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 导非公制经济发展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允许非公有资 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及其
他行业和领域∀,并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 税 收、 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 与其他企业享受同 等待遇。∀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此有了更 广阔的空间。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 私有制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根源所在,是 贪污腐败及其他分配不公产生的根源,所以要消灭剥削, 消灭贪污腐败,消灭所有分配不公现象,就必须彻底消灭 私有制
政治课本上说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根本原因是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动的属性, 但已被视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 充。
中共十五大(1997): 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 私制经济就由原来对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必要补充, 上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共十六大(2002):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私营 企业家界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强调!既要毫不 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保护合法的劳 动收入,也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并提出要完善保 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着工业革命逐步波及各个工业部门,这个阶级在人 数上不断增加;随着人 数的增加,它的力量也增强
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划分为两 个阶级。一方面是资本 家,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另一方面是无产者,他们被排除于这种占 有之外而仅有一种商品即 自己的劳动力可以出卖, 因此他们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以获得生活资料。 就阶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推荐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推荐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2、对偶婚3、农村公社4、图腾崇拜四.简答题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埃及进入文明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00年 B公元前3500年 C公元前3100年 D公元前2500年2.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是A纯粹的宗教性改革 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C阿蒙僧侣集团内部斗争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二、名词解释金字塔三、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

2023大学_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3大学_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3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2023财政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

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

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④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中最革命的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某校开展了一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有同学说,那是个“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的社会,形容的是()A.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B.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C.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D.阶级社会生产力的状况3.山东宁阳堡头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最早发掘地,经考古发掘发现,随葬的石骨器中,以石器居多,一般制作精细,棱角整齐,通体光滑,刃口锋利;在发掘的133座墓中,8座没有随葬品,125座墓用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随葬,这其中的45座墓还用猪头、猪下颌骨随葬,少的一两个,多的达十四个。

少数墓中还用玉器、象牙器和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随葬石器制作精良,说明该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B.墓葬出现数量不同的随葬品,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C.葬品的数量和质量极不平衡,说明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D.随用玉器、骨雕制品等贵重物品一起随葬,说明当时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4.在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规模较大的生产协作,完成巨大工程,这在原始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①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②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④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合理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

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

马克思国家观

马克思国家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末期,劳动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对立。

面对这种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氏族社会原有的公共权力及其组织制度和设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要求,因此已经过时了。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力组织。

因此,“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

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其本质是阶级统治。

因此,“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在实行阶级统治的同时,国家也必须承担社会管理职能。

同时,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但是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

(2)国家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阶级的产生,破坏了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形成了社会流动和不同血缘关系的社会成员交杂居住,为了便于实行对于居民的统治,国家不再按照氏族划分居民,而按照地区实行对于国民的统治。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其特殊性在于:国家具有武装的人和常设的暴力机关;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统治阶级以此为凭借实行对于内外的统治,国家的暴力具有精巧性和系统性。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也不是一簇而就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论述及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1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论述及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1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论述及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市场营销系制阶级这个词语起源于古罗马,它是罗马的人口普查员为了军队义务性服役的目的,以财产状况为基础区分人口时引入了这一词语。

那么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两次大的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及畜牧业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这样,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原先的氏族公社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再存在,继而瓦解,原始社会也宣告结束。

由此可见,阶级是伴随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那么到底什么是阶级呢?法国哲学家雷蒙-阿隆在列举《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后得出:阶级这个词适合于任何社会中按等级划分的社会集团。

在列举《资本论》第三卷的一篇文章后得出社会阶级诞生于生产资料和生产人员之间的关系。

本质现象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

马克思晚年再给他的朋友约·魏德迈的信中写到“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以下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要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阶级产生以后,国家也随之产生。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因此必然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为什么会有阶级斗争呢?这是因为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拥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且在产品分配时他们占据了很大部分,一旦他们的剥削和压榨超过了被统治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忍受程度时,他们必然会奋起反抗,因而阶级斗争也就应运而生。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知阶级斗争在其形式上和规模上是一次比一次更激烈更丰富。

统治阶级的阶级基础随着阶级斗争,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扩大。

被统治阶级为了推翻统治阶级的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但是统治阶级绝对不会任由其发展,他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它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遏制,一方面是大棒极武力镇压,另一方面是胡萝卜即思想控制。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

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B.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D.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2.下图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情景,由此可知( )A.人类最早的文明在此地产生B.此地最早培植了玉米南瓜C.人类已经变为食物的生产者D.此地最早进入了阶级社会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4.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约9 000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

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①呈现多元特征②起源时间完全一致③基本独立发展④都分布在大河流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考古发现,在乌鲁克古城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苏美尔神庙文书中,出现了最高女祭司、商人首领、首席法官、指挥官和预言家等词汇。

