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西厢记》点评
《西厢记》点评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思想内容上看,《西厢记》大胆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反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
这种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社会是极具进步意义的,也符合人性的基本需求。
通过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使人们对自由、平等、真挚的爱情产生了更强烈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从艺术表现上看,《西厢记》的曲辞优美,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张生的痴情、崔莺莺的聪慧、红娘的机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西厢记》在情节设置上也独具匠心,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性。
作者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如孙飞虎围寺、崔夫人赖婚、张生相思成疾、红娘传书递简等,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读
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综上所述,《西厢记》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情节曲折的古代戏曲佳作。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欣赏。
同时,《西厢记》所倡导的自由爱情观念和反封建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才女李香君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太原女子崔莺莺在秀洲草堂与梁山伯相遇,夫妻相知相爱的感情故事。
本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思想内容:1.弘扬礼教道德。
《西厢记》中不断强调礼教道德的重要性,人物故事中体现出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强调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反对恶俗官场。
《西厢记》中对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腐败、官场恶俗现象进行了抨击。
小说中刻画了薛宝钗、封肆、刘婵三个贞淑端庄之女,与傅宸娘、童贯等厚颜无耻之官,形成鲜明反差,以此强调文化人之高尚和官场之污浊的对比,展示对官场腐败的强烈不满和对礼教文化的强烈认同。
3.倡导爱情自由。
《西厢记》讲述了梁山伯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因身份不同而不能成婚,最终化为鬼魂在月下相守。
全文所表现出的爱情观,不仅是对男女之间纵然有所限制,仍然可以有自由爱情的呼吁,更夹带着“生死与共”的感动和豁达。
文中响应了“自由恋爱”的呼声,强调了爱情自由同时也向传统封建的宗法礼教观念发出了挑战。
二、艺术特色:1.“吟诗墨客”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塑造了梁山伯、张生、陈涛、崔员外等一批才学出众、吟诗作画的人物,强化了“文人”文化在社会生活品位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意境悠远、曲折离奇的艺术特点。
文字意境极为优美,似乎都是婉约柔美的诗歌,文字的情操而非故事本身可以带给读者高雅的享受和感动。
3.严密的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丰满生动,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的真实可感为美案剧增添了情节冲突和人物感人的力度。
在刻画女性形象方面尤其鲜明,多情又纯净的崔莺莺、精明强干的薛宝钗、纯真可爱的林妹妹、端庄贞淑的刘婵等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传统女性形象塑造提供了许多借鉴。
四、再现历史真实。
小说中尽可能真实刻画了明代生活细节和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以及明代妇女的封建地位、非情有力的结构等。
西厢记读后感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西厢记读后感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篇一西厢记读后感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西厢记》这本书,读完之后,那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就像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啥滋味都有!要说这思想内容,它可真不是一般的大胆!在那个封建礼教严格的时代,崔莺莺和张生居然敢冲破束缚,追求真爱,这简直就是对传统观念的一记重拳!也许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就是离经叛道,可我觉得,这恰恰是对人性自由的呐喊。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不禁想问:难道门当户对就一定能带来幸福吗?未必吧!再聊聊这艺术特色,哇塞,那叫一个绝!作者的文笔简直妙不可言,就像一位超级大厨,把各种调料恰到好处地撒在文字里,让人读起来那叫一个过瘾。
比喻、拟人、排比,各种修辞手法用得那叫一个溜,把人物和场景都描写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把崔莺莺的美貌比作盛开的花朵,这一下子就让我在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娇艳欲滴的美人形象。
还有啊,这情节的设置也是一波三折,一会儿让你紧张得心跳加速,一会儿又让你甜得像吃了蜜。
我觉得自己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
这书中的人物性格也是鲜明得很,张生的痴情,崔莺莺的娇羞,红娘的机灵,每个人都好像从书里走出来站在我面前一样。
不过,我也在想,这样的爱情故事在现实中真的能存在吗?可能是我太现实了,总觉得这种美好有点像童话。
但不管怎么说,《西厢记》确实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和思考。
篇二西厢记读后感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西厢记》,这书可真是不简单!先说思想内容,它就像一把利剑,狠狠地刺向了封建礼教的心脏。
在那个啥都讲规矩的年代,莺莺和张生居然敢爱得那么轰轰烈烈,这难道不是对所谓“规矩”的一种挑战?我觉得吧,这就是告诉咱们,爱情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能让人不顾一切,啥门当户对,啥礼教束缚,都得靠边站!它的艺术特色,那可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就像是个超级魔法师,用文字把整个故事变得绚丽多彩。
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仿佛能钻进人物的心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说莺莺心里对张生的那种又爱又怕的纠结,写得简直太逼真了!还有那情节的安排,哎呀妈呀,就像个迷宫一样,一会儿把你绕进去,一会儿又给你指条明路。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唯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自由、平等、进取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对待自由和平等的态度上。
剧中的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贫穷学子和一个有高尚家庭背景的贵族女子,他们的爱情跨越了社会阶级的差异。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婚姻是被严格限制和禁止的,张生和崔莺莺不顾这些禁止和限制,坚守自己的爱情,最终赢得了幸福。
