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合集下载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附件2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调查用)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1.2 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1.3 身份证号:1.4 性别*:1.5 出生日期*:年月日(公历)a.年龄*:(单位:,可填写实足年龄)1.6 患者工作单位:联系电话:1.7 病人现住址属于*1.8 病人现住址*:省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1.9 患者职业*(大中小学1.10 病例分类1.11 发病日期*:20 年月日1.12 诊断日期*:20 年月日时1.13 死亡日期:20 年月日1.14 疾病名称:法定传染病:1.15 填卡医生:1.16 报告单位:1.171.18 备注: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2.1 报告日期*:20 年月日2.2 调查日期*:20 年月日2.3病例户籍*_______ 户籍地址(大陆户籍填写)*:省地(市) 县(区)乡(镇、街道)户籍地相对现住址如非本县区,发病时在现住址居住时间*日日日-3月(不含)3月(注:如为外籍或港澳台病例,则选择在中国大陆居住时间)2.4是否在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工厂等)*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2.5 是否发热*:如是,则发热日期为*:20 年月日2.6 是否出疹*:如是,则出疹日期为*:20 年月日2.7其他临床症状*: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口腔黏膜斑淋巴节肿大关节炎/关节疼痛2.8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具体为2.9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须详细填写)a.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最后一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Ii iii 如为<15岁儿童且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应接种剂次数(注:8~17月龄应已接种1剂,≥18月龄应已接种2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b.含风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ii是否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2.12若是,发病时怀孕周数:2.13是否为一起麻疹或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如是,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暴发编码2.14可能的感染地*如为中国大陆,具体为: 省 地(市) 县(区)详细感染地来源(尽可能具体到地区及单位)详述判断依据(尤其阐明出疹前7~21日详细活动情况):2.15 个案调查备注:三、标本采集情况3.1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3.2是否采集第二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3.3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如是,标本类型:a.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b.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3.4 采集其他标本:_____________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四、血清学检测结果4.1第一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麻疹IgM *风疹IgM *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4.2第二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麻疹IgM *风疹IgM *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4.3 是否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进行麻疹IgG如是,第二份血麻疹IgG抗体是否≥4否第二份血风疹IgG抗体是否≥4否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五、核酸检测结果5.1是否开展核酸检测*5.2病原学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5.3标本类型(可多选)*:____________5.4检测方法(可多选)*:________5.5麻疹核酸检测结果为*:人RNaseP基因检测结果为:5.6风疹核酸检测结果为*:人RNaseP基因检测结果为:检测单位: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六、病毒分离结果6.1 病原学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6.2标本类型(可多选)*:____________6.3 病毒分离所用细胞*:细胞____________6.4分离鉴定结果*____________检测单位*:________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七、基因型鉴定7.1基因型鉴定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7.2标本类型*(可多选):阳性产物__________7.3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如为阳性,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毒株命名:__________________7.4风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如为阳性,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毒株命名: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单位*:______________ 检测结果报告日期*:20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第三部分病例分类8.1 监测病例分类*:8.2 是否为与接种疫苗相关的发热出疹8.3 麻疹病例感染来源*判定依据*: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填表说明第一部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该部分是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按照报告卡要求进行填写。

麻疹监测方案

麻疹监测方案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2014年隆昌县的麻疹监测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通过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努力,我县麻疹监测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更规范、报告更及时,麻疹监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现将我县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如下:一、明确任务,落实工作指标为加强和规范麻疹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根据《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达全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任务的通知》(川疾[2008]29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四川省2007—2012年消除麻疹进行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内容,做好麻疹的常规报告监测工作,主动发现和报告麻疹疫情,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监测任务,落实监测工作指标。

二、加强指导,提高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加强对全县麻疹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指导,一是县疾控中心在每次冷链运转时对全县每个乡镇卫生院及主动监测医院进行了督导;二是结合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每旬深入到主动监测医院进行麻疹主动监测。

