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革命通俗小说”盛行于1950年代中期前后,主要有《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年)、《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烈火金刚》(刘流,1958年)等。
用传统手法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情节惊险曲折,故事性强。
新文学运动中受批判的传统通俗小说,在新时代纷纷穿上“革命”的外衣登场。
《林海雪原》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一)“英雄”的“传奇”1.背景:在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中,报恩与复仇是表达得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
在中国这样的血缘宗法制社会里,报恩复仇的观念通过小说和戏曲的不断传播,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即使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争斗,大部分理由是为报家族门派之仇,孝道为其提供道义支持。
2.伦理意义上的复仇主题《林海雪原》类似侠义公案小说,在忠奸、善恶、正邪等道德冲突上确立政治原则。
作品一开始就将“剿匪”的政治任务与个人“复仇”的自身伦理要求并置起来,“剿匪”也是“复仇”。
作为叙事起点,此后陆续出场的所有正面人物几乎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复仇成为他们最内在的要求,也成为小说叙事的动力和方向。
3.人物刻画的类型特征“英雄传奇”的重心是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一类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一类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粗豪英雄敬奉儒将若神明。
少剑波“个人英雄主义”得到渲染:智慧惊人、果断坚决、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与“党的领导”、“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对立。
(二)英雄也有“儿女情”1.背景:明清之前中国小说中男性侠客的共同特征是无“情”无“性”。
明朝末年掀起了一个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写“情”文学的高潮:“莽汉”变“书生”,英雄成风流公子。
清代以后,产生了调和“英雄”“儿女”、统一“侠”“情”关系的“侠情小说”,如《好逑传》、《儿女英雄传》。
自此,武侠与言情的合流成为通俗文学的方向。
《林海雪原》文本浅析[讲义]
《林海雪原》文本浅析《林海雪原》这本由曲波执笔,于1957年出版的红色小说是根据作者本人经历改编,描写在解放战争后期,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袭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剿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故事。
而由本书片段改编,陶雄导演,申阳生先生执笔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也成为革命的八大红色样板戏之一。
本书塑造的主要形象有正面人物人民军队干部少剑波,侦查英雄杨子荣,反面人物则主要是伪军官许大马棒和土匪头子座山雕等。
本书则围绕这四个主要人物,讲述了一个人民军队在剿匪过程中斗智斗勇,有血有泪的故事。
一,写作背景分析笔者在抗战时期,曾经担任过连,营指挥员,在抗战胜利后,部队开赴东北作战,又担任过大队和团的指挥员,曾经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同敌人进行斗争,进行了艰难的剿匪战斗。
负重伤后转业进行业余文学创作。
《林海雪原》的主要人物之一少剑波的战斗经历同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这是作者本人经历通过文字进行的艺术化和故事化,这使得本书所描述的故事在生动之余,更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和可考性。
也使得人物和情节在经过艺术处理之后更加形象和丰满,对于读者更进一步深入作品情节,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战争岁月,被压迫民众的水深火热,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出版于1957年,是我国建国不久,百废待兴的时候,而这样的时候,正是祖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知识分子来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提升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时机,这样一部符合社会需要,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作品的出现能够激发国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当中去,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二,写作手法分析《林海雪原》整部作品整体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除了本书开头步剑波在姐姐蕲县长遇害之后进行的一段回忆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之外,只有在故事的高潮前夕,即杨子荣卧底威虎山,步剑波扎营夹皮屯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双线叙述,两个场景交叉变化,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从姊妹车满载出山,杨子荣智对诘难,到座山雕诈使演习,高同志壮烈牺牲,再到杨团副巧设百鸡宴,利嘴顶死小炉匠,小分队攻占威虎厅,枪毙首恶座山雕,情节的节点一个接一个,高潮一波接一波,让读者忍不住一鼓劲读到底,中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情节的设置对于一部小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段一连串的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一般的场景切换是全书写的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笔者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革命通俗小说”盛行于1950年代中期前后,主要有《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年)、《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烈火金刚》(刘流,1958年)等。
用传统手法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情节惊险曲折,故事性强。
新文学运动中受批判的传统通俗小说,在新时代纷纷穿上“革命”的外衣登场。
