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道德思想教育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1. 课文导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导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情感、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思考。
在导入部分,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语段或者对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道德伦理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文学修养。
3. 作文指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指导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一些具有社会意义和道德情感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通过写作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4. 课外阅读高中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作品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外读书会或者文学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三、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体味,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精神熏陶,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2.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理解和品味文学作品,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在学生的感悟和体味中,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得到了体现。
3.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积极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第1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重要阶段,德育的渗透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及方法。
一、为什么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高中时期,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他们需要接受德育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触文学艺术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怀社会、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1.运用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品味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讲授、剖析作品中的人性、情感、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人格的完善。
2.引导学生审美情操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诗词鉴赏、散文赏析、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等活动,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美妙语言、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美的感知和品位。
同时,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美与善,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
3.运用身边的故事教师可以从身边的生活中选取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这些故事既有可能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也可以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或是文学作品中的片段。
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选择和价值,并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命题作文,引导学生以德育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深入思考德育问题,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5.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班会是学生日常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德育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集中讨论、交流德育问题。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此外,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还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人物传记、名人演讲和社会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有关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文本,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价值观,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
二、塑造学生良好品质高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良好品质是德育渗透的重点。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道德观和人生态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品质和行为,如忠诚、正直、勇敢、善良等等。
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这些品质,在学生心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道德情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的体验,比如听音乐、观赏绘画、观看舞台剧等。
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谈论对作品的喜欢与不喜欢的原因,形成自己的审美品味,并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并提供多样的资料让学生自主摄取信息。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求以价值导向为指导,将德育的要求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课程设置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接受一系列围绕中华文化的教育,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这些学科都是可以引领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应当培养其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其次,课程设置应当突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中感悟到正面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意识。
如在经典课文《中国古代神话之嫦娥奔月》中,通过对嫦娥奔月的描述,鼓励学生不要被虚荣贪婪所蒙蔽,要始终保持真诚和善良的本质;而《风雨同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蒙和引导,使学生逐渐形成长远和缜密的思维方式,感受到人性的深度和宽度。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获取知识和体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草房子》时,在讲解主要情节之外,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情境中,体验到草房子中的主人公所处的恶劣的环境,从而体会到“贫穷并不能扼杀一个人的尊严和精神”。
三、师生关系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和人格形成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处事原则、价值取向和处世态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学习,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引导学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灌输,更应意识到语文德育的渗透。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接下来,本文将阐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启发德育思考高中学生正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其情感的丰富性、变化性与复杂性格外显著。
这也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情感的共鸣去发掘与引导学生独特的个性。
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思考。
以“梁祝”为例,这个情节发人深省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牺牲、情感与友情等情感元素,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幸福与责任、孝行等道德原则。
这时,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友情?如何孝敬父母与长辈?如何尊重劳动?如何行使自己的责任并获得幸福?二、关注课文价值,借用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好语文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课文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古代经典中获取国粹文化资源,从中孕育出学生美好的人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其在精神高地中受到熏陶。
课文如“中国古代伦理小说”和“古诗文”,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马上行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价值观,感受到孝顺、忠信、勤奋、同情等的重要性。
然后,针对这些价值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话题讨论,激发学生对德育的深入思考。
三、注重生活实践,以例为证进行德育渗透学生的成长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体验不断总结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与教训,随着自己的成长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德育观。
例如,高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进行教学,例如环境保护、人际交往、品德养成等,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名人事迹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情感、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加注重文学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文学教学、写作教学和课内外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文学作品的选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是德育渗透的首要任务。
应该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老人与海》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增强道德情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讨论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人生道德的问题,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要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文学作品所呈现的美好情感,引发他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3.作文与修辞手法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修辞习惯。
修辞手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文的变现力。
同时,通过作文的指导和批改,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他人。
二、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以写作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写作活动,让学生从合作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学会尊重、包容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作题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既是一门具备学科性质的课程,也是一门具备德育教育内涵的课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德育渗透,除了重视道德教育内容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德育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关注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提高高中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和基础。
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课文,既要符合学科性的要求,也要具有价值观引导的功能。
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注重语文教材的德育内涵。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道义精神的经典作品,如《论语》、《诗经》等,通过这些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要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用自身的言行示范和激励学生。
比如,在教学中以正直、诚实、勤奋、坚毅等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德育的渗透。
比如,可以在授课中加强对名人故事、励志故事的讲授,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教育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注重文化熏陶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文学经典解读等方式,开展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古文诗词,参与文艺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热情。