通过县疾控中心适时督导和耐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主动监测医院每月及时准确的上报相关监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提高了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三、麻疹监测工作(一)报告发病情况全年共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23例,县级医疗单位报告14例,乡镇医疗单位报告9例,采集标本23例,及时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每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确诊麻疹病例1例,排除麻疹病例22例。

(二)地区分布报告2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金鹅镇6例,黄家3例,云顶镇3例,胡家镇2例,石燕镇2例,响石镇1例,双凤镇1例,龙市镇1例,山川镇1例,界市镇2例,东兴区1例。

(三)监测指标分析按四川省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监测任务要求,病例调查由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48小时内调查率为%,个案调查完整率为%。

2022年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全员培训试卷和答案(1)

2022年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全员培训试卷和答案(1)

2022年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全员培训试卷和答案(1)共3种题型,共150题一、单选题(共50题)1.发生麻疹疫情时,开展应急接种时的对象是:()A:已接种过≥2剂的人群B:无明确接种史人群C:明确感染过麻疹人群D:小于6月龄人群【答案】:B2.免疫反应中的终末细胞是指。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浆母细胞C:淋巴母细胞D: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答案】:D3.评价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是否达标,一般采用的抽样方法为:()A: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B: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C:分层抽样法D:单层随机抽样法【答案】:B4.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应该在内报告?()A:24小时B:48小时C:2小时D:1小时【答案】:C5.麻疹的一般潜伏期是天。

()A:6-18B:7-14C:7-21D:10-20【答案】:B6.流脑的传染源为__________。

()A:带菌者B:患者C:带菌者和患者D:隐性感染者【答案】:C7.与原发性肝癌病毒关系最大的是()A:HAVB:HBVC:HIVD:EBV【答案】:B8.接种单位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流动儿童主动搜索。

()A:每旬B:每月C:每季度D:每半年【答案】:C9.2℃至8℃之间可以存放的疫苗包括:()A: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甲肝灭活、脊灰疫苗。

B: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C: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D: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答案】:C1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

()A:预防和控制疾病B:收集和分析健康资料C:确定致病因素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状况【答案】:A11.乙肝病毒不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A:输血传播B:不洁注射器传播C:共同饮食传播D:母婴传播【答案】: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疫苗开启超过半小时后不能使用B:灭活疫苗必须在开启两个小时内使用C:无细胞百白破是精制疫苗,使用前不需要摇匀D:接种麻疹疫苗需用碘酒消毒【答案】:A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脊灰疫苗、麻腮风疫苗、卡介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B: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原则是自愿自费C: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都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内接种D:未完成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完未种的剂次即可,不必重新接种或增加剂次【答案】:C14.少数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很少超过。

麻疹应急预案方案

麻疹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麻疹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麻疹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做好隔离、治疗工作。

四、应急响应1. 一般疫情(Ⅰ级响应)(1)启动预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疫苗接种:对病例所在地区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

2. 较大疫情(Ⅱ级响应)(1)启动预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疫苗接种:对病例所在地区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

(5)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3. 特大疫情(Ⅲ级响应)(1)启动预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

(2)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疫苗接种:对病例所在地区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

(5)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6)跨区域支援:必要时,请求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支援。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要组建应急队伍,明确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麻疹风疹监测方案

麻疹风疹监测方案
2.评估和优化麻疹和风疹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接种率。
3.减少麻疹和风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易感人群。
三、监测对象与范围
1.监测对象:全国范围内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
2.监测范围: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相关单位。
四、监测内容
1.病例发现与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3.经费保障:合理安排监测工作经费,确保监测工作的经济支持。
4.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试剂、设备等物资,保障监测工作需求。
八、总结与评估
1.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每年对麻疹和风疹疫情进行评估,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麻疹和风疹监测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人员保障: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要配备足够的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3.经费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麻疹和风疹监测工作经费,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4.物资保障:各级疾控机构要储备足够的试剂、设备等物资,保障监测工作需求。
(2)评估疫苗接种率,分析疫苗免疫效果。
4.疫情分析
(1)定期收集、汇总、分析麻疹和风疹病例数据,掌握疫情趋势。
(2)针对疫情特点,提出防控建议。
五、监测方法
1.病原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麻疹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
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监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贺兰县预防接种技能大赛参考资料

