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
马哲考研真题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论、辩证法等诸多重要内容。
对于即将参加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和熟悉马哲的知识点,尤其是选择题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根据考研真题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整理和解答。
【题目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该书的出版发行年代为:A. 1867年B. 1885年C. 1894年D. 1900年【答案及解析】A. 1867年《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该书于1867年首次出版,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考研真题中,对于历史事件或作品的出版发行时间的考察是较为常见的题型。
【题目二】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辩证法B. 实践论C.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 劳动价值论【答案及解析】D.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
实践论指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则是研究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规律性依据。
【题目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对认识与本体关系的不同看法B. 对物质和意识的不同定位C. 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不同认识D. 对物质世界的不同态度【答案及解析】C. 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不同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社会通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变化而决定意识上的变化。
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从根本上来说,两者在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认识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题目四】以下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内在联系的基础?A. 辨证唯物主义B. 实践论C.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 唯物辩证法【答案及解析】D.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基础是唯物辩证法。
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全套资料目录
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精品资料目录大纲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及考研大纲1.重点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3-2018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2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大纲①2018年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大纲二、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资料3.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提纲。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述题精编。
4.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相关资料(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2)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精编。
5.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上海大学88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
第9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一、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答: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和党的建设六个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行动的指南,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2.毛泽东答: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伟大的捍卫者与继承者,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创始人。
他一生著书颇多,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这些著作都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中国革命的方针、政策、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3.《毛泽东选集》答:《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的重要著作集,共出版了5卷。
第1至4卷由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共收入毛泽东1926~1949年的著作158篇。
第5卷由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共收入毛泽东1949年9月至1957年的著作70篇。
已出版的这5卷,全部著作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在各篇末附有简要注释,部分著作的第1页附有题解。
选集除汉文版外,还出版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少数民族文版和近20种外文版。
4.《毛泽东著作选读》答:《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58.2万字。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分析题)【圣才出品】
三、分析题1.恩格斯:“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谈谈如何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恩格斯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1)人对自然的依赖人对自然的依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之所以依赖于自然界,其基本的根据在于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
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源泉。
人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
②自然界是人类劳动的前提和要素。
人的劳动实践是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的。
无论是劳动对象,还是劳动资料,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③自然界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条件。
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资料,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是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一切劳动都是社会性的,都是社会劳动。
社会同样依赖于自然界。
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它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前提。
(2)人对自然的改造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
要改变自然界,就必须认识自然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才能自觉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把人的目的与自然界的规律和谐地统一起来。
人类自产生依赖,就一直力图根据已有的认识,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界。
然而,不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多么强大,都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本身,而只能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
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要受到自然界本身及其规律的制约,受到前代人改造活动结果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到自身自然条件、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制约。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国应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十八大所倡导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答案要点一、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共42分。
每小题7分)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整个客观物质存在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
社会存在尽管不是与人的意识没有关系的,但作为人的活动的物质成果在客观实在性方面具有与自然存在相同的方面。
2、矛盾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指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这个概念与逻辑学的矛盾概念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概念是不一样的。
3、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凭借感官或利用感官获得的材料对事物的现象或者事物之间的外部关系所做的反映。
感性认识是比较低级的认识。
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基本形式。
4、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有稳定形式的高级意识,就这点说,与社会心理是不同的。
另方面,意识形态与社会的上层建筑联系又是非常密切的,有人又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
5、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或者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是客观规律。
规律有时又指人们获得的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往往表现为被证明为真的全称命题。
规律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
6、国家的本质、特征和职能国家是一个或几个阶级对其他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按地域组织人口、有常任官吏和收税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之分。
二、论述题(要求对以下各题给出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
本题共108分。
每小题27分)1、试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哲学改造。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不能直接从自然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人需要通过实践来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实践是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
社会是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社会出现之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通过实践来衔接的。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或进步的动力。
圣才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
