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4.doc

合集下载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失败案例在金融危机中,我们除了收缩投资、拿稳现金外,还要研究一下众多的失败案例,从而为下一轮投资潮积累可贵的经验。

上市,是很多公司的战略目标,那我们就看一看在上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失败案例,今天的主角是昌盛中国地产,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它旗下成功运作的“中华广场”想必很多人知道。

一、昌盛中国上市过程简述2006引入战略投资者:高盛旗下的创投基金(GSSIA)。

2006年12月18日,昌盛向其发行2500万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占其当时已发行股本的20%。

此项协议两次延期至2008年12月18日。

双方签定对赌协议:若2008年底前未能上市,高盛可要求昌盛按预定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债券;若上市未果,利息将以每年21%计。

为了上市,昌盛大举拿地,2007年9月,以7.9亿公开拍卖拿下广东中山市中山广场35万平方米一、二期项目土地,成为“中山地王”,大大超出了其预期的2.46亿,加上各种费用,共付出近10亿元。

2007年11月,昌盛中国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关于中山广场一期二期土地使用权收购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协议,本金为6.48亿港元,年利息13%。

此外昌盛在山西太原也有拿地,项目土地出让金至今尚未付清。

原计划做为内地房企2008年首家赴港IPO企业上市,预期集资23亿—31亿港元,实际到了1月又根据当时房地产市场情况把集资额降为8.3-11.3亿港元。

由于认购并不踊跃,公司决定中止上市。

2008年底传出昌盛欲卖中华广场的消息,中华广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昌盛拥有15万平方米。

2008年8月,第一太平戴维斯对中华广场的整体资产评估为33个亿。

中华广场年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缴率都达100%,一年租金收入就达1.7亿,日高峰期人流达60万人次。

二、失败的经验教训1、上市是手段而非目标,可以把上市写进战略目标中,但为了上市而改变自己的战略、经商风格是不智的。

《永远的教训——企业经售失败案例》

《永远的教训——企业经售失败案例》

《永远的教训——企业经售失败案例》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的经售能力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即使是那些曾经拥有辉煌辙迹的企业,也会在经售环节上出现失败的情况。

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些企业经售失败的案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教训。

Case 1:诺基亚的失败长久以来,诺基亚是全球领先的手机制造商,但在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中,却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诺基亚的经售失败涉及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上的错位。

当苹果发布iPhone时,诺基亚依然停留在功能机阶段,并没有意识到未来市场将朝向智能手机发展。

此外,诺基亚曾试图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Symbian”,但却被竞争对手的更先进的操作系统所抢先占据市场。

教训1:紧贴市场需求。

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教训2:注重技术创新。

不管是什么行业,技术创新都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企业应该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Case 2:美乐乐的失败美乐乐是一家曾经在中国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外资连锁快餐店。

然而,由于一系列错误的经售策略,该企业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首先,美乐乐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不足,无法提供符合当地口味的产品,导致了顾客的流失。

其次,美乐乐在价格政策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导致产品定价过高,难以吸引消费者。

教训3:了解目标市场。

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企业必须对该市场的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教训4:正确定价。

产品的定价应该基于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合理的考量,以吸引消费者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Case 3:华为在美国市场的挫败华为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智能手机生产商,然而,由于其在美国市场上的困境,华为一直未能实现在美国市场的突破。

美国政府对华为进行了一系列打压和限制,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提供技术和软件支持。

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障碍探析:基于港湾创业失败案例

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障碍探析:基于港湾创业失败案例

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障碍探析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障碍探析::基于港湾创业失败案例基于港湾创业失败案例2014年04月14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实力不断增强,,在解决就业在解决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资金但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资金、、技术技术、、社会环境等原因原因,,成长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障碍成长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障碍。

本文以港湾网络公司本文以港湾网络公司((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港湾港湾””)创业失败为例为例,,分析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破解对策分析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破解对策。

一、“港湾港湾””创业始末创业始末 创立于1987年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2000年的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成为通讯产品行业巨头。

在发展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华为”总裁任正非决定鼓励员工进行内部创业,即把“华为”的分销、培训、内容开发、终端设备等业务外包给“华为”的创业元老,旨在使“华为”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

此政策出台后,当时的“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决定进行企业内部创业,并获得了任正非的支持,双方约定由李一男成立公司作为“华为”的分销商,代理“华为”的路由器和数据通信产品。

2000年年底,李一男利用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获得的价值1 000多万元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

应该说,“港湾”和“华为”最初的合作是甜蜜的,“港湾”很快成为“华为”企业网产品高级分销商,成为了“华为”内部创业的一个典范。

但成为“华为”主分销商的角色并不能满足渴望创业成功的李一男,之后,成立不到一年的“港湾”迅速推出其自我研发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数通产品,“港湾”也由“华为”的合作伙伴变为竞争对手。

