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退让规定
建筑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物退让红线的规定》
建筑物退让红线是指建筑物可以在红线范围内建造,但不能超出红线范围,在红线范围内建造的建筑物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定。
首先,在建造建筑物时,应该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不要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不要把红线范围内的水体、森林、草地等涉及到建筑物中。
其次,建筑物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物应该符合国家安全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此外,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遵守当地的建筑规范,不能有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同时,建设者应该在红线范围内完成建设任务,不得超出红线范围。
总之,建筑物退让红线的规定是为了维护当地的建筑环境,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高建筑物的环保程度,所有建筑物的建设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定,对建筑物的建设和使用负责,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
(完整版)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1]
(一)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4 的规定。
表14 建筑退离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原则上按表14 规定较宽道路数据控制(以交叉口道路规划红线圆曲线切点连线为基准线起算)。
已批规划或特殊地块则尊重历史,按原规定控制。
(三)城市主、次干道上附带商业用途裙楼的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在满足表14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裙房按表14所列值加5米计;高层主体部分退缩起点为10米,高度每增加一层(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增加退缩0.3米。
(四)广清大道与清远大道两侧建筑退缩距离原则上需满足本条第(一)、(二)、(三)项退让城市主干道的要求,已批规划或因道路建设时置换土地的地块仍按原规定的以道路控制线控制,无需增加退缩.(五)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集中式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20 米后,同时增设集散广场,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大小个案确定。
第二十条建筑退让城市高架路、立交、高速公路(一)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35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25米.(二)建筑物相邻城市立交,建筑退让立交匝道边缘线的距离应不少于30米。
交叉口设有立交控制线的,建筑退让立交控制线:多层、低层建筑不少于6米,中高层建筑不少于9米,高层建筑主体不少于13米,并应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等相关要求。
(三) 距高速公路50米范围内,除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外,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
第二十一条建筑退让轨道交通控制线、铁路交通控制线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与地铁,根据轨道所处位置,有地下轨道、地面轨道和高架轨道三种形式。
[小学]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1]
(一)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4 的规定。
表14 建筑退离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原则上按表14 规定较宽道路数据控制(以交叉口道路规划红线圆曲线切点连线为基准线起算)。
已批规划或特殊地块则尊重历史,按原规定控制。
(三)城市主、次干道上附带商业用途裙楼的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在满足表14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裙房按表14所列值加5米计;高层主体部分退缩起点为10米,高度每增加一层(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增加退缩0.3米。
(四)广清大道与清远大道两侧建筑退缩距离原则上需满足本条第(一)、(二)、(三)项退让城市主干道的要求,已批规划或因道路建设时置换土地的地块仍按原规定的以道路控制线控制,无需增加退缩。
(五)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集中式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20 米后,同时增设集散广场,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大小个案确定。
第二十条建筑退让城市高架路、立交、高速公路(一)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35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25米。
(二)建筑物相邻城市立交,建筑退让立交匝道边缘线的距离应不少于30米。
交叉口设有立交控制线的,建筑退让立交控制线:多层、低层建筑不少于6米,中高层建筑不少于9米,高层建筑主体不少于13米,并应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等相关要求。
(三)距高速公路50米范围内,除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外,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
第二十一条建筑退让轨道交通控制线、铁路交通控制线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与地铁,根据轨道所处位置,有地下轨道、地面轨道和高架轨道三种形式。
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6.28
沈阳市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城乡公共利益和建设秩序,保证城乡规划实施,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沈阳市城乡规划条例》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第64号令),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乡规划区内沿城市道路、公路、绿地、河道、用地边界、文物保护单位、铁路、轨道交通、输油(汽)管线、电力线两侧等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以下统称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满足消防、交通、卫生、环保、安全、水利、电力、建筑间距等方面的要求外,须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中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24米及以下的建筑,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为24米—100米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是指100米以上的建筑。