由此可知,当时( )A.文字开始形成B.已经存在公共权力C.农业经济发达D.宗教仪式程序严格6.《汉谟拉比法典》序言道:“安努(天神)与恩利尔(大地、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照临黔首,光耀大地。

”这部法典( )A.是用象形文字所刻B.融法律和道德为一体C.蕴含君权神授思想D.宣扬了人人平等理念7.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祭庙规模雄伟壮丽、造型宏大神秘,但有学者认为,这些建筑物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结果,它们呈现出墨守成规、没有个性、功利性强的另一面。

《人类与社会》第四章阶级、阶层与国家

《人类与社会》第四章阶级、阶层与国家

《人类与社会》第四章阶级、阶层与国家一、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知道阶级与阶层的概念,了解国家、法律、军队和战争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其中的重点是关于阶级、阶层、国家、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它们的作用。

难点是阶层的分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战争的性质。

二、本章内容提要家庭、私有制与阶级、国家起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本章的主题是“阶级、阶层与国家”。

我们选择了22个问题,来介绍相关的内容。

1、阶级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指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阶级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不十分发达时产生的。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也就没有阶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剩余产品,就为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富提供了条件,也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私有制的出现,就引起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引起贫富的分化,使阶级的产生有可能变为现实。

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加速了财产的积累和集中,从而推动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在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中,一部分氏族首领、酋长、祭司、公断人在担任公职中,凭借其权力和地位侵占公产,并利用交换和战争的机会发财致富。

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氏族内出现了富裕氏族成员,他们凭借占有较多的生产资料,剥削他人。

同时,战争俘虏和氏族内部一些负债的穷人则沦为奴隶。

2.阶级消亡的条件是什么?阶级的消亡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列宁指出:“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

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无数小生产残余的反抗……必须克服与这些残余相联系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

”换言之,阶级消亡需要以下的条件:第一,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第二,废除任何私有制;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第四,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彻底改造小生产,克服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因此,这时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就没有阶级划分。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使阶级产生的可能变为现实。

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①这里所说的分工,指的是旧式分工或自发分工,即具有固定专业划分的分工。

为什么说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呢?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

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与对立。

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

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的。

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可以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的时候,阶级就必然消灭。

在阶级完全消灭以后,国家也必将消亡。

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

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奴隶,当然应该从道义上加以谴责,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个历史进步。

首先,奴隶制保存了丈量的劳动力,把奴隶用于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奴隶制甚至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奴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作为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是被杀掉,有时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分类汇编及答案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分类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②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④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

以下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④金属工具和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是指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时期的阶级与国家。

在这一时期,阶级和国家刚刚形成,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殊性。

下列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的有(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国家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③阶级是在国家产生之后产生的④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规模较大的生产协作,完成巨大工程,这在原始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①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②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④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合理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封建制生产关系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①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②被剥削阶级都丝毫没有人身自由③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④被剥削阶级都没有自己的任何土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下列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C.奴隶劳动的产品大多数归奴隶主所有,只有部分归自己所有D.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7.燧人氏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简称燧人,据传,燧人氏来到燧木下休息,忽然看见毕方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中共十三大(1987): 中国仍然处在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
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 系的经济成份, 。必须尽快制定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 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 加强对它们的引导、 监 督和管理。 这意味着私营经济尽管还带有雇佣劳动
着工业革命逐步波及各个工业部门,这个阶级在人 数上不断增加;随着人 数的增加,它的力量也增强
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划分为两 个阶级。一方面是资本 家,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另一方面是无产者,他们被排除于这种占 有之外而仅有一种商品即 自己的劳动力可以出卖, 因此他们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以获得生活资料。 就阶
级的未来发展态势而言,“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 消灭。
总而言之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 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 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
社会的过渡。
THE END
其实在原始社会初期,虽然食物平均分配,但是作为原始 部落酋长是有优先交配特权的,这个也是他作为强权者的 反映。酋长拥有更多的配偶,就相当于他拥有更多的资产。 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少数强权者的介入,使得他们 可以分配到比别人更多的剩余产品,这些比别人多出来的 剩余产品就是私有产品了,私有制就这样形成了。
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就是强权或者说政治特权介入 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逐步发展起来,剩余产品开始出 现,产品交换也初步形成。此时拥有强权者开始公开掠夺 或秘密窃取剩余产品,并把这些产品归为己有,于是特权 私有制就产生了。从那以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强权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特权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强权社会, 在强权社会中,少部分人拥有特权,为巩固这些特权他们 建立了庞大的上层建筑。实现少数人剥削和奴役大多数人 的社会局面。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
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劳 动者被迫出卖劳动力。
剥削: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 有形成剥削关系。
市场竞争: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之间存在 激烈的竞争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和提 高生产效率。
阶级分化: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财富积 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社会阶级分化严重 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将得到更多关注。
未来社会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价值个性化、多元化和包容性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 征。
未来社会将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等挑战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和科技创新来应对。
汇报人:
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使得阶级关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和联合。
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对阶级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 影响。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将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阶级社会的特点
生产资料私有制
剥削和压迫
阶级斗争和革命
文化和科学的阶级性
私有制的出现
阶级社会形成的原因
贫富分化的加剧
剩余产品和交换的出现
战争和征服的推动
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
私有制的出现
贫富分化的 加剧
剥削和压迫 的形成
阶级斗争和 革命的爆发
奴隶制社会的特点
奴隶主对奴隶的绝 对所有权奴隶被当 作私产可以任意买 卖。
人越来越穷
阶级斗争:不 同阶级之间的
斗争和冲突
压迫和剥削: 上层阶级对下 层阶级的剥削
和压迫

