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它强调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经济领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质量与效益。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使得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推动各地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与人才交流,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

此外,树立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我们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 调控的制约性
第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鼓励经济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调控有制约性。 第三,表现在: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涉及人们的认 识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有关价 格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以及科技的发展等各 个方面。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一,既要研究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又要研究经济发 展与人口增长及社会结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要制定出一整套具有可行性、 战略性和指导性的区 域经济持续发展规划。 第三,要因地制宜,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不可能完 全一样: (1)在连温饱都还未完全解决的贫困地区,解决吃饭问题 是最重要的 (2)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产业化 (3)在以工业为主的地区,加速建立环境资源保护产业。 (4)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建立环境 资源保护产业,并发挥这一产业的作用。
3.联合国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问题 其一,难以明确一个指标到底属于哪一类, 其二,难以建立可以量化的指标。 其三,难以使总体信息简洁、清晰。 4.我国有关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探讨 • 栾胜基教授,提出的全球、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 展指标体系框架图; • 毛汉英,分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支持、 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大部分;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提出分为人类需求、资源利 用、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 • 教育部郝晓辉提出,由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四大 类指标组成并提出了每类中的具体指标,共计有59项 指标,另有非货币指标12项;
•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分为系统发展水平和系统协 调性两方面,前者包括资源潜力、经济绩效、社会生活质 量、生态环境质量,后者包括资源转换效率、生态环境治 理力度、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 5.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提出的基本框架如下: (1)经济:①总量水平 ②结构 ③效益 ④能力 (2)资源:①水 ②土地 ③森林 ④海洋 ⑤草地 ⑥矿产 ⑦ 能源 ⑧综合利用 (3)环境:①水 ②土地 ③大气 ④废物 ⑤噪声 ⑥生物多样 性 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4)社会:①贫困 ②就业 ③人民生活 ④卫生健康 ⑤社会保障 (5)人口:①规模 ②结构 ③素质 (6)科技:①投入 ②发展程度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染 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和化 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产业,生 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需求也成 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财富能力。
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
区域经济要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 ;要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应明确区域内各经济主 体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应完善区域性的生态利益交易与补偿机制;应建立 适应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 ;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 展中的作用。
思考题
• 1 区域经济中,如何客观而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所 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实践中应把握 什么样的原则?以你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其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或 教训。
• 2 基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 从 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实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条件下的生 态环境利益 最大化?以你所在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为例 予以说明。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论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

论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
1 . 2发展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 同时造成 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减轻 对 自然资 源 的依赖 与污染 , 开 益趋势 , 我 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选 址都会 主要考 虑运 输 、 取水 、 原 工程 上 提高科 技 文化 含量 , 材料获取等 为 E t 后 生产减少成本的 因素 , 导致多数化工企业延江 发新 的能源 , 创造 新 的三大 产业 体 系 , 把生 态 环境作 为 发展 的 作 为衡 量三 大产 业发 展 的质量 、 水 平和 程度 的基 本 河分 布 , 造成 七大水 系近一半被 污染 , 近三分之二 的城市河 段水 重要 内容 , 标 志 , 提倡 清 洁 生产 , 尽 可 能 的把 污染 降低 , 重视 资 源重 复 利 质超标 , 工业企 业一出事 , 就会危害整个流域人 民的健康 。 1 . 3各地政府招 商引资异位 , 导致重走先污染 、 后治理 的老 路
论 生态 文 明与 区域经济发展可 持续进行
( 1 长春净月 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 区环境监察大队
刘立国 赵小光 吉林 长春 1 3 0 1 2 2 2吉林财经大学信 息经 济学 院教务处 吉林长春
1 3 0 1 2 2 )

