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摘要】目的讨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围绝经期精神神经症状可因精神状态不健全而加重,心理治疗可避免该情况。
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帮助睡眠。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导致的以自主神经系功能紊乱为主,同时伴有神经心理变化的一组综合征。
据报道,约有90%的妇女有程度轻重不等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其中10%~15%妇女因症状严重而就医,大多数妇女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的症状。
【诊断】(一)症状1.月经紊乱绝经前期70%妇女可出现功能性月经异常,开始时多为月经周期缩短,然后出现周期延长。
(1)周期缩短:仍有排卵,但卵泡期缩短,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
(2)周期延长:为无排卵性周期,临床表现不规则出血。
2.精神、神经症状(1)潮热、出汗:在围绝经期发生率高达75%~85%,症状典型,头、颈和胸部皮肤突然感到阵发性发红,伴有烘热,继之出汗,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频率各异,晚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此种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2年,少数长达5年或更长。
(2)精神过敏、情绪不稳定:更年期妇女往往激动易怒,抑郁多疑,不能自我控制。
雌激素缺乏还影响睡眠质量、记忆力及认知功能,使工作能力及效率降低。
3.泌尿、生殖道症状随着绝经后时间的延长,泌尿、生殖道退行萎缩性病变加重。
生殖道易发生阴道干燥、阴道炎症、性欲减退、性交困难、盆底松弛、子宫脱垂。
泌尿道易致尿失禁,反复发作的膀胱炎。
4.心血管症状绝经前后妇女因心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易出现高血压,其特点是收缩压高而波幅大,并常伴潮红、潮热症状。
另一症状是心悸、心前区痉挛痛,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而用雌激素能改善,故称“假性心绞痛”。
至更年期晚期,冠心病发生率增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5.皮肤和毛发的变化皮肤皱纹增多加深;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皮肤色素沉着,出现老年斑;皮肤营养障碍易发生更年期皮炎、瘙痒、多汗、水肿,暴露区皮肤经常受日光刺激易致皮肤癌。
围绝经期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患者A:讲述了自分享了自己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如加强锻炼、健康饮食等,以缓解症状。
患者C:谈到了自己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过程和效果,强调了与医生充分沟通的重要性。
患者D: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应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如参加支持小组、寻求心理咨询等。
多食用富含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芹菜、菠菜等
适量摄入植物雌激素,如大豆、黑豆、红豆等豆类及其制品
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运动和锻炼
运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重要性
运动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调节作用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适合围绝经期女性的运动项目
睡眠和休息
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激素替代疗法、抗抑郁药等
非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生活方式调整、运动等
手术治疗:针对严重病例,如子宫肌瘤等
其他治疗:中医治疗、针灸等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比较
药物治疗:通过激素替代疗法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轻症患者或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优缺点比较:药物治疗见效快,但存在副作用;非药物治疗虽然见效慢,但安全可靠,对患者身体无伤害。
选择依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预防与治疗方案。
患者自我管理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使用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舒适和适宜的温度
如有失眠症状,可适当使用温和的安眠药物或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
妇女尤必问经期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
检查和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测FSH、LH、E2:FSH>40U/L提示卵巢功 能衰竭,FSH/LH>1,E2 <20pg/ml。 ➢ B超: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 膜厚度
➢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除外子宫 内膜肿瘤
➢影像学检查:测定骨密度等
整理ppt
12
整理ppt
9
临床表现
4.泌尿生殖道症状:外阴瘙痒、萎缩,阴道干燥疼痛、弹
性减退,性交困难,子宫脱垂,子宫及卵巢萎缩;排尿困难, 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膀胱膨出;直肠 膨出。
5.心血管疾病:部分人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心悸时心率
不快,心律不齐,常为期前收缩,冠心病及心梗的发生率随年 龄而增加。
患者,女,48岁,患者自述今年年初开始月经量多,此后量 减少,但淋漓不断,延续月余。时觉头晕头胀痛,耳鸣,多 次检查血压高,现闭经半年余,自谓已绝经。初诊前天因生 气,偶食辛辣食物.从此头晕,头痛更甚,心烦易怒,寐少 梦多,面部阵发潮红汗出,精神恍惚,恐惧不安,时而双手 颤抖,甚至忽然昏厥,片刻即醒,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而滑。血压I80/105 mmHg。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整理ppt
1
病例一:
患者女,51岁,停经4个月,5年前开 始出现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 ,易醒,盗汗,烦躁焦虑,心慌, 易疲劳,腰膝酸痛,眼睛不适,老 花。
整理ppt
2
病例二:
抑制素:绝经期浓度下降较E2早且明显, 能更为敏感的反映卵巢功能的衰退。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不同程度的下降,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病症。
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头痛、情绪不稳定、性欲减退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目前,绝经期综合
征已成为女性更年期保健和疾病预防的重要问题,有必要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为女性更年期保健提供借鉴和
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文章进行收集和阅读,总结归纳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同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女性在更年期
的自我认知,了解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掌握女性更年期保健的需求和措施。
四、研究内容
1.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
2.女性更年期保健策略与方法探析
3.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对女性更年期的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促进女性更年期保健措施