2023版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部编版必修1

2023版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部编版必修1

第一课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②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 【解析】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和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属于生产力的特点,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特点,排除①②。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③④入选。

2.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对于摩擦生火所起的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加速了原始社会的分化瓦解②扩大了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③迈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步④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但当时原始社会还没有涉及分化瓦解;自从第一把石斧被制造出来,人类迈出了改造自然的第一步,摩擦生火也不是迈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步,排除①③。

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扩大了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②④正确。

3.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

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

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①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依附关系的根源③劳动者在统治阶级的强制下劳动④劳动者能够获得一部分劳动成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

这表明劳动者能够获得一部分劳动成果,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依附关系的根源,②④符合题意。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①错误。

材料未涉及劳动者在统治阶级的强制下劳动的相关内容,③排除。

4.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创造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2.普那路亚家庭
如果说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交 关系,那末,第二个进步就在于对于姊妹和兄弟也排除了这种关系。这一进 步,由于当事者的年龄比较接近,所以比第一个进步重要得多,但也困难得 多。这一进步是逐渐实现的,大概先从排除同胞的(即母方的)兄弟和姊妹 之间的性交关系开始,起初是在个别场合,以后逐渐成为惯例(在夏威夷群 岛上,在本世纪尚有例外),最后甚至禁止旁系兄弟和和姊妹之间的结婚, 用现代的称谓来说,就是禁止同胞兄弟姊妹的子女、孙子女、以及曾孙子女 之间结婚。
4、一夫一妻制家庭
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 就是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而确定出生自一定的 父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 他们父亲的财产。一夫一妻制家庭和对偶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 婚姻关系要坚固得多,这种关系现在已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 这时通例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离弃他的妻子。破坏夫妻 忠诚这时仍然是丈夫的权利,这一点至少有习俗做保证。
4、交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被视为财产的东西渐次增多,每当一种东 西被人们认定为财产时,它便属于私有物,由使用权递升为所有权, 向私人所有制全面发展。而在财产私有制形成中,继承制又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最初由氏族继承,而后由大家族(宗族)继承,最 后才由家庭的子女继承。
1、生活资料的私有
人类远古时代即存在财产所有的公私两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公制逐渐减少,到新石器晚期,原为公制的多转变成私人所有。
2、动物驯养业的产生
动物驯养业使当时的社会出现四个方面的新景象:其一,由大家族集 体狩猎变为对偶家庭(以后是个体家庭)饲养和看管牲畜,牲畜逐渐变为 家庭的私产。其二,原先从事采集的妇孺也渐次放弃采集,转为饲养牲畜 和家务劳动。其三,由于牲畜迅速繁殖,需要更多人看管,人们遂以俘虏 为奴,补充驯养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其四,可以生产食用后有余的肉、 皮、毛等生活资料,促进游牧部落与非游牧部落的交换。这四方面显示, 一旦动物饲养业发生,便开始财富私有的历史。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

语法知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至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根本上说都是()A.生产关系演变的结果B.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D.阶级和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2.《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

以下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④金属工具和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劳动者平均分配劳动成果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④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奴隶社会,专门从事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进行科学文化工作等脑力劳动的,主要是贵族和奴隶主: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主要是奴隶,关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分工,认识正确的是()①劳动力没有多大价值,如隶受到压迫是理所当然的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奴隶主和奴之间的阶级对立④奴隶社会出现的社会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A.人的发展状况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6.“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D.私有制的出现巩固了当时的生产关系7.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来的社会分工和交换的不断发展逐步完成的。

高中政治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高中政治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选择题1。

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

这说明( )A。

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B。

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男女老幼都出动且各有分工,表明他们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劳动关系,A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布须曼人生活的时代是原始社会,不是奴隶社会,B项不合题意;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共同围捕猎物,没有体现平均分配消费品,C项不合题意;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共同围捕猎物,共同劳动,没有体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2. 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其显著特点是( )A。