圣才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圣才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门必修课程,考研时也是必考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圣才出版社推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
这个题库包含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和模拟题,涵盖了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在这个题库中,有一道题目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矛盾的辩证处理。
题目要求考生解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这道题目考察了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一道题目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题目要求考生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
这道题目考察了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除了这些基础知识的考察,题库中还包含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题目要求考生解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
这道题目考察了考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做这些题目,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提高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题库中的实际问题分析也有助于考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题目本身,题库还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和参考答案,考生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这样,考生不仅可以提高解题能力,还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之,圣才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备考资料。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绪论一、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①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实践的哲学,它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和产生的,又是为他们服务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同时又是在批判吸取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理论升华和结晶。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答:(1)学习意义①有助于完整准确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求。
③有助于正确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
④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⑤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学习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门历史学科,更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理论科学。
在学习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②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③采取历史和逻辑性统一的方法,既要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又要逻辑地把握它的内在联系,探究它的发展规律。
④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要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批判的本质,也要把握实事求是的精髓。
3.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点及两大流派?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的特点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主要是革命家或从事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家。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马克思注意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圣才
第2章马克思注意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1848~1875)一、名词解释1.《新莱茵报》答:《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型日报,全称为《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
1848年6月于德国科伦创刊,于1849年5月停刊,共发行了301号。
马克思任主编,恩格斯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主要成员担任编辑部的工作。
报纸宣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揭露了德国的专制制度,坚持国际主义精神,支持欧洲各国人民的革命行动。
2.《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答:《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理论和政治的机关刊物,也是《新莱茵报》的续刊,创刊于1850年3月初。
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主编,在伦敦编辑,在德国汉堡共出版了6期。
该报刊登了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等著作,1850年11月底停刊。
3.巴枯宁答:巴枯宁是俄国无政府主义的代表,民粹主义创始人和理论家之一。
他在《黑格尔学术讲演录序言》中阐述了“破坏欲就是创造欲”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人类由兽性状态到人性状态的演变,只有在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制度下,才能有个人“最充分的自由”,思想和暴动是走向无政府社会的动力。
他还认为精神奴役是一切其他奴役的始因,宗教则是奴役的主要根源。
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批判了他的观点。
4.《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答:《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对1848年法国革命的性质、动力、进程和失败原因所作的科学分析和总结,简称《法兰西阶级斗争》。
本书论述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策略,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阶级斗争、政党和先进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次运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并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任务。
5.《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答:《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前提、性质、动力以及各阶级所起的作用所作的科学分析和革命经验的总结。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和发展)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和发展)第4章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和发展(1883~1945)4.1 复习笔记⼀、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1883~1903)1.19世纪末俄国经济政治状况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世纪末俄国经济政治状况19世纪末的俄国具有⼀般帝国主义的特点,但经济政治上落后,还保存着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仍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俄国封建专制制度已不是纯粹封建性的,它实际上代表俄国垄断资本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图⽤它来解决⾰命问题的是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劳动解放社。
1883年,普列汉诺夫成⽴劳动解放社(第⼀个马克思主义组织)。
19世纪90年代,俄国各地出现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组织。
在1903年的俄国出现了代表两种不同路线的派别——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2.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1)⼈物简介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俄国第⼀代马克思主义⾰命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和领袖,第⼆国际领导⼈之⼀。
1883年创⽴劳动解放社,树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主要著作普列汉诺夫的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与政治⽃争》(1883年)、《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年)、《唯物主义史论丛》(1893年)、《论⼀元历史观的发展》(1895年)、《论个⼈在历史上的作⽤问题》(1898年)。
(3)哲学思想①肯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地位。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
③深⼊阐发唯物辩证法。
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
⑤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
⑦科学地论述个⼈在历史上的作⽤。
(4)⼈物评价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俄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伟⼤先驱,影响深远。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内容简介本资料是马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历史合力论[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答: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提出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作为历史主体及其合力的结果,“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在这里,“总的合力”就是由历史主体选择性与历史客观规律性组成的合力,由人的能动性和经济的决定性所构成,它表明历史进程就是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其合力的统一,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个人及其主体合力对历史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历史贡献。
2人的价值[北京大学202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研]答:人的价值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积极作用。
人的价值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谈谈《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1)《宣言》的彻底唯物主义性质《宣言》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的。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宣言》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阶级的理论不同,《宣言》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归结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宣言》还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如何决定这个时代的政治的、精神的历史发展的。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的成就相伴随。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了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