的普及和实施,推动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改善女性生活质量。
六、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周:收集整理有关文献,了解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第二周:制定问卷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周:开展问卷调查并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周:总结归纳调查结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
完成本研究后,预计可以得出女性更年期保健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提供更为科学的健康保障措施,使女性能够更好地完成绝经期的身体和心理调整,迎接健康和美好的老年生活。
同时,也可以为医学界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妇女围绝经期征机理与治防论文
妇女围绝经期征的机理与治防【摘要】通过《内经》等典籍的论述作为理论依据,深入浅出地阐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生理与病理。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法,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际,执简驭繁地提出有效方药。
并从“治未病”的观点,简要地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治法方药;预防1 围绝经期征的概念《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马玄台注释《素问》时说:“天癸者,阴精也”,“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指“天癸”与生俱来。
“至”是指开始发挥功能,其前提是“肾气盛”。
肾气的发展首先依靠脾(胃)化生的精微物质积蓄生化的肾精而发展,同时辩证地首先影响到脾、心、肝功能的发展。
月事是初期生理改变,可能伴随小腹胀痛或腰部胀痛或乳房胀痛或情绪不稳等变化。
因为这是女子生理上的自然变化,所以这些表现,月经过后,自然消失。
由于每个女子身体素质、社会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停止发挥生理作用的时间也不同。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由于诸多因素增加了人生的衰老和生命的即将结束的心理压力,所以虽是生理性,但表现出来的症状可延续数年,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具体表现为: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下肢脬肿、纳呆便溏等。
围绝经期属生理性的,有严重“综合征”的女子,其体内必然有相应的病理变化。
2 病因病机女子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与肾、心、肝、脾有关。
肾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发育与生殖。
“精”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和发育生殖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秉承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
先天之精是摄取后天之精的基础与条件,但肾所藏之精,更多地依赖后天之精补足与积累。
后天之精是饮食通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
而生成的精微物质,其具体形态就是“血”,肾中所藏之精,即血中之精微。
肾精通过蒸腾气化,产生功能活动,谓之肾气。
因之可以说,肾精是物质基础,肾气是功能活动。
肾精和肾气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称之为肾之精气。
物质为阴,功能为阳,固之肾精亦可称为肾阴,肾气亦可称为肾阳。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个在女性生命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给许多女性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了解其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女性在这一时期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中西医方面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1、卵巢功能衰退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中的卵泡逐渐减少,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也随之下降。
这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雌激素对女性的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水平的降低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轴)在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围绝经期时,HPG 轴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生成素 FSH 和促黄体生成素 LH)的分泌增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失衡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自主神经功能容易出现紊乱,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出汗等。
4、社会心理因素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可能会加重围绝经期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阴阳失衡有关。
1、肾阴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肾阴不足。
肾阴亏虚不能滋养心肝,导致阴虚火旺,出现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
2、肾阳虚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衰则不能温煦脏腑,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症状。
3、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围绝经期,女性容易情绪波动,肝气郁结,导致乳房胀痛、胸闷、胁痛等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2023》——绝经激素治疗概述绝经相关问题或疾病危害着广大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绝经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主要包括月经周期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焦虑抑郁、心血管症状阵发性发作、骨质疏松等。
高风险人群本指南以四类高风险人群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高风险人群(2)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3)围绝经期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4)围绝经期焦虑抑郁高风险人群干预原则需对绝经期女性进行全面健康管理,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并鼓励增加社交活动和脑力劳动。
启动指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 , MHT)应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绝经女性本人有通过MHT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观意愿前提下尽早开始,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长期评估。
绝经激素治疗(MHT)国际绝经学会对中年女性的健康管理及 MHT的建议(2016)指出:对于绝经前后启动MHT 的女性,可获得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级预防的好处。
