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目录

摘要 (3)

一、我国电视新闻的现状 (3)

(一)我国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3)

1.电视新闻没有充分电视化 (4)

2.没有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视听结合的特点 (4)

3.许多电视新闻画面与解说词传达重复的信息 (6)

(二)当前新闻解说词与画面配合不协调的原因 (6)

1.在一些政治会议上,要求统一口径,统一文字 (6)

2.新闻采访中拍摄画面不足 (6)

3.新闻记者对文字的依赖过多 (7)

二、针对我国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配合问题的解决办法

(7)

(一)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关系基本形式 (7)

1. 声画对位 (7)

2.声画统一 (8)

(二)画面要有不可替代的细节和镜头 (8)

(三)解说词要发挥好解释和补充的作用 (9)

参考文献 (11)

Abstract (11)

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研究

摘要:画面与解说词是电视新闻的两种重要的语言形态。画面表现的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两种信息的理解。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有机配合可以为电视新闻增色很多,解说词作为电视声音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与画面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解说词和画面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提供更多信息。尤其是在新闻类节目中,需要传递的信息量更大,所以对画面和解说词配合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画面有不可替代的镜头,解说词发挥好解释和补充的作用,这样电视新闻作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电视新闻;解说词;画面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电视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闻节目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持续产生很多新的新闻节目形态,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观众从中不仅关注了国家大事,开拓了视野,在思想上也获得了新的启发。电视新闻是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时政进行报道。电视新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全方位地传达新闻事实,更好地满足观众对获取信息的要求。画面与解说词是电视新闻的两种重要的语言形态。画面表现的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两种信息的理解。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是受众从新闻中获得所需要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电视新闻是视听结合的艺术,新闻画面与解说词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1]

一、我国电视新闻的现状

(一)我国当前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电视解

说词的接收对象不是读者,也不是听众,而是观众。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画面上,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围绕画面进行。必须为“看”而写[2]而我国当前的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方面面临着种种问题:

1.电视新闻没有充分电视化,与报纸、广播新闻区别不大。

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是不同的,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还有“室内性”等交流特点[3]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有着很大的区别。电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电视新闻需要解说词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解说词作为画面的解释与补充。电视文字解说稿与报纸广播解说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传达新闻内容。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比如:报纸:“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

电视: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2.没有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视听结合的特点

电视新闻视听结合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必须从

视听两个方面出发,既要考虑新闻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也不能忽视解说词对画面的补充。电视新闻是视听艺术,作为电视新闻画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叙事功能。画面要形象生动、有特色,画面有不可替代的细节和镜头,并且有一定的信息量,画面是观众获得信息的“窗口”,角度变化单一,画面的视觉信息量也就单一。要想增加画面的信息量可以挖掘、选择、提炼角度,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对画面信息的选择和提炼。可以引导受众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大量的信息。解说词的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定性和明确的主题方向。在电视新闻中,解说词要和画面配合介绍事件的过程、担当叙述人,介绍各个方面的人物,并结语和点题。解说词不应该和画面有过多的情感联系,保持某种客观的态度,也不应用语言烘托气氛和加强画面中没有的情感因素,而要有较为成熟的、理性的态度[4]。解说词还不应该重复画面中的已有内容,否则会显得冗余、啰嗦;解说词也不能是没有信息含量的废话或是空洞的标语口号。总之解说词应该尽量的客观简洁,信息明确,能配合画面叙述清楚事件和主题。

电视新闻主要是通过图像来叙述新闻事实,图像能显示的地方,解说就要停下来,让观众自己去观看和理解。这样就造成了电视新闻解说词时断时续、起伏跳跃,不完整、不连贯的现象。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目前真正能充分利用电视优势,具有浓厚电视特点的电视新闻节目,还是比较少的。原因是,由于长期受报刊新闻写作的影响,一般的新闻解说词,去掉图像就是一篇完整的文字稿。

2002年中国电视新闻一等奖《有困难找政府》这条新闻的解说词:“滚洪水流窗移,深深关爱暖人心”。两天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带着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深切关怀,进帐篷、住农户。

在重灾区北湖区岳风乡瑶族村,村民丘昌文流着泪告诉温家宝,他的弟弟丘昌武夫妇都被洪水冲走了,只剩下9岁的女儿丘菲和3岁的儿子丘志豪。

温家宝执意要看看这对不幸的孩子。

这就是这条新闻的电视解说词,一共136个字。如果不看画面、不听声音,光看文字,大家只知道温家宝去灾区慰问了,根本感受不到温家宝看到灾区人民失去家园时那种痛苦、揪心和难过,更不会听到温家宝说“有什么困难找政府,或者找我,我还会来看你们的”等等这些发自内心亲切的话语,也不会看到温家宝像所有的长辈一样,动情的把孩子搂在怀里、脸贴在孩子脸上的那一幕。而且,每个人通

过观看这条新闻,都会解读出不同的信息和关注点,这正是电视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成功结合的案例,这篇新闻充分发挥了电视新闻解说词和画面的作用。言简意赅同时又升华了主题。

3.许多电视新闻画面与解说词传达重复的信息

解说词应该是画面的解释和补充,解说词应该引导观众观看和思考画面上的重要内容。电视画面在反映事件发生的空间环境、现场氛围、细节强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反映时效性方面却非常的含糊。这样一来,文字解说就要承担准确交代时间,突出强调新闻时效性的责任。一般情况下,背景大多是一些较为抽象的间接信息,新闻报道也不可能用大量的资料画面去重现背景过程。而文字解说则可以运用间接概括的语言,直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时代、社会、历史背景、主要的因果关系以及新闻人物的基本情况等。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一组电视画面在不同的记者笔下就会写出不同的角度。立场甚至方向和主题不同的报道出来。当我们需要对电视新闻的主题进行升华的时候,就需要运用解说词来说明渲染。

(二)当前新闻解说词与画面配合不协调的原因

1、新闻是“党的喉舌”,在一些政治会议上,要求统一口径,统一文字。

我们国家有些消息的报道要求必须使用“新华社统搞”无论报纸、广播、电视,所有的传播媒介必须使用统一的稿件,统一的文字向外发布消息,不容许进行任何改动或增删,也不需要考虑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所以,各种媒介吃“大锅饭”的情况,就只能根据事先确定的统一的文字稿再来编辑画面,用相关的画面对文字稿进行辅助的图解。除此之外,各地还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宣传部门规定的“统稿”,要求统一口径,统一文字。比如,对逝世领导人的履历、评价,重要会议的公报等,都不允许媒体各行其是地进行报道。像类似这样的情况,只能根据文字稿编辑画面。

