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施肥用水风险评估34.6.3.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最新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最新标准引言: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保障良好的灌溉水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的广泛使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也在不断再评估和更新。
本文将介绍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最新标准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一、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重要性1.1 作物对灌溉水质的要求不同作物对灌溉水质有不同的要求。
一些作物对水质要求较高,如蔬菜、水果等高营养价值作物,而一些作物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如粮食作物。
良好的灌溉水质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并避免由于水质问题引起的种种病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1.2 土壤质量保护不合格的灌溉水源可能含有过高的盐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此类水源进行灌溉将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问题,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因此,确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于保护土壤质量至关重要。
1.3 环境健康保护农田灌溉水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体和土壤的健康。
若农田灌溉水源中存在过高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河流等水体中,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制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水体资源。
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最新标准2.1 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农田灌溉水质的标准主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灌溉水质量标准与管理》。
根据这些标准,合格的农田灌溉水质应满足以下要求:pH值在6.5-8.4之间,电导率不超过2.5 dS/m(用于灌溉非盐碱地区),盐分浓度不超过1.5 g/L(用于灌溉盐碱地区),重金属含量不超过相关标准限值,微生物(如大肠菌群)数量符合要求。
2.2 国内标准我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国家标准《灌溉水水质》(GB 5084-2005)对农田灌溉水的四大指标进行了规定,即化学需氧量(COD)、总溶解固体(TDS)、氯离子(Cl-)、硫酸盐(SO42-)。
灌区灌溉管理措施效果评估与优化
灌区灌溉管理措施效果评估与优化灌区灌溉管理措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农田的正常灌溉和提高农业水利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灌区的灌溉管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估与优化探讨,以提高农业水利效益,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一、灌区灌溉管理措施的现状评估灌区的灌溉管理措施包括灌溉用水量、灌溉方式、灌水时间等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对灌溉用水量进行评估。
通过调查和测算,了解当前农田灌溉所需的水量、实际使用的水量以及水资源的供应情况,评估灌溉用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对灌溉方式进行评估。
灌溉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灌溉、井灌和喷灌等。
我们需要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同时,还需要评估灌溉系统的工作状态,检查是否存在漏水、堵塞等问题,以提高灌溉效果。
最后,对灌水时间进行评估。
灌水时间的选择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作物需水量等因素有关。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合适的灌水时间,避免在高温期间灌溉,减少水分蒸发的损失。
二、灌区灌溉管理措施效果评估在进行灌区灌溉管理措施效果评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1. 农田水肥利用率:通过测算农田的灌溉用水量和施肥量,以及作物的产量,计算水肥利用率。
水肥利用率高,说明灌溉管理措施效果较好,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高。
2. 农田排水情况:对灌溉后的农田进行排水检测,检查是否有积水现象。
过度灌溉会导致农田积水,造成水分的浪费和作物根系窒息。
因此,良好的灌溉管理措施应该能够保证农田排水的顺利进行。
3. 农田土壤含水量: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含水量测定,了解灌溉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应该能够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的情况。
4. 农田作物生长情况:通过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评估灌溉管理措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良好的灌溉管理措施应该能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灌区灌溉管理措施优化探讨根据灌区灌溉管理措施的评估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措施优化来提高灌溉效果。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评估与改进建议
灌区灌溉管理政策评估与改进建议一、综述灌区灌溉管理政策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对于维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保障农民的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的灌区灌溉管理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现行政策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评估现行政策1. 灌水定额分配不合理现行的灌区灌溉管理政策中,灌水定额分配不合理,往往是按照土地面积或者作物类型来区分,而未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分利用率低,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 水资源管理不科学灌溉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一些灌区在引水和分配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供水不足情况。
同时,缺乏有效的水资源调度和调控机制,也使得一些灌区的水资源浪费严重。
3. 农民参与度不高现行政策中,农民在灌区灌溉决策和管理中的参与度较低。
他们往往只是被动接受政府的安排,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导致农民对灌区灌溉管理政策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的理解不足。
三、改进建议1. 灌水定额根据灌溉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应该根据灌区的气候、土壤和作物需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水定额,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地区的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2. 推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应加强对灌区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分配机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以及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管理能力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灌区灌溉管理政策的理解和参与度,同时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委员会或者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让农民更好地参与到灌区灌溉管理中,推动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4. 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灌区灌溉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分析与评估