有子宫的女性在补充雌激素时,应加用足量足疗程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已切除子宫的女性通常不必加用孕激素;MHT 必须个体化,应根据治疗症状的需求选择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获益/风险评估。
MHT 的启动时机虽然MHT 可以预防绝经后任何年龄的骨折发生,但是患者采用MHT 的年龄非常重要。
患者年龄50~ 60 岁或者绝经< 10 年,MHT 可作为一线治疗;60岁以上患者不建议启动MHT。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 困扰绝经前后妇女的一种 常见 泌一 神经 一 免疫调 节功 能从 紊乱 中恢 复 .逐 渐达 到新 从 并 病 . 于中医“ 属 绝经前后诸 证” 的范 畴 临床 表现为月经 的平衡 , 而 延缓 生 殖 轴 的衰 老 , 且 对月 经 紊乱 、 精神 神 经症 状 、 泌尿 生殖 系统 症状 、 血管 疾 心 紊乱 、 烘热汗 出 、 烦躁易 怒 、 心悸 失眠 、 忧郁健 忘 、 浮肿 潮 热 、 便溏、 皮肤麻木 刺痒或有 蚁爬感 、 头晕耳 鸣腰 酸 、 肉 病及 骨质 增生均 有 改善 这 与围绝 经期 症状 产生 的 肌 关节酸楚疼痛等 .本病多发生于 4 ~ 5岁 .平均年龄 多方 面 因素相 吻合 中 医药 防治 围绝 经期 综 合征 以 55 5 0岁左右 有资料表 明 . 目前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发病 全面调 理 为主 . 帮助女 性恢 复 阴平 阳秘 、 血 调和 的 气 率高达 8 . 1 医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主要采用激 状态 二是 中医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功 能基 因组 学高度 7 %_ 6 l 西 素替代疗法 ( R )长期使用具有 潜在的危险性 , H T, 如生 致 随着 “ 功能基 因组 学 ” 究 的兴 起 , 研 人们 意识 到 殖系统肿瘤及乳腺 癌 、 高凝血状态等 。 中医立足于整体 每种疾 病都 有相 应 的致 病基 因或 易感 基 因 基 因的 活动涉 及基 因组 中一群 基 因的协 同作 用 .程序 化表 治疗 . 调节脏腑功能 . 可取得更佳的治疗 效果 。
0岁 时明显 下降 大脑是 生命 活动 的中枢 , 全身生 对 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全身性 的功能失 调 和多 系统 的临床 4 理 功 能进 行调 节 . 用 C 应 T进 行头 部 扫描 证实 , 大脑 症状 高度一 致 围绝经 期综 合征 患者 功 能 的紊 乱是 04 卵 0岁起 开始 下 全 身性 的 . 各个环 节息 息相关 。卵巢功 能与全 身各器 从 3 ~ 0岁就 开始 萎缩 : 巢重 量 自 3 官 系统 相互影 响 .性激 素参 与调节 全 身各 器官 系统 降 . 4 到 5岁左 右卵巢 的重 量 已减少 至青 春期 的 l2 /, 自4 0岁起卵 巢 门处 血管 发生 老年性硬 化 . 女性 在 4 0 的生理 功能 . 若性 激素失 调则会 影 响整体 身体健 康 。 现 代 医学研 究 证 实 . 医药 可对 生 殖 轴 、 经一 中 神 内分 岁左 右 .虽然 月经仍 然规 律 .但雌 激素 水平 已有 下 衰老 已经 发生[ 故 早期 防治是 十分必要 的 。 2 1 泌一 疫 网络等各 个环 节产 生作 用 。 患者 生殖 内分 降 . 免 使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
生活方式的调整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食物的摄 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
摄入。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有助于缓解 围绝经期症状,提高身体素质 。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利于身体健康,减 少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缓解
保健知识
保持乐观心态
01
积极面对围绝经期,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
生活质量。
合理补充营养
02
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并发症。
规律作息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缓解症状。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疾病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妇科疾 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非激素类药物
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 抑郁药等,可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焦虑、 抑郁等症状。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减轻围绝经期焦虑、抑郁
等症状。
心理疏导
针对围绝经期心理问题,进行个 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应对压力。
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参与治疗,改善家庭关 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
围绝经期症状。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 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有助于降低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 关的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抽选我中心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全面分析,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疗效,患者心悸、胸闷、焦躁、失眠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能够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日益减退,血雌激素水平随之下降,对所有受雌激素作用影响的、正在发生衰退变化的器官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
现抽选我中心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中心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54岁,平均年龄48岁。
2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中约l/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任何异常感觉;然而,2/3左右则可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的综合征,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轻者1~2年,重者5年,甚至l0余年方可缓解[2]。
2.1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系统是雌激素的靶器官组织。
围绝经期间血雌激素水平的逐渐低落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持久升高,使长期处于内分泌平衡状态的自主神经系统陷入内分泌失衡境地而发生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调。
潮热、潮红和出汗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征性症状。
发作时突感胸前、颈部烘热,涌向面部,波及全身。
局部皮肤呈弥漫性或片状发红;冒汗,甚至大汗淋漓,汗后畏寒。
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不等,轻者为每天数次;重者数十次。
夜间、凌晨、情绪激动时多发。
此外,常突感心悸、胸闷,甚至假性心绞痛;血压易于波动,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2.2精神神经症状雌激素与许多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
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神经递质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P)、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