《林海雪原》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一)“英雄”的“传奇”1.背景:在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中,报恩与复仇是表达得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
在中国这样的血缘宗法制社会里,报恩复仇的观念通过小说和戏曲的不断传播,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即使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争斗,大部分理由是为报家族门派之仇,孝道为其提供道义支持。
2.伦理意义上的复仇主题《林海雪原》类似侠义公案小说,在忠奸、善恶、正邪等道德冲突上确立政治原则。
作品一开始就将“剿匪”的政治任务与个人“复仇”的自身伦理要求并置起来,“剿匪”也是“复仇”。
作为叙事起点,此后陆续出场的所有正面人物几乎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复仇成为他们最内在的要求,也成为小说叙事的动力和方向。
3.人物刻画的类型特征“英雄传奇”的重心是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一类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一类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粗豪英雄敬奉儒将若神明。
少剑波“个人英雄主义”得到渲染:智慧惊人、果断坚决、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与“党的领导”、“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对立。
(二)英雄也有“儿女情”1.背景:明清之前中国小说中男性侠客的共同特征是无“情”无“性”。
明朝末年掀起了一个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写“情”文学的高潮:“莽汉”变“书生”,英雄成风流公子。
清代以后,产生了调和“英雄”“儿女”、统一“侠”“情”关系的“侠情小。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小 但天有不测风云, 火车遭到伏击, 火车遭到伏击,小炉匠乘 乱逃到威虎山, 乱逃到威虎山,坐山雕要 小炉匠与杨子荣当面对质, 小炉匠与杨子荣当面对质, 情况万分危急。 情况万分危急。杨子荣面 对小炉匠临危不惧, 对小炉匠临危不惧,处惊 不变,巧施离间计, 不变,巧施离间计,终于 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作品这种节外 生枝, 生枝,险象环生的故事处 理方法, 理方法,与民间说书艺术 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故事 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 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 人物大忠大奸, 人物大忠大奸,情绪大悲 大喜, 大喜,把艺术各种要素都 推向极致, 推向极致,反而产生了引 人入胜的魅力。 人入胜的魅力。
从第二十章《 从第二十章《栾超家闯山 急报》到三十七章《 急报》到三十七章《李鲤 宫前对手交锋》 宫前对手交锋》写小分队 消灭马希山、 消灭马希山、候殿坤匪徒 的故事。 的故事。三个故事各有首 彼此有独立性, 尾,彼此有独立性,又相 互联系, 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在三个大故事中, 整体。在三个大故事中, 又包含着许多独立成篇的 小故事, 小故事,这种写法类似于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分队连 克顽敌,遇到一股匪徒, 克顽敌,遇到一股匪徒, 消灭一股匪徒, 消灭一股匪徒,节节取胜 的写法很像《西游记》 的写法很像《西游记》; 集中某些章节刻画某一个 人物又效法于《水浒》 人物又效法于《水浒》。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主 林海雪原》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步步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全书共三十八章, 全书共三十八章,开头三章 是总写。 是总写。写土匪许大马棒血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接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从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 第三章《受命》 第三章《受命》到第八章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消灭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从第 十章《雪地追踪》 十章《雪地追踪》到二十二 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章《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消灭 坐山雕的故事; 坐山雕的故事;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wps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我是在初二的时候拜读的曲波的《林海雪原》,当时还和一个很好的朋友一起看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被其中少剑波、杨子荣、刘勋苍等的胆识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小说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血肉饱满的英雄形象依然能鲜活的浮现在我眼前。
曲波,山东龙口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
当全面抗战正式打响,年仅15岁的曲波就参加了八路军,16岁便当上文化干事,17岁当上指导员。
战争十分艰苦,也十分残酷,在一次战争中,曲波受了重伤,留下了终生残疾。
更不幸的是,1942年,曲波被打成“托派”,遭受严刑拷打、逼问,在逆境中,曲波坚守信仰,最后平反昭雪。
日寇投降后,内战爆发,东北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组成数十万土匪武装,顽据在林海雪原。
为了对付匪股,曲波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进行艰难的剿匪战斗。
曲波于1957年出版《林海雪原》,这部小说是他在回忆这段传奇的经历时创作出来的,小说出版不久就在全国引起轰动。
1959年至1962年他先后完成了《山呼海啸》和《桥隆飙》两部长篇小说的初稿,他还创作有反映工业建设题材的小说《热处理》、《争吵》和散文《散观平武》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迫害,作品被红卫兵视为毒草而烧毁,直至文化大革命后才得以平反。
已经了解了小说的作者和背景,如果想要深入探究这部文学作品还必须要将其历史还原,从叙事结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研究。
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文学界正处在我们现在定义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红旗谱》、《红日》、《红岩》和《创业史》、《青春之歌》在“十七年文学”时期成就最高。