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分析与评估韩振中;冯保清【摘要】根据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需要,动态跟踪与评估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对于加强用水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红线”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测算分析网络构建,突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过程管理与成果把关的重要性,分析了“十二五”以来全国、各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变化情况.【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23【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作者】韩振中;冯保清【作者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100054,北京;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100054,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左右,其中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农业用水效率红线考核,是促进节水灌溉发展、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缓解用水矛盾的根本性措施。
建立灌溉用水测算分析网络,规范技术方法,动态监测与评估灌溉用水效率变化,为“三条红线”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制定规划、宏观管理以及合理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和分析节水潜力的重要基础。
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要求到2015年、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提高到 0.53、0.55以上。
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节水灌溉发展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后,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通过水资源公报向全社会公布,之后作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效率“红线”考核的重要基础依据之一。
1.工作历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经历了由典型探索到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体系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是指为了保障灌区灌溉运行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建立和完善对灌区灌溉管理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套系统和方法。
通过对灌区灌溉管理的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决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1. 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灌区灌溉管理监测与评估体系,需要制定完善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水质指标:包括水源的水质状况和供水渠道的水质状况,以保障农田的灌溉水质符合要求。
1.2 水量指标:包括供水量、农田用水量、回灌水量等,以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1.3 能耗指标:包括水泵、喷灌设施等能耗水平,以提高灌溉能源利用效率。
1.4 功能指标:包括农田排水排涝情况、土壤盐碱化状况等,以确保农田的良好生产环境。
1.5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农田土地利用效益、农产品产量和产值等,以评估灌溉管理的经济效果。
2. 监测与评估方法的选择建立了指标体系后,还需要选择相应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遥感监测、实验室分析、模型模拟等。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估。
2.1 现场调查:通过对灌区现场进行调查,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获取一手的监测信息。
2.2 遥感监测:利用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技术,对灌区的土地利用、水体分布等进行监测,获得大范围的信息。
2.3 实验室分析:通过对水质和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水质状况和土壤状况等细节信息。
2.4 模型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灌区灌溉管理进行模拟和评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3. 监测与评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进行监测与评估时,需要采集大量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调查、遥感监测、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得到。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灌区灌溉管理的状况和问题。
灌溉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灌溉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1.成功丰富的案例我们的项目团队已完成多个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为客户完满完成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项目涉及行业达三十余个,为客户解决了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银行贷款、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等需求。
2.专业撰写的团队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为您编制专业、高水准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3.行业专家团队我们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业研究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背景和资历,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贸易,数学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相关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研究员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规定,用于立项审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需要有具有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编写,本机构可提供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保证项目顺利的通过发改委审核立项。
主要专业资质范围(参考第六章)。
