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仁——比干

一、比干

1、比干简介

比干,子姓,名干,商朝沫邑人,为中国商代帝王商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父,官至丞相,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卒于公元前1063年,终年63岁。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

比干幼年勤奋好学、天资聪颖,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后又受托孤辅佐帝辛。比干在从政期间,主张减轻税赋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由于其兄帝乙的嘱托,衷心辅佐幼主纣王(比干侄儿)。

商末纣王帝辛横征暴敛、生灵涂炭、民怨载道,比干认为“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这才是忠的真谛。后比干在摘星楼为纣王强谏长达三日,并且认为“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以致纣王勃然大怒。纣王问比干:“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于是剖比干视其心。《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比干是被剖心而死的。

2、比干传说

比干是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关于他有一段神话传说。殷商末期,暴虐荒淫、国势危殆,比干屡次规劝纣王要廉政爱、励精图治,纣王不仅不听,反而在宫中营造鹿台,设酒池肉林,醉生梦死,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谣言,计划会见仙姬、仙子,但这些“神仙”均是妲己轩辕坟内妖狐所变,想要以此来迷惑纣王,但在此九龙宴席上,妖狐因功力浅薄被比干识破,之后便与武成王黄飞虎将妖狐尽行烧死,并用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献于纣王,妲己见到后心如刀割,对比干怀恨在心,发誓要挖比干之心。妲己便与雉鸡精胡喜媚设计陷害比干,在纣王与妲己、胡喜媚进餐之时,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胡喜媚知道这是妲己旧病复发,需玲珑心一片即可痊愈,并且推算只有丞相比干是七窍玲珑心,纣王信以为真,急召比干,摘比干之心,之后骑马疾走,路遇妲己所变妇人卖无心菜,便问妇人:“人若无心如何?”妇人曰:“人若无心即死。”于是比干倒地去世。

3、比干精神

比干精神主要是忠君爱民的精神,古代帝王为了他们的统治需要臣子“忠君爱民”,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比干的忠君就是爱国,比干刚强正直,敢于劝谏纣王不要残酷杀害臣民,不要对奴隶进行血腥镇压,以现在的角度看来就是热爱人民。弘扬比干精神,其实也就是要培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者。

比干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从孔子开始,比干精神便影响着历朝历代,也铸就了许多为了国家利益而直言进谏的忠臣名士,如屈原、诸葛亮、岳飞、林则徐等。比干爱国精神给予后人的启示永远是民族至上,国家为先。

二、比干信仰

1、比干与林氏渊源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晋安氏谱校正序》、《元和姓纂》等资料中记载,林姓为高辛氏之后,商汤子姓后裔,由商朝末年名臣比干而来,相传比干死后,全家被满门抄斩,其夫人妫氏怀孕三月,逃出朝歌,在长林石室生下孩子,由于生的是男孩,便取名为坚,周武王平定天下后,比干夫人及其遗腹子作为商朝名臣之后得到了周武王的礼遇,因其生于长林,于是赐姓林,封“河西郡”,这样,便有了林姓。唐林宝《元和姓纂林》中就曾记载:“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后来,林坚的子孙发展成为林姓的最大支派。林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境内,周武王赐林坚食邑博陵后,子孙世居其地。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来到洛阳;春秋时期,林姓散居于周、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赵宰相林皋,居于九门,因生有九子,均十分贤德,被称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后因赵王的迫害,举家迁至西河;秦汉时期,林雍后人迁至齐郡,后因齐郡改名为济南郡,因此成为济南郡人或济南林;汉朝时,林姓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东汉末、三国时期,中原林姓大批南迁,进入江浙一带;西晋末年,中原林姓开始进入福建。

“晋安林”来源于“济南林”,林禄曾经在此任太守、晋安郡王,死后葬于惠安县涂岭九龙岗,林禄为林姓在福建的始祖,其后裔散居侯官、福唐、长乐、惠安、龙溪等地,称为“闽林晋安世系”,成为林姓最大、最著名的一支。晋安林姓又派生出许多支系,比较著名的有两支:一支是侯官世系,也就是在今天的福建福州,林则徐就属于这一后裔;另一个是莆田世系,林禄之孙林绥的13世孙披生九子,都官至刺史,号称“九牧林家”。到了明清之际,闽粤沿海地区的林姓开始移居台湾,繁衍生长,林姓在浙江、福建、台湾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林姓的百分之六、七十。