要 :工 业 文 明 带 来 了 生 产 力 极 大 的发 展 ,但 是
现在各地 政府 流行招商引资热 , 有些同志的“ 官本位 ” 思想非 常严重 , 为 了个人 的政绩 , 不重视外商乘机进行污染转移 的行 为 ; 把环境污染扔在一边 ; 只注重 招大商 , 招名商。导致 了区域 的不均 衡发展 。 促成 了很多劳 民伤财 的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 再加上欠发
“ 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 展 路 径 也 造 成 了很 严 重 的 生 态 问题 、
建淤地 坝 , 经过一段 时间的努力 , 延安从过去的做饭烟笼雾罩 , 走 向了后来的做饭清清爽爽 。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 , 使荒芜 的沟 道变成水肥条件好 的坝地 。 2 . 2区域 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进步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 展为环境质量 的改善和治 理水平 的提高

论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 开 放 3 0年 以 来 . 我 国 在 经 济 社 会 各 个 领 域 均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就 与 此 同 时 . 对 经 济 活 动 与 生 态 环 境 之 间 针 的 矛 盾 日益 激 化 . 我 国 在 2 0 0 6年 提 出 了 “ 部 崛 起 ” 国 家 发 展 战 略 . 且 在 中 的 并
赵凌云、 肖建 中认 为应 当把环 境 作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内 生 变 量 . 出 了 经 济 学 提 应 当是 从 人 类 中心 向环 境 中心 的价 值 转 移 过 程 . 构 建 了 以 贴 现 的 市 场 价 格 还 纠 正 市 场 失 灵 的 理 论 框 架 与 模 型 这 些
路 . 沿源 从 西方 产权 理 论 的角 度 论述 唐
了 我 国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认 为 由 于 他
多 我 国从 2 0世 纪 9 0年代 开始 进行 这 方 面 的探索 与研 究 我 国从 2 0世 纪 5 0年 代 开 始 大 力 发 展工 业 . 但是 由于 缺 乏科 学 正确 的理 念 进 行 指 导 , 上 了 以高 耗 能 、 污 染 走 高 为代 价 的工业 高 增 长道路 随着 工业 化 进程 的 加 快 . 资 源 和环 境 问题 渐 渐 暴 使
汉于 20 0 8年 获 批 “ 型 社 会 ” 建 设 方 两 案。 这 一 战 略 既 是 武 汉 城 市 圈 的 巨 大 发 展 机 遇 . 是 一 项 艰 难 的 挑 战 改 变 也
2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及 内涵
可 持 续 发 展 需 要 以经 济 发 展 和 资
确 处理 好 经济 发展 与环 境 的关 系, 分做好 可持 续发展 规 划。通过介 绍武 汉城 市 圈的具体 情 况 . 充 分析和 讨 论 武汉 城 市 圈的可持 续发展 规 划 , 并提 出 了可行 性 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讲话发言稿

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讲话发言稿

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讲话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在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紧密。

区域经济发展既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急需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的合作与互惠。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如资源瓶颈、环境污染和人口流动等。

只有通过区域间的合作与互惠,才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在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推动各地经济的繁荣。

其次,我认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为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激情和创业精神。

第三,我想着重谈一谈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不会损害后代子孙利益的发展方式。

今天我们急需摆脱过去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后,我要提到区域间的联动和协调。

区域间的密切联系和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各地应当加强协商沟通,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各地经济的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全区域的经济均衡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我们应当坦诚交流,倾听各方声音,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我希望今天的座谈会能够成为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萼 : 量 囊 至 o 墅 爿 兰 呈 蓑 二 : 苎 耋 k 堡烹 銮 & 。 薮 主 蓉车、 豪 正 莲 二 之 粪 圭 髦 烹蠢 篓 圣篓 全 式 毫 望 -一N W , … 实 NX/  ̄ o. 事Y L- . . 上 经L J人 [ ̄ 济 J 茬 量 幅 增 而且使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昱 十一 不 而 , … ~。 一~ … … 妄 妻 最 芝 大度加 : 求 三:喻这 言 _ 这就给实现“ …… 一 … 一一