第二章退让城市道路及公路规划红线距离第四条多层住宅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6米,原则上不得向城市道路直接开设出入口。
第五条公建和底层为公建的多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8米。
第六条沿城市22米及以上规划道路布置的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10米,超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15米;沿22米以下规划道路布置的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8米,超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10米。
第七条在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大型商业(超市、贸易市场等)、游乐场、展览馆、体育场馆、影剧院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建筑,后退22米及以上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20米;后退22米以下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12米,并且应当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新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应留出人流集散广场。
第八条各类建(构)筑物的管线、阳台、雨蓬、化粪池及其它附属设施,不得超越城市道路规划红线。
建筑物的基础、台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小于5米。
围墙、挡土墙、护坡外缘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不少于1.5米;大门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少于4米;第九条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小于5米,地下室机动车进出口坡道起坡点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小于7.5米。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1]
(一)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4 的规定。
表14 建筑退离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原则上按表14 规定较宽道路数据控制(以交叉口道路规划红线圆曲线切点连线为基准线起算)。
已批规划或特殊地块则尊重历史,按原规定控制。
(三)城市主、次干道上附带商业用途裙楼的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在满足表14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裙房按表14所列值加5米计;高层主体部分退缩起点为10米,高度每增加一层(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增加退缩0.3米。
(四)广清大道与清远大道两侧建筑退缩距离原则上需满足本条第(一)、(二)、(三)项退让城市主干道的要求,已批规划或因道路建设时置换土地的地块仍按原规定的以道路控制线控制,无需增加退缩。
(五)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集中式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20 米后,同时增设集散广场,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大小个案确定。
第二十条建筑退让城市高架路、立交、高速公路(一)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35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25米。
(二)建筑物相邻城市立交,建筑退让立交匝道边缘线的距离应不少于30米。
交叉口设有立交控制线的,建筑退让立交控制线:多层、低层建筑不少于6米,中高层建筑不少于9米,高层建筑主体不少于13米,并应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等相关要求。
(三)距高速公路50米范围内,除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外,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
第二十一条建筑退让轨道交通控制线、铁路交通控制线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与地铁,根据轨道所处位置,有地下轨道、地面轨道和高架轨道三种形式。
工厂建筑间退让制度范本
工厂建筑间退让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工厂建筑物之间的合理退让,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工厂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等环节。
第三条工厂建筑间退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可靠:确保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满足生产和安全需求,防止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二)环保节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合理布局: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四)灵活适应:充分考虑工厂未来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空间,便于后续扩建和调整。
第四条工厂建筑间退让制度的内容包括:退让距离、退让用途、退让管理、退让监督等。
二、退让距离第五条工厂建筑物之间的退让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根据生产工艺、设备尺寸、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
第六条建筑物之间的退让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一)防火间距: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确保火灾时便于扑救和疏散。
(二)防爆间距:建筑物之间的防爆间距应符合《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距离规定》的要求,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三)环保间距:建筑物之间的环保间距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产间距:建筑物之间的生产间距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确定,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三、退让用途第七条工厂建筑物之间的退让区域应明确用途,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八条退让区域可以用于以下用途:(一)绿化带:设置绿化带,美化环境,提高工厂整体形象。
(二)人行道:设置人行道,便于员工行走,提高生产安全性。
(三)停车场:设置停车场,解决工厂车辆停放问题。
(四)其他功能区域:根据工厂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