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B.奴隶阶级处于剥削地位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D.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答案】C【解析】“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体现了野蛮的剥削,这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显著特点,C项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地位,努力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这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阶级地位不同,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显著特点,A 项不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D项没有体现奴隶主占有奴隶,不合题意.答案选C。

3。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A。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

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答案】B【解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所以其内在联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差距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均存在错误,不选。

答案选B。

4。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作者:赵学昌来源:《理论导刊》2012年第11期摘要:考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并非仅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才有阶级。

在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只要存在私有制,就有阶级和阶级的划分问题。

包含私有制形式在内的所有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权。

在非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为阶级形成提供了客观环境;在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

享有生产资料支配权未必就享有剩余劳动支配权。

阶级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一部分人丧失了剩余劳动的支配权。

关键词:阶级;私有制;生产资料支配权;剩余劳动支配权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11-0042-04近些年来,随着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凸现等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阶级问题又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着阶级?如果存在阶级,应如何划分和分析?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笔者认为,科学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准确把握阶级形成的条件。

在阶级形成的诸多条件中,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私有制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

但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下,私有制都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吗?在混合所有制形式下,是否也存在着阶级?所有制的不同要素与阶级形成的关系究竟如何?马克思恩格斯曾对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有过详细、深刻的论述,准确理解他们的论述,无疑有助于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

一、并非仅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才有阶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历史上产生的不同所有制形式作出过全面的分析。

他们指出,与生产力和分工很不发达阶段相适应的是第一种所有制形式,即部落所有制。

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社会结构也只限于家庭的扩大,而没有出现明显的阶级划分。

与生产力和分工比较发达阶段相适应的是第二种所有制形式,即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 私有制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根源所在, 是贪污腐败及其他分配不公产生的根源,所以要消灭剥削, 消灭贪污腐败,消灭所有分配不公现象,就必须彻底消灭 私有制

政治课本上说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根本原因是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恩格斯指出:“社 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 系的产物。”
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阶级状况是由该社会、该 时代的经济关系决定的。 恩格斯还指出: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 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I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 产品分配以及 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 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 定的。
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就是强权或者说政治特权介入 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逐步发展起来,剩余产品开始出 现,产品交换也初步形成。此时拥有强权者开始公开掠夺 或秘密窃取剩余产品,并把这些产品归为己有,于是特权 私有制就产生了。从那以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强权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特权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强权社会, 在强权社会中,少部分人拥有特权,为巩固这些特权他们 建立了庞大的上层建筑。实现少数人剥削和奴役大多数人 的社会局面。 其实在原始社会初期,虽然食物平均分配,但是作为原始 部落酋长是有优先交配特权的,这个也是他作为强权者的 反映。酋长拥有更多的配偶,就相当于他拥有更多的资产。 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少数强权者的介入,使得他们 可以分配到比别人更多的剩余产品,这些比别人多出来的 剩余产品就是私有产品了,私有制就这样形成了。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 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允许非公有 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及 其他行业和领域∀,并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 税收、 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 与其他企业享受 同等待遇。∀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此有了 更广阔的空间。
中共十五大(1997): 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 私制经济就由原来对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必要补充, 上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六大(2002):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私营 企业家界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强调!既要毫不 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保护合法的劳 动收入,也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并提出要完善保 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总而言之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 系; (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 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 社会的过渡。

THE END


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 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同 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 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 式和多寡也不同。

正如马克思所说:“数百万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使他 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 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 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就这一 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 级。这也就表明阶级的差异 性体现在由对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决定的分配收入、政 治权力或影响力、
就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来看 恩格斯认为:“至于这些阶级是什么样子,那要看 生产的发展阶段。. 例如在资本主义发展期.“工 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 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 过前者的工业工人的阶级。随 着工业革命逐步波及各个工业部门,这个阶级在人 数上不断增加;随着人 数的增加,它的力量也增强 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划分为两 个阶级。一方面是资本 家,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另一方面是无产者,他们被排除于这种占 有之外而仅有一种商品即 自己的劳动力可以出卖, 因此他们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以获得生活资料。 就阶 级的未来发展态势而言,“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 消灭。

中共十三大(1987): 中国仍然处在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 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 系的经济成份, 。必须尽快制定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 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 加强对它们的引导、 监督和管理。 这意味着私营经济尽管还带有雇佣劳 动的属性, 但已被视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 充。

二 私有制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私有制认识的变化。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要把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 败的最主要标准。我国现在的个体经济是和社会主义 公有制相联系的, 不同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 个体经济,它对于发展社会生产、 方便人民生活、 扩 大劳动就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必 要的有益的补充, 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