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素材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开展团体活动高中语文教学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团队合作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有效促进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道德智慧,如经典诗词、文学作品、名人典故等,这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修身养性、培养情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寓意和启发性的课文,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发学生对于人生哲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考,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通过感受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作文写作、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人性的善恶、正义与无私,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以及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可以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德育活动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德育理念的渗透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引发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道德意识。
2.课文内容的选择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层次含义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光荣与梦想》等,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通过分析文本,学生可以获得人生智慧和道德启示,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3.德育主题的设置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德育主题,如友情、诚信、助人为乐等。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德育主题,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二、课外拓展中的德育渗透1.文学作品的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优秀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生故事和道德伦理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相互启发和影响。
2.德育主题的研讨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主题的研讨活动,如道德模范、社会公德等。
通过学生自主分组讨论、观看相关视频、撰写德育稿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德育主题,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
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德育活动中的语文渗透1.朗诵比赛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文学名篇或者诗歌进行朗诵。
通过朗诵比赛,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丽和力量,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在朗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修养、情感和道德观。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德育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教学,还是培育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教材选用、教学方式、作业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材选用教材选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提和基础。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工具,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注重德育价值的提取。
1.精选一些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文化传承的文学作品。
例如,在古诗词模块中选择一些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关怀的诗词,通过学习诗词,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心。
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人文关怀的现代作品,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梁庄记》,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善恶、真实和虚假等问题。
2.选择一些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
例如,《草叶集》中的《蓝鲸》、《红领巾的伟大胜利》等作品,通过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语言表达,还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坚韧和担当的精神。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些现代影视作品或者网络文学进行鉴赏。
例如,《战狼》系列电影以军人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为主题,《流浪地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家国情怀为主题,《长安十二时辰》通过刻画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在线文学作品《大主宰》以担当精神和正直品质为主题等。
二、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决定了德育渗透的深度和效果。
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以点带面,注重个别学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正确引导,并引导他们反思错误的后果,培养他们负责任、端正态度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例如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和友善互助等。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语文教育既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等角度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材选择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道德寓意,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对故事、诗词、散文等文本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价值进行评估。
应选择那些既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文本。
二、课堂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道德问题。
例如,在学习一篇优秀的散文时,可以提问“你认为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情感互动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文本中人物命运的感想和评价,通过情感的投入和分享,来加深对于道德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3.反思与对话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反思和对话,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道德问题,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辩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道德思维能力。
三、评价体系设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评价体系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外,可以引入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观察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课外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外拓展的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课外读书、文化活动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修养,更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修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家校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注重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案例、纪录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2.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可以通过课文分析、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善良、正直和勇敢,从而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和自我超越的愿望。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注重学生品德教育。
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生活中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品德与行为,告诉学生正直、诚实、宽容等品质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恶劣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可以通过讲述人生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困难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发展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道德伦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社会对高中生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经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总体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目标,注重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道德教育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语文素养为基础,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渗透德育内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选择适合的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本,如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现当代名著、优秀的散文和诗歌等。
这些文本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伦理道德思考,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
(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导读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道德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伦理道德问题。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形象,更要促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内心思考。
通过问题探究、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形式,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中的美学元素,如描写、形象、对比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的感受和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选择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写作题材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写作题材,如人物感人的事迹、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真挚情感等。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运用语言文字展示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强调写作过程和作品的品质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感受、思考和思维的整理,通过写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要求。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教育则是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并阐述其作用和实施方法。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文内容中融入德育元素。
通过选取有思想性、道德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三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行为选择。
通过开展讨论、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行为的道德取向,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是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在接触优秀文学作品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自我、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并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接受磨砺和洗礼,实现心灵的成熟和升华。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学校应该加大对语文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正确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引导;二是加强课程设计,选取有思想性、道德性的文学作品,搭建学生情感认知的桥梁,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注重课外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感受真善美、美好事物,实现道德情感的完善;四是重视家校合作,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合力。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来德育渗透。
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儿童文学、优秀文化等良好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解读和讨论这些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以德育为主题的专题教学,如关于诚信、友谊、责任等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专题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道德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课文进行教学。
这些文章和课文可以涵盖社会现象、人物典故、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辨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关于英雄人物、励志故事等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助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德育的渗透。