四、退让管理第九条工厂建筑间退让管理工作由工厂负责人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3.8 临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与永久性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相同..3.9 30米以上道路沿街面不得设开敝式阳台..4. 居住建筑控制4.1 建筑间距、退让4.1.1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和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并应符合表4.1.5规定..4.1.2 建筑间距是建筑物外墙皮之间的最近距离..4.1.3 建筑高度:1平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2坡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且高度不超过4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4.1.4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4.1.4规定..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表9.1.4注:住宅建筑从居住最低层窗台面计起..4.1.5 居住建筑间距的限值根据建筑高度分别规定..本规定将居住建筑按高度划分为以下类型:1低层——指居住建筑3层及3层以下;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1米;2多层——指居住建筑4层至6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0米;3中高层——指居住建筑7层至9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30米;4高层——指居住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建筑最小间距m注:1、H为南面建筑物高度;从架空层以上计起..2、南北向是指方位角≤15°..3、南北向方位角>15°时;按日照分析确定住宅建筑最小间距..4、高层建筑与其它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少9米..4.1.6 位于城市新区的两相邻居住建筑间距除满足表4.1.5的规定外;当北侧建筑高于南侧建筑时;其间距按南侧建筑应取间距值加上建筑高度差的0.2倍取值..4.1.7 集体宿舍按表4.1.5应取值的0.9倍计;且不得小于6米..4.1.8 非居住的其他民用建筑处于居住建筑北面且正面相邻时;如北侧建筑高于南侧建筑;按4.1.6条执行;处于其它方位时;视其为居住建筑退让..4.1.9 居住建筑间距的计算:4.1.10 居住建筑挑出檐口、梯间、厨房、厕所等时;如梯间挑出不大于1.3米;厨房、厕所挑出不大于0.9米;且不大于该建筑面宽1/3时;挑出部分可不计入间距范围;如阳台宽度超过本身建筑面宽的二分之一或挑出长度大于1.5米时;其间距应另外加阳台挑出平均长度的一半计算..4.1.11 位于新区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如大于18米或有居室窗户且仅靠该窗户采光时;视其山墙面为主立面;其间距按主朝向间距要求控制;位于旧区或建成区居住建筑不论山墙宽度多少;仍按最小间距执行..4.1.12 北侧居住建筑底层如作为停车库、商铺或全部架空时;其与南侧建筑的间距可减去北侧建筑底层层高..4.1.13 新区、旧区及建城区山墙间距应满足最低消防间距的要求..4.1.14 住宅建筑设置天井时;尽量采用开口天井;不宜采用内天井..5 非居住建筑控制5.1.1 本条款适用于民用非居住建筑;但当工业、仓储、交通运输类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时;其间距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执行..5.1.2 商业建筑相互之间以及其他非居住建筑相互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防火间距..5.1.3 办公建筑相互之间、办公建筑与商业建筑之间、办公建筑与工业建筑之间的间距为相同情况下居住建筑间距的0.8倍..5.1.4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间距取值..5.1.5 商业及办公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如其相邻地块为非商业、办公建筑时;视其为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退让方法相同..5.1.6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等与相邻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5.2 其它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5.2.1 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宜少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8米..5.2.2 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3米;5.2.3 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0米;5.2.4 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应小于6米;5.2.5 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5.3 建筑退让相邻建筑地块用地界线5.3.1 建筑退让用地界线距离;除满足消防、地下管线、交通安全、市政设施、绿化等方面要求外;还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5.3.2 建筑退让距离要满足各种退让要求..5.3.3 建筑退让用地界线距离应不少于按自身高度计算与相邻地块建筑之间应取间距的一半..5.3.4 山墙之间建筑退让用地界线距离按退让规定各退一半;并需满足防火规范要求..5.3.5 地下室外墙退让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的距离须满足管线要求及技术安全要求..5.4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5.4.1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指建构筑物临道路一侧的外墙面距道路红线的距离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注:1、L——路宽5.4.2 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5.4.2.1 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外墙面临道路时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除必须符合表55表5.4.2.1备注:1、表中L——表示建筑外墙面距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H——表示建筑高度..2、临街住宅带两层商铺或其它非居住建筑时;视其为其它民用建筑..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总结版征地红线最大;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及环境划出用地红线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精确的建筑红线;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及建筑本身和环境来进行计算确定..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3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卫生防疫等关系;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9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划部门给的3米处..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3米的地方;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9米..