《林海雪原》这部作品虽然在主题思想上与“三红一创一歌”并不存在什么区别,不过由于这些作品大量借用了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手法,情节展开与叙事节奏上与章回小说相似,使用大量“巧合”形成传奇效果等等。
林海雪原
内容简介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 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解放军后方。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窠开进途中,白鸽救了一个被杀伤的女人,并跟 踪敌人发现了神河庙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 撮毛,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
《林海雪原》经反复提审一撮毛和小炉匠,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 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召集会议反复推敲了杨 子荣的设想,迅速据此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威虎山上,巧妙地应答 了座山雕及手下“八大金刚”的多方盘问,并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大实力、扩展地盘的心理,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 下先遣军联络图。初步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并被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作品影响
1958年6月,《林海雪原》以《奇袭虎狼窝》为名,被译成俄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在苏联塔什干召开的 亚非作家会议时,该文是带去的文学作品之一。《林海雪原》曾先后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蒙古文、朝鲜文、 越南文、挪威文、阿拉伯文等多种外文在国外出版,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京剧等上映上演,特别是根 据小说改编而成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以及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资深导演刘沛然根据小说和随部队在东北战斗过 的经验拍摄而成的电影《林海雪原》,在全国影响巨大,而小说中“智取威虎山”的情节被改编成京剧以后,更 是成为“文革”中颇受欢迎的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
《林海雪原》从一个崭新的领域(小分队的剿匪战斗)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塑造了一批 英勇机智的人民英雄形象,讴歌了他们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即为了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并 鞭挞了那群逆历史潮流而动,残酷屠杀人民又负隅顽抗的丑类的罪恶行径。
简要分析《林海雪原》的传奇性
分析《林海雪原》的传奇性《林海雪原》,曲波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它以传奇小说形式写革命军事题材,继承《水浒传》的传统选取小战斗作小型化的挖掘,进行“连环式”的描绘。
全书的传奇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奇的情节结构全书以解放军36人小分队的剿匪历程为经,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绥纷草甸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为纬。
这是一场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战斗。
解放军所面临的敌人,不是国民党“官军”也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伙具有东北“胡子”习性,惯于长途奔袭和流窜而且像豺狼虎豹一样在深山老林中行动自如的有大小头目统领组织严密的惯匪。
他们久居深山老林,行踪诡秘,及时暴露也极易躲藏、易守难攻。
作者在小说中吧小分队置身于这样的困难之下,通过四大故事充分展示了解放军以神奇的智慧和超凡的胆识创造出来的使人惊叹不已的战斗奇迹,给整部小说以充分的传奇性色彩。
四个大故事既各有首尾相互独立,有彼此联系构成完整的整体,而且在大故事中又穿插许多独立成篇的小故事,使得作品的情节结构错综复杂又和谐统一,跌宕多姿又脉络分明,这样的结构布局,使作品环环相扣,奇峰迭起,又与它的传奇性内容相得益彰。
二、传奇的人物形象在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中,必然少不了传奇性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机智勇敢、多谋善段的指挥员少剑波;乐观幽默善于攀登的栾超家;耐力过人、长于跋涉的孙达得等。
但最具传奇性色彩的当属侦查英超杨子荣,他是小说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他凭借自身超乎常人的机智,乔装成匪徒胡彪,只身打入虎穴,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取得了匪首的信任,巧妙地干掉曾被他俘获审讯过的土匪栾平,而且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端掉座山雕,全歼匪徒。
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传奇性人物形象在任何艰险复杂的环境中的忠诚三、传奇的自然景物《林海雪原》在自然景物的描绘方面上也充分展示了它的传奇性色彩。
如:巍峨险峻的九龙山;怪石倒悬的鹰嘴山无一不充满奇异色彩;威虎山的阴森恐怖,河神外的内静外阴无一不让人毛骨悚然;还有四方台的冰锋陡截;绥纷草甸的迷茫死寂,外加能凝固人血液的酷寒等。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优质课件
四、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成功地塑造人 物。小说在人物性格的配置上受民间传统小 说的“五虎将”模式这一隐形结构的支配。
“五虎”之首当然是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 方面)的高波;依次是骁勇威猛、谋略不足的刘勋 苍,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身怀绝技、粗 俗诙谐的栾超家,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 孙达得。每个人物身上突出一种主要性格,有的是 忠,有的是勇,有的是谋,有的是技(才),有的 是德,等等,有主有次,互为衬照。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 《林海雪原》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一支由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 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国民党残 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