2、新闻报道中的有些报道内容没有拍摄到相关的画面,或是拍摄的画面不足以交代事实。

新闻报道内容和题材千差万别,有些报道内容无法通过画面报道,比如:评论社论等。或是难以拍摄到相关画面进行报道,新闻事实必须用解说来交代,这样的解说词相对比较独立、完整,与报纸、广播稿的区别不大。如某项政策的出台、某项法律的颁布,报纸重要

的社论的专属等。

3、电视新闻工作从业者不习惯用镜头来表述,总是过多的依赖文字。

许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写文章总是想面面俱到,内容完整,否者就觉得新闻报道缺少东西,观众看不明白。这样就会过多的依赖文字解说,这样一来,写出来的电视新闻稿与报纸广播没有区别了。作为电视新闻,只要是适合用画面镜头表现,如,有现场同期声采访的报道,文字解说应该考虑到画面的结构布局,尽量突出画面自身的叙述功能和表现力,精心设计恰当的解说与画面搭配,让电视新闻真正成为视听艺术。

二、针对我国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配合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明确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关系基本形式: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

1.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新闻内容,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是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广泛采用的一种声画组合关系。“声画对位”的特点是利用声音画面木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调动人们视听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迭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声音和画面形像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独立发展,即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合一,但两者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彼此策应,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的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称为声画对位。它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能产生声音和画面形像各自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包括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声画对列的结构形式是声音和画面组合关系的一种升华飞跃。它使声音和画面不再互为依附,重复表现同一事物,而能各自发挥作用,大大扩大了电视传播的容量,打破了画面的时空局限。声画对位重印互补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对于形象活动有特点,能明白传达的信息,而观众疑问又是画面无法表达的新闻,以及记者没赶上现场拍摄有关画面,但又非得报道的重大新闻可采用声画对位[5]1992《河南第一位落企博士后刘佑全》因是非事件性新闻,在报道时采用声画对位即画面与解说对列。

2.电视新闻中的声画统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

致。

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在电视剧等艺术样式的节目中,用来表现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引起观众注意,加深印象。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是声音和画面的初级组合方式,也是基本组合方式。易于被视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电视是借助画面形象和声音语言传播信息的,人们常用声画并茂来形容电视的传播特征[6]但在大量的电视新闻中,声画并茂的报道并不多见,很多新闻是声茂画不茂,或者是画茂声不茂,观众不满意,社会效果也不理想。虽经这几年新闻改革的促进,电视新闻水平仍提高不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电视新闻“声画统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多年来沿用传统的新闻观念来指导电视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致使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受到了束缚和限制。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和电视实况转播都是声画合一。它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事实,是目前国际电视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1994年《崽伢子,莫过来》就是采用了声画合一。

(二)要形象生动、有特色,画面要有不可替代的细节和镜头。

我们做电视新闻报道,常常是根据新闻解说词从素材中寻找相关的镜头进行编辑,许多的画面既没有针对性,更没有表现力,只是一些可有可无、可替可换的万能画面的堆砌。这样的新闻看上去有画面但是其实没有形象感。今天的会议和昨天的会议画面差不多,南阳的小麦和信阳的没有区别,千篇一律,观众看多了,闭上眼睛也知道是那些画面,谁还聚精会神的盯着画面看呢?所以我们在做电视新闻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主题多去拍摄一些形象生动又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画面要有不可替代的细节和镜头,什么样的画面才是不可替代的画面?什么是细节画面?神九升天的瞬间,汶川地震时解放军将埋在泥污中的群众救出……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画面。内蒙古电视台拍摄的大型新闻系列报道《党的好干部—牛玉儒》提到时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的牛玉儒心系百姓时,用了一段牛玉儒到低保家里慰问的画面。当时,牛书记一边问老人,快过年了,家里的米面都买了没有。一边打开老人家的米缸、面缸看看米面储存了多少。就是这一段的细节画面胜过千言万语,有力的证明了牛玉儒是一个亲民、爱民的好书

记。像这样用不可替代的画面、细节去反映主题,反映个性,反映特征,肯定会使新闻锦上添花[7]。

电视画面是观众获得信息的“窗口”。电视片,无论是新闻还是专题、纪录片,都要受到主题内容、片长、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与长度最大限度的表现主题,最大限度地增加信息量。电视新闻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和构图时,不断的增加画面的视觉信息量增加画面的可视性,可读性[8]。在电视新闻画面中,角度变化丰富,视觉语言也就丰富;角度变化单一,画面视觉信息量也就单一。挖掘、选择、提炼角度,实际上也就是对画面信息的选择和提炼。我们可以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件,以此来使观众获得大量的信息。

(三)解说词要发挥好解释和补充的作用。

解说词应该是电视画面的解释和补充,解说词应该引导观众观看和思考画面上的重要内容。解说词应该突出事件的时效性,电视画面在反映事件发生的空间环境、现场气氛,细节强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反映时效性等方面却非常的含糊。这样一来文字解说就要承担起准确交代时间,突出强调新闻时效性的责任。新闻的突发性与时效性等特点使电视新闻的素材的获得受到限制。新闻表述的内容只依靠画面无法清晰的传递给受众,无法满足受众从电视新闻中获得信息的需要,所以需要电视新闻解说词对画面补充说明,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一般情况下,背景大多数是一些较为抽象的间接信息,新闻报道也不可能用大量的资料画面去重现背景过程。而文字解说则可以运用简洁概括的语言,直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和历史背景、主要的因果关系和新闻人物的基本情况等。例如:姓名、职业、职务等等的背景信息,用画面很难清楚、准确的表达,但是用解说词来交代就显得比较合适了。解说词可以补充和延伸信息,补充现场画面营造现场感。

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电视画面,但是在不同的记者笔下,就会写出角度不同、立场迥异,甚至是方向、主题也不同的报道来。例如对于一场车祸的报道,各家媒体运用的画面镜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然而有的记者却着重于车祸后的救援工作,有的记者则是侧重反映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以及损失情况,有的记者却着重于发生事故的原因、责任以及损失情况,这种角度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新闻的文字

