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润滑油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对化工行业的认知

对化工行业的认知

石油化工行业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乐观一、石油化工是我国的跨世纪支柱产业石油化工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它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氨和其他化工产品。

从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史看,无一例外的是,石化工业一经形成马上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部门。

从产品性能看,石油化学工业既是能源工业,也是原材料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石化工业不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而且还具极强的产业发展关联效应。

它的发展能引导和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推动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辐射的作用。

石化工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几乎和所有的产业部门有着极强的技术经济联系。

交通运输行业离开了炼油工业生产的汽、柴、煤油和润滑油就开动不起来。

汽车制造中,汽车内外饰件、车身、发动机、油箱等逐步被塑料件所取代,生产汽车轮胎的合成橡胶和帘子布也出自石化。

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化肥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石油化工生产的,对农业增产发挥重大作用的农用地膜的原料也来自石化。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纺织业所用的纤维天然纤维的比例正逐渐减少,以优越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取胜的合成纤维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建筑业中以塑料为原料的门窗、隔断用材、排水管道、室内外装饰材料以及各种涂料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总之,石化行业对整个产业体系有着广泛的技术经济幅射功能。

石化行业的另一特点是资金技术密集度高,是高新技术的吸收器和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动杠杆。

石化行业经常要求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环境下进行,连续化生产对自动控制的要求十分高,因此,机械、电子、冶金、化学等高科技在石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石化工业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相应前沿科学的发展,带动整个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

正由于石化行业的强高新技术吸收效应,也使石化行业的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效益好的特点。

从产业效益比较的角度看,石化行业效益在全国主要行业中处于前位,石化工业的利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PA11和PA12的区别

PA11和PA12的区别

一. PA11和PA12的区别,目前这两种材质是做尼龙管的主要用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尼龙11(PA11)气制动塑胶管以其质量轻、耐腐蚀、不易疲劳开裂、便于安装、密封性好等优点开始替代金属管在国内汽车制造厂得以大量应用。

PA11树脂来源单一、价格较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国外许多汽车公司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展了PA11替代材料的研究,于是分子结构和基本性能与PA11非常接近的PA12成为关注的焦点。

尼龙瓦PA12可采用石油裂解产物进行合成,随着合成技术、改性技术及制管工艺的不断进步,PA12原来相比于PA11较弱的耐低温性能得到改善,由此大大加快了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步伐。

目前,PA12材料已用于世界许多著名品牌汽车产品的制动管路系统中。

1、原料的不同PA12是从丁二烯线性,半结晶-结晶热塑性材料。

它的特性和PA11相似,但晶体结构不同。

PA12是很好的电气绝缘体并且和其它聚酰胺一样不会因潮湿影响绝缘性能。

它有很好的抗冲击性机化学稳定性。

PA12有许多在塑化特性和增强特性方面的改良品种。

和PA6及PA66相比,这些材料有较低的熔点和密度,具有非常高的回潮率。

PA12对强氧化性酸无抵抗能力。

尼龙套PA12的粘性主要取决于湿度、温度和储藏时间。

它的流动性很好。

收缩率在0.5%到2%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材料品种、壁厚及其它工艺条件。

2、PA11和PA12的差异性分析(1).来源及供应商PA11是由蓖麻油提炼并经一系列反应而得到的高聚物,其价格和质量多少会受到农作物产量及收割季节的影响,而PA12来源于石油产品,更容易制备、提纯、聚合。

目前,全球仅法国ARKEMA一家公司生产PA11,而PA12全球共有4家供应商(法国ARKEMA、德国DEGUSSA、瑞士EMS、日本UBE)。

PA12不存在材料市场垄断背景,由此带来的材料技术、质量、价格的竞争有利于用户降低相关制品生产成本。

(2).基本性能PA11的分子结构式为:PA12的分子结构式为:1这两种材料酰胺基中碳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1和12。

Mack系列重负荷柴油机油台架测试的发展

Mack系列重负荷柴油机油台架测试的发展

2009年4月Ap r.2009润滑油LUBR I CATI N G O I L第24卷第2期 Vo l.24,No.2文章编号:100223119(2009)022******* Mack系列重负荷柴油机油台架测试的发展韩恒文(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综述了Mack系列柴油机油评定台架方法,包括Mack T-6、T-7、T-8、T-8A、T-8E、T-9、T-10、T-11和T-12等测试。

介绍了M ack测试的历史、建立背景、发展过程、运行条件、评定柴油机油的规格、评定参数和评定标准,对高性能重负荷柴油机油的开发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 ack系列台架测试的发展是随着发动机排放标准不断苛刻和柴油机油规格不断升级而推进的。

其中,M ack T-9、T-10、T-12评价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和发动机气缸壁与顶环的磨损;Mack T-7、T-8、T-8A、T-8E、T-11评价润滑油烟炱分散性能及相关的粘度增长。

关键词:柴油机油;台架方法;M ack测试中图分类号:TE626.32 文献标识码:AD e ve lopm e n t of M a c k S e rie s H e a vy-D u ty D ie s e l Eng ine O ils B e nc h Te s tsHAN He ng-w en(Re se a rch I n stitu te o f Pe tr o l e um P r o ce s si ng,S INO PEC,B e iji ng100083,Ch i na)Abstract:A se ri e s M ack te st be nch m e tho d s o f 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s,such a s the M ack T-6,T-7,T-8,T-8A,T-8E,T -9,T-10,T-11,and T-12te s ts,a re sum m a ri ze d i n th is p ap e r,i nc l ud i ng the h is to ry o f te sts,the backg r o und o f e s tab2 lishm e n t,the p r o ce s s o f deve l o pm en t,the te s t co nd iti o n s,the ca tego ry o f eva l ua te d o ils,m e a su re d p a ram e te rs and its li m its.It is ve ry u sefu l fo r the s tudy o f the h i gh p e rfo r m ance he avy-du ty 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s.The de ve l o pm e n t o f M ack se2 ri e s te sts a re p r om p te d by the d i e se l em iss i o n s tanda rd s p r o g re s s and the 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 sp ec i fi ca ti o n s up g rade.Am o ng them the o xi da ti o n re s istance o f the o il,the cyli nde r li ne w e a r and the top ri ng s w e i gh t l o ss a re eva l ua ted i n M ack T-9,T-10and T-12,w hil e the soo t re l a ted visco sity i nc rea se of the o il is eva l ua ted i n M ack T-7,T-8,T-8A,T-8E and T-11.Key words: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be nch m e tho d;M ack te s t0 前言Mack系列发动机润滑油台架测试已经发展了30多年,是评定重负荷柴油机油性能的重要方法。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3.07) (0.24)
(0.03) (1.66) (5.01) (155)
(1.47) (0.11) 0.00 (0.37) (1.94) (112)
(2.31) 0.00 (0.13) (1.08) (3.53) (252)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1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绩效评价分析概述-简介
评价指标体系2006年进行了大的调整,修正了相应的参数 随着行业的关注热点不一样,增加一些问卷调查分析 增加了能耗分析及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二、绩效评价分析特点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绩效评价分析特点-问题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竞争力层面
1. 盈利能力
反映已占用资 本回报水平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维度
2. 成本费用
反映生产经营过 程中的费用控制 水平
3. 生产经营
反映生产经营过 程中技术经济指 标水平的高低
* 从市场的角度
3.1 能耗 3.2 维修 3.1 人力 3.1 环保与排放
绩效评价分析方法
➢横向对比—确定被评价企业在所有参评对象中的位置 ➢纵向对比—检查被评价对象是否进步、进步幅度 ➢标杆对比—将差距量化为效益,明确改进方向和可改进的空间 ➢先进值对比—认清竞争对手的绩效表现、唤起赶超的意识 ➢最佳值对比—找到本企业的追赶目标
炼油绩效评价分析介绍(胡红嫣13611

年度营销计划方案6篇

年度营销计划方案6篇

年度营销计划方案6篇年度营销计划方案1第一阶段:8月1日—8月30日A、有的促销员进行重点排查,进行量化考核。

清除部分能力底下的人员,重点保留在40人左右,进行重点培养。

B、制定相关的团队管理制度及权责分明明晰和工作范围明晰,完善促销员的工作报表。

C、完成空调系统培训资料。

第二阶段 9月1号-20xx年2月1日第二阶段主要是对主力团队进行系统的强化培训,配合公司的品牌及产品的推广活动及策划系列品牌及产品宣传活动,并协作业务部门进行网点扩张,积极进行终端布置建设,保持与原有终端的有效沟通,维护好终端关系。

①培训系统安排进行分级和集中培训业务人员→促销员培训讲师<促销员②利用周例会对全体促销员进行集中培训9月1日-10月1日:进行四节的企业文化培训和行业知识的培训10月1日-10月31日:进行四节的专业知识培训11月1日-11月30日:进行四节的促销技巧培训12月1日-12月31日:进行四节的心态引导、培训及平常随时进行心态建设。

20xx年1月1日-1月31日:进行四节的促销活动及终端布置培训20xx年2月1日-2月29日:进行全体成员现场模拟销售培训及现场测试。

并在每月末进行量化考核,进行销量跟进。

第三阶段:20xx年2月1日-2月29日①用一周的时间根据网点数量的需求进行招聘促销员工作,利用10天的时间对新入职促销进行系统培训、考核、筛眩对合格人员进行卖场安排试用一周后对所人的促销再次进行考核,最后确定定岗定人,保证在3月1日之前所有的终端岗位有人。