《林海雪原》采用了
“旧小说”的章回体形式, 运用接近日常口语的叙述 语言,并有很强的行动和 故事性.这种对旧小说既承 继又改革的创作,比普通 的英雄传奇故事要有更多 的现实性,又比一般的反 映革命斗争的小说更富于 传奇性,被人们称为“革 命英雄传奇” 填补了言情、 武侠、鬼怪等小说被取缔 后通俗文学领域这一阅读 空间。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步步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全书共三十八章,开头三章 是总写。写土匪许大马棒血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接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从 第三章《受命》到第八章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消灭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从第 十章《雪地追踪》到二十二 章《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消灭 坐山雕的故事;
三、《林海雪原》是一部充满 浪漫传奇色彩的小说。这种浪 漫传奇性首先体现在故事情节 的浪漫传奇上。小说讲述的是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人民解放 军一支以三十六人组成的小分 队,同数十倍于自己的凶残狡 猾的国民党残匪在茫茫林海、 皑皑雪原上进行的艰苦战斗, 真实地表现了小分队突破险中 险,历经难上难,发挥智上智, 战胜魔中魔所创造的惊人奇迹。
《林海雪原》介绍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成就影响
《林海雪原》是曲波在学者、教授出身的作家车承友的帮助指导下,根据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根据这部小说中“智取威虎山”为主要情节改编的电影《林海雪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同时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也搬上舞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成为“样板戏”之一并拍成电影,影响很大,其中唱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作者简介
曲波(1923-2002),山东省蓬莱市人。
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
1943年进入胶东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
1945年初,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为东北人民的彻底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与现实题材。
1950年秋,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转入工业战线。
1952年春,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
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山呼海啸》和《桥隆飙》等。
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1)一、《林海雪原》的神奇性 (4)1、环境的险恶之奇 (4)2、情节的巧合之奇 (5)3、理想人物的传奇塑造 (6)(1)、理想的青年指挥官—少剑波 (7)(2)、理想的打匪英雄——杨子荣 (8)(3)、理想的“白衣天使”——白茹 (9)(4)、理想的革命英雄能手群体 (9)二、真情的自然流露 (10)1、对匪徒的憎恨与对人民的热爱的情感交织 (11)2、革命恋情 (12)3、战友深情 (13)注释 (23)参考文献 (23)英文摘要、关键词 (25)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摘要:曲波的《林海雪原》充满激情的讲述了少剑波带领小分队在茫茫无际的林海雪原剿灭许大马棒等土匪的传奇故事。
从全文看,作品充满了传奇色彩,艰难险恶的环境,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见证了小分队的神奇与勇猛。
不仅如此,与其他革命传奇小说相比,《林海雪原》的字里行间真切的体现出人间真情,这里不仅有小分队对人民的热爱,战友之间的阶级情谊,还有战火之中燃烧的那份真挚的爱情。
整部作品以“奇”与“情”贯穿其间,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的战争小说。
关键词:《林海雪原》传奇真情导语:作为十七年小说的经典之作,曲波的《林海雪原》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语言特色及其浓厚的传奇色彩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它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演绎的一部震撼人心的林海雪原剿匪英雄传奇。
作者曲波在作品中富有激情的讲述了团参谋长少剑波奉命率领三十六人的小分队在严寒的冬季奔赴茫茫林海、皑皑雪原剿灭许大马棒、座山雕、九彪、马希山等顽匪的英雄传奇故事。
作品生动的展现了我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的战术以及他们不畏艰苦、勇于奋斗、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革命心态。
整部作品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以说是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的代表之作。
而且作品中最值得读者回味的还是文中流露出的对人民、对战友、恋人的真情实意,这一点是作品胜于其他革命传奇小说的最根本所在。
林海雪原介绍
林海雪原介绍
《林海雪原》是现代作家曲波的代表作,由他历时18年创作而成。
作品中所描写的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说以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剿匪斗争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少剑波、杨子荣等一批英雄形象。
小说主要描写了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长杨子荣率部奇袭大虎山威虎山上的土匪座山雕的故事,这一英雄群体的活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们的无比热爱和无比崇敬,展示了东北民主联军英勇战斗、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小说通过对威虎山上这一股土匪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动统治和残酷压迫人民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对这股土匪进行了理想化、艺术化的描写。
这是一部以英雄传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小说,它不仅充满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而且洋溢着理想主义精神。
