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一讲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第一讲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一、质量管理的基础术语(一)、产品的概念1、产品的定义: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包括硬件产品、软件产品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或非预期的(如污染、损坏或不愿有的结果)。

2、产品划分为四种类型: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和服务。

1)、硬件:不连续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

如:制造零件、元件、组件、装配产品、机械、建筑物。

2)、流程性材料:将原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的产品.如:液体、气体、线体。

3)、软件: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一种智力创作。

如:信息、程序、规则、信息。

4)、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在接触时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如:旅游、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咨询、公共事业等。

任何一个组织提供的产品,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组成。

(二)、过程的概念1、过程定义: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所有工作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2、过程的特征:1)。

任何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和依据,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即有行或无形的产品。

如:产品设计,输入是市场需求的信息或特定的顾客的要求,输出是图样、规范、样品。

2)。

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如:为了进行产品设计需要配备能胜任该项设计的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资金等;为了控制设计过程的质量,需要开展的活动可包括编制设计计划,进行设计评审和验证,进行样品试制和鉴定,控制设计的更改等。

3).过程本身是价值增加的转换,价值的增加来源于投入过程中的资源和活动的结合所产生的结果。

4)。

为确保过程的质量,对输入过程的信息、要求和输出的产品(有形或无形是)以及在过程中的适当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检查、评审、验证。

(三)、过程网络及其质量体系的关系:1)、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实现价值的增值,例如:从接受顾客的合同要求开始,经过组织内部的一系列过程,直到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

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3
4、辅料管理要清楚: 缺少辅料,生产一样无法进行,辅料的好坏不仅直接 影响着品质,它在成本中也占据着一定比例。 管理时需注意:
1、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申请、领取、保管、发、 统计等工作; 2、额定单位用量; 3、分门别类保管好; 4、定期统计台帐,寻找规律; 5、简化领取手序; 6、励行节约为本的原则; 7、完备报废手续; 5、不良品退回要确认: 现场不良品退回时一定要请品管人员确认OK,方可退回。
18
4、重视不断的改善: 品质管制在于三个层次: 1、品质开发 2、品质维持 3、品质突破 5、重视教育训练: 品质管制之成败在于品质意识及危机意识,品管人员 及全体员工应经常有计划地接受品管训练,推行品管 方能凑效。 6、常用PDCA和SDCA改善循环: (P:计划 S:标准化 D:执行 C:查核 A:改善)
线点为记号,作业员跟着线点节拍下机,以保证产
品品质及生产效率。
22
(六)信息管理
1、识别: 生产要素的识别做不好,有时找一样东西真难 找,做好识别,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一般识
别内容有:
1、人员识别; 2、设备、工具识别;
3、材料识别;
4、作业方法识别; 5、作业环境、区域识别; 2、文件、资料归档要便于查找: 任何人都有需要的时候,在固定的地方,都能立刻找 到最新的文件,这才是文件归档的目的所在。
10
基础2: 5S管理
5S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S管理: 5S+安全
11
三、现场管理基本内容简介
(一)物料管理:
1、领料与入库都要数清楚:
在仓库领料与产品入库时都要与对口人员当面点清数 量,无误后双方签名。
2、先来先用不能乱: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课程提纲】1.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涵义2.企业管理的环境变革第二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一)1.计划的作用2.计划的形式3.计划的过程4.目标及其制定第三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二)1.过程的概念2.标高超越活动的概念3.标高超越活动的步骤第四讲管理的组织职能1.组织职能概述2.职位的设计3.部门化第五讲组织的结构形式与运作1.组织的传统结构形式2.组织的新型结构形式3.在组织中的权力配置第六讲组织机构的整合与变革1.组织机构的协调与整合2.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3.组织变革的企业再造4.分析两个企业再造实例【内容摘要】第1讲管理与企业管理【本讲重点】管理学概说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当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管理学概说【管理名言】连续与进展: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通用的器官。

——德鲁克你也许要问: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都是与管理有关的课程,管理学与这些课程有什么区别呢?这很好懂得。