遗传因素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
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临床表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
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
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血管舒缩症状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
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
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
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可能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01
中药调理:根据 个人体质和症状, 使用中药进行调
理
02
针灸疗法:通过 针灸刺激穴位, 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03
推拿按摩:通过 推拿按摩,缓解 肌肉紧张,减轻
症状
04
饮食调理:注意 饮食平衡,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食物
05
心理疏导: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
位,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分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4 中医疗法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潮热、出汗:中医疗法可以调 01 节内分泌,减轻潮热、出汗症状
改善情绪波动: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2
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3
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缓解关节疼痛:中医疗法可以缓解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 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02. 中医疗法原理
03. 中医疗法实践
04. 中医疗法效果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症状表现
潮热、出汗
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
睡眠障碍、疲 劳
关节疼痛、肌 肉酸痛
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
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
泌尿生殖系统症 状,如阴道干燥、
面情绪
06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平衡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中医认为,人体 是一个阴阳平衡 的系统,阴阳失 调会导致疾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 是中医所说的 “脏躁”,是由 于阴阳失调、气 血失和导致的。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生理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 女性出现心血管疾病、骨 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疾 病的风险增加。
心理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 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社会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对女 性的家庭和工作产生负面 影响,降低其社会适应能 力。
0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综合征的发生。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01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乳腺检查 、宫颈涂片检查等,有助于及时 发现并处理妇科疾病,降低围绝 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02
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月经不规 律、潮热、心悸、失眠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治 疗和管理。
合理补充营养素
适量补充钙质
围绝经期女性骨质流失 加速,适量补充钙质有 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04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有助于调节
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情绪调节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 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的影响。
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 度肥胖,有助于预防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目录
•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 个体化治疗建议 • 围绝经期保健知识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围绝 经期因荷尔蒙变化所引起的一系 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症状
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情绪 波动、焦虑、抑郁等。
从肝脾防治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与体会
从肝脾防治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与体会标签:围绝经期综合征;疏肝健脾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使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激动易怒、心悸、失眠、便秘、骨质疏松症等。
目前西医主要采取激素替代治疗,疗效肯定,但长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而中医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多环节、多层次延缓性腺轴衰老,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1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归属中医“心悸”“失眠”“脏躁”“郁证”“百合病”等范畴,现代中医将其命名为“经断前后诸症”。
中医认为,女性经行经断由“肾精”“天癸”所决定,《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子七七,肾精渐亏,天癸渐竭,生殖能力减退直至丧失。
金元医家刘完素提出的“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不仅成为后世中医妇科“少女治肾、育龄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依据,也为当今研究女性不同时期生理特色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2 从肝脾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依据和思路2.1 中医理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乃肾精渐亏,天癸衰竭,冲任二脉虚衰所致,以肾虚为本,但与其他各脏腑有密切联系。
又肾虚于下,水不涵木,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故以肝气郁滞为其发病特点。
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若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机升降出入平衡失调,因郁致病,产生各种病理变化,因而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出现一系列精神情志异常的临床表现。
