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标准列表
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天气与气候9篇天气与气候 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中国气象局目录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
职责分工如下: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3.公服中心:牵头负责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在相应气象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第六条省级负责本省责任区内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组织实施。
主要是通过CIMISS和“网格气象预报云”获得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国家级智能网格预报指导产品与实况分析产品,利用格点编辑平台(MICAPS4-GFE或本省自建的平台),按照“0-3天必须订正,4-10天按需订正”的原则进行订正,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订正时保证短临预报和中短期预报的一致性,保证降水、云量、相对湿度等相关预报要素的协调性;订正后及时写入CIMISS分布式数据环境,实现国省实时同步;利用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为市县级提供预报服务产品支撑。
常用遥感卫星数据介绍
•
Thursday, July 31, 2014
Landsat
Thursday, July 31, 2014
13
数据及适用年仹
• • • Landsat 7 ETM SLC-off (2003-) Landsat 7 ETM SLC-on (1999-2003) 敀障后 敀障前
Thursday, July 31, 2014
微米全色 0.52-0.90
LANDSAT 7 ETM SLC
标准参数 产品类型 单元格大小 Level 1T 标准地形校正 15m – 全色波段8;30m – 反射波段1-5和7;60m – 热波段6H和6L
输出格式 取样方法
地图投影 分发 传递
GeoTIFF 三次卷积 (CC)
中等空间分辨率: 4 – 30m » ASTER » LANDSAT » CBERS-2 » IRS • 低空间分辨率: 30 - > 1000 m
• » 气象方面:AVHRR、MODIS、
GMS、FY-1/2、SPOT-VGT • » 海洋方面:HY-1、SeaWiFS (美)
Thursday, July 31, 2014
Landsat 4-5 TM Landsat 4-5 MSS (1982-1992)
•
Landsat 1,2,3 MSS (1972-1983)
Thursday, July 31, 2014
LANDSAT 7
• 美国陆地卫星7 号(Landsat-7 ) 于1999 年4 月15 日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发射升空,其携带的主要传感器为增强型主题成像仪 ( ETM+ ) 。 • Landsat-7 除了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特性等方面保持了与 Landsat-5 的基本 一致。Landsat-7每16 天扫瞄同一地区,即其16天覆盖全球一次。 • 2003 年5 月31 日(21:42:35 GMT) ,Landsat-7ETM+ 机载扫描行校正器 (ScanLinesCorrector, 简称SLC) 突然发生敀障,导致获取的图像出现数据 重叠和大约25% 的数据丢失,因此2003/5/31日之后Landsat 7的所有数据 都是异常的,需要采用SLC-off模型校正。另外,2003/5/31-2003/7/14以及 2003/7/3-2003/9/17之间的数据是没有获得。
《民航概论》教案第5课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
课题大气层简介;航空气象要素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分层及飞机的飞行空间(2)掌握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航空气象要素的相关知识,熟悉航空运行环境,提升工作技能素质目标: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各种航空气象要素对飞行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i并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大气层和各种航空气象要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大气中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会对飞行活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找资料,思考并留言讨论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课前导入【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课前导入(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大气也可以分层吗?什么是对层?什么是平流层?【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井板书:第一节大气层简介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成分、结构、国际标准大气第一节大气层简介一、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大气层是指受重力作用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其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厚度在1000km以上,顶部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包括多种气体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
……(详见教材)二、大气层的结构【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大气层主要分为哪几层?民航客机通常飞行在哪些层?÷【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整个大气层,根据因距离地面高度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详见教材图3-1所示。
经纬度字母代号
经纬度字母代号经纬度是地理位置的坐标点,常用字母代号来表示不同的位置坐标。
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字母代号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着各自的规律。
下面是经纬度字母代号的列表划分:一、NANP北美编号计划(North American Numbering Plan)在NANP中,经度以字母W(West)或E(East)来表示,纬度以字母N(North)或S(South)来表示。
例如,纽约城市的坐标为40.7128° N,74.0060° W。
二、国际电信联盟字母编号(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Phonetic Alphabet)国际电信联盟将字母从A到Z都用于指代不同的经度和纬度。
其中,经度从0到180度以E为准,从-180度到0度以W为准;纬度从0到90度以N为准,从-90度到0度位置以S为准。
例如,北京市的坐标为北纬39°54'N,东经116°23'E。
三、微软字母编号(Microsoft Phonetic Alphabet)微软公司在其地图应用中使用了自己的字母编号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经度以字母L(Left)或R(Right)表示,纬度以字母T(Top)或B (Bottom)表示。
例如,伦敦市的坐标为51.5072° N,0.1276° W。
四、航空标准字母编号(Air Traffic Control Phonetic Alphabet)在航空中,字母编号是必不可少的。
经度和纬度都是使用字母来表示,其中经度以字母L(Left)或R(Right)来表示,纬度以字母A (Above)或B(Below)来表示。
例如,多伦多 Pearson 国际机场的坐标为43.6777° N,79.6248° W。
五、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字母编号(National Geospatial Intelligence Agency Phonetic Alphabet)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也有自己的字母编号系统,在其中,经度以字母C(Cold)或H(Hot)表示,纬度以字母M(Mountain)或S (Sea)表示。
气象标准列表
