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现对两年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

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国学课程工作总结报告

国学课程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全面开展了国学课程教学。

现将本学期国学课程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课程设置与实施本学期,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国学课程教学计划,包括经典诵读、书法、国画、古筝等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方面:(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了一批热爱国学、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国学课程教学工作。

(2)优化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选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活动开展(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感受国学文化的厚重底蕴。

(3)举办国学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国学知识。

3. 家校合作(1)开展家长课堂,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国学课程学习,增进家校沟通。

(2)建立国学学习微信群,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国学教育。

三、工作成效1. 学生对国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

2. 学生在国学课程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了文化自信。

3.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可度较高,家校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兴趣不够浓厚,需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2. 部分教师对国学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培训。

3.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深入挖掘国学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3. 拓展家校合作渠道,增强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同感。

4.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总之,本学期我校国学课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2024年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国学经典教育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目标与任务2023年,我们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积极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完成了以下任务:1. 制定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

我们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

这些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涵盖了经史子集经典,涉及思想道德、语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2. 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师资培训和研修活动,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通过选派教师赴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

3.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项目。

我们与一些优秀的国学教育机构和名师合作,共同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化的方式,将这些资源与全国的学校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4.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朗诵比赛、课外阅读活动、国学经典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悟国学经典的智慧和价值。

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创作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术能力。

二、工作成果与亮点在2023年,我们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果和亮点: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学生们提高了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

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明显增强,思维方式更加开阔和深入。

2. 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通过师资培训和研修活动,教师们的国学经典学术素养得到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和改进。

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服务。

3.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取得实效。

我们与多个国内外的国学教育机构和名师合作,丰富了教学资源。

传承经典国学实践报告(2篇)

传承经典国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历史智慧和文化传统。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经典国学不仅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探讨我们在传承经典国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国学经典,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1. 提高全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国学素养。

3. 促进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我们组织了定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选取了《论语》、《道德经》、《诗经》等经典著作作为诵读内容。

通过集体诵读、个人朗读、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参与者深入感受国学的魅力。

2. 举办国学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举办国学讲座,内容涵盖国学经典解读、历史文化传承、道德伦理教育等方面。

同时,定期举办国学研讨会,鼓励学者和爱好者共同探讨国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3. 开展国学知识竞赛通过举办国学知识竞赛,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

竞赛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历史人物、文化典故等,形式多样,如笔试、问答、情景模拟等。

4. 创办国学兴趣小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群体,成立了多个国学兴趣小组,如“少儿国学班”、“成人国学沙龙”等。

通过小组活动,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体验国学。

5. 结合现代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国学教育课程和资源。

例如,制作国学经典动画、制作国学知识问答游戏等,使国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四、实践成果与经验1. 提高全民国学素养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许多人在参与过程中,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学习和传承国学。

2. 培养青少年学生国学素养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知识竞赛等,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国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弘扬国学经典实践报告(2篇)

弘扬国学经典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国学经典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弘扬国学经典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分析实践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推广国学经典的建议。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我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积极参与到弘扬国学经典的实践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国学。

三、实践内容1. 经典诵读为了更好地传播国学经典,我组织了经典诵读活动。

我们选取了《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每周组织一次集体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经典的理解,也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 国学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国学讲座,是弘扬国学经典的有效途径。

我积极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国学讲座,内容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学智慧等。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3. 文化体验组织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我们曾组织参观故宫博物院、曲阜孔庙等,通过实地考察,让参与者对国学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4. 社会实践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国学经典解读活动。

例如,针对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我们组织了《弟子规》解读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实践效果1. 提高国学素养通过实践,参与者的国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2. 培养道德品质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通过实践,参与者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提升。

他们更加注重诚信、友善、感恩等品质的培养。

3.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弘扬国学经典,参与者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1)部分参与者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2)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1中华经典记录着民族基因的最高智慧,传承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陆志平把“中华经典”形象地比喻成“母乳”。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喝‘母乳’长大的孩子不但健壮,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0xx年9月1日,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发布了《关于在扬州市各小学全面推进“二分明月”国学经典诵读项目的通知》,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对经典诵读的高度重视。

