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自然地理:最全的梅雨知识考点

合集下载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答案:每年6月、7月。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具体不一样地区梅雨季时间参考如下:预计江南区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长江中游区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长江下游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江淮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关于入梅和出梅: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景,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梅雨期天气特征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

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季必须会持续阴雨吗?不必须,可能会出现空梅。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一样。

在某些应当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

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

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

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

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

入霉总在4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5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自然地理知识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中国主要四种准静止锋

中国主要四种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

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都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梅雨的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由于这段时间里多雨阴湿,衣物容易发霉,因此又俗称"霉雨"。

中国古代关于梅雨的记载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和风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这些诗句描述了梅雨滋润着广袤的江南沃野,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也指出了梅雨的发生时间。

那么梅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太平洋暖空气在五六月间北移到达长江和南岭之间,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

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前后,正当梅子黄熟的季节,天气常常特别阴沉,细雨连绵不断,有时还下暴雨。

这种季节南方人称为“黄梅天”,气象学上称为“梅雨季节”。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

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也较高,物品容易发霉长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霉雨季节”。

除了我国以外,韩国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地区却没有。

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

从大范围的气流场角度来看,梅雨季节是春季向夏季的过渡时期,也有人把它划成一个独立的初夏季节。

因为梅雨一过,东亚地区的天气形势就进入盛夏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雨旱分布形势,也就变得和春季完全相反了。

高考复习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ppt 人教课标版

高考复习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ppt 人教课标版
高中地理上册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城桥中学地理组
背景资料: 2008年12月3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 台发布寒潮警报以及寒潮蓝色预警信号,称从
今天夜里起,本市将出现跳水式的降温天气。 今明两天,48小时内的气温降幅可达8℃-10℃, 其中周五气温为1℃-6℃,周六气温则为0℃- 9℃,市区有薄冰,郊区在零下2℃-4℃,有冰 冻。
17日02时,975hpa, 12级,33米/秒
17日19时,955hpa, 14级,45米/秒
16日20时,985hpa, 10级,25米/秒
16日08时,992hpa, 8级, 18米/秒
图例: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锋面
冷空气
暖空气
一锋冷般面暖是附气冷近流空常的气伴交在有界锋云面面、叫下雨锋面、面,, 暖大空风气等在天锋气面上面。
(5)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
东路:5% 中路:92% 西路:3%
二、台风
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破坏力巨大,是 一种灾害性天气。
1.气旋 气旋是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
涡旋。
低压与气旋的联系及天气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画出实际风向。
气旋
北半球
1000.0 1002.5 错误
1005.0
风向
垂直气流 水平气流
(2)按性质分: 暖性反气旋:副热带高气压
冷性反气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北半球
天气现象
台风
寒潮
天气系统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系统
低气压
高气压
气流运动特点 从四周以逆时针从中心以顺时针
方向向中心辐合 方向向四周辐散
中心盛行气流 上升气流

梅雨名词解释

梅雨名词解释

梅雨名词解释梅雨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强对流性降水过程,它和“秋雨”、“伏旱”、“寒露风”一起被称为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大自然灾害。

梅雨名词解释梅雨是指初夏梅子黄熟时期的连阴雨天气。

梅雨时节( 5月上旬),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日照逐渐增加,气温升高,但由于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降水在地区分布和强度方面都很不均匀。

从5月6日前后开始,黄淮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其中江淮流域雨量较大,长江流域也不少,往往连续2~3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出现所谓的“梅雨”。

梅雨名词解释梅雨是指初夏梅子黄熟时期的连阴雨天气。

由于这个时期是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所以称作“梅雨”。

这种雨,开始时间并不确定,由于阴雨影响范围有一定限制,所以梅雨成为一种具有某些规律性的天气现象。

主要降雨时段一般在6月20日前后。

开始降雨的标志: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22 ℃或22 ℃以上。

入梅日期的早晚,与这次梅雨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1。

雨量充沛,连绵不断,常连下几天至十几天。

2。

开始的日子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

如1991年5月11日入梅,到6月18日出梅,历时50天。

3。

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一带,北段在黄河流域;南段在南岭一带,东段在江南地区。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结束的日期比其他地区迟约7~10天,大别山区则可迟至20~30天。

