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90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90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研究
互联网与手机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生党员的个性发展,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也弱化了传统文化、淡化了人际关系。
本文立足“90后”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元、理论学习单一、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探讨在新媒体视野下通过开辟理论学习平台、建立网上党支部、设立交流渠道的方式,构建“9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体系。
新媒体“90后”学生党员教育引导
随着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普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碰撞,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90后”学生党员,教育引导其科学发展,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功能
新媒体,指的就是网络媒体,也称之为“第四媒体”。
这个概念的正式使用,是在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
这是相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讯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具备
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可靠可信、人性化的特征,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信息传播途径。
电脑和手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介,它以其独特功能和魅力吸引着青年学子,特别是“90后”大学生党员。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以良好的交互性提供交流平台;便利的即时性打破时空界限;高度的集成性实现信息共享;泛化的网络性提高传播效率。
(一)积极的促进作用
1.新媒体的开放性促进了学生党员的个性发展
海量的信息、丰富的界面、快捷的交流,为“90后”学生党员延伸了学习场所和拓展了学习空间。
特别是专属的个人网络空间及博客,进一步彰显个人的青春风采。
2.新媒体的互动性实现了学生党员的双向交流
它打破了“一对多”的传统党员教育“生”灌“硬”输的单向填鸭式教育,实现了“多对多”的真实心态的交流,达到情感共鸣,增强了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消极的负面影响
1.传统文化弱化
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途径加紧文化渗透,大肆鼓吹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弱化传统文化知识的边界,潜移默化影响着“90后”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淡化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
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观偏离,迷失自我,存在政治信仰模糊等突出问题。
2.人际关系淡化
随着新媒体如影随形般地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少大学生沉浸于虚拟世界中,张扬个性,无拘无束,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冷漠、孤僻,严重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制约大学生党员健康人格的养成。
二、“90后”学生党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多属于“90后”,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思想及行为方式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1.入党动机多元
“90后”学生党员爱国、关注时政,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迫切要求政治进步,入党就是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
但是,很多“90后”学生党员带有强烈的功利化色彩,认为入党可以获得更多的评优评奖机会,对自己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等。
一些学生觉得党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认为党员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少的学生入党是因为具有从众随大流心态。
2.理论学习单一
“90后”的学生党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课学习,忽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目前学生党支部学习仅仅局限于读报纸念材料,主动学习不够,党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政治素养贫乏。
加上支部工作偏重于党员数量的提升,淡化了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党性觉悟不高。
3.责任意识淡薄
“90后”学生党员具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但部分““90后””学生党员害怕“吃苦”,遇问题明哲保身当“老好人”,信奉享乐第一、金钱至上,集体责任意识淡漠。
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以个人为中心,从自己的喜好出发,易忽视应尽的义务,缺乏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无私奉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新媒体条件下“90后”学生党员教育引导工作的对策
1.开辟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理论知识
在传统学生党员教育的基础上,结合“90后”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因势利导,以文本、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态高度集成,图文并茂,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接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通过开设网上党校,设立“理论园地”“热点透视”“时代论坛”等栏目,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网络传播,推广先进典型,形成教育合力。
创建学生党员个人网上学习账号,试行引导学分制,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时政理论学习,通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的方式,修满相应引导学分才能毕业,使教育取得最大理想化效果。
2.建立网上支部,规范党务活动,拓宽教育领地
这个领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必然占领”。
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有共同追求的党员通过网络聚集到一起,组建“虚拟党支部”,建立“学生党员之家”,打造成一个党员思想交流平台,又是一个党务办公平台。
学生支部在网上办公,党员在网上活动。
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建设,设置“支部动态”“党
务公开”等栏目,对基层党组织动态和党务实行”网上公开”,提高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度,提升了党的建设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3.创设交流渠道,增强信息互动,构建教育体系
建立qq群、开通微博,以网友、博主的身份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交流,实现师生平等对话;通过“飞信”第一时间及时传递信息;发送党员手机报,让学生党员了解新闻资讯;利用网络论坛,培养“网络党员领袖”引领学生党员的发展方向,把握好思想脉搏,实现思想教育全员覆盖、全程融入。
加快新媒体的管理使用,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网上各种错误信息和言论,净化网络环境。
组建政治素质高、网络技术高的党务工作者,开展网络评论和舆论导向,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网络安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网络体系,促进青年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杨子仪.试论新媒体舆论导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报业,2011,(11):135-136.
[2]吴荣军,蒋义刚.略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南方论刊,2011,(2):72-74.
[3]唐文红.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4]列宁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