08年10月,我们把中国古老乐器排箫引入学校。

现在,我校每位学生都会吹奏排箫,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吹奏曲目的数量在增加。

我校因此创建成为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开展“二分明月”国学经典诵读的半年多来,我校借助已经打造成功的艺术特色排箫文化,将经典诵读与之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扬子津特色的经典诵读推广之路。

一、轻拢慢捻抹复挑——几措并举作推广1.营造氛围展经典“昔孟母,择邻处。

”说明了育人环境的重要。

为了能让学生提高阅读经典的意识和兴趣,我们在学校排箫文化的打造中,着力营造儒雅书香的校园环境。

阅览室、排箫教室,张贴先贤画像,拉设宣传横幅,并定时更换;排箫长廊中、草坪上、楼梯的拐角处等写上经典名言;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黑板报、橱窗常年刊录。

“让每一片绿叶发言,让每一个花瓣唱歌。

”在经典诵读与排箫文化相结合的氛围中,校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落实时间诵经典我校每天中午都有一节20分钟的诵读课,其中三节课安排诵读经典,两节课安排用排箫吹奏经典;语文课前五分钟,背诵经典诗文,预备铃一响,一位学生带头吟诵昨天背诵过的内容,其他学生就会应声而和。

每周的两节排箫校本课,也在上课之前吹诵经典;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的排箫音乐。

我们还给经典谱曲,用排箫吹奏,作为上下课、上学放学、大课间活动的铃声,根据所需时间长短,或截取精华部分,或选用整首曲子,或多首曲子连放,让学生的身心浸润在悠扬的箫声中,沐浴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学经典总结报告范文(3篇)

国学经典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本文旨在对国学经典进行总结,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国学经典概述1. 国学经典的概念国学经典是指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代表性强、传承久远的著作。

这些著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作品,以及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

2. 国学经典的主要特点(1)思想深邃: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道家追求的道法自然,法家强调的法治等。

(2)道德规范:国学经典强调道德规范,倡导仁爱、忠诚、诚信、孝顺等美德。

(3)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1. 儒家经典(1)《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仁政、民本等观念。

(3)《大学》、《中庸》:分别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道家经典(1)《道德经》: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庄子》:描绘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逍遥自在。

3. 法家经典(1)《韩非子》:阐述了法家思想,强调法治、权谋、术数等。

4. 墨家经典(1)《墨子》:阐述了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用等。

5. 其他经典(1)诗词: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情趣。

(2)散文:如《庄子》、《列子》、《世说新语》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国学经典的价值与启示1. 培养道德品质国学经典强调道德规范,倡导仁爱、忠诚、诚信、孝顺等美德。

这些美德对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 提升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

国学经典课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本研究以国学经典《论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

通过对《论语》文本的解读,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旨在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三、《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四、当代道德教育启示;五、结论。

一、绪论《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挖掘《论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1. 仁爱: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根本。

仁爱要求人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

2. 礼仪:孔子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

通过礼仪,人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信义: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强调“言必信,行必果”。

信义要求人们言行一致,守信用,讲诚信。

4. 勤奋:孔子提倡勤奋学习,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勤奋要求人们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三、《论语》中的教育理念1. 因材施教:孔子认为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道德上得到全面发展。

2. 德育为先: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3. 自我修养:孔子提倡自我修养,认为人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当代道德教育启示1. 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要重视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各个教育阶段。

2. 培养仁爱之心: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3. 传承礼仪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礼仪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4. 强化诚信意识: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在社会中讲诚信、守信用。

五、结论《论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借鉴《论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专题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本报告将以《论语》为例,介绍其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被广泛认为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之一。

该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论语》所强调的“仁”,被视为道德伦理的核心概念。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父爱、友爱等命题。

其次,该书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礼”治国,强调了孝道、友谊等价值观。

最后,《论语》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个人修炼和道德规范。

《论语》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是一本关于重视人际关系的书籍。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而《论语》中的仁爱精神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其次,该书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发展,而《论语》中的孝道观念能够给现代人以良好的借鉴。