在创业初期短短的几年间,“港湾”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并得到了一大批原“华为”骨干力量的追随,因此发展迅速,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额的12%-15%,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一大半。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2014年,华润置地公司历经反复审计,最终以审计不通过结果而留下了
痛心疾首。

华润置地是一家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业务涉及全
球投资,在香港的财务报告中有所出现的遗漏错误注解和记录,导致了审计
失败。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会计及披露方面的不足也加剧了失败案例。

审计失败的最终结果是华润置地在香港Exchange下市,更加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了整个A股市场的可信度和投资热情。

此后,该公司也
就被更多投资者避开,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尴尬局势。

审计失败案例对华润置地公司也进一步影响了其主导产业发展,对新的
项目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财务上,该公司的绩效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可能拖垮公司的日常运作,使公司虽不。

上市失败案例

上市失败案例

上市失败案例某公司计划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并进行上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这次上市以失败告终。

以下是这次上市失败的案例: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科技公司,他们开发了一款革命性的智能手机应用,该应用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被认为具有很大的潜力。

公司决定将这款应用推向市场,并计划进行一次上市,以筹集资金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失败原因:1.市场需求不足:尽管该应用有许多独特的功能,但市场上已经存在了许多类似的应用程序。

而且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公司发现用户对这款应用的需求并不强烈,很多人已经拥有其他类似的应用并且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因此对于新应用的需求减少。

2.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类似的应用,公司没有找到有效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他们未能明确表达为什么用户应该选择他们的应用,而不是其他类似的应用。

在市场上,差异化是很重要的,但公司没有找到合适的差异化点。

3.推广策略不足:尽管公司努力制定了一些推广策略,但他们的执行力度不够。

他们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在市场推广活动上,也没有与用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结果,应用的知名度非常低,用户对它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销售不佳。

4.技术问题:在应用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公司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

这导致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不如预期,用户界面也不够友好。

这使得应用在市场上的口碑不佳,从而影响了销售。

失败教训:1.市场调研至关重要:在推出新产品或进行上市之前,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真正了解用户需求和竞争环境,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推广策略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2.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竞争点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产品或服务上提供独特价值,才能吸引用户选择你的产品。

公司应该在市场上做好差异化策略,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加大推广投入:推广活动对于产品销售至关重要,公司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在市场推广上。

只有通过有效的推广活动,才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用户对于产品的了解,从而提升销售。

企业上市不成功案例参考

企业上市不成功案例参考

企业上市不成功案例参考一、经营利润出现下滑案例:2011年,山东某制造企业(“A企业”)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

申报后,企业将其利润完全释放,2011年净利润冲到了6,000万元。

但在处理多轮反馈即将上会之际,中国证监会陡然停止审核。

随后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发起财务自查运动,全民财务自查。

偏偏此时,A企业外部环境不景气,企业利润稍微下滑了。

以往还可以通过财务技巧调节利润,但财务自查及抽查后,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红线。

企业自身现金流又较为紧张,思来想去,A 企业只能忍痛撤了。

分析:时至今日,京东仍无法持续盈利,而创业板企业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不可谓不高。

如今回看这个要求,实则可笑。

报告期三年,再加上申报审核时长不定,熬过2013年的企业确实都是好企业。

二、企业经不起折腾案例:某福建服装企业(“B企业”)历经多年沉淀,其于2011年正式申报了企业上市资料。

在经过多轮证监会反馈,再顺带处理了N轮举报(求不告密、不揭发)后,终于通过了初审会。

初审会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按理来说,发审会通过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偏偏此时,B企业也赶上了2012年中国证监会停止审核这摊事。

停止审核就停止吧,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又开启财务自查运动。

这回B企业傻眼了,企业自身3000家门店,客户无数。

就不说这企业能否通过财务自查,财务自查的经济成本以及所需人力物力就可以把B企业压得3个月啥事都不干。

再者,虽然B企业2012年利润过亿,但B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敏锐的感觉到行业的寒冬期即将到来。