【报告目录】第一章灌溉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单位二、拟建地点三、建设必要性四、建设方案五、建设期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七、环境影响八、资源利用九、征地搬迁及移民安置十、社会环境概况十一、投资及资金筹措第二节、评估依据第三节、评估主体一、拟建项目的评估主体指定方二、评估主体的组成及职责分工第四节、评估过程和方法第二章灌溉工程项目评估内容第一节、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第二节、风险识别和估计的评估一、风险识别评估二、风险估计评估第三节、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第四节、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第三章灌溉工程项目评估结论第一节、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第二节、拟建项目合法性第三节、拟建项目合理性第四节、拟建项目可行性第五节、拟建项目可控性评估结论第六节、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第七节、拟建项目主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第八节、根据需要提出应急预备和建议第四章灌溉工程项目附件附件一:灌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二:灌溉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及其社会风险分析篇章附件三: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附件四:规划选址文件附件五:用地预审文件附件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附件七:相关规划与标准规范附件八:灌溉工程项目先建设后报批,环保部门处理到位的证明材料附件九: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照片附件十:公众参与座谈会照片附件十一:公众参与座谈会记录附件十二:灌溉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座谈会参会人员名单附件十三:灌溉工程项目百分评价统计表附件十四: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附件十五:全部市场调研问卷调查表附件十六:同类或类似项目决策风险评估资料第一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介绍第一节社会稳定风险的定义社会稳定风险是指重大事项在政策出台和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地顾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或者没有很好地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或者没有获得群众的理解并征得群众的同意而可能引发的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从而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
灌溉水池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灌溉水池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灌溉水池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概述: 灌溉水池用于农田灌溉,但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田灌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一个灌溉水池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识别、评估和管理灌溉水池的安全风险。
一、风险识别:
1. 确定灌溉水池的主要风险源,如溺亡、溺水、污染等。
2. 针对每个风险源,确定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如场地设计不合理、设备故障等。
二、风险评估:
1. 对每个风险源和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2. 根据评估结果,对每个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以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
1. 针对高风险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装安全防护设施、定期检查设备等。
2. 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损失。
3. 对低风险等级的风险,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防止风险因素的不断累积。
4. 开展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其在操作灌溉水池时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风险监测和改进:
1.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的风险。
2. 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灌溉水池的安全管理措施。
3. 在发生重大事故后,进行事故调查,彻底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以上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案,可以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灌溉水池的安全风险,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灌溉水池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各项措施的实施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与合作,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灌溉用水质量标准
灌溉用水质量标准灌溉用水质量标准是关于农业灌溉中所使用的水的质量要求的一系列标准。
它们旨在确保灌溉水的质量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并避免对土壤、植物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在干旱和缺水的地区更是重要。
通过将水引入农田,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从而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然而,如果使用水质不达标的水进行灌溉,可能会对农田、作物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灌溉用水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pH值:pH值是衡量水溶液酸碱度的指标,对于灌溉水来说,pH值的范围应该在6-8之间。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 盐度:灌溉用水中的盐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物质的含量。
高盐度的灌溉水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从而影响作物的吸水能力和生长情况。
一般来说,灌溉用水的电导率应该控制在不超过2mS/cm。
3. 可溶性无机物质:灌溉用水中的可溶性无机物质包括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等。
这些物质如果超过一定的含量,会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灌溉用水的可溶性无机物质的含量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
4. 基本营养元素:灌溉用水中的基本营养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等。
这些元素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必须保证其在一定范围内。
灌溉用水的基本营养元素含量应该根据具体的作物需求来确定,以保证作物的正常需求。
5. 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灌溉用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值,可能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在灌溉用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的含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综上所述,灌溉用水质量标准是保证农业灌溉水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的重要标准。
通过确保灌溉用水的pH值、盐度、可溶性无机物质、基本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的含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壤盐分积累和污染物的累积,从而保护土壤、植物和环境的健康。
灌溉、施肥用水风险评估34.6.3.2
灌溉、施肥用水风险评估
一、节约用水,降低消耗,保证水源质量,充分发挥灌溉设施的效益,特制订本规程。
二、水源管理
1、以地下水为基地灌溉用水。
2、水源的供水量和供水时间根据基地作物的需要合理调整。
3、水源四周无污染源,避免水源受污染,每年进行一次水源风险评估和水
质检测。
三、灌溉技术
1、灌溉之前应对提水设备和输水管道进行检修。
2、严禁用电缆线吊装水泵入水。
3、根据灌溉作业指导书进行漫灌或喷灌。
4、灌溉结束时应对工具进行清理维护并严禁将剩余药液投入水源中。
5、作好灌溉记录,包括时间、方法等。