5。

暴雨过程常伴随雷电,一般最大小时雨强30~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00毫米。

6。

梅雨期降雨范围小,主要位于江淮流域,其次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东南部。

但安徽南部、浙江中北部、上海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达暴雨程度。

3。

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在我国,梅雨带是在每年的6月19-26日。

如1954年梅雨带推迟到6月24日才南落。

1955年推迟到6月25日, 1957年6月28日南落。

1959年推迟到7月4日, 1961年7月15日南落。

1965年7月14日南落, 1969年7月21日南落。

如果考虑气候平均的年际变化,那么有时,如1968年, 1973年的梅雨期甚至长达两个月。

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2

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2

杭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20222022年杭州梅雨季节是:6月8日——7月8日。

2022年杭州入梅时间为2022年6月8日;2022年出梅时间为2022年7月9日。

【扩展知识】一、梅雨季介绍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而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也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

当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这样产生了。

二、梅雨季节如何应对1、适时关窗(适用空间:客厅、卧室)潮湿的空气来袭时,居民们千万要记得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

2、偶用空调(适用空间:客厅、卧室)室内防潮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抽取空气中的水分。

3、石灰吸潮(适用空间:厨房、卧室)把石灰装在木箱里,天不潮时,盖上盖;天潮湿时,打开盖,同时不要开大窗,就能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爽宜人。

4、报纸防霉(适用空间:卧室)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在橱门内侧也贴上报纸。

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而且报纸上的油墨味道还能驱虫。

5、巧用干燥剂现在,市面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合理放置可以收到预防潮气的良好效果。

三、杭州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

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四、梅雨的成因: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

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

"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

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

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

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

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

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

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

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

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迟梅雨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梅雨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梅雨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梅雨
梅雨季节中,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降雨特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宋朝赵师秀的《约客》诗中,第一句就描述出梅雨的降雨是家家雨,也就是锋面带所覆盖的地区都是雨。

另外江南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又说出了梅雨时阴雨连绵的特性;「梅子成熟倾盆雨」则是表示梅雨时雨势相当大。

从这些记述可以知道,梅雨的降雨特性是持续性并夹有较大雨势的天气。

不过也有些记述,如:「梅子黄时日日晴、黄梅时节燥松松」,却是说梅雨时出现的晴朗天气;「吃了端午粽,还有三天冻」的「冷水黄梅」,则表示梅雨来得特别早;另有「阵头黄梅」及「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表示梅雨来得特别迟,以及梅雨过后又再度出现持续降雨天气,这又说明了梅雨降雨的变动性。

这种变动性,不论是梅雨开始时间的早迟、梅雨期的长短、雨量的多寡、下雨天数的多少等,每年都有很大的差异。

不但长江梅雨如此,变动性更大的台湾梅雨,更是变化多端:梅雨期有时长达五。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台风、寒潮和梅雨都会引 发大规模的降雨,可能导 致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
台风、寒潮和梅雨的防范措施
01
02
03
预警机制
建立和完善台风、寒潮和 梅雨的预警机制,及时发 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 好防范措施。
灾害应对
加强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建 设,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 速、有效地应对。
Part
03
梅雨
梅雨的定义
梅雨
指在每年6-7月间,东亚地区特定 区域内出现的一段长时间阴雨天 气,通常伴随着气温持续较高、 湿度较大的气候现象。
梅雨带
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地形和气候 条件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容易出现 梅雨现象的区域。
梅雨季
指梅雨带所在的季节,通常为每年 6-7月。
梅雨的季节性特点
寒潮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寒潮对农业、交通、电力、通讯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同 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温冻害和霜冻上,会使农 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或死亡;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道路结冰、大风增强驾驶难度和飞机起降等方面;对电 力和通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路结冰导致线路故障或通讯 中断等方面。此外,寒潮还会导致人们感冒、心脑血管疾 病等发病率增加,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形成期,低气压在海面上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热带气旋。在发展期,气旋继续增强, 并逐渐发展出明显的风眼。在成熟期,气旋达到最强状态,中心附近风力达到最大。在 消亡期,气旋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台风的生命周期通常为几天到一周左右,但有些 台风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成为超级台风。
Part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7 时差(A)(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7 时差(A)(含答案解析)