解说来体现的。另外,画面可以呈现出多种信息,到底哪些是最主要的新闻信息,也需要文字解说来给予必要的强调、突出。

解说词发挥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当我们需要面对画面所阐述的主题细节进行升华时,就需要解说词了。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解说词具有串联画面内容,整合画面信息,提升画面内涵,弥补画面不足,阐发思想感情,调动想象联想,结构新闻节目等作用,如果离开了解说词,电视画面很难准确完整地表达新闻信息。[9]

例如我们在报道火灾时,通过画面,观众可以看到熊熊大火和因大火而引发的爆炸声,但是受众无法感受到大火的温度,这时候就需要用解说词来说明,以此来强调渲染火情的严重。画面、解说词各司其职,并且都能按照分工做到极致;解说词脱离了画面读不懂或是不能万全读懂,画面离开了解说词也不尽详实或是不够完美,这才是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配合的最完美的效果。

解说词要避免和画面传递重复的信息,解说词与画面传达重复的信息使典型的“配图说话”。在现今新闻节目中经常出现这种状况,例如:解说词说:除夕夜,各家各户都包起了饺子,大家脸上都挂满了喜悦。而画面和解说词则表达着重复的信息。这就是典型的解说词与换面信息的重复,画面能够表现的内容解说词没有必要再次重复。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画面一个镜头那样,能形神兼备、纤毫毕现。在表现事物的外在形态方面,画面语言有其天然的优势,完全用不着解说词去搜索枯肠,用抽象语言做隔靴搔痒式的苍白描写。

对于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作为视听双讯道传播的电视新闻一个总的要求就是:解说词与画面必须有机配合。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声画对位与声画统一。在声画对位关系中,解说词与画面的不同步,不是给观众以“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而是利用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观众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迭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1+1>2的传播效果。声画合一,指解说词与画面自然配合,有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动作,就有什么样的解说,两者完全同步、对应的表现方式。如果运用恰当,声画合一的组合,有时会起到“共振”的效果。

平面媒体在理性深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电视媒体天生的优势则在于首先为观众提供感性的材料,观众可以在这些材料中得到愉

悦,也可以通过这些材料实现认识的飞跃。所以我们自己不能用平面媒体的深刻来要求电视,更不要舍近求远地盲目追求原属于平面媒体的那种理性深刻,这种追求往往以丧失电视的优势和特点而告终[10]电视解说就是要把观众的想像活动结合起来,画面内外结合起来、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结合起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使它的外延扩大,内涵升华,从而提高画面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徐舫州.电视解说词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天卫.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创作[N].新闻窗,2012,(6).

[3] 叶子,赵淑萍.电视采访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田亨九. 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N]. 新闻战线,1983,(7).

[5] 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吕萌,谢鼎新. 广播电视新闻学[M].黄山书社,2005.

[7] 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 钱梅. 电视新闻与解说词关系初探[N]新闻界,1992,(4).

[9] 王丁炜.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的辩证关系[N].新闻三味,2008,(9).

[10] 李铭. 数字时代的影像制作[M].中国电视出版,2010.

Research in the cooperation of TV news commentary and

picture

MA li

Abstract: Pictures and explanatory words are two important kinds of TV news languages. The audience will be impressed by the pictures ,if they are good enough ,so that they can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information .The integrative use of TV news commentary and pictures can make the TV news more interesting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pecial part of TV voice ,the explanatory words must fully combined with pictures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the commentary and the pictures have their own particular emphasis ,but they can mutually supplement each other in order to offer more information. with the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o deliver , especially in the news program ,the cooperation of picture and commentary appears to be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irreplaceable picture and the commentary’s explanation and supplement ,the TV news work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sound effects.

Key Words:TV news ; Explanatory ; Pictures

电视新闻主持人风格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定位 导语: 随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不断地扩充和进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内部竞争,与节目的外部竞争也与日激增,在对整个观众注意力的抢夺浪潮中,若想吸引众多观众的注意力,需要对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听或看一个节目,实际上是在听或看一个主持人,如同频道之间的竞争其实是节目的竞争一样,节目的竞争往往是主持人的竞争。因为他们总是与受众直接交流的人,而且这种人的最大特征是不可替代性,说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不为过。在认识了主持人的地位后,主持风格、理念在节目中也越加显得重要。此篇文章将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进行分析。通过对电视新闻主持人风格的形成因素,表现形态,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策略,期望对新闻主持人的风格定位有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新闻节目 主持人 风格 前言

在当今信息传播快速多元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也达到了相当宽广与丰富的地步,从传统的广播,报纸到今天的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平台的不断创新对人们获得最新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人们可以轻松自如的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最多最新的信息。而在如今独家新闻越来越少,重大事件透明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何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去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是众多电视新闻类节目共同思考的问题。 电视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是位于前台的工作者,他的音容笑貌,思想内涵,用词造句乃至行为举止,都对新闻时间的报道,评述有能动的反映。因此,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人发现,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本宣科的主持人往往会遭到观众的遗弃,而具有自己独特的主持,评论风格的主持人,则会赢得观众的喜爱,进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时具有独特风格的主持人,已不再是念稿串词的工具,而是注重“我”的感受,以“我”的声音去解读,评论发生的新闻,传达给观众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信息。因此,有一个独特清晰的个性主持风格定位,将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我们须意识到,主持人的风格,是主持人诚于内形于外的精神个性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主持人走向成熟的开始。独特个性风格的形成与确立,不仅是主持人主体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是与节目的定位,形式,内容等因素相和谐的反映,即主,客观因素协调一致的综合结果。所以,主持人的风格形成,是一个多种元素的集合。