最后,该书注重了个人修身养性,这在当今个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中十分重要。

通过强调修身养性,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以《论语》为例,它以仁爱精神、家庭教育和个人修身养性为核心,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是亟需关注和加强的方面,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获得智慧和指导,为实现社会和个体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传承,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课题年度研究总结(3篇)

国学课题年度研究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本年度,我国某高校成功申报并开展了国学课题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国学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将本年度国学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严重。

在此背景下,加强国学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国学的研究,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研究意义(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入研究国学,挖掘国学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2)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国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时代新人。

(3)促进学术交流: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国学研究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年度国学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学基本理论:研究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等。

(2)国学经典解读:对《论语》、《道德经》、《易经》等经典进行深入解读。

(3)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探讨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如企业管理、教育、心理等。

(4)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梳理国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2)比较研究法:对比国内外国学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国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3)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国民对国学的认知程度。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

四、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1)梳理了国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明确了国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对国学经典进行了深入解读,揭示了国学思想的内涵。

(3)探讨了国学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为国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

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

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小编整理的国学工作报告,供参考!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

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矿区学校。

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2.“国学热”对基础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力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在波澜壮阔地广泛开展起来,涌动着一股热烈的思想文化潮流,这就是所谓“国学热”。

从民间到学术,从大众生活到精英文化,从个人日常行为到主流意识形态,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称之为一种富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是丝毫不算过分的。

在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每年祭孔的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在陕西西安,2007年举办了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在上海APEC上推出的唐装盛极一时,一度引领时装潮流;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已经开办了国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班等,成为学术创新、教育改革的标志;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季羡林等近代国学大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杂志,被奉为道德文章的楷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书籍,销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和谐”、“小康”、“民生”等传统文化意蕴浓郁的语汇,更已经被确立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原则……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国学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昌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了。

国学经典传承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传承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传承研究报告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研究国学经典,本篇报告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国学经典的传承是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传承研究,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进而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其次,国学经典的传承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弘扬了仁爱、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人们可以汲取其中的道德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

再次,国学经典的传承对于塑造人们的精神境界至关重要。

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这些经典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内涵,增强抵御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能力。

最后,国学经典的传承研究是推动中国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学经典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的传承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保护中华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国学经典的传承研究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素质和修养,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国学经典的传承研究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国学方面工作总结报告

国学方面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国学方面的相关工作。

现将本年度国学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组织开展国学讲座:本年度,我单位邀请知名国学专家,为员工举办了多场国学讲座,内容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经典思想,以及《弟子规》、《孝经》等传统道德规范。

通过讲座,员工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为让员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我单位组织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员工们通过集体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开展国学实践活动:为使员工在实践中感受国学,我单位组织了“孝道文化”实践活动。

员工们走进养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赠送礼物,弘扬孝道精神。

4. 举办国学知识竞赛:为了提高员工对国学的认识和兴趣,我单位举办了国学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涵盖了国学经典、历史人物、成语典故等方面,员工们积极参与,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氛围。

5. 加强国学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国学教育的质量,我单位组织了国学师资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们讲解国学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养:通过开展国学教育,员工们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自身素质。

2. 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让员工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国学教育使我单位形成了尊重传统、崇尚道德、团结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

4.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国学教育使员工们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部分员工对国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国学教育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国学知识普及,通过多种形式让员工了解国学;二是丰富国学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参与度;三是加强国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国学教育的质量。

研究国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研究国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本年度我单位积极开展国学研究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回顾1. 组织开展国学讲座和研讨会本年度,我单位邀请了一批国学专家、学者举办了一系列国学讲座和研讨会。

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国学素养。

2. 编写国学教材和资料为方便干部职工学习国学,我单位组织编写了《国学基础知识》、《国学经典解读》等教材和资料,为干部职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3.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我单位组织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干部职工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4. 组织参观国学教育基地本年度,我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国学教育基地,实地感受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学习国学的热情。

5. 加强国学研究队伍建设为提高我单位国学研究水平,我单位积极培养国学研究人才,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国学研究的干部职工,组成国学研究团队。