B企业一比划,咱们就算了,不趟国内上市这趟浑水,撤材料转道香港上市去了。

分析:财务自查及抽查本是针对造假企业的,但其结果却是全体申报企业来了一把折腾运动。

不过话说回来,在遭遇近年种种折腾后,仍不屈不挠坚持在会的企业,绝对都是货真价实的企业。

三、规范企业税务成本巨高案例:广东某专门制造手机外壳、零部件企业(“C企业”)。

C企业一直有上市的雄心,2009年创业板刚开闸之际,C企业也请来了券商把脉。

阿里巴巴 上市失败原因分析

阿里巴巴 上市失败原因分析

五.募投资金效益风险大
六.权属纠纷的不确定性
阿里巴巴
一.成立时间:1999年 二.创始人:马云 三.首次融资软银,高盛,美国富达投资等机构融 资2500万美金 四.旗下现有12家子公司,包括:阿里巴巴B2B、 淘宝网、天猫、支付宝、口碑网、阿里云、中国 雅虎、一淘网、中国万网、聚划算、CNZZ、一 达通 五.荣誉: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 公司 六.资金状况:2012年营业收入达到40.8亿美元, 据投行估计阿里巴巴的价值在700--800亿美元
二.持续性盈利能力问题
• 业绩依赖严重
பைடு நூலகம்
• 续盈利能力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这方面的因素比 较多,如专利纠纷、合资条款、销售结构变化、未决诉讼、 重大合同不利影响
三.香港是世界有名的购物天堂,阿里巴巴上市成功 对香港经济有影响
四.主体资格存在缺陷 主体资格缺陷主要体现在历史出 资瑕疵、历史股权转让瑕疵、实际 控制人认定不准确和管理层变动
阿里巴巴近年的财务状况表
2013年10月11日 港交所宣布阿里 巴巴在香港上市 失败
阿里巴巴在香港IPO 失败原因分析
一.马云独创的“同股不同权”不符合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一贯 规定。
香港甚至伦敦交易所的规则都是同股同权,不 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如果接受了阿里的“ 合伙人 制度 ”就以为香港交易所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这 样必然会失信于民

汉鼎咨询-2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未过会原因案例分析

汉鼎咨询-2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未过会原因案例分析

汉鼎咨询:2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未过会原因案例分析汉鼎咨询认为,2009年以来,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性及募投项目存在较大风险是中小板企业被否决的主要因素。

中小板上市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以下要点:1、申请首发的公司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应当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

发行人的资产应当完整,生产型企业应当具有与生产应经有关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者使用权,具有独立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非生产型企业应当具备与经营有关的业务体系及相关资产。

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显示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2、申请首发者再融资的公司必须高度重规规X运作。

从公司的改制设立、历次公司股权变化、生产经营、资金管理、资产收购等方面自觉做到规X运作,还要认真遵守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

3、申请首发者再融资的公司必须高度重规募集资金运用。

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管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很多被证监会枪毙的企业只有一个募投项目,未必是巧合。

4、申请首发者再融资的公司在财务与会计处理上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汉鼎咨询分析:XX立立电子主营业务:半导体硅材料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募投项目:未过会原因分析:1、申请发行人在规X运作上存在缺陷。

申请发行人(XX立立电子)在与股份公司主要发起人之间的部分股权交易过程中,未按有关要求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导致申请发行人相关资产的形成存在瑕疵,并可能导致重大权属纠纷,且该程序上的瑕疵未按要求披露。

因此发审委认为该申请发行人在规X 运作上存在缺陷。

(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失败案例分析最全版

(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失败案例分析最全版

(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失败案例分析企业失败案例分析2009-01-1721:57纵观现代经济史上著名的企业失败案例昭示的不仅仅是企业战略的失误,更重要的是,X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出了问题。

独立的、优秀的董事会对以帮助企业纠正错误,渡过危机,从而创造股东回报。

而软弱无能的董事会使X公司的治理将为之大乱。

1飞龙、三株、秦池,曾经是中国企业界灿烂的明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辉煌壹时。

曾几何时,它们相继黯淡隐去,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思索。

回顾飞龙、三株、秦池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壹些共同特点:第壹,抓住了好的契机。

飞龙、三株迅速兴起的大背景是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秦池则是夺取央视“标王”,抓住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第二,利用电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迅速成名,飞速扩张。

飞龙广告投入巨大,1991年为120万元,1992年为1000万元,1993年为8000万元;产出则更为惊人,从1990年注册资金仅为75万元的小企业,飞速发展到1995年累计销售收入20亿,利润达4.2亿元。

三株强有力的媒体宣传攻势,推动三株口服液壹夜成名,在农村甚至被称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销售额急剧飙升,X公司成立仅三年,销售额就达到80亿元,资产达48亿元。

而秦池在夺标后的第二年,销售额高达9.5亿元,此盛况至今仍为秦池人津津乐道。

飞龙、三株、秦池,在迅速崛起之前都是规模很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它们的飞速发展羡煞许多同业,这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日后覆亡的祸根。

第壹,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

德鲁克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发展蓝图,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好像没有舵的小船,会在原地打转。

尽管见起来,三株似乎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吴炳辉在新华社年会上曾经宣称,三株到二十世纪末完成900亿到1000亿元的利税,成为中国第壹纳税人,言犹在耳,三株却已轰然倒下。