假如把管理与企业管理看作是一头大象,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就好比是这头大象的某一个部位或者者器官,而管理学这门课程则着重熟悉这头大象的全局,偏重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管理过程的构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管理学与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不一致,这要求在学习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概括为从“林”到“木”的方法,也就是要求你首先熟悉这门课程的总体构成,在熟悉总体的情况下再来熟悉局部的理论,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总体来讲,本课程能够简单地概括为“1、2、3、4”四个数字。

的教材,假如能从这个方面学习的话,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这个基本轮廓,本企业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与当代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基本环境。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在讨论这个基本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MBA这三个词的意思。

M——master,硕士;B——business,经营、生意,意味着一种盈利性的经济活动;A——administration,管理。

行政管理学基础精讲1-第1~2章

行政管理学基础精讲1-第1~2章

作业-多选
14.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包括【 】
A.官僚组织理论学派 B.科学管理理论学派
C.行为科学学派
D.决策理论学派
E.系统理论学派
21.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 A.规范方法 B.经验方法 C.案例方法 D.比较方法 E.系统方法
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三阶段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威尔逊、古德诺、法约尔、韦伯、泰罗。 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提出管理过程理论。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代表:梅奥、马斯洛。决策理论代表:西蒙、 林德布洛姆。系统学派代表:贝塔朗菲、里格斯、卡 斯特。
新公共管理 撒切尔夫人、政府要放松规制、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
补充知识点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重点问题: 行政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行政管理的理论有哪些?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P1
概念: 特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
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P7
泰罗 西蒙
管理科学
《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 决策程序的研究》
里格斯 行政生态理论
卡斯特 权变理论
地位 指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最突出 最显著的部分。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实现。
第一次建立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体系。 功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
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
工作方法标准化。
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P9

企业管理培训-PPT课件

企业管理培训-PPT课件

第一讲 企业管理的本质与要求
⑸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日本经济的 衰落影响到企业文化的降温。虽然至今企业文化管理 仍然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但学界和企 业家们也更趋于理性。在国际质量体系贯标管理、全 程供应链(价值链)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众多管理模 式齐集的今天,人们重拾和审视了“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的观点。但这些管理模式的存在已不仅仅是技术 手段上的跃进,它们也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管理思想— —这种思想的深刻性在于:人类已经更为有效地把技 术手段和人的因素极其科学、合理、紧密地契合起来, 如同中国儒、道所云“天人合一”的境界,注重技术, 也更关注人性。
第一讲 企业管理的本质与要求
3、企业管理的三大基本特征
⑴企业管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组织形式基础上; ⑵企业管理必须明确管理者的职责、权力和利益; ⑶企业管理必须具备策划、实施、监督和评价 (包括改进)的基本过程。
第一讲 企业管理的本质与要求
*企业管理的三大阶段
1、经验管理阶段
1769年,第一家现代意义的企业在英国诞生,人 类开始了走向工业文明的步伐。此后漫长的一个多世 纪里,早期的企业家们普遍依靠着个人的经验和直觉, 加上简单的分析和计算来指挥企业的运营。随着工业 革命的推进,人类的生产力得到飞跃,以个人经验为 主的管理办法已逐步满足不了生产规模和效率的迅猛 扩张。
第一讲 企业管理的本质与要求
⑷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 湾、香港、新加坡)”兴起,在世界经济普遍低靡的 情况下无疑为其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尤其是历经两次 世界大战、在废墟上站起来的日本。美国人不甘家电 和汽车行业的失败,对日本人所谓的“组织风土”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研究,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 的概念和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与“人性化”管理是有 区别的,它的内容更丰富、更完善。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价值观,其本质即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理论崇尚人 本管理——所谓的文化管理不过是名名之辩罢了。企 业文化把人推向了管理的核心位置。