贺兰县预防接种技能大赛参考资料

贺兰县预防接种技能大赛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6.《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版)》
7.《宁夏回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8.《宁夏回族自治区疫苗管理办法(试行)》
9.《宁夏回族自治区疫苗冷链管理办法(试行)》
10.《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
11.《宁夏回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工作服务指南(试行)》
1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13.《宁夏回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14.《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
疾控发[2014]19号)
15.《宁夏疑似预防接种调查诊断工作程序》
16.《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17.《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18.《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
19.《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
20.《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
置技术方案(试行)》
21.《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
22.《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
23.《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24.《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25.《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王陇德主编)。

脊灰麻疹监测及预防接种基础知识

脊灰麻疹监测及预防接种基础知识
时率≥80% —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
14天完成序列检测 —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
整理课件
—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请了解 一下!
34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
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 例(VAPP)
疑似病例近期曾有OPV免疫史,且在服用OPV后4d~ 35d内发热,6d~4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 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 OPV,从粪便标本中只分离到脊髓灰炎疫苗病毒, 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 <l%。
整理课件
35
减少、避免VAPP的建议
患儿存在免疫缺陷,肛周脓肿可能是VAPP危险因素 减少和避免VAPP
云南发现脊灰 野病毒引起的 输入性病例1例
云南发现脊灰野 病毒引起的输入
性病例3例
1996年
曾多次出现输入疫情, 个别引起局部流行;有 国外输入的高风险,但 关键还是基础免疫薄弱
1999年
2011年
青海发现输入脊灰野 病毒引起的病例1例
中国曾发生的输入性脊灰病例
整理课件
新疆发现脊灰 野病毒输入引 起局部传播
加强接种前病史询问及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
临床诊断必须慎重
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任何医生没有经过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 小组讨论同意,不能作出VAPP的诊断
整理课件
36
麻疹监测
疾病简介 麻疹监测
整理课件
37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2014年赣州市免疫规划理论知识竞赛试题1

2014年赣州市免疫规划理论知识竞赛试题1

2014年赣州市免疫规划理论知识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0.5分,共40题。

) 1、下列对应种人数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 A .应种人数是指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 B .应种人数是指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 C .应种人数是指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 D .应种人数是指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 2、某乡卫生院1-6月的接种人数如下表,试计算该地上半年的累计接种率。

( ) 月份 当月达到免疫月(年) 本次应种 本次实种 未种人数 接种率(%) 龄儿童数 (m) 人数(a) 人数(b) (c) (d) 1 50 50 45 5 93.4 2 40 45 41 4 91.1 3 45 49 46 3 93.9 4 55 58 50 8 86.2 5 50 58 57 1 98.3 6 48 49 45 4 91.8 合计 288 309 284 25 - A. 98.3% B. 98.6% C.91.91% D. 93.2% 3、关于疫苗储存与运输的基本要求,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A.在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定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麻疹防控工作方案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途径传播,并在传播期间通过过敏反应引起发热、皮疹、病毒感染等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制定麻疹防控工作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以下是一份麻疹防控工作方案。

一、防控原则(一)全面覆盖麻疹疫苗接种人群,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确保覆盖率达到或超过区域或国家标准要求。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在第一时间控制疫情扩散。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麻疹疫苗的认知度和接种意愿,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疫苗供应保障,提高疫苗安全性和质量,确保提供稳定的疫苗供应。

(五)强化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提高疫苗接种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防疫要点(一)加强疫苗接种管理1.全面做好麻疹疫苗冷链管理,建立完善的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存储和运输符合要求,保证疫苗质量。