考点07 时差(A)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

麦克是一名水手,2021年8月随船来到我国某港口,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

下图为该港口某日的潮汐表曲线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A.2时B.6时C.10时D.16时2.此日,麦克来到附近的海滨游玩,他在不同时刻拍摄了远处同一岛屿的照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刻,游客入岛更加便利B.①时刻是上午10时前后C.②时刻,岛屿出露面积较大D.①到②时段,出现涨潮现象图中的虚线为某日甲地旗杆顶端日影运动轨迹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所在的纬度最可能是()A.15°NB.25°SC.75°SD.80°N4.当甲地旗杆顶端日影位于正北时,甲地与赤道上地方时为12时的某地之间的最近距离约是()A.小于1万千米B.等于1万千米C.1万至2万千米D.大于2万千米家在北京的刘辉教授于北京时间2020年5月19日12时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完成下面小题。

5.刘辉教授到达西雅图时,当地时间是()A.5月19日12时B.5月18日12时C.5月19日20时D.5月18日20时6.刘辉教授到达西雅图时,伦敦时间(中时区区时)是()A.5月19日20时B.5月18日4时C.5月19日4时D.5月18日20时读某日晨线图(图Z6-10),a、c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Z6-10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时可能是2时40分B.a点地方时可能是12时C.b点地方时可能是14时D.c点地方时可能是0时8.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A.向东—向西—向东B.向西—向东—向西C.向右—不偏转—向左D.向左—不偏转—向右下图为某节气我国四个城市北京时间12时影子示意图。

梅雨知识资料

梅雨知识资料

梅雨知识资料梅雨的定义: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

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

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

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

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

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

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

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梅雨的划分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

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经120度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

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入、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一、上海梅雨指标入梅标准:入梅前五天副高脊线在18°n以北;且5天中日平均气温至少有3天≥22℃,入梅后头5天中,须有大于等于4天雨日(包括各区县气象站);若梅雨有分段现象,则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22℃。

出梅标准:梅雨结束前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以北,日平均气温≥27 ℃,最高气温≥30℃,且6天以上无雨。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要点:专题18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要点:专题18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专题19 中国的河流和自然灾害(晨读晚默)➼考点一河湖概况1、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河概念直接或间接流人_______的河流主要河流淮河以北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黄河、海河等;淮河以南珠江、长江等水文特征深受李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时,气温下降,淮河以北的河流普遍有_______现象内流河概念有的河流不能流人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主要河流_______河水文特征多为_______河流2、外流区和内流区:概念主要分布区外流区供给_______河河水的区域东部_______区分界线______________一_______山脉一_______山一_______山脉东端内流区供给_______河河水的区域西北部_______区3、外流河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影响因素干湿状况降水季节分配植被状况降水季节分配气温情况4、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界线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_________岭——__河_______5、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布内流河主要分布在_______内陆地区水源补给水源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夏季_______,其他季节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性河流主要内流河_______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流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和_______等_______,每年的汛期是_______月。

6、湖泊:集中分布区湖水性质最大湖泊内流河外流河7、主要外流河(1)流入北冰洋:_______河。

(2)流入太平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印度洋: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京杭大运河(1)地位:世界上开凿最_______,最_______的人工河。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梅雨,又称为“入汛”,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一个气象现象。

每年6月至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天气阴雨连绵,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

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梅雨季节的气象特征。

1. 梅雨季节的成因梅雨季节的成因与东亚季风密切相关。

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准静止锋,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多。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梅雨季节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降水偏少。

2.1 降水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50%。

降水形式以阵性降水为主, daily rainfall intensity较大,暴雨和雷雨天气较多。

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梅雨降水量约为400~700毫米。

2.2 气温特征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逐渐升高。

梅雨季节平均气温约为26℃~30℃,高温高湿天气较多。

此外,梅雨季节夜间气温较低,日较差较大。

2.3 湿度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上。

高湿度导致人体感觉闷热,容易引发中暑、感冒等疾病。

2.4 风速特征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风速较小,以静风或微风为主。

风速小于2级的静风天气占比较高,不利于空气流通,进一步加剧了高温高湿天气的程度。

3. 梅雨季节的影响3.1 农业生产梅雨季节对农业生产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适量的降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另一方面,过多的降水容易导致农田积水,引发作物病害和生长不良。

此外,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天气还容易导致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3.2 水资源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有利于补充地下水和水库蓄水。

然而,部分地区降水过多,容易导致洪水、城乡内涝等灾害。

公考常识积累——地理必背常识100条

公考常识积累——地理必背常识100条

公考常识积累——地理必背常识100条1.哪一民族把奶食品称为“白食”,把肉食品称为“红食”:蒙古族。

2.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3.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乐山大佛。