这种对待自由和平等的态度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独立、开放和进取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尊严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剧中还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内容。
崔莺莺是一个聪明、勇敢、有主见的女性形象。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愿随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和张生私奔。
《西厢记》中塑造的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具有非常先锋的意义。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宣扬了女性独立自主的观念,呼唤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
在艺术特色方面,《西厢记》采用了明快、流畅、富有韵律感的曲调和唱词。
唱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非常适合大众传唱。
剧中角色性格鲜明,塑造细致入微,对话幽默风趣,让观众忍俊不禁。
剧情设置紧凑,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剧中还穿插了大量的舞蹈和音乐,丰富了舞台表现形式,增加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西厢记》成为了元曲中一部极富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是一部思想内容独特、艺术特色鲜明的戏曲作品。
它通过爱情故事展示了自由、平等、进取的思想内容,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角色形象,采用了流畅、优美的曲调和唱词,以及丰富多样的舞蹈和音乐,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西厢记》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通过艺术手法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试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试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首先说一说《西厢记》故事的流传。
《西厢记》的故事原型见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又叫《莺莺传》,但书中的张生却是一个始乱终弃的薄幸郎。
宋元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等.。
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到了元代,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
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西厢记》思想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一、竖起一面反礼教的旗帜。
首先《西厢记》中所倡导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自由恋爱的婚姻与当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的形式内容形成对立。
在前半段情的产生中可见到与封建礼教对立的种种场景。
封建礼教提倡“非礼勿视”“怎挡他临去秋波那一荡”“非礼勿言”二人却月下“隔墙酬韵”提倡“非礼勿听”“听琴”提倡“非礼勿施”,二人却私下结合。
在后半段情的沉溺中更体现出“爱情诚可贵。
”“长亭送别”一幕中更通过崔莺莺的口中说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入状元及第”这样的爱情宣言在爱情面前,封建的功名利禄却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二、塑造了一对叛逆精神的形象崔莺莺和张生。
崔莺莺原本是个漂亮,知书答礼的相国小姐。
她对张生一见钟情,后来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她在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时候,却由于家庭教育和贵族身份,,产生了怀疑与顾虑,从而不断加深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闷。
如她请求红娘为她去张生那里问病,但看到张生的回信又忽地向红娘发起脾气,要红娘带信,口说是叫张生“下次休是这般”,但寄去的却是约张生月夜私会的诗简。
在描绘崔莺莺这个叛逆形象作者既善意地嘲笑她与封建礼教斗争中所流露地弱点,同时细致地写出了她性格里深沉,谨慎的一面。
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作者与莺莺纯粹的爱情观相比,张生虽大胆追求爱情的自由,反抗封建礼教也凸显了张生作为封建男性的社会角色,如对封建科举的看法崔莺莺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入状元及第”而张生却是“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1. 引言1.1 《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爱情戏曲,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情节动人,表现了爱情的真挚和坚贞,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爱情、婚姻和自由的思考。
通过对爱情和婚姻的探讨,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缺陷。
《西厢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传颂不衰。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引领着观众思考人生和愿望,启迪着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西厢记》不仅仅是一部戏曲作品,更是一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杰作。
2. 正文2.1 作者生活时代背景及创作背景作者生活时代背景及创作背景: 《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代杂剧大家王实甫。
王实甫生活的时代是元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多元、昌盛繁荣的时期。
在元代,南宋被元朝征服,统治者是蒙古族,社会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王实甫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西厢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背景主要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元代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开放,对爱情和婚姻观念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实甫创作了《西厢记》,这部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对婚姻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王实甫是一个卓越的戏剧家和文学家,他通过《西厢记》这部作品,创造了富有表现力和生动性的人物形象,塑造了许多鲜活的角色。
他深刻地描绘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不仅仅是展示了爱情的甜蜜和悲剧,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对话,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2.2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作品中展现了封建社会家庭伦理观念对个人命运的束缚。