四、灌溉用水管理
根据历年运行经验,当年作物生长状况、中长期气象预报和水源蓄水情况适时安排灌溉,并选择科学的灌溉方法和灌水量。
附录生产灌溉用水水质风险评估。
灌溉水质检验结果报告单
灌溉水质检验结果报告单一、检验项目和方法
本次检验共涉及以下项目:
1. pH值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2. 总溶解固体(TDS)测定:采用电导率法测定。
3. 氨氮测定:采用水质分析仪器测定。
4. 高锰酸盐指数(COD)测定:采用光度法测定。
5. 水温测定:采用温度计测定。
二、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数据,对水质进行评价如下:
1. pH值在7.0-8.5之间,属于中性范围,对灌溉适宜。
2. TDS值为300 mg/L,属于轻度盐碱化水质,对一些作物的
生长可能有一定影响。
3. 氨氮浓度为2.5 mg/L,超过了灌溉水质标准的限值,对灌溉
用水的使用需谨慎。
4. 高锰酸盐指数(COD)浓度为8.0 mg/L,属于符合灌溉水质
标准的范围,对灌溉可接受。
5. 水温为25.0℃,属于适宜的灌溉水温范围。
三、结论和建议
综合以上结果,针对灌溉用水的质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灌溉用水的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和水温符合要求,可以继续使用。
2. TDS值超过标准限制,建议在灌溉时进行稀释,以减少对土
壤和作物的影响。
3. 氨氮浓度超过标准限制,建议灌溉用水时谨慎选择,以免对
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灌溉水质的不同因素对作物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在实际灌溉时做好充分的测试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灌溉管理,确保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以上是《灌溉水质检验结果报告单》的文档,共计805字。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与控制考核试卷
A.风险识别
B.风险量化
C.风险排序
D.风险应对措施制定
2.以下哪些属于灌溉工程的自然风险因素?()
A.地震
B.洪水
C.干旱
D.市场变化
3.在灌溉工程风险控制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降低风险?()
A.风险分散
B.风险减轻
C.风险转移
D.风险接受
4.以下哪些是灌溉工程风险管理的常见策略?()
A.风险矩阵
B.故障树分析
C.情景分析
D.专家访谈
17.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灌溉工程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的主要因素?()
A.风险概率
B.风险影响程度
C.成本效益
D.工程进度
18.在灌溉工程风险管理中,以下哪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和策略?()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控制和监测
D.风险规划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控制和监测
D.风险投资
14.在灌溉工程风险评估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评估风险影响程度?()
A.故障树分析
B.敏感性分析
C.概率分析
D.损失程度分析
15.以下哪项不属于灌溉工程风险应对策略?()
A.风险规避
B.风险减轻
C.风险转移
D.风险扩大
16.在灌溉工程风险控制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识别潜在风险因素?()
3.请详细说明灌溉工程风险应对策略中的风险减轻措施,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实施这些措施以降低风险。
4.灌溉工程风险监测与控制过程中,如何确保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请提出一种有效的风险监测与控制流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关键环节。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及调查表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 目的及意义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 技术路线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节水灌溉质量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提高节水灌溉质量,本报告对节水灌溉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
二、节水灌溉质量评估指标体系1.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节水灌溉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灌溉水利用系数:指实际灌溉水利用率与理论灌溉水利用率的比值。
(2)田间水利用系数:指田间灌溉水利用率与田间灌溉水耗水量的比值。
(3)作物水分生产率:指单位面积灌溉水量所获得的作物产量。
2. 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状况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状况是衡量节水灌溉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设备完好率:指设备正常运行天数与设备总运行天数的比值。
(2)设备利用率:指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与设备额定运行时间的比值。
(3)设备故障率:指设备故障天数与设备总运行天数的比值。
3. 灌溉管理措施灌溉管理措施是保障节水灌溉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灌溉计划编制:指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合理编制灌溉计划。
(2)灌溉调度:指根据实际情况,对灌溉时间、灌溉量等进行调整。
(3)灌溉监测:指对灌溉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灌溉质量。
4.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节水灌溉质量评估的辅助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土壤盐渍化程度:指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壤含水量之比。
(2)地下水水位变化:指地下水水位变化与灌溉水量的关系。
三、节水灌溉质量评估结果1. 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评估数据,我国节水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7以上,田间水利用系数在0.8以上。
作物水分生产率也较高,达到1.0以上。
2. 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状况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状况良好,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设备利用率在90%以上,设备故障率在5%以下。
3. 灌溉管理措施灌溉管理措施较为完善,灌溉计划编制科学合理,灌溉调度及时有效,灌溉监测手段先进。
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可持续性评估
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可持续性评估灌区灌溉管理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可持续性,旨在明确灌区灌溉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评估灌区灌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湿地、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需要评估灌溉水源的取水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及排水对水体污染的潜在风险。
此外,还需考虑灌区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植物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能力。
2. 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评估灌区灌溉的用水量、用水方式和用水效率,以及其中的节水措施。
通过测算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可以评估灌溉活动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 农业生产方面:评估灌区灌溉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和耕地质量的影响,以及灌溉技术对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改进。