2.开展儿童疫苗接种工作,把握好疫苗接种时机,确保接种量和接种率。

3.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积极维护成人疫苗接种工作,包括借助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进行接种。

4.加强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跟踪,关注接种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1. 建立病例上报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定点发热门诊和重点医院的监测,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2.对有麻疹症状的病人及时报告,开展追踪和隔离措施,确保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和隔离。

3.加强疫情预警和信息发布,及时发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加强对潜在风险区的监测和预警。

(三)加大宣传力度1.通过大众媒体、教育卫生宣传、社区巡回宣传等方式宣传麻疹疫苗的知识和接种意义,提高群众对接种疫苗的知晓率和接种意愿。

2.在全社会鼓励并普及正确和良好的疫苗接种习惯和观念,提高接种疫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1.培训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技能,开展疫苗接种管理方案经验交流会议。

2.引导医务人员充分运用“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个人接种疫苗数据的及时记录和查询。

2014版中国荨麻疹指南解读

2014版中国荨麻疹指南解读


定义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团和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疹表现流行病学数据(ACAAI 2013)
特别强调 “血管性水肿” 的诊断意义
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是荨麻疹 常见临床表现
• 有数据显示,33-67%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同时存在风团和血管性水肿
Maurer, M., et al.,Allergy2011;66: 317–330. (ref 4)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解读
(2014版)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 指南修订概述
本只南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免疫学组和有关专家讨 论指定的 分会曾于2007年制定第一版荨麻疹诊疗指南
经过6-7年的发展,国际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理念、药物等有许多 和变化和进步
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我国患者享受到规范治疗,决定修订指南
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 明确并祛除病因 • 口服抗阻胺药 • 其他: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相当剂量)30~40mg,4~5 天后停药,特别适用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 – 1:1000肾上腺素溶液0.2~0.4ml皮下或肌内注射,可 以用于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严重的荨麻疹伴血管性水 肿。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指南推荐的病史采集内容(21项)
• • • • • • • • • • 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 病程 发作频率 皮损持续时间 昼夜发作规律 风团大小、数目 风团形状及分布 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 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 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
• • • • • • • • • • •
既往个人或家族中的过敏史 感染病史 内脏疾病史 外伤史 手术史 用药史 心理及精神状况 月经史 生活习惯 工作及生活环境 既往的治疗反应等
药物
植入物
物理因素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本指南在 2007 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成员反复讨论和修改而成,供国内同行参考。

参加本指南修订的人员有(排名不分先后):张建中、赵辨、毕志刚、陆前进、郝飞、顾恒、郭在培、刘彦群、肖汀、徐金华、姚志荣、马琳、邱湘宁、邓丹琪、杜娟、李惠、李巍、刘玲玲、陆东庆、潘萌、涂彩霞、谢志强、李邻峰、金江、吕新翔、夏济平、张小鸣、张理涛、王培光、林有坤、赵明、姚煦、杨慧敏、卢彬、冯爱平、杨玲、朱莲花、农祥、张峻岭、宋志强、朱武。

执笔者郝飞、陆前进、宋志强1. 定义荨麻瘆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

慢性荨麻瘆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 2 次,持续≥6 周者 [2]。

少数慢性荨麻瘆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2. 病因急性荨麻瘆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瘆的病因多难以明确。

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2-3]。

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板、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

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 IgE 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 IgE 或高亲和力 IgE 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

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瘆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2-3]。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发热出疹性病例的监测方案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发热出疹性病例的监测方案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发热出疹性病例的监测方案为有效应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可能出现的免疫后发热出疹病例的报告,在强化免疫期间,要对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如下监测。