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受到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阻碍,尤其是封建礼教对婚姻的限制,使得两人无法在一起。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明代崔宗之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它描写了一个宫廷女子与一个书香门第子弟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深入的情感描写、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和优美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一部分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浅谈《西厢记》的价值。
一、思想内容1.宣扬“婚姻自由”思想《西厢记》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倡导的一种人性观和婚姻观上,即认为婚姻是自愿的,应该以双方感情为本,不受封建礼教和家族集体的束缚。
在小说中,主角张生和莺儿之间的爱情,既难以遵循婚姻制度,也几乎破碎于世俗利益和礼教观念。
但作者将他们终成眷属,主要原因是要宣扬个人自由、婚姻自由的思想,反对封建礼教的婚姻观念。
2.献扬女性独立自主思想《西厢记》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刻画在全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女主角莺儿是小说中的一位坚持自我、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
她明白自己的追求目标是张生,对于世俗的礼教约束毫不在乎,义无返顾地奔向自己的目标。
通过莺儿这一形象的描绘,作者不仅抨击了当时的男尊女卑思想,更为国人树立了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女性形象。
3.反映整个社会变化和转型《西厢记》以描摹社会文化现象为基础,并以朝廷、官场、贾宅和书香中至上贵族的行动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变化和转型。
经过全书的描绘,人们可以看到明代后期社会底层的转型和中、下层阶层的抗争。
小说表现出了官宦新贵的兴起所带来的历史变迁,以及书香门第的衰弱和贾宅豪门的衰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发展。
二、艺术特色1.描写细腻入微的人物形象在《西厢记》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和行为举止的描写,赋予了小说形象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如张生是个文静俊秀的青年,他才气横溢,却又时常悲愁郁结,观感深邃;而莺儿则是个任性、娇俏的女孩,理性冷静,却又常常鬼鬼祟祟,动感十足。
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作者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不仅能够了解这些人物的表面形象,更能够感觉到他们内心的细微波动。
西厢记主题思想总结
西厢记主题思想总结《西厢记》是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传奇剧,通过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对爱情的追求,表达了主题思想。
首先,《西厢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一对相爱的青年,但由于身份差异和礼教的束缚,他们无法在一起。
祝英台委身妓馆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遭受了家族和社会的谴责。
王实甫通过祝英台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探讨了封建礼教在感情和人生选择上的弊端。
康熙帝也在剧中为他们做了撮合。
其次,《西厢记》强调了真挚爱情的力量和对爱情的追求。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虽然遭遇了重重的障碍,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对彼此的承诺和信仰。
他们相互倾诉、互相关爱,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王实甫通过他们的爱情,强调了信仰、坚守和执着对于爱情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推崇。
另外,《西厢记》也传递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尘世间的痛苦的反思。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梁山伯的无奈和祝英台的牺牲,都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追求幸福和尊严之间的选择和困惑。
剧中还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对人性造成的束缚和痛苦。
王实甫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内心痛苦,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激发。
此外,《西厢记》还展示了女性自立、勇敢追求幸福的精神。
祝英台不愿接受被家族限制的命运,毅然委身妓馆,并通过良好的教育自身修养。
她积极主动地表达对梁山伯的爱,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种女性自主、勇敢追求幸福的形象在传统封建观念中非常罕见,体现了王实甫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西厢记》主题思想集中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强调了真挚爱情的力量和对爱情的追求,传递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尘世间的痛苦的反思,同时展示了女性自立、勇敢追求幸福的精神。
这些思想在剧中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得到了深入的体现和传递,非常符合戏曲的艺术特点,也对观众产生了积极的思考和共鸣。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代文学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被称为中国古代白话戏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蓝本,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展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纠缠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同时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弊端和人性的真实。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冲突。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柳世隆和李香君都是封建社会下的人物,他们不仅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还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真爱,不顾一切地追求幸福。
他们通过密谋、私奔等方式展示了对爱情的无尽渴望,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局限和痛苦。
男女平等的呼声。
在剧中,李香君通过行走西厢、私书和柳世隆的交流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她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可见一斑。
她不愿意被嫁作人妇,更不愿意成为一位被动的听命于人的女性。