三、工作成效1. 提升干部职工国学素养通过一系列国学活动,干部职工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国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2. 增强文化自信国学经典诵读、参观国学教育基地等活动,使干部职工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 促进单位文化建设国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单位的文明创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干部职工对国学认知不足,学习兴趣不高。

(2)国学研究团队力量薄弱,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干部职工对国学重要性的认识。

(2)加大国学研究队伍建设力度,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研究团队。

(3)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学习国学的热情。

五、结语过去的一年,我单位在国学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国学研究水平,为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贡献力量。

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总结[5篇范文]

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总结[5篇范文]

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总结[5篇范文]第一篇: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总结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总结为了积极贯彻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传统经典文化积累的成果,本学期我们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

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活动的意义1、通过采取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3、通过践行《弟子规》,诵读《三字经》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既加深了文化底蕴又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

二、具体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抓好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学校成立了国学经典进校园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实施。

(二)、拓宽领域,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学校要求所有在校学生都要完成《三字经》的背诵。

2、践行《弟子规》。

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友爱,礼貌待人,提高修养。

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国学教育,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通过宣传板报、班级学习园地等形式要体现出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3、为了把国学经典教育与学校日常德育相结合,学校举办了“学习经典文化,感悟人生哲理”的读书演讲活动。

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诲之义,以及如何立身处世,修身治学!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礼仪的好学生。

4、为把国学教育切实落到实处,学校规定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课,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工作汇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工作汇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工作汇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工作汇报在学校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有利于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和学校文化底蕴发挥积极作用。

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一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当前规范办学、素质教育背景和我校特色项目建设的要求,更主要的则是为了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一、精心规划,遵循原则我校实践国学经典诵读,有一条整体的规划思路——“亲近国学,走进经典”。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制订了各年级总体规划方案,具体明确诵读要求和内容,并使之纳入校本课程;严格落实“每日三诵”机制,按照“赏读、演读、赛读、研读”等几大序列开展各种多种形式国学实践活动;利用“诵读经典,品味盐都”校园之声广播台,充分挖掘扬州、十二圩地方风物和人文历史,将经典诵读与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结合起来。

遵循不硬性灌输,不急功近利,不做统一的量化指标要求,不使诵读成为课业负担的“四不要求”,旨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汲取经典中蕴含的道德准则,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师生们良好的人格素养。

二、营造氛围,构建特色进一步完善校园国学经典氛围的营造,形成朴实、厚重、浓郁的国学文化环境。

1、改进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内容呈现,做到鲜活而又富有童真色彩。

2、完善校园国学经典宣传、浸染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墙壁、廊道、宣传橱窗,设计主题徽标和传统文化宣传标识,制作宣传横幅,增加国学经典故事画等多种形式,布置和营建精美地国学经典文化氛围,更好地突出学校国学经典诵读特色。

3、加强各个班级国学文化环境建设,努力通过诗、书、画及手工制作等手段展示学生国学诵读成果。

4、建设班级国学小书柜。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报告1. 引言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对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整合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重要课题。

本报告旨在对国学经典的整合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价值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建议。

2. 国学经典整合的背景2.1 传统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特点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一系列经典著作,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文化智慧等多个领域。

这些经典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当代国学经典研究的现状在当代,国学经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解读和解构,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精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某一部经典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多个经典间的整合和对外界的传播。

3. 国学经典整合的意义和价值3.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国学经典可以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面向现代社会需求整合国学经典可以让其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形成对当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4.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方法4.1 综合研究法综合研究法是一种将多个国学经典进行对比研究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通过对多个经典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从而实现整合研究的目的。

4.2 文化传媒整合法文化传媒整合法是一种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将国学经典进行整合的方法。

通过将国学经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转化为现代媒体可以接受的形式,如书籍、电影、音乐等,可以更好地传播国学经典的价值和精神。

5. 国学经典整合研究的挑战和对策5.1 缺乏整合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国学经典整合研究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这给整合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此,可以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提高整合研究的人才储备。

5.2 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这对国学经典整合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思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专题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对几部经典的研究,展示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应用。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发现其中的人文关怀和伦理价值观,如“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可以借鉴其思想,塑造公德心和行为准则,提倡仁爱和礼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主张“无为”、“柔弱胜刚强”,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通过研读《道德经》,我们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智慧和平衡的道路。