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具体的数字;这个规划部门的事..建筑退线;当时有人和我讲是五线;红线——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蓝线——天然水体后退线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防洪需要;必须退到某个高度;某个距离;防止水位升高;以及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绿线——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及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黄线——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范围也可以算在这里紫线——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这两点都有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防干扰视线距离;技术措施中规定是18米;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间;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则按大家一半分担..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功能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用地红线;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根据周边环境初步划的范围;用地红线小于等于征地红线;用地红线是各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母;所以它的面积必须明确;否则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都没办法定了..但用地红线并非你建筑实际可建线..其范围也是划部门定的..道路红线;其实和前面两条线没任何关系..只是和地块有关系的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不要以为道路只会和地块边线相邻;道路也有可能横穿地块..如果规划部门没有对相邻地块作出性质确定;则按本地块确定;本地块为高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当成是高层住宅进行考虑..本地块为多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按多层住宅考虑……..首先;确保规划部门要求的距离;然后考虑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最后考虑日照因素..规划部门需要你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为X米;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需要保证建筑间距为Y米;日照因素主要考虑南北相邻地块需要间距为Z米..那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则在X米和Y/2米之间选最大值南北方向;则在X米、Y/2、Z/2米之间取最大值..如果规划部门已经对相邻地块的用地性质有了初步规划;但对相邻地块的建筑红线、建筑体量高度等还没有具体要求..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本地块北面的地块如果没有日照要求;则可在北面退让红线时;不考虑Z/2的因素..如果规划部门已经对相邻地块有了具体规划;或相邻地块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那就需要向规划部门提供相邻地块的相关资料;按相邻地块已经建成来确定本地块建筑的退让了;这时候只能说是本地块吃亏..上面的过程;一般是设计人员来计算确定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点的规划管理部门的话;他们会提供相应的最终数据..不过无论是谁来确定;到最后规划部门会审核图纸..对后退距离进行核实..但设计人员提前做到位了;那就可以减少后面修改的工作量..2.对于居住区道路的规范规定:2.0.8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2.0.9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3.0.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3.0.1.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3.0.1.2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3.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3.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3.0.2.2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0.2.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3.0.2.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不过最好还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多看看相关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书;因为道路的确定;关系到居住区内建筑的布置、交通组织、小区环境;道路的确定;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建筑单体设计;做不好;等于整个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就废了..所谓的建筑红线准确的说就是建筑控制线;有时可以和道路红线合在一起;用地红线是确权范围;说建筑红线包括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是典型的概念不清;正因为有时建筑控制线和道路红线合在一起;才有建筑部分构件悬挑凸出道路红线的问题..福州市规划局的规定:地下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一般与其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相同..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大于5m的;地下建筑物退让距离为5m..各地一般都有详细退让要求: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控制指标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控制指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福州市规划局是这样的:建筑红线: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0.7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2.0.8 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2.0.9 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散水明沟、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实际工程中我是这么做的;规划局放的线;最后验收也合格了我做的一个高层办公楼11层;建筑控制线退后道路红线12米;地下室筏板基础;基础突出建筑红线;并且由于用地非常紧张;消防水池设在了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我是这么理解的;建筑之所以不能突出道路红线包括基础技术上是因为城市道路下面有各种管线上下水;暖气;通信;电力等;但是在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的部分并没有市政管线;我认为建筑的地下室可以突出建筑红线但是不能突出道路红线.地下室是不能突出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一般情况下还应该退让一定的距离..