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古代绘画、古代雕塑等艺术形式,以及中国的自然景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系统的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观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古代绘画、古代雕塑等艺术形式,以及中国的自然景观。
3.比较和思考: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让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4.创作和实践: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17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教案)
17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1教学目标1.激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以及世界遗产的具体种类。
2.感知中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双重遗产的特点和美感。
从欣赏一个双重遗产的方法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对于美术的技能和理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了解,感受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以及双重遗产的价值。
难点:通过资料和欣赏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对双重遗产的认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1.提问:世界这么大,你有去游过吗?生:2.师:同学们都“周游列国”,见多识广,那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图示中国地图)生:中国3.教师:这就是我们中国,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留有不可估计的遗产,让我们走进中国的美好风光。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有兴趣走进我们的课堂。
)2【讲授】二.初次欣赏1.师:看看中国的版图,好大啊!既然在中国,当然得先去首都北京看看,你知道那里有哪些古代风光。
生:2.小结:在北京有古时皇帝登基执政的明清皇宫,有祭祀,祈求丰收的天坛,有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最早人类生活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这些可都是人类历史上天才的创造,这些人类的创造包括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我们把这些归纳为文化遗产。
3. 师:你能列举一些中国的文化遗产吗?生:4. 师:同学们的见识真是太广了!我们聪明的人类创造并留下了文化遗产,还有那来自大自然的恩赐。
你瞧,有砂岩峰林地貌的湖南武陵源;(图示)有红色岩石地貌的贵州赤水丹霞;(图示)还有那来自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云南三江并流风景。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浙美版(201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浙美版(2012)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宁波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帮文化的魅力。
3.提高对家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2新设计中国是文明古国,拥有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帮是十九世纪中叶,由宁波人逐渐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以及由这个群体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服装文化,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化是“红帮”裁缝的故乡,服装工艺精美,享有“中国服装之乡”美誉。
3学情分析我校五年级的学生有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与众不同的意趣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是让学生分组来完成的。
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与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
难点: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5教学预设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不织布、塑料瓶装的油画颜料、一盆水,并设问请学生猜测: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学生小声议论,猜测纷纷。
步骤一:先在一盆清水里倒入事先调好的红色油画颜料。
学生惊奇地发现油画颜料倒在水里会浮在水面上,引起他们的兴趣。
教师倒入黄色、蓝色的油画颜料,并讲解:油画颜料是油性的颜料,它比水轻,所以倒在水中它自然会浮在水面上。
步骤二:教师将彩色的不织布浸在水里,不织布吸收了颜料,出现了特殊的肌理效果。
学生练习一:以四人为一组动手用转印法印制布料。
练习要求1、不织布吸收到颜料后平的拿起;2、注意色彩的搭配;3、拿起后正面朝上置于吸水的纸上,便于吸收水分。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简单讲评印制的不织布作品。
教师小结:真是漂亮!就像一块块精美的布料,今天,让我们用这些布料来做做裁缝,你知道我们宁波的红帮裁缝可是闻名中外的。
板书:红帮裁缝教师通过操作示范并不断解析,然后欣赏直观的作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印制不织布的基本步骤,为学生的第一次练习打好基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浙人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2014年6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2.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概述。
2.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如水墨画、线描、拼贴等。
3.学习绘制具有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特色的图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绘制具有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特色的图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
2.难点:学习绘制具有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特色的图画,如如京杭大运河、黄山、长城等。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讲解PPT、视频、图片等方式,介绍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相关的绘画技法和图案。
2.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尝试绘制不同的图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绘画技能。
3.互动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五、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教师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几幅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美丽的景象,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
2.讲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如长城、黄山、丽江古城、故宫等。
讲解其特点、历史和文化价值。
3.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如水墨画、线描、拼贴等。
并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技法和图案进行绘画。
4.绘制具有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特色的图画: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绘制具有特色的图画。
例如,选择长城,可以用线描技法勾勒出长城的主要形态;选择黄山,则可以用水墨画描绘出它的奇峰怪石和云海美景。
5.互动交流和分享: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展示和分享所绘制的图画,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六、教学评估1.学生绘制的图画是否具有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特色?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3.学生是否听懂了教师的讲解,并能够回答相关的问题?4.学生是否具有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意识?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图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 了解掌握世界遗产的定义,解读世界遗产的标志。
2. 了解中国的文化自然遗产,体验中国文化历史的博大精深,学会保护宣传。
3. 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欣赏课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现在的学生由于阅读面广泛,又有很多机会能出去旅游。
因此,对景点的表述也会比较强,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
本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全部使用ipad教学。
通过一款软件,让学生先了解、探索它,慢慢摸索到这节课的重点。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于平板电脑上课也是非常顺手。
在学生的综合表达上,六年级学生表述能力已经很强,并且会带有自己的想法,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效果更为显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遗产的定义,认识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教学难点:通过家乡的世界遗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学会爱护保护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开始旅行,一起起航
1、开始旅行,一起起航
师:同学们喜欢旅行吗?