方括 . ,育 , 芝 包 如 拿 鎏 , 存 发 。 蔷 藉 发 的 域 协 壁 矗 可续 展 区 间调 。 三 巾 量曼耍} 曼 自 考 导办 奎 孽 竺妻拳 签 霎 宝 孽 : 塑土 区 持 五 簇 也 品 属 。经学 度 的性 从济 角 垦 i 要 三 来 , - 的 看当 J呆 i i 需 芰 范 ̄, 求 围晶 - j u 尊置 壁堡 堡 量 亭曼 活 三 翼 得 满 ‘妄 菇 大 足 益 围 婪奚 因: 。而 合 卮 苎 翌妻 鍪 冬 望 尊 上 协 、 作 垄 以 的 调 : 复 萋 景 会套 享 于 并羞, 续 ~ 哥鸯 蕃 麓 章 舌 , ; 簇发 的 最 j 装 靠 至 全 . j 磊 篓 竺 曼 警 茎 整 綦 亏 銎景 窑 譬 麓 。 IU 釜 - 衾 二 L, U最 i j 持 J o ; 簇 - “ 主 r 和 、 兰蓑 收 J 堡主 ! 本 发 某 , 展 J 持羞 l茎 夏 篆 可 续 : 从苎 鼍 笪 堂 篓 亳 ? 荐 量 ; 一墓 歹 一喜 藻 ‘ 装 磊 ; 本 主 量 奎 苎 曼 E ! 续 厣 堇 线是 尊 _ 生 爻 并 羞 : 至 囊 l 才 ; 蠢 的 罄 :呈孽 譬堡的 = 篓 " 璺曼 量 莹 苎 / 堡 = B 茎 素 境 ,FE J. U L;  ̄/ E , 竺 要 签 璺 檠 曼 J 鎏 苎 蕊J 亩 U L  ̄ 瑟 ‘ 纛 i ‘ 高 是然 必 垡 蔓 ? 萼 曼 鸶 ! 资 圭 竺 堡 的 势 轰 藉 羞 JI 趋  ̄: ] Ao — I : E 荟 莉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介绍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世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不同的区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1.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政府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例如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等。

•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投资绿色产业。

2. 推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例如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3. 增加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并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1. 提供教育和培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培养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创新。

2. 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3. 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鼓励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有效的社会组织和机制,促进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和监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1.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2. 促进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推动可持续城市化•规划和建设可持续城市,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优化城市交通和能源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通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增加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及存在 的问题 , 以城市 为主 提 出了甘肃省 区域 经济 可 并 持续发展 的 目标 、 任务 及具 体政 策和配 套措施 。李林 等
(0 1 通过 运用模糊 可拓经济 控制论 原理 , 出 了一 种 20 ) 提
断高级化基础 上的专业 化集 约 型经济 增 长 ; 可再 生资源 的消耗速 度要 小于其再 生速 度 , 可再 生 资源利 用应 约 不 束在技术进 步的条 件之 下 ; 物的 产生应 小 于环境 的 吸 废 纳能力 。何爱平 ( 0 5 认 为从 区域 经济 的角 度看 , 20 ) 区域
持续发展 的物 质保 障。在 区域 可持续发 展系 统整体 中,
区域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处于主导地位 。 笔者认 为 , 区域可持续发 展应 当是 在协调 区域 经济 、 区域资源 、 区域生态 环境 以及 注重 区域 民众 生存 的基 础
学方 向可持续发展 理论研 究 状况 看 , 主要 集 中于 区域经 济可持续发展 , 因此笔 者仅就 国内 区域经 济 可持续 发展
宋 慧
( 安徽 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 安徽 蚌埠 2 3 3 ) 3 00
【 摘
要】从 区域经济可持 续发展 的含 义、 标 、 目 任务 , 区域 经济可持 续发展 应遵循 的基本 原则 , 区域 经
济可持续发展 的模 式、 力、 动 评价 , 区域 经济循环 可持 续发展等 方面 , 述评 了国 内区域 经济可持 续发展 理论研 究的状 况, 望 了今后 国 内经济学方 向可持 续发展理论研 究的方法与 内容 。 展
21 0 1年第 6期 总第 2 4期 0
黑龙江对外经 贸
HL oeg c n mi lt n JF rinE o o cReai s& Ta e o rd

《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发展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呼和浩特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

