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塞下风来风景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塞下秋来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词语解释

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无留意:不留恋。

5、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

6、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7、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8、长烟落日孤城闭:在青烟升起、太阳西落的时候,一座孤城就早已闭了城门。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9、燕然未勒:没有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10、勒:刻。

11、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2、归无计:没有回家的考虑。

13、羌管:羌笛,这里指羌笛鸣奏的声音。

13、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二、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三、理解

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四、创作背景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较长时期边地生活的体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宋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这组反映边塞生活的词早已散佚,只剩现存的这一首了。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能够出现这样气魄阔大的作品,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并说明范仲淹实际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先驱者。

五、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六、作品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比较强大的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字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本词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七、练习题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写景),下阕写(抒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这首词中“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看到雁阵,暗指“鸿雁传书”。这样又为下阕写思乡作铺垫。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答: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4、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

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5、与“衡阳燕去无留意”相照应,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建功立业,击败敌人而无法回家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已经学过的哪两句诗?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抒发征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萧瑟凄凉、辽阔荒僻的塞外边关(塞外秋景)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