第二,没有形成独特的、不易复制、难以替代竞争优势。

三家企业的产品单壹,科技含量低,舍得花大钱打广告,却舍不得做产品研发,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篇一:中小企业失败案例】一个刚刚创办,立足为本的中小企业,超越自身可控的盈利模式,追逐不切实际的营运利益,一味求求全,企业快速功成名就,但实力不足从而置自身于危机边缘。

案例:陈博的北斗设计公司在开张后的第一单业务就获利二十万,这让陈博的扩张欲望突然加剧,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当地最出色的设计公司。

2001年8月底,北斗由开始70平米的商住房办公,扩展到近200平米的写字楼办公。

各种一流的办公设备和名目繁多的部门一应俱全。

有了一流设计公司的模样,陈博却并没有安下心来专注于公司的运营,把业务也做到真正的第一流,而是热衷于时下前卫的城市营销。

在认识了几个从事城市营销的专家以后,陈博的思路快速做出转变,北斗从设计公司更名为策略机构,目标是快速进入高端的城市营销领域。

陈博有了一个很大的构想,他希望借助几个专家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城市营销人才的培训,并且可以在一些寻求整体发展的城市做整合项目的推广。

此时的陈博忘了北斗公司还仅仅是一个设计行业的新公司,在ci方面略有成就,而在高端的城市营销领域既无人才又无经验。

他开始调动资金先期在全国推广相关的培训项目。

而此间,公司已经没有人去跑设计业务,账上基本没有进项。

结果,陈博先后两次苦心筹划的培训项目既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也没有带来任何知名度,倒是不断累计的费用支出将北斗公司逼上了关门的边缘。

评点:谁不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就最大的事业?这正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反复重演的原因。

在我们所阅读的案例里,因好高骛远而失败的还有很多,而他们失败的方式如出一辙:先是艰苦创业,小有成就;然后被成就鼓舞开始更大的计划;然后开始以微薄之力图谋宏伟之旅。

【篇二:中小企业失败案例】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库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库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而一些企业的失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小企业的失败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其他企业避免类似的错误,取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餐饮行业的失败案例。

某餐饮企业在开业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装修和宣传,吸引了不少顾客。

然而,由于没有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管理体系,食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导致食客的投诉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倒闭。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开业初期不应只关注宣传和装修,更要注重供应链和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零售行业的失败案例。

某零售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过于追求规模扩大,盲目开设新店铺,但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导致了许多店铺的亏损。

最终,企业不得不关闭了大部分店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要谨慎行事,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新店铺的盈利能力。

再来看一个制造业的失败案例。

某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

最终,企业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获得成功,导致了巨大的投资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确保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服务行业的失败案例。

某服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因为员工素质低下和管理不善,导致了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企业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最终,企业失去了大量客户,业绩急剧下滑,陷入了困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培训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面临竞争和挑战时,需要认真总结失败案例,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这些失败案例可以给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帮助他们避免类似的错误,取得更好的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案例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案例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借壳上市已成为民营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

然而,借壳上市并非一帆风顺,成功案例的背后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

本文以某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失败原因,以期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该民营企业是一家专注于高科技领域的公司,由于发展迅速,资金需求量大,因此选择了借壳上市的途径。

目标壳公司是一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但经营状况不佳,市值较低。

三、借壳上市过程及失败原因1. 借壳上市过程该民营企业通过与目标壳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了借壳上市。

然而,在借壳过程中,由于双方沟通不畅、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市场对借壳上市的预期不高,股价表现疲软。

2. 失败原因分析(1)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该民营企业在借壳上市前,未对目标壳公司进行充分的调研,未发现其存在的经营问题。

同时,也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未能准确把握市场对借壳上市的预期。

(2)资产重组问题: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双方沟通不畅,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此外,资产评估不准确、重组方案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了借壳上市的失败。

(3)信息披露不充分:在借壳上市过程中,该民营企业未能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导致市场对其借壳上市的信心不足。

同时,也存在信息披露滞后、不准确等问题。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市场调研:民营企业在借壳上市前,应充分了解目标壳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信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风险。

2. 优化资产重组方案: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双方应加强沟通、协商,达成一致的意见。