4.我们可以看到的月亮最多占月球表面积的:59%。

5.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它属于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的)。

6.既是常规能源,又是二次能源:焦炭。

7.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8.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兰伯特冰川(在南极洲)。

9.亚洲是世界上的第一大洲,它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10.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前后。

11.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12.地球上出现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出现的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

13.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14.在我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15.“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是因为空气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16.海水潮汐是因月球引力,一日之中,海潮有两个涨落周期,落差一般在3—5米之间。

17.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最主要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18.中国南方的梅雨属于锋面雨。

锋面活动时,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引起的降水现象,称锋面雨。

锋面常与气旋相伴而生,所以锋面雨又称气旋雨。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以及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被称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19.光波是一种特定频段的电磁波,其颜色与频率有关。

可见光中紫色光频率最大,波长最短;红色光则频率最小,波长最长。

20.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

21.地面附近的大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

22.石灰岩地区有许多满布着钟乳石、石笋的岩洞,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溶蚀作用。

23.“三八线”是朝鲜与韩国的分界线。

【湘教】八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八上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4)优越性:①跨纬度大,气候多样,自然环境复杂,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①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多良港可以发展海洋事业;陆上邻国众多,陆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2.辽阔的疆域(1)陆地大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点: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o N附近)最南点: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o N附近)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 E附近)最西点: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3o E附近)东西跨经度有62o多,跨5个时区;——产生时差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为5500多公里。

——产生温差(2)海洋大国:①临四海一洋:临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海岸直接临太平洋。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①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领海宽度是12海里;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大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面积最大的两个岛屿是:台湾岛和海南岛。

3.众多的邻国(1)陆上国界线长2万多千米,共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2)既与我国陆上相邻,又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

4.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之最: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

既有临海又有邻国的是:辽宁省(渤海、朝鲜)、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海、越南)(4)北回归线穿越的省区(自西向东):云南、广西、广东、台湾(5)有两个简称的省区:云或滇、贵或黔、川或蜀、陕或秦、甘或陇、沪或申速记顺口溜: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5.人口和民族(1)人口数量:中国总人口数为14.1亿(202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数1/5,人口基数大。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速记素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速记素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速记素材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2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2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5第四单元水环境 8第五单元陆地环境 9第六单元季节知识专题 11第七单元人口与城市 12第八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4第九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16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初中地理知识点:常见的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常见的自然灾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常见的自然灾害一、选择题1.寒潮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的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B.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C.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读“影响我国的某种气象灾害移动路径图”,回答2~3题。

2.这种气象灾害在我国出现最频繁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下列省区中,受此种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是A.湖北省B.青海省C.福建省D.甘肃省4.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⑥地震⑦滑坡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⑥D.④⑥⑦2018年8月16日,第18号台风“温比亚”在浙江玉环到上海之间沿海地区登陆,这继台风“摩羯”之后的一周内,又一次台风登陆我国。

读后完成5~6题。

5.台风多发生在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C.冬春季节D.春秋季节6.台风带来的危害有①影响出行②多发洪涝③农业减产④缓解旱情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述了A.台风B.梅雨C.洪涝D.寒潮8.灾害性天气不包括A.地震B.沙尘暴C.台风D.寒潮9.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A.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常见春旱灾害B.地震能导致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C.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D.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10.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地震B.火山C.台风D.交通事故11.我国如下图所示季风的活动造成的特殊天气是A.寒潮B.梅雨C.台风D.冰雹二、解答题12.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形来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多发区以高原和_________为主。

(2)从降水来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多分布在年降水量______mm以上的地区。

(3)从分布来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_级阶梯泥石流和滑坡灾害最为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自然地理:最全的梅雨知识考点梅雨——初夏出现在中国江淮流域至日本中南部雨期较长的阴雨天气。

因值梅子黄熟,故名──《辞海》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形成条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梅雨的形成与东亚季风活动有密切关系。

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东南靠海,受东亚季风活动影响很大。

每年春末夏初,夏季风开始活跃,从海上带来丰沛的水气,空气湿度显着升高。

到了6月上旬左右,夏季风势力进一步加强,大量的暖湿气流一直推进到我国江淮流域。

这股来自南方海上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在江淮流域上空相遇,从而形成了一条基本上呈西南-东北向的狭长降水带。

