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合集下载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画画我们美丽的家乡!
提问:你准备表现怎样的风景?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
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下节课完成创作。
第一课美丽的家乡
课题
第一课美丽的家乡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1)展示学生的作业。
(2)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和评议,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3)学生相互签名留念,相互赠送首日封。
6.课后拓展。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和已经收集到的首日封,在班里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
第四课难忘的一件事
课题
第四课难忘的一件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教学
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教学活动设计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新)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新)浙美版六上美术教案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1 / 3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1 、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过程:第第1 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山水、家乡、建筑物)(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江心屿、景山)(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

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1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感受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中国画表现技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发现、欣赏交流中,了解徐悲鸿手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雕塑《铜奔马》还有郎世宁笔下的马的区别。

2.通过欣赏与临摹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强烈的生命力与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中国画学习,提高欣赏中国画艺术表现的能力,通过徐悲鸿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是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

课表要求以临摹或者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课重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怎样独特的特点,从而感受作品透露出来的情感,使学生有初步的鉴赏与感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基础。

教学上既要求掌握画马的基本步骤与用笔的干湿浓度,也要学习徐悲鸿通过画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关键是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欣赏徐悲鸿奔马作品,掌握马的基本造型,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难点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通过墨来表现奔马,并体会画家的创作情感。

六、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形成认识(1)教师播放视频,引出画家生平(2)介绍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以画马驰誉中外(3)欣赏徐悲鸿的奔马,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欣赏发现形成知识(1)通过与自然中奔马的对比,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具有概括、生动、形象的特点。

(2)通过与雕塑《铜奔马》中的马的对比,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更加气势磅礴、神勇矫健的特点。

(3)郎世宁笔下的马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通过与它的对比,了解徐悲鸿在表现马的立体感上具有概括、夸张的特点。

(4)通过欣赏徐悲鸿的奔马与其他画家的奔马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题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第2课时总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课题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第1课时总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题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学校六班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漂亮的家乡课题第一课漂亮的家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洁的构图学问。

2.初步把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肯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育观看生活的力量和喜爱家乡的美妙情感。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把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敏捷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预备(同学)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老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同学叙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老师课件演示:展现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同学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同学观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同学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 2.观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同学观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绽开观赏与争论。

(2)老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同学观看“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同学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力量。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老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颜色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美丽、颜色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颜色及写实或有特别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颜色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剧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颜色关系较简洁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1《徐悲鸿与奔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熟悉徐悲鸿的画马名作《九方皋》、《奔马》、《哀马》等;(2)能够自主地提出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3)初步了解国画的水墨变化,并能自己实践体验笔墨之韵;(4)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说出徐悲鸿的生平和代表作品;(2)运用笔、墨、纸、砚体验国画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欣赏国画的兴趣;(2)学生能够体会画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教学重难点:1、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为什么要推丛“素面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作品有什么主要特点。

2、了解徐悲鸿的马画的特点,以及他画马画的技巧和手法。

教学过程:1、成语接龙小游戏师:龙马精神、兵强马壮、马到成功生(成语接龙):千军万马马不停蹄……2、看马播放徐悲鸿的代表国画《奔马》并适当讲解。

提问:能谈一谈你看到这幅画的感想吗(对中国画有何新的认识)?师: 激昂不屈的头,矫健的腿,飞舞的鬃毛和尾巴,嘶鸣千里的气势。

代表速度、力量和雄壮的美。

生:说一说对马的直观感受。

徐悲鸿是开创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大师。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国画名作。

探索分析:1、赏马,古今画马名家作品欣赏。

马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一直以来就是画家们乐于表现的对象,中国画对马进行描绘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唐人曹霸、韩擀,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

(唐)韩干《夜照白》硕肥独造,古今独步,“曹廋韩肥”(宋)李公麟《五马图卷》马痴,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 (元)赵孟頫《人骑图》形神兼备、风格高雅。

2、鉴马(对比)师:出示徐悲鸿作品《奔马》,引导对比,其与古代画家表现手法不同处。

3、导入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4、简介,大师其人。

5、欣赏,解读大师作品。

作品年代划分:探索时期、奋斗时期、抗战时期、解放后期。

(1)了解大师求学创作轨迹(课件。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1.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蔬果造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视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程方法目标: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视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教学准备: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

学生用具:蔬果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现)2、你爱好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何?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

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边示范边讲授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二、小组交换——归结方法及步骤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出示图片)请挑选一幅你爱好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1、你爱好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2、在制作进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引导启示——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爱好吃的菠萝!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师小结:同学们都视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色彩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共34课时(表格式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共34课时(表格式教案)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作业布置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课:水墨人物
授课日期
第周 星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美 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根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拟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良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XXX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XXX美术学科五年级,本节课的主题是《徐悲鸿与奔马》。

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XXX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感受他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XXX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然后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XXX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同时,本节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则在于让学生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首先,我们通过出示XXX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并猜测作者是谁。

然后,我们讲解了XXX的艺术人生,让学生了解他自幼画,艰难求索,旅欧深造,孜孜不倦,技融中西,名垂画史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然后,我们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XXX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还交流了XXX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接着,我们欣赏了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探讨了XXX笔下XXX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随后,我们欣赏了XXX《八骏图》局部,让学生分析XXX笔下的奔马与XXX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最后,我们概括了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让学生感悟XXX的艺术思想。

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们让学生尝试体验,通过出示XXX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最后,我们展示评价,拓展延伸,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任课教师:***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教学目标: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A、这是什么戏曲?B、有哪些人物形象?C、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三、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3、讲解绘画方法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四、学一学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2、教师示范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4课画家林风眠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3)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4、尝试实践(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5课蔬果造型教学目标: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3、揭示课题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四、展示评价1、这节课你开心吗?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第6课秋之韵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二、欣赏评述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三、技法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3、拼摆游戏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四、评价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第7课做做陶艺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过程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