另外,肝藏血,女子以血为用,与天癸、月经、胎产等功能密切相关,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若肾水亏虚,肝血不足,进一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引起虚实夹杂之证。
围绝经期综合症诊断与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症诊断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MenopausalSyndrome)是指女性进入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波动导致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综合征。
本文围绕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方面介绍围绝经期综合症。
病理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血中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卵巢中的卵泡逐渐消失,导致内分泌紊乱。
此外,围绝经期综合症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影响植物神经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发生变化,出现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症状的发生与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如下1.卵巢功能减退:随着女性进入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孕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从而影响到女性的生殖和生理功能。
2.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有关。
在更年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受到破坏,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从而引发许多不适症状。
3.骨密度下降:随着女性进入更年期,骨密度会逐渐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这种病理变化会影响到女性的骨骼健康,增加骨折的风险。
4.生理功能雌激素水平下降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系统,还对骨骼、血管、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体内的多个系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
综上,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雌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能减退、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和骨密度下降等方面。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引发许多不适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临床症状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症状:1.更年期综合症状:包括潮热、出汗、失眠、情绪波动、疲乏、头痛等。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自然退化过程,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
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水肿便溏等,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发病率为85%左右,10%~30%的妇女可出现严重症状[1]。
近年来对该疾病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本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围绝经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然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1]。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不能产生足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首先是丧失排卵功能,缺少孕激素成为无排卵月经周期,继之卵泡发育逐渐停止,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当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即出现绝经。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脑垂体反馈机制消失,使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之间平衡关系发生改变,产生丘脑下部和脑垂体功能亢进的现象,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
这些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导致脑内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水平异常,从而使精神、情绪变化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血管舒缩平衡失调,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
1.2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月经与肾关系密切。
本病的病因以肾虚为主[3],因肾阴虚、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而影响心、肝、脾,导致多种病理变化。
由于肾的阴阳失去平衡则出现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肾阳虚衰,脾失温煦;或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肾不交;肝肾同源,肾精不足,肝失所养,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两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
该病核心病机是肾阴虚,兼及心、肝、脾,症状繁多[4],统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即围绝经期综合征。
姜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虽然表现的症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但其病机之关键还在于肾虚[5]。
庞清治认为本病是由于妇女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引起全身脏腑、阴阳、气血机能失调,导致火、湿、郁多种病理变化[6]。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一、引言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近代文献中关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成果。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肾气衰弱、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
肾气衰弱导致内分泌失调,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不稳定,心脾两虚则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从补肾、疏肝、健脾等方面入手。
三、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一)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通过调节肾、肝、脾等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近年来,许多中药方剂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如:以补肾为主的地黄丸、以疏肝为主的逍遥散等。