因此,开展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文将从呼和浩特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二、呼和浩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经济方面,呼和浩特地区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呼和浩特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三、呼和浩特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社会方面,呼和浩特地区需关注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首先,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制定人口政策、提高教育水平等措施,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其次,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扩大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环境等方式,为呼和浩特地区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通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普及健康知识等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呼和浩特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环境方面,呼和浩特地区需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首先,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建立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

五、结论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6章)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6章)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不可持续性问题是指,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其赖以生存的
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被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所限制的 “全
球经济规模”被突破的状态。亦即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大
气、水、海洋、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种群等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
)遭到破坏,而导致人类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机问题。
境进行治理,地球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完好地延续。任何主体 (包括生产
者和消费者)都有减少污染物废弃物排放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量 (简
称减排降耗)的责任。
(3)由于各经济主体发展历程不同,对于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也
不同,对地球生态系统所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公平”地分担责任是
实现生态环境合作的前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任何主体间
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使用速度超过再生的速度
,自然环境的损耗超过自净化能力的状态下),地球生态系统则无法完
好地运行与延续。
目前,全球总生态足迹远远超过总生态环境承载力,1970-2022年,地
球生产超载日(该年度超载日开始进入生态赤字状态)不断提前。从
1970年的12月23日,1980年提前到11月3日,1990年提前到10月13日,
担。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因此,人类要想持续地传承下去,就必须有效解决不可持续性问题。要通
过改变人类经济活动过度行为,保证生态可持续性所限制的全球经济规模
不被突破,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水、海洋、土地、森林、草原
、野生生物种群等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保持持续稳定。这也是党的二十大
报告提出的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逻辑基础。
•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百丽国际的转型之路姓名:潘凯星学号:1630508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班级: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班授课教师:林善浪完成日期:2017年1月8日百丽国际的转型之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潘凯星 1630508摘要中国的制鞋行业在经过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极快,对降低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局势变化,很多制鞋企业被当作落后产业不再有政策扶持,劳动力等成本的急剧上升使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企业急需通过转型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过去的20年,百丽鞋业通过几次成功的转型,成长为中国鞋业龙头企业。

如今鞋类企业一样的宏观环境压力,鞋企纷纷转型进入内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通过转型来强化核心竞争能力;与此同时,百丽鞋业依靠其过去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会对变化产生一定的惰性。

这就使其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转型时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且其转型的目的更多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中国鞋业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转型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百丽鞋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然后重点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百丽企业转型的进展,并根据每项转型提出了建议,包括:业务设计、品牌扩充和精准定位、零售网络全方位渗透与延伸和提升产品内在价值。

思考并提出了百丽鞋业通过转型增强长期竞争力的整体方案,并希望能带动整个鞋类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鞋业的产业地位。

关键词:百丽国际企业转型品牌扩充1 引言鞋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之一。

鞋业的发展和转移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由于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的变迁、鞋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变化,使得全球鞋制造业的重心不断地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迁移,全球鞋制造中心因此发生了多次转移。

制鞋中心从早期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转移到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 世纪 90 年代后又逐步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产业资源更丰厚的中国大陆。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测控132 严志豪201333595219目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合作增强了区域间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不同地区能够得到共同发展。

但这种增长方式仍然是以粗放型方式为主,是以无计划的利用环境资源而换来的。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继续飞速发展,其与自然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尖锐。

一方面,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后,经济赖以飞速发展的基础减弱,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要平衡两者,达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简述、特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包括整体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个体系,是完整的,子系统的不协调会限制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整体系统也要控制子系统,实现共同的目标;公平性:只有做到公平,当代人才能获得和后代人同样的发展机会;动态性:整个体系当中的子系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子系统的协调;效率性:因为效率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效率性作为重要特征;可控性:在整个体系的运作当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影响,这就需要调控来保证整个体系的顺利进行;地域性:区域发展并不平衡,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地域特点。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

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

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

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论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论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摘要湖北神农架区作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

战略包括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措施则包括加强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等。

通过实施这些战略和措施,可以促进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区域的生态资源。

关键词湖北神农架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措施、生态经济引言湖北神农架区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神农架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湖北神农架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和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湖北神农架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但由于交通不便、游客认知度低等原因,这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特殊性,湖北神农架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基础。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了推动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制定相应的战略。