生产管理PPT课件

生产管理PPT课件

作为企业的最基层管理者,每天面对的就是生产
一线的员工,当生产出现差错或发生生产事故时, 某些车间领导往往第一要务就是归咎操作者的责任, 对于自己的管理责任则一句话轻描淡写的带过,久 而久之车间领导在职工心中失去威信,带来的后果 是团队人心涣散、工作执行力差、有令不行、有禁 不止。所以车间领导应正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敢 于向职工检讨问题,诚恳地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基 层领导树立威信的基础,一旦管理者有威信就可以 认定该管理者是最适合的。
内容提要
第一讲 生产管理 第二讲 如何做好车间管理 第三讲 尊重员工 人性化管理 第四讲 PDCA循环管理法 第五讲 建设企业文化 第六讲 仓库管理
第一讲 生产管理
1.计划精神:
每月生产计划,月中还应根据需要进行修订计划,相应地 有第二版、第三版、第n版。
2. POWERPOINT的应用
开会讲座少不了的是幻灯片,用实绩文字图表说明简单明 了。
很显然,车间管理要想获得好的产出(结果导向), 管理者就必须有效管控4M1E等投入要素(过程管理)。 4M1E中的任何一个变动,比如人员的变动、材料的更改、 流程或方法的未遵守、设备的老化和不稳定以及环境的恶 化等等都可能带来不良的管理结果。因此,管理者的首要 任务是学会关注投入,关注过程,通过保持投入和过程的 稳定性来达到保障管理结果的目的。
3.敢于承担责任是车间主任树立管理威信的基础
一个好的基层管理者总是应该承担责 任.承担责任意味着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失败,无论是谁的原因导致了失败,领导总是 第一个站出来正视失败并检讨自己的存在 的过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这些勇于承 担责任的管理者反而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从管理角度来看管理者没有最优秀的,只 有最合适的,车间领导应如何做到最合适, 值得管理人员深思。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引言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原则和实践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管理学基础教案,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案概述•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代码:MGT001•适用对象:大学本科学生•学时安排:36学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管理学导论•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第二讲:组织与管理•组织的概念和属性•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第三讲:决策与决策过程•决策的概念和特点•决策的类型和方法•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讲:领导与领导力•领导的概念和角色•领导力的要素和特征•领导风格和影响力第五讲:沟通与协作•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解决冲突和建立合作关系第六讲:团队与团队建设•团队的概念和特征•团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团队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七讲:策略与战略管理•策略的概念和层次•战略管理的过程和方法•竞争优势和战略实施第八讲:创新与创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类型•创业管理的要素和流程•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机遇第九讲:组织行为和员工管理•组织行为的理论和应用•员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第十讲:全球化与跨文化管理•全球化的和影响•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和策略•跨文化团队和国际合作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案例研究:通过管理实践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小组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30%。

•个人报告:选择一个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占总成绩的20%。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此概念包含5个观点: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必定产生于社会组织之中。

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2.管理的职能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计划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它其他管理职能将无法行使,因此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组织: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组织的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领导:有效的领导领导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控制:控制的实质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创新: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3.管理的二重性错误!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而且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这些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错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不能不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资本的独裁性。

4.十大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三种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在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试验法7.研究对象广义研究对象: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处理各类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协作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实现组织目标。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第一讲认识管理一、管理的基础知识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基本特征3、管理的二重性4、管理必备的两个条件5、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6、管理工作的内容二、基层管理的特征第二讲班组长在管理中的作用一、班组长的地位和使命1、企业的纵向管理层次2、组织的核心作用3、班组长的地位二、班组长的重要作用三、班组长的职责第三讲班组长的工作现状和基本标准一、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1、生产技术型2、盲目执行型3、大撒把型4、劳动模范型5、哥们义气型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组长1、转变角色2、对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把握3、了解领导的期望值4、了解下级的期望值三、成就的动机四、技能的要求第一讲认识管理1. 管理的概念管理活动自古有之。

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本世纪以来的管理运动和管理热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之一是形成了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但对管理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活动中,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类型、形式和规模各异,但其内部都含有五个基本要素:●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组织(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目标(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