②所有工作都建立在基础工作之上第四阶段:20xx年3月1日-7月31日第四阶段全面启动整个深圳市场,主抓销售所有工作重心都向提高销售倾斜。

第一:跟随进货源,保证货源充足,比例协调,达到库存最优化,习题尽量避免断货或缺货现象。

第二:招聘培训临时促销员,以备做活动,全力打造在各个环节都比较有战斗力的团队。

第三:严格执行公司的销售策略及促销活动,并策划执行销售促进活动,拉动市场,提升销量。

2011年11月SH标准最新目录全

2011年11月SH标准最新目录全

NB/SH/T 0059-2010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测定诺亚克法NB/SH/T 0207-2010绝缘液中水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电量滴定法NB/SH/T 0324-2010润滑脂分油的测定锥网法NB/SH/T 0401-2010石油蜡粘点和结点测定法NB/SH/T 0467-2010合成工业齿轮油NB/SH/T 0474-2010在用汽油机油中稀释汽油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NB/SH/T 0509-2010石油沥青四组分测定法NB/SH/T 0521-2010乙二醇型和丙二醇里液史发动机冷却NB/SH/T 0522-2010道路石油沥青NB/SH/T 0556-2010石油蜡溶剂抽出物测定法NB/SH/T 0586-2010工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NB/SH/T 0652-2010石油沥青专业名词术语NB/SH/T 0704-2010石油和石油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舟进样化学发光法NB/SH/T 0741-2010汽油中烃族组成的测定 多维气相色谱法NB/SH/T 0752.2-2010无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NB/SH/T 0808-2010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NB/SH/T 0809-2010天然蜡和合成蜡酸值测定法NB/SH/T 0810-2010绝缘液在电场和电离作用下析气性测定法NB/SH/T 0811-2010未使用过的烃类绝缘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NB/SH/T 0812-2010矿物绝缘油中2-糠醛及相关组分测定法NB/SH/T 0813-2010沥青表观黏度测定法 平行板黏度计法NB/SH/T 0814-2010沥青材料测力延度试验法NB/SH/T 0815-2010沥青燃烧性能测定 氧指数法NB/SH/T 0816-2010橡胶沥青弹性恢复率的测定 球入度法NB/SH/T 0817-2010半固体和固体沥青密度的测定 镍坩埚法NB/SH/T 0818-2010橡胶沥青NB/SH/T 0819-2010热拌用沥青再生剂NB/SH/T 0820-2010阻燃道路沥青NB/SH/T 0821-2010路用阻燃改性沥青NB/SH/T 0822-2010润滑油中磷、硫、钙和锌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NB/SH/T 0823-2010润滑脂在稀释合成海水中防腐蚀性试验法NB/SH/T 0824-2010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NB/SH/T 0825-2010脂肪酸甲酯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法NB/SH/T 0826-2010发动机油挥发度的测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NB/SH/T 0827-2010轻质石油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和硫选择性检测器法NB/SH/T 0828-2010发动机冷却液中硅与其它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NB/SH/T 0829-2010沸程范围174℃~700℃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B/SH/T 0830-2010非石油基和石油基液压油磨损特性叶片泵测定法NB/SH/T 0831-2010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及亚麻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B/SH/T 0832-2010润滑油热表面氧化的测定 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NB/SH/T 0833-2010HFAE型、HFAS型和HFC型难燃液压液pH值测定法NB/SH/T 0834-2010发动机油适度高温活塞沉积物的测定 热氧化模拟试验法(TEOSTMHT)NB/SH/T 0835-2010石油馏分黏重常数(VGC)计算法NB/SH/T 0836-2010绝缘油酸值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NB/SH/T 0837-2010矿物绝缘油低温运动黏度测定法NB/SH/T 0838-2010未使用过的润滑油基础油及无沥青质石油馏分中稠环芳烃(PCA)含量的测定 二甲基亚砜萃取折光指数法NB/SH/T 0839-2010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低温转矩测定法NB/SH/T 0840-2010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离合器摩擦特性试验方法NB/SH/T 0841-2010汽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评定方法NB/SH/T 0842-2010汽油和柴油中硫含量的测定 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NB/SH/T 0843-2010石化行业分析测试系统的评价统计技术法NB/SH/T 0844-2010涡轮机油腐蚀性和氧化安定性测定法NB/SH/T 0845-2010传动润滑剂乳度剪切安定性定圆锥滚子轴承试验机法NB/SH/T 0846-2010抗磨液压油高压柱塞泵试验法NB/SH/T 0847-2010极压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测定 SRV 试验机法NB/SH/T 0848-2010聚乙烯蜡表观私度测定法NB/SH/T 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NB/SH/T 0850-2010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润滑脂流散性测定法NB/SH/T 0851-2010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用润滑脂NB/SH/T 0852-2010在用油和含烟炙的发动机油在低温下的钻温关系测定法NB/SH/T 0853-2010在用润滑油状态监测法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趋势分析法SH 0004-1990(2007)橡胶工业用溶剂油SH 0005-1990(1998)油漆工业用溶剂油SH 0008-1990(2005)化妆用凡士林SH 0044-1991(1998)1501抗静电剂SH 0114-1992(2007)航空洗涤汽油SH 0164-1992(1998)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 0358-1995(2005)10号航空液压油SH 0373-1992(2003)铁道润滑脂(硬干油)SH 0396-1992(1998)1301防冰剂SH 0431-1992(1998)7017-1号高低温润滑脂SH 0437-1992(1998)7007,7008号通用航空润滑脂SH 0448-1992(1998)4802号抗化学润滑油SH 0449-1992(1998)7805号抗化学密封脂SH 0456-1992(1998)特7号精密仪表脂SH 0459-1992(1998)特221号润滑脂SH 0595-********号高温高压螺纹密封脂SH 3006-1999(2009)石油化工控制室和自动分析器室设计规范SH 3008-2000(2009)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 3009-2001(2009)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 3010-2000(2009)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5-2003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 3016-1990(2009)石油化工企业循环水场设计规范SH 3020-2001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SH 3021-2001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隔离和吹洗设计规范SH 3024-1995(2009)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 3025-1990(2009)合成纤维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 3030-1997(2009)石油化工塔型设备基础设计规范SH 3034-1999(2009)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 3038-2000(2009)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力设计技术规范SH 3043-2003石油化工设备管道表面色和标志SH 3046-1992(2009)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SH 3048-1999(2009)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SH 3056-1994(2009)石油化工企业排气筒(管)采样口设计规范SH 3059-2001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 3060-1994(2009)石油化工企业工厂电力系统设计规范SH 3061-1994(2009)石油化工企业管式炉基础设计规范SH 3075-1995(2009)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标准SH 3076-1996(2009)石油化工企业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SH 3077-1996(2009)石油化工企业钢结构冷换框架设计规范SH 3078-1996(2009)立式圆筒形钢制和铝制料仓设计规范SH 3079-1996(2009)石油化工企业焦炭塔框架设计规范SH 3080-1997(2009)石油化工企业横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结构设计规范SH 3088-1998(2009)石油化工塔盘设计规范SH 3089-1998(2009)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图例SH 3091-1998(2009)石油化工压缩机基础设计规范SH 3093-1999(2009)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 3094-1999(2009)石油化工排雨水明沟设计规范SH 3095-2000(2009)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设计规范SH 3099-2000(2009)石油化工给排水水质标准SH 3100-2000(2009)石油化工工程测量规范SH 3126-2001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SH 3136-2003石油化工液化烃球形储罐设计规范SH 3137-2003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SH 3501-2011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02-2000(2009)钛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04-2000(2009)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13-2000(2009)石油化工铝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22-2003石油化工隔热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 3524-1999(2009)石油化工钢制塔、容器现场组焊施工工艺标准SH 3533-2003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34-2001(2009)石油化工筑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 0001-1990(2003)电缆沥青SH/T 0002-1990(1998)防水防潮沥青SH/T 0006-2002工业白油SH/T 0010-1990热定型机润滑油SH/T 0011-19907903号耐油密封润滑脂SH/T 0013-2008微晶蜡SH/T 0014-1990(2005)皂用蜡SH/T 0015-1990(1998)501抗氧剂SH/T 0016-1990(1998)361极压抗磨剂SH/T 0017-1990(2007)轴承油SH/T 0018-2007含添加剂石油蜡(热熔胶)表观粘度测定法SH/T 0019-1990(2005)石油蜡和石油脂体积电阻率测定法SH/T 0020-1990(2006年确汽油中磷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SH/T 0021-1990(2006年确喷气燃料中环烷酸皂含量测定法SH/T 0022-1990(2006年确石油馏分氢含量测定法(燃灯法)SH/T 0023-1990(2006年确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法SH/T 0024-1990(2006年确润滑油沉淀值测定法SH/T 0025-1999(2005)防锈油盐水浸渍试验法SH/T 0026-1990(2006年确石油焦挥发分测定法SH/T 0027-1990(2006年确添加剂中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028-1990(2006年确润滑油清净剂浊度测定法SH/T 0029-1990石油浇灰分测定法SH/T 0030-1990车辆齿轮油成沟点测定法SH/T 0031-1990柴油机活塞清净性评分方法SH/T 0032-1990(2006年确石油焦总水分测定法SH/T 0033-1990石油焦真密度测定法SH/T 0034-1990(2006年确添加剂中有效组分测定法SH/T 0035-1990(2006年确防锈油脂蒸发量测定法SH/T 0036-1990(2006年确防锈油水置换性试验法SH/T 0037-1990(2006年确齿轮油贮存溶解特性测定法SH/T 0038-1990(2007)皮特W-1发动机标准燃料SH/T 0039-1990(2005)工业凡士林SH/T 0040-1991(2007)超高压变压器油SH/T 0042-1991(1998)石油磺酸钙清净剂SH/T 0043-1991(1998)746防锈剂SH/T 0045-1991(1998)109清净剂SH/T 0046-1996803系列降凝剂SH/T 0047-1991(1998)燃气轮机液体燃料SH/T 0048-1991(2003)润滑脂相似粘度测定法SH/T 0058-1991(2006年确石油焦中硅、钒、铁含量测定法SH/T 0060-1991(2006年确防锈脂吸氧测定法(氧弹法)SH/T 0061-1991(2006年确润滑油中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062-1991(2006年确汽油和石脑油脱戊烷测定法SH/T 0063-1991(2006年确防锈油干燥性试验法SH/T 0064-1991(2000)馏分燃料游离水和颗粒污染物试验法SH/T 0065-1991(2000)发动机冷却液或防锈剂试验样品的取样及其水溶液的配制SH/T 0066-2002发动机冷却液泡沫倾向测定法(玻璃器皿法)SH/T 0067-1991(2006年确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灰分含量测定法SH/T 