小说通过对威虎山上这股土匪斗争生活的描写,既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们的无比热爱和无比崇敬,又展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1 —1 —。
十七年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第一节十七年小说概观一、小说家的分化1、“现代”的小说作家,在进入50年代之后,其写作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
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小说创作。
(沈从文、张爱玲、徐訏、钱钟书)2、另外一些小说家,开始了他们在取材、艺术方法、作品风格上的改造,以适应新的文学时代的需要。
(老舍《龙须沟》、萧军在被整肃之后创作《五月的矿山》))二、小说体裁的状况1、两极分化现象:长篇和短篇。
2、出现分化的原因:长篇可满足史诗情结和表现伟大的时代的需要,短篇能迅速、敏捷地反映生活。
对长篇和短篇的重视,各有其“功能”上的根据。
三、小说题材的分类和等级1、题材的分类作为分类的尺度,有社会生活“空间”上的工业、农业、军队、学校等,有时间上的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等。
这一分类,在实质上包含着“阶级”区分的类别背景,同时,也表现了以社会群体的政治生活(而非“个人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区分的根本性依据。
2、等级的确立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即指认它们之间的优劣、主次、高低。
类别的严格区分,与等级上的清楚排列,是紧密关连的。
划分等级的原则: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的生活,公共生活优于私人生活。
3、小说创作情况在5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显得较为沉寂。
《铜墙铁壁》(柳青)、《风云初记》(孙犁)、《保卫延安》(杜鹏程)等,是比较重要的几部。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长篇出版的数量大为增加,且出现了一批体现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水准的作品。
因此,这个阶段,常被当时和后来的批评家称为长篇小说的“丰收”(或“高潮”)期。
红色经典:“三红一创保青山(林)”另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姚雪垠的《李自成》浩然的《艳阳天》等四、十七年小说特点——形态的单一化趋向1、内容的单一化A在40年代后期,对言情、侠义等主要类型的现代通俗小说的批判,使“通俗小说”在当代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
B体现对“最积极”的生活现象(如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正面评价的小说,处于最值得肯定的位置上。
浅论《林海雪原》的戏剧性
浅论《林海雪原》的戏剧性作者:谭雪梅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7期摘要:《林海雪原》问世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
究其原因,除它极具传奇性,还因为它鲜明的戏剧性。
至于《林海雪原》的传奇性,至今已有许多著作对其进行了详尽地研究,本文仅从体现的戏剧性方面来探讨《林海雪原》。
关键词:戏剧性;冲突性;曲折性曲波的《林海雪原》尽管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被一次次的翻印,成为广大读者深爱的作品。
它与其他描写战争的小说相比,倍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
究其原因,是它具有其他此类作品所没有的优势—戏剧性。
通观整篇作品,不论是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还是场景的选取都很有讲究,那就是作品表现出来的戏剧性,或者是作者曲波采用了戏剧性的创作方法,使得《林海雪原》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戏剧本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之一,与文化的本质和特征紧紧相连。
而戏剧性,原本是戏剧表现出来的特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体现,是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最基本因素的总和。
因为戏剧具有双重性,它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
因此,人们对戏剧性的认识,或着眼于文学性,或着眼于舞台性。
而按照董健教授在《再论戏剧性》里就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对戏剧性的解释而将戏剧性分为:“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他认为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构成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行动的动力:而后者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
二者的结合才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
后者需要借助舞台来表现。
而前者所体现的戏剧性是不需要舞台的,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可欣赏性。
下面,我们仅从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来对《林海雪原》进行分析。
《林海雪原》的戏剧性表现是包含在剧情里,这种戏剧性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人物冲突、事件变化和紧张场面表现出来,通过阅读直接感知,其戏剧性表现在。
一、冲突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根本性要素,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第三节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第三节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与吴强创作《红日》一样,长篇小说《林海雪原》5 也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作家曲波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指挥员,指挥过解放军的一个小分队在东北牡丹江地区的林海雪原的剿匪战斗。
《林海雪原》反映了作家的这段生活经历,即描写一支由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在叙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传奇性。