序号领域标准号标准名称负责管理推进处室分管业务种类1气象基本信息QX/T 253-2014气象电视会商系统运行管理规范业务科技科气象信息网络业务2气象基本信息QX/T 157-2012气象电视会商系统技术规范业务科技科气象信息网络业务3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GB/T 31165-2014降水自记纸记录数字化业务科技科地面资料业务4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业务科技科探测环境保护5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GB 31222-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高空气象观测站业务科技科探测环境保护6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GB 31223-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业务科技科探测环境保护7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1-2000Ⅱ型自动气象站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8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2001木制百叶箱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9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6-2013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0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7-2001气象仪器系列型谱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1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8-2002气象仪器术语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2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11-2002HM4型电动通风干湿表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3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13-2002SL2-1型雨量传感器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4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14-2002EY3-2A型/EY3-2B型电子微风仪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5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3-2004旋转式测风传感器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6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4-2004气象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7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5-2004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8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6-2004空盒气压计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19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7-2004毛发湿度计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20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8-2004双金属温度计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21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29-2004动槽水银气压表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22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35-2005气象用湿球纱布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23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193-2013玻璃钢百叶箱业务科技科地面气象仪器与观测24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 33-2005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业务科技科高空观测业务25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36-2005GTS1型数字探空仪业务科技科高空气象仪器与观测26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4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 部分:总则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27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4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 部分:云的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28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4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29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4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0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4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1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2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的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3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4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和雪压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5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0部分:蒸发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6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37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QX/T 5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业务科技科地面观测业务附件1:2017年伊春市气象局标准执行清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与调查清单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 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 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
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 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③进行现场监测。
(二)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
①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②若超标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 ③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近3年监测资 料或补充监测
监测时段
7天有效数据
采样 时间
小时、日均采 样
符合GB3095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在不具备自动 连续监测条件 时,小时浓度
监测要求
02、05、08、11、14、 17、20、23,8个小时
浓度
02、08、14、20,4个小时浓 度
特殊规定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 监测天数、点位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常规预测内 容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八)预测模式
(五)气象条件
长期气象条件中,每日地面气象观测时次应至少4次或 以上,对于仅能提供一日3次的气象数据,应按照国家气象 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对夜间02时的缺测数据进行补 充。高空至少每日一次08点,距地面1500m,超过50km, 采用中尺度 气象模式模拟。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
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版)1 概述适用范围本格式规定了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的结构、命名、单位和参数范围,我国各型号天气雷达生成的基数据应符合本格式要求。
本格式适用于基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服务。
