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余秋雨《寻觅中华》有感

一次次打动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浅显仿佛随手写就的文字。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讨论的是多半为人们熟悉,或者自以为熟悉的历史片段,但是,他总能给出许许多多“熟悉”之外的东西,让人感叹原来自己所谓的“熟悉”,不过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表象知识。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个角度的思考,能够直击人心。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于中华文明的求索与探寻。翻开书页,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寂寥而孤独的画卷。夜里风雨飘摇,无际的林木全都变成了黑海怒涛。在破败的半山藏书楼中,余秋雨闭上双眼,沉浸在交叠闪现的历史画面中。这个时候最作者想起的,是千万年前的先民?他们在草泽荒滩上艰难迈步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也一定是狂风暴雨的深夜。因为,这是生存的悬崖,也是毁灭的断壁,不能不全神贯注,怵目惊心。作者一下子跳过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来到了史前。狂风暴雨删去了历史,让他回到了只有自然力与人对峙的洪荒时代……此刻读者也不由自主顺着这个思路想开去了。

看似荒山,却是文薮;看似全无,却是大有。就在这无人注意的角落,就在这不可理喻的年月,只要有一堆古代汉字,就有了一切可能。饿了就吃便宜的压缩饼干,渴了就喝打来的山泉水。就是这种环境,使得作者能够潜心研究学术,最终孕育出不朽的作品。

炎黄到近代,是一本编年体的散文作品集,有史有据,一切都是实证细节,无可怀疑。从五千年前禅让制的炎帝黄帝,为何到了君位世袭的王朝——夏?余秋雨说,由于利益争逐的加剧,生产力的发展,权利性质发生了变化。英雄主义的无私首领,才不能不演变成巨大利益的执掌者,而不会仅仅出自个人私欲。否则,为什么人类所有重大的古文明都会必然地进入帝国时代。为什么在明清六百多年间,通过个体创造把文化收拾成真正大格局的,只有曹雪芹和王阳明?作者说,这与社会气氛有关。起点是朱元璋开始实施的文化专制主义。这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严密的包围,整体的渗透,长久的绵延。它剥夺了精英思维,剥夺了生命尊严,剥夺了原创激情,连科学技术也难以发展……

寻觅中华这本书,是余秋雨在几十年的体验和观察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思索。文化不是欢庆的装饰,宣传的工具,政治的话筒,也不是由晚会、评奖、精品、大牌所组成的假大空排场。更不能当做一己的装饰、圈内的摆弄、超世的枯奥,由无效、无能、无聊、无稽组成的伪精英表演。那么,文化是什么?

余秋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史是由一串无可置疑的名字组成的。一种大文化,是一个庞大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渗透在千家炊烟,万家灯火之间。中华文化的悠久生命力,并不是靠官方的喂养和宠爱,也不是靠文坛的商榷和争执,而是靠广大文人的崇敬和守护,才维持下来的。它的灵魂,就是“止于至善”的天下大道。

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中国文化缺少实证意识,喜欢谣言,不具备辨伪、辟谣的功能和程序;又如,中国文化缺少法制意识从未把人身权、名誉权太当一回事。再如,中国文化缺少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很多人对于文化的伤害置若罔闻,看到同行受到伤害还暗暗自喜。作者揭发和批判这些,是对文化界的负责。这种声音,只能出现在中华文化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刻。作者希望的中华文化,是能够与全球文明亲切相融,偶尔又闪现出一点几千年积累的高贵的文化。到那时,中华文化也就成了人类诗意生存、和谐生存的积极参与者。

眼下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的感悟。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作者锻铸了它,它也锻铸作者。余秋雨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试图去探究历史本源,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

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虽寄情于山水风物,却让读者从中发掘人生的真谛和不断对文化灵魂的探索。

它走出了往昔散文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他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叙事、来抒情,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

余秋雨的思索能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我们会忍不住地思考,什么时候人们能对中华文化少一点舍本逐末、洗垢求瘢,多一点泥途捡拾、浪中信赖?这才是作者的真正期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