建筑为什么要后退道路红线呢就是要在后退范围安排建筑台阶\停车\绿化\管线基础等内容再补充一句:用地红线是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也就是说用地红线与道路红线之内的地属于你们家的;虽然是你们家的地;也需要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退距.地下室的边线应该是不能突入道路红线的且要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大概是要当地的规划部门来决定;应该可以突入建筑控制线;但要有一定的覆土深度以方便管线的进出一般来说;用地红线和建筑控制线是不同的用地红线一般和道路红线重合主干道上;在城市商业区寸土寸金的地方;临街的商业建筑都是墙贴墙的建造的;请问那个退让的建筑控制线在哪里;用地红线又在哪里应该不言自明;临街建筑的建筑控制线有时就是道路红线;可实际要建造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基础的尺寸要求而退一点;除非基础悬挑;否则很难做到一点不让;何况有时还要安排台阶出入口呢..所以我们这里的建筑控制线一般退用地红线10m;也就是退主干道的道路红线10m;这10m可用来做人行道;绿化什么的~~我们这里的建筑控制线是以投影的最大尺寸来定的;这个是指建筑的地上部分而言;而地下室一般最多超建筑控制线5m;如果首层是商铺;二层以上后缩2m;这样到地下正好有7m;可以做地下车库的车道..具体而言;“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 “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该类用地在全市分布广泛;在居住用地中占主导地位..根据用地供应日趋紧张的趋势和集约用地的原则;以后建设3层以下单元式住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此;在“二类居住用地”中不考虑纳入3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用地在本“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中;将“一类居住用地”中的独立式住宅的建设用地确定为“独立式住宅用地”R11;“二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以单元式住宅为主;其用地为“单元式住宅用地”R21..上述居住配套设施如幼托设施、社区体育设施、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社区医疗卫生设施、社区管理设施等、住宅区道路和绿地等;按照设施的内容及是否独立占地等标准;划分为5个用地小类..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例;其配套设施用地分为5个小类:幼儿园及托儿所因为需要独立占地而划分为“一类幼托用地”R12;需要独立占地的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设施的用地纳入的“一类体育设施用地”R13;包含了社区居委会、文化活动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肉菜市场、商店、维修店、会所等各类不需独立占地的配套社区管理、文化活动、卫生医疗、商业等设施的“一类社区其它设施用地”R14;包含住宅区道路、小街、小胡同及停车场的“一类住宅区道路用地”R15;以及包含为居住用地配套建设的居住小区级及以下级别小游园的“一类住宅区绿地”R16..不需独立占地的居住配套设施可以组合设置在住宅楼裙房或低层住宅中;但是应设置独立出入口;以避免对住宅楼的居民造成干扰..目前;深圳的居住区在设置居住配套设施时;都基本遵照了上述原则..“二类居住用地”R2也划分了6个用地小类;除了“单元式住宅用地”R21以外;也相应包含上述5个用地小类..。
建筑退让
国家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了城市住宅的最低采光标准。
此规范将我国划分为7个建筑气候区,按建筑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大小将日照标准分为3个档次,即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两小时,第Ⅰ、Ⅱ、Ⅲ、Ⅶ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Ⅳ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3小时,第Ⅳ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Ⅴ、Ⅵ气候区的各级城市不低于冬至日日照1小时。
2002年,建设部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修订。
其中要求,住宅日照应符合如下标准:大寒日不少于两小时,冬至日不少于1小时,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照1小时的标准。
<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细则第三十九条建筑间距应符合《建筑间距和退距管理技术规定》(附件1)的有关规定。
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按 1.55倍的间距系数确定。
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计算机日照分析结果确定,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其中旧城区新建项目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1小时。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和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非居住建筑间距按照视距卫生、消防、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综合确定。
第四十三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及建筑间距在用地特别局促的地段,在保证日照、消防等强制性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相邻单位协议确定。
第八十五条本细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建筑间距:两栋相邻建筑物主外墙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多‘‘层建筑外墙突出部分超过其总长度二分之一时,按凸出部位计起(含阳台)。
建筑高度平屋面建筑:自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女儿墙顶或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
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屋面坡度大于35°时,应为室外地面至房屋脊顶线的距离。
增城市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
附件二:增城市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增城市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增城市域范围内制定、实施城乡规划和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沿城市道路、公路、水系、电力线、轨道、用地界线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除应当符合消防、卫生、环保、防洪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外,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筑退让规定第四条为保证建筑地下基础或地下室的施工不致影响城市道路各类管线的安全运营,保证建筑物人流和车辆的出入、集散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通畅,并形成开敞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道路沿线建筑应按道路功能、路幅宽度以及建筑物类别、高度、体量确定其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最小退让距离如无另行规定,则按下表执行: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注:围墙按建筑退让规定执行。