数据类型定义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INT – 4字节整型• SHORT – 2字节整型• CHAR*N – N字节字符型•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LONG – 8字节整型基数据结构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如站点配置块用来描述雷达站的信息,包括经纬度、天线架设高度等。
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见表1-1),其中: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
(见第二章)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
(见第三章)表1-1 基数据整体结构示径向数据长度,参见表3-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2 公共数据块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
详细描述见表2-1。
通用头块通用头块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别,内容主要包括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共32字节。
见表2-2。
站点配置块站点配置块用于描述雷达站信息,共128字节。
详见表2-3。
表 2-3 站点配置块任务配置块任务配置块提供雷达扫描任务一般信息,主要包括PPI、RHI以及扇扫等,共256字节。
详见表2-4。
扫描配置块扫描配置块提供具体扫描配置信息,每扫描配置块由256字节组成。
详见表2-5。
对于扫描任务来说,通常包括不止一个仰角或方位角,多个扫描的配置块依次排列在任务配置块后面。
3 径向数据块径向头块径向头块提供数据状态、采集时间等信息,共64字节,详见表3-1。
径向数据块径向数据块用来存储雷达探测的径向数据资料,如反射率Z、径向速度V以及谱宽W等。
《全球典型地区环境分类
《全球典型地区环境分类与老化严酷度分级》(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二零一九年九月一、工作简况a) 项目来源汽车作为一种长期在户外使用的产品,汽车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全球的不同地区环境多样,条件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并针对其不同环境对汽车材料的老化严酷度进行分级,从而指导试验验证,才能更好的为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制造等提供技术指引。
因此,本标准的牵头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多年来对于全球老化环境的研究与汽车材料老化行为、老化试验的经验总结,针对现今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缺失,于2018年向汽车工程学会提出本标准制定计划。
本项目是2018年的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制定计划,计划号为XXXX,要求完成时间为XXXX年X月。
b) 主要工作过程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到制定计划后,牵头组织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并联合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开展针对标准制定的调研和试验研究工作。
2019年5月,标准工作组形成了标准讨论稿第1稿,并与XXXX会议上进行了讨论。
此后,标准工作组根据会议上的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本征求意见稿,向各委员单位及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c)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单位:众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汽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北京北汽德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拉斯材料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热带环境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心欣、张晓东、曾文波、杨豪、王纳新、王钊桐、王俊、李俊贤、杨娇娥、李明桓、陈涌填、王伟健、任鹏、高泽海、王文涛、胡仁其、唐玉刚、王丽梅、肖毅川、余晓杰、黄江玲、程舸、马旭东、陈泽皓。
《地球上的大气》课标解读及教材内容分析
《地球上的大气》课标解读及教材内容分析重庆市长寿中学张建国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受热不均匀, 即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解释大气运动的基础理论──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说明不同形式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季风环流、城郊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形成过程。
重点讲述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大气水平运动(风)的三大作用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及其作用。
“运用图表”是条件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绘制、判读示意图与图表, 以及运用图表说明与解释问题的能力, 如用网络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的环节与过程, 利用原理示意图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 运用等压面图解释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大气水平运动等。
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 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重点要求,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落实气压带、风带是三圈环流的近地面表现,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基本要求, 通过绘制二分二至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能很好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在夏至与冬至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上叠加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西岸的纬度分布, 则容易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这四种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因此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这一条件要求, 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而且直接提供了一种突破难点的学习方法。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 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 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
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版)1 概述1.1适用围本格式规定了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的结构、命名、单位和参数围,我国各型号天气雷达生成的基数据应符合本格式要求。
本格式适用于基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服务。
1.2数据类型定义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INT – 4字节整型• SHORT – 2字节整型• CHAR*N – N字节字符型•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 LONG – 8字节整型1.3基数据结构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如站点配置块用来描述雷达站的信息,包括经纬度、天线架设高度等。
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见表1-1),其中: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
(见第二章)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
(见第三章)表1-1 基数据整体结构示径向数据长度,参见表3-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2 公共数据块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
详细描述见表2-1。
2.1 通用头块通用头块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别,容主要包括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共32字节。
见表2-2。
2.2 站点配置块站点配置块用于描述雷达站信息,共128字节。
