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地阐述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理论体系。20世纪修辞学发展的三阶段:时间及代表性成果
1、陈望道修辞学理论体系:
⑴修辞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活动,它出现于语辞形成的过程中,其本身也是一种活动;⑵这种活动是一种调整或适用活动,一种针对情意内容而调整语辞的活动,即不一定是修饰,更一定不是离开意和情的活动;⑶这种活动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⑷这种活动的对象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不是单指纸头上的文辞,更不是单指华巧的文辞;⑸这种活动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⑹这种活动所必须适合的是题旨情境;⑺这种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语辞”与“情意”之间的充分切当,做到“意与言会,言随意遣”,“辞就情发,就意修辞”而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处理必须靠调整来实现。
2、分期时间与成果
(1) 草创期:○1时间:1905年,汤振常《修辞学教科书》和龙伯纯《文字发凡·修辞卷》出版,
最早引进国外修辞学说。字词,中国修辞学开始了一二十年的萌芽酝酿,终于在二三十年代得以创建的草创发展期。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这一时期学科建设的光辉总结,亦中国现代修辞学诞生的标志。
○2成果:a在如何建立学科问题上,形成了新派与旧派的对立。新派主要用国外的修辞学理论与成果来建立中国修辞学,主要代表人物与成果有汤振常的《修辞学教科书》等,这一派主要贡献在于引进国外新思想、新体系,为中国修辞学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参照,有力的促进了学个的独立化,提出并初步探讨了诸如学科对象、性质、目的、范围等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缺点在于生搬硬套,割裂传统之痕迹。旧派主要从继承古代修辞传统的角度创建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与成果有吴曾祺《涵芬楼文谈》等,这一派主要贡献在于汇集整理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研究的大量资料,提出了西学东渐时,要注意继承民族学术遗产的宝贵意见,缺点是“复古”思想过重,严重混淆了修辞学与文章学的界限,学科建设上也存在资料集积、方法陈旧、概念神秘的缺点。
b陈望道《修辞学翻翻》,1976年7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C在学科研究对象向上,修辞性质上,学科体系的编排上都有研究和发现。
(2)普及期
○1时间:自1951年6月6日,吕叔湘。朱德熙在《人民日报》开始连载《语法修辞讲话》到1963年,张弓出版《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学又区域活跃,进入普及期。后文革十年动乱不堪,修辞学多年沉寂无声。
○2成果:一是白话修辞学的最后形成与普及性读物的大量出版,以《语法修辞讲话》,张环一《修辞概要》(1953年)为代表;二是中学和大学的修辞材料建设有了一定的成就,张志公主编的《语文》第六册(1958年)的出版,使全国第一次有了通用的汉语修辞的教学系统。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作为大学教材,在修辞学理论、体系构拟等反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三
是修辞学实例的搜集与揭破继续进行,钱钟书的通感研究、倪宝元的,《修辞学习》(1954)很有价值与影响;四是语体风格等研究在苏联的影响下开始展开,主要以高名凯、张弓、周迟明等为突出。陈望道曾说:“解放以后,修辞学在注重实用和普及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3)繁荣期
时间与成果:70年代末,修辞学从讨论修辞对象与范围入手,进入新时期。
修辞学在语言学疆域上跃动,开拓前进。理论建设、体系构拟、队伍组建、社会普及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令语言学与其他学科刮目相看的学科整体大跃动,学科发展的学科化和科学化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唯有的水平。80年代中后期,主见跌入低谷,至今尚未摆脱困境。
陈望道先生的辞格系统如何?