一种是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一种是案例教学,通过讲解和分析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后果,引导学生从案例中领悟到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确保德育渗透的效果能够最大化。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德育教育的极佳机会。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期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材选择:注重道德思想内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选取具有深厚内涵的作品。
如《红楼梦》展现了权力、财富对人性的侵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对道德的挑战;《荷花淀》让学生思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引导学生积极保护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作品中的道德思想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读,使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到道德力量的力量。
二、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案例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并达到德育目标。
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道德思想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围绕中国传统美德或社会道德举办主题演讲、德育实践活动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共同探讨解决之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氛围:营造和谐、开放的环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良好的师德师风,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倡导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使学生能在合作中提高个人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评价体系: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德育渗透的任务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体现在全校的评价体系中。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实践报告、学习笔记等,全面考察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表达和语言运用的重要课程,更是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的重要培养场所。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成为了教师和学校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意义、渗透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它能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美文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欣赏美好的语言和文字中感受人文情怀。
2. 营造浓厚的人文情怀语文文学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名著、经典课文等,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人生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4. 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可以通过课文与学生的对话互动、师生互动、作文表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情商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情感表达等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实践能力。
1. 多样性形式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多样性的形式和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可以通过文学赏析、名著导读、课文背诵、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观摩、体验、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2. 情感互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知精神追求和内在境界,并用学生的情感凝聚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悟真善美,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稳定情绪。
3. 反思与引导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反思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文背后的思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加深对文化传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引导。
可以通过讲授一些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让学生思考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和批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引导。
可以选择一些包含明确的道德主题的文学作品或课文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选择《范进中学生》这样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如何平衡学业和个人品质的发展等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与辩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课堂中,可以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来理解和体验道德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忍让精神。
4.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
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签到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道德问题,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选择具有道德主题的作品进行教学,采用德育教育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养的新时代的人才。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用涵盖德育内容的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也可以重点关注学生作文中的品德表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品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典籍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品质和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
德育教育应该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之力。
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红岩》中的刘妹、《茶馆》中的王利发等都是具有鲜明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典型人物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和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广播剧、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元性,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增强其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还应该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品德教育课程、开展主题班会、评选“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家庭则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文明家庭创建等途径,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家庭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坚强后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道德思想教育
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予以施教,方是成功的前提。
即重视“导、学、练”“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以读为主、情境体验”……同时,要想到语文有熏陶感染的作用(这实质还是由其“人文性”所决定的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长为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成长为自主、合作、进取、爱国、负责、创新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只掌握阅读技术而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语文道德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76-01
1教材是载体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在内容的选编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审美情趣和未来意识兼具,具有浓厚的语文学科的魅力。
文章的题材空前丰
富,涉及到古今中外许多富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与作者。
所选作品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知力,激发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同时,为了对课内学习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还编选了一套与之匹配的语文读本,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
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2课堂是途经
语文课是使培养人文精神的最好媒介,我们要在学生心灵里撒上人文精神的种子。
叶澜先生曾讲过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工具性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高中语文新教材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
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
教学戏剧,是对生活重新诠释和理解。
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
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
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探讨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与培养。
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
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苏轼的诗词散文诗,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教学唐诗宋词时,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辉煌灿烂——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人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
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学会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悟春天,用沉寂来总结冬季。
当知识一点点充实了头脑的时候,让精神因为善于感悟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古诗文是极其有生气的、积极的、富有美感的,它是能激励人、培养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诗文对文化品位的提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体验的积累,都是起极大的作用。
教学不能一味老师一字一字地输送学生一句句地下咽,我们把理解内容精粹、语言艺术放在首位,那么古诗文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得到艺术的欣赏,美感的享受。
为了扩大诗词的接触面,我们又为学生选定了每日一诗,在每天上课前,负责一诗的同学把诗抄到黑板上,然后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赏鉴,增强对诗词的感悟力,欣赏凝练语言的魅力。
让同学透过一篇篇古诗文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灿烂优秀的文化,看到的中华民族先辈睿智的思想,看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与精神。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强。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的朦胧月夜下的荷塘静思图,融合了音乐美、绘画美、语言美等多种因素,一句话,美的感受给学生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的热情。
走近鲁迅,感悟鲁迅人格的魅力。
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培养思维方式的形象性,将其作为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的有益补充来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这对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有益的,有利于精神财富的积淀,想像力的激活和创造力的培养。
阅读课,先是以所学课文为中心,然后延伸开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建一个阅读的花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的同时,语文的人文性又能更好延展。
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的精神更为丰富,让学生的心灵更为充实,让学生的目光更为敏锐。
借助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将学会更真切地关注自己、关注世界、关注历史、关注我们永远的未来。
3拓展与专题,走向人文精神大世界
指导学生共同针对某一个阅读对象,进行拓展与专题阅读,阅读后的讨论交流。
例如在“认识鲁迅”的课外阅读中,通过“范文式”阅读教学后,了解了鲁迅的求学经历,兄弟如何分道扬镳,与许广平的相爱,领导左联文化运动的艰难等,又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信等,再推荐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让他们去阅读理解,同时,又针对《收获》上“走近鲁迅”的
大讨论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鲁迅有个感性与理性并有的认识,最后在期末举行“我所知道的鲁迅”讨论会,各自交流学习心得,求大同存小异,各有新的领悟,使这一较完整的阅读活动获得较为圆满的结果,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中,能获得较多的阅读的收获,成果以及阅读心理的愉悦和满足,这似可称为快乐阅读阶段,是自主自由阅读的开始,对学生终身教育很有好处。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这就是语文知识的魅力,也是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