的所谓不忘旧情的做法,是表明他的慈善,富有人情味的伪装,一旦与侍萍相逢,他虚伪的本性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二、(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
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

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有《稼轩集》行世。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利息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B.②④⑥
C.①②⑤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

(8分)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谈谈你的理解。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填六小题)(6分)
⑴青,,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重湖叠巘清嘉,,。

(柳永《望海潮》)
⑶乱石穿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⑸,到黄昏,。

(李清照《声声慢》)
⑹,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⑻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

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

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

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

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

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

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

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

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

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

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

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

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

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3.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
14.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
15.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4分)
16.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
四、(22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震憾通霄达旦弱不经风B.点缀良辰美景焕然一新
C.膨胀明辩是非饱经苍桑D.尊言萍水相逢礼上往来
1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

C.曾经炙手可热
....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
....了。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2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
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1.请联系前后文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4分)
一位老农拿着柴刀,使劲砍一棵歪枣树,口中念念有词:“叫你不结枣子。


一位老太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待在窝里孵蛋。

大冬天,老太拎住它的翅膀,把它浸到冰冷的水里。

枣树被砍后,;母鸡被浸了水后,。

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真应了那句“”的老话。

22.“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把它扩写成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符合原词意境。

(6分)
五、(60分)
23. 约翰福音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

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

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

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

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女人说:“先生,没有。


耶稣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

去吧,别再犯罪。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B期:约定期限
11.①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2分)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情感。

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2分)
12.略
13.内容上:林语堂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形成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

(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本。

(2分)
14.这是对比“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而言的。

(1分)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即他还有足够的生命去书写好的诗篇,有足够的时间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实也证明如此。

作者认为,与那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3分,意思相近即可)
15.运用比喻(博喻)和排比。

(1分)将成熟喻成“光辉”、“音响”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苏东坡的成熟的内涵;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于人生后的大气,为下文点明苏东坡“文化突围”的内容蓄势。

(3分)
21. 第二年真的结满了枣子(1分)果然又开始生蛋了(1分)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拂晓风起,残月将落,东方即将吐白,河流两岸
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形影单只的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

示例二: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

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

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

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

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

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附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

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

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

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

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

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

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

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

”弃疾说:“不要担忧。

”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

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

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

”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

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

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

”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

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

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

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

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