(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推拿和艾灸则可以通过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等作用,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四、中医近代文献研究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在近代文献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一)临床应用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许多患者在接受中药及针灸等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同时,中医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二)临床效果根据近年来的研究,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许多中药方剂及针灸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 内的阴阳五行平衡是健康 的基础,如果阴阳五行失 衡,就会导致疾病。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疗法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针灸、推拿、中药等。
脏腑气血理论
脏腑:中医理论中,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 等。
诊断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
02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身体状态,如体重、血压、心肺功能等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CT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器官状态和病变情况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 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阴阳五行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02
中医疗法通过调 节内分泌,改善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引起的潮热、盗 汗等症状,降低 并发症的风险。
03
中医疗法还可以 改善围绝经期综 合征引起的情绪 波动、睡眠障碍 等症状,降低并 发症的风险。
04
中医疗法通过 整体调理,提 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并发症的 风险。
谢谢
3
中医疗法方法
药物疗法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症
01
状,使用中药汤剂进行
调理
中成药:使用中成药进
02
行治疗,如逍遥丸、六
味地黄丸等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刺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
03
激穴位,达到调理气血、
04
摩,缓解围绝经期综合
平衡阴阳的作用
征引起的不适症状
针灸疗法
01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发病原因
01 卵巢功能衰退:随着年龄 02 遗传因素:部分围绝经期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治。
方法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结果围绕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确定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标签: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治疗与预防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一般发生在40~60 岁[1]。
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功能终止,约1/3的妇女可以平稳的度过,没有明显不适,约2/3的妇女出现程度不同的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之”围绝经期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1.1围绝经期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①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功能下降[2],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对机体产生影响;②机体衰老的变化.二者常交替在一起,神经血管功能不穩定的综合征群为绝经期的突出表现,主要与性激素下降有关,但其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1.2医源性疾病绝经前切除双侧卵巢的妇女,在手术后2w即可出现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肿瘤放疗损坏了其功能,亦可导致绝经期综合征。
2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内妇女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3],身体各器官系统产生改变导致一系列身体与精神症状。
2.1月经紊乱围绝经期的标志是月经不规律,是绝经前过渡期,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月经失调[4]。
①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继之月经稀发,经量逐渐减少直至自然绝经。
②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大,有时甚至大量出血,有时淋漓不断,多需治疗干预,然后逐渐过渡至绝经。
③少数妇女40岁以后突然出现闭经,此后月经不在来潮。
2.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潮热、出汗、肢体感觉异常、情绪不稳定[5]、心慌胸闷;少数有血压升高.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基本素质、健康状况、心理有关,由于情绪异常、精神忧虑、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认识功能减退,使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
2.3泌尿生殖系统①泌尿系统,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夜尿增多或张力性尿失禁等。
②生殖系统,阴道干涩,阴道短小狭窄,性生活困难等症状及反复阴道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8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6-0129-01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水肿便溏等,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发病率为85%左右,10%~30%的妇女可出现严重症状。
近年来对该疾病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本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围绝经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然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不能产生足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首先是丧失排卵功能,缺少孕激素成为无排卵月经周期,继之卵泡发育逐渐停止,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当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即出现绝经。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脑垂体反馈机制消失,使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之间平衡关系发生改变,产生丘脑下部和脑垂体功能亢进的现象,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