组织内部的要素是可控制的。

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组织的效果与效率有很大影响。

一般地,组织的外部环境含有九个要素:行业、原材料供应、财政资源、产品市场、技术、经济形势、政治状况、国家法律和规章及条例、社会文化。

组织的外部要素中,部分是可控的,部分是不可控的。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从而对组织的效果将承担重大责任。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问题: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公共物品”的特性: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学; 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制等;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四、公共管理当前的时代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上的年青性;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而以推进社会公益为宗旨的独立部门,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六、公共管理的对象; 直接对象是社会各类公共事物;七、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公共管理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公共管理依附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八、公共管理的环境; 公共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和变动性;九、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1.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问题;2.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问题;3.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问题;4.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问题;5.公共管理的新策略问题;十、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途径:P途径public公共政策方面的途径; 特征:1)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2)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3)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B途径business企业管理途径;特征:1)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2)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做严格的区分;3)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过程进行管理;4)在研究方法上偏爱诸如实验之类的量化方法;方法:规范方法,时政方法,案例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数理方法;第二讲公共管理的主体组织和个人一、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编制形式编制起来的一个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的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公共组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利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物,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公共组织最典型的代表是政府;二、公共组织的要素;三、公共组织的性质;(一)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区别比较;1.活动目的不同;公共组织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非公共组织以私人利益为目标;2.服务对象不同;公共组织以提供生产商品,劳动,提供服务的过程,非公共组织是为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3.从管理对象上看;非公共组织管理的是组织内部范围,公共组织管理的是全社会范围,被管理者必须服从;4.活动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是组织成员自愿结合,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下自愿达成的活动依扰;公共组织依据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强制性;(二)公共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四、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纵向划分;其中1层为决策层,是一个开放型系统;2层为协调指挥层,是一个半封闭系统;3层为技术操作层,是个是封闭系统;公共组织纵向划分优缺点;优点:1)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的范围内能够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2)行动迅速;能及时根据本地情况作出决策,就地组织实施,有利于监督和控制;3)能发挥各个层面公共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4)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利于全面培养人才;缺点:1)各级行政首长管辖事物过多,难于事事精通;2)容易形成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调控;3)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二)横向划分;1.按业务性质划分;分为教育部门,财务部门,外交部门,公安部门等等;缺点是不利于各部门协调;2.按管理程序划分;分为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评价机构;3.按管理对象划分;4.按地区划分;五、公共组织的主动结构形式;1)直线制;中央垂直;2)职能制;特点,容易产生多头领导;3)直线职能制;以直线为基础;是最常用最起作用的公共组织形式;4)矩阵制;六、个人;1)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当领导作为一个动词时,是一个活动过程;作为一个名词时,是指领导者,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个人或组织;2)公共组织的一般管理者;3)公共组织中的被领导者;领导的涵义特点:1)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领导是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按领导的权威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领导者拥有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或力量2)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领导者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地位的个人和集体,在领导活动中,他们处于主导的地位;被领导者就是按照领导者的决策和意图,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和集团,他们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基本力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相互结合,才能构成有效的领导活动; 3)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领导的三个要素表现为两对基本矛盾: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二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与领导活动的客体的矛盾;领导者的“投入”要通过被领导者的行为效果“产出”,领导活动主体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表现为客观环境由“自在之物”不断地转化为“为我之物”的具体过程;4)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高层次的管理是宏观管理,主要处理带有方针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独立性较强,因此,把高层次的管理称为领导;5)权威性;领导权威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它既反映领导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被领导者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七、领导者的素质;1)具备思想品德素质,包括秉公执法,廉洁奉公;2)领导者能力素质;知识的具体运用;3)文化知识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八、领导方式;1.集权型领导方式;2.民主型领导方式;3.放任型领导方式;4.