详见表2-3。
表 2-3 站点配置块2.4 任务配置块任务配置块提供雷达扫描任务一般信息,主要包括PPI、RHI以及扇扫等,共256字节。
详见表2-4。
2.5 扫描配置块扫描配置块提供具体扫描配置信息,每扫描配置块由256字节组成。
详见表2-5。
对于扫描任务来说,通常包括不止一个仰角或方位角,多个扫描的配置块依次排列在任务配置块后面。
3 径向数据块3.1 径向头块径向头块提供数据状态、采集时间等信息,共64字节,详见表3-1。
3.2 径向数据块径向数据块用来存储雷达探测的径向数据资料,如反射率Z、径向速度V以及谱宽W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2.2-93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2-93⼤⽓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tmosphere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法与要求。
1.2适⽤范围本标准适⽤与建设项⽬的新建或改、扩建⼯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
2 引⽤标准GB 3095 ⼤⽓环境质量标准TJ 36-79 ⼯业企业设计卫⽣标准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 符号本标准使⽤的主要符号的意义见表1。
序号符号意义单位1 c 地⾯浓度 mg/m32 c0i⼤⽓环境质量标准 mg/m33 c m最⼤地⾯浓度 mg/m34 c L⼩风时地⾯浓度 mg/m35 C f熏烟时地⾯浓度 mg/m36 c p尘粒⼦的地⾯浓度 mg/m3或⼤⽓定压⽐热 J/(g?K)7 c s⾯源或⽆组织排放源的地⾯浓度 mg/m38 c a⾮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浓度 mg/m3-9 c 长期平均浓度 mg/m310 D 排⽓筒出⼝内直径 m11 d 尘粒⼦直径µm12 f 地转参数13 f ijk有风时风向⽅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14 f Lijk静风或⼩风时风向⽅位、稳定度和风速联合频率15 g 重⼒加速度 m/s216 H 排⽓筒距地⾯⼏何⾼度 m17 Hc 逼近⼭体时烟⽻的临界⾼度 m18 He 排⽓筒有效⾼度 m19 ΔH 烟⽓抬升或下沉⾼度 m20 H ⾯源的平均排放⾼度 m21 h 混合层⾼度 m22 h f熏烟时混合层⾼度 m23 h o太阳⾼度⾓ deg24 I i评价指数25 K ij第j类(个)源i种污染因⼦的污染分担率26 L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m27 L b试验站距评价项⽬主排⽓筒距离 Km28 L c排⽓筒距海岸线的上风⽅距离 m29 n o烟⽓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30 n1烟⽓热释放指数31 n2烟⽓⾼度指数32 P 风速⾼度指数33 P i等标排放量m3/h34 P1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35 P.S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36 Q 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7 Q i第i个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8 Q j第j个⽹格内的单位⾯积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m2)39 Q v实际排烟率m3/s40 Q h烟⽓热释放率 kJ/s41 S ⾯源⾯积 km242 T烟⽻扩散时间 s或绝对温度 K43 t 烟⽻或烟团扩散时间 s44 t 烟团排放初始时间 s45 T L拉格朗⽇时间积分尺度 s46 ΔT 烟⽓出⼝温度与环境⼤⽓温度差 K47 ΔT L陆地上与⽔⾯上的⽓温差 K48 U 排⽓筒出⼝处的平均风速 m/s49 U10距地⾯10m⾼处的10min的平均风速 m/s50 U* 摩擦速度51 X 沿平均风向的坐标轴或评价区东西向坐标轴52 X m⼀次最⼤地⾯浓度处距排⽓筒的距离 m53 X f熏烟时距排⽓筒的最近距离 m54 Y 在⽔平⾯上与X轴垂直的坐标轴55 Z 铅直⽅向的坐标轴56 Z0地表⾯粗糙度 m57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8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9 β拉格朗⽇和欧拉时间尺度⽐60 γ探空⽓温曲线斜率61 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2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3 γd⼲绝热递减率64 σx 平均风向(X ⽅向)扩散参数 m 65 σ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平横向(Y ⽅向)扩散参数 m66 σz 铅直⽅向(Z ⽅向)扩散参数 m67 σu 脉动速度标准差(X ⽅向) m/s68 σv 脉动速度标准差(Y ⽅向) m/s69 σW 脉动速度标准差(Z ⽅向) m/s70 σyf 熏烟时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扩散参数 m71 σy τ1 对应取样时间为τ1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72 σy τ2 对应取样时间为τ2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 73 Φ(s), Φ(P)概率函数74 ρa ⼤⽓密度 g/m 375 Δθ/ΔZ 位温梯度 76 Г(η,τ)不完全伽马函数77 ?当地纬度 deg78 λ当地经度 deg79δ太阳倾⾓ deg4 总则4.1 评价⼯作的分级4.1.1 根据评价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环境影响评价⼯作划分为⼀、⼆、三、级。
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
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详细描述见表2-1。
表2-1公共数据块列表
BLOCK区块
BYTES字节
REMARKS描述
GENERIC HEADER通用头块
32
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见表2-2
SITE CONFIG站点配置
128
雷达站点信息,见表2-3
TASK CONFIG任务配置
10
Angular
Resolution
角度分辨率
FLOAT
Degree
度
~
径向数据的角度分辨率,仅用于PPI扫描模式
11
Scan Speed
扫描速度
FLOAT
Deg/sec
度/秒
~
PPI扫描的方位转速,或RHI扫描的俯仰转速
12
Log Resolution
强度分辨率
INT
Meter
米
1~5,000
强度数据的距离分辨率
类型/字节数
UNIT
单位
RANGE
范围
REMARKS
描述
01
MagicNumber魔术字
INT
N/A不适用
0x4D545352
固定标志,用来指示雷达数据文件。
02
Major Version
主版本号
SHORT
N/A不适用
0~65536
03
Minor Version
次版本号
SHORT
N/A不适用
0~65536
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见第二章)
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见第三章)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
8.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版)1 概述1.1适用范围本格式规定了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的结构、命名、单位和参数范围,我国各型号天气雷达生成的基数据应符合本格式要求。
本格式适用于基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服务。
1.2数据类型定义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INT – 4字节整型• SHORT – 2字节整型• CHAR*N – N字节字符型•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LONG – 8字节整型1.3基数据结构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如站点配置块用来描述雷达站的信息,包括经纬度、天线架设高度等。
12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见表1-1),其中: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
(见第二章)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
(见第三章)表1-1 基数据整体结构表2-7;I 表示径向数据长度,参见表3-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2 公共数据块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
详细描述见表2-1。
表 2-1 公共数据块列表BLOCK 区块BYTES 字节REMARKS 描述区块内容字节 Common Block 公共数据块GENERIC HEADER/通用头 32 SITE CONFIGURATION/站点配置128 TASK CONFIGURATION/任务配置 256 CUT #1 CONFIGURATION/扫描配置#1┊CUT #N CONFIGURATION/扫描配置#N256 ┊ 256 径向数据块 Radial BlockRadial 1 第1个径向RADIAL HEADER/径向头64 MOMENT HEADER #1/径向数据头#1 MOMENT DATA #1/径向数据#1┊MOMENT HEADER #K/径向数据头#K MOMENT DATA #K/径向数据#K32 I ┊ 32 I …… …………Radial M第M 个径向…… ……GENERIC HEADER通用头块32 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见表2-2SITE CONFIG站点配置128 雷达站点信息,见表2-3TASK CONFIG任务配置256 扫描任务配置,见表2-4CUT CONFIG扫描配置256*N 扫描配置信息,见表2-52.1 通用头块通用头块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别,内容主要包括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共32字节。