0068-2002发动机冷却液及其浓缩液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SH/T 0069-1991(2006年确发动机防冻剂、防锈剂和冷却液pH值测定法SH/T 0071-1991(2007)1135C2法试验用标准油SH/T 0072-1991液体润滑剂摩擦系数测定法(振子法)SH/T 0073-1991(2006年确喷气燃料抗磨指数测定法(环块法)SH/T 0074-1991汽油机油薄层吸氧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075-1991(2006年确CC级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1135C2法)SH/T 0076-1991(2006年确润滑油中糠醛试验法SH/T 0077-1991(2006年确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078-1991(2006年确液化石油气中微量水分测定法(电解法)SH/T 0079-1991(2006年确石油产品试验用试剂溶液配制方法SH/T 0080-1991(2006年确防锈油脂腐蚀性试验法SH/T 0081-1991(2006年确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法SH/T 0082-1991(2006年确防锈油脂流下点试验法SH/T 0083-1991(2006年确防锈油耐候试验法SH/T 0084-2001冷却系统化学溶液对汽车上有机涂料影响的试验方法SH/T 0085-1991(2000)发动机冷却液腐蚀测定法(玻璃器皿法)SH/T 0086-1991(2006年确发动机冷却液的浓缩液中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SH/T 0087-1991(2006年确发动机冷却液铝泵气穴腐蚀特性试验法SH/T 0088-1991(2006年确发动机冷却液模拟使用腐蚀测定法SH/T 0089-1991(2006年确发动机冷却液沸点测定法SH/T 0090-1991(2000)发动机冷却液冰点测定法SH/T 0091-1999(2006年确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储备碱度测定法SH/T 0092-1991(2006年确石油酸检验法SH/T 0093-1991喷气燃料固体颗粒污染物测定法SH/T 0094-1991(2007)蜗轮蜗杆油SH/T 0097-1991(1998)801降凝剂SH/T 0098-1991(2005)管道防腐沥青SH/T 0099.11-2005乳化沥青施工现场粘附试验法SH/T 0099.1-2005乳化沥青恩格拉粘度测定法SH/T 0099.12-2005乳化沥青沉淀测定法SH/T 0099.13-2005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鉴定方法SH/T 0099.14-2005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鉴定方法SH/T 0099.15-2005乳化沥青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SH/T 0099.16-2005乳化沥青残留物含量测定法(低温减压蒸馏法)SH/T 0099.17-2005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蒸馏测定法SH/T 0099.18-2005乳化沥青密度测定法SH/T 0099.2-2005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SH/T 0099.3-2005乳化沥青颗粒电荷试验法SH/T 0099.4-2005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测定法SH/T 0099.5-2005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测定法SH/T 0099.6-2005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测定法SH/T 0099.7-2005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SH/T 0099.8-2005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SH/T 0099.9-2005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SH/T 0100-1991(2005)石油蜡固化点测定法SH/T 0101-1991(2005)石油蜡和石油脂介电强度测定法SH/T 0102-1992(2006年确润滑油和液体燃料中铜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103-2007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的测定 柴油喷嘴法SH/T 0104-1992(2006年确冷冻机油在致冷剂作用下的稳定性试验法(菲利普法)SH/T 0105-1992(2006年确溶剂稀释型防锈油油膜厚度测定法SH/T 0106-1992(2006年确防锈油人汗防蚀性试验法SH/T 0107-1992防锈油人汗洗净性试验法SH/T 0108-1992(2006年确某些聚合型添加剂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法(体积排除色谱法)SH/T 0109-2004润滑脂抗水淋性能测定法SH/T 0113-1992(2003)压延机用润滑脂SH/T 0118-1992溶剂油芳香烃含量测定法SH/T 0120-1992酚精制润滑油酚含量测定法SH/T 0121-1992(2003)石油产品馏程测定装置技术条件SH/T 0122-1992(2003)润滑脂滚筒安定性测定法SH/T 0123-1993(2003)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SH/T 0124-2000(2006年确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125-1992(2006年确液化石油气硫化氢试验法(乙酸铅法)SH/T 0128-1992(2005)石蜡重金属试验法SH/T 0129-1992(2005)石油蜡和石油脂灼烧残渣试验法SH/T 0130-1992(2005)石油蜡砷限量试验法SH/T 0131-1992(2003)石油蜡和石油脂硫酸盐灰分测定法SH/T 0132-1992(2003)石油蜡冻凝点测定法SH/T 0133-1992(2003)石蜡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试验法SH/T 0134-1992(2003)白色油固态石蜡试验法SH/T 0135-1992液体石蜡过氧化值测定法SH/T 0136-1992(2005)石油蜡硫化物试验法SH/T 0138-1994(2005)10号仪表油SH/T 0139-1995(2005)车轴油SH/T 0160-1992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兰氏法)SH/T 0161-1992(2006年确石油产品中氯含量测定法(烧瓶燃烧法)SH/T 0162-1992(2006年确石油产品中碱性氮测定法SH/T 0163-1992(2006年确石油产品总酸值测定法(半微量颜色指示剂法)SH/T 0165-1992(2006年确高沸点范围石油产品高真空蒸馏测定法SH/T 0166-1992(2006年确重整原料油及生成油中C6~C9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168-1992(2007)石油产品色度测定法SH/T 0169-1992(2007)矿物绝缘油平均分子量测定法(冰点降低法)SH/T 0170-1992(2000)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电炉法)SH/T 0171-1992(2007)石油和石油产品氮含量测定法(麝香草酚比色法)SH/T 0172-2001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SH/T 0173-1992(2003)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技术条件SH/T 0174-1992(2000)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SH/T 0175-2004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SH/T 0176-1992(2007)喷气燃料过氧化值测定法SH/T 0177-1992(2007)轻质石油产品芳香烃含量测定法(重量法)SH/T 0178-1992(2007)煤油燃烧性测定法(点灯法)SH/T 0179-1992(2000)轻质石油产品浊点和结晶点测定法SH/T 0181-2005喷气燃料中萘系烃含量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SH/T 0182-1992(2007)轻质石油产品中铜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SH/T 0183-1992(2007)烃类燃料爆炸性测定法SH/T 0184-1992(2007)柴油贮存安定性测定法(冰乙酸-甲醛法)SH/T 0185-1992(2007)直馏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187-1992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法)SH/T 0188-1992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轴和V形块法)SH/T 0189-1992润滑油抗磨损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SH/T 0190-1992(2006年确液体润滑剂摩擦系数测定法(MM-200法)SH/T 0191-1992(2007)润滑油破乳化值测定法SH/T 0192-1992(2000)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SH/T 0193-2008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旋转氧弹法SH/T 0194-1992(2007)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油的活性硫测定法SH/T 0195-1992(2007)润滑油腐蚀性试验法SH/T 0196-1992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197-1992(2003)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SH/T 0200-1992(2006年确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SH/T 0201-1992(2006年确液体润滑剂摩擦系数测定法(法莱克斯销和V形块法)SH/T 0202-1992润滑脂极压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SH/T 0203-1992(2003)润滑脂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SH/T 0204-1992(2003)润滑脂抗磨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SH/T 0205-1992(2003)电气绝缘液体的折射率和比色散测定法SH/T 0206-1992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208-1992(2003)航空液压油热氧化安定性及腐蚀测定法SH/T 0209-1992(2003)液压油热稳定性测定法SH/T 0210-1992(2003)液压油过滤性试验法SH/T 0211-1998(2003)防锈油脂低温附着性试验法SH/T 0212-1998(2003)防锈油脂除膜性试验法SH/T 0214-1998(2003)防锈油脂分离安定性试验法SH/T 0215-1999(2005)防锈油脂沉淀值和磨损性测定法SH/T 0216-1999(2005)防锈油喷雾性试验法SH/T 0217-1998(2003)防锈油脂试验试片锈蚀度试验法SH/T 0218-1992(2003)防锈油脂试验试片制备法SH/T 0219-1992(2003)热处理油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220-1992(2003)热处理油冷却性能测定法SH/T 0221-1992(2003)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SH/T 0222-1992(2003)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223-1992(2003)添加剂中钡含量测定法(络合滴定法)SH/T 0224-1992(2003)石油添加剂中氮含量测定法(克氏法)SH/T 0225-1992(200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钡含量测定法SH/T 0226-1992(200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锌含量测定法SH/T 0227-1992(2003)添加剂中硼含量测定法SH/T 0228-1992(2003)润滑油中钡、钙、锌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229-1992(2003)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SH/T 0230-1992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SH/T 0231-1992液化石油气中硫化氢含量测定法(层析法)SH/T 0232-1992(2003)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SH/T 0233-1992液化石油气采样法SH/T 0234-1992(2003)轻质石油产品碘值和不饱和烃含量测定法(碘—乙醇法)SH/T 0236-1992(2003)石油产品碘值测定法SH/T 0237-1992(2003)汽油贮存安定性测定法SH/T 0238-1992(2003)柴油贮存安定性测定法SH/T 0239-1992(2003)重整原料油及其生成油中C6—C9烷烃、环烷烃、芳烃含量测定法(薄层填充柱色谱法)SH/T 0241-1992(2003)喷气燃料静态热安定性测定法SH/T 0242-1992(2003)轻质石油产品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243-1992(2003)溶剂汽油碘值测定法SH/T 0245-1992(2003)溶剂油芳烃含量测定法(色谱法)SH/T 0246-1992(2003)轻质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248-2006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SH/T 0249-1992(2003)专用燃料油泵送性测定法SH/T 0250-1992(2003)专用燃料油热安定性测定法SH/T 0251-1993(2003)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SH/T 0252-1992(2003)轻质石油馏分中微量硫测定法(镍还原法)SH/T 0253-1992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255-1992(200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水分测定法(电量法)SH/T 0256-1992(2003)润滑油破乳化时间测定法SH/T 0257-1992(2003)润滑油水分定性试验法SH/T 0258-1992(2003)润滑油的颜色测定法SH/T 0259-1992(2003)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261-1994(2006年确CD级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1135D2法)SH/T 0264-1999(2006年确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皮特W-1法)SH/T 0265-1992(2006年确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SH/T 