同时,应确保资产评估准确、重组方案合理,以提高借壳上市的成功率。

3. 强化信息披露:民营企业应充分、准确、及时地披露借壳上市的相关信息,以增强市场的信心。

同时,应避免信息披露滞后、不准确等问题,以维护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4. 提高自身实力:民营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为借壳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主要问题失败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主要问题失败案例分析
2010年3月2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 荐工作的指引》
11
创业板的主要特点
12
创业板定位- 创新之板、成长之板
创业板定位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 业的发展,成长性、自主创新能力是选择创业板上市 资源的重要标准。
有助于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新兴 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成长。
8
中小企业板行业分布(2010.7.2)
类别
行业
家数
类别
行业
农林牧渔
7
采掘业
5
造纸印刷 石化塑胶
运输仓储
4
电子
非制造业 (109家)
信息技术 批发零售 社会服务 传播文化
45
金属非金属
11
机械设备
13
制造业
医药生物
2 (328家) 其他制造业
水电煤气
2
建筑业
10
金融保险
1
房地产业
7
综合类
2
食品饮料 纺织服装 木材家具
生活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消耗与成本
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概念,拓宽产业理解的视野,不宜只 局限于狭窄的制造业概念。新经济、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生 物健康、现代能源、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等等都可能拥有创新、研发元素, 还有信息化与各种业态的结合、高技术服务业、特许经营、制造业向服务 业延伸、商业模式创新…
上市费用
固定费用 1200万元 融资费用 2000万元
预付600万元
从融资款抵付
31
2、上市成功的收获与失败的代价
成功的收获 1、股东股票收益远远大于税收代价; 2、融资资金足以支付上市成本; 3、获得政府上市补贴;

国内知名企业破产案例

国内知名企业破产案例

国内知名企业破产案例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知名企业也不幸破产倒闭。

本文将以国内知名企业破产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其原因和教训。

二、破产案例一:东方时尚集团1. 公司简介东方时尚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最大的时尚服装连锁企业之一,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

200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服装零售企业。

2. 破产原因(1)过度扩张: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公司未能有效控制成本和管理风险。

(2)品牌定位失误:公司品牌定位较为模糊,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形象。

(3)经营模式落后:公司未能及时转型升级,在电商等新兴领域缺乏竞争力。

3. 教训企业需要保持谨慎稳健的发展态度,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注重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品牌定位,建立品牌形象;还需及时转型升级,拥抱新兴领域。

三、破产案例二: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 公司简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

201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

2. 破产原因(1)高额负债: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状态,财务压力较大。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内航空市场竞争的加剧,南方航空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

(3)管理不善:公司管理层存在问题,未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

3. 教训企业需要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在经营过程中注重控制负债和成本;同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还需加强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破产案例三:乐视网1. 公司简介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之一。

2010年,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2. 破产原因(1)高额负债: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状态,资金压力较大。

(2)流动性不足:公司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问题,未能及时偿还债务。

(3)经营模式失误:公司在多个领域进行过度扩张,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3. 教训企业需要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在经营过程中注重控制负债和成本;同时,企业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在扩张过程中注重规划和风险控制;还需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资金运作能力。

【推荐】中小企业失败案例-实用word文档 (12页)

【推荐】中小企业失败案例-实用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篇一:案例1:中小企业ERP系统实施失败总结与原因分析案例7:中小企业ERP 系统实施失败总结与原因分析何谓“ERP 实施失败”?笔者前不久在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宁波,了解到三家民营中小企业的ERP 实施失败的经历。

三家企业都很无奈地放弃了他们的第一个ERP 项目。

这是比较典型的ERP 实施失败案例。

何谓“ERP 实施失败”?简单地理解,就是企业在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资源和一系列企业活动,启动并实施以ERP 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项目之后,因为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意外的情况和困难而导致项目停止,或者是因为ERP 软件的功能和实施者的解决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真实管理需求,或者是ERP 系统实施并上线运行之后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管理提升和价值回报,或者是尽管ERP 系统的实施得到了企业的暂时认可,但因为软件供应商和实施者的维护服务原因使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营效益损失,等等。

笔者前不久在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宁波,了解到三家民营中小企业的ERP 实施失败的经历。

这三家企业前两年开始ERP 选型之前,对ERP 系统及其效用、风险都有粗浅的认识,也很迫切地希望通过ERP 系统的实施解决企业现有的一些经营管理问题,在选型的时候特别关注软件功能与企业现行业务模式的匹配,忽略了对实施者背景、经验、能力、服务效率等方面的考察,当时因为觉得台湾某ERP 软件的功能、台湾顾问的讲解都很亲切(比较贴近各自企业的现行业务),价格又低,所以就选择了这款由国内著名公司销售、实施的ERP 软件产品。

但随着实施的开始和深入,三家企业都明显感觉到实施人员的企业经验不足、过分依赖软件功能、综合能力欠缺,不能针对企业的管理难点进行诊断分析,软件功能的实现没有解决企业的问题,甚至没有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而且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维护和服务效率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最后,三家企业都很无奈地放弃了他们的第一个ERP 项目。