书中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大战四方台等剿匪战斗为主要线索,穿插各种出人意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产生了曲里有曲,险中有险的阅读效果。
所以,它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当时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流行读物。
50年代以后,原来盘据在通俗文学领域的言情、武侠、鬼怪等小说均被取缔,真正能填补这一阅读空间的,正是《林海雪原》一类读物。
它的一些情节和片断被改编成电影、京剧以及其它戏曲后,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等艺术形象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继《铁道游击队》以后,《林海雪原》同样是一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来表现战争的成功之作。
这当然不是说,它已经摆脱、或者突破了当时战争小说的一般审美模式,相反,它正是以塑造出一批流传广泛的英雄人物形象为成功标志,以截然分明的“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来构造布局,以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创作基调。
这也不是说,它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方面获得了完全成功,相反,小说有许多缺点都与它的民间叙事特点与生俱来,比如过于夸张和煽情的描写,过于陈旧的表现英雄人物的模式,特别是对小分队的指挥员少剑波的描写,作家浪漫得过了头,竟按照旧小说的“儒将”形象来刻画:少剑波不仅会指挥打仗,还会写浪漫主义的诗歌,而且在诗歌里自称“少帅”,为了成全“英雄美人”的传统理想模式,作家还特地配置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
故事当然很好看,但从“五四”新文学发展而来的现代审美理想来衡量,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林海雪原文本浅析
《林海雪原》文本浅析《林海雪原》这本由曲波执笔,于1957年出版的红色小说是根据作者本人经历改编,描写在解放战争后期,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袭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剿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故事。
而由本书片段改编,陶雄导演,申阳生先生执笔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也成为革命的八大红色样板戏之一。
本书塑造的主要形象有正面人物人民军队干部少剑波,侦查英雄杨子荣,反面人物则主要是伪军官许大马棒和土匪头子座山雕等。
本书则围绕这四个主要人物,讲述了一个人民军队在剿匪过程中斗智斗勇,有血有泪的故事。
一,写作背景分析笔者在抗战时期,曾经担任过连,营指挥员,在抗战胜利后,部队开赴东北作战,又担任过大队和团的指挥员,曾经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同敌人进行斗争,进行了艰难的剿匪战斗。
负重伤后转业进行业余文学创作。
《林海雪原》的主要人物之一少剑波的战斗经历同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这是作者本人经历通过文字进行的艺术化和故事化,这使得本书所描述的故事在生动之余,更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和可考性。
也使得人物和情节在经过艺术处理之后更加形象和丰满,对于读者更进一步深入作品情节,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战争岁月,被压迫民众的水深火热,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出版于1957年,是我国建国不久,百废待兴的时候,而这样的时候,正是祖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知识分子来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提升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时机,这样一部符合社会需要,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作品的出现能够激发国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当中去,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二,写作手法分析《林海雪原》整部作品整体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除了本书开头步剑波在姐姐蕲县长遇害之后进行的一段回忆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之外,只有在故事的高潮前夕,即杨子荣卧底威虎山,步剑波扎营夹皮屯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双线叙述,两个场景交叉变化,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从姊妹车满载出山,杨子荣智对诘难,到座山雕诈使演习,高同志壮烈牺牲,再到杨团副巧设百鸡宴,利嘴顶死小炉匠,小分队攻占威虎厅,枪毙首恶座山雕,情节的节点一个接一个,高潮一波接一波,让读者忍不住一鼓劲读到底,中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情节的设置对于一部小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段一连串的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一般的场景切换是全书写的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笔者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林海雪原》是一部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以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战斗场景,更深刻地诠释了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震撼与感动。
在《林海雪原》中,英雄主义首先体现在战士们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上。
杨子荣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他孤身深入匪巢,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与凶残狡猾的土匪斗智斗勇。
面对重重危险,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种无畏的勇气并非盲目冲动,而是源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勇往直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少剑波也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人物。
他作为剿匪小分队的领导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头脑。