陈望道先生把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同时积极修辞下又有辞格和辞趣之分。而在前人的基础上,陈望道先生,加以创新,大体依据构造,间或依据作用,把辞格分为四类三十八格: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
(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品、回文
(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
陈望道先生的辞格系统照这样的分法,比前人的研究更加清楚和进步,以致后来的研究难以超越,并且都会借鉴他的理论来学习。并且这种分法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分类方法有些相似的原因,并且这是在前人基础上纵观所得,我们应当知道的辞格已经包括无余了。显得更加的系统性,便于普及和教学。但是也存在缺点。分的过于细致,很多时候难以彻底分清,并且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难以解决,并且详细的说明使得消极修辞理论显得单薄,对比教学有些困难。
修辞学发凡》中讨论并哪几种风格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文体或辞体就是语文的体式。语文的体式很多,也有很多的分类,可以分为八种,即地域的分类、时代的分类、对象或方式上的分类、目的任务上的分类、语言成色特征上的分类、语言的排列声律上的分类、表现上的分类、依写说着个人的分类。而《修辞学发凡》讨论的便是第七种“表现上的分类”。
体性的分类可分为四组八种如下:
(1)组——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和繁丰;
(2)组——由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分为刚健和柔婉;
(3)组——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和绚烂;
(4)组——由于检点功夫的多少,分为谨严和疏放。
具体特征如下:
(1)简约体和繁丰体——简约体是历久于此简洁扼要的辞体,繁丰体不节约辞句,任意衍说,说到无可再说而后止的辞体。简约的辞体,辞少而意多,可以使人感到峻洁,而
富有言外之意。而其弊容易流于郁而不明的晦涩。繁丰的辞体,辞意详尽,可以使人充分明了,而其弊容易流于冗弱。反间原本各有利弊,所以着眼不同,便不免有所偏爱。我国古来繁简之论就是从此而起,综合有所有论调,约可分为三类:(甲) 主简论——如陆机《文赋》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乙) 重繁论——如王充《论衡·自纪》篇说:“为世用着,百篇无害;不为世用着,一章无朴。如皆有用着,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
(丙) 繁简并重论——如顾炎武《目知路》(十九)说:“辞主乎达,不论其为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
繁简两体,原本如这里第三种所说,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各国,大抵古代偏于简,近代则多趋于繁,至于学习的程序,似乎应从繁丰的流畅入手,而后进于简约的峻洁。
(2)刚健体和柔婉体——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柔婉是柔和、优美的文体。刚健和柔婉是桐城派所最注意的区分的两种辞体,先由姚鼐分为“阳刚”,“阴柔两体,和后来相比,也是这种分发更为恰当。
说是说刚柔可以分,但也不过是大概的区分,并非一有以绝无的。至于刚柔两体的特点,大致可以说是“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一便于写雄伟,一适于描写秀美,也要看实际的成就如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3)平淡体和绚烂体——平淡和绚烂的区别,是由话里所用的辞藻的多少而来。少用辞藻,务求清真的,便是平淡体;尽用辞藻,力求富丽的,便是绚烂体。平淡体大抵用于科
学、法令等,以阐释教导为主的场合;绚烂体大抵用于以动情兴感为主的场合。
平淡和绚烂的区分,同修辞的手法最有关系。因为前者就是最注意消极手法的语文,而后者就是最注意积极手法的语文。所谓的记述境界和表现的境界,便是假定有这两种体式的纯粹境界。但纯粹境界实际上是少见的,例如最尚平淡的科学语文,现在也常有所谓的肺管肺叶等等,用了好些隐喻。而尚绚烂的诗词,又不见得句句辞藻。所谓平淡和绚烂当然只是假定的两个极端或两种倾向。史记多得是位于这两种倾向中间的。
(4)谨严体和疏放体——疏放体是起稿之时,纯循自然,不加雕琢,不论粗细,随意写说的语文;谨严体则从头到尾,严严谨谨,细心检点而成的辞体。
谨严体可以使人有转眼、拘谨之感,疏放体可以使人有朴素,粗野之感。文辞除因作风不同而有谨严、疏放的差别外,也可因所写内容不同而有谨严、疏放的差别。同时也纯在很多谨严与疏放并存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