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干涸(hé)校(jiào)勘安土重(zhòng)迁蛊(gǔ)惑人心B.粗犷(kuàng)阴霾(mái)屏(bǐng)气凝神焚膏继晷(guǐ)c.悭(qiān)吝诡谲(yù)数(shuò)见不鲜刚愎(bì)自用D.折(zhé)价嗔(zhēn)怒审时度(duó)势莘(shēn)莘学子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立意标新立异黯淡暗淡无光B.生色声色俱厉洪大规模宏大c.坚韧坚忍不拔陈规墨守成规D.清净耳根清静国事共商国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的囚车上,萨达姆纵有百般神力,也下台的厄运。
②寒风凛冽,马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顺楼里却春意融融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不免不管虽然B.不免尽管固然c.难免尽管固然D.难免不管虽然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阻碍晦涩B.镇静妨碍晦涩c.镇定妨碍艰涩D.镇静阻碍艰涩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下表为一段时期内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这反映出( )时间1928年193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国会议席12 107 230国会名次9 2 1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2.“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把德国经济直接推向崩溃的边缘,谁能把德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
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
”材料最能表明( )A.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B.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的打击沉重C.德国民众拥护纳粹党执政D.经济危机助推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4.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题组二第二次世界大战5.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国会讲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发动这场卑鄙的进攻之时起,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
”这标志着( )A.德意日结成了轴心国同盟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D.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6.某城市举办了“站在‘十四年抗战’起点讲述抗战故事”的活动。
【详解】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 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次大变革”指的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质是政治上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成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标志,故C项正确,B项排除。
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
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治,故排除。
2.《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
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
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可知A. 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B.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C. 《汉书》的记载更为可信D. 考古发现和文献有所差异【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反映了刘贺尊崇儒学礼仪教化,并非“行昏乱”,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出土文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并非唯一价值,排除。
B项,题干中刘贺墓出土文物并非补充印证《汉书》记载,排除。
C项,题干说明《汉书》记载并非完全符合史实,排除。
3.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A. 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B. 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C. 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D. 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说明参与决策的丞相较多,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C项排除。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试卷-高考模拟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试卷-高考模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语文命题单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xxxx.3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4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全卷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第二卷的答案用书写黑色字迹的o.5毫米签字笔填写。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咋呼/咋舌训诂/怙恶不悛所向披靡/靡不有初B.阑珊/蹒跚下载/一年半载退避三舍/魂不守舍c.挣扎/挣钱纰漏/蚍蜉撼树惟妙惟肖/唯唯诺诺D.河畔/绊脚
捕捉/周公吐哺风尘仆仆/前仆后继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从呀呀学语到初识句读,他从曲径通幽绿树蓊郁红荷映日的朗润园走出了绚丽人生的第一步。
B·感恩,大都是一种自发式的觉悟。
觉悟是一种幸运的突破,若无点拨,也许会一辈子蒙敝在黑暗混沌的世界中。
c·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文化就一定会展现出异彩纷呈、共同繁荣的灿烂前景。
D·钱谦益的诗歌造诣确实达到了近代不可逾越的高度;但当一个人被历史唾弃后,哪怕他有再美的文字,也会为人所不耻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初学写作的人往往闭目一想觉得头头是道,拿起笔来,却…………
本文浏览权限:管理员高级用户VIP 用户会员用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江苏四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江苏四校2019年期初历史调研测试试卷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l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春秋时期“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重)于掳,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
”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诸侯争霸现象B.分封制被取消C.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D.宗法制不再实行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认为今不如昔,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甚至希望回到原始社会,这表明上述思想家A.代表没落的阶级B.都提倡了仁政和民本C.对现实政治不满D.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3.《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
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4.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的交通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推测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
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7.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三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3.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4. 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 .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 .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 .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5.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 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6.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2019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年1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 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次大变革”指的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质是政治上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成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标志,故C 项正确,B项排除。
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
D 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治,故排除。
2.《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
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
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可知A. 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B.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C. 《汉书》的记载更为可信D. 考古发现和文献有所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反映了刘贺尊崇儒学礼仪教化,并非“行昏乱”,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出土文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并非唯一价值,排除。