首先,应以生态经济为导向,通过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神农架区消费。

此外,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和通讯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湖北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措施为了实施上述战略,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激励和引导企业投资湖北神农架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知识,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还有助于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文将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1.地区间贸易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地区间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欧盟、亚洲、北美等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方式促进贸易增长。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整合,推动本地区的发展与合作。

2.区域经济整合的深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整合成为地区间合作的重要手段。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合作组织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整合,促进了地区内的市场一体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等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也为区域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区域间基础设施的联通基础设施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

随着交通网络、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的联通程度逐渐提高。

高铁、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能源管道的建设,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都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未来趋势分析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双轮驱动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将继续加深。

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将继续成为地区间促进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通的重要手段。

2.新的区域合作机制的兴起传统的区域合作组织将面临改革和调整的压力。

一些新型的区域合作机制,如跨国公司联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力。

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3.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合作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环保合作、推动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将成为各国合作的重点。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引言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区域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二、政策层面
1. 制定环保政策: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环保法规,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 支持可再生能源:政府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鼓励企业发展
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3.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
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鼓励市民使用低碳交通工具。

三、技术层面
1.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料来降低成本,并减
少资源浪费。

3. 利用智能科技:利用智能科技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智能电网、
智慧城市等。

四、社会层面
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大家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2. 建立绿色消费体系:消费者应选择环保产品,鼓励企业生产环保产品。

3. 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可以为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应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循环经济,个人应提高环保意识并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论述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一、引言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关注话题,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平衡发展,各地区和国家都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产业,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2.2 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建立支持创新的政策和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3 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和项目。

•推动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和评估。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3.1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提供全面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

3.2 促进公平正义•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社会公正和公平意识。

•打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3.3 人口政策和人口发展•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和优化结构。

•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

3.4 文化和教育的促进•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倡全民教育,提高人民素质和技能。

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1 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行节约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浪费。

•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4.2 生态保护和恢复•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4.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4 加强跨国合作•推动国际合作,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技术。

•加强跨国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结论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范文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范文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旨在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理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科学发展观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包括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包容性发展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1. 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等。

2. 社会包容性发展能力:关注社会公平、民生改善、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 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维持生态平衡。

4.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四、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1.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3. 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公平。

4. 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5.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6. 深化改革开放,吸引人才和资本投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成功提升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中二年级地理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经济的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经济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国家、地区和个人之间在经济活动上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通信的便捷,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呈现出跨国界、跨地域的特点,各国之间相互合作、互通有无的程度不断加深。

然而,地理经济的全球化不仅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大规模的贸易,不同国家之间能够进行更广泛领域的商品和服务交换,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全球化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信息流通的速度,各国能够迅速获取和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此外,全球化还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使得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与整合。

然而,地理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地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各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这需要各国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球环境政策和协议,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

同时,各国应该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援助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地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教育必须向着全球化进程适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求。

教育不仅要强调经济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丰要影响因素

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丰要影响因素


政 策制度对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
与扩散作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形成完善的人流 、物流、信息流的传 输网络体系 , 可 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政策从其所采取 的政策手段来看 ,它主要包括区域财政政 策、区域货币政策 、区域产业政策 、区域贸易政策等 。 从我 国经济获得
或者处在新 旧体制转轨时期的国家或地区,创新阶段 的制度效率是最高
的。在制度创新过程 中经济增长率也较高 。一旦制度建立并完善后 ,制 度效率就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显然 , 制度上的缺 陷会阻碍经济可持
续发展 ,制度上的完善则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 社会消费能力就会增强 。 社会消费水平提高 , 会继续促进社会生产 ,
从而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最后 ,发展速度快 ,还会有效提升该地区的影 响力 ,吸引更多企业 、资金 、技术 、人才往该地区聚集 ,从 而为经济可
二、基础设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
基础设施服务对—个地 区经济 的长期稳定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 “ 瓶颈”的发展 中区域。基础设 施服务既会影响到经济中的供给, 也会影响到经济中的需求 。从宏观 的角 度来说, 基础设施供给的普及性和质量直接决定了私人资本投资的边际生 产力 ;从微观 的角度来说 ,良 好 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 , 并对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结构产生影响 ; 从居民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 良
好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改善人们 的生活质量. 保证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来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市场要素和动力。但是 ,经济要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 注重发展速度 的同时 , 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靠大量消耗资源 、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本文具体讨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特征、可持续性、区域间协调等。