港股回a股失败案例

港股回a股失败案例

港股回a股失败案例港股回A股一直是中国股市经常发生的现象。

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个典型失败案例的故事,探讨港股回A股失败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案例故事: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知名企业,业务遍及全球,市值巨大。

由于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扩张计划,董事会决定将公司股票回归A股,以提高公司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公司的港股回归A股计划一开始就备受市场关注。

很多国内投资者对于这家知名企业的回归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获得这家公司的成长红利。

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失败原因分析:1. 缺乏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在港股回归A股的过程中,公司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方面表现不佳。

这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和不信任,迫使他们退出投资。

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一无所知,难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2. 商业模式不适配:由于公司一直在香港上市,其商业模式主要适应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

在回归A股的过程中,公司没有及时调整和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导致业绩不尽人意。

3. 投资者认知差异:港股和A股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投资方式。

港股投资者更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而A股投资者更偏向于短期交易和投机。

公司未能准确评估和理解这种认知差异,导致投资者对于公司股票的评估与公司自身价值不相符。

如何避免失败:1.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在港股回归A股过程中,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向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同时,建立透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参与度。

2. 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公司应该及时了解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特点,通过调整和改进商业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满足国内投资者的期望和需求。

3. 深入了解投资者认知差异:公司应该通过市场研究和投资者沟通,深入了解港股和A股投资者的认知差异。

根据投资者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增加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价值认同。

近期IPO失败案例解析及其原因汇总

近期IPO失败案例解析及其原因汇总

近期IPO失败案例解析及其原因汇总近期的IPO失败案例不少,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不景气、公司内部问题、监管部门审查严格等等。

以下是近期几起IPO失败案例的解析及其原因的汇总。

首先是中国企业晨星新材料的IPO失败案例。

晨星新材料是一家从事塑料加工的企业,计划在香港上市。

然而,在IPO过程中,公司披露了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质疑。

此外,该公司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些负面因素导致晨星新材料IPO计划最终失败。

其次是招商证券旗下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的IPO失败案例。

招商基金是一家知名的基金公司,计划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

然而,在IPO申请过程中,监管部门要求招商基金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并对其高管进行考核。

由于监管要求的严格程度,招商基金的IPO计划最终被终止。

再次是美国共享出行平台Lyft的IPO失败案例。

Lyft计划在美国股市上市,但由于市场对共享经济行业的质疑以及Uber与Lyft之间的竞争加剧,投资者对Lyft未来的盈利能力持怀疑态度。

此外,Lyft公司还面临着诸多法律诉讼和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Lyft的IPO表现不佳,最终失败。

最后是中国热门手机品牌小米的IPO失败案例。

小米计划在香港上市,但在IPO过程中,投资者对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认为小米依赖于低价策略和硬件销售,无法持续保持高增长。

此外,小米公司还面临着市场份额萎缩和海外业务推展困难的问题。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小米的IPO计划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近期的IPO失败案例主要原因包括财务问题、公司内部问题、监管要求严格、市场质疑等等。

这些原因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了IPO的表现和结果。

对于企业来说,要避免IPO失败,需要及时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解决内部问题,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并通过市场推广等方式树立信心,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度。

史上是详尽的公司上市失败解析(附详细原因及案例)7.doc

史上是详尽的公司上市失败解析(附详细原因及案例)7.doc

史上是详尽的企业上市失败解析(附详细原因及案例)7史上是详尽的企业上市失败解析(附详细原因及案例)IPO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其实就两条:历史沿革不清晰,盈利能力被质疑!基本上所有的失败原因都是从这两条衍生出去的。

▶先说历史沿革不清晰,衍生出来的问题包括股权结构不清晰、改制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高管变动、土地和房产出资、频繁变更股权。

对于拟上市企业来说,这条其实是最核心的,中介机构做上市审计尽职调查的时候,对这个也是非常关注的。

如果历史沿革存在重大瑕疵,基本上是做不成的。

但是很多拟上市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有国企改制或者集体企业改制的背景,早年间监管政策不明确,手续会出现很多的不规范的地方。

此外不少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出于融资便利的考虑,会非常频繁的转让股权(尤其是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在没有孵化器或者风投助跑的阶段,非常容易出现文件缺失和出资不规范的地方。

这些就需要中介机构去判断,这些瑕疵会造成的风险和影响程度了,一旦出现判断失误,在过会的时候就会被视同政策性障碍直接否掉。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金能科技、中矿资源勘探、东方红航天生物、天津三英焊业等等,都是如此。