为什么喜欢旅行?
小结:旅行能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异地的人土风情,还有悠久历史古迹,世界是一本书,值得我们去一页页地阅读,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一次特别的旅行。
2、熟悉app,探索世界遗产
这次旅行很特别,我们将用ipad的方式,跟随app看世界。
(演示操作方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 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2.掌握以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主题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力目标1.启发学生对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认知和重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巧妙地将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展现出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设备、幻灯片、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等2.学生准备:美术笔、纸张、颜料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介绍授课内容,并展示相关图片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2.出示“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题,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想法和创作方向学习一:介绍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1.老师介绍中国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比如黄河、长城、故宫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等2.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补充介绍,用口头汇报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表述学习二:分析自然与文化遗产与美术作品的关系1.老师出示相关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元素,并对其进行分析2.学生自行选择一件作品进行解析,并进行口头阐述学习三:美术作品创作1.学生根据主题和所学知识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可以选择描绘某一具体的自然或文化遗产,也可以将自然与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到抽象作品中进行表现2.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形式,比如水彩、油画、素描等学习四:分享与展示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创作思路和所表达的意义2.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总结环节1.老师进行综合讲评,总结授课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2.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形成个人的学习收获和感悟课后作业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作思路继续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并进行上交或展示2.对于未能完成作品的学生,建议其在课后尽快完成,并提交到老师指定信箱或者课堂交流平台上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于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掌握了以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主题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我国的世界遗产-(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我国的世界遗产-(人美版)一、教学背景本篇美术教学设计适用于六年级上册学生,在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这一知识点时使用。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方法。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课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概念、类型、数量等相关知识,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2.能够描述和表现世界遗产的独特性、美丽性和历史性等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掌握不同表现手法和材料的使用,能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配合小组内的工作和任务,增加自身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世界遗产本课时采用问答和展示的形式,引入学生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概念、种类和数量等进行探究和了解。
同时通过多种资源的展示,如PPT、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 第二课时:掌握世界遗产的表现手法和材料的使用本课时通过对世界遗产的特征和表现手法的介绍,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常用的素材和材料,如颜料、画笔、油画等。
同时,让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各个世界遗产的表现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
3. 第三课时:绘制世界遗产的创作实践本课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和绘制自己心中的世界遗产。
本课时需要同学们分组完成,通过合作和交流,调动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商品化绘画和背景设计等实际操作,最终展出作品,分享心得。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达到情趣激发、思维启发、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PPT、相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直观地呈现知识内容,培养学生3D思维和感性认识。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学习、合作讨论和任务分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浙美版一、教学背景此次教学设计适用于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第十七课,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和文化,了解我们文化遗产的珍贵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二、教学目标1.完整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2.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3.意识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的必要性;4.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绘画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本课程中,将介绍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视听资料向学生展示中国著名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例如九寨沟、长城、故宫、人民大会堂等。
通过视听资料的介绍,学生们能够对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 绘制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学习完中国著名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绘画基础知识,例如构图、色彩等。
讲解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中国的自然或文化遗产进行绘制。
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展现对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热情。
四、课堂活动1. 视听资料展示打开教材DVD或使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
教师可以讲解每个遗产的背景,历史和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2. 绘制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让学生自行选择中国的自然或文化遗产进行绘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模板来帮助学生完成绘画,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构图和色彩。
3. 分享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作品,向同学展示自己对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以绘画为主,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时间评分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份评分表,根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作品的创意、表现力、技巧等方面进行评分。
六、教学拓展在此次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例如旅行、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学生中带起一股文化热潮。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既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过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浙美版(2014秋)
《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记忆,具有物质和文化价值上不可代替、不可再现的性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壮丽的国度,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来,已经成为发掘、研究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支积极力量。
截止2012年7月,我国共有43处世界遗产。
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
本课以欣赏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主线,了解世界遗产申报的条件和我国的部分世界遗产,通过对部分遗产的现状欣赏,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骄傲,感悟对这些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
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恰当引导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
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愿意去思考。
三、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看看、想想、谈谈,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
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培养学生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五、重点、难点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感受。
六、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最新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1浙美版优选教学课件
10.在花季结束的时候,采摘到最后一朵玫瑰。多情的人,最后一次恋情以最美的方式成为标本。 11.说话投机:有些迷乱豁然开朗,如同苗圃除尽了杂草;有些感觉处处共鸣,如同鲜花映照在清潭。
12.没有预谋的闲聊空谈,却生出实际漂亮的事情来。如同野游采摘到美味的山果。 13.一张好碟,自己单独看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看一次。
贵州赤水丹霞
神州风采
贵州荔波
神州风采
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
神州风采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神州风采
平遥古城
神州风采
龙门石窟
神州风采
秦始皇陵兵马俑
繁华的城市,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让人无顾及四季的美景.有人说,在这座城市中很难看到星星,因为它太渺小了.其实不然,只是你没有这份心情,身边的灯红酒绿让你视他而不见。 我常常站在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想着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一幕幕。这个城市见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望着那些星星。默默地看着星星在流泪?是不是寂寞的人都喜欢看星星?