第五条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内道路和主要城市道路退让距离按下表执行:第六条为保证公路和快速路运输安全、通畅,形成良好的交通景观环境,防止沿公路无序开发,建筑物(交通管理及附属设施除外)退让匝道中心线距离应不小于50米,退让主线距离应按下表执行:建筑退让公路和快速路中心线最小距离第七条有大量人流、车流集中的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宾馆及5000㎡以上的商业建筑等公共建筑需新建、改建的,其主要出入口道路的规划道路红线的退让距离除符合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外,最小不得小于30米。
具体退让距离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执行。
并应妥善安排好出入口位置和停车场地,不得影响城市交通。
第八条建筑物退让范围为人流集散、绿化及市政工程设施预留用地,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和作停车场地。
靠近交通干道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应根据城乡规划和行人、交通需要,同时修建过街行人、自行车天桥或隧道,以及汽车专用道或立交。
《沈阳市建筑工程退让规定(试行)》(沈规国土发 (2015) 99号)
索引号:201600001公开责任部门:市法制办发文日期:2015-11-16生效日期:2015-11-16信息时效期:公开范围:全部公开沈阳市建筑工程退让规定(试行)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维护城乡公共利益和建设秩序,保证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沿用地界线及城市规划控制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工程,其退让距离除满足消防、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同一建筑工程在需同时满足建筑间距和退让红线等多重控制要求的情况下,按最大的控制距离执行。
第四条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用地规划条件(设计要点),应当综合考虑相邻地块的开发时序、建设强度,根据公平性原则,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退让用地界线的距离。
(一)新建、扩建建筑工程与用地界线之间的最小退界距离应当符合附表一,且不得小于居住建筑间距的50%。
(二)拟建建筑为遮挡建筑,建筑高度60米-100米的(含60米),规划用地界线外被遮挡一侧为规划居住用地的,退界距离不得小于居住建筑间距值的60%。
(三)被遮挡一侧为现状保留居住建筑的,退界距离除应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外,与现状居住建筑之间的距离还应当满足有关居住建筑间距标准的规定。
(四)被遮挡一侧为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及疗养院病房、养老院宿舍等有特殊日照要求的建筑除满足其日照间距外,其他退让要求按居住用地控制。
(五)地下建筑工程退界距离应当满足施工安全、地下管线敷设等要求,一般退用地界线不小于4米。
(六)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退让确有困难,相邻两用地单位愿意统一规划,且允许某一方减少退界距离时,应当签定有关协议,并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减少退让。
第五条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退让规划道路红线应符合附表二。
第六条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退让规划绿线应符合附表三。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
(一)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4 的规定。
--(二)表14 建筑退离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原则上按表14 规定较宽道路数据控制(以交叉口道路规划红线圆曲线切点连线为基准线起算)。
已批规划或特殊地块则尊重历史,按原规定控制。
(三)城市主、次干道上附带商业用途裙楼的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在满足表14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裙房按表14所列值加5米计;高层主体部分退缩起点为10米,高度每增加一层(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增加退缩0.3米。
(四)广清大道与清远大道两侧建筑退缩距离原则上需满足本条第(一)、(二)、(三)项退让城市主干道的要求,已批规划或因道路建设时置换土地的地块仍按原规定的以道路控制线控制,无需增加退缩。
(五)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集中式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20 米后,同时增设集散广场,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大小个案确定。
第二十条建筑退让城市高架路、立交、高速公路(一)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35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25米。
(二)建筑物相邻城市立交,建筑退让立交匝道边缘线的距离应不少于30米。
交叉口设有立交控制线的,建筑退让立交控制线:多层、低层建筑不少于6米,中高层建筑不少于9米,高层建筑主体不少于13米,并应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等相关要求。
(三)距高速公路50米范围内,除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外,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
第二十一条建筑退让轨道交通控制线、铁路交通控制线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与地铁,根据轨道所处位置,有地下轨道、地面轨道和高架轨道三种形式。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建筑物退让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物退让原文地址: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物退让作者:石磊__走过路过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三十二条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轨道交通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本章规定,并同时符合消防、环保、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沿建筑基地边界的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下表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二)界外是居住建筑的,除须符合本条第(一)项离界距离的规定外,须同时符合第四章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
(三)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按照本条第(二)项居住建筑的离界距离控制,且建筑高度应同时符合第六章的有关规定。