0266-1992(1998)石油沥青质含量测定法SH/T 0267-1992(2003)润滑油氢氧化钠抽出物的酸化试验法SH/T 0268-1992(2003)电气用油介质损失角正切测定法SH/T 0270-1992(200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含量测定法SH/T 0293-1992(2003)真空油脂饱和蒸气压测定法SH/T 0294-1992(2003)扩散泵油极限压强测定法SH/T 0295-1992(2003)变压器油氧化初期挥发性水溶性酸测定法SH/T 0296-1992(200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SH/T 0297-1992(2003)添加剂中钙含量测定法SH/T 0298-1992(2003)含防锈剂润滑油水溶性酸测定法(pH值法)SH/T 0299-1992(2003)内燃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300-1992(2006年确曲轴箱模拟试验方法(QZX法)SH/T 0301-1993(2003)液压液水解安定性测定法(玻璃瓶法)SH/T 0302-1992抗氨汽轮机油抗氨性能试验法SH/T 0303-1992(2003)添加剂中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304-1999(2005)电气绝缘油腐蚀性硫试验法SH/T 0305-1993(2003)石油产品密封适应性指数测定法SH/T 0306-199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CL-100齿轮机法)SH/T 0307-1992(2006年确石油基液压油磨损特性测定法(叶片泵法)SH/T 0308-1992(2003)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SH/T 0309-1992(2003)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钡、锌含量测定法(络合滴定法)SH/T 0311-1992(2003)置换型防锈油人汗置换性能试验方法SH/T 0313-1992石油焦检验法SH/T 0314-1992(2003)汽油诱导期测定器技术条件SH/T 0315-1992(2003)闭口闪点测定器技术条件SH/T 0316-1998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SH/T 0317-1992(2003)石油产品试验用瓷制器皿验收技术条件SH/T 0318-1992(2003)开口闪点测定器技术条件SH/T 0319-1992润滑脂皂分测定法SH/T 0322-1992润滑脂有害粒子测定法SH/T 0323-1992(2003)润滑脂强度极限测定法SH/T 0325-1992(2003)润滑脂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326-1992(2003)汽车轮轴承润滑脂漏失量测定法SH/T 0327-1992(2003)润滑脂灰分测定法SH/T 0329-1992(2003)润滑脂游离碱和游离有机酸测定法SH/T 0330-1992(2003)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抽出法)SH/T 0331-1992(2003)润滑脂腐蚀试验法SH/T 0335-1992(2003)润滑脂化学安定性测定法SH/T 0336-1994(2003)润滑脂杂质含量测定法(显微镜法)SH/T 0337-1992(2003)润滑脂蒸发度测定法SH/T 0338-1992(2003)滚珠轴承润滑脂低温转矩测定法SH/T 0339-1992(2003)NaY分子筛晶胞参数测定法SH/T 0340-1992(2003)NaY分子筛结晶度测定法SH/T 0341-1992(2003)催化剂载体中氧化铝含量测定法SH/T 0342-1992(2003)重整催化剂中铁含量测定法SH/T 0343-1992(2003)催化剂中氯含量测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SH/T 0344-1992(2003)加氢精制催化剂中三氧化钼含量测定法SH/T 0345-1992(2003)加氢精制催化剂中钴含量测定法SH/T 0346-1992(2003)加氢精制催化剂中镍含量测定法SH/T 0350-1992(2007)普通车辆齿轮油SH/T 0351-1992(2007)断路器油SH/T 0356-1996(2007)燃料油SH/T 0360-1992(2007)13号机械油(专用锭子油)SH/T 0361-1998(2007)导轨油SH/T 0362-1996(2007)抗氨气轮机油SH/T 0363-1992(2007)普通开式齿轮油SH/T 0368-1992(2003)钙钠基润滑脂SH/T 0369-1992石墨钙基润滑脂SH/T 0370-1995(2005)复合钙基润滑脂SH/T 0371-1992铝基润滑脂SH/T 0375-1992 2 号航空润滑脂(202润滑脂)SH/T 0378-1992(2003)复合铝基润滑脂SH/T 0379-1992(2003)钡基润滑脂SH/T 0382-1992(2003)精密机床主轴润滑脂SH/T 0383-2005炮用润滑脂SH/T 0384-2005弹药保护脂(弹保脂)SH/T 0385-19923号仪表润滑脂(54号低温润滑脂)SH/T 0387-1992(2005)钢丝绳表面脂SH/T 0388-1992(2005)钢丝绳麻芯脂SH/T 0389-1992(1998)石油添加剂的分类SH/T 0390-1992(1998)702防锈剂SH/T 0391-1995(2005)701防锈添加剂(油溶性石油磺酸钡)SH/T 0394-*******和203系列降凝剂SH/T 0395-1992(1998)405系列油性剂SH/T 0397-1994(2005)706防锈剂SH/T 0398-2007石油蜡和石油脂分子量测定法SH/T 0400-1992(2003)石蜡碳数分布气相色谱测定法SH/T 0402-1992(2003)石蜡抗张强度测定法SH/T 0403-1992(2003)石蜡色度测定法SH/T 0404-2008石蜡光安定性测定法SH/T 0405-1996(2005)凡士林重金属限量试验法SH/T 0406-1992凡士林紫外吸光度测定法SH/T 0407-1992石油蜡水溶性酸或碱试验法SH/T 0408-1992蜡纸或纸板表面蜡量测定法SH/T 0409-1992(2005)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SH/T 0410-1992(2005)液体石蜡及原料中正构烷烃含量及碳数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411-1992(2005)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比色法)SH/T 0412-1992(2005)液体石蜡及其原料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测定法(色谱法)SH/T 0413-1992(2005)液体石蜡中微量碱性氮含量测定法SH/T 0414-2004石油蜡嗅味试验法SH/T 0415-1992石油产品紫外吸光值检验法SH/T 0416-1992(2005)重质液体石蜡SH/T 0417-1992液体石蜡SH/T 0419-1994(2005)绝缘沥青SH/T 0421-1992电池封口剂SH/T 0422-2000(2005)沥青灰分测定法SH/T 0424-1992(1998)石油沥青垂度测定法SH/T 0425-2003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SH/T 0426-1992沥青软化点测定器技术条件SH/T 0427-1992(2003)润滑脂齿轮磨损测定法SH/T 0428-2008高温下润滑脂在球轴承中的寿命测定法SH/T 0429-2007润滑脂和液体润滑剂与橡胶相容性测定法SH/T 0430-1992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SH/T 0432-1992(1998)7502、7503号硅脂SH/T 0434-1992(1998)4839号抗化学润滑油SH/T 0435-1992(1998)4830号检漏液SH/T 0436-1992航空用合成润滑油与橡胶相容性试验法SH/T 0438-1992(1998)7011号低温极压脂SH/T 0442-19927015号光学仪器极压脂SH/T 0443-19927106、7107号光学仪器润滑脂SH/T 0444-19927108号光学仪器防尘脂SH/T 0445-19927112号宽温航空润滑脂SH/T 0446-19927602号高温密封剂SH/T 0447-19927163号专用阻尼脂SH/T 0450-1992合成油氧化腐蚀测定法SH/T 0451-1992液体润滑剂储存安定性试验法SH/T 0452-1992(2003)润滑脂贮存安定性试验法SH/T 0453-1992(2003)润滑脂抗水和抗水-乙醇(1:1)溶液性能试验法SH/T 0454-1992(1998)特3,4,5,14,16 号精密仪表油SH/T 0465-19924122号高低温仪表油SH/T 0466-19927023号低温航空润滑脂SH/T 0469-19947407号齿轮润滑脂SH/T 0472-1992合成航空润滑油中微量金属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法)SH/T 0475-1992(2003)普通车辆齿轮油换油指标SH/T 0476-1992(2003)L-HL液压油换油指标SH/T 0505-1992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SH/T 0506-1992航空汽油富气的品度测定法SH/T 0508-1992(2005)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法(低温干馏法)SH/T 0510-1995(2006年确汽油机油发动机试验评分方法SH/T 0512-1992(2006年确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序IID法)SH/T 0513-1992(2006年确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IIID法)SH/T 0514-1992(2006年确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D法)SH/T 0515-1992(2006年确QC汽油机油性能评定法(程序II、III、V法)SH/T 0516-1992(2006年确QD汽油机油性能评定法(程序II、III、V法)SH/T 0517-1992车辆齿轮油锈蚀评定法(L-33法)SH/T 0518-1992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评定法(L-37法)SH/T 0519-1992(2006年确车辆齿轮油抗擦伤性能评定法(L-42法)SH/T 0520-1992(2006年确车辆齿轮油热氧化安定性评定法(L-60法)SH/T 0523-1992(2005)油漆石油沥青SH/T 0526-1992(2007)粘度标准油SH/T 0527-1992(1998)延迟石油焦(生焦)SH/T 0528-1992(2007)矿物油型真空泵油SH/T 0530-1992(2007)石油酸SH/T 0532-1992(2006年确润滑油抗擦伤能力测定法(梯姆肯法)SH/T 0533-1993(2003)防锈油脂防锈试验试片锈蚀评定方法SH/T 0534-1993(2003)极压复合铝基润滑脂SH/T 0535-1993(2003)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SH/T 0536-1993(2003)膨润土润滑脂SH/T 0537-1993极压膨润土润滑脂SH/T 0538-2000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换油指标SH/T 0553-1993(2005)工业丙烷、丁烷SH/T 0554-1993(2005)705防锈剂SH/T 0555-1993(2005)406油性剂SH/T 0557-1993(2005)石油沥青粘度测定法(真空毛细管法)SH/T 0558-1993(2003)石油馏分沸程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559-1993(2003)柴油中硝酸烷基酯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SH/T 0560-1993(2003)润滑油热安定性试验法SH/T 0561-1993(2003)抗氧抗腐添加剂热分解温度测定法(毛细管法)SH/T 0562-2001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SH/T 0563-1992(2005)551金属减活剂SH/T 0564-1993(2005)热处理油SH/T 0565-2008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油泥和腐蚀趋势测定法SH/T 0566-1993(2003)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稠能力测定法SH/T 0567-1993难燃液压液歧管着火试验法SH/T 0568-1993(2003)油包水型乳化液贮存稳定性测定法(烘箱法)SH/T 0569-1993(2003)油包水型乳化液稳定性测定法(低温-室温循环法)SH/T 0570-1993(2003)重整催化剂铂含量测定法SH/T 0571-1993(2003)催化剂中沸石表面积测定法SH/T 0572-1993(2003)催化剂孔径分布计算法(氮脱附等温线计算法)SH/T 0573-1993(2003)在用润滑油磨损颗粒试验法(分析式铁谱法)SH/T 0575-1993(2006年确L-ERB二冲程汽油机油评定法SH/T 0576-1993(2006年确L-ERC二冲程汽油机油评定法SH/T 0577-1993(2006年确铁路柴油机油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测定法(青铜-钢法)SH/T 0578-1994(2003)乳化液pH值测定法SH/T 0579-1994(2003)乳化液稳定性测定法SH/T 0580-1994(2003)乳化液中油含量测定法SH/T 0581-1994(2003)轧制液锈蚀性能试验法SH/T 0582-1994(2003)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钠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583-1994(2003)烃类相对分子量测定法(热电测量蒸气压法)SH/T 0584-1994(2003)防锈油脂包装贮存试验法(百叶箱法)SH/T 0585-1994(2003)航空燃料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潜在残渣法)SH/T 0587-1994(2003)二硫化钼极压锂基润滑脂SH/T 0588-1994石油蜡体积收缩率测定法SH/T 0589-1994(2005)石油蜡转变温度测定法(差示扫描量热法)SH/T 0596-1994润滑脂接触电阻测定法SH/T 0597-1994(2005)2201十六烷值改进剂SH/T 0598-1994(2005)非硅抗泡剂SH/T 0599-1994(2003)L-HM液压油换油指标SH/T 0600-1994(2005)石油沥青冻裂点测定法(器皿法)SH/T 0601-1994(2005)建筑机械用润滑剂的选用SH/T 0603-1994(2003)冷冻机油R12不溶物含量测定法SH/T 0604-2000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SH/T 0605-2008润滑油及添加剂中钼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606-2005中间馏分烃类组成测定法(质谱法)SH/T 0607-1994(2003)橡胶填充油、工艺油及石油衍生油族组成测定法(白土-硅胶吸附色谱法) SH/T 0614-1995(2003)工业丙烷、丁烷组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615-1995(2003)汽油中C2-C5烃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616-1995(2003)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测定法(手提式分离仪法)SH/T 0617-1995(2003)润滑油中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H/T 0618-1995(2003)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SH/T 0619-1995(2003)船用油水分离性测定法SH/T 0620-1995(2003)发动机冷却液对传热状态下的铸铝合金腐蚀测定法。