二 暗恋会导致的奇怪行迹
那是第一次见到叶少天。后来的许多天里,蕊敏都拖着亚宁一起去护城河边溜达。她知道自己是想遇上他,一想到这里,她的心就慌成一团,堵得很。 亚宁在满是野姜花的傍晚枕着胳膊大声地宣布,蕊敏,我暗恋了!我暗恋播音室的广播员,他的声音像糖。那姿态,好像暗恋是一件漂亮的新衣裳,拿出来炫耀一下。
六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式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情境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分类和价值,掌握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及其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美术表现手法,表达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感悟。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世界遗产的能力,学会从美术角度欣赏和评价世界遗产的美。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世界遗产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
2.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究世界遗产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协作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成长,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世界遗产的认识,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我国的世界遗产-(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遗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等表现手法,表现我国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我国的世界遗产2. 教材:《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3.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世界遗产的特点,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世界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学讲解(10分钟)2.1 教师通过PPT展示我国的世界遗产,介绍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特点。
2.2 学生观看PPT,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
2.3 教师举例讲解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世界遗产的魅力。
3. 课堂实践(10分钟)3.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幅世界遗产进行绘画。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4.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4.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我国的世界遗产1. 历史背景2. 文化价值3. 绘画表现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加深对世界遗产的了解。
2. 学生完成一幅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一、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世界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世界遗产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新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
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通过学习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
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
)(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浙美版(2012)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然景观的壮观。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然景观的壮观。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2. 如何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包括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然景观的壮观。
Step 2: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如长城、故宫、黄山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Step 3: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Step 4:作业展示和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让其他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定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指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景观。
- 特点: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价值。
小学美术浙江人美六年级上册17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扎染教案11
扎染教案一、教材分析:扎染是我国传统染色工艺,在泸州叙永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工艺。
它是根据制作的图样过稿在白布、白丝或麻织物上,再依样把不染色部位用针线缝、扎、捆、结之后,将织物整块染色,经过自然风干成形。
拆线后松紧程度不一样花纹就不一样。
二、学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段在绘画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
已初步理解并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扎染知识,认识我国传统工艺体验非遗文化。
2.技能目标:掌握扎染设计制作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到扎染制作中取得一件完整的作品。
3.情感目标:增强设计意识,关注非遗文化,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四、教学重点:学习扎.捆.结等扎染技术。
五、教学难点:设计好图案掌握好缝.扎.捆.结的松紧程度,把握好侵染时间及晕染效果。
六、教学准备:扎染作品.扎染材料:白布.颜料.橡皮筋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扎染作品手提袋、围巾。
请同学们观察手提袋和围巾的图案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扎染的兴趣。
这手提包和围巾上的图案老师运用的是咱民间的一种印花技艺叫“扎染”。
今天同学们认真跟着罗老师一起学习扎染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图案。
2.认识扎染:(1)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工艺操作简单,变化多样,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即便如此,类似扎染这样的传统工艺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也曾走向末路。
庆幸的是,扎染最后挺过了艰难期,在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2)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浸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同学们,其实扎染离我们很近,在我们泸州的叙永县苗族乡就有这样一门传统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知识,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和分布了解部分文化遗产的艺术、历史价值,学会自主分析、探讨与交流通过欣赏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建立遗产保护意识,自觉地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保护它们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理解、体验文化遗产的价值。
2、判断、交流、评价有关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导:
1、展示不同类型的风景风光图片
2、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要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探究世界遗产的条件。
二、发展:
长城
1、播放有关长城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2、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为学生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3、播放有关长城的图片,主要介绍秦长城的修建及其军事地位,辅助学生了解,从而体会其所蕴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4、秦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泰山——五岳之首
1、教师出示泰山图片,按照一定路线将图片穿插,引导学生赏析
2、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结合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理解,但不必介绍过多过深。
故宫
出示故宫图片若干教师总结学生阐述情况,适当进行补充调出有关网页,和学生一起了解故宫概况
三、总结与拓展:
鼓励学生课余通过上网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其他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明确其文化价值所在,并尝试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