这些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导致脑内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水平异常,从而使精神、情绪变化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血管舒缩平衡失调,出现一系
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2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月经与肾关系密切。
本病的病因以肾虚为主,因肾阴虚、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而影响心、肝、脾,导致多种病理变化。
由于肾的阴阳失去平衡则出现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肾阳虚衰,脾失温煦;或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肾不交;肝肾同源,肾精不足,肝失所养,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两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
该病核心病机是肾阴虚,兼及心、肝、脾,症状繁多,统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即围绝经期综合征。
姜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虽然表现的症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但其病机之关键还在于肾虚。
庞清治认为本病是由于妇女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引起全身脏腑、阴阳、气血机能失调,导致火、湿、郁多种病理变化。
肾气精血亏虚是其病本,火、湿、郁是其病标,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王希知认为,围绝经期妇女脾胃本虚,如果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痰湿内生,日久郁而化热内扰,影响脾、胃、心、胆功能,围绝经期综合征属痰热内扰者尤为多见。
2 预防与调护
2.1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围绝经期科学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围绝经期的正常生理知识,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常识,正确对待围绝经期,养成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
2.2心理预防:积极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精神卫生保健教育工作,
正确疏导,精神安慰,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使围绝经期妇女保持平和心态,做到自我心理保健。
2.3精神调节: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自我平衡的精神调节,消除恐惧与忧虑。
医务工作者应帮助解决各种心理矛盾、情绪障碍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耐心解答围绝经期妇女提出的问题。
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可缓解抑郁,显著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2.4合理饮食:要适当控制进食量,少食过甜和含脂肪高的食品以防肥胖。
同时应多食高蛋白食物,多吃含钙较高的食物以增加人体含钙量,防止出现骨质疏松症,多吃含纤维素高的水果和蔬菜。
2.5性感情宣教: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性感情应予关心和指导,不可压抑性生理,有规律的性生活会减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围绝经期的妇女应当保持快乐心情,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保持健康的性心理。
2.6 合理作息时间: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容易疲劳,夜睡欠安,如果休息不好,生活不规律会加重病情。
而规律的生活可使人处于一个人为“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逐渐适应其机体内一系列的变化。
2.7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改善呼吸功能,使人精神饱满,使神经系统对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更为完善,促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得到调节,对失眠、精神抑郁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运动还可以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防止因雌激素
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3 治疗
3.1现代医学治疗: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对症药物治疗、激素替代治疗等。
对轻症者进行心理治疗,使其正确认识围绝经期,保持心情舒畅,接受心理医生咨询,解除心理负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重症者采用药物治疗,用谷维素20 mg,3次/日;维生素b1 20 mg,3次/日;地西泮2.5 mg,2次/日。
除此外可用激素替代疗法,根据经济条件,个体差异选用不同药物:倍美安,每次0.625 mg,1次/日口服,连服14日;妇复春,有月经者每次10 mg,1次/日口服,连服20日,无月经者连续服用30粒;尼尔雌醇片,症状严重者5 mg,每月1次。
待症状缓解后每月1~2 mg。
激素替代疗法也可采用阴道给药,增加阴道局部雌激素水平,改善生殖器的局部症状,可降低子宫内膜癌潜在危险性,全身症状为主的患者以口服给药治疗。
性激素治疗中以补充雌激素最为关键,雌激素受体分布与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因此合理应用雌激素可控制围绝经期症状。
近年来有将植物雌激素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发现与性激素替代疗法相比,植物雌激素提供了有效且更为安全的方法,但要成为性激素替代疗法的替代疗法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李俊英等采用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以天紫红女金胶囊、倍美力加黄体酮,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取得明
显疗效。
吴海清等采用阶梯式方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轻、中、重3组,分别采用一级治疗(健康教育)、二级治疗(健康教育+对症治疗、心理干预或中医中药)、三级治疗(健康教育+激素替代疗法(hrt)),使治疗更有效,适用范围更广、更经济,且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
张英等应用尼尔雌醇治疗围绝期综合征30例取得满意效果。
陈丽娜等采用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快速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家庭社会关系,疗效好,副作用少,社会效果优。
3.2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①肝肾阴虚。
证见:头昏目眩,肢麻震颤,潮热面红,腰背酸楚,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以左归饮合二至丸为基础酌加桑寄生、当归、桑椹子、枸杞子、白芍药、何首乌。
②脾肾阳虚。
证见:腰脊冷痛,肢软无力,神疲体倦、纳差腹胀,舌淡嫩,苔白润,脉细弱无力。
治宜温肾健脾,强筋壮骨。
方用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③心肾不交。
证见: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宜滋肾清肝,宁心安神。
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炒酸枣仁、茯神、钩藤、青龙齿、紫贝齿、菊花、白僵蚕、夏枯草、莲子心。
作者单位:674400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上江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