由于这条雨带两侧的冷暖气团的势力不相上下,势均力敌,因此,雨带维持时间长,范围大,降水量多。

梅雨季节的注意事项避免外湿伤身梅雨季节多雨,因此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

合理饮食梅雨雨量增多,很多都系都易潮湿,为防湿气入侵,可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例如,苦瓜、黄瓜、冬瓜,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温、湿是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很多食物容易腐烂变质,此季节,肠道病人大量增加,皮肤病感染率明显增多。

因此此季节要保持衣、被干燥。

内裤、长裤都要宽松透气。

在黄梅季节需要注意的是湿气进入身体,如果饮食不当,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更易导致加重湿气加重。

应多补充人体所需营养。

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令人神往,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古街弄堂,连溅起的水花都富有艺术感,就像跳动的乐符。

战国时期一年“芒种”节气,屈原临江而立,仰天祈雨叹曰:魂兮归来,哀江南!梅雨催生着“江南”情意绵长,催生着“江南”GDP增长与经济繁荣。

梅雨恩泽江南富庶,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式的经典建筑风格也有恬静内秀的韵味。

真可谓苏酒一杯春竹叶,杭娃双舞醉芙蓉。

梅雨气候格局的形成得益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得益于亚洲夏季风的盛行。

风调雨顺农业兴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农作物的收成好坏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秦汉时就有了测雨方法,记载了“夫池测雨”的典故。

从明永乐盛世“测雨器制度”,到清康熙乾隆大规模颁发雨量器,测雨台是江南“古梅雨”的历史记忆。

韩国1987年发行的“科学系列”邮票,确认了中国测雨台乾隆庚年五月造。

梅雨气候滋润着长江中下游流域、淮河以南流域、太湖-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流域人们的幸福生活。

恍然间你所熟悉的江南,不再是地理学家心中的江南;你所熟悉的梅雨,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气象学家定义的梅雨。

气候变化给梅雨赋予新的使命、增添新的内涵、激发新的活力, 使得梅雨的变化更加复杂。

名字:梅雨与霉雨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中国季风性降水中最为显著的雨季。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

此时,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由于长时间时雨时晴高温高湿风弱天气,使得家中器物容易发霉,民间亦称为“霉雨”。

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梅雨季节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高湿多云以及风力较小。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韩国称之为“Changma”,表征为“长毛”,即梅雨可发霉滋生白毛;日本称之为“Biau”,与中国“霉雨”一脉相承。

主导:冷气团与暖气团如果没有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南只能是一片沙漠,不再会是鱼米之乡,也不会有五官端庄眉清目秀的“梅雨姑娘”。

江南美女时而娇羞温婉悦情,时而肆意任性暴力,总是那么神秘又捉摸不定。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北边缘冷暖空气交汇的对流活动活跃区,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到淮河以南区域势均力敌、此消彼长,展开了4-5周的进退“拉锯战”,形成在空间上呈现出由西南西——东北东走向纬向分布的雨带。

气象大百科上将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冷暖空气交汇(冷气团、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之为锋面,冷空气为主为冷锋,暖空气主导为暖锋。

梅雨具有锋面降水的性质,梅雨锋具有很强的暖湿梯度,同时具有水汽辐合。

东亚梅雨锋面的西段在江淮流域,主要特点是温差小、斜压性弱、多为对流云;梅雨锋面东段伸展到日本列岛,温差大、斜压性强、多为层状云。

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中尺度对流系统活跃,由此维持了梅雨季节的连续性降水。

由于相对稳定少动,“梅雨锋”在专业术语上称为“准静止锋”。

中国内地梅雨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即西自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南端以南岭以北的北纬28°为界,北抵淮河沿线北纬34°一带,其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8°-34°、北纬110°-123°;涉及的行政区域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

江淮流域梅雨区域包括长江中下游区及其南侧的江南区和北侧的江淮区。

丰寡:暴力梅与枯梅时间尺度上可分为整体的梅雨季节、区域的梅雨期和梅雨天气过程,利用气象要素(降水量、气温等)、大气环流及其特征量(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等)资料对梅雨发生、中断、结束以及梅雨期强度、梅雨发生区域等实况进行梅雨监测诊断、分析服务等工作。