此外,还需考虑农田水肥一体化管理对农业生产及环境的影响,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水体质量。
为了准确评估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可持续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灌区灌溉的相关数据,包括用水量、用水方式、灌溉设施状况、农作物产量等。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灌区灌溉的环境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壤质量等。
2. 现地调研和观测:通过对灌区灌溉区域进行现场调研和观测,了解灌溉活动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包括水体、土壤和植物的变化等。
3. 模型模拟和预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模拟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案,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
综上所述,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可持续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评估,可以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灌区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灌溉水质检验结果报告单
灌溉水质检验结果报告单报告编号:IWQR-2024-001日期:2024年1月25日检验单位:水质检测中心一、样品信息:样品名称:灌溉水采样日期:2024年1月15日采样地点:XX农田采样人员:张三二、检验目的:本次检验旨在对样品的水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是否适合作为灌溉水源。
三、检验项目及结果:1.pH值:检测结果为7.2,该值位于理想范围内,说明样品的酸碱性符合灌溉水的要求。
2.总溶解固体(TDS):检测结果为470 mg/L,该值远低于灌溉水的限值标准(≤2000mg/L),表明样品中溶解固体的含量较低,对农作物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3.总硬度:检测结果为180 mg/L,该值属于中等硬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小。
4.溶解氧(DO):检测结果为8.5 mg/L,该值高于灌溉水的要求(≥6 mg/L),表明样品中含有足够的氧气,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5.总氮(TN):检测结果为2.6 mg/L,该值低于灌溉水的限值标准(≤10 mg/L),表明样品中总氮的含量较低,不会对灌溉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6.总磷(TP):检测结果为0.4 mg/L,该值也低于灌溉水的限值标准(≤1 mg/L),表明样品中总磷的含量较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7.重金属含量:铅(Pb):0.02 mg/L镉(Cd):0.01 mg/L汞(Hg):未检出这些重金属的含量均远低于灌溉水的限值标准,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四、综合评价:根据对样品的综合分析,灌溉水的检测结果表明其水质良好,适合用于农田的灌溉。
样品中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灌溉水的标准要求,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五、建议:1.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季节变化,合理控制灌溉水的供应量,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定期监测灌溉水的水质,确保水质持续符合灌溉的要求。
六、备注:1.样品采集和送检过程中遵循了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考核试卷
B.定量分析
C.模糊综合评价
D.主观判断
6.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哪些?()
A.风险规避
B.风险减轻
C.风险转移
D.风险自留
7.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灌溉工程建设的环境风险?()
A.水质污染
B.生态破坏
C.水土流失
D.工程设计
8.在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中,以下哪些环节是风险管理流程的一部分?()
A.工程设计
B.施工过程
C.竣工验收
D.运营维护
12.以下哪些方法适用于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分析?()
A.敏感性分析
B.概率分析
C.风险矩阵
D.回归分析
13.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灌溉工程建设的投资风险评估?()
A.投资回报率
B.贷款利率
C.通货膨胀率
D.工程质量
14.以下哪些措施属于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转移策略?()
A.专家访谈
B.历史数据分析
C.现场勘查
D.问卷调查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______等环节。
2.在灌溉工程建设中,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包括洪水、地震和______等。
3.采取______措施可以有效地规避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
9.灌溉工程建设中,技术风险主要与工程设计和技术选择有关。()
10.在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中,风险监控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灌溉工程建设中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论述灌溉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中水灌溉绿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性评价
中水灌溉绿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性评价
王齐;师春娟;刘英杰;周德全;孙吉雄
【期刊名称】《节水灌溉》
【年(卷),期】2012()3
【摘要】结合中水绿地灌溉对植物影响的研究,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的
四步评价法,对深圳罗芳污水治理厂生产的中水水质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病微生
物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中水水质中的化学致癌物质(铬、砷、镉)、化学非致癌物质(铅、镍、氰化物、氟化物、氨氮、挥发酚)致癌风险P分别在10-6/a、10-7/a数量级以下,分别小于国际权威机构制定的风险阈值10-5/a、10-6/a数量级;致病微生物(轮状病毒、甲肝病毒、柯萨奇病毒)致病风险P均在10-5数量级以下,小于风险阈值10-4数量级。
由此表明,中水运用于城市绿地灌溉中是安全的、
可行的,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中水;绿地灌溉;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价
【作者】王齐;师春娟;刘英杰;周德全;孙吉雄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云南林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4
【相关文献】
1.中水灌溉对8种绿地植物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J], 杨嫦丽;王齐;王有国;虞伟燕
2.中水灌溉对不同绿地植物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 [J], 师春娟;周德全;王博轶;王齐
3.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J], 曹铁然
4.中水灌溉对绿地植物抗性生理的影响 [J], 师春娟;王齐;
5.中水灌溉对绿地植物抗性生理的影响 [J], 师春娟;王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施肥用水风险评估
一、节约用水,降低消耗,保证水源质量,充分发挥灌溉设施的效益,特制订本规程。
二、水源管理
1、以地下水为基地灌溉用水。
2、水源的供水量和供水时间根据基地作物的需要合理调整。
3、水源四周无污染源,避免水源受污染,每年进行一次水源风险评估和水
质检测。
三、灌溉技术
1、灌溉之前应对提水设备和输水管道进行检修。
2、严禁用电缆线吊装水泵入水。
3、根据灌溉作业指导书进行漫灌或喷灌。
4、灌溉结束时应对工具进行清理维护并严禁将剩余药液投入水源中。
5、作好灌溉记录,包括时间、方法等。
四、灌溉用水管理
根据历年运行经验,当年作物生长状况、中长期气象预报和水源蓄水情况适时安排灌溉,并选择科学的灌溉方法和灌水量。
附录生产灌溉用水水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