B项,题干中刘贺墓出土文物并非补充印证《汉书》记载,排除。
C项,题干说明《汉书》记载并非完全符合史实,排除。
3.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A. 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B. 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C. 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D. 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说明参与决策的丞相较多,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C项排除。
精品解析: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B.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C.政治风气因循守旧D.边防压力日益增加
5.清代学者阮元在释“学而时习之”时云:“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释“吾道一以贯之”又云:“此言孔子之道皆于言行见之,非徒以文学为教也。……故以行事训贯,则圣贤之道归于儒;以通彻训贯,则圣贤之道近于禅矣。”他旨在强调( )
C.促进国民经济调整D.支援三线建设开展
10.2023年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 )
A.积极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C.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D.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农业发展备受重视D.铁犁牛耕得到应用
2.2021年,一面反映西汉昭君故事的东汉铜镜首次展出,上有七言诗铭文: “汉召单于匈奴臣,名王归义四夷民,兵革不用中国安。孟春正月更元年,胡王陛见赐贵人。后宫列女王昭君……倍(背)去中国事胡人”。该铜镜( )
A.成为考订故事要素的重要证据B.是研究昭君出塞的一手史料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题和答案
江苏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大传》载:“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土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据此可知,与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地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体现地是注重宗亲关系地宗法制,故选B;分封制、郡县制和元朝时期开始实行地行省制都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ACD。
2.“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地农具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描述地是播种工具,耧车属于播种工具,西汉时期发明,故B项正确;A是二牛一人地耕作方式,排除;C属于耙地技术,不符合题意;D是唐朝地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3.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地艳丽著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地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地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地变化,此种审美观地转变主要是由于A. 专制集权地巩固B. 封建经济地衰退C. 理学思想地影响D. 审美意识地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宋明理学在思想上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地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地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地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正确。
专制集权地巩固与审美观念地改变无关,故A错误。
唐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地封建经济繁荣,故B错误。
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认为到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地,故D错误。
江苏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历史试卷
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大传》载:“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土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据此可知,与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体现的是注重宗亲关系的宗法制,故选B;分封制、郡县制和元朝时期开始实行的行省制都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ACD。
2.“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描述的是播种工具,耧车属于播种工具,西汉时期发明,故B项正确;A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排除;C属于耙地技术,不符合题意;D是唐朝的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3.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 专制集权的巩固B. 封建经济的衰退C. 理学思想的影响D. 审美意识的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宋明理学在思想上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 正确。
专制集权的巩固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A错误。
唐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繁荣,故B错误。
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认为到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的,故D错误。
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2.《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
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
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可知()A.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B.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C.《汉书》的记载更为可信D.考古发现和文献有所差异3.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A.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4.右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5.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些做法()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6.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7.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干涸(hé)校(jiào)勘安土重(zhòng)迁蛊(gǔ)惑人心B.粗犷(kuàng)阴霾(mái)屏(bǐng)气凝神焚膏继晷(guǐ)c.悭(qiān)吝诡谲(yù)数(shuò)见不鲜刚愎(bì)自用D.折(zhé)价嗔(zhēn)怒审时度(duó)势莘(shēn)莘学子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立意标新立异黯淡暗淡无光B.生色声色俱厉洪大规模宏大c.坚韧坚忍不拔陈规墨守成规D.清净耳根清静国事共商国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的囚车上,萨达姆纵有百般神力,也下台的厄运。
②寒风凛冽,马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顺楼里却春意融融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不免不管虽然B.不免尽管固然c.难免尽管固然D.难免不管虽然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阻碍晦涩B.镇静妨碍晦涩c.镇定妨碍艰涩D.镇静阻碍艰涩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3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 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次大变革”指的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质是政治上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成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标志,故C项正确,B项排除。
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
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治,故排除。
2.《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
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
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可知
A. 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
B.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
C. 《汉书》的记载更为可信
D. 考古发现和文献有所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反映了刘贺尊崇儒学礼仪教化,并非“行昏乱”,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出土文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并非唯一价值,排除。
B项,题干中刘贺墓出土文物并非补充印证《汉书》记载,排除。
C项,题干说明《汉书》记载并非完全符合史实,排除。
3.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
A. 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 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 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 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说明参与决策的丞相较多,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C项排除。
A项,题干未体现对门下审议权的削弱,排除。
D项题干与尚书省执行权无关,排除。
4.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 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