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灯下黑”原意灯具下面的阴暗区域;古时人们的灯具多用碗、碟、盏等器皿,注入动、植物油,点燃灯芯,用于照明;照明时由于被灯具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离光源很近;古代的蜡烛和后来的煤油灯,由于下面有蜡烛座儿和油灯座,灯光是照不到那里的;所以就叫灯下黑;引申1、人们对发生在身边很近的事物和事件反而不能察觉;2、负责打击非法行为的机关内部,本身易于存在非法行为,如缉毒机构的人员参与贩毒;公安人员参与黑社会;3、现在也多用来指越是危险的地方反而越安全;“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E有效性=FL领导者,F被领导者,S环境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主要是关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该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可能到处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九、一般管理者;被任命的,有自己的合法权力,权力来自于领导的任命,领导有可能是被任命,也有可能是由群众自发的;一般管理者的主要类型和职责:决策,执行,,监督,参谋人员等不同角色;十、被管理者的层次;1.被管理者的公共组织成员;2.作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从哪几方面影响公共管理的过程;1.社会公众的利益是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产生与存在的前提与基础;2.社会公众的意见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合法性程度;3.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影响着公众组织的结构设计;4.社会公众的素质影响着公共管理方式的选择;第三讲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政府从国际法角度,政府是主权国家要件之一,指的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法代表者,是主权国家的代理者;国家包括:1.人民2.土地资源3.政府4.主权政府从政治学角度,政府是统治集团借以实现阶级意志的政治统治机关;从行政学意义上,政府是专门指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从社会学角度,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他与其他的社会组织相比,具有政治性;从公共管理角度,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物的机关;公共管理学概念的政府有广和狭义之分,广义是行驶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狭义的政府是指行政机关;二.政府的类型; 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总统制;以总统为首脑的政治制度,在总统制国家中,总统拥有实权;代表国家美国;2.内阁制;形式上由国家元首负责,实际上是由政府总理负责的政治体制;代表国家英国;3.委员会制;也称为合议制;不是由一个首脑行驶国家权力,而是由一个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典型国家瑞士;三.非营利组织;沃尔夫wolf研究的非营利组织有以下五个特点:1.以服务大众为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的免税地位;5.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管理学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为性的公共组织;四.非营利组织的类型;1.宗教性组织;教会,协会等等2.慈善性组织;红十字会,孤儿院,老人院等等;3.文化性组织;歌剧院,动物园等等;4.学术性组织;私立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在线等等;5.政治性组织;政党等等;6.保护性组织;工会等等;7.社会性组织;奉献类组织,车友会,俱乐部等等;8.社会运动组织;妇联,消协等等;五.公共组织的作用;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3.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第四讲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职能; 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组织,基于某种规定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基于自身特定结构形式所发生功能作用的统称;二.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具体涵义解释5种;1.公共管理的职能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2.公共管理职能具有权威性,国家是依据宪法法律规定行驶权力,政府是行政使职能;3.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全部的社会公共事物;4.公共管理职能是公共组织特定功能作用的一种反应;各个组织负责内部的职能;5.公共管理职能是一个独立的完善的体系;三.公共管理职能存在的原因;1.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阶级=>国家=>政治职能2.市场经济的出现要求公共管理行驶一定职能;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与特定社会自治能力有关;四.公共管理的程序性功能;(一)是一个决策的过程;确立目标=>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设立目标(二)是组织实施的过程;=>实施完成目标(三)是其的领导功能; =>将各个任务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功能;(四)是控制功能;五.任务性功能;1.经济职能;宏观调控; 主要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总量管理,包括微观经济管理;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制定重大国民经济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适当调整区社会产业与区域结构,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加强水力,电力,交通,邮电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政治职能;民主建设内容: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一定要相应的加强法制建设;3)增强民主协商,增强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增强监督;4)加强各种自治性组织建设;3.文化职能; 上在公共管理职能中涉及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出版等;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在支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4.社会职能;包括:1)治安问题;2)社会保障;a.社会保障体系;b.社会救济体系;3)促进公平公正的区域分配;4)环境保护职能;六.公共管理的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治的过程;包括设计,执行,评估,修正和终止;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事物中的一个重要准则,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灵魂;公共政策的概念; 是公共行为主体在执行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经过政治活动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公共行为主体; 是指公共权威当局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解决和处理社会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和目标;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1公共政策始终贯彻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2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七.公共管理中的领导;1.权力与领导; 权力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能力,领导是影响整个过程;八.领导的内容;1.引导;2.沟通;3.指导;4.奖惩;权力职位权力非职位权力合法权强制权奖赏权专家权参考权个人魅力权感情权背景权惩罚权5.培育;九.领导的方式;划分的标准分为以领导对于权力的运用划分和以领导的作风与态度划分;1.以领导对于权力的运用划分;1)独裁式领导;2)放任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2.以领导的作风与态度划分;1)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2)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十.公共管理加的激励与控制;。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针对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或对管理学有兴趣的学员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培养学员的企业管理素养,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明确管理学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控制。