一、监测对象:注射麻疹疫苗后6-21天内的发热出疹性疾病或肺炎患者。

二、监测方法:各级医疗机构发现注射麻疹疫苗后6-21天内的发热出疹性疾病或肺炎患者,要在24小时内向县级CDC报告,县级CDC 接到病例报告后,立即进行个案调查和采样,并送市CDC o三、采集标本:每例病例要求采集急性期血、出疹三日内(包括出诊当天)尿液和咽拭子标本。

四、采样方法:1.血清标本的采集:由就诊医疗机构采集无菌术静脉取血2—4ml,分离血清后冷藏(0℃-8℃)保存,并尽快(48小时内)4。

C条件下送至市级CDC实验室,-20。

C冷冻保存。

注意:[1]采血时,应避免溶血,分离血清前全血不能冷冻。

[2]如血清标本因故不能在48小时内送至市级CDC实验室,则应将血清标本置-20。

C冷冻保存。

2.咽拭子的采集: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集在病人柯氏斑出现或皮疹出现2天内采集标本,用灭菌棉棒反复涂抹患者两侧颊粘膜处数次,剪去棉棒尾部,将头部放入病毒运输液中,密封,-20。

C保存,尽早带冰运送至市CDC实验室,—70℃保存3.尿液的采集: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集用50ml无菌离心管收集尿液10—40ml(不收集晨尿),4℃条件下运输,24小时内离心,在离心前不要冷冻尿液。

4。

C条件、150OrPnl离心5分钟,弃上清,用InII咽拭子采样管中的液体(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后,吸出移置小冻存管,-2(TC (最好一7(TC)冻存。

注意:⑴麻疹病例的排毒是在前驱期,进入出疹期后,体内抗体出现并迅速升高,病毒增殖很快会停止,故采集时间越早越好,出疹后3天后的病例只采血标本,不采咽拭子和尿标本。

⑵麻疹病毒对热和光非常敏感,故咽拭子和尿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放入有冰块的冰壶或冷藏包中,避光保存。

⑶注意无菌操作,使用的棉棒、试管均应灭菌。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
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
【发文字号】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12.09
【实施日期】2013.1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继续扎实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系统运转质量,现就加强麻疹监测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
1 / 1。

麻疹病例监测

麻疹病例监测

监测系统的持续改进
监测系统的评估
定期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其运行状况、数据质量和存在问题,为监测系统 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监测系统的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求,对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数据 质量,为麻疹病例监测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04
麻疹病例监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质量与准确性问题
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监测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受阻;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难以保证监测系统的正常 运行和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监测系统的技术更新与升级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测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以保持其有效性。
详细描述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监测系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监测系统需要不 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新的疾病流行趋势和变化;技术更新与升级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持 续性。
监测数据的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识别麻疹病例的分 布特征、流行趋势和传播规律,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 范围。
监测结果的应用与决策
监测结果的应用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为制定防控策略、评估防控效果和调 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结果的决策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加强疫苗接种、 开展宣传教育、实施隔离治疗等,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实验室支持系统
建立实验室检测支持系统,对病例样本进行检测 和鉴定,确证麻疹病例的诊断。
02
麻疹病例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
通过采集患者咽拭子或鼻拭子样本,在细胞培养中 分离麻疹病毒。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用于确诊 麻疹病毒感染。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
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件
3) 。
• 县疾控要及时收集“麻疹个案调查表”, 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
(3)主动监测
• 县疾控和乡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按照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 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
1.实验室诊断病例
•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 抗体阳性者。 •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
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
• ( 1 )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 3 天内
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 /风疹 IgM 抗体均为阴
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
•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 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 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麻疹疑似病例分类示意图
麻疹病毒/基因阳性或 血标本IgM阳性 风疹IgM阳 性 实验室 诊断病例 排除病例
麻疹 疑似 病例
血标 本麻 疹 IgM 阴性
风疹IgM 阴性 或未检 测
任务。有条件的县疾控或医疗单位,经
省疾控认可后,可承担血清学检测工作。