这说明了经济的集中是政治集中的基础,政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发展决定的。
《宣言》还驳斥了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观点和永恒真理的说教,具体地考察了宗教、道德、哲学、教育、法等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宣言》的历史辩证法性质《宣言》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是凭空出现和永恒不变的。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与封建所有制关系形成了矛盾运动。
而且打破封建所有制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种矛盾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和典型题考研真题详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圣才出品】
第1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1 复习笔记一、哲学及其社会功能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内容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3.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
(2)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4.哲学的功能哲学既是一种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的知识体系。
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乃至在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哲学都处于核心的地位,起着统摄一切的灵魂的作用。
哲学能够把精神世界中的各种因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并推动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协调地发挥作用,在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起着长期的、稳定的作用。
具体来说,哲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的本质,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揭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的关系,从而为人们处理和驾驭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规定了一般的思维和理论前提,这种前提总是渗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战后西方社会面临的挑战)【圣才出品】
第8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战后西方社会面临的挑战一、名词解释1.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答: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法国的阿尔杜塞、意大利的德拉·沃尔佩等为代表的一种理论观点。
他们认为科学与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批判。
《资本论》是马克思科学理论的核心,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质的飞跃。
他们主张抛弃人本学的异化范畴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用“结构”和“实验逻辑”代替主体的作用与历史辩证法。
由于人是社会结构的产物,因此要解决历史问题不能依靠人本身的变化,只能依靠社会结构的变化。
历史本身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利用是革命成功的保证。
2.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答: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意大利的德拉·沃尔佩和科来蒂等为代表的一种理论倾向。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证科学。
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方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对现代资本主义作了歪曲的理解,用含糊的人道主义和黑格尔修辞学去取代正确政策的缘故。
其符号是“具体—抽象—具体循环”。
他们用康德的“真正对立”论来解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论述,论证了人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证科学的范例,以现代科学发展为动力,相信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二、简答题什么是“欧洲共产主义”?答:(1)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欧洲共产主义”是指产生于欧洲的,以意大利共产党、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为代表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潮和运动。
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在70、80年代影响最大。
它主要是一种政治理论,但这种政治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2)欧洲共产主义的内涵“欧洲共产主义”从当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实际出发,汲取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教训,寻求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同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体系,这种探索本身即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圣才出品】
第3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在欧洲的传播(1875~19世纪末)一、名词解释1.青年派答:青年派是在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形成的小资产阶级半无政府主义的反对派。
其领导核心是一些以党的理论家和领导者自居的大学生和青年文学家,其支柱是柏林的社会民主党组织,因此又称“柏林反对派”,代表人物有恩斯特等,《萨克森工人报》为青年派的机关报。
其推行冒险主义策略,否认党的领导作用和利用合法斗争的必要性,破坏党的民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
1891年10月德国社会民主党爱尔福特代表大会将其部分首领开除出党。
2.威廉·李卜克内西答:威廉·李卜克内西是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
他于1848年参加革命,1850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60年代参加第一国际工作,从1890年起担任《前进报》主编,是第二国际的组织者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勃鲁姆和他的时代》《反对军国主义和反对新的赋税》《欧文》等。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他的活动作了高度评价,同时批评了他的某些调和主义的错误。
3.狄慈根答:约瑟夫·狄慈根是德国社会主义著作家、哲学家以及制革工人。
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认为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思维能力只有以物质为对象才能产生认识,认识具有相对性和近似性。
断言认识论是建立在反映万物最一般规律的无所不包的逻辑规律之上的,能够成为这种认识论的只有辩证逻辑,而其方法则是辩证方法。
坚持用普遍联系、发展和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观点来观察一切事物。
他是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哲学家,但在阐述时存在不少错误和混乱。
列宁认为他的主要缺点就是“用语不确切”。
4.杜林答:杜林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曾任柏林大学讲师,著有《哲学教程》等。
他反对马克思主义,试图创立新的理论体系。
在哲学上,把实证论、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合在一起;在经济学上,反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宣扬历史唯心主义的暴力论;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精神阐述其社会主义体系,主张建立一种“自由社会”,并自称为“终极真理”。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20世纪上半叶))【圣
第5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曲折经历(20世纪上半叶)一、名词解释1.经济唯物主义答:经济唯物主义是在19世纪90年代产生于德国并流行于俄国的一种庸俗唯物主义和机械论的历史观,崇拜自发性的机会主义理论,以西欧的伯恩施坦、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等为主要代表。
他们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否认政治、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主张进行微小的改良来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反对无产阶级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自觉的革命斗争,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新社会,资本主义就能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
2.超帝国主义论答:超帝国主义论是德国考茨基于1914年提出的右倾机会主义理论。
他认为超帝国主义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用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来共同开发世界的政策。
它宣称只要把全世界统一的卡特尔组织起来,就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冲突,出现“和平民主”的“新纪元”。
实质上,超帝国主义论是英国霍布森“国际帝国主义论”的翻版。
3.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出现的一种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思潮,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福学派、萨特等为主要代表。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以革命为目标的积极的批判,而不是政治经济学或历史决定论,这就导致了“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出现。
他们的主张包括:(1)恢复人的意识、人的主观性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把“总体性”视为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否认客观辩证法与历史发展规律,否认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3)认为人的观念、意志、信仰和觉悟决定革命的成功和未来,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全面的人”的出现,强调社会变革的中心是“日常生活批判”。
4.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答: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出现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卢卡奇、柯尔施、布洛赫、葛兰西等为代表。
该主义运用生命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与发展,认为:(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也就是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
考研《马克思主 义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哎呀,说起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那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
我当年准备考研的时候,就被它好好地“折磨”了一番。
先来说说真题吧。
就拿去年的真题来说,有一道论述题是这样的:“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谈谈你对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这道题啊,可真是有深度。
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时事的关注,还真不好答。