电视手语新闻现状与对策探究

电视手语新闻现状与对策探究 电视手语新闻,是聋人了解、感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引导社会关注无障碍沟通、关爱听障人群,建立社会新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笔者对电视手语新闻形式化、抽象化、鸡肋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探析提高电视手语新闻收视率的可行措施。 标签:电视手语新闻;手语主持人;聋人手语 一、引言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聋人生活在无声世界之中,只有通过“看”来了解社会,电视新闻看起来十分不便,难以满足他们认知、了解和融入社会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孙淑君提出“电视新闻应配备手语翻译和字幕,满足聋人从电视新闻中获取信息的需要。” 电视手语新闻,是聋人了解、感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听人学习手语、了解聋人的一个重要窗口,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文明进步,有助于聋人和听人实现信息交流无障碍。近年来,很多省、市电视台陆续开播手语新闻节目,除了聘请特校老师和聋人做手语主持人外,部分省级电视台引进了“中国电视数字手语系统”软件,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了手语新闻节目的制作。可是,电视手语新闻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聋人说:我们一般不看,不喜欢。特校工作者说:怪不好意思的,我们不太能够看懂。听人说:看起来很漂亮,电视手语新闻翻译员都要达到什么水平啊?笔者作为一名手语工作者,也深觉电视手语新闻看起来很吃力,每次看的时候,都要为主持人的手语找“注释”,有时甚至难以体会到电视手语新闻所传递的信息。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电视手语新闻应有的作用,笔者对电视手语新闻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为聋人和手语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现状 当前,各台电视手语新闻一直在致力探索手语主持人的最佳合适人选,开始是由聋校听人教师担任,然后尝试由聋人担任,后来又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制作。但是,不管怎么改变都没有突出电视手语新闻的核心问题——手语主持人的主体地位、聋人手语的表意特点和手语这门语言的特殊性,手语主持人一般都是配合讲解新闻内容的汉语解说员,机械式地运用文法手语同步翻译新闻内容,这必然导致电视手语新闻形式化、抽象化、鸡肋化。 1.没有突出手语主持人的主体地位电视手语新闻形式化 电视手语新闻,是聋人了解、感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一般由一名手语主持人和一名新闻解说员共同主持。手语主持人使用手语播报,以让聋人看清楚为前提,不快不慢,速度适中,同时根据新闻内容,有一定的节奏变化,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新闻解说员使用口语播報,平均每分钟300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受众接受,其口播语速比手播语速快,应该配合手语主持人作出适当调整。但是,各台讲解新闻内容的汉语解说员并没有突出手语主持人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手语语速的适中性,仍然保持着新闻口语的一贯语速。手语主持人也没有感受到自身主持的主体地位,没有重视作为观众的聋人的主体地位,而是为了配合汉语解说的速度,被动式地快速挥动双手打出手语,进而超过手语表达速度的极限,影响手语表达效果,导致观众视觉疲劳、无心收看,从而使电视手语新闻流于形式化。

解说词范例

解说词范例

篇一:【范文】解说词写法 宣传片解说词写法 解构 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 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离不开画面二者相辅相成 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

俯瞰三峡长江水。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当屏幕上出现沱沱河冰川上珍珠般的水滴,解说词这样说道:水珠,小小的水滴,一滴、两滴、三滴,无穷滴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大河。 很显然,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在这里如果没有解说,观众也许根本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是长江还是别的江河,而脱离了画面,解说词也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所以,应该说画面和解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至于哪一个处在更重的位置,视具体题材而定。至于作品的语言配置使用何种风格,或兼而有之,应由作品的审美意向来决定,力求达到二者和谐统一,珠联璧合。 又如贵阳电视台的系列专题片《飞越贵阳》,该片获2000年度贵州新闻一等奖。在这部以航拍为主

读不懂的解说词与画面的和谐美(一)

读不懂的解说词与画面的和谐美(一) 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特技相互配合,和谐完美,构成了很好的电视节目。因而电视解说词本身就是电视节目众多元素其中之一,它的叙事描述都具有和画面的统一性,是非“独立性”的。电视解说词的主要形式母体是文学,而文学有其自身的表达系统,可一旦作为一种手段或表现形式,成为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学就丧失了其独立的表达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身形态的某种不完整性,即我们所说的“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记录,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电视解说词作为电视节目的构成因素,已经不再一味地追求其艺术性,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发挥电视解说词最大的功效,服务于整个电视节目。当然,我们也承认文学这个母体在电视解说词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电视节目制作人不是文学家,电视节目也不同于文学作品,电视解说词是一种特殊文体,它视听同步,解说词与画面相辅相成,互为弥补。因而就要求我们在电视解说词的创作上兴利除弊,找准自己的定位。 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大多数时候,它必须为“看”而写。由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个性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解说词的创作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考虑到电视画面的形象,状态和特点以及节目要传达的信息,要表达的思想。 电视解说词本身往往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和一般的文章是有区别的。一般的文章,其根本材料是语言文字,语言是唯一的表达手段。而电视解说词则更多的借助于视觉形象画面,充分利用画面来表现内容,解说可以退出。解说的出现要服从于画面内容的需要。电视解说词的好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能巧妙的和画面配合,能否充分地表达画面所不能表达的意思。 电视的受众是观众,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看”上,画面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电视节目中唯一贯穿又最具特点的表现手段。解说词主要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所以一定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觉感受,注意画面的呈现形式,把画面作为电视解说词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电视解说词要作到不堆砌只镶嵌,不画龙只点睛。解说词不能从头贯到脚,要与画面一出一入,若即若离,不能一味的堆砌。否则只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破坏画面的叙事能力。解说词是根据画面而设置的,单拿出一篇解说词,往往会使人觉得前后不连贯,不完整,指代不清,不知所云,读不懂也听不懂,但一旦放入节目与画面结合,就会令人恍然大悟啧啧称奇,只有对照画面才能体现出解说词的精妙之处。如《庐山——山趣》中,解说词是:“虽然现在照相机越做越精良,拍起照来谁都要比比划划折腾一番,好显示出用傻瓜相机的是一个聪明人”,单看这段文字似乎看不出什么有趣来,但妙就妙在此时画面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一个半秃的游人拍完照在乐呵呵的用手撸着自己头上被风吹起来的毛发,让人一下子就想起“聪明的头上不长毛!”这句话来,再加上音乐营造的轻松,调侃的氛围,令人忍俊不禁。可视语言允许解说的合理残缺,不完整,与画面相配不产生歧义,产生完美效果,这就是画龙点睛。 电视解说词为“看”而写,为画面服务的,由于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在创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画面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要尽量用画面表现。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使用的越少越好。如纪录片《迁徙的鸟》中,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里观众感受到的是巨大的画面的感染力,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些都是通过画面传达的,解说词真是用到了少之又少,全片的解说词也不过4到5句,都是用在十分关键的地方,起到了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面在绝大多数的时候足以交代清楚导演的意图,而且画面语言极具感