气象观测标准
有关“气象观测”的标准
有关“气象观测”的标准如下:
气象观测标准是指对天气、气象灾害等自然现象的观测规范,这些规范包括观测要求、观测方法、观测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观测要求涉及观测内容、观测时间、观测频度等;观测方法涵盖观测方式、观测顺序、观测时序等;观测设备则包括观测仪器、感应器等。
具体来说,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观测规范》,天气观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能见度、云量、天气现象等。
此外,还有一系列详细的气象观测体系与标准,包括3个专业方向(气象仪器与方法、大气成分观测、气象卫星与空间天气),6个技术领域(基础通用、站网建设、技术装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运行保障),以及19个标准系列(如质量控制、产品开发、检验评估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共同构成了气象观测的完整体系,旨在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8.天气雷达数据标准格式(v1.0)
天气雷达基数据标准格式(V1.0版)1 概述1.1适用范围本格式规定了天气雷达基数据文件的结构、命名、单位和参数范围,我国各型号天气雷达生成的基数据应符合本格式要求。
本格式适用于基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服务。
1.2数据类型定义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INT – 4字节整型• SHORT – 2字节整型• CHAR*N – N字节字符型•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LONG – 8字节整型1.3基数据结构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如站点配置块用来描述雷达站的信息,包括经纬度、天线架设高度等。
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见表1-1),其中:公共数据块用于提供数据站点信息、任务配置等公共信息。
(见第二章)径向数据块用于存储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包括3个子块:径向头、径向数据头以及径向数据。
(见第三章)表1-1 基数据整体结构示径向数据长度,参见表3-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2 公共数据块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如雷达站点信息和任务配置参数等。
详细描述见表2-1。
2.1 通用头块通用头块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别,内容主要包括文件格式版本、文件类型等信息,共32字节。
见表2-2。
2.2 站点配置块站点配置块用于描述雷达站信息,共128字节。
详见表2-3。
表 2-3 站点配置块2.4 任务配置块任务配置块提供雷达扫描任务一般信息,主要包括PPI、RHI以及扇扫等,共256字节。
详见表2-4。
2.5 扫描配置块扫描配置块提供具体扫描配置信息,每扫描配置块由256字节组成。
详见表2-5。
对于扫描任务来说,通常包括不止一个仰角或方位角,多个扫描的配置块依次排列在任务配置块后面。
3 径向数据块3.1 径向头块径向头块提供数据状态、采集时间等信息,共64字节,详见表3-1。
3.2 径向数据块径向数据块用来存储雷达探测的径向数据资料,如反射率Z、径向速度V以及谱宽W等。
发动机上高原动力减比列表
发动机上高原动力减比列表
以下是一些高原动力减比列表的例子:
1. 高原比例(海平面比值):0.9,海拔2,000米,减少了10%的动力输出。
2. 高原比例(海平面比值):0.85,海拔3,000米,减少了15%的动力输出。
3. 高原比例(海平面比值):0.8,海拔4,000米,减少了20%的动力输出。
4. 高原比例(海平面比值):0.75,海拔5,000米,减少了25%的动力输出。
5. 高原比例(海平面比值):0.7,海拔6,000米,减少了30%的动力输出。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高原动力减比将取决于发动机的设计和配置,不同型号和制造商的发动机可能有不同的减比标准。
此外,上述数据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高原行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仔细阅读车辆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以了解准确的高原动力减比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26-2011 53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63-2012 54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79.2-2013 55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79.3-2013 56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19-2013 57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20-2013 58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21-2013 59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57-2015 60 气象基本信息 61 62 63 64 65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QX/T 22-2004 QX/T QX/T QX/T QX/T QX/T 37-2005 38-2005 39-2005 93-2008 102-2009
66 气象基本信息 67 气象基本信息 68 气象基本信息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气象基本信息
QX/T 115-2010 QX/T 120-2010 QX/T 121-2010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123-2011 129-2011 133-2011 134-2011 156-2012 184-2013 200-2013 201-2013 202-2013 223-2013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GB/T 31165-2014 降水自记纸记录数字化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GB 31221-2014 象观测站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高空气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GB 31222-2014 象观测站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天气雷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GB 31223-2014 达站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2000 Ⅱ型自动气象站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2001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2013 木制百叶箱 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 气象仪器系列型谱 气象仪器术语 HM4型电动通风干湿表 SL2-1型雨量传感器 EY3-2A型/EY3-2B型电子微风仪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气象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 空盒气压计 毛发湿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动槽水银气压表 气象用湿球纱布 玻璃钢百叶箱 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 范 GTS1型数字探空仪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 部分: 总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 部分: 云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 气象能见度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 天气现象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5部分: 气压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6部分: 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7部分: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 降水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9部分: 雪深和雪压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0部分: 蒸发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1部分: 辐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2部分: 日照观测