3. 学习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解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 培养学员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讲:管理学的定义与功能(1)管理学的概念(2)管理学的功能(3)管理学的目的2. 第二讲: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人员(5)控制3. 第三讲: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4. 第四讲:管理方法与技巧(1)管理方法概述(2)常用的管理方法(3)管理技巧的培养5. 第五讲:企业管理实例分析(1)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2)失败企业的管理教训(3)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管理情境,让学员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原理》,作者:[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

2. 案例集:《管理学案例分析》,作者:[美]玛丽·费希尔等。

3. 辅助阅读材料:相关管理学期刊文章、管理学大师经典著作等。

安全管理学第一讲-事故基础篇

安全管理学第一讲-事故基础篇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 (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5)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6)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如有疾病,听力、视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4.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1)自然环境的异常。 (2)生产环境不良 。 5.事故处置情
事故定义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这个定义有三重意思,一是讲事故的背景,说“存在某种实现目的的行动过程”。例如人们需要某种产品而开办工厂进行生产,或者是人们为了探亲而去旅行等
二是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 ,
一、事故
即是说事故是随机事件。三是讲事故的后果,指出它迫使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显然,事故有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之分,生产事故才是所要着重讨论的对象。 2.生产事故 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同,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有的称为未遂事故)等三种。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 3.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又称因工伤亡事故。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其定义如下。 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
,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通常称为事故。 因公伤亡与工伤事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处理上、对策上都是不同的。 (一)事故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伤害部位包括:头、脸、眼、鼻、耳、上肢、手、手指、下肢、足、肩、躯干、皮肤、内脏、神经等。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 伤害程度包括: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终止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第一讲治安管理绪论

第一讲治安管理绪论

治安学基础理论第一讲治安管理绪论▪第一节治安管理的基本概念一、治安的含义治安是治安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即该学科的本源。

(一)治安的字义1、《说文解字》:“治”:从水从台,意为水从台前流过,井然有序。

——秩序、治理“安”:从屋从女,意为有女之家为安,居家而安。

——安全、安定▪2、常见用义:治:与乱相对安:与危相对例:文景之治、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国家安危、把人民安危冷暖记在心上要点:(1)属于两个独立的词;(2)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二)古代治安的含义1. “治安” 的出现:(1)战国时期,韩非,《显学》:“…,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 完整概念(2)西汉,贾谊,《陈政事疏》(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专门阐述2、含义要点:A. 两个独立的词已开始连用;B.词义比较宽泛,C. 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

是指国家、社会的整体状况,即政治清明,国家和社会稳定。

质疑?(三)现代治安的含义1、现代治安的基本含义(1)治安秩序因素:破坏力/控制力事例:*北京的治安好,巴格达的治安不好。

*中央决心在三到五年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社会治安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治安行为(工作)大治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治安(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小治安(治安管理部门管辖的工作)(3)治安问题思考:治安的词义在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2、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范围的变化:古代现代国家整体状况社会治安状况--词义变窄了。

(2)评价色彩的变化:古代现代褒义和理想中性状态--呈中性状态了。

3、现代治安的基本性质:(1)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之一,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安全是人与社会的第一需要。

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治安状况的好坏,当作衡量其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综合状况好坏的标志性标准。

(2)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一,具有基础保障性。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是保障社会治安的根本途径,是党和政府,以及职能机关的基本任务。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程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程
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 的产品顺利地销往世界各地。
2024/7/21
7
第一节 ISO9000标准的产 生 和发展(续)
ISO 9000系列标准的发布 ※1986年发布了:
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1987发布了:
ISO9000: 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选择和使用指南》
2024/7/21
22
第四节 实施ISO 9000系列 标准的意义
4.1 为适应国际化大趋势 ※ 世界各国普遍推行 ※ 多边互认 ※ 需方要求
4.2 推行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 WTO的要求 ※ 规范化、标准化 ※ 质量提高 顾客认可 占有市场 ※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责任明确、过程受控、 自我完善、控制不合格) ※ 提高产品质量
2024/7/21
21
第三节 2000版ISO 9000系列 标准的主要特点
3.8 ISO9001与ISO9004协调一致 ※ ISO9001用于认证注册。 ※ ISO9004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 目标提供了指南。对于最高管理者希望 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ISO9001要 求的那些组织, ISO9004推荐了指南。
2024/7/21
12
第一节 ISO9000标准的产 生 和发展(续)
2000版ISO9000 族标准的产生
由于94版标准存在上述不足,ISO/TC176委
员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过程方法” 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基础对94版标 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00年发布了2000版 ISO9000 族标准。我国于2000年12月28日将其 “等同转换”成国家推荐性标准,于2001年6 月1日起实施。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导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导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英文名称:MANAGEMENT开课院系:远程教育学院开课学时:34学分:2授课对象:远程教育学院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关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课。

