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渔家傲·秋思
【古诗词】渔家傲秋思赏析
【古诗词】渔家傲秋思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当时边塞上流传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
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部编版九下】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解析】【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
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
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
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渔家傲秋思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古诗词赏析秋天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了金黄的稻谷、清凉的微风和丰收的喜悦。
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诗人用诗词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思考。
其中,有一首名为《渔家傲·秋思》的古诗词,以其婉约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
《渔家傲·秋思》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杭州西湖景色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词以“渔家傲”为题,意指渔民在湖上自由自在地傲视江湖,既展示了渔民的豪情,也表达了晏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心境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共有四个句子构成。
诗词的第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通过“塞下秋来”这一开头,直接表达了秋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了大地的边陲之地。
而“风景异”则表明了秋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迥然不同。
这句话揭示了秋天的到来所带来的变化,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两句“草上霜萧萧”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通过描写草上的霜和远山的灯火细节,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秋景图画。
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寒意和萧索。
同时,作者利用“蓦然回首”这一词汇,把自己对秋天的思念与对某个人物的怀念相结合,进一步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憧憬和对更好未来的期许。
最后一句“灯花已冷休回首”则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告别和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通过冷灯花来象征熄灭的欲望和不再回首过去的决心,这也是表达了对秋天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整个诗词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诗词中,晏殊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深沉。
诗词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其语言和意境的品味,体味到对秋天的喜爱和思古之情。
《渔家傲 秋思》宋词全文
渔家傲·秋思1. 原文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角:军中的号角。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4.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他一生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5. 背景故事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翻译渔家傲·秋思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④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⑦长烟:荒漠上的烟。
⑧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⑨羌(qiāng)管: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赏析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初三上册古诗文(课内):渔家傲·秋思
初三上册古诗文(课内):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鉴赏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词四首九下
词四首九下
九下古诗词四首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1、《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4、《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渔家傲·秋思》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全诗赏析-古诗-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九下语文古诗词四首
九下语文古诗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4、《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范仲淹古诗《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言】《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消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思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鉴赏】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古诗词赏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2、【写作特色】诗歌句解写作特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点明了词人所在的区域,是西北边地军事重镇。
“风景异”概括了塞下秋季和中原大不相同的风光。
总领以下写景内容:“雁去无留意”,反衬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计还无从谈起。
体现了将士们要保证边境安宁之决心,展现炽热之情。
羌笛声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将军白了头发,征人流下眼泪。
文章在悲怆情调中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3、【情感主旨】《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词人对宋王朝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4、【考点】必背名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文常注释: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分手的古诗词
分手的古诗词分手是一种情感的结束,常常引发人们深深的伤感和思考。
古代文人墨客们也曾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分手的痛苦和遗憾。
下面是一些描写分手的古诗词,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情感的共鸣。
1. 《渔家傲·秋思》- 辛弃疾连天衰草暮愁烟,千里共婵娟。
何处更伤心?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这首词表达了分手后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词人辛弃疾的挥毫之下,展现了秋日凄凉的景象,形容了分别后的孤独与遗憾,诗句间透露出对功成名就的追求。
2. 《长相思·花间一壶酒》- 纳兰性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词以词人纳兰性德深沉的长相思之情,描述了分离后对于月亮和自己的影子的思念不舍之情。
词中词人以酒作为媒介,把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当做自己的知己,形容了分手后的孤独和寂寞。
3. 《相见欢·红豆生南国》- 王之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首词表达了分手后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在词中王之涣运用了红豆生南国的比喻,暗示着两地相隔,思念难舍。
词中又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了忧虑和无奈。
4.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李清照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美人如玉隔秋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去亦如梦。
这首词描绘了别离后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词人李清照以酒作为媒介,唤起了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分手的无法控制的无奈与伤痛。
分手是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用他们的诗词将自己的感受和思绪传达给世人,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分手的痛苦和遗憾。
《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
《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渔家傲·秋思》这是一首抒怀词,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渔家傲·秋思》也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鉴赏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备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详细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芜,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周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绕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呈现出一幅布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斗没有取得成功,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简单,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分散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反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长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很多思乡的热泪。
渔家傲秋思注释
渔家傲秋思注释《渔家傲秋思》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绘渔家人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一些注释和解读。
渔家傲秋思,泛泛竹汀湖。
湖水碧如蓝,秋风起无数。
这首诗的开头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渔家人在秋天的思念之中自得其乐,既有宁静的湖泊环绕,也有绿竹的簇拥。
这里的“泛泛”一词,用以形容水面上的景象,也暗含渔家人心境的宽广。
烟波荡征棹,彩叶下渔船。
船头吟古诗,情感溢心田。
船帆荡起,波浪拍打着船身,船上的渔人在湖水上荡漾的同时,也被彩叶覆盖。
古诗吟咏是渔人们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通过描绘渔家人吟咏古诗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蓑笠渔翁归,稻花纷纷语。
家中有妻子,平日勤耕牛。
渔家人归去了,背上蓑衣,头戴斗笠,脚踏稻田,开始了耕作的工作。
稻花飘落,像在述说着渔家人的故事。
诗中提及的妻子和牛,彰显了渔家人家庭生活的宁静和幸福。
平日里的辛勤劳作,也让人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勤奋。
鲜鱼盐釜烟,扁舟归渔港。
归来携竹笛,世事尽忘忘。
渔家人捕到鱼后,用盐腌制,烹饪出美味的鱼肴。
然后,他们乘着小船回到渔港。
回到家中,渔人拿着竹笛,吹奏着乐曲,将身心沉浸在音乐之中,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和痛苦。
通过《渔家傲秋思》,杜牧描绘了渔家人在秋天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中充满了宁静、享受和忘怀,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对渔家人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在现实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宁静的思考。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
古诗作品《渔家傲·秋思》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
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指景物与
江南一带不同。
3、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
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
衡阳为止。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不过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鉴赏】
从词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
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
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
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
所以下阂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
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
“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