▶然后就是盈利能力被质疑,这个衍生出来的就多了,比如过于明显的财务报表粉饰、所在市场本身扩容性较差、净利润严重依赖非营业因素(税收或者主要债权人减免)、创业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税务风险等等。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上海同济同捷、高峰石油机械、苏州恒久光电、上海奇想化工等等。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尤其是财务问题,基本上中介机构都是有预判的,只是有的时候企业迫于风投压力会仓促上会,很多问题是在还没有妥善解决或者中介机构团队认识还没有统一的时候就暴露出来,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当然不排除有的时候是中介机构明知事不可为,为缓解企业施加的压力或加收费用而刻意忽略问题申报。

做了这么多年的IPO,感觉上还是要小心谨慎对待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要心存侥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4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一、香港上市的条件主板创业板盈利要求须具备3年的营业记录,过去3年盈利合计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须达3000万港元),在3年的业绩期,须有相同的管理层;无盈利要求,但一般须显示有24个月的活跃业务和须有活跃的主营业务,在活跃业务期,须有相同的管理层和持股人;市值要求新申请人上市时的预计市值不得少于1亿港元,其中由公众人士持有的证券的预计市值不得少于5,000万港元。

上市时的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期权、权证或类似权利,上市时市值须达600万港元。

股东要求(新上市)在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 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100名。

如公司只能符合12个月“活跃业务纪录”的要求,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300名。

公众持股要求最低公众持股数量为5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以较高者为准);但若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则可以降低至10%;市值少于40亿港元的公司的最低公众持股量须占25%,涉及的金额最少为3,000万港元;市值相等于或超过40亿港元的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须达10亿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0%(以两者中之较高者为准)。

禁售规则上市后6个月控制性股东不能减持股票及后6个月期间控制性股东不得丧失控股股东地位(股权不得低于30%)。

在上市时管理层股东及高持股量股东必须合共持有不少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5%。

管理层股东和持股比例少于1%的管理层股东的股票禁售期分别为12个月和6个月;主要业务要求无必须有主营业务,但可以有多于一个。

公司治理要求主板公司须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联交所亦鼓励(但非强制要求)主板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

须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合资格会计师和监察主任以及设立审核委员会。

保荐人制度有关聘用保荐人的要求于公司上市后即告终止(H股发行人除外:H股发行人须至少聘用保荐人至上市后满一年)须于上市后最少两整个财政年度持续聘用保荐人担当顾问。

管理层稳定性要求申请人的业务须于三年业绩纪录期间大致由同一批人管理申请人则须在申请上市前24个月(或减免至12个月)大致由同一批人管理及拥有二、香港上市的优势1、中国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深圳接壤,两地只有一线之隔,是3个海外市场中最接近中国的一个,在交通和交流上获得了不少的先机和优势2、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特殊的关系。

中国香港虽然在1997年主权才回归中国,但港人无论在生活习性和社交礼节上都与内地中国居民差别不大。

随着普通话在中国香港的普及,港人和内地居民在语言上的障碍也已经消除。

因此,从心里情结来说,中国香港是最能为内地企业接受的海外市场。

3、中国香港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地位也是吸引内地企业在其资本市场上市的重要筹码。

虽然中国香港经济在1998年经济危机后持续低迷,但其金融业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香港的证券市场是世界十大市场之一,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这里的比较是基于中国深沪2个市场分开统计的)。

4、在中国香港实现上市融资的途径具有多样化。

在中国香港上市,除了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外(其中包括红筹和H股两种形式),还可以采用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俗称买壳上市的方式获得上市资金。

三、有关香港上市市盈率的误区很多人以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比较低,这种看法既对也不对,因为香港和A股这两个市场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香港是个看重企业利润的市场,对于没有利润的上市公司,概念说的再动听,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为所动。

要分析两地的市盈率对比首先应该是苹果对苹果,所谓的苹果对苹果就是要把同等情况、同一家公司的市盈率进行对比。

在此我们只是简单分析一下对比结果。

以下是对比的考量因素:1、有庄家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中国资本市场除了大型的上市公司,基本是无股不庄,香港上市公司有庄家的就少得多,当然我们无法指某家上市公司有庄,因为是不可能有证据的(你懂的!)。

如果同一股票都有庄家,那么港股明显胜出,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过去的一年多中港股创业板第一天的表现,平均至少比招股价涨4倍,近期的两只分别为9倍和19倍,中国创业板第一天有那么疯狂吗?2、同一大型上市金融股的对比,通过对比兴业证券和华泰证券,港股大约比A股打折20%。

银行等大型金融股,H股高于A股,最近国家对疯狂买入银行股托市,可能使估值对比有所扭曲。

3、旧经济的小型A+H股票,港股大幅度低于H股。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型A+H股在香港有庄家的很少,而A股则很多。