QX/T 233-2014 QX/T 234-2014 QX/T 21-2015 QX/T 6-2001 QX/T 286-2015 QX/T 79-2007 QX/T 79.2-2013 QX/T 79.3-2013 GB/T QX/T QX/T QX/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GB/T QX/T QX/T GB/T GB/T QX/T 19117-2003 34-2005 227-2014 229-2014 20480-2006 20484-2006 21984-2008 27956-2011 27957-2011 27964-2011 28591-2012 28592-2012 28593-2012 28594-2012 113-2010 204-2013 19201-2006 19202-2003 171-201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3部分: 地温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4部分: 冻土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5部分: 电线积冰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6部分: 地面状态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 自动气象站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8部分: 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9部分: 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0部分: 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1部分: 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 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 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 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 空盒气压表(计)示值检定箱 测试方法 空盒气压表(计)温度系数箱 测试方法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2部分: 观测方法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3部分: 验收规定 空气流速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大气压力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气象计量实验室建设技术要求 二等标准实验室 毛发湿度表(计)校准方法 地面气候资料30年整编常规项 目及其统计方法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 式 气象档案(文献)缩微技术 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气象辐 射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 件格式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高空压、温、湿、风探测报告 编码规范 无线电探空资料质量控制 气象数据传输文件命名 气象要素分类与编码 沙尘暴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风自记纸数字化文件格式 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整理规范 生态气象术语 气象资料拯救指南 表格驱动码气象数据传输文件 规范 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地面观测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装备保障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气象基本信息业务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38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7-2007 39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8-2007 40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9-2007 41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0-1007 42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1-2007 43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2-2007 44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3-2007 45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4-2007 46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5-2007 47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66-2007 48 49 50 51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QX/T QX/T QX/T 83-2007 84-2007 92-2008 100-2009
10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7-2001 11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8-2002 12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1-2002 13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3-2002 14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4-2002 15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3-2004 16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4-2004 17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5-2004 18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6-2004 19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7-2004 20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8-2004 21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29-2004 22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35-2005 23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193-2013 24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 33-2005 25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36-2005 26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45-2007 27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46-2007 28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47-2007 29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48-2007 30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49-2007 31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0-2007 32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1-2007 33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2-2007 34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3-2007 35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4-2007 36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5-2007 37 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 QX/T 56-2007
气象电视会商系统运行管理规 范 气象电视会商系统技术规范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 业务科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