如“柔弱者胜刚强”告诉我们要以柔性思维应对复杂问题;“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学会顺应大势和变化;“知人者智”告诉我们要懂得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这些思想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富有艺术性的叙述和细腻的情感描写闻名于世,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与沉沦。

通过研读《红楼梦》,我们除了欣赏其文学价值之外,还能够从中反思人性的复杂与虚妄现象的存在。

例如,对人情世故的描写,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交往的技巧;对人性欲望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人的贪欲与放纵之害。

结语:国学经典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研读和研究,可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在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其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文明,为创造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小编整理的国学工作报告,供参考!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

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矿区学校。

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2.“国学热”对基础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力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在波澜壮阔地广泛开展起来,涌动着一股热烈的思想文化潮流,这就是所谓“国学热”。

从民间到学术,从大众生活到精英文化,从个人日常行为到主流意识形态,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称之为一种富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是丝毫不算过分的。

在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每年祭孔的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在陕西西安,2007年举办了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在上海APEC上推出的唐装盛极一时,一度引领时装潮流;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已经开办了国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班等,成为学术创新、教育改革的标志;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季羡林等近代国学大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杂志,被奉为道德文章的楷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书籍,销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和谐”、“小康”、“民生”等传统文化意蕴浓郁的语汇,更已经被确立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原则……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国学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昌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了。

但是,由于有些具体的基础性问题还没有完全理清,人们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就不能不从理论到现实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国学的研究、教育、普及、推广等工作向着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空间展开。

当然,实践的发展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社会的内在趋势,而往往是来不及等待理论的充分完善以及此后的引导;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从实践中汲取内在动力、进而形成其理性内涵的理论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对实践起到巨大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因此,在当前遍及社会各阶层的“国学热”方兴未艾之际,从一些似乎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入手,进行发掘本质的理论探究和学理思考,这对于引导“国学热”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真正成为推进民族文化复兴的建设性工作,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如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值得我们理性思考,有待我们继续开展实践与研究。

1.教科书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国学教育的加强和推广,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和较大的空间。

目前,我们中小学使用的教科书,在文言文、诗词歌赋、古典文学、历史经典等方面,都有空前的增加和扩大。

据悉,将来中小学生的语文考试,将重点突出作文和文言文。

这虽然目前还不是现实,但这必定会成为基础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所有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都在不同侧面和不同地方强调和突出儒家文化乃至中国国学的文化价值和思想魅力。

我们作为国学的正宗传人,更应该以此为己任,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2.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国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6至12岁左右的儿童,其机械忘记处在最好的黄金阶段,这在心理学上叫“关键期”。

只有在关键期、敏感期的教育,才能实现儿童的最佳发展,如果错过了儿童的最佳发展期,那么就等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你要补也来不及了。

因此,提前是不行的,滞后更是不行的。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实践说明,儿童在中小学阶段要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创造性地要他们多读、多记、多背一些好东西,为他们日后文化底蕴的形成、文风的养成、精神境界的提升、心胸视野的开阔,都有极大的支撑作用。

有人担心孩子不理解怎么办,这种担心虽然不是多余的,但决不是有用的。

我们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根本目的不在于今天有用,而在于明天发酵。

还有人担心,现在学生时间不够怎么办,说这种话的人很让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站在学生立场上讲话的。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学生的时间的确被大人分割了,被成人占领了,我们再不能占用儿童的时间了,只能减轻他们的负担,所以不必再增加时间。

为此,要做好三点:一要营造全校性的国学教育氛围,特别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环境;二是把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改革一下,拿出一点时间开展相应的国学教育活动;三是把上课前与下课后所说的“起立”、“坐下”、“老师好”、“同学们好”改变一下,换成诸如“天赋两个室、双手和大脑,勤奋不可少,创新更重要”这样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这么讲,每周可换一次。

3.养性、养正、养志、养德,为开展国学教育活动找到了历史根源和教育学根据。

中国古代近代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多,除去因材施教、相机而敏、有教无类等之外,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教育程序和各个阶段的侧重点。