标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道路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克服一列经济社会和计划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者之间关系失衡所作出的理性抉择。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

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而发展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期的、跨时空的、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可见,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
首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于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遵循的思路:一是多重目标发展,除经济方面以外,还应包括如安全,健康,教育,就业,税收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评价方面。

二是协调的发展,既包括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社会经济内部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三是高质量的发展,是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四是持久的发展,应保证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永久利用。

通过以上的协调、合作和发展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最小化。

其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展现特征。

如技术化手段、绿色化生产等,这些手段的使用主要是造成外部性在成本和收益上的不同,从而从发展效果上就体现出不同发展方式的结果。

再次,现实中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属性。

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问题的核心原因——人口增长是非线性的。

资源的耗减速度也是非线性的,否则必然造成代际资源配置不公。

而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必不可少的资源之间的可替代性和资源的代际转移,也表明了资源使用的非线性。

技术进步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础条件。

技术进步的发展轨迹也是非线性的,呈几何级数变化,技术进步通常有一个加速度。

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含义也包含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部,并非整齐划一的、矛盾的各子系统运行机制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容许来自其内在结构中的非
和谐因素的存在。

非线性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和规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不是唯一的。

因此,区域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体现也不是唯一的。

以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从我国资源现状来看,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我国经济结构现状来看,又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业为主。

这种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不但使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使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就给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两个指标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因此,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显示是指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用适当的技术使可持续性能够展示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初,生态经济学大大地拓展了可持续的研究领域,使之成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信息交流和价值增值的经济学。

它通过研究自然生态和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态经济只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显示手段,但是,此类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视角。

因此,不断进行学术创新,创造更多工具丰富显示手段。

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偏好往往是不同的,各个国家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程度,采用相应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较高层次,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持续性的生产、消费方式可以大大地增加福利,可持续性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已经显化。

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效用高而成本较低,因而发达国家显现出对可持续性的偏好。

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历史给他们的选择范围有限,判断福利增加与否的标准仍集中在物质需求方面,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发展中国家进行清洁生产的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若采用与发达国家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会面临低效用、高成本的窘境,因而,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的偏好强些。

那么,对可持续性显示的要求就不同,只有建立非常好的显示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国际间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间协调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本身也具有公共品的属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当对两种不同范围的公共品都有需求时,在受益范围小的公共品基本得到满足时,受益范围大的公共品才会受到关注。

因而,各个国家必然先着手于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本国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后,才会将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逐步扩展到全球。

可持续发展又是非线性的,这就表明一些国家可以率先接近或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

从发展的程度来看,发达国家原则上会先于发展中国家进入可持续发展行列。

尽管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排斥局部的不可持续发展,但是只有全球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经济、生态、社会、环境等各系统内部和系
统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决定了各国在通往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必然会相互影响,走向联合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发达国家无论从自身利益还是全球角度来讲,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其从对发展的偏好逐步上升为对可持续性的偏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支付,对利益进行再分配,才有可能使可持续发展均衡得以实现。

发达国家利用资源的起点早于发展中国家,多年来生产和消费形成的负外部性效应总量超出发展中国家许多,理应付费,承担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也使得转移支付成为可能。

但是直接转移支付由于在发达国家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国际监督而难以实施或执行不到位。

正外部性受益可用于直接支付不大可能全面付诸实施的情况,其可行性较高,本质上也是转移支付。

因此发达国家应尽可能地承担正外部性经济活动,通过一种间接的正外部效应的扩散使发展中国家受益,从而避开了国家之间收入转移这一敏感问题。

事实上,每个国家都充当着“经济人”的角色,其外部性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对待可持续发展这个公共品,需要达成广泛的协议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章尺木,骆玲.《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2005年第12期.
[2]张新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期.
[3]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