国内外顺丁烯二酸酐的生产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顺丁烯二酸酐的生产及市场分析

国内外顺丁烯二酸酐的生产及市场分析1 国外顺酐市场分析自20世纪50年代顺酐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世界顺酐生产发展迅速。

1990年全世界顺酐的总生产能力只有731 kt,2000年增加到1 261 kt,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6%。

到2002年,全世界顺酐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约1 350 kt,产量约1 096 kt,其中北美的生产能力约占19%,南美和中美的生产能力约占3%,西欧的生产能力约占36%,亚洲的生产能力约占35%,东欧的生产能力约占6%,非洲的生产能力约占1%。

世界顺酐生产能力最大的6家生产厂家分别是比利时BASF公司、美国Huntsman公司、意大利Lonza公司、美国Ashland公司、美国Bayer公司以及德国Condea-Huntsman公司,生产能力合计为600 kt/a,约占世界顺酐总生产能力的44.4%。

近年来,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稳步增长,2001年全球对顺酐的总需求量约为1 089 kt,产需基本平衡,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西欧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5.0%,美国约占19.9%,日本约占9.3%,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31.9%。

消费结构为: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对顺酐的需求量占41%,1,4-丁二醇占14%,润滑油添加剂占5%,富马酸占6%,共聚物占8%,醇酸树脂占2%,烯基琥珀酸(酐)占3%,四氢呋喃占7%,苹果酸占2%,其他占11%。

近年来,由于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生产对顺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将稳步增长,预计2001-2006年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6.0%~7.0%的速度增加,到2006年对顺酐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 500 kt左右,其中美国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8%,西欧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5%,日本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4%。

1.1 美国2002年美国顺酐的生产厂家有4家,总生产能力为256 kt,生产工艺全部采用正丁烷氧化法。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临颍石油分公司第十一加油站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临颍石油分公司第十一加油站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临颍石油分公司第十一加油站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临颍石油分公司第十一加油站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临颍石油分公司第十一加油站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危险化学品经营;燃气经营;食品销售;药品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金属加工液行业分析(可编辑)

金属加工液行业分析(可编辑)

金属加工液行业分析金属加工液行业分析 (1)一、市场规模及增速 (2)1.分类: (2)2.行业发展的历史 (2)3.行业规模及增速: (3)二、行业竞争情况 (4)三、行业内企业情况 (6)1.德国福斯(FWB,代码Fuchs Petrolub AG) (6)(1)公司背景 (6)(2)行业代表客户 (7)(3)经营数据 (12)2.美国奎克化学Quaker Chemical Corporation(NYSE:KWR) (15)(1)公司概况 (15)(2)公司在中国的产品线 (16)(3)奎克各行业代表性客户 (16)(4)经营数据 (16)3.美国马斯特Master(The Merck Group) (17)(1)概况 (17)(2)主要产品和使用领域 (17)(3)典型客户 (18)(4)经营数据 (18)4.PEISUN CHEMICAL北杉化学(台日合资) (18)(1)概况 (18)5.德润宝Petrofer (19)(1)概况 (19)(2)产品序列 (19)(3)典型客户 (20)(4)经营情况 (20)6.尤希路Yushiro (20)(1)概况 (20)(2)产品序列 (21)(3)典型客户 (21)(4)经营情况 (21)7.安美 (22)(1)简介: (22)(2)产品序列 (22)(3)典型客户 (23)(4)运营状况 (23)8.泰伦特 (23)(1)概况 (23)(2)产品序列 (23)(3)典型客户 (24)9.路伯润滑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 (24)(2)产品序列 (25)(3)典型客户 (26)(4)经营情况 (26)四、分析 (26)一、市场规模及增速1.分类:金属加工液(Metalworking fluids)主要是金属加工用的液体,主要起润滑和冷却作用,兼有防锈清洗等作用。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21, 11(2), 88-94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hjcethttps:///10.12677/hjcet.2021.112012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王延飞*,赵梓贺,张雅琳,余颖龙,王晶晶,张占全,王嘉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清洁燃料重点实验室,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2月8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22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29日摘要本研究针对润滑油异构脱蜡段进料满足硫氮含量低和粘度指数高的要求,开发出一种高活性的深度脱氮兼具芳烃饱和功能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将原料中多环芳烃、环烷烃等低粘度指数的非理想组分转化为高粘度指数的理想组分,达到提高粘度指数的目的。

