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余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人都属于这一类典型。
小人物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显赫的大人物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随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自然派
是俄国19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别称,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果戈理是当时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自他以后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赫尔岑、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都是自然派作家。
新人
“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中的“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则更为典型。
“含泪的笑”
果戈理独特的艺术手法。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应当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应当对生活进行审判,即“通过世界上人们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的、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
”正是这种“笑声”和“眼泪”的交集、喜剧和悲剧的结合,加强了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揭露和抬批判力量。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实际上包括了长、中、短篇小说90余部,人物2000多个。
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规模庞大,分类法与人物再现法运用巧妙。
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一。
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
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就把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湖畔派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诗人华兹华斯。
他与柯尔律治和骚塞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被称为“湖畔派”。
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1798年,华兹华斯在他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再版时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在陀氏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
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囿于自身,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
陀的世界,根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世界。
小说具有对话性。
复调结构
一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改》一文中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三大发现。
其中:1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
2小说的全面对话性,这两个方面是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指出并详尽论述的“复调结构”。
二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共同奏成交响曲。
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的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
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心理全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塑造精神探索性的人物形象。
“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忏悔贵族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
他们出生贵族,有才学、有理想,正直善良,由于上
流社会的腐败,使他们堕落成自私自利者。
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沙俄专制制度的不合理,开始忏悔、赎罪,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威塞克斯小说”
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一类被他称作“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之为“威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的主题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和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拯救俄国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
它的基本内容是“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
托尔斯泰的上述主张在青年时代已有萌芽,世界观激变后正式形成。
“托尔斯泰主义”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结果,有其合理的部分。
但是,其基本面是空想的,与时代脱节的,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
在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日益高涨。
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托尔斯泰主义所起的是麻醉人民的作用。
奥勃洛摩夫性格
懒惰的代名词。
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俄罗斯文坛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他是一个极端懒散、害怕生活发生变动、精神麻木而耽于空想的地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成了一个十足的寄生虫,就连贵族少女的爱情也无法使他振作,最后在睡梦中死去。
卡拉马佐夫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塑造了卡拉马佐夫这个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地主之家,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的集中表现,文学上将这种精神气质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
《梅塘之夜》/梅塘集团
19世纪70年代法国六位作家的作品集。
当时,左拉、莫泊桑等六位作家经常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标榜自然主义,被称为梅塘集团。
1879年的一个夏夜,左拉提议每人讲一个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故事,后商定以《梅塘之夜》为名出版,即左拉的《磨坊之围》、于斯曼的《背上书包》等,六作中最佳之作则是当时文坛上的无名之辈莫泊桑的《羊脂球》,莫泊桑因此一举成名。
勃朗特三姊妹
19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三位姊妹作家的总称,即夏绿蒂.勃朗特、爱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著者为夏绿蒂和爱米莉两姊妹,其代表作分别为《简•爱》和《呼啸山庄》。
波尔金诺之秋
1830年普希金因疫病流行被困于波尔金诺地区3个月,写出了《叶普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吝啬的骑士》《石客》4个悲剧,以及长诗《柯洛姆纳的小屋》、小说《戈留兴诺村的历史》等作品;此外,还有30多首抒情诗和一些评论性文章也是在这时写成的。
“波尔金诺之秋”也以其丰硕和辉煌在普希金的创作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之后逐渐演变
成一个名词,用来形容作家创作的高峰期。
废奴文学
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反对蓄奴制的斗争蓬勃发展,废奴文学应运而生。
废奴文学站在反对蓄奴制度的进步立场上,描写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隶主压迫奴隶的残暴行为,批评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并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斯托夫人和希尔德烈斯等,《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自然主义文学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