她希望有机会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这种对平等的追求也体现了剧中人物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反叛。
《西厢记》还通过揭示社会现实中的弊端,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剧中的官员王守仁贪污受贿、贵妃纳邪、士人裸婚等情节,都反映了元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通过揭示这些弊端,剧中传递了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社会风气的警示。
语言生动活泼。
该剧以白话为主要表达方式,与传统的文言文戏剧相比,更贴近于百姓的口语表达方式。
剧中对话流畅、富有韵律感,表达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使人更容易沉浸其中。
形象塑造生动。
剧中的人物形象多样丰富,有柳世隆那个充满阳光和正直的青年,有李香君那个聪明机智又深情厚意的女子,有追求正义的崔康之,以及形象鲜明的官员、贵妃等。
这些形象塑造生动刻画,各具特色,使观众能够很快地对他们有所了解,产生情感共鸣。
情节曲折有趣。
剧中的情节曲折有趣,充满悬念和变化,使观众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秘密恋情的曝光、私奔的失败、范宽与宋富贵的夫妻喜庆等情节设计紧凑,情感跌宕起伏,给人以视听上的享受。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元末明初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的一部长篇歌舞小说,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古代爱情的真挚、忠贞和纯洁。
《西厢记》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思想内容方面,《西厢记》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观。
故事中的张生和文君两位主人公坚贞不渝、不畏艰辛,用真挚的爱情和不屈的毅力,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幸福。
他们忠贞的爱情观和伦理观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是极其珍贵和崇高的,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崇拜。
这种崇高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厢记》也揭示了中国古代宫廷生活的特点,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风俗习惯,对后世学者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厢记》在艺术特色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小说在叙事上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采用了独白、抄诗、诗歌对唱、曲牌和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戏剧性和音乐性。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精湛的艺术技巧,主人公张生和文君的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且在塑造角色时注重个性特征,并且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相互勾连。
小说在情节编排上处理巧妙,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张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情感共鸣。
小说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读来有如沉浸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西厢记》在对爱情的描写和探讨上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表达,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张生和文君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纯洁爱情的推崇和赞美。
张生和文君的爱情是一种真挚、纯洁的情感,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他们的爱情是崇高的,是值得尊敬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
作品还对封建礼教和宫廷权力的批判,以及对重视女性自主权和平等的呼吁,这对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爱情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戏曲中一部被后人推崇备至的传世之作。
作为元曲四大名著之一,《西厢记》在文学与戏曲艺术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具有丰富的内涵,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着爱情、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展开。
在爱情方面,《西厢记》以张氏和张生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张生以忧国忧民的骨气和情感修养获得崔氏的尊敬,也终获得了与穆娘结合的机会。
这一爱情故事,无论是在表达方式还是在情感深度上都令人动容。
《西厢记》也通过张生和崔七两对情侣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束缚和阻挠。
崔氏和张祥通过种种手段扼杀两对情侣的爱情,触目惊心,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婚姻伦理观念的丑恶一面。
在这一方面,《西厢记》可以说是一部展现了爱情和婚姻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还在家庭伦理观念上有独特之处。
崔氏作为穆娘的母亲,对娘家的家庭伦理观念极为保守,她为了儿女的前途利益,居然不顾儿女的真情实感,恶意攀附官府权贵,不择手段,连累无辜。
穆娘的父亲却对此心存疚恨,愧疚于不能保护女儿的幸福,这也可以看出《西厢记》对家庭伦理观念的深刻反思。
《西厢记》也通过皇甫华和绯红的故事,展示了宽容与理解的家庭美德。
在艺术特色上,《西厢记》具有独特的戏剧结构和音乐唱腔。
《西厢记》的戏剧结构十分严谨,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合理。
故事情节既有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悬疑感,又有叙述清晰、合情合理的逻辑表达,给人以耐人寻味的审美愉悦。
《西厢记》的音乐唱腔也是独具特色。
元曲戏剧中的音乐旋律多样,节奏明快,配以美妙动人的唱腔,更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戏曲氛围。
《西厢记》的音乐唱腔不仅流畅悠扬,而且运用了许多古老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这些古老的乐器音韵独特,能为戏曲增色不少。
《西厢记》的舞台布景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戏剧作品,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观众。
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作之一,《西厢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婚姻和自由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及艺术价值。
本文将就《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着爱情、婚姻、自由等主题展开,通过一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男女主角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下青年男女在婚姻、爱情和自由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作品通过展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于人们感情的束缚和婚姻自由的限制。