专题片解说词共9页文档

专题片解说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条丝绸古道,引领着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竞风流。几度沧桑,几度璀璨。在这片神奇瑰丽的土地上,有一位从江南青山绿水中走来的浙江人,三十余年来,他用恣意的水墨在大漠古道上行走,将丝绸之路,骆驼精神胡杨神韵在画卷中神奇地演绎,传颂大江南北。他就是画骆驼和丝绸之路闻名的季从南,人称“骆驼王”。 1958年,刚从浙江丽水师专美术系毕业的季从南,响应国家号召,满怀壮志,远走大西北,那时的他面对遥远的大西北充满着许多美好的想象:“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样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在甘肃兰州,一住就三十多年的季老,面对中华民族悠久原始的荒野与文明交集的气氛,却别有一番滋味与迷恋。 丝绸之路是指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和塔里本盘地,跨越帕米尔高原,经过俄罗斯的乌兹别克,土曼,达阿富汗,伊朗,直抵櫈利亚和黎巴嫩的经商路线。 来甘肃三十多年的季从南,浩瀚的大漠,练就了他宽阔的襟怀,骆驼的铃声,唤起了他寄情“丝绸古道”的情丝。2019年,季从南完成了巨幅长卷“丝绸古道万里图”,在国内引起了一时轰

动。据说,季老为了完成这幅长卷,曾先后八次出入“丝绸之路”的东端部分,体验沿途的风土人情及自然景观,也饱受过大漠的风沙与酷热。 此卷长十六米,将千里古道浓缩于画卷之中,全卷景景相连,浑然贯通,气韵协调得相得益彰。画家借山云,树石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展现了山川之胜,古迹之雄,气势磅礴,让观众于卷前移步换景,气象万千。 画卷从春起至夏入秋最后到冬,以“落日”、“明月”为长卷的“点睛”,前后呼应,饱含激情挥洒出史诗般的长卷。从西安古城出发,沿途石窟、古城、名胜错落有致分布在古道上,大漠、山川、河流连绵起伏。最后以罗布泊西岸的古城楼兰收尾。在全景式的整体构图上,画家采用俯视法、平远法、横切法等表现雪域、山峦、大漠,气脉贯通,势态磅礴。多支驼队行走古道期间,栩栩如生,引人寻踪。在笔墨技法上,画家以拖泥带水皴挥洒出沙漠,淡褚淡墨交融,用斧劈皴、批麻皴表现峰峦,以马牙皴、云头皴营造雪山,彰显戈壁经风沙侵蚀、洗礼的特有的山石肌理,苍茫沉雄。 季从南称:丝绸之路在大唐前期最繁盛,但在诗人的眼中,吟诵边关西域的诗歌大多是悲沧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茫茫的大漠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予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堪称与《丝绸古道万里图》长卷呼应的《丝绸古市》四联则是

城市电视新闻的现状与思考

城市电视新闻的现状与思考 韩晓梅 内容摘要:90年代以来,城市电视新闻迅速发展。在这批以平民视角为关注点的城市新闻中,市民意识得到了强化,服务功能也得到增强,其因通俗的形象而得到了市民的认可,收视率也节节攀升。然而,在城市新闻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城市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新闻平民意识服务功能同质化 自90年代以来,城市电视台迅速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台日益重视新闻立台,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节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媒体的形象和影响力,新闻的竞争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竞争的代名词。于是,在各黄金时段,一挡又一挡的电视新闻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伴随着新闻的发展,无论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还是科教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各档节目可是拿出了自家的看家本领,抢时效、抓独家、搞创新,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方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些新闻往往以本地新闻见常,其风格大都贴近群众、及时有效、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服务大众。自2003年《南京零距离》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以来,成都、广州等地也相续策划并推出了类似的新闻节目。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地化特色浓厚的社会新闻当作了竞争时代扩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以杭州电视为例,就先后开播了《阿六头说新闻》、《1818黄金眼》、《城市新闻》、《民生热线》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新闻节目,在一系列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新闻中,它们顺应"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要求,把传统精致的西湖文化与雄奇大气的钱塘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构筑了江浙一带闽南文化的地域特色。虽然这类新闻近距离地走进了百姓生活,关注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荧屏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收视率也提高了,但从总体上来说,仍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强化平民意识 以前打开电视看新闻,就是会议和握手,某某会议在某处举行之声频频入耳,某某领导视察某地的画面时时入目,整个的画面和新闻报道都毫无新意。随着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扩展,政治话语辖力的减弱,当代中国受众的价值观念已经多元化,信息取向不再单一,收视行为分化,他们需要不同特点的新闻来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要,在对信息环境的宽松度有着较以往高出许多的心理预期的基础上,他们不再满足于面目严肃、充满教化意味、与自身生活相距甚远的新闻,而渴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世界、了解与自己一样的人的生活,感受到自己与同类百姓世界联为一体;不仅希望传媒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自己所需的多元信息,而且希望在愉悦中接受信息。【1】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作,受众就是新闻消费的主体,市场规律将迫使新闻传媒把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受众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重视他们的需求、利益和接受心理。“传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于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传媒参与竞争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说,就是传媒向受众展示自己‘卖点’的过程。换言之,你想吸引受众买你这份报纸、看你这个节目,你就应当提供给他买你这份报纸、看你这个节目的理由”(喻国明)。在这种市场逻辑的作用下,新闻传媒改变了传统新闻上情下达的“传声筒”形象,改变了过去“我要传达”的传播意识,从而转向了更多地思考“观众要不要这样的新闻”等问题,站在了老百姓的角度去审视新闻的可看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顺应市场需求,一系列以老百姓为新闻镜头聚焦中心的城市新闻栏目粉墨登场,如上面提到的几档新闻节目都是以报道社会新闻见长,这些节目往往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度成为广大民众茶余饭后最热闹的谈资,在网络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引发了一场舌尖文化的较量。《舌尖上的中国》画面优美诱人,解说词通俗隽永,感情自然流露,是近年来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佼佼者。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的运用,恰到好处,把观众的思维活动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把视觉上接收到的直接信息与事物的逻辑发展这一间接信息密切结合起来,让整部纪录片内涵得到升华,外延得以扩大,恰当的解说词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解说词在这部纪录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发挥着启承转接的作用,减小场景画面转移可能给观众视觉带来的不适应。《舌尖上的中国》横跨中国大江南北,包罗各地美食,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只有通过解说词来给画面打上时间和地理印记,以至天南地北毫不混淆。 二是有助于观众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弥补无法再现的情景画面。“在1000多年里,伴随着北方民族的数次迁入,豆腐代表的中原饮食文化,已经深植于西南边陲的这片富饶之地,并且演绎出自己独特的气质。”短短一句话,就把姚贵文所制作的豆腐的厚得历史传承展现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三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给予画面更鲜活的补充。“在中国北