以大孔径氧化铝为载体,采用高分散络合技术制备II类活性相催化剂,并对其物性进行表征。

以减四线蜡油评价,本加氢处理催化剂可以生产N 含量< 2 ppm,粘度指数> 140的处理产品,满足异构脱蜡进料要求。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加氢脱氮,粘度指数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Hydrotreating Catalyst for Lube Base OilYanfei Wang*, Zihe Zhao, Yalin Zhang, Yinglong Yu, Jingjing Wang, Zhanquan Zhang,Jiayi WangKey Laboratory of Clean Fuels, PetroChina, PetroChina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Received: Feb. 8th, 2021; accepted: Mar. 22nd, 2021; published: Mar. 29th, 2021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sulfur and nitrogen contents and high viscosity index to *通讯作者。

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分析报告(2009年4季度)出版日期:2010年1月 编写说明2009年前11月,我国石油加工业资产规模、从业人员规模实现小幅增长,销售收入同比出现大幅下滑,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减缓。

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058.68亿元,同比下降7.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65个百分点,较1~8月提高了8.59个百分点。

资产总计为12466.55亿元,同比增长8.1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25个百分点。

2009年以来,受益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和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对低位,我国石油加工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四季度继续保持这一态势,盈利额继续增加。

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利润总额为8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42.82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07.41亿元,同比下降93.69%;销售利润率为4.3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36个百分点。

受炼油能力过剩等因素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

1~12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35.16亿元,同比增长0.4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0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26.40个百分点。

2010年,尽管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但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趋势,美元继续疲软,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将使得国际油价呈上行趋势,而经济难以强劲增长则限制上升空间,预计油价将在60~90美元/桶之间波动。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成品油需求将保持温和增长;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供应维持过剩态势;成品油需求结构生变,汽油增长逐渐领先;油品质量升级给炼厂生产带来压力。

中国经济信息网目 录Ⅰ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运行情况 (1)一、行业规模 (1)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1)三、产销情况 (2)四、价格情况 (3)五、成本费用结构 (3)六、盈利情况 (5)七、行业运营绩效 (5)(一)成长能力 (5)(二)盈利能力 (6)(三)偿债能力 (7)(四)经营能力 (7)八、投资情况 (8)Ⅱ 2009年1~12月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9)一、原油加工量 (9)(一)累计生产情况 (9)(二)月度生产情况 (10)二、汽油 (11)(一)累计生产情况 (11)(二)月度生产情况 (11)三、煤油 (12)(一)累计生产情况 (12)(二)月度生产情况 (13)四、柴油 (13)(一)累计生产情况 (13)中国经济信息网(二)月度生产情况 (14)五、润滑油 (15)(一)累计生产情况 (15)(二)月度生产情况 (15)六、燃料油 (16)(一)累计生产情况 (16)(二)月度生产情况 (17)七、焦炭 (17)(一)累计生产情况 (17)(二)月度生产情况 (18)Ⅲ 2009年1~12月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19)一、成品油 (19)(一)出口情况 (19)(二)进口情况 (20)(三)贸易平衡 (21)二、汽油 (22)(一)出口情况 (22)(二)进口情况 (23)(三)贸易平衡 (24)三、柴油 (25)(一)出口情况 (25)(二)进口情况 (26)(三)贸易平衡 (27)四、煤油 (28)(一)出口情况 (28)(二)进口情况 (29)(三)贸易平衡 (30)中国经济信息网Ⅳ 重点地区产业运行及产品生产情况 (31)一、重点地区产业运营状况 (31)(一)产品销售收入 (31)(二)利润 (31)(三)亏损额 (31)(四)亏损深度 (32)二、重点地区产品生产情况 (33)(一)原油加工量 (33)(二)汽油 (34)(三)煤油 (35)(四)柴油 (36)(五)润滑油 (37)(六)燃料油 (38)(七)焦炭 (38)Ⅴ 市场竞争状况 (39)一、企业规模结构 (39)(一)产品销售收入 (39)(二)利润 (40)(三)亏损企业亏损额 (40)二、经济类型结构 (41)(一)产品销售收入 (41)(二)利润 (42)(三)亏损企业亏损额 (42)(四)亏损深度 (43)Ⅵ 本季度行业热点问题 (44)一、政策动态 (44)(一)进一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 (44)(二)商务部赋予6家企业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45)中国经济信息网二、项目及市场动态 (45)(一)我国首个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45)(二)中石油海外业务形成产炼销综合一体化格局 (46)(三)中石油拟扩建苏丹炼厂二期 (46)(四)卡塔尔石油公司拟58亿美元建海南石化项目 (46)(五)宁夏最大规模炼油项目开工 (46)(六)天津千万吨级炼油工程全面投运 (47)(七)中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大型炼油项目开建 (47)(八)中石化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工程建成 (47)Ⅶ 行业发展趋势 (47)一、2010年油价将在60~90美元/桶之间波动 (47)二、2010年炼油产能过剩依然堪忧 (48)附录 (49)一、行业说明 (49)二、指标及公式解释 (49)中国经济信息网图表目录图表 1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业规模情况.............1 图表 2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资本/劳动密集度情况..2 图表 3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销情况.....................2 图表 4 2009年1~11月中国主要成品油月平均价格.............................................3 图表 5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成本费用情况.............4 图表 6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成本费用结构.............4 图表 7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盈利情况.....................5 图表 8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成长能力.....................6 图表 9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盈利能力.....................6 图表 10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偿债能力.....................7 图表 11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经营能力.....................7 图表 12 2009年1~12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8 图表 13 2009年1~12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9 图表 14 2009年1~12月我国原油加工量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0 图表 15 2009年1~12月我国原油加工量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0 图表 16 2009年1~12月我国汽油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1 图表 17 2009年1~12月我国汽油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2 图表 18 2009年1~12月我国煤油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2 图表 19 2009年1~12月我国煤油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3 图表 20 2009年1~12月我国柴油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3 图表 21 2009年1~12月我国柴油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4 图表 22 2009年1~12月我国润滑油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5 图表 23 2009年1~12月我国润滑油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6 图表 24 2009年1~12月我国燃料油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6 图表 25 2009年1~12月我国燃料油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7 图表 26 2009年1~12月我国焦炭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7 图表 27 2009年1~12月我国焦炭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18 图表 28 2009年1~12月我国成品油出口情况.......................................................19 图表 29 2009年1~12月我国成品油进口情况.......................................................20 图表 30 2009年1~12月我国成品油贸易平衡情况...............................................21 图表 31 2009年1~12月我国汽油出口情况.. (22)中国经济信息网图表 32 2009年1~12月我国汽油进口情况...........................................................23 图表 33 2009年1~12月我国汽油贸易平衡情况...................................................24 图表 34 2009年1~12月我国柴油出口情况...........................................................25 图表 35 2009年1~12月我国柴油进口情况...........................................................26 图表 36 2009年1~12月我国柴油贸易平衡情况...................................................27 图表 37 2009年1~12月我国煤油出口情况...........................................................28 图表 38 2009年1~12月我国煤油进口情况...........................................................29 图表 39 2009年1~12月我国煤油贸易平衡情况...................................................30 图表 40 2009年1~11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省市运营状况.32 图表 41 2009年1~12月我国原油加工量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4 图表 42 2009年1~12月我国汽油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4 图表 43 2009年1~12月我国煤油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5 图表 44 2009年1~12月我国柴油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6 图表 45 2009年1~12月我国润滑油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7 图表 46 2009年1~12月我国燃料油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8 图表 47 2009年1~12月我国焦炭分地区累计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39 图表 48 2009年1~11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企业规模运营状况.41 图表 49 2009年1~11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经济类型运营状况.44 图表 50 2009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45 图表 51 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48)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 Ⅰ 2009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运行情况一、行业规模2009年前11月,我国石油加工业资产规模、从业人员规模实现小幅增长,销售收入同比出现大幅下滑,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减缓。

地沟油的回收与再利用

地沟油的回收与再利用

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项目名称:地沟油的回收与再利用创业团队:复优环保公司指导老师:***所属系别: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2012年5月执行总结1、项目描述以地沟油为原料,利用相关技术,制成生物柴油、洗衣粉和肥皂等多种产品。

2、公司介绍回收再利用地沟油的有限责任公司。

3、产品与生产产品包括生物柴油、洗衣皂液、矿物药剂和润滑油等,原料利用率高,产出价值大,尤其是环境效益十分突出。

4、行业与市场分析目前,在我国,地沟油的合理利用尚属新兴产业,政府支持,市场广阔,需求量大,发展前景看好。

5、产品销售保持价格上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正面企业形象,在市场拓展和市场维护阶段都要紧抓城市和农村两大市场,形成本公司特有的销售网络。