还有一道选择题,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那部分内容掌握得非常扎实。
那考点呢,也是有不少重点的。
比如说唯物论部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那是必考的。
得清楚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再比如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可是经常出现在论述题中的考点。
还有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都得弄得明明白白。
说到这,我想起我备考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复习。
旁边坐了一个同学,一直在小声嘀咕着什么。
我好奇地看了一眼,发现他正对着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愁眉苦脸。
我就跟他交流了一下,发现他对很多概念都很模糊。
我就把我整理的笔记借给他看,还给他讲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后来,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互相鼓励,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认识论部分,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也是重点。
要明白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还有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都是容易出题的地方。
历史唯物主义也不能忽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些考点都要牢记于心。
总之,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真题,把握好考点,多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就像我和那个在图书馆认识的同学一样,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希望正在备考的同学们都能顺利上岸,加油!。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一、时代背景二、思想背景(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
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题
1.市民社会[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市民社会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
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
具体体现在:(1)在古代西方,市民社会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即政治社会。
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②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
(2)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2.《反杜林论》[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它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3.青年黑格尔派[南开大学2015年研]
答:青年黑格尔派是指于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又称“黑格尔左派”。
其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B.鲍威尔、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A.鲁滕堡、E.梅因、M.赫斯、M.施蒂纳等。
(1)兴起
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
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特别是对福音书的批判性研究。
施特劳斯认为,福音故事是像神话那样不自觉地发生的,其中客观的精神实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鲍威尔则认为它出自福音书作者的有意虚构,起决定作用的是自我意识,因而只有自我意识才能把人类从宗教异化下解放出来。
(2)分化与解体
进入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发生分化和解体。
青年黑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子(如卢格)开始公开批判普鲁士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空想共产主义。
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哲学。
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兄弟和梅因为首的一群人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组,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施蒂纳则用至上的“唯一者”来鼓吹无政府主义。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
他们迅速从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4.交往关系[南开大学2015年研]
答:交往关系是指社会交往关系。
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所构成的,人类个体之所以构成社会就在于人类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
(1)社会交往关系形成的基础
各个层面的社会交往关系都是植根于物质生产活动,并且构成物质生产活动的社会条件。
社会交往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直接或间接同物质生产活动相联系的,依其同物质生产联系的密切程度而展现为不同的层面。
主要有:生产技术的社会交往,经济的社会交往,政治的社会交往,精神的社会交往。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交往各层面的划分是相对的。
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是密切相关,不可切断的,因此,各种社会交往形式也必然是彼此交错的。
(2)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和制度化
社会交往关系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是指无限制的交往形式的可能性在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下以特定的形式现实化的过程,这同时也是社会交往关系客观化的过程。
社会交往关系规范化、制度化表现为诸种形式,形成社会制度体系的诸多层次。
社会必须在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才能保障物质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具有稳定的秩序,要求人们的社会交往关系具备稳定的结构。
社会交往的秩序和结构,是通过社会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建立的。
总之,社会就是人们相互交往即交互作用的产物。
用人类个体之间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说明社会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方法。
5.合目的性[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合目的性是指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因而人类社会具有合目的性的一面。
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选择性的原因在于:
(1)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领域对经济领域、思想关系对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产生积极能动的反作用。
(2)人类的物质关系和生产力,也是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表现出来的。
因此,人们的意志、需要和目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头,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意向可能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的一面,即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6.异化劳动[南开大学2014年研]
答:“异化”原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错乱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由此,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与工人相脱离,而且变成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
(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使劳动变成外在于人的东西,人在劳动中否定自己,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受折磨;劳动是被迫的,且劳动属于别人。
产品的异化是物的异化,劳动的异化则是人的自我异化。
(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其类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则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造成了人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
(4)人与人相异化。
这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
7.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是围绕着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始终存在着的两种根本对立观点。
(1)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的直接承担着,始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2)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片面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意志和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看作是由英雄创造出来的。
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
8.形而上学[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
答:“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
(1)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
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2)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质变[西北政法大学2014年研]
答: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其中,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为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所规定。
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状态之一。
其特点是显著的突变,表现为统一体的分解、均势、静止等状态的破坏,它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爆发式的飞跃和非爆发式的飞跃。
前者通常是对抗性矛盾的解决形式,后者通常是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形式。
10.矛盾[西北政法大学2014年研]
答: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诸方面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一切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源泉。
矛盾还具有对立性和同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反映矛盾双方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为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等,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它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矛盾的斗争性,反映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克服的趋势,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它寓于同一性之中,和同一性不可分离。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