方的辽阔草原上,蒙古族的牧民也被另一种乳白色的美味滋养着。”解说词引导着剧情展示乌珠穆沁草原孟克家制作奶豆腐,然后是云南的“牛奶团子,安徽的“毛豆腐”。 四是保持平稳过渡,让两个毫不相干的事件或地方的结合不至于突兀。“聪明的中国人,对这些微小生物的运用得心应手。”通过解说词的衔接,一下子就从安徽“毛豆腐”过渡到了绍兴老酒。 总体来说,《舌尖上的中国》坚持了纪实的拍摄手法,表现原生态的真实内容,运用了相得益彰的解说词,是一部吸引眼球、令人回味的好片。

导游词题目

导游词题目 如何写好导游词的题目呢?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如何写好导游词的开头呢?开头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开场白的情景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这样的开头,亲切自然贴切,先是问好,然后介绍自己的姓名,再说明要去游览的地方,最后提请大家注意导游词有哪些内容?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

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颐和园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我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请注意: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写导游词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如果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要求条件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要求条件 作者:荣荣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中心 电视新闻节类目主持人,既是电视新闻传播流程中的咽喉要道,又是电视新闻面对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的门面。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言行举止乃至于服饰装扮,都会直接影响、感染电视受众;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好对事件、文字、镜头前状态的处理,如何运用好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应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是考验一个合格主持人的必然条件。 (一)作为在新闻节目中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主持人,我们必须在“转化”上下功夫,这种“转化”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音译”。不同的新闻信息经过我们的“转化”传达给电视观众时,应该是新闻稿件的实质内容,是有生有色的现实生活信息,这不仅要求要认真地完成播音任务,而且一定要研究从文字到主持“转化”过程的实质涵义。所以,新闻播音的规范性是播好新闻的基础,是每一个主持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的根基。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曾经指出:“播音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没有标准、规范、准确,任何亲切自然都不会走到正路上去。”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等,他们从未脱离过播音创作的根基,只有在这个根基之上,才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如今,大众期待的是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播音主持风格的规范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相互制约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例如:央视每天早

晨《朝闻天下》的文静就很受大家欢迎,她语言轻松活泼,犹如身边一个朋友在向你讲述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她把要传达的新闻信息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变成了“百姓的新闻”,让大家在早上起来时,轻轻松松地了解了国内外的大情小事。她这种轻松活泼的主持风格丝毫没有违背新闻播音规范性的原则,她的新闻播报,彰显了自己的个性,赋予了新闻鲜活的生命力。规范性与个性最完美的关系在我看来就是达到和谐。“和谐”具体到新闻播音主持,就是要求我们把多种因素有机组合起来,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有秩序。 (二)新闻播音主持的个性与其他节目类型强调的个性是不同的。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人发挥个性的空间比较大,主持人在节目里可以以“我”的语气和口吻完成节目,显著的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交流;而新闻节目能够表现的自我空间相对较小,发挥成分不多,虽然当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但是电视新闻主持人毕竟归属于新闻节目,所以我们所说的个性发挥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自我个性,我们强调的是栏目个性下的自我个性,个性的发挥要服从、服务于新闻节目和新闻内容。 每个新闻节目都有其特有的栏目形态,比如我所在的秦皇岛电视台的《秦皇岛新闻》、《今日报道》、《新闻吧》等等。这三档新闻节目的形式区别非常大。《秦皇岛新闻》严肃规范多为重大时政类新闻,类似《新闻联播》的味道,要求主持人形象大方得体,语言规范工整,相对可发挥空间比较小;《今日报道》以社会民生类新闻为主,主持人从语言表达上相对口语化,生活化,贴近普通百姓生活;《新闻吧》

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文

1引言 1.1 广播电视新闻的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分为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两个部分。其中广播新闻是指利用广播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而同样的,电视新闻则是利用电视手段对某些新近发生、发现、变动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传播。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传播新闻的媒介不同而已。 1.2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功能 1.2.1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广播是一种电声结合的传播方式,包括三个要素:声音、无线电波或导线、发射和接收装置,声音是表现内容的符号,而内容又是以广播节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线电波和导线是广播节目的载体,起运载作用;发射和接收装置是转换器,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13] 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的传播方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信息符号不同 报纸、杂志是印刷媒介,其信息符号是文字和图片;电视是电子媒介,其信息符号除了声音还有图像符号;而广播的信息符号仅仅是声音,这其中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 (2)运载手段不同 报纸、杂志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纸张,广播和电视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无线电波或导线。 (3)传输方式不同 报纸、杂志的传输方式是通过发行系统,主要依靠邮政部门或其它发行系统投送,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通过电子发射和接收装置,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广播的传播特点,导致它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 (1)时效性强;(2)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3)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4)受众面广,渗透力强;(5)非独占性;(6)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缺点包括:(1)稍纵即逝,不留痕迹,信息的保存性较差;(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广播受众较难做确切的统计。 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包括: (1)传播的快捷性;(2)内容的简洁性;(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4)传播过程中的排它性;(5)传播范围的渗透性。 1.2.2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特性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

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藏北人家》展现了藏北牧民措达一家人在草原上非常普通的一天的生活。再现了他们的现实生活,是一段完整的故事。通过片子我们能够感受到藏民族在与自然的抗争和适应中建立起的一种和谐关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心理和他们创造出的独特的游牧文明。这样一种主题的表达蕴含在所有的声画形象中。例如在阐述藏北牧民的人生观时选择了措纳在草原上独自一人放牧、纺线时的生活场景。这种安静的放牧环境是一个思考的好环境,用它来表现藏北牧民的人生观比较合适。 从表面看起来,解说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价值观,而是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说“藏北牧民之间的相互帮忙是不计报酬的”,而这种“相互帮忙”和“不计报酬”恰恰是藏北牧区的特点,与沿海地区的情形大相径庭。解说词利用这个有意义的细节画面,使观众很自然地领悟了片子的深层意义,透过事实了解了藏北牧民的价值观。 接下来影片又巧妙地选择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讲述了藏北牧民的婚姻观。婚姻是涉及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情,利用罗追帮助措达洗头这个细节,正好表现了两个人的通力合作与配合。用这段画面来讲述婚姻观,特别是讲述稳固的婚姻关系,是比较合适的。 纵观上面三段影片,讲述的都是地地道道的理念。从人生观、价值观讲到婚姻观,阐述每一种观念时皆精心选择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借助于这个细节把观念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时甚至只字不提观念本身,选取典型意义的画面细节,不着痕迹的给我们传递藏北牧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透过这些,让我们感受到藏北牧民那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生存状态。只是饶有兴味地描述事实,但观众透过事实所体会到的则是观念。 透过藏北牧民那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纪录了藏北牧民始终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一致的劳动与生活。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文化品质。首先,他的主题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主题更趋向于深层、永恒的内容。 《藏北人家》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具体