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组织的有效运作,工商企业、公司、工厂、医院、学校、政府、军队等这些组织的存在满足了人们生活中多样化的需求,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组织效率的提高,而使这些组织存在和发展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是各类组织考虑的主要议题。

管理方式的转变为现代组织成长壮大提供了新的、可行的路径。

成功的组织离不开管理,失败的组织必然是无效管理的结果。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管理的真谛,提高管理理论素养,使其有能力为处在经济全球化及转轨时代的中国的各类组织服务,为提高各类组织的绩效作出贡献。

二、教学要求管理学是在理论基础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讲授关于管理的有关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

要求学生能够奠定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不仅要熟悉与管理有关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各种基本概念,而且要了解古典的和当代的各种学派的管理理论以及当前优秀组织的管理实践模式,同时要求学生对中国、西方管理的异同也能系统熟悉和掌握。

此外,重点要求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践来体会现代中国的工商企业管理的缺陷及优势,如何利用管理提高组织的绩效。

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配合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理解管理的实质及内容。

在教学环节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掌握”和“了解”两个层次上要求,所谓“掌握”,是指学生在课后,必须能将所学内容用自己理解后的学术语言复述出来,这是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到实践中的基础。

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篇一:行政管理基础知识行政管理基础知识行政管理, 基础, 知识第一讲:行政管理概述一、行政管理概念分析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

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或简称Administration,来自拉丁文的Administratre。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理由是: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就起源而言,一般认为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因为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因此;早期行政管理学关于公共行政的研究其政治理论倾向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这种历史的渊源,即使到了今天,有关公共行政的若干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这种历史的渊源以及行政管理学的国家公共行政的属性,决定了它与政治学学科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以至于有人认为,从基础学科的角度划分,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学科的一个分支科学。

20世纪初,以1911年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W.T 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西方国家工商企业界率先进行了观念、文化和管理技术的革新。

“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也开始逐渐注入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行政管理学的学科进步建立了新的基础,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方法,推动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60年代以后,以美国人赫伯特·西蒙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20世纪初期以美国人弗兰克·古德诺为代表的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的行政观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这方面,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科学决策,都属于技术的、运作的和方法的性质。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
• 基本参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 式
)
③ 环境生产: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 污染(生产加工过程、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 物)和产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的总过程。 • 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
(2) 人类-环境世界系统模式的演变过程 ① 古生文明时代:环境生产起主导作用。 ② 农业文明时代:物资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 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主导。 ③ 工业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物资生产与环 境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 主导。
)
c.上述增长将在某个时候(21世纪)达到极 限,从而导致全球行危机,即人类社会突 然的无可挽救的互解;
d.社会应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增长, 即只有停止地球上人口和经济发展,才能
维护全球性平衡; e.在均衡状态下,那些不需大量不可替代 的资源或不产生严重污染的人类活动可以 无限制地继续增长。
环境管理学
)
第一讲 环境管理基础知识
)
一、基本概念
(一)环境
1.定义: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 间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的总体。 2.人与环境的关系 3.三类环境观
)
4.环境的分类 (1) 按其属性划分 (2) 按环境的要素划分 (3) 按环境范围的大小(由近及远)划分
)
三、环境管理的模式、手段和职能
(一) 环境管理模式
• 环境管理模式:指在特定的环境管理组织 模式中所确定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1) 区域管理模式
(2) 行业管理模式
(3) 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
(二)环境管理手段
• 环境管理手段: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 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 段(1。) 法律手段 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 和持续性 (2) 经济手段 • 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