(四)地下建筑物的离界间距,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按上述离界间距退让边界,或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要求确有困难的,应采取技术安全措施和有效的施工方法,经相应的施工技术论证部门评审,并由原设计单位签字认定后,其距离可适当缩小,但其最小值应不小于3米,且围护桩和自用管线不得超过基地界限。
相邻新建高层商业办公建筑地下室按规划应设置连接通道的,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净高度不小于2.8米,并由相关建设单位负责实施各自基地的通道部分。
注:1、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离界距离按主要朝向离界距离控制。
2、低层独立式住宅主要朝向离界距离按照0.7倍控制。
第三十四条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下表所列值。
注:h--建筑高度;D--道路规划红线宽度第三十五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距离应符合表14 的规定。
表14 建筑退离城市道路红线距离(⼆)城市道路交叉⼝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原则上按表14 规定较宽道路数据控制(以交叉⼝道路规划红线圆曲线切点连线为基准线起算)。
已批规划或特殊地块则尊重历史,按原规定控制。
(三)城市主、次⼲道上附带商业⽤途裙楼的⾼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在满⾜表14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裙房按表14所列值加5⽶计;⾼层主体部分退缩起点为10⽶,⾼度每增加⼀层(⾼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建筑⾼度≥24⽶的民⽤建筑),增加退缩0.3⽶。
(四)⼴清⼤道与⼤道两侧建筑退缩距离原则上需满⾜本条第(⼀)、(⼆)、(三)项退让城市主⼲道的要求,已批规划或因道路建设时置换⼟地的地块仍按原规定的以道路控制线控制,⽆需增加退缩。
(五)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型商场(建筑⾯积⼤于3000平⽅⽶的集中式商场)等有⼤量⼈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层建筑裙房),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于20 ⽶后,同时增设集散⼴场,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个案确定。
第⼆⼗条建筑退让城市⾼架路、⽴交、⾼速公路(⼀)沿城市⾼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其沿⾼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于35⽶;其沿⾼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于25⽶。
(⼆)建筑物相邻城市⽴交,建筑退让⽴交匝道边缘线的距离应不少于30⽶。
交叉⼝设有⽴交控制线的,建筑退让⽴交控制线:多层、低层建筑不少于6⽶,中⾼层建筑不少于9⽶,⾼层建筑主体不少于13⽶,并应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等相关要求。
(三)距⾼速公路50⽶围,除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外,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
第⼆⼗⼀条建筑退让轨道交通控制线、铁路交通控制线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与地铁,根据轨道所处位置,有地下轨道、地⾯轨道和⾼架轨道三种形式。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 建筑物的退让控制1.1 除建设用地范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 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 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 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建筑物的面宽控制2.1 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连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3.1 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高层部分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 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部分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若两者不一致时,则按最宽退让。
3.4 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部分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及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 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及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 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建筑退让要求规范
建筑退让要求规范建筑退让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相应的规划要求和保障公共利益,对已建成的建筑进行一定的退让或调整。
建筑退让是城市更新和改善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
首先,建筑退让要求应符合城市规划和设计要求。
建筑退让必须遵循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原则,符合城市设计的整体风格和定位。
建筑退让的位置、面积和形态等要求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建设指导性文件的规定。
其次,建筑退让要求应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退让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退让要求应在维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再次,建筑退让要求应具有可行性和公平性。
建筑退让是需要相关建筑业主同意的,应充分尊重业主的合法权益,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可行性进行退让协商。
退让要求应公平合理,不能对业主进行强制处置,要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另外,建筑退让要求应注意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
在进行建筑退让时,如果涉及到保护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应特别关注其保护和修复工作,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其完整性和保护效果。
此外,建筑退让要求应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
在进行建筑退让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遵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设的原则,减少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绿色度和生态性。
最后,建筑退让要求应加强监管和管理。