还有一点,在A 股讲上市市盈率通常是按照上市前一年的利润计算的,港股讲市盈率通常是按照上市当年计算的,由于上市当年大部分公司都会做粉刷橱窗,业绩普遍比前一年上涨30%-200%不等,但我们在谈40倍比15倍时,如果用上市前一年的数字来比的话,只是40倍比30倍的区别。

当然如果港股后续没人炒,就不会上涨,而A股因为发行价被压制,加上庄家的二级市场推动,因此后续大部分比H股表现要好些,这也主要由于A股的IPO发行机制决定的。

四、在香港上市的模式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数据,具有国资背景的内资企业前往香港上市主要有两种模式:“大红筹”模式上市与H股上市模式,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中国证监会皆鼓励境内企业通过H股在香港上市,并且境内企业在香港以H股上市后,仍然可以在国内A 股上市,实现A+H股两地上市。

(一)大红筹模式上市“大红筹模式”是针对国有境内公司将境内资产/权益以股权的形式转移至在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而后通过境外离岸公司来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然后以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名义申请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的上市模式。

“大红筹”方式赴香港上市的一般路径是境内企业的股东(下称“实际控制人”)在开曼群岛、英属处女岛、百慕大等地设立离岸公司(下称“特殊目的公司”),通过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资的方式将原由其持有境内公司的股权转移到境外,境内公司同时变更为由特殊目的公司控制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或该等外商投资企业控制的境内再投资企业),从而使原境内权益通过特殊目的公司间接在境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挂牌交易。

根据国务院于1997年6月20日下发的国发[1997]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下称“红筹指引”),要通过大红筹模式在香港上市,需要得到相关单位的同意及批准:“在境外注册的中资非上市公司和中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其拥有的境外资产和由其境外资产在境内投资形成并实际拥有三年以上的境内资产,在境外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依照当地法律进行,但其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当按照隶属关系事先征得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其不满三年的境内资产,不得在境外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如有特殊需要的,报中国证监会审核后,由国务院证券委审批。

上市活动结束后,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二)H股上市模式H股指那些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并实现香港上市的注册在中国大陆的企业。

2015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公告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核工作流程》,进一步放宽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条件,并简化了审核的程序。

五、中国证监会公告对H股的境外上市审核工作流程2015年5月22日,证监会公告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按照公开透明、集体决策、高效便民的原则,依法对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及境外增发两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核。

境外上市地监管机构依照上市地的有关规则同步进行审核。

具体流程如下:(一)审核流程图注:境外增发与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境内审核流程一致,境外流程按照境外相关规则办理。

(二)主要审核环节简介1.受理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证监会令第66号)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160号)、《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证监发行字[1999]126号)、《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45号)等规定的要求,依法受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并上市及境外增发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国际合作部。

国际合作部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按规定提出补正要求;申请材料形式要件齐备,符合受理条件的,按程序通知受理部门作出受理决定;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补正材料,或提交的补正材料不齐备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按程序通知受理部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2.审核及反馈受理后,国际合作部相关审核处室根据申请项目具体情况、公务回避的有关要求以及审核人员的工作量等因素确定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从合规性角度对申报材料进行审阅,并撰写发行概要及初步反馈意见。

如审核人员在初审过程中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将提交反馈会讨论。

反馈会主要讨论有关问题、拟反馈意见及其他需要会议讨论的事项,通过集体决策方式确定反馈意见。

反馈会后,审核人员根据会议集体决策意见修改反馈意见,履行内部签批程序后将反馈意见按程序转受理部门告知、送达申请人。

自受理材料至反馈意见发出期间为静默期,负责该事项审核的工作人员不得与申请人及其代理人主动接触。

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将根据《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80号)的要求统一查询我会“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如发现申请人以及有关当事人有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承诺信息或者有违法失信信息的,将按上述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许可申请人实施诚信约束。

此外,审核过程中如发行人发生或发现应予补充、更新的事项,应及时报告国际合作部并补充、修改相关材料。

3.申请人落实反馈意见申请人收到反馈意见后,应组织相关中介机构按照要求准备回复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受理部门提交反馈材料。

在准备回复意见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审核人员以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沟通。

需要当面沟通的,国际合作部将指定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办公场所与申请人及其中介机构会谈。

国际合作部收到反馈意见回复材料进行登记后转审核处室。

相关审核人员按要求对回复材料进行审核。

4.核准及批复经受理、审核及反馈等程序后,审核人员应撰写审核报告,履行核准或者不予核准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或境外增发行政许可的签批程序后,审结发文,经受理部门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核准文件,并及时完成申请文件原件的归档工作。

(三)与审核流程相关的其他事项在行政许可审核过程中,我会可根据宏观调控政策、外资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规定以及特殊行业监管要求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