六西格玛基础知识讲义1

六西格玛基础知识讲义1

µ1
µ
µ2
上限
1.5 σ
1.5 σ
-6Ơ- 5 Ơ -4 Ơ -3 Ơ -2 Ơ -1 Ơ +1 Ơ+2 Ơ+3 Ơ+4 Ơ+5 Ơ+6 Ơ
百分比% 百分比% 30.23 69.13 93.32 99.3790 99.97670 99.999660
不良品率(百万分之) 不良品率(百万分之) 697700 308700 66810 6210 233 3.4
分布曲线越窄, 分布曲线越窄,意 味着落在USL和 味着落在 和 LSL之间σ越多; 之间σ 之间 越多; LSL 下偏差 标准偏差, σ:标准偏差,主要 描述一概率分布的离 散程度; 散程度;
µ :均值
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 也越大,反之, 则σ也越大,反之, 亦然; 亦然;
USL 上偏差
σ1> σ2> σ3
标准 下限 11.95 mm 标准 上限 12.05 mm
钢材检验项目值
=1.543 Z=Z0+1.5 =3.043
三西格玛水平! 三西格玛水平! 合格率93.33% 合格率93.33%
无偏移西格玛水平z0 无偏移西格玛水平z
质量水平Z 质量水平 0 1 2 3 4 5 6 百分比( 百分比(%) 68.27 95.45 99.73 99.9937 99.999943 99.99999983 不良品率( 不良品率(ppm) ) 317300 45500 2700 63 0.57 0.0018
第三节 6σ、六西格玛是什么? 六西格玛是什么?
3.1 3.2 3.3 3.4 Sigma(σ 是什么? Sigma(σ)是什么? 什么是西格玛水平? 什么是西格玛水平? 6 σ是什么? 是什么? 六西格玛是什么? 六西格玛是什么?

管理学_邢以群_PPT课件

管理学_邢以群_PPT课件
2007-8-10制作 .
浙江大学
管理学——管理和管理学
推荐教材
• 邢以群著,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 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 (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韩经纶等译,管 理学(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9 月
• (美)斯蒂芬•P •罗宾斯著,管理学(第四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
学习要求
• 课前系统阅读管理学教材, 分析相关案例,了解管理学 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列出 不明点;管理知识的
… 理解,学习运用方法和技巧
• 课后及时复习,阅读相关论 著,参与实践,完成作业, 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2007-8-10制作
浙江大学
管理学——管理和管理学
2、管理的工作内容
[思考题]
各项管理工 作之间有否
分析
共同之处?
• 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
之间关系;
• 决策——协调目标之间、 现状与目标之间关系;
总结 •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看,不
管管理工作有多少种表现 形式,其实质内容都是一
• 计划——协调目标与资源、 样的,那就是协调。 活动与活动之间关系
2007-8-10制作 .
浙江大学
管理学——管理和管理学
第一讲 管理和管理学(1)
管理的产生
管理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管理
管理有什么用
有效的管理
何为有效管理
如何衡量
如何实现
管理学
何为管理学
管理学有何特点
为什么要学管理学
管理思维方法
如何对待问题
如何确立目标
.
如何着手解决

第一讲 战略管理概论

第一讲  战略管理概论

一、战略管理的学科特征
战略管理是研究组织在对抗性环境中如何 获取成功的一门学问。 现代的战略管理理论产生于人们对企业战 略的研究,但其应用范围已经广及各种非 营利组织。 “战略”一词最早是一个军事概念,战略 管理理论的主要构成却是产业经济学、组 织理论与战略管理实践直接生成的知识。
学科特点
战略管理是管理科学领域中出现较晚的学 科,其思想渊源却很悠久 战略管理是成功导向十分鲜明的学科,以 探求成功的原因作为学习和研究的目标 战略管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其理论 也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个人 战略管理是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理论, 但中层往往是应用者
战略的概念
“战”——战争、战斗 “略”——韬略、策划、计划 “战略” 在中国,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 在西方,起源于希腊文“strategos”,含义是将 军,指指挥军队的科学和艺术。
什么是战略?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军事上,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谋略
纲领性
战略对企业各方面的工作 具有指导意义。战略一经 制定,企业上下就要为完 成这个战略而努力。
风险性
现在资源运用于不确定未 来略不能消除风险,也难 以把风险降到最小,冒该 冒之险
企业战 略的特 征
长远性
其长期性表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目标的长期性 ,二是环境的长期性, 三是措施的长期性。
稳定、适应性
(3)改进各项业务的经营业绩
(4)获得各项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1+1> 2 (5)确立投资重点,把资源配臵到最有吸引力的业务单位中
(1998)和最近出版的《我为什么讨厌坐飞机》。
企业战略的基本含义
明茨伯格 (H .Mintzber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