(2)血清学检测
• 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 似 病 例 血 清 标 本 后 , 应 于 3 天 内完成 麻疹 IgM 抗体检测,麻疹 IgM 抗体阴性的标本应 在一周内完成风疹 IgM抗体检测,以进行鉴
别诊断。血清 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
• 六、监测指标
一、监测目的
•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 预防和控制疫情。 •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 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 传播轨迹。 •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 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印发final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印发final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麻疹病例监测

麻疹病例监测

监测内容
1、病例报告
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 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已经具备网络直 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 尽快报告;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 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 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 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 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体阴性或可疑的病例,是否采集第二份血? • 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采集出疹早期病
例的哪些标本?
标本的采集
• 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 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县级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 未就诊麻疹疑似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
• 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 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 本。
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麻疹暴发 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 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 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 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主动监测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级预防保健单 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 病例的主动监测,并记录主动监测完成情 况。
•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 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 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分类示意图
麻疹报告时限
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 网络直报要求 报告;对尚不具备网络直 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 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 小时以内,农 村必须在 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病例或麻疹疑似 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 报告工作规范》要求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②临床符合风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3.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1)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监测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二)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1)病例调查每例监测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报告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对于跨县(区)就诊的病例因返回其现住址等原因无法完成调查、采样的,报告单位所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在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单位所在地、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病例可能的感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病例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传播情况。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件2),各变量要准确、有依据。

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

(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为掌握麻疹病毒基因型变化及其动态分布情况,各省应按照监测连续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以地市为单位每年至少采集10%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

当确认为麻疹暴发疫情时,应采集疫情早期至少5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病例数小于5例者应全部采集。

标本应在采集后3日内送达本地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见附件3。

(3)主动监测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

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

2.实验室监测(1)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省、市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组成,承担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及基因定型任务。

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单位实验室,经上级网络实验室考核认证后,可纳入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检测工作。

(2)血清学检测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血标本后,应于4日内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

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ELISA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3)核酸检测地市级及以上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在接到病原学标本后7日内应完成麻疹或/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应在完成核酸检测后10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4)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后,应于28日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

已开展病毒基因定型的应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在完成后3日内将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复核。

尚未开展基因定型的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在14日内将病毒分离物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基因定型。

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病毒分离物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收到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后3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送检单位。

(5)实验室质量控制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负责对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认证、质量控制、考核和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估。

省级及以下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实行逐级认证、质量控制和考核。

有关全国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管理及检测工作要求另行制定下发。

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见附件4。

(三)暴发疫情监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①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②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③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发生麻疹暴发疫情后,各地要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做好疫情报告、调查、风险评估工作,采取控制措施,并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调查处置信息。

(四)风险评估与预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利用历年麻疹疫情、疫苗接种率及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等信息,对本地区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

四、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一)信息的录入和个案管理。

监测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由病例报告单位录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48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

基因定型结果首次由省级录入系统的,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根据复核检测结果进行检查订正。

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监测病例分类标准进行最终分类,原则上应在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

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附件5),同时上传调查报告。

具体操作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由检测单位保存。

(二)信息分析与利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适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麻疹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当地人群免疫状况,发现免疫接种薄弱地区和人群,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下级单位,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五、各级职责(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对全国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协调、指导省级麻疹监测工作;对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负责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管理和维护,对省级麻疹风疹实验室进行考核、质控,对麻疹、风疹病毒基因型进行鉴定,评价血清学和核酸检测试剂。

(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省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健全和质控考核本省麻疹监测网络;指导、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负责麻疹、风疹病毒分离,有条件者进行基因定型;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培训、督导和评价;对本省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协调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工作。

(三)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监测病例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指导和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对本市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本市麻疹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开展督导和评价;对本市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协调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工作。

(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麻疹监测工作,开展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监测病例标本的收集和运送;开展辖区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

(五)医疗机构。

按《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监测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保证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集就诊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并协助完成标本运送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六、监测指标(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