由此确定梅雨入/出梅日期、梅雨量、梅雨强度等诸多综合参数。

在风调雨顺的岁月里,梅雨季节常年6月8日入梅,7月18日出梅,平均梅雨量343毫米。

梅雨季节时间长度40天,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夏至”“小暑”节气内。

1951年以来,历史上入梅最早的日期为5月25日(分别为1995年、2016年),入梅最晚的日期为6月26日(2005年)。

出梅最早的为6月23日(1988年),出梅最晚三年分别为1993年(8月4日)、1998年(8月3日)和1954年(8月2日)。

梅雨季节时间最短的为13天(1988年),最长的三年分别为1954年(59天)、1998年(58天)和1993年(54天)。

梅雨量最少的三年分别是1958年(135毫米)、2009年(139毫米)和1978年(152毫米),最多的三年分别是1954年(789毫米)、2016年(662毫米)和1998年(596毫米)。

综合分析发现,梅雨强度最强的三年分别为1954年(强度指数2.7)、1996年(1.7)和1998年(1.3),出现了传说中的“暴力梅”。

7月中旬后,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再一次北跳,梅雨季节宣告结束,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华北雨季拉开帷幕。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梅雨物候学的观测发现,人们发现入梅时段正值麦类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谷类作物开始播种时节,“梅子”成熟,池塘农田蛙先知。

雨天傍晚氧气充沛,青蛙王子“呱呱”叫声就会此起彼落,犹如繁殖期求偶大型演唱会。

出梅时段空气中的水汽减少,池塘边的榕树杨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小暑节气物候特征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挚。

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墙角下避暑热,老鹰远离地面飞向清凉的高空。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桃李一树金。

出梅啦!知了蟋蟀老鹰共同送走了闷热潮湿的阵雨天,迎来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

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暴力梅”举世闻名,已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雨不停地下,1954年长江流域有76%以上区域出现过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安徽安庆262毫米,出现百年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汉口8月18日长江最高水位29.73米,比历年最高水位(1931年)高出1.45米。

持续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水导致江河堤防与湖泊圩垸严重溃决、引发大面积内涝,丘陵山地发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

据统计,长江流域大洪水导致3万多人死亡,紧急转移人口1300多万,粮食减产近百亿公斤。

1998年梅雨带长期维持在沿江一线,共出现16次暴雨过程。

湖北黄石(360毫米)、安徽宿松(317毫米)等多地日雨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长江干流不少地段最高水位超过1954年,7月4日长江干流监利(37.09米)、九江(22.22米)洪峰水位均超过此前历史最高水位,长江流域出现当年第一次洪峰。

持续降雨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1500亿元。

1998年长江中下游出现二度梅,雨量骇人。

与雨水多的丰梅年份不同,江淮流域也时有梅雨量少的枯梅年份出现,如1958年(135毫米)、2009年(139毫米)、1978年(152毫米)、2005(179毫米)、1985年(187毫米)和1963年(194毫米),对应的梅雨强度指数分别为-1.8、-1.3、-1.4、-1.1、-1.0和-0.7。

历史上枯梅年份在行政区或部分区域往往出现“空梅”现象,与盛夏高温气候效应叠加,极易出现伏旱。

有些年份江淮流域还会出现旱涝急转或涝旱反转的现象。

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2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多,发生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进入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暴力梅”影响,连续4轮暴雨强降水天气过程使得旱涝完成快速、剧烈转换,这种现象实属罕见。

监测:老标准与新指标梅雨研究和梅雨业务与季风问题一样源远流长,是气候学与天气学中永恒的主题,富有传奇色彩,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步走向新的时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活力,也经历着变化和各种冲突与争论。

长期以来一直依据长江中下游5站(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 逐日降水量资料来开展监测预报。

但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长江中下游梅雨呈现得不清晰了,以至于提出非典型梅雨的理念,学术界关于梅雨的讨论一直就未停止过。

20世纪60年代大气物理研究所陶诗言院士认为:从我国长江流域6-7月“梅雨季节”的论述奠定了梅雨监测指标改进的基础。

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在2012年梅雨讨论会上强调:5个站的指标有一定的历史,有一定的作用,也存在发展改进的必要,因此需要重新制定梅雨指标。

随着2017年正式颁布《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GB/T 33671-2017),在中国气象局系统以及水利部、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得到推广应用,由此梅雨研究翻开了新的篇章。

预报:数值预报与民间谚语梅雨预测是实践不可绕越的重要工作。

由于梅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非对称性和重要性等多重个性,地域差异大,具有明显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

梅雨季节时间尺度跨度从周到次季节尺度,成为天气学与气候学交界面衔接处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