6、公司管理采取直线制的组织形式,各部门权责分明,鼓励每名员工参股,实行人性化管理,采用企效激励机制。

7、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横向延伸和纵向延伸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成为燃油产业的领先者。

8、经济预测与财务状况详细列出公司资金的来源与流向,通过三年的现金流量表和收益表具体展现公司的发展蓝图。

9、风险控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规避政治与法律风险,利用企业实力分担风险,特殊情况进行企业重组转让减少投资人损失。

目录一、项目描述 (5)1.项目背景 (5)2.项目宗旨 (6)3.项目介绍 (6)二、公司介绍 (6)1.公司性质 (6)2.公司简介 (6)3.公司宗旨 (7)4.公司特点 (7)三、产品与生产 (7)1.主要产品 (7)2.研发与生产 (7)3.产品优势 (9)4.产品拓展方向 (11)四、行业与市场分析 (11)1.市场介绍 (11)2.目标市场 (12)3.竞争对手分析 (12)4.合作伙伴 (12)5.SWOT分析 (13)五、产品销售 (14)1.市场拓展阶段 (14)2.市场维护阶段 (14)3.销售策略 (15)六、公司管理 (15)1.组织形式 (15)2.成员组成 (16)3.部门职责 (16)4.管理原则 (17)七、发展战略 (18)1.初期战略 (18)2.中期战略 (19)3.长期战略 (19)八、经济预测与财务状况 (19)1.资金来源与应用 (19)2.资金管理条例 (20)3.财务报表 (21)九、风险控制 (23)1.风险总体管理 (23)2.管理风险 (25)3.资金风险应对 (25)一、项目描述1、项目背景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十一碳二元酸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十一碳二元酸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十一碳二元酸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十一碳二元酸,即undecanedioic acid,是一种具有十一个碳原子的二元羧酸。

它具有类似于其他脂肪族二元酸的性质,但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独特的用途。

本文将就十一碳二元酸的定义与特性、在工业上的应用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带给读者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十一碳二元酸的概述进行介绍,说明本文的目的并概括文章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十一碳二元酸的定义与特性,包括其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接着将详细探讨十一碳二元酸在工业上的应用,例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和用途。

最后将探讨十一碳二元酸在生活中的用途,包括食品添加剂、医药领域等方面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十一碳二元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十一碳二元酸在各个领域的广泛用途,包括工业上的应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通过深入了解十一碳二元酸的定义与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十一碳二元酸这一化学物质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提升。

2.正文2.1 十一碳二元酸的定义与特性十一碳二元酸,也称为辛二酸,是一种由11个碳原子和一个羧基(-COOH) 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其化学式为C10H20O4,分子量为204.26克/摩尔。

十一碳二元酸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结晶固体,可溶于水和乙醇,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在十一碳二元酸的结构中,有一个长链的碳骨架,以及一个羧基功能团。

这种结构使得十一碳二元酸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在中性pH 条件下易溶于水并呈现为透明溶液,同时也可形成多种盐类化合物。

11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解析

11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解析

18
抽提塔的型式: 填料塔 挡板塔 多孔板塔 转盘塔
两段抽提流程
轻脱沥青油(残炭值<0.7%)、重脱沥青油(残炭值>0.7%)
2)溶剂回收部分


溶剂回收部分的任务: 从含油的丙烷溶液和沥青溶液中分出丙烷, 得到油和沥青。 溶剂回收由四部分组成: 轻脱沥青油中溶剂回收 重脱沥青油溶剂回收 沥青中溶剂回收 低压溶剂回收
26
图11-5 脱沥青油收率与溶剂比关系
27
图11-6 脱沥青油的残碳与溶剂比关系
28
4、原料油性质


渣油中油分含量多时,需较大的溶剂比,脱沥青 油收率也高,相应粘度较低。 原料中含油量少时,所得脱沥青油粘度高、收率 低。可采用较小的溶剂比,但必须提高抽提温度, 以提高丙烷的选择性,才能保证脱沥青油的质量。

糠醛、苯酚、N-甲基吡咯烷酮(NMP)
(三种溶剂的性质及使用性能对比见P431表11-7/8)
34
溶剂精制工艺原理
利用溶剂对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份(多环短侧链的 芳烃和环烷烃、胶质、硫和氮的化合物)的溶解能 力强、而对理想组分(少环长侧链的烃类)溶解能 力差,在低于临界温度条件下比重差较大,在萃取 塔中使溶剂和原料两者逆流接触并分层,从而使润 滑油的理想组分和非理想组分分开。

生产基础油的过程是一个剔除非理想组分 的过程。 润滑油的理想组分——分支比较多的异构 烷烃;少环长侧链的环烷烃,少环长侧链 的芳烃。


非理想组分——多环短侧链的芳香烃,含 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及少量的胶质,高 凝点烃类。
3
基础油生产过程
补充精制 合适的粘度 除去非理想组分 原 油 基础油
除去蜡烃组分
70N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模版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模版

新时代润滑油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工程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建设单位:新时代润滑油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吴庆珍建设单位联系人:晓雯联系:新时代润滑油二○一六年一月前言新时代润滑油成立于1998年4月,公司住所为市巴南区南公路物流基地环道东路6号,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整。

公司是集润滑油销售、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润滑油公司,是壳牌集团在中国及西部的OEM代理商。

新时代润滑油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位于巴南区南组团A标准分区A16-2/01地块,总占地面积约35616.48m2(约54亩),总建筑面积约18527.93 m2。

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2014年11月17日取得市巴南区环境保护局的《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 2014年11月18日取得市规划局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15年8月由博鼎建筑设计完成了《新时代润滑油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工程方案设计说明》,2015年10月29日取得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2015年12月由607勘察实业总公司完成了《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36号,第77号修订)第九条“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备查”等规定,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了综合分析,编制完成了本报告。

目录1 编制依据11.1国家法律11.2采用的主要标准、规、名录11.3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32 建设单位概况42.1建设单位概况42.2建设项目背景42.3项目位置及自然条件52.4总图布置62.5主要建筑物82.6建筑结构92.7工艺概述102.8配套和辅助工程112.9消防132.10安全投入概算183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19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93.2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9 3.3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193.4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03.5事故案例分析204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224.1国家和当地政府产业政策与布局符合性论证224.2当地政府区域规划符合性论证234.3建设项目选址安全条件论证244.4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人员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24 4.5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254.6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265 所采取的安全防措施285.1润滑油储存、运输安全措施285.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安全措施285.3总平面布置和建筑设计安全措施295.4工艺、设备安全措施295.5电气安全措施305.6消防安全措施305.7其它安全措施316 综合分析结论33附件341 编制依据1.1 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2)《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3)《中华人民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4)《中华人民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5号);(5)《中华人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3]第4号);(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8)《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十大润滑油品牌

十大润滑油品牌
5.福斯:
创立于 1931 年的德国福斯油品集团,总部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曼海姆市,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润滑油制造商,专业研制、生产、销售各种汽车机油品牌、摩托车油、工业润滑油及特种油脂。作为著名的全球性跨国公司,德国福斯油品集团已在世界上 80 多个国家建立了近 100 家子公司,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员工的不断努力,福斯在国际润滑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被誉为全球润滑专家。
7.金雪驰:
乌鲁木齐市隆成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15大类,200多种优质车用润滑油、工业润滑油(脂)等系列产品, 公司拥有国内外先进的脉冲式润滑油调和系统、DCS工业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生产基地占地面积50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200余套、各种规格的储油罐300余个,油品储存能力高达18000立方米,70多台自动调合釜调和能力高达15万余吨/年,年可生产润滑油10万多吨。公司与克拉玛依炼油厂、独山子石化建有稳固的合作关系,拥有新疆优质的基础油资源。同时,凭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分支机构从中亚五国进口优质的原料油资源从而为金雪驰产品的高品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8.昆仑润滑油: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企业,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润滑油公司。公司于2000年12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在中国石油领导下,经过不断持续整合和发展,秉承"资源统一配置、产品统一标准、网络统一布局、价格统一管理、科研统一组织,集中力 量推出名牌"的"五统一、一集中"经营战略,实现了五个持续和一个转变。即:销售总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市场掌控能力持续增强,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实现了从资源供应向品牌经营的转变。润滑油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地位显著增强。公司现有2个研究开发中心、11个润滑油生产厂、6个销售分公司,总资产60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19亿元人民币,员工5000多人,能够生产28个大类700多个牌号的润滑油(脂、剂)产品,润滑油科研开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营销、服务、信息网络覆盖全国市场。

加油站营销工作现状及难点分析

加油站营销工作现状及难点分析

加油站营销工作现状及难点分析摘要:对于经营加油站这样的服务企业来说,其长期盈利能力主要依赖于顾客重购。

而顾客的重购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主要受顾客感知的服务价值影响。

顾客感知到的服务价值又依赖于加油员的生产力,加油员生产力的高低和加油员忠诚度相关联,加油员的忠诚度又取决于加油员的满意度。

加油站盈利的这种逻辑链条要求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营销管理手段。

关键词:加油站;营销工作;现状及难点引言要从加油站管理和营销工作实际出发,整理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变化和未来趋势,结合国内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及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对加油站营销工作技巧进行了细致论述。

