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语文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语文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 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与学脱节。
如果目标定义不明确,那么学生很难理解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也无法衡量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
2. 课堂互动不足:一些传统的语文课堂以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探讨。
这样会使课堂变得单调枯燥,而且很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学习方法欠缺: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好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他们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技巧等,导致在语文方面进展缓慢。
4. 考试应试化倾向强:由于应试压力大,一些老师可能过度关注考试内容和技巧,并忽略了对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而忽略了对语文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二、改进教学的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需要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并将之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子目标。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衡量自己取得的进步。
2. 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与同学之间以及与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促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途径获取语文资料,并引导他们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写作技巧等。
同时,引入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等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老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使其在运用语文知识时更加得心应手。
5. 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摒弃纯粹讲解式教学,改变固定模式下的教与学关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现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 缺乏兴趣引导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容易分心或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得课堂变得单调乏味。
2. 重视考试成绩学校与家长普遍过于强调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了只重视知识点记忆,而缺乏对于文化、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3. 缺少实践机会以书本为主要依托的教材不能够全面地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世界,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存在欠缺。
此外,也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真实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应用的场景中。
4. 培养方法偏单一过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发展自身独特风格与创造性思维,导致他们变得机械化地掌握语文知识而缺乏思辨与创作能力。
5. 教材陈旧教材内容长期未进行系统更新,无法与时俱进。
这使得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认知需求。
二、改进语文教学的措施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现代工具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2. 调整评价标准除了关注考试成绩外,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并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来评估他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讲座、辩论赛等形式来展示和评估学生对于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
3. 引入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纳入语文教学流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看话剧演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同时,在课堂中增加情境模拟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交流。
4. 培养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之一。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点重复、古板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记忆与应试,缺乏互动和创新。
学生在大量背诵和填鸭式学习中容易失去兴趣。
2. 阅读理解困难。
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差,缺乏真正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写作能力不足。
学生对于写作方法和技巧缺乏培养,缺乏自信,写作水平不高。
4. 课堂互动不够。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呈现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为了改进语文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引入有趣的文学作品和实用的写作技巧,充实语文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培养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多读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课堂组织讨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强化写作训练。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可以开展写作比赛、写作展示等活动,激
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 推行互动式教学。
引入合作学习、讨论课、小组活动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性。
教师可以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可以加入口语表达、写作表现、课堂参与等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6. 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可以与教师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关于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于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语文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等原因造成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视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内在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讨厌学习。
解决方案: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时事热点、名家作品、优秀散文等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把握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3.激发学习动力: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解决方案:1.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性。
2.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习惯不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阅读习惯,过度依赖网络。
这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相应减弱。
解决方案:1.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要加强阅读教育,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读名著。
2.提供阅读资源:学校图书馆要不断更新藏书,引进优秀图书,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源。
3.合理引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合理的阅读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体系单一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体系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的功利化,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同时,教学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与生活脱节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过于强调文学性和知识性,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4.评价方式单一当前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多采用试卷形式,以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主。
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也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二、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与方式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3.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增强语文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素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文化习俗等,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问题分析1. 内容过于机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容易陷入记背熟读、填空选择的机械学习方式。
学生只顾诵读课文、抄写古诗,而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
2.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考核和应试,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兴趣,学起来更加困难。
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
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发现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
4. 缺乏实践环节:课堂上,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实践的指导。
学生将常常因为对知识无法应用而感到困惑。
二、建议提出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语文课堂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增强动脑能力。
2. 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与兴趣相关的材料,如经典文学经典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予新鲜的体验和启示。
同时,也应给学生展示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鼓励他们多读多分析。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例如,组织学生编写小说、写作文等,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5.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例如,与历史老师合作,通过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6. 创新评价方式: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和写文章来进行,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和焦虑。
教师可以适度创新评价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演讲、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