第九节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的具体 特点与要求 魏俊宝 电视消息解说词,除了体现平面媒体上的消息的特点与要求之外,还要体现电视新闻赋予它特有的一些特点与要求。 我们知道:消息是对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地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篇幅较短、语言简洁凝练,叙述概括是不同媒体上消息共同特点与要求。 (一)电视消息导语写作要求 电视消息导语写作应注意两点:(1)要符合一般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提纲挈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2)要有画面感:考虑用什么样的画面与导语对列,重视“导语画面”的配合(即开头的一个或组成一组画面)。 电视消息导语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口播式。即由播音员出像播念导语内容,这种方式,一是出于节目编排的需要,作为串联之用;二是在导语的写作内容比较抽象、比较概括以及交待背景或难以找到合适的新闻画面与其对列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2、出新闻画面与导语相对列。就是在文字导语出现的同时,伴有典型环境或典型事态的画面出现。这种方式要求导语写作与新闻画面紧 49 密配合,互为开拓。

3、现场播报导语。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向观众进行口头报 道,是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开场白。但是,记者应在导语中交待新闻发生地以及报道的缘由。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使新闻具有现场感,吸引观众“进入”现场。 (二)电视消息的主体写作要求 我们知道,主体是新闻的主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导语中所涉及的事实进一步的丰富、充实,是对导语的展开与深入,加深观众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我们在主体写作上最重要是对事实材料进行合理安排,或对比、或因果、或并列、或由点到面(总分结合),层层递进,讲究结构的严谨。 当然,电视消息采用现场报道时,往往采取依据事物发展的进程,即时间顺序、行进式的结构形式。 (三)电视消息的结尾写作要求 电视消息的结尾方式,如其他媒体上的消息结尾方式相同:小结式、议论式、展望式、呼吁式、悬念式、照应式、自然式。所以,结尾部分要达到进一步揭示新闻内涵、深化主题、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目的。 电视专题解说词写作 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电视专题的特点。 50 专题是对新闻体裁作比较详尽而有深度的一种报道形式。它较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节目的整体性 主持人可以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和视听习惯,通过牵线搭桥赋予不同稿件以某种联系,使节目成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2.有利于节目风格的多样化、个性化 主持人的职责之一,是在保持节目的基本风格稳定的基础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持特点,塑造自己独特的播出风格。 3.有利于缩短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与受众的关系 主持人以个人名义主持节目,仿佛与受众面对面地交谈。这就可以缩短与受众的距离,增强亲切感。从而扩大节目影响,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在电视传播领域,无形的品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这种价值的增值能力是很多工业生产部门望尘莫及的。就像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很多电影的宣传发行费用远高于其制作成本一样,新闻机构的无形品牌价值需要不断地创新与维护,而达到良好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效应。受众与新闻的关系是需要维系的,受众有对新闻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有时也很脆弱。而主持人的存在就是在这种受众与新闻的需求之间架上桥梁,好的新闻主持人能让受众对新闻产生参与的热情,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发展将大大受益。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把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角色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敬业精神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新闻节目主持人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动向,细心体察民情,反映群众的呼声要求,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主持人是公众人物,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表现出其个人的修养,同时也是其事业发展和工作性质的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十分辛苦,有时甚至要冒生命危险,它要求主持人要有为事业奉献自我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还应该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和廉洁奉公的情操。在进行批评报道时,很可能会碰到一些恶势力的破坏、威胁、恐吓。新闻主持人要客观公正地向受众做真实正确的报道,不谋私利,立业为公。 要有丰富的内涵和扎实的基本功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内涵是其走上成功之路的基本保障。有人说:“表达是浪花,内涵是海水,胸中有了东西才能够自然流露。”电视新闻节目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主持人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人物、事件、问题,如果没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还要具有超前意识和前瞻眼光,保持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一定的新闻阅历和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这是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成功的保障,同时也是提高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的关键。现在的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学生:人文学院网络传播07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关注人民生计 , 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 "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 , 从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到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 , 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放弃了传统说教新闻的生硬、呆板,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吸引着当今受众的眼球。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但是,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为了迎合受众,过多报道生活中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新闻价值的一些琐事,甚至还有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到此类新闻中。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民生新闻传播误区发展趋势 目录 绪论 (1)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1)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形成背景 (2) 三、民生新闻的优势 (4) 四、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5) 五、消费文化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民生新闻从广义上来说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却是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感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民生大参考》到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民生直通车》、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民生类新闻节目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电视新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被学者称为“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何谓“民生新闻”,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业界和学界对民生新闻的几种观点,可以将“民生新闻”理解为: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电视解说词复习题库

电视解说词的创作或使用并不是完全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地说法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解说词”一词的广泛使用,应该来自电影纪录片,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虚构的电影。 电视解说词研究的两种分歧:一种是重视派,强调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一种是排斥派,基本否认或轻视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者能够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电视解说词和电视其他手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互为存在的前提。 电视解说词更擅长表现生活中那些抽象的、哲理性的内容,那些想象性的感情体验,那些复杂的心理活动。 电视语言的主要优势所在: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传播系统,真正实现了语言的跨时空交流和传播,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是空前的。以逼真的图像和声音记录还原生活,成为记录人类文化的形象载体,改变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利用语言的综合分解能力,使传统艺术的融合交流更加自如频繁,再生和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语言的综合优势,使他拥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艺术反映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大大提高。 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原则 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地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二是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我们制作一部电视节目,总要拍摄大量的素材,要有一定的片比。一般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库存部分越多,选择的准确度越高。 画面作为象征和隐喻符号,注意避免单一性和凝固化,要善于创造性地寻找崭新的形象载体;善于从生活的自然流程中发现其具象征意义的形象;注意象征画面的多义性和暧昧性,使观众获得多方面的形象感受。 在使用及理解象征和隐喻形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形象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文化习惯。第二,人们不同的修养、心境、经历,也会影响他们对形象象征的理解。第三、象征应该是“雾里看花”般地“隔层同视”,产生“似花非花”的效果,绝不是洞若观火。第四,如果某种形象的一种象征意义被过多地反复使用,它的艺术价值会相应递减。 在创作中,象征和隐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尽量寻找全新的形象作为象征或隐喻的载体,努力创造崭新的一次性的象征符号;其次,尽量利用节目过程中,现实生活的进程中出现的细节、道具,赋予它象征的作用和意义,不一定是节外生枝,硬加上去的形象。第三,注意象征画面的多义性和暧昧性,不要一览无余,直截了当。 电视解说词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 画面的某些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为了弥补画面材料欠缺造成的遗憾,电视编导们经常采取用“空间”表现“时间”的办法。文字的报道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追忆、回溯、描述过去发生的事实。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的未来场景。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画面揭示起来相当困难,即便使用解说,也应该十分慎重。要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具体交代及对心理环境的充分渲染来营造铺垫。特别注意对心理揭示分寸感的把握,避免过于主观的臆测。它可以配合适当的采访,人物内心独白,主人公自述,尤其是感悟心灵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做直接的揭示或剖析,引导观众深入体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在制作一部电视节目时,在适当的时候需要提炼主题、概括主题、表现主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升华、深化与判断评论。在这方面,画面表现起来相当困难。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电视解说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多释性的画面创造一定的指示关系,为其定向,为观众理解画面开通一条既定的渠道。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画面无法满足观众了解全面信息的