在战斗中,他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出有效的作战方案。
同时,他对战友关怀备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带领大家一次次战胜敌人。
他的英雄主义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体现在他对战友的关爱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除了个人的英勇表现,《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还体现在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的发挥上。
剿匪小分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长,但他们在战斗中能够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例如,刘勋苍的勇猛、孙达得的坚韧、白茹的机智等,大家各自发挥优势,相互支持,共同为了完成剿匪任务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体现了英雄主义在集体行动中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困难面前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而爱国情怀在作品中更是贯穿始终。
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勇作战,不畏牺牲,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消灭土匪,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让祖国的边疆得以安宁。
这种爱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他们的每一次行动中,每一滴汗水里,每一滴鲜血中。
当代小说《林海雪原》的观后感700字
当代小说《林海雪原》的观后感700字《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当代小说《林海雪原》的观后感7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代小说《林海雪原》的观后感700字1在生活当中,我们在书中经常会看到跟“红色经典”有关的内容,其实这“红色经典”指的就是说历史当中,我们中国人民为了防止敌人的侵略,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用血当代价上战场拼搏,每次打完战,都会牺牲一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以我们要切记“红色经典”,多读些关于这方面的书,你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收获。
我从“红色经典”上就获得了收获。
曲波写了一篇《林海雪原》就是的。
《林海雪原》是解放战争初期,在土匪的主要力量被我军荡平之后,一小部分的残匪在东北的密林里,暗中进行破坏活动。
我军发誓要偿还血债,敌人有一个十分心狠手辣的人,叫许大马棒,他做过汉奸,又投靠国民党反动派,我军来到许大马棒的巢穴,这里易守难攻,在蘑菇老人的指引下,我军利用绳索、跨谷飞涧,奇裘敌匪,首战告捷。
我军少剑波、杨子荣冒充许大马帮的副官,单枪匹马,潜潜入匪营卧底。
几天之后。
这时,进驻夹皮沟的我军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开通火车,帮助林业工人生产自救。
腊月二十八,火车遭伏击,我军押在车上的栾平趁乱逃上威虎山,告发了杨子荣。
杨子荣得到情报后,立即与杨镇里应外合,剿平了威虎山,敌人正月初七将我军一网打尽的情报被少剑波知道后,他将计就计,把土匪九彪一伙诱入地雷阵中歼灭,当我军奔向神河庙时,捕获了汉奸、特务宋宝森。
我军把敌人引下山,杀了敌匪一个回马枪,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我军最终在长白山险要之地四方台设下埋伏,全歼了残匪,完成了任务。
这故事展现了人民战争宏伟壮丽的动人画面,我军胜利的场面可以用一句话来赞扬他们。
就是:这一仗打得真妙!好比八月里照螃蟹。
《林海雪原》主要情节读后感 林海雪原主要内容和读后感
《林海雪原》主要情节读后感《林海雪原》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叶开在艰苦的冰天雪地中奋发图强,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韧。
本文将就小说的主要情节和我的读后感进行阐述。
林海雪原主要内容《林海雪原》以周扒皮为中心人物,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边境山区的生活和斗争。
小说开篇,描述了叶开与母亲宝宝在滇池边的生活。
叶开的父亲是一个民族英雄,他为了报杀父之仇加入了抗日游击队,留下了年幼的叶开和患病的母亲。
叶开与母亲在滇池边种菜为生,过着贫困而艰苦的生活。
然而,叶开并没有放弃,他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猎人。
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叶开参军入伍,与日本侵略者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受伤,被送到了乡村的临时医院。
在那里,他结识了护士晓霞,两人相互倾心。
在进一步的战斗中,叶开得知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他和战友们奋起反抗。
最终,叶开成功击退了日军,并在战斗中牺牲,用生命守护了家园。
读后感《林海雪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对自由的渴望。
作为读者,我深受小说中主人公的坚韧和顽强所感动。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叶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相反,他通过勤奋和努力,逐渐克服了各种困难,成为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猎人。
他的坚韧和顽强精神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其次,小说中对抗日战争的描写让我深感敬佩。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为曾经的抗战英雄们感到自豪。
小说中通过对抗战背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人民在战争中的顽强抵抗和拼搏精神,他们为了自由和家园,奋起反抗,不畏艰难困苦。
这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和对于民族的热爱令我深深地感动。
最后,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开和晓霞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纯洁而坚定的感情。