7. 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环境,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总结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结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课堂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基本功和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知识点过多。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记忆大量知识点,容易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缺少对知识深入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2.老师主导式教学。
许多语文老师仍然采用教师中心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互动探究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阅读材料单一。
很多传统教材中所提供的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发展。
4.应试化倾向。
当前高考制度对语文科目有较高要求,使得一些中小学开设归功于应试技巧而非真正关注综合素质提升。
5.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常见的语文考核更偏向于机械填空和判断题,并未完全覆盖到语言运用、写作等能力评价。
二、改进建议为了改善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建议:1.精简重点知识。
通过筛选内容、减少记忆要求,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入互动式教学。
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并提供合适引导,以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和表达能力。
3.丰富阅读素材。
增加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拓宽视野、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阅读发展。
4.综合素质教育。
在传统功利教育外加强对德育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品德塑造和情意陶冶。
5.全面评价体系。
除了笔试形式外,需要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并鼓励进行写作训练与实践活动来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三、总结总之,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语文课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态度来解决它们。
通过精简知识、引入互动式教学、丰富阅读素材、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可以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发展。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练习与应用不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背诵,但在实际运用上缺少训练和引导。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在写作或口头表达时遇到困难。
2. 教材内容单调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部分以古代文章为主题,缺乏与当今社会联系紧密以及新颖有趣的内容。
这样容易使得同学们产生厌倦感,并且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3. 教师教育理念不符有些老师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进行讲授,并不能因材施教,在启发性引导上欠缺灵活性。
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范式固化, 学生能动性不强等问题。
二、建议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更有效的语文教育。
1. 培养运用能力应该加强对语文知识点的练习与应用。
在讲解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如写作、口头表达或演讲等活动。
这样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
2. 丰富教材内容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语文教育的热情,需要将传统古代文章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
通过引入现代作品、新闻报道等相关素材来拓宽视野。
同时,在选择文本时要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 拓展教师角色为了使得语文课堂更具活力和灵活性,老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
采取启发式思考、给予鼓励和扶持是激发学生积极性最好的方式。
4.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宽松自由而又有纪律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表达和交流的积极性。
5. 建立评价机制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语文评价机制。
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查,还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估。
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育中,又有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
1.1 学习方法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以背诵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灌输大量知识点和规则,但缺乏理解与运用能力,导致他们在实际运用中遇到困难。
1.2 重视程度不够在综合评价体系中,语文科目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学校将数理化等理科放在突出位置,相对轻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并影响其对语言文字的发展兴趣。
1.3 教材内容单一传统教材往往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只重视古代经典文本和传统辞章,在满足当代学生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缺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文本,无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1.4 缺乏实践性教学语文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环节。
学生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机会,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了知识的孤立性和应用能力的不足。
1.5 考试导向过重当前教育制度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任务目标,造成了对语文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往往死记硬背、忽视阅读体验和批判思考,降低了自主学习力和创新精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2.1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自己在教育中的权威性,忽略了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们注重填鸭式传授知识而不是启发式引导,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动力。
2.2 教师培训不足一些教师缺乏对现代语文教育理念的深入了解,导致其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他们未能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3 学校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校的评价体系过于重视分数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质性培养。
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材内容是固定的,很少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
这导致了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内容,缺乏灵活性和创意性。
因此,学生可能失去对语文的兴趣,并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2. 缺乏互动和参与性许多语文课堂缺乏互动和参与性,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演示。
这种被动式的教育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成为知识接收者而非思考者,他们很难主动提问、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缺乏实践与应用传统语文课堂重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忽略了实践与应用。
例如,在阅读理解方面,过于注重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导致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刻理解,并且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缺乏评价体系许多语文教学课堂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通常只依赖于考试或作业,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估。
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不能有效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
二、改进语文教学课堂的对策1.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方法。
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需求和优势,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授课内容。
通过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特点与需求相匹配的教育方式。
2. 提倡互动与合作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主动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强调实践与应用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实地考察以及情景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体会到语文对于日常生活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认为语文知识无实用性,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乏味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实例等方式,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演示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广告语、新闻报道等,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 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和学习。
二、阅读理解难度大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遇到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提前预习: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一遍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阅读效果。
2. 梳理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的结构,通过寻找关键词、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多读多练: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阅读训练任务,让学生多读多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写作能力待提高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表达不清晰、句子结构错误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供范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给学生参考,让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写作样例,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逐步引导: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如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注意句子的连贯性等。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学内容单调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缺乏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下降,难以培养出具有广泛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手段单一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组织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这不仅使学生感到疲惫和枯燥,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组织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缺乏实践语文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机会。