作品还通过描写崔莺莺与碧瓦的友情、崔莺莺与母亲的矛盾等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整个故事情节从爱情、友情、家庭关系等角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婚姻观念,展现出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反思。
《西厢记》还对人性的善良、纯洁、正直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揭示。
作品中不仅塑造了爱情至死不渝的崔莺莺和张生,也有雷门的聪明和纯朴、崔妈的慈爱和宽容、潘氏的善良和坚贞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美好品质的赞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对纯真、善良、正直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西厢记》不仅通过爱情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还对人性的美好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揭示,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持续追求和向往。
除了思想内容的深刻揭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也是其被人们所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品的语言美和形象美非常突出,通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起伏等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作品中崔莺莺和张生之间对白的抒情感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的生动立体、情节的流畅连贯,使得整个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元代戏曲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戏剧之一。
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对《西厢记》进行探讨。
一、思想内容1. 爱情观念《西厢记》以爱情为主题,展现了潘金莲和张生、红娘和张生之间的爱情纠葛。
在明清时期,封建礼教束缚严重,婚姻多是以门第和利益为主,而真正的爱情成为一种奢望。
《西厢记》通过潘金莲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婚姻的束缚。
在戏剧中,潘金莲和张生的爱情表现得深沉而坚定,他们不顾一切地为爱情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梦想。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真、真挚爱情的理解和呼吁。
2. 婚姻观念《西厢记》也涉及到婚姻观念的改变。
通过红娘为张生和红娘对潘金莲和张生的爱情进行支持和帮助,表达了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
在这部戏剧中,作者描绘了婚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呼吁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真实的爱情和婚姻。
3. 教育观念《西厢记》中还包含了对教育观念的批判。
红娘是一位开明而严谨的教育家,她创造了开放而丰富的教育环境,给予张生以全面的教育,培养他的才情和品德,为他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
她也对潘金莲进行了开明的教育,帮助她自立自强,成为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女性。
在戏剧中,红娘教育观念的提倡,对社会教育制度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追求和理念。
二、艺术特色1. 表现手法《西厢记》是一部情节曲折、情感细腻的戏剧作品,它运用了多种戏曲表现手法,如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使戏剧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在对白方面,通过对话的设置和表达,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人物刻画在人物刻画方面,《西厢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崇正派杂剧,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情趣之巅峰”和“人类文明的瑰宝”。
该剧通过描写杜丽娘与张生之间的爱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自由和尊严的理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西厢记》着重表现了“爱情至上”的主题。
在这部剧中,杜丽娘和张生深刻地体现了两个人在面对爱情时的选择和果敢。
他们不畏权势,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该主题具有教育意义,让观众了解到爱情不仅仅是心灵上的一种陶冶,更是实践生活中的一种选择和行动。
其次,《西厢记》呈现了个人尊严和自由的思想内涵。
该剧通过描写杜丽娘起义之后所经历的追求尊严和自由的过程,表达了个人品德和自由选择的价值所在。
杜丽娘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勇气和毅力,她带领着一群妇女首次在故事中发起了起义。
通过杜丽娘的行动,该剧清晰地表现了个人尊严和选择自由的重要性。
此外,该剧还着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和友情思想。
《西厢记》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
除了杜丽娘和张生之间的爱情外,剧中还表现了友情的高尚品质。
例如,孟光、文叔等人对袁政的不离不弃,表现了友情的至高价值。
在艺术特色方面,《西厢记》具有独特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
王实甫巧妙地刻画了各种性格鲜明的角色,让人物深入人心,令观众在脚下看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该剧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心旷神怡。
例如,舞台上的花鼓戏是剧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图画美妙,临场演绎生动。
总结起来,《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传统文化作品,它通过描写爱情、自由、尊严和友情等主题,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感情和智慧的内涵。
同时,该剧在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欣赏价值。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明代戏曲家王实甫所著的一部话本剧,该剧以唐代文学家元稹与李端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了士人儒雅之情和女性的独立自主。
该剧以寓言的方式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艰难处境,同时又赞美了纯真的爱情和人性的真善美。
下面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西厢记》进行浅谈。
该剧还强调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王实甫通过元稹和李端的故事,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