2、比干祭祀活动

殷太师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处,庙宇宏敞,古朴壮观。它是世界林姓宗祖,有“天下第一庙”之称。比干因直言进谏而获罪,被剖心而死,其子改为林姓,因此比干庙又是中国林姓家庙。

比干死后,周武王封墓;北魏太和十八年,孝文帝因墓立庙。此后历代皇帝或下诏封谥,或亲自祭祀,或扩建,使比干庙的规模越来越大。比干庙属于庙墓合一的建筑群,占地四万

四千平方米,庙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影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各具特色。比干庙中有一通著名的碑碣,记载道:“比坚,比干子也,逃匿林谷,周武王赐林为姓。子姓绵延:一在河南光州,一在福建莆田。今莆田之林盛天下,致身立朝,尤多忠贞节义之士。”比干庙区以外有林氏纪念区,主要功能是纪念与林氏有关的人物、事迹,主要景观有:林氏名人堂、林氏族谱墙、林氏名人塑像区、林氏宗亲堂、功德碑林等。“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比干庙成为了海内外林氏的寻根之地。

河南省政府1963年将比干庙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自1993年以来,卫辉市连续举办了多次比干纪念活动,先后有多个国家、多个地区的几万名林氏后裔和游客到此寻根问祖、旅游观光。

农历四月初四是林氏始祖比干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来自海内外的林氏子孙都要来比干庙祭祀始祖,都会到比干遗妻出生林坚的长林洞去观看。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泉南一带萧、钟、叶、林四姓联宗都要隆重举行祭奠比干的节俗活动,充满节日气氛,热闹非凡。泉南迎祭比干公的民俗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晋江内坑镇霞美村钟姓系畲族,从海澄迁入内坑,与柑市相邻。柑市村系林姓,宋代立乡,村子大人口众多,周边的葛洲、贞茂、黄塘、东村、内山尾等十多个村庄都是林姓家族。两村时常为田亩、水源等民事发生争执纠纷。公元八二零年,钟标锦由漳州调任泉州知府,是年正值大旱,霞美与柑市为争水源大动干戈。当得知钟标锦来泉州任知府时,喜出望外,连忙赶往泉州找宗亲钟标锦告状。钟知府礼待了钟姓宗亲,并爽快答应三日后解决此案。三天后,钟知府派人到霞美和柑市,邀请两村宗长到知府衙门议事,并宴请两姓宗长,敬酒时,指着预先放置在案几上的史籍说道:钟林二姓同出子姓,皆为商汤后裔,同宗同源本是一家。两姓宗长大吃一惊,钟知府见此会心一笑,接着讲族谱,说历史娓娓道来:林姓是比干公的后裔,钟姓是微子的后裔。萧氏是比干公侄子微子启的后裔,到了大宋理宗年间,闽粤两省的萧姓与叶姓又有了血统关系,萧钟叶一家三姓亲兄弟皆繁衍成族。溯源追本,四姓同宗本是一家。我们的祖公比干公是天下第一忠臣。钟知府一席话,化解了久结成疾的矛盾。继而提出萧钟叶林四姓修好宗谊,同缅祖德,轮流供奉比干公神像的倡议,大家一致赞同。原来钟标锦任漳州知府时,得知下属东山县保存有一幅比干公的画像,征得钟林两姓宗长的认可,随即派人前往东山借画像,选请名家画师在霞美祠堂后书房描绘比干公神像。比干神像绘制装裱后,于当年(公元一八二0年)农历四月初四日,也就是比干公诞辰日在霞美村祠堂内供奉祭祀。在钟知府的主持下,四姓宗长商定:以年为周期,按村轮流供奉。翌年,轮流到柑市,之后分别在洋内、刺园、黄塘、贞茂、葛洲、宫前轮流供奉,以至于发展到泉州二十四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