这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更谈不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如布置写作任务、组织阅读活动等,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4. 课堂氛围沉闷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有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氛围营造策略,导致课堂氛围沉闷。
这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5. 过分依赖教材教材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然而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处理。
这可能导致学生只了解教材内容,而无法形成对语文知识的全面认识。
因此,教师应该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加以拓展和延伸,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6. 缺乏文化素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更是文化素养的培养。
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终身发展。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当前,部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例如,一些课文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过于死板,未能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灌输法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当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体验。
4.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语文教学资源匮乏,如图书、教学设备等,导致教师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不足,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三、对策1. 调整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注重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景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领域,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 教材过于繁琐目前,很多语文教材内容繁多、知识点过于零碎,给学生增加了过多负担,并且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性记忆水平上。
2. 题型千篇一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题型通常呈现出单一、机械化的特点。
重复性太高,让学生缺乏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往往追求“答案正确即可”,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批判思维能力。
3. 缺乏实际运用场景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对古代文化、名著等经典作品的研究与理解,而相对缺乏现实生活场景中相应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他们对语文的实际意义产生疑虑。
4.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语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其中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性质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降低了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其对语文习得的积极度。
5. 缺乏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现行教育往往强调考试中所需的背诵知识点,并不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维、理解、创新能力等,需要教育者认真思索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改进语文教育并突破存在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简化教材内容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简化现行语文教材中过于繁琐和零碎的知识点。
教材内容应当更加紧密联系,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
同时,着重让教材具备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2. 设计多样化题型我们需要鼓励出新题型,推动语文教学从单一、机械的答题模式中解脱出来。
要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
这将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讨论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改进语文教学质量。
问题一:缺乏足够的实践与体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课堂知识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这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缺乏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缺乏实践与体验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枯燥乏味的认识。
整改措施:1.引入项目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提高语文的实践性和应用能力。
2.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引导他们尝试各种体裁的文本,通过阅读体验来提升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问题二:重视规则而忽视创新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教材中的规则和格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状态,缺乏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整改措施:1.引导创新思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写作、演讲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问题三: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全面评价的重要性。
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容易给学生带来过多的焦虑和学习压力。
整改措施:1.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课堂参与、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2.引导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问题四: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教材中的故事、文章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关联性不强。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下面将从教材内容安排、师生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内容单一化当前教育体制下,基于统一性和规范性原则的教材编写,过度注重知识点与考试要求之间的契合度。
这导致了课堂上只有知识灌输与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自主探究精神。
2. 缺乏足够互动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往往呈现出单向传递知识的模式。
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出答案或解析,并没有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来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边界和创造力的发展。
3. 评价过于功利性目前,语文课堂上往往过于关注分数和成绩,将评价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上。
这种功利性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只关注知识点和分值,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缺乏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些对策。
1. 优化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单一化所带来的问题,在编写或选择教材时要注重与时代融合,并引入更多现实生活中有意义、富有启发性的素材。
同时,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课外拓展,增加一些相关互动活动以及阅读推广等措施,扩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2. 创建积极互动环境建立起师生间平等协作、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关系,创建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尊重不同声音。
3. 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是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常见的语文教学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语文课堂上,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这可能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策略:1、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联系生活实际: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语文世界,如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感受。
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1、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教授阅读技巧:如如何抓住关键词、如何概括文章主旨、如何推理作者的意图等。
3、加强阅读训练: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三、学生写作能力欠佳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出现内容空洞、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
解决策略:1、积累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书籍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2、多写多练:布置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3、批改与反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教学资源有限部分学校可能存在语文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如缺乏图书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语文学习资料。
2、自制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课件等。
3、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不够全面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主体部分2.1 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兴趣的培养。
这使得许多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缺乏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措施:(1)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参与和主动思考;(2)选取有趣且贴近实际生活的教材内容,在文字中融入丰富多样的情境和案例,增加互动交流;(3)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传统教材形式更加多样化、直观化。