元稹与李端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真实的,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考虑,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通过这种对爱情的赞美,王实甫呼吁人们追求纯洁的爱情,超越封建礼教和利益的束缚。
《西厢记》还展现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自主性格。
剧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拥有独立意识和主动性格。
李清照是一个才女,她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情和主张。
她不愿意被传统的礼教束缚,坚持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而且,她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也展现了坚强的一面,她敢于反抗家族的压迫,坚守自己的爱情。
从艺术特色来看,《西厢记》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优美的诗意。
该剧融入了许多民间曲艺的元素,如评弹唱段、说唱等,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曲艺元素使得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表达了神秘的东方魅力。
而剧中的对白和唱词也充满了诗意,运用了大量的韵律、修辞和意境,使得整个剧目如诗如画。
该剧还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和舞蹈,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动作表达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心情变化。
《西厢记》通过展示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礼教的束缚。
该剧以民间特色和诗意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剧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该剧在表现小人物形象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又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和思考,堪称明代话本剧的经典之作。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西厢记》是元曲中一部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西厢记》具有独特性。
在思想内容上,《西厢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女性自由的呼吁。
该剧主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剧中塑造了祝英台这样一位自立、自主、敢爱敢恨、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祝英台在剧中不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还有一颗自由爱情的心。
她不愿意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敢于公开表达自己对梁山伯的爱慕之情。
同时,祝英台也通过本剧的主题来呼吁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爱情观,并应该去争取自己的自由与权力。
在艺术特色上,《西厢记》在描绘人物性格方面深入细致、情感深刻,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该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另外,《西厢记》还有精湛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既契合了元曲的特点,又不乏文学价值。
剧中的描写非常细腻,同时还注重了情感表达,使得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的鲜活生动。
而这种生动性和精美的艺术字眼的运用也为该剧提供了很高的艺术性。
总的来说,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西厢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女性自由的呼吁,并且还强调了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爱情观;同时,《西厢记》在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在情感表达和艺术语言的运用方面。
因此,《西厢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代表作之一。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千古绝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人性、婚姻伦理、女性觉醒、描写手法等几个方面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人性的描写《西厢记》中人性描写栩栩如生,塑造了一批真实可感的人物。
作者对主人公张生、崔莺莺、红娘等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刻画,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张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不屈不挠,勇敢追寻自己的爱情;崔莺莺则是一个善良、聪明、美丽的女子,她追求真爱、自由和平等,表现出女性渴望自主人格的一面;红娘是一个乐观、机智、精明的女人,她为崔莺莺牵线搭桥,使得婚姻得以实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作者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要珍惜真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二、婚姻伦理的探讨婚姻伦理是《西厢记》的热点话题之一。
该剧不仅对宋代婚姻制度进行了批判,还谴责了世俗的金钱观和权力观。
例如,剧中的崔莺莺不愿嫁给盛世华等富贵之家,而要嫁给自己爱的张生;张生和崔莺莺最终冲破了重重阻碍走到一起,表现了爱情的真谛和婚姻的美好。
通过这种婚姻伦理的探讨,作者明确表达了对于婚姻自由选择的倡导,呼吁对于婚姻的看法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婚姻生活。
三、女性觉醒的表现在《西厢记》中,女性角色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相比较于其他传统剧作,本剧的女性角色具有独立的人格,追求真爱和自由。
例如崔莺莺,她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思想,在追求张生的同时,也要坚定维护自己的价值观;红娘则是一个机智精明的女性,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能力和魅力。
这些女性角色的描绘,揭示了传统文化中所忽视的女性自主意识,呼吁男女平等,开创女性觉醒的新时代。
四、独特的艺术特色《西厢记》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体现了元曲文学的独特艺术特色。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使得剧中人物的情感充满张力;另外,剧中的情节发展也是自然流畅的,紧凑而不失温馨,唤起了人们的深深共鸣。
西厢记的总结思想
西厢记的总结思想《西厢记》是明代元绛创作的一部以东坡(苏轼)和王实甫为原型,借古讽今的戏曲作品。
通过描绘东坡与王宝钏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以人性为中心的思想。
西厢记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崇尚自由与平等。
整个剧情围绕着东坡和王宝钏之间的爱情展开,他们都是明朝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小人物,东坡虽然是一位官员,但却深受朝廷排挤,王宝钏则是一个茶馆女子。