专题片解说词范文

专题片解说词范文 “首善”出自《汉书&8226;儒林传&8226;序》,含表率、最好之意。和平桥街道确立“首善之街”的目标,源于古城、老街、旧巷、宝塔、名校的深厚积淀,源于勤劳、善良、淳朴的社情民风,源于主城区兴旺的物流人气,既是一种高点定位的追求方向,更是一种务求完美的追求过程。创建“首善之街”将致力于弘扬优秀文化、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宜居环境、彰显城市魅力,实现“环境最优化、文化最繁荣、服务最完善、社会最和谐”的理想目标,惠及十万群众,福祉辖区人民。 无与伦比的首善环境 专题片解说和平桥街道拥有无与伦比的首善环境: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安逸与繁荣相得益彰,发展与和谐水乳交融。 如诗如画的人居环境。一城美景网入濠河,时尚之风汇和平。流淌千年、有少女脖颈项链之美誉的濠河有三分之二流经和平桥街道,与南通城互依互抱,河畔明清建筑群与现代公寓别墅交相辉映。“穿”在南大街,“食”在八仙城,“住”在濠河畔,“行”在水中央,“乐”在广场上,如诗如画的濠河,便捷齐全的服务让和平桥成为宜居的最佳选择。

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童叟残弱笑颜开,他乡友朋乐开怀。无论 是黄发垂髫抑或是弱势群体,无论是原住居民抑或是外来务工者,都和睦相处,一齐奏响和平之音。百花苑社区的“流动儿童学校”,北濠东村社区的“阳光爱心基金”,文明新风典型陆善洪慷慨捐献“祥云”火炬,美誉通城的“义工联合会”,凡人缪桂梅十年如一日呵护孤寡老人以及遍及各社区的爱心团队、爱心超市,把温暖和关爱传递到每个角落。“小江调解工作室”、“大防控”体系和“大调解中心”的设立和建设,成为居民安全的防护罩。平安和谐,友善互助的社会环境让和平桥街道成为和谐家园、温馨港湾。 诚信可靠的创业环境。诚信流通贵如玉,黄金商圈百业兴。历经 打造的南大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成为南通市最为诚信可靠、繁盛兴隆的黄金商圈。这里商铺林立,日夜不息;这里繁花似锦,行人如织。百货大楼、文峰大世界、亚萍国际、金鹰国际、通润发五大商业“巨头”齐聚,每天都在上演着“和平竞争”的商业大戏;各类小商小贩、个体经营者在这里云集;还有那数不清的创业者等待着抢滩入驻。这就是南大街,汇聚了南通最旺盛的“人气”,成为了南通城区商界的“标杆”、商家抢驻的“黄金商圈”。 以人为本的首善服务

电视台主持人工作总结

电视台主持人工作总结 电视台主持人应从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加强自我约束和学习以及参加职业拓展训练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电视台主持人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电视台主持人工作总结篇一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在电视中心已经待了一个月了。由于我是新成员,工作能力有限,很多事情自己还得适应,在这段时间里我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尽量锻炼和培养自己。下面我来具体的回顾和检讨: 一、我过去所出现的错误: (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以警示和提醒自己) 1在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强,虽然我很积极的去电视中心,但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时我发现我常常落在别人后边,不是我不想学,我想学的愿望并不比别人弱,但每次到学长讲东西时我就被糊里糊涂的给挤到后边了。因此我虽然很认真的听,但有时却会忽略某个关键的问题,以至于在那次采集视频时出现了错误,比如采集的快捷方式、采集前是否检查了编辑视频的格式、是否检查了储存路径、别忘了最后的保存,如此多的问题我无法忘记。也不应该忘记,我要时刻铭记,用它来督促自己,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中心的团体里还不优秀,甚至可以说处于劣势,所以我必须努力,不为别的就为发展自己的爱好这一个理由就已足够,更别说借此我还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和工作资本。也许是太紧张了,但这不应该成为借口,也不能成为借口,毕竟它属于我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以后我一定会去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从新调整好我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把事情做到前边。以便于能更好的去理解、学习和掌握学长们教的知识。 2、对一些工作的具体细节还不了解,比如上周五我因有事不能到中心区学习了,就跟三丰学长口头请了个假,而忘了问一下是否需要一个书面请假条。这是我的工作失误,以后我会更加细心努力的投入工作中,多多了解我所做的事情的具体细节比如请假,设备的使用、连接、出勤使用登记情况等等。把事情问清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认真的做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着也就事半功倍了。 以上是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有我已经发现的和没发现的,已发现的我会谨记并时刻注意,是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其他很多我没有察觉到的问题,我会继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的去改正它。也希望学长对我工作上做的不好的事情加以指点,以便我能及时的改正。 二、我在中心的感觉及成长: 在进中心前我试过很多组织,也在里边待了一段时间,虽然经常在忙,但每次停下来静静地想一下,感觉还是空空的,没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充实感,可在中心里的这段时间感觉完全不同,那是一种十分愉快和充实的满足感,这是以前所没有感觉到的。一是因为这是我兴趣的所在,二是因为我真真正正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知道和了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