2.2 阅读理解能力不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课程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解决措施:(1)建立针对性强的阅读训练机制,注重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和推理能力;(2)加强师生互动,通过讲解、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本,如小说、科普书籍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3 写作能力薄弱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仍然存在写作水平不高、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解决措施:(1)定期组织写作任务,促进学生写作习惯的形成;(2)指导学生合理构思和组织文章结构,提供范文示范;(3)注重批改评价,针对性地指出错误并给予具体改进建议。
2.4 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递,但往往忽视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联系的紧密性。
这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意义感到模糊,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决措施:(1)引入案例分析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2)开展社区调研、采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3)将阅读材料选取与时事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中国教师报: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吴忠豪:我国语文教育改革长期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教育症结所在。
其实,我国语文教育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
比如上面讨论的语文课缺少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就是课程层面的问题。
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语文课程形态问题。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
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开始到最后一课,都是由一篇篇课文连缀而成。
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课文。
观照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发现“讲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课程形态,更不是最佳的语文课程形态。
其次是我国语文课程的重点取向失当。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
日本“坚持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
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
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
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
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
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
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运用”的课程结构。
再次是我国的语文课缺少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许多国家语文教学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写作课,语言知识课,还是阅读课,课堂教学都偏重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名师公开课的误导中国教师报:现在有不少名师的公开课将自身精彩的讲解作为亮点无限放大,将教材挖得很深,以教师讲的精彩代替了学生学的精彩。
这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否是一种误导?吴忠豪:当下各种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空前活跃,形形色色的公开教学层出不穷。
尽管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形式,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堂的亮丽和观课的效果,过多地关注理念的前卫,设计的奇妙,文本解读的创意,课堂组织的奇巧,课件制作的华丽……却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活动的有效,将课堂变成了展示教师功底和教学技艺的舞台,异化了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执教公开课的教师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课堂教学通常被作为“示范课”为广大观课教师竞相追捧并效仿,因此这样的“示范课”,其负面效应着实不可小觑。
被称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教学论专家泰勒早就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的常态课,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是否热闹,教师语言是否精彩,文本解读是否有新意,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等,这些对课堂教学而言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不能成为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指标;只有把“学”得有效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摆脱虚胖、浮肿、高碳、低效等不正常现象。
花大量时间教课文劳而无功中国教师报:有人说,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对此您怎么看?吴忠豪:从来没有听说过“数学课没有数学味”,“英语课没有英语味”,“美术课没有美术味”,但是我们却经常听到“语文课没有语文味”这样的说法。
王尚文教授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指出:“有论者郑重提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听此言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这不等于说盐要有咸味、糖要有甜味吗?荒唐!思之,余以为问题的根子或许出在我们没有真正弄清我们为何要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的问题上了。
”这番话点中了语文课为何没有语文味的命脉。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是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
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记叙描写等写作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等。
当然,语文课文中内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属于语文课程内容范畴,只不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科共有的课程内容,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应该是渗透于学习语文过程之中。
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很不稳定。
我曾经统计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到2000年以后仍然保存下来编进语文课本的不到四分之一;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文课本中编选的课文,除少量的古诗、寓言等经典篇目,其他基本上都不用了。
为何那么多课文现在都可以不教?就是因为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
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
所以语文课花大量时间教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事情。
当下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有些刚入职新手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肤浅,误将“教材内容”当成“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了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了,教学《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上《鸟的天堂》就讨论小鸟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小鸟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等等,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含量”怎么会高呢?换句话说,怎么会有“语文味”呢?读书亟待课程化中国教师报:温儒敏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
您持什么意见?吴忠豪:温教授批评的这种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确实严重存在,其矛头所指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语文课教师讲的多,学生实践活动少的不正常现象。
温教授说是“两多两少”,有的教师概括为“三多三少”,还有教师概括为“四多四少”,实质上都是一种现象的不同表达。
温教授提倡语文课堂要“多涵泳”,其实就是强调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感悟。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语言习惯形成的初始期。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不仅是默读和涵泳,可能更需要强调多朗读,多积累,多运用,多读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这一观点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广泛赞同。
现在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怎么上?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让学生多朗读,多积累,多运用,多读书。
现代语文教育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是否与学生朗读太少、语言积累量不足有关!“多读多背”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宝贵经验,上世纪初语文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以后,清政府颁发的第一部课程标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就规定,初等小学堂学生5年背诵经典总量101800字;高等小学4年背诵总量115200字,9年总量达217000字。
小学阶段学生究竟应该积累多少语言材料合适,至今没有人做过科学的测量。
参照古人文言文教育经验,如果现代学生有10万字左右的语言材料积累,那么学生语文水平可以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也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
我一直提倡语文课应该以表达为重点,并不是说可以忽视阅读理解,而是希望能均衡语文课用于“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教学时间,将语文课“阅读”和“表达”的时间调整到1∶1。
只有最大程度压缩教师讲课文的时间,才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学生表达的实践。
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现在我们将学生读书称作“课外阅读”,很容易造成学生读书的边缘化,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将学生读书列入语文课程计划。
语文课亟须将读书课程化,应该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有效地开展读书指导和读书评价,真正将学生读书落到实处。
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中国教师报:您曾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这一转身?吴忠豪:在现行语文课程形态和使用文选型语文教材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
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其次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教师追求的不是“教过”,而是让学生“学会”。
这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
这才是“学语文”的教学流程。
再其次是要合理设计表达练习,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
理解课文语言只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学生积累的只是消极语言;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
这样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当然,要实现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美丽转身,重要的不仅仅是转变语文教学观念,而是将这种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观念转变很不容易,教学行为的变化更加艰难,需要长期的艰苦探索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