建筑退让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应加强对建筑退让项目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顺利实施,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总之,建筑退让要求的规范制定和遵守,不仅有助于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还能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
建筑退让要求的规范应符合城市规划和设计要求,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可行性和公平性,注重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并加强监管和管理。
只有这样,建筑退让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退让
建筑退让第一条沿建筑用地界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电力线路、工程管线布局的建筑物以及在文物保护单位、易燃易爆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周边布局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消防、日照、环保、卫生、抗震、防洪、安全和文物保护等要求,并应同时符合本章第一节和本节的各条规定。
按照本章第一节和本节的各条规定,同一建筑在建筑间距和建筑退让等多重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按最大的控制距离执行。
第二条建筑后退用地界线距离:(一)建筑后退用地界线距离:低层、多层退东西侧用地界线不少于4米,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高层退东西侧用地界线不少于8米,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建筑退南北侧用地界线不少于建筑高度的一半,且不小于8米,并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二)临街建筑经双方建设单位协商同意,可整体设计、拼接建设。
(三)用地局限时,在满足消防、日照等要求的前提下,并经征得界外相邻用地单位同意,建筑后退用地界线距离可适当缩小。
(四)地块内的门卫室、自行车棚及其它小型附属建筑,经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退用地界线的距离可适当缩小。
(五)地上建筑物突出物、地下建(构)筑物突出物,后退用地界线距离按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要求执行。
(地下建筑物最少3米,同时满足周边建筑安全)第三条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距离:(一)在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按照表3-1规定执行:表3-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24米>24米多、低层 5.0米8.0米高层(含裙房)长边3+n(n为临街建筑层数)5+n(n为临街建筑层数)短边3+n的一半,并不少于5米5+n的一半,并不少于10米注:①短边:小于等于16米,长边:大于16米;②根据城市景观及规划要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可在表三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③传达室(门卫)、书报(电话)亭、治安亭、公厕、围墙等临街小型建筑物、构筑物的退线要求,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确定。
④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四周,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在表三的基础上,旧区增加5米,新区增加1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退让
第三十九条建筑退让按照建筑最凸出部分的外缘垂直投影线起算。
第四十条建(构)筑物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按照下列要求确定:
(一)高度100米以下的建筑,其后退距离不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后退距离》(附表6-1)的规定;
(二)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其后退距离需经专项城市设计分析论证,但最小不得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后退距离》(附表6-1)中高度60~100米建筑的后退距离;
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后退距离(单位:m)
(三)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不少于25米,并且应当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四)各类建(构)筑物的基础、围墙、挡土墙、护坡、地下室、台阶、管线、阳台、雨蓬、管道井、化粪池及其它附属设施,不得超越城市规划道路红线。
围墙、挡土墙、护坡外缘线后退宽度25米以下城市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1米,后退宽度25米及以上城市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2米;大门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应当适当加大,并不得影响城市交通;
(五)城市规划有特殊要求的,建筑退让应当符合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
新建建筑后退高架桥和匝道结构外边缘的距离应满足附表6-1后退距离,且加大5米退让。
除满足本章规定外,建筑后退公共通道距离不少于2米。
第四十一条建(构)筑物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附图6-2):
(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规划用地红线起计算后退距离,后退距离不少于本规定第四章第确定的建筑间距的一半,并满足建筑日照标准。
(二)当相邻用地为空地(不临城市规划道路)时,建筑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少于以新建建筑为标准计算间距的一半;不影响公共利益且经相邻用地权属单位同意后,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可适当减少;
(四)地下室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少于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室底板底部距离的倍;在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下可适当减少后退距离,但最小不得少于2米;
相邻用地同一权属时,地下室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距离可适当减少或者预留连通通道;相邻用地不同权属时,经相邻用地权属单位同意后,地下室后退规划用地红线的距离可适当减少;
(五)围墙不得超越规划用地红线建设。
第四十二条建筑后退城市规划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切点的连线算起,高度20米以下的不少于20米,20米以上的不少于30米(附图6-3)。
第四十三条新建建筑突出部分后退人行天桥结构外边缘的距离不少于7米(附图6-4)。
第四十四条建筑后退城市公园绿地的距离不少于10米。
当建筑位于公园绿地的北侧时,后退距离可适当减少,但最小不少于5米,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
第四十五条建筑后退城市规划道路沿线绿化控制带的距离不少于5米。
第四十六条建筑后退山体保护绿线的距离不少于20米。
第四十七条建筑后退蓝线、紫线的距离应当符合经批准的专项规划中后退距离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新建建筑按照本章规定进行退让后,还应当符合国家日照标准、消防、环保、防汛、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