他们的相遇和相爱,打破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壁垒,彰显了人性的平等和自由。
作者通过塑造东坡和王宝钏的形象,传达了对于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以及人们应该超越身份和地位的限制,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第二,强调爱情与婚姻的权利。
在明代封建社会中,婚姻是由父母或长辈包办,完全没有了个人的选择自由。
而在剧中,王宝钏与李娘子、西门庆之间的婚姻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困扰,展现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弊端。
通过东坡与王宝钏之间的相遇和爱情的发展,作者借此探讨了个人对于自己未来的选择权以及对于婚姻的自主权。
他表达了一种情感的自由和尊重个人权利的观点,对于封建议题提出了严肃的质疑。
第三,批判封建伦理观念。
封建社会伦理观念对于西厢记中人物的行为有着深远影响。
在剧中,封建伦理观念使得王宝钏无法拒绝李娘子推荐的丈夫,而东坡也在临行前被父亲强行催婚。
作者以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封建伦理观念无情地束缚人性的一面。
他通过东坡和王宝钏的奋斗和努力,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实现了爱情的胜利,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的僵化和约束性。
第四,弘扬真爱与诚信的价值观。
在西厢记中,东坡和王宝钏都是具有高尚品质和悲壮情怀的人物形象。
他们的爱情纯真、坦诚,对于自己的爱情信守承诺。
尽管面临种种艰难和阻碍,他们依然坚守初心,追求真爱,并最终得到了幸福。
这种对真爱和诚信价值观的弘扬,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于人性善良的信仰。
综上所述,《西厢记》通过展现东坡和王宝钏之间的爱情纠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倡导了自由与平等、个人自主权、批判封建伦理观念以及弘扬真爱与诚信的思想。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既有浓厚的思想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浅谈《西厢记》。
首先是关于爱情观念的思考。
《西厢记》以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两位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展现了作者对纯洁爱情的向往。
在这个故事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是不分贵贱的,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追求,最终战胜了世俗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梦想。
作者通过这一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爱情是不分贵贱的,只要真心相爱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爱情幸福。
其次是关于批判封建礼教的思考。
在《西厢记》中,作者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人们自由恋爱的限制和歧视。
作者认为,封建礼教的束缚不仅使人们无法追求真挚的爱情,更是对人们自由恋爱的一种剥夺。
而崔莺莺正是通过与这种封建礼教的对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梦想。
《西厢记》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对人们自由恋爱的呼吁。
我们继续分析《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艺术特色:首先是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
《西厢记》中的语言非常优美,结构完整,既有戏曲的抒情性特点,又有散曲的细腻和写实特色。
其中对于崔莺莺的描写非常细腻,把她塑造得既有风华绝代的容貌,又有聪明伶俐的性格,同时还有她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描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其次是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
《西厢记》的舞台表现形式也颇具特色,它是一种融合了对唱、散曲和表演的艺术形式,既有传统的古典美,又有现代的活力和魅力。
这种表现形式既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具有新时代的审美趣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最后是丰富的音乐和配乐。
《西厢记》中的音乐和配乐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音乐在整个剧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烘托气氛,又能够增加戏剧的感染力。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所写的一部杂剧,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和杜秋娘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揭示封建礼教对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束缚。
整个剧情围绕着元稹和杜秋娘的爱情展开。
元稹是一位文人才子,杜秋娘则是一个才女,并不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行事。
他们之间的爱情受到了封建礼教的阻拦和压迫,使得两人常常有难以言说的痛苦和困扰。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于个人感情的限制,以及对于女性自主权的剥夺。
强调了婚姻自由和女性权益的重要性。
在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十分鲜明,充满了独立和自主的精神。
杜秋娘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女性,她不甘屈从于封建社会的安排,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她的闺阁姐妹们也同样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
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作者展示了女性在婚姻和社会中应享有平等的权益,强调了婚姻自由和女性权益的重要性。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以“虚实对立”为主要的艺术手法。
剧中通过设置宏大的虚构的西厢,与现实的王宅相对应,展现了“虚实”两个世界的对立,以及两个世界之间的冲突与联系。
通过“虚实对立”的艺术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加了舞台效果的变化与风格的多样性。
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
剧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舞台的布景设计,将元稹与杜秋娘之间的爱情情节展现在一个优美而宜人的环境中。
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与剧情的发展相呼应,使得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中,体会到剧中人物的情感与境遇。
作为元代戏曲作品的代表,《西厢记》不仅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束缚,反映了士人对于官场腐败的不满,还强调了婚姻自由和女性权益的重要性。
该剧以“虚实对立”为主要的艺术手法和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展现了文人情怀为主题的艺术风格。