幼儿如何养性?性是指什么性?是指习性、性格、习惯等,困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童蒙是指什么阶段?一般是指小学阶段,就是指6至12岁左右的年龄,为什么要提养正呢?这是因为人的一生有很多事要做,要涉及到很多是非曲直,作为儿童阶段,就是要打好人生的底色,搞好正直、正气、正义等品质养成的“热身赛”。

少年阶段,是指初中,这个阶段的教育,要特别注重志向和理想的养成,正所谓“少年心事当拿云”,古人也说到:十四岁没有理想与四十岁才有理想是一样的可悲。

从高中阶段以后,主要任务还要包括养德的成分,这个德主要是指品德、道德、品格和境界。

而上述之四养,都可以在国学里面找相应的位置和坐标。

有道是:兴于诗,约于礼,成于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营造一种文化精神家园。

在这个文化精神家园里,自由的起点是人格发展的个性化,教育需要更多的宽容精神或包容胸怀;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遵守共同的规则,道德教育将上升到更为突出地位,道德成为看不见的准则。

面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们既要勇敢面对,又要积极应对。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文化,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大潮中,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葩。

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现代科学精神,又要有一定的人文底蕴。

人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交互作用的函数,对未来发展有贡献的人才一定是具有强烈的科学精神特别是批判和创新意识的人,同时,也必定是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的人。

我们在大力倡导科学与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必须大声疾呼人文底蕴的涵养,只有在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中,也才能催生科学精神和迸发创造之花。

在西方文化占据主导思潮的今天,在全球文化趋同的大形势下,只用西方的思维方式与价值体系思考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同时用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时时提醒、处处维持。

我们认为:不能忘记传统,相反,只有彻底地遵奉优秀的传统,才能真正地超越权威。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超越权威的源泉,我们要乐于守旧,吸取精华,又要善于创新,摧陈出新,可以说:守旧是厚积,创新是薄发。

一个连过去都不知道、不了解的人,是谈不上有正意义上的创造的;一个背弃传统的人,是缺乏创新之源的。

正如伟大科学家牛顿所说的那样: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所超越。

4.旨在东西方文化对话中华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孕性和创造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学习和融合外来文化而催生的过程,从汉到宋的融和佛教文化,从五四时期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学习西方”,从上世纪末到今天的中西交流,无不在学习与吸收,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立足于本土,扎根于本土。

我们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之时,并不是“一致排外”,而是在东西文化之间架构桥梁,其目的就在于东西方文化对话,培养“中西合璧”的创新人才。

我们不主张“洋为中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是集中华和世界各国文化之长,给学生以“中西合璧”的营养片,促成学生适应未来的、面向世界的、面向现代化的身心健康发展。

5.精神层面——首先,我们要培养能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真正理解、有感情、有强烈认同感的人,使我们的精神有皈依的家园,使我们的人格有自信的能力,我们才有气度去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通而非同一。

我们所做的是上述人才培养的奠基工作。

其次,我们要培养的是“新君子”素养,即自尊自省的独立人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奉祖惜身的负责意识,求真至善的创新品性,笃守道义的人生信条,仁者爱人的价值关怀,以探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处之道,并进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6.文化层面——我们并非只偏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而是提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算数并进的教育方法”。

所学内容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古诗词、名言锦言。

所选取的首先是一些篇幅较短、容易忘记成诵的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并且采用一种启发式的、活泼的教育方式,比如说载歌载舞、说唱、书写等。

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并用儒家经典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长大之后的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具有了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将来无论学习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从事科学还是人文事业,都不会妨碍专业上的成就,只会因此而具有更丰富的创造及文化心灵。

7.技艺层面——源于国学旧“六艺”的启发,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我校师生的特点,我们在技艺训练上突出“读写说唱”。

通过颂唱古诗词、书写古诗词、绘画古诗词、讲演小故事等提高师生朗读能力、书写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事业兴旺在于人,国学教育的兴旺在于一批有志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除树立“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外,我们还应有“品牌教师”的理念。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品牌教师就可以带起一个品牌教育项目,一批优秀的品牌教师就可以促成一个特色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