他们在林海雪原中相识相知,共同面对困苦和敌人的袭击,他们的爱情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主林海雪原》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步步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全书共三十八章, 全书共三十八章,开头三章 是总写。 是总写。写土匪许大马棒血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接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从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 第三章《受命》 第三章《受命》到第八章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消灭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从第 十章《雪地追踪》 十章《雪地追踪》到二十二 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章《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消灭 坐山雕的故事; 坐山雕的故事;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小 但天有不测风云, 火车遭到伏击, 火车遭到伏击,小炉匠乘 乱逃到威虎山, 乱逃到威虎山,坐山雕要 小炉匠与杨子荣当面对质, 小炉匠与杨子荣当面对质, 情况万分危急。 情况万分危急。杨子荣面 对小炉匠临危不惧, 对小炉匠临危不惧,处惊 不变,巧施离间计, 不变,巧施离间计,终于 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作品这种节外 生枝, 生枝,险象环生的故事处 理方法, 理方法,与民间说书艺术 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故事 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 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 人物大忠大奸, 人物大忠大奸,情绪大悲 大喜, 大喜,把艺术各种要素都 推向极致, 推向极致,反而产生了引 人入胜的魅力。 人入胜的魅力。
其次, 其次,小说塑造了性格突出而 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再次, 再次,小说描写了奇特的自然 环境。 环境。像能使血液冻结的严寒 气候, 气候,能搅起雪龙改变地形的 穿山风,使天昏地暗的暴风雪, 穿山风,使天昏地暗的暴风雪, 还有九龙山的巍峨险峻, 还有九龙山的巍峨险峻,鹰嘴 山顶的巨石倒悬, 山顶的巨石倒悬,河神庙的外 静内阴, 静内阴,都有力地烘托了作品 的浪漫色彩 此外, 此外,小说在故事情节中穿插 了一些古老的传说, 了一些古老的传说,如神奇的 灵芝姑娘的传说, 灵芝姑娘的传说,表现了人民 战胜邪恶的意志, 战胜邪恶的意志,李鲤姑娘的 传说,透露了人民的美好理想, 传说,透露了人民的美好理想, 同时也加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同时也加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三、《林海雪原》是一部充满 林海雪原》 浪漫传奇色彩的小说。 浪漫传奇色彩的小说。这种浪 漫传奇性首先 首先体现在故事情节 漫传奇性首先体现在故事情节 的浪漫传奇上。 的浪漫传奇上。小说讲述的是 解放战争初期,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人民解放 军一支以三十六人组成的小分 队,同数十倍于自己的凶残狡 猾的国民党残匪在茫茫林海、 猾的国民党残匪在茫茫林海、 皑皑雪原上进行的艰苦战斗, 皑皑雪原上进行的艰苦战斗, 真实地表现了小分队突破险中 险,历经难上难,发挥智上智, 历经难上难,发挥智上智, 战胜魔中魔所创造的惊人奇迹。 战胜魔中魔所创造的惊人奇迹。
四、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成功地塑造人 物。小说在人物性格的配置上受民间传统小 说的“五虎将”模式这一隐形结构的支配。 说的“五虎将”模式这一隐形结构的支配。
“五虎”之首当然是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 五虎”之首当然是忠诚(政治方面)勇毅( 方面)的高波;依次是骁勇威猛、 方面)的高波;依次是骁勇威猛、谋略不足的刘勋 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身怀绝技、 苍,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身怀绝技、粗 俗诙谐的栾超家,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 俗诙谐的栾超家,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 孙达得。每个人物身上突出一种主要性格, 孙达得。每个人物身上突出一种主要性格,有的是 有的是勇,有的是谋,有的是技( ),有的 忠,有的是勇,有的是谋,有的是技(才),有的 是德,等等,有主有次,互为衬照。 是德,等等,有主有次,互为衬照。
二、故事曲折,惊险动人。 故事曲折,惊险动人。
如围绕着奇袭奶头山的战斗一波 三折:杨子荣智捉小炉匠, 三折:杨子荣智捉小炉匠,刘勋 苍猛擒刁占一, 苍猛擒刁占一,虽给小分队寻找 匪徒带来了希望,可奶头山险恶 匪徒带来了希望, 的山势却又使大家一愁莫展, 的山势却又使大家一愁莫展,而 久居深山的蘑菇老人的指点和林 业工人出身的栾超家的攀援本领, 业工人出身的栾超家的攀援本领, 使故事情节急转直下, 使故事情节急转直下,小分队犹 如从天而降的神兵,一举攻克奶 如从天而降的神兵, 头山。 头山。关于智取威虎山战斗的描 情节发展更显得扑朔迷离: 写,情节发展更显得扑朔迷离: 从刘勋苍活捉“一撮毛” 从刘勋苍活捉“一撮毛”,杨子 荣冒充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 荣冒充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以 缴获的联络图为见面礼,单枪匹 缴获的联络图为见面礼, 马闯进威虎山, 马闯进威虎山,到少剑波率领小 分队在夹皮沟发动群众, 分队在夹皮沟发动群众,一切都 有惊无险。 有惊无险。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一支由36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一支由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 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 放军小分队, 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国民党残 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 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
《林海雪原》采用了 林海雪原》
从第二十章《 从第二十章《栾超家闯山 急报》到三十七章《 急报》到三十七章《李鲤 宫前对手交锋》 宫前对手交锋》写小分队 消灭马希山、 消灭马希山、候殿坤匪徒 的故事。 的故事。三个故事各有首 彼此有独立性, 尾,彼此有独立性,又相 互联系, 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在三个大故事中, 整体。在三个大故事中, 又包含着许多独立成篇的 小故事, 小故事,这种写法类似于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分队连 克顽敌,遇到一股匪徒, 克顽敌,遇到一股匪徒, 消灭一股匪徒, 消灭一股匪徒,节节取胜 的写法很像《西游记》 的写法很像《西游记》; 集中某些章节刻画某一个 人物又效法于《水浒》 人物又效法于《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