这些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得《西厢记》成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作者:周晓波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
摘要:文学从诞生之日起,爱情就是描写和歌颂的永恒主题。
在我国近两千的封建社会里,因受男尊女卑封建伦理思想的桎梏,文学作品大胆、直接、鲜明地歌颂男女爱情的很少。
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次从正面鲜明的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在艺术创作上很具特色,本文略作探讨。
关键词: ;西厢记 ;内容 ;艺术 ;特色 ;探讨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这一永恒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
《西厢记》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在戏剧结构与神突以及体制创新和语言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文学史上有关王实甫生平资料很少,《录鬼簿》说他“名德信,大都人”,并记录了他十三中杂剧。
从他在《破窑记》中流露的“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守寒窗终有峥嵘日”的思想和他在《丽堂春》中抒发的宦海升沉的感叹来看,他可能是一个在仕途失意的文人,也是一个熟悉当时勾栏生活的剧作家。
王实甫的戏剧除《西厢记》外,现在流传的还有《丽堂春》、《破窑记》以及《芙蓉亭》、《贩茶船》,成就都不很高。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当时就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贾仲名的《凌波仙》词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斗魁”。
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
到了元代,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他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虽故事基本相同,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艺术上也有较大提高。
二、《西厢记》思想内容
1.竖起一面反封建礼教的旗帜。
《西厢记》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
虽然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莺莺与张
生是出身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对才子佳人,但在故事的长期流传过程中,人们突出了他们的热情、勇敢等等新的品格,并在他们的美满结合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使它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
作品中所倡导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自由恋爱的婚姻与当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的形式内容形成对立。
在前半段情的產生中可见到与封建礼教对立的种种场景。
封建礼教提倡“非礼勿视”,“怎挡他临去秋波那一荡”;“非礼勿言”二人却月下“隔墙酬韵”;“非礼勿听”,二人“弹琴”“听琴”,互通心曲;“非礼勿施”,二人却私下结合。
在后半段情的沉溺中更体现出“爱情诚可贵。
”“长亭送别”一幕中更通过崔莺莺的口中说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入状元及第”这样的爱情宣言。
在爱情面前,封建的功名利禄却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2.塑造了一对叛逆精神的形象。
崔莺莺是个深沉、幽静的少女,她有着魅力的容貌,有“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却被深深第闭锁在寂寞的闺中,并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身早就许给了“花花公子”郑恒。
她无法驱遣自己青春的苦闷,因此在遇到青年书生张珙时,就一见钟情,后来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她在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时候,却由于家庭教育和贵族身份,产生了怀疑与顾虑,从而不断加深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闷。
如她请求红娘为她去张生那里问病,但看到张生的回信又忽地向红娘发起脾气,要红娘带信,口说是叫张生“下次休是这般”,但寄去的却是约张生月夜私会的诗简。
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戏剧冲突,既善意的嘲笑她与封建礼教斗争中所流露地弱点,同时细致地写出了她性格里深沉,谨慎的一面。
显示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深刻,体现了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达到的高度。
张生在作品中实际是以一个穷书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
他为了莺莺而宁愿抛弃功名、废寝忘食,甚至身染沉疴,对莺莺的爱情一直没有改变。
张生虽大胆追求爱情的自由,反抗封建礼教也凸显了张生作为封建男性的社会角色,如对封建科举的看法崔莺莺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入状元及第”而张生却是“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张生作为一个书生,作者也写出了他软弱的一面。
如老夫人赖婚之后,他竟要“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莺莺赖简之后,他也说:“此一念小生再不举……眼见休也。
”这整体现了作者塑造人物真实、客观的现实创作方法。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1.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
《西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
崔张故事里的人物虽不多,但揭示的比较深刻。
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写人物,既可以是人物性格特征更加鲜明,而且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适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表面上看来,他们三人是全剧的正面人物,奋斗目标一样应该不存在着什么矛盾冲突,但是由于他们的出身教养、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必然也有不少的矛盾。
2.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如老夫人的赖婚,张生的犯傻,莺莺的作假,红娘的泼辣等,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3.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4.选择和融化古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
如《长亭送别》一折里莺莺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5.体制上的突破。
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
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西厢记》的故事歌颂了人世间至真至美的爱情,其中“红娘”更是作为了青年男女爱情牵线搭桥的“媒人”的代名词流传至今,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西厢记》将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