一、我国加油站在营销的现状就当前石油企业现状是,重点突出在结构设置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营销力,成品油的营销能力和国外很多石油企业尚存在很大的距离,在管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其销售系统进行分析,还存在非常大的滞后性,在一些先进的经营理念以上,虽然正在积极引入,但还是比较滞后。

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尽管国内的成品油市场正在努力放开,但在成品油的经营管理上水平还非常低,成品油远远不及其他零售业的销售量。

在一些非油品的业务上也表现出很大的滞后性,模式非常单一,并且便利店的经营模式还不健全,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确保进站加油的车辆的数量,就完全可以获得很好的经营,一些管理者同样也是这样的认识,加油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在便利店进行选购的人非常少。

由于这种想法的存在,往往忽视对加油站非油品类的经营开发,同时也具有害怕进行非油品类开发以后带来的风险、投入成本与收益问题。

二、加油站实际营销工作解析(一)推进批零客户一体化客户是生命线,是销售的基石,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实、抓牢、抓住不放才能实现销售业务的不断发展。

全面推进批零客户一体化开发,组合油卡非润产品一体化营销,融合商流、物流一体化运行,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以平台化、个性化、组合式的服务整合存量市场、抢抓新增市场、挖掘潜在市场,突出零售客户的开发,突出重点领域客户的开发,力求做到“四增一稳”,即工程、煤炭、物流和社会在流通加油站客户(主要指有批发经营资质的单位)同比增加,单位客户销量稳定,私家车客户群体数量增加。

案例分享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案例分享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案例分享——十大营销经典案例-----发布日期:2004-8-4 访问人数:2451在广阔的中国营销版图上,成长中的本土企业与强大的中国公司之间,开始了越来越多的正面较量。

各路英豪战江湖,狭路相逢勇者胜。

本刊精选了十大经典案例,为2003年的中国市场给出了《成功营销》的解读。

剑走偏锋统一润滑油高端突围文/曾朝晖案例主体: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市场地位:市场赶超者市场意义: "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成功有其历史背景的偶然性,但从统一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结构这一“蓄谋已久”的战略来看,它又是必然的。

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心中的痛,统一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市场效果: 2003年1月至6月,统一SG以上级别的润滑油销售量占企业全部产品的40%,上年同期只有14%;SF以下级别润滑油的销售从上年同期的23%降至15%。

统一润滑油2003年实现销售12亿元的目标已经完成,今年的目标锁定为20亿元。

案例背景: 200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100万辆,而在未来五年内,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辆,车用润滑油品的需求量剧增。

在需求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用油档次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到2005年,高端用油占整个车用油的比重将上升到48%左右。

而中国现在有4500家润滑油工厂,这些润滑油厂的产品级别非常低,生产的产品以中端和低端为主,很少有高端产品,国内4500家润滑油厂生产的高端用油总销量只占目前高端市场的20%。

其它80%高端市场都被美孚、壳牌等国外品牌所占据。

排名在前五名的品牌在高端市场份额也不过占2%到5%。

在这种市场环境中,突破高端,成为国产润滑油能否在明天立足的关键。

“统一”润滑油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2002年11月18日,统一润滑油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招标,中标额6000多万,为2003年统一强势品牌的塑造之旅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奠基仪式”。

2003年年初,"统一石化"将这一年定位于自己的品牌营销年,提出了"成为中国高端润滑油最大的专业制造商"这样一个新目标定位,所有的营销运作都以此作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W/5W 占比很少,除非低粘度 机油的节能优势获得认可并对发动机 耐久性没有影响
柴机油2012年 粘度级别占比
1 7 %
柴机油
3 5
2003年
%
粘度级别
占比
Source: Kline and Company
CNG/LNG 车辆的发展趋势
➢ 由于用户节能需要和政府补贴,之后几年,LNG重卡仍会双位数发展 (2013年增长>60%) ➢ 稀燃+ DOC, 单燃料是主流技术 ➢ 目前尚无天然气机油行业标准,康明斯CES 20074仍受认可
2.乘用车市场和OEM趋势
国内乘用车销量
中国乘用车销量在全球总销量的份额持续上升
18.7%
2010
19.7%
2011
20.5%
2012
26.0%
2013
2013年全球乘用车累计总销量为8400万辆。其中:中国累计销量 为1800万辆,中国占全球净增量的89%。
国内乘用车市场排行 — OEM
国外OEM在国内
二、中国润滑油市场概况
1.中国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长
2013年全国GDP总量为9.40万亿美元,达到世界第 二,增长率为7.7%;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GDP总量为 16.57亿美元,增长率2.5%。
2.中国润滑油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润滑油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产量逐年提高。我国已成为第二大润滑油生产国,同时 也是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至202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第 一大润滑油消费国。
➢ LNG 卡车:几年内仍会高速增长,驱动力是节省燃油费用和LNG加气站 的增长
➢ 机油标准: 国内仍遵循API, CH-4 会替代 CF-4成为主流 ➢ 换油期: 已有OEM宣传特定机型上使用特定机油可实现60,000 km 换
油,但短期内主流换油期仍在1-2万公里之间 ➢ 节能机油: 低粘度节能机油为市场接受估计得在2018年以后了
21
重负荷市场总结
➢ 卡车市场: 重卡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和近两年的快速下降,今后几年将 保持稳定
➢ 柴油发动机市场: 主要OEM仍会主导市场。SCR是主流国IV和国V技术方 案。新合资发动机机型逐渐增多
➢ 排放法规和燃油质量: 国 IV 正式实施。柴油质量正在提高,车用国 IV柴油将从2015年起实施; 国V柴油预计 2018年实施
GM 和 VW 在国内份额比重较大,亦推动了高端机油在国内的比例
国内乘用车排放法规
Source of above chart: Overview of China's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Program Past Successes and Future Prospects
中国润滑油市场分析
目录
一 前言 二 中国润滑油市场概况 三 车用发动机油发展与趋势 四 车用发动机油最新规格
一 、 前言
2013年,相对于其他石油石化产品的跌宕起伏,整个 润滑油行业显得相对平静。在这一年当中,没有特别有影 响力的事件发生,似乎每个企业都在稳步前行,这种平静 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玄机。
3.中国润滑油历年产量
2013年之后为预测数据
4.全球润滑油增长预测
2012年至2017年全球润滑油增长预测
5.全球润滑油市场细分
6.中国润滑油市场细分
7.十大润滑油供应商全球占有率
8.国内各品牌市场占有率
国内市场 一半左右的份 额由几大品牌 占有。
但是仍然 有一半以上的 市场份额由民 营品牌占有。
2013年润滑油行业顺应产业调整,大部分企业在产品 定位上都做出了相应举措,符合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中 高端产品成为中、大型企业的主要调整对象,各企业的品 牌化路线进一步显现,民营油企的区域性策略以及差异化 策略进一步巩固并提升,配套企业的品牌化路线及市场策 略也更加明朗化……
这种稳健、理性背后,孕育着新的行业变化。
国4 : ➢ *北京- 2008年3月; **上海 – 2009年11月; ***珠三角 – 2010年6月;
国5➢: 全国– 2011年7月 ➢ 预计国5实施会与国5汽油同步,即:2018年1月开始实施 ➢ 北京国5在2013年3月实施了
国内-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目标
➢ 未来延长换油期的驱动力是:
o 用户需要更长的车辆维护期 o 减少车辆拥有成本 o 柴油含硫量进一步降低 o 超载的减少,车辆平均速度的提升 o 行车试验证明高性能机油可以延长换油期,同时保证发动机可靠性
国内重负荷柴机油 – 10年趋势 2013 年预测 – 各质量级别占比%
国内柴机油粘度级别趋势
其他 - 发动机技术仍跟随国外成熟技术
国内柴油质量滞后于排放法规
注: 国V国VI均为预测
➢ 目前:
重卡换油期
o 主流换油期仍为: 1-2万公里;
o 部分OEM追求更长换油期 (3万 – 5万km) ,甚至最长声明6万公里换油,原因如 下:
▪ OEM 售后专用油的差异化;
▪ 新发动机型号的引入,可以使用更高性能的机油 (例如: Sinotruk; SFH)
排气后处理系统的主流技术方案 - SCR - 多数 OEMs 早已确定国4使用SCR方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SCR也已作为 国5方案正在应用
其他可选后处理方案 (非主流) - EGR + POC + DOC - EGR + DPF (未来国6?)
电控高压共轨 – 到2015年,所有新生产柴油机都需装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
国内重卡市场具有很强的集中度
共计: 773,000 辆
前 5 家OEM 占有 82% 市
场份额
2013年重卡销售比例
重卡发动机技术的驱动力 – 排放法规
注:上表中均为正式实施日期(自该日期起不允许出售上一 排放标准的车辆)。车辆的型式认证日期通常比该日期提 前1年.
重卡排放控制技术 – 对润滑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三、车用发动机油发展与趋势
1.重负荷市场和OEM趋势
2013 年全球卡车销量
中国商用车和重卡销量快速增长的历史
➢ 中国重卡市场经历 了快速发展,2010 达到顶峰 ➢ 重卡发展从占商用 车比例 9% 到 22%(2010年),去 年回落至占比16% ➢ 中国重卡